大悟读书网 > 科幻小说 > 云球(第四部) > 第135章 战争祸首

第135章 战争祸首

在可控核聚变这件事情上,大自然束缚和禁锢地球人类已经很久了,要说大自然打算放开这种束缚和禁锢,完全说得过去,但几乎同时,有四十六个机构从这样的束缚和禁锢中挣扎了出来,这是大自然做事的方式吗?或者说,有四十六个机构,几乎同时突破了人类的局限,这是正常的吗?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完全失去节奏的时刻。人类总是慢悠悠地前进,也许是因为人类自身的某种局限,也许是因为大自然给了人类某种束缚和禁锢,总之,所有事情的节奏都很慢,事情越大,节奏越慢。虽说“慢”也许会使人类在痛苦的泥淖里苦熬,但却比失控的“快”要好得多。可控核聚变本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慢”能够发电,而“快”则导致核爆。

不,所有研究者都认为不是,背后显然有什么故事。

毋须讨论,永远不会有人怀疑,可控核聚变是一个令人惊喜的里程碑式的科技突破。但是,这个突破从实验室中的成功到大规模实际应用,也许应该发生在二十到三十年的周期中,留给世界、国家、社会以及每一个个体充足的时间,来消化这个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当这样一个巨大的变革忽然发生在一年之间的时候,就失去了合理的节奏,所有人都猝不及防,能源战争就成了必然的结果。

当然,即使这些故事中的某一个是真实的,即使那些研究机构的诡异同步已经发生,毫无疑问,人类仍有很多机会阻止战争的发生。但是人类整体,在那个时刻面对可控核聚变,就像一个三岁孩子,刚刚得到了心仪已久的玩具,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不管不顾,不吃不喝,立即行动,错过了所有能够避免灾难的机会。

节奏,节奏,节奏。

说一千道一万,背后的故事究竟是什么?

在战争之中,就开始有人研究,这场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战争之后,这种研究一度成了显学。毫无疑问,要总结的东西太多了,要说原因,列不出一千条也能列出五百条。但是,所有研究者都有一个共同的重点:科技发展的节奏。

这四十六个研究机构,在战争中遭到了一些人的嫉恨。某种角度可以认为,这些机构的存在以及科研行为,就是导致战争的直接原因。所以,这些机构和他们的科学家遭受了各种袭击。虽然相关国家的政府会极力保护他们,但十多年来总会出现不周全的时候。结果就是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都在战争中死去了,包括很多核心科学家。

不过,毕竟可控核聚变实现了,一旦和平,世界恢复得很快,进而发展得很快。如历史所展现出的一贯规律,战争之后总会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只是战争的代价究竟值不值得,却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也是一个没有人敢去回答的问题。

正像欧阳院长所提到的,那些死去的核心科学家,即使是在战争期间,大多数人也都按照科学家传统把自己的遗体捐献了出去。战后,随着岁月逝去,更多的科学家去世,有更多人把遗体捐献了出去。

核武器曾经被使用,但万幸得到了抑制,规模很有限,并没有毁灭地球。那个过程,至今让历史学家心有余悸,按照他们的话说,地球离完全毁灭,只差一个普朗克长度。

这些事情任为都知道,但是,他从未听说过关于这些科学家脑袋上发囊排列的黄金对数螺旋的故事,更扯不到什么时间穿越上。

全球性的混战打了十多年,在巨大的代价面前,在混乱、血腥和残酷之后,大家终于开始慢慢妥协,新的格局逐渐奠定。

“跨时代小组”这个名字,尽管广为流传,并且拥有最多的战后调查证据的支持,但也只是对于这四十六个研究机构诡异的同步行为的诸多解释之一。事实上,关于这事有很多说法。

一切都只能在战争中得出最终的答案,而一旦战争开始,就迅速掺杂了最初原因之外的形形色色的新仇旧恨,本来可以好好谈的事情迅速变得无法沟通。

因为不少人已经在战时去世,即使活着,也因为这些人的地位和贡献,而很难对他们本人进行真正有意义的调查。所以,所谓调查都是很外围的,偶尔有些本人的言论会被仔细分析,更多的讨论其实是纯粹的臆想和小说式的演绎。

