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科幻小说 > 从地球到月球 > 第十四章 十字镐和镘刀

第十四章 十字镐和镘刀

紧跟沙土之后出现的是相当结实的、类似英国泥灰石的高岭土,它们层层迭起,足有四英尺厚。

十字镐首先接触到的是一层厚约六英寸的黑色松软沃土,这层很容易挖掘。紧接着是一层两英尺厚的细沙土,这些沙土被仔仔细细地收回,因为以后造内层模子时用得着。

然后,十字镐的尖顶部分碰到了地底坚硬的土层,并被撞得直冒火星,那是一种由非常干燥、非常坚硬的贝壳化石形成的岩石,这时许多工具都派上了用场。挖到这里,圆洞已深达六英尺半,于是砌井壁工作开始。

10月4日,五十个工人在围起来的场地中央,即乱石岗的最高处,挖出了一个宽六十英尺的圆洞。

在这个圆洞的底部,人们造了一个橡木“井底木轮”,这是一种用螺栓牢牢固定的、禁得住任何考验的圆墩,“木轮”中心凿了一个直径相当于哥伦比亚大炮外径的圆洞。井壁的第一块基石就砌在这个“木轮”上,水泥把一块块石块结结实实黏滞在一起。

不过,只有当十字镐触到地底里坚硬的土层时才可以开始这个操作。

工人们从外围向中心砌石块,最后发现自己关在一个二十一英尺宽的井底。

这样一来就省了很多时间,因为他们现在可以采用新的掘井方法来挖井了,即可以一边挖井,一边砌井壁。有了这个简单的方法之后,也无须借助横向支架来支撑住泥土;砌好的井壁会强有力地抵住泥土,而且它由于其自身的重量会往下沉。

井壁的石基砌好以后,矿工重新拿起鹤嘴镐和十字镐,开始挖掘“木轮”下的岩石,同时用一些结实无比的龙骨墩(一种支架)把上面的“木轮”支撑住;每挖深两英尺,他们就依次把这些龙骨墩抽走;“木轮”连同圆形井壁的石基就一点点地往下沉,砖工不停地往石基上砌墙,墙上留有“出气孔”,以便铸造大炮时气体可以从这些洞口溢出。

工程师默奇森在巴比康支持下,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使得工程的进程又加快了一步。协议里有一条规定,必须用铸铁铸成的热套把哥伦比亚大炮箍起来。这未免过于谨慎,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因为大炮显然用不着这些紧箍圈。于是他们就取消了这条条约。

这种工作要求工人技术非常熟练,时时刻刻小心谨慎;在木轮下挖岩土时,不止一个工人被飞石严重击伤,甚至是致命伤;但是,人们热火朝天的工作却一分钟也没有减慢下来,反而日夜不停地持续着:白天,在阳光下,几个月之后,太阳把九十九度的高温倾洒到烤干的平原上;晚上,在一大片电灯白光的照耀下,鹤嘴镐敲到岩石的碰击声、地雷的爆炸声、机器的“吱嘎”响声,还有那滚滚浓烟飘散到空中,绕着乱石岗形成一个吓人的烟圈,不论是成群的野鸭还是塞米诺人都不敢跨越一步。

况且,不管工程有多巨大,曾经有多少工程实际困难重重,最后总超不过人的力量,而且差得很远。就相似的过程而言,只需举个“约瑟夫的水井”例子即可,萨拉丁苏丹在开罗造了那口水井,当时还没有把人力扩大百倍的机器,可是那口井却深入到尼罗河下三百英尺深!另外还有让·德·巴德总督在科布伦茨挖掘的一口井,竟然深入地下六百英尺!那么,我们这项工程又是怎样的呢?深度为上面提及的井的三倍,宽度为十倍,挖掘工作会更为容易!因此,没有一个工头,没有一个工人对工程的成功提出怀疑。

工程有规律地进展着,蒸汽起重机忙忙碌碌地搬运着材料;几乎没有出现什么意料之外的困难,一切都在预料之中,而且困难都被人们巧妙地克服了。

上午八点钟,十字镐在佛罗里达土地上挖了第一下,从那一刻起,矿工手里的这个骁勇善战的家伙就片刻不停地工作着。工人们一天分四班轮流休息。

第一个月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基坑也达到了预定的深度,即一百十二英尺。十二月份,深度增加到了两倍,一月份增加到了三倍。二月份期间,工人们得和地壳里的含水层展开斗争。人们不得不使用高功率的水泵和空气压缩机抽干水,然后,像堵住船上漏水的窟窿一样用混凝土把泉眼堵塞住。最后终于控制住了这些讨厌的水流。只是由于泥层松动,“木轮”局部断裂,导致了部分泥石塌陷。可以想像,一个七十五托瓦兹高的圆形井壁塌陷会产生多么可怕的推力!这次事故使好几个工人付出了生命。

人们先前已通过细致的勘测工作了解了土地的性质,因此11月4日就可以开始挖掘工作。那一天,巴比康召集他的工头们说:“朋友们,你们都知道我为什么把你们召集到佛罗里达这个偏僻的地方来。我们要铸造一尊内径为九英尺、炮壁厚六英尺以及覆有十九英尺半厚石头保护层的大炮;因此,必须挖一个共计宽六十英尺、深九百英尺的基坑。这项巨大的工程必须在八个月之内完成;所以,你们在两百五十五天之内要挖土两百五十四万三千四百立方英尺,按四舍五入计算,就是每天挖掘一万立方英尺。虽说这对一千个行动完全自由的工人来说没有任何困难,但由于它在一个相对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所以会比较艰苦。然而,既然这是工作需要,我们就要完成它,我对你们的勇气,如同对你们的技术一样,有很大的信心。”

