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科幻小说 > 世界的另一面 > 第三节

第三节

那人又喊了一声:“孙毅你在吗?”

……

这次孙毅听出来了,这是苏主任的声音。他松了一口气,刚要答应,突然意识到苏主任是先打开的房门,然后才喊的他的名字。

孙毅吓了一跳,他不知道除了自己之外,谁还有赵教授家的钥匙。几秒钟后,门厅里传来了一个询问的声音:“孙毅?”

一种不舒服的感觉涌上心头。孙毅抽出试图打开保险柜的手,悄悄从凳子上爬了下来。苏主任不再喊叫,门厅里开始传来了到处翻找东西的声音。

随着咔嗒一声,保险柜应声而开,孙毅正要伸手去拿里面的东西。突然听到大门有开锁的声音。

孙毅悄悄地走到卧室门口,忽然卧室的门从外面被打开,孙毅和开门的苏主任两个人都同时吓了一大跳,面面相觑。

大衣柜很高,保险柜放得还靠里,孙毅必须踮着脚使劲伸着胳膊才能转动密码锁,每转动几个数字,还要收回手休息一下。孙毅突然意识到,赵教授的身高要比自己矮,每次开锁的时候必然更费力气。他宁愿自己很不方便也要把保险柜放到这么一个地方,说明里面的东西对他十分重要。

苏主任手里握着一摞杂乱的稿纸,先反应过来,声音充满了愤怒:“刚才喊你这么多声,怎么不答应呢?吓死我了!”

孙毅踮起脚,两只手抱住保险柜试了试重量,保险柜纹丝不动。孙毅意识到自己这个姿势根本无法在不受伤的情况下把保险柜拿下来。他放弃了尝试,从口袋中掏出手机,翻出了密码,踮着脚去对锁。

“我……我刚才在阳台上,没听见……”孙毅支支吾吾,似乎理亏的是他,想到这里他反问道,“主任……您现在不是应该在医院吗?”

孙毅立刻在大衣柜前搬了个凳子,踩到凳子上去。赵教授就像那个年代的其他老人一样,习惯把不用的大件东西存放在大衣柜顶上,外面再罩上一层床单防尘。孙毅踩在凳子上,脑袋刚好比柜顶高一点,他一只手捂住嘴鼻防止灰尘,另一只手拽下了床单。并没有想象中的灰尘,床单下藏着的果然是一个小型保险柜。

“啊,这个,我正要跟你说……”苏主任举起手里的那摞材料,“这个……赵老生前正在带一个战国竹简的研究课题,有些重要的材料都放在了他的家里。因为赵老生病,这个课题已经拖了半年多了,经费一直花着,学生一直毕不了业,系主任很着急,我想着早点给他们拿过去……”

赵教授只告诉了他保险柜的密码,却没有告诉他保险柜放在了哪儿。孙毅翻了屋里所有的角落,查看了床下,打开了所有的柜门,全没有保险柜的痕迹。直到他浑身精疲力竭瘫倒在卧室的沙发上,怀疑自己是不是把老人的话记错了的时候,他的目光转向柜顶,赫然发现大衣柜上用来防尘的床单下,笼罩出一个类似小号保险柜的形状。

似乎是为了表示清白,苏主任把手里的那些材料递给孙毅看:“当然当然,现在是应该先让你过目的。”

他的目标是保险柜。

苏主任的语气有些尴尬,孙毅心里也有些别扭。这种别扭倒不是针对苏主任,按说之前赵教授家里的钥匙一直都在苏主任的手里,他要想拿点什么东西不必经过任何人的允许。相比之下,孙毅倒像个半路杀出来干扰别人正常学术工作的外来者。

孙毅摇了摇头,把书放了回去。仅这一个书柜里面的书就有上千本吧,光是把屋子所有的图书整理好就是一个巨大的工作量,不过孙毅并没有着急动手。

孙毅接过那摞资料翻了翻,就像苏主任说的,全都是关于战国竹简的各种学术报告,尤其以对竹简物理性质的实验居多——这不让孙毅意外。以赵老这样长年奋斗在一线的学术泰斗,他最有条件接触竹简实物,选择的课题当然也就是针对实物本身的研究。这是二线学者无法拥有的优势。

孙毅看书时也会做笔记,但从不写在书上,而是写在小本子上。

孙毅匆匆看完,把文件还给了苏主任。苏主任想了想,苦笑道:“算了,咱还是按规矩来,我给你写个收条吧!”

这是 8 0 年代建造的两室一厅的标准住宅。作为一个多年独居的单身学者,屋子里有些凌乱,到处都是一摞一摞的书籍和文件。沙发背后就是一个抵满墙壁空隙的巨大书柜,里面满满当当地摆满了各种图书。孙毅随手抽出一本翻看,内文的空白处不时有一些批注,字迹端正平和,显然是赵教授阅读时随手批注的,这是他看书的习惯,老派学者似乎都是这样

说着转身从抽屉里掏出纸和笔,就在写字台上写起来。孙毅看到苏主任熟练地找到笔和纸的样子,知道他一定在这个屋子里待过很长的时间,想必赵老最近几年来一直都拜托苏主任的照顾。

夜幕逐渐降临,黑暗笼罩了屋子。不知不觉间,孙毅发现脸上有些湿湿的,他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用手在脸上抹去伤感的泪水,从回忆中摆脱出来,打开了屋里的灯。

苏主任照着那些文件目录,一项一项写得非常仔细:“今收到赵炳堃教授论文二十二份(共计一百六十七页):……”后面列出长长的都是论文的题目,最后是年月日。全都写完后,苏主任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把这张纸递给孙毅,让他也签了字。然后把这张收条交给了孙毅。

因为长期没有住人,屋子里有一股霉味。孙毅轻轻关上门,打开了所有的窗户,一阵夏夜的凉风吹进来。在这样的傍晚,孙毅忽然觉得有些疲累,无法再抵抗回忆的侵蚀,于是走到沙发旁坐下,看着地板上阳光的痕迹一点点消失。

孙毅看到人家办事这么认真,反倒有点不好意思。他把收条叠好揣进口袋里,客气地问:“苏主任,您还需要什么?”

打开房间的门时,夏日的余晖还没完全消失,这时的阳光已经不再是明亮刺眼的,透过窗户将客厅正中的沙发镀成金色,给空无一人的屋子里带来一点点温暖的感觉。

苏主任摆摆手:“不用了,不用了。我还要赶回学校把这些资料分类。”

一切都还和原来一样啊!走上楼梯时,孙毅心里感慨着。

孙毅有些不好意思:“您还要什么随时跟我说,我帮您找。毕竟我也是这个专业,您告诉我方向就行。”

楼道里采光不好,天还没有黑,脚下的台阶已经看不太清楚,孙毅重重地跺了一下地板,眼前依然一片暗淡,倒是楼上楼道的感应灯亮了起来,看来这层楼道的走廊灯又坏掉了。

说实话,此时孙毅已经完全打消了戒心,直到苏主任走出卧室时的那个眼神——

小区已经十分老旧。孙毅慢慢穿过小区,打量着眼前这栋红砖外墙的老式五层楼房。楼道铁门上贴满疏通下水道的小广告,狭窄的楼道口停了好几辆自行车,把过道堵了一大半。

就在苏主任夹着手里的文件笑眯眯地往外屋退去的时候,孙毅清楚地看到苏主任的眼神有意地朝保险柜的方向深深地瞥了一眼。

傍晚的时候,孙毅来到了赵教授家所在的小区。这是学校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老式单元楼,离学校很近,步行不过几分钟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