形势总是在变化,人心也总是在变化。

最初出现的解释并非“跨时代小组”,而是神启,来自于某个教会。很容易明白所谓的神启是什么,神在看着我们,祂觉得人类太辛苦了,同时又太愚笨了,以至于无法突破核聚变的壁垒,所以祂伸出了仁慈的手。当然,不要说同时让四十六个机构明白可控核聚变的奥秘,就算同时让四百六十个机构明白可控核聚变的奥秘,对神来说也是轻而易举的。

谁也说不清楚,哪些人和自己是一伙的,哪些人是自己的敌人?之所以是一伙的,或者之所以是敌人,又到底因为什么?即使今天如此,这种局面又能够持续多少时间?

至于为什么是四十六个机构而不是四百六十个机构,不是四十五个机构,也不是四十七个机构,按照神启论的一贯指导原则,这是人类所不能理解也毋须理解的,神这么做自有其原因。

后来有大量历史书籍分析各国在那个时期的局势、战略和行动,以判断其得失,每本书都说得头头是道,但简单来说,就是大家打成了一锅粥。

换句话说,这个问题是回答不了的。但没关系,错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

这个国家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其他富有国家纷纷出手仿效,稀土国家的新贵们当然不甘受到侵略,同时其他国家也不会坐视自己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又处于被拿捏控制的地位,于是大混战开始了。

神启的说法出现后,有两位还活着的核心科学家公开辩驳,说自己并没有受到神启,但这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上帝的神启当然不会让你知道,即使是通过你本人来实施的神启也同样如此。

一个原本非常富有的能源出口国发动了战争。他们一贯很有钱,买了很多武器,军队的装备很先进,军事实力不错,对于战争充满了信心。战争的目标是侵占一个拥有大量稀土矿藏的国家,好让自己能够像以前一样,继续依靠出卖资源而舒服地生存。

曾经有人质疑,这件事导致了全世界大量人口的死亡,说是神干的,难道神这么残忍吗?教会倒没有出面驳斥这种说法,而是保持了沉默。但有志愿者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在历史上,神一贯是这么干的,没什么奇怪。于是,质疑的人也恍然醒悟自己的问题未免过于幼稚,不再执着于正式的解释了。

先是有人开始吵架,然后逐渐地不再停留在嘴上,开始动手。

神启的说法流行了一段时间,期间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比如概率解释。四十六个科学家同时做出同一个关键发现,可以计算一个概率,看看是怎么回事。按照某种没人明白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以后,这种说法的提出者说,概率是六百亿分之一。怎么理解这个概率是个问题,但可以这么想,如果这个宇宙中有六百亿个智能文明和我们处于同一个阶段,就会有一个文明出现这种情况。鉴于大家对宇宙中到底有多少智能文明无法达成共识——除地球人以外,至今尚未发现任何一个——这个概率解释也就无法证伪了。

总之,世界的状态在一年之内,变得无比复杂。而无论是政治家、企业家还是民众,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大家都过于仓促地迎来了所谓的完美新世界。

不过,虽然概率解释无法证伪,但相信的人仍旧不多。还有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解释,相信的人就更少了。相比较而言,神启解释有更大的市场,这导致在一个阶段里,宗教得到了相当大程度的复兴,以至于在历史上有了一个正式的名字,被称为宗教的“能源复兴”。

在旧世界,很容易能想到,国家大概分成了三类:一类是能源进口国,一类是能源出口国,一类是能源自给国。新世界的到来迅速打破了这种格局。原本富得流油的能源出口国几乎在瞬间变得一无所有;原来的能源进口国则一下子节省了大量财富;能源自给国的变化少一些,但和能源出口国或者能源进口国一样,大家都面临国家内部产业动荡、人口失业的问题。

一直到战后十五年,神启解释才碰到了一个真正的对手。

问题并没有结束,最可怕的事情才刚刚露头。

两位记者,古竞明和哈利其·土曼,合作进行了十五年的漫长调查,出版了一本厚达两千页的调查报告:《跨时代小组》。在这本书中,首次提出了“跨时代小组”的说法,并且赢得了相当广泛的认同。