于是又不得不花三个月时间撑住石壁、修理墙基并把“木轮”修复得和原来一样坚固。不过幸亏我们的工程师很能干,使用功率大的机器,这个建筑物虽然受到一时的损坏,又重新站稳脚跟,挖掘工作得以继续进行。

11月1日,巴比康带着一小队工人离开了坦帕城,第二天,乱石岗周围就矗立起一座简易房屋的城市;人们用栅栏把这座城市围起来,它顿时热闹起来,充满生气,看样子,过不了多久,人们就会把它当做合众国的大都市之一。这儿的生活有条不紊,工作也井井有条地开始了。

从此往后,再也没有什么事故阻碍工程的进行,6月10日,离巴比康规定的期限还有二十天时,基坑的井壁全部用石头砌好,并达到了九百英尺的深度。在坑底,井壁的底端建立在一个三十英尺厚的圆墩上,而它的顶端刚好和地面相齐。

此外,巴比康是这群应召而来的人群的中心人物。他激励他们,他把他的灵感、激情和信仰传递给他们;他无处不在,仿佛他会分身术似的,身后还一直跟着他那只“嗡嗡”叫的“苍蝇”马斯顿。他那善于实际应用的头脑想出上千个主意。和他在一起,没有任何障碍和困难,从来不会陷入困境;他除了是炮手,还是矿工、砌石工和技工,能答复各种要求、解决所有问题。他积极地与大炮俱乐部和戈德斯柏林工厂保持联络,唐皮科号不分昼夜,火烧得旺旺的,蒸汽压力足足的,在圣埃斯皮里图海湾随时等待他的指示。

巴比康主席和大炮俱乐部的会员们热烈地赞扬了工程师默奇森,祝贺他以出色的效率完成了这项巨大的工事。

我们知道美国铁路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造成的:它有任意无常的拐弯和陡峭无比的坡路,它无视栅栏和桥隧工程的存在,翻越山丘又冲入峡谷,它狂奔乱撞还不喜欢走直路;造这种铁路不费钱也不费力,只是火车有时会擅自跑出轨道,人们还可以随意跳上车。从坦帕城到乱石岗的铁路只不过是小事一桩,造它根本就花不了多少金钱和时间。

在这八个月期间,巴比康一刻也不曾离开过乱石岗;在密切关注挖掘工程进展的同时,也从没有停止过关心工人们的福利和健康,这使他们幸运地避免了一些传染病,这些传染病很容易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发作,而且在暴露在赤道气候下的地区更具灾难性。

最初几天里,大家都忙着把船队载来的设备卸下来,其中有机器、食物,还有大量由可拆卸的、编号的铁皮组装起来的活动房子。同时,巴比康插下了第一批铁路标杆,宣布开始建造一条长达十五英里、通往乱石岗的铁路。

确实,有好几个工人因为这些危险的工作本身固有的缺陷而付出了他们的生命;但是这些令人痛心的不幸是无法避免的,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美国人是不大在乎的。比之于关心个人,他们更关心整个人类。然而,巴比康却奉行相反的原则,并且在任何时候都推行这个原则。因此,幸亏有了他的关心,他的智慧,他在危难时刻的有效干预和他非凡的、仁慈的远见,平均灾难数量才没有超过海外那些采取大量预防措施的城市,特别是法国,人们估算每一项二十万法郎的工程就有一起事故。

10月31日上午十点钟,这支劳动大军踏上了坦帕城的码头;人口在一天之内翻了个倍,小城顿时变得熙熙攘攘、热闹无比。确实,大炮俱乐部的这个创举让坦帕城赚了一大笔,钱不是来自众多工人,他们马上就被带到了乱石岗,而是来自那些从世界各地奔赴到佛罗里达半岛来看热闹的人。

注 释

出发八天以后,唐皮科号领着一队蒸汽船回到了圣埃斯皮里图港湾。默奇森成功地招募到了一千五百名劳动者。假如处在奴隶制那糟糕的年代,他肯定会白花时间和精力。不过,自从美国这块自由乐土上人人自由以来,只要哪里报酬高,那些自由人就往哪里跑。何况大炮俱乐部有的是钱;它给工人们提供很高的薪酬,并按比例付给数目不小的奖金。招募到佛罗里达的工人,在竣工后,可指望在巴尔的摩银行领到一笔以他们的名字存入的款项。默奇森的惟一难处就是选人,在工人的机智和能干方面他得严格把关。可以相信,他招募的这支劳动大军里,都是一些出色的技工、司机、铸铁工、石灰煅烧工、矿工、制砖工人以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有黑人和白人,不分肤色。他们中有许多人把家眷也带来了。简直就是一次大规模的移民。

苏丹是某些伊斯兰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当天晚上,巴比康和同伴们回到了坦帕城,工程师默奇森登上唐皮科号回新奥尔良去了。他得招募一支工人队伍,并把大部分的物资运过来。大炮俱乐部的会员们则停留在坦帕城,在当地人的帮助下,他们开始做一些工程的初步准备工作。

相当于四十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