于是,全球经济极速下行,更多的人加入到了失业大军中。

刚刚,任为又看了一遍《跨时代小组》的内容概要。太厚了,看全文基本是不可能的。以前,任为在名义上倒也算是看过,其实也就是一目十行,猎奇而已,没什么想法。但是现在他明白,古竞明和哈利其·土曼相当了不起。他们二位以一己之力得出的结论,有很多符合事实或者至少接近事实的真知灼见。

所以,大量人口失业之余,金融市场崩溃了。金融市场的崩溃意味着全球信心的崩溃,即使你不炒股也不做期货,你也会崩溃,也许崩溃得更快,因为那些原本的有钱人很可能是你的大客户。

尽管古竞明和哈利其·土曼并不知道发囊的黄金对数螺旋,也不知道时间穿越,但至少他们发现了“跨时代小组”这个组织的存在,并且做出了命名。

能源行业是一个严重依赖投资的行业,也是全球大宗商品交易的核心,涉及的资金量非常巨大,然后又通过金融杠杆进行了放大。而这些资金的来源,是形形色色的商业机构投资、个人投资、政府投资、养老金投资等等。当新世界突然之间来临,旧世界的能源产业随即垮掉的时候,几乎所有资金都没有足够的时间腾挪,通过资金链间接影响的人口是直接影响的失业人口的十倍以上。

之后,以《跨时代小组》这本书为基础,在世界上引发了无数各种各样新的猜想。

三亿人失业,这件事情很恐怖,不过,这仅仅是故事的开端。

“跨时代小组”的名称虽然被传颂得沸沸扬扬,却很难讲到底有多少人真的相信,不过现在任为是相信者当中的一员了。他知道,如果不在细节上太过于较真的话,这本书基本上就算是事实了。

庞大的电力传输行业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到处都是核聚变电站,远程电网已经没有意义。好在相对而言影响还算有限,核聚变未能小型化,短程的电力传输还是必须的。

《跨时代小组》的论证不算严谨,证据不多,推论不少,毕竟是业余调查者,但书中的逻辑却很自洽。

旧能源产业从业人群,不仅仅包含能源生产的从业者,还包含能源生产所有上游环节的从业者,例如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后勤服务、金融支持等等。那个时期,尽管人工智能看起来似乎大行其道,但实际上发展还不到位,人类仍然占据着旧能源产业中的大量工作岗位,所以新世界的到来极大地冲击了这些人。

简单来说,古竞明和哈利其·土曼认为,存在一个拥有极强科研能力的组织,也就是这个“跨时代小组”。他们掌握了可控核聚变的技术,很成熟的低成本技术。但是,跨时代小组并没有选择自己去公布这项技术,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把技术暗地里散布到了那四十六个科研机构中,让那四十六个科研机构在很短的时间内,几乎同时推出了自己的可控核聚变装置。

新的核聚变发电站,由于能源生产效率相对而言很高,所以只能消化旧的能源产业中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从业者。可以想象,在核聚变发电过程中,单位能源的生产所需要的人工极大地减少了,而暂时,总能源的需求并没有极大的增长,就算增长,那条曲线也远远不如核聚变带来的人工需求萎缩的曲线来得陡峭。

这里面存在三个问题。第一,跨时代小组如何能够拥有这么先进的可控核聚变技术;第二,他们通过什么方式在不知不觉中让四十六个机构都掌握了这项技术;第三,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自己推出可控核聚变装置?毫无疑问,自行推出该技术意味着很多钱,多半也不会导致战争,但他们没有这么做,应该有合理的解释。

在旧世界——相比较于拥有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新世界而言,以前的日子无疑就是旧世界了——存在一个庞大的旧能源产业:石油、煤炭、可燃冰、太阳能、地热能、水力、风力等等,直接从业人口超过三亿人。在可控核聚变以令人恐怖的速度疯狂发展了一年之后,核聚变发电站已经遍布全球。新世界已经到来,而这些可怜的旧能源产业从业者却绝大部分都失业了。

关于第一个问题,《跨时代小组》这本书基本没有做出解释。这让神启论的支持者找到了缝隙。最初那些教徒没有反应过来,曾经极力诋毁跨时代小组的说法。但后来,他们很快就搞明白了,跨时代小组不正是神启的一种方式吗?所以,一部分神启论支持者转而支持跨时代小组,认为他们是神的使者。

很快,问题出现了,而且是大问题。

关于第二个问题,书中做了大量研究。结论是,跨时代小组采用了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来使目标在无意中领会了可控核聚变的核心技术,只是这些方法的操作过程尚无法理解。

并不是没有人提醒过大家,这么干不行,但是毫无悬念,这些人的声音在欢呼声中被忽视和埋没了。

有一位科学家在日记中写道,他在和朋友的探讨中忽然获得了灵感,探讨内容无从得知,是哪位朋友也没有记录,但无论如何,日记是真的。另一位科学家曾对别人说过,他看过一本科幻小说,并从中悟出了关键的细节。有人仔细研究过那本科幻小说,基本上全都是胡说八道,没有一行字靠得住。还有一位科学家在演讲时说,他是在梦境中领悟到所有奥秘的,他笑着说的,大家也是笑着听的,以为他在开玩笑,不奇怪,他一向都很幽默。

曾经有一个短暂阶段,所有人都兴高采烈,以为完美新世界已经到来。从此,人们可以予取予求。

事实上,这三位科学家确实都是跨时代小组的白手套。按照肖近浓的资料,《跨时代小组》这本书中,一共提到了四十六个研究机构中的一百五十多位科学家,其中有三十九位都是发囊排列的异常者,包括上述三位,也就是说,真的是白手套。

也许是因为能源市场过于饥渴难耐,也许是因为建造技术过于简单明了,或者是这两者的结合——总之,仅仅一年之后,核聚变发电站遍及全球。

在四十六位跨时代小组的白手套中,古竞明和哈利其·土曼仅仅漏掉了七位而已。

最初只有几个机构拥有样品,但很快所有机构都拥有了样品,有些动作快的机构已经开始和政府合作建造核聚变发电站了。

关于第三个问题,跨时代小组为什么不自己公布研究成果,而是要去影响别人呢?对这个问题,《跨时代小组》的分析最有说服力。

所有装置都有一个共同点:制造成本都不高。这意味着具备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不过,所有装置也都有同样的限制,一个限制是体积很大,可移动性不佳;另一个限制就是对于聚变炉制造材料的要求,需要若干种稀土。好在就当时来看,所需稀土储量很多,似乎不存在不够用的问题。

古竞明和哈利其·土曼认为,跨时代小组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恐怖主义组织。那些人很清楚,如果自己直接公布可控核聚变这样重大的研究成果,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立即被严格保护,或者说,被严格控制,而可控核聚变的产业化过程也就会变得有条不紊,能源战争肯定就不会爆发了。只有世界各地的大量研究机构同时搞出成果,这件事才会失控,才会导致战争。

这些机构的装置大致相同,引发了一些抄袭剽窃之类风波,但在那个阶段,这些事情都不是重点。

节奏,节奏,节奏。

忽然,真的只能用“忽然”这个词,毫无征兆的忽然,全世界有四十六个机构在几周的时间内先后宣布,独立完成了可控核聚变装置的研发,甚至其中个别机构还拿出了样品。

无论做什么事情,节奏都是关键。显然,跨时代小组很明白这一点,而且利用了这一点。

绝望的气氛无处不在,不但弥漫在科学界,也扩散到了政府和民间,每个人都对地球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基于能源短缺的现状,很多反人类的解决方案出炉,不过没什么新鲜的东西,无非都是打着节约能源的旗号,根据自己喜好的某种标准来消灭人口罢了。

可是,这种恐怖主义的目的何在?书中却没有答案。

当时,为了彻底解决能源问题,世界上有很多科研机构专注于可控核聚变的研究,据说总数超过了五百家。但是很久以来,大家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这件事情被卡住了。

跨时代小组,这个传说中的能源战争的罪魁祸首,原来是真实存在的,这太出乎意料了。任为从来都不是一个会去相信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人,但现在,从今天参加的这个会议来看,一切似乎都铁证如山,绝不是捕风捉影或者道听途说。

在能源战争爆发之前,人类已经在能源短缺的泥淖里挣扎了很久,人口急剧增长,化石能源几近枯竭,清洁能源增量有限,人类痛苦不堪。甚至,为此也爆发了不少战争,不过那些战争都是局部战争,只是政治的延伸和博弈的表现,并非不可控的灾难。而能源战争的到来,正像核弹的爆炸一样,一切都变得不可控了。

任为仔细地回忆了一下自己的科研生涯,自己曾经有过什么关键时刻吗?那些关键时刻又是什么样子呢?灵感来自哪里?有没有什么奇特的经历?归根到底,自己是跨时代小组的白手套吗?

不过,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学习,任为就明白了,无论一件事情有多么好,总需要在一个合适的节奏下前进。可控核聚变的突破和普及过程,恰恰失去了合适的节奏,从而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他没有确切的答案。

上学的时候,作为一个孩子,任为就了解能源战争的起源,开始他很不明白,可控核聚变是划时代的科技进步,不应该促进社会发展吗?怎么会导致战争?科技不是第一生产力吗?怎么会成为梦魇?

过去的一切都还历历在目,如果非说不存在任何灵光一闪的时刻,那肯定是撒谎,但要说那些时刻所闪现的思想,根本不是自己内心智慧的爆发,而是被人暗中操纵,这又让人难以接受。

人类思维是一种很奇怪的存在,也许你一直都很难相信某件事情,但只要产生了一丝的怀疑,立刻就会发现到处都是印证这种怀疑的证据。关于跨时代小组的事情也不例外,一旦有了跨时代小组有可能介入某些事情的预设,然后再去网络上研究一下那些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似乎马上就能发现,到处都很可疑,到处都是蛛丝马迹。

吕青要是在就好了,任为真是想和她聊聊。

实际上,跨时代小组确实介入了很多事情,而且已经被政府发现了端倪。只是如肖近浓所说,政府的保密工作做得不错,没有什么靠谱的消息流传到网络上——也许还是不小心透露出了一些模糊的风声,所以才出现了那些传言。不过,传言和事实虽然在最初的能源战争方面有着类似的轮廓,在其他事件上却没有太多共同之处。

这么久了,为什么吕青还不回来?难道女儿的心态这么不好,仍旧无法走出阴影吗?任为知道女儿失去了很多战友,但他没有经历过女儿那样的生活,不敢说真的理解女儿,只能怀着焦虑等待而已。

经过今天的会议,任为已经知道,跨时代小组所介入的事情,如某些传言所说,不仅仅限于可控核聚变。

他确实有点着急了,吕青和女儿该回来了。

刚刚上床睡觉之前,任为花费了不少时间,查阅了一些历史资料,有关跨时代小组的历史资料。从这些网络资料来看,跨时代小组的行为都是和能源战争密切相关的,没有任何正式的资料表明他们和其他事情有什么关系。倒是有一些传言,提到跨时代小组一直都存在,要么说他们是一个代际传承的秘密组织,时刻准备毁灭世界;要么说他们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时刻准备净化世界。但无论哪种论调,一看就像是阴谋论,经不起仔细的推敲。

他从床上爬了起来,录制了一段视频,发送了出去。二十分钟后,吕青应该会收到吧。

想这些没有用,吕青不在,甚至没有办法实时通话,只能互相发送视频,和古老的寄信差不多。火星实在太远了,光都要走二十分钟,实在没有什么解决方案,任为只能自己消化这些困扰了。

任为躺回床上,闭上眼睛,缓缓呼吸,脑中轮流想象着自己身上的一块一块肌肉——头部、颈部、肩部、胳膊、胸部、背部、腰部、腹部、腿部,尽量让所有肌肉放松下来,希望自己能够尽快入睡。

吕青还和女儿一起待在火星的派帕尼斯,不然的话,在这种时刻,任为一定会忍不住和吕青聊聊。通常,涉密的事情任为尽量不开口,但有时也会忍不住。严格来说,任为不是一个合格的从事保密工作的人。好在他以前从事的工作就算涉密,密级也不高,不过都是些科学上的事情,不涉及国家安全之类。而吕青这个人比他靠谱得多,就算知道了不该知道的秘密,也从没惹出过什么麻烦。

他已经忘记这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学来的入睡方法了,其实对他来说似乎并没有什么用。但他经常睡不着,又不想总去使用SSI的催眠功能,据说对身体不好,所以有时会尝试一下这种方法。无论如何,体会着肌肉的状态总好过想着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可惜,这种状态总是坚持不了多久。

任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坚持一会儿是一会儿吧,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