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经济管理 > 商道即人道 > 时时创新

时时创新

在一次欧洲篮球锦标赛上,保加利亚队与前捷克斯洛伐克队相遇。当比赛剩下8秒钟时,保加利亚队以2分优势领先,胜利在望。但是,那次锦标赛采用的是循环制,保加利亚队必须赢球超过5分才能取胜。可要用仅剩下的8秒钟再赢3分,谈何容易。

能心平气和、沉着观察社会现象,发现各种创业契机,构思创业观念,是创新所需要做的日常工作。

这时,保加利亚队的教练突然请求暂停。暂停后,比赛继续进行。球场上出现了众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只见保加利亚队员突然运球向自家篮下跑去,并迅速起跳投篮,球应声入网。全场观众目瞪口呆,全场比赛时间到。但是,当裁判员宣布双方打成平局需要进行加时赛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亚队这出人意料之举,为自己创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加时赛的结果,保加利亚队赢了6分,如愿以偿地出线了。

善于创新,就是善于发现,就是善于在实践中去发现,从实地考察中获得灵感,想出新点子。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所使用的能力,只有我们所具能力的2%~5%。在一般情况下,按常规办事并不错。但是,当常规已经不适应变化的新情况时,就应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善于创新,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

稻盛和夫先生说:把创新当成终身习惯。尽量想出创新的点子及使每个人都能参与的改良计划。思辨、创造和实验是科学的根基。

在许多人的头脑中,总误认为顽固坚持下去,一定会有自己想要的结果。但有时这样做只能让自己陷入绝境,而失去再次选择的机会。那么,请别把自己的想法固化、模式化,有时你需要灵活应变。

人们常常将创造发明想得很复杂,也做得很复杂。但实际上创新的目的是使它有效实用,而这样却往往非常简单。

稻盛和夫先生认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领导者一定要从深刻的思考、困苦和折磨中获得一些创新的想法。有创意的新思维伴随着长远的理想。

一天,有个人出了个绝妙的主意,他说:“让工人坐在椅子上操作,在椅子两边扶手上各装一个开关,只有它们同时接通时,冲床才能启动。只有当操作工人两只胳膊都放在椅子扶手上时,也就是手指不可能接触冲头时,冲床才会启动,这样还怎么会再发生事故呢?”

有创意的思维如果能为长远的理想服务,将是可以改变整个公司命运的伟大蓝图。

有一家工厂用的冲床,常因工人操作不慎而发生事故,已造成多次操作工手指伤残的悲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技术人员设计了许多方案,力图使冲床在操作工的手指接触冲头时自动停车。他们采用过红外线、超声波、电磁波等许多种复杂的监测控制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功。

人们都知道,狗可看家,忠于职守,深讨主人喜欢。但是,对乞丐来说,狗则是一大忧患,因为是狗不让他讨到饭。于是,乞丐兜里常放块儿石头,只要投块儿石头,狗就会后退,甚至跑掉。可是乞丐不能只讨一家饭,这样兜里就需要放很多块儿石头,这就使乞丐为难了。另外,乡村的狗成群结伙,而乞丐往往只一个人,势单力孤,只好受皮肉之苦。有一次,在群狗围攻之际,乞丐忽然急中生智,顺手抄起棍子向狗群追杀过去,结果群狗轰然而散。

这就像登山一样,想一下子飞到山顶的人,永远只能在山脚下仰望山顶。只有那些一步步向山顶攀登的人,最终才能到达山顶。

人不能总局限于过去的经验和判断。事实上另辟蹊径就有可能改变整个局面。

稻盛先生说:重大的科技发展并非起步于复杂的技术和令人震惊的发明。只要时时努力改进现有的科技,假以时日,必有重大突破。重大的发展和发明是从细微的事物和日常生活中积累而得的。时时努力,不断积攒,最后从量变到质变,完成重大发展。

稻盛先生说:意识或潜意识专注到某个程度,就可以从中产生创意。创意不是浅薄的随意思考。不要以为灵感是刹那间涌现的,它其实在你的心中酝酿已久了。

当然,即使是划时代的思维,也得建立在每天的进步上。这就是孜孜不倦的精神、废寝忘食的专注和忘我的努力。

只要为一个目标心无旁骛,达到一定的专注程度,神秘的启示就会不期而至。在《卓越的投资》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件“真事”:

一个跨国的大公司,必定是为了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贡献,才能做得如此之大。

澳大利亚的克利夫·扬先生在61岁时,参加了从悉尼市到墨尔本市的长跑。全程有600多公里。

这个超越时代的计划,就是别人以为我们永远都别想实现的事。超越时代的计划,既是为时代的进步服务,又是使公司不断发展的需要。

他跑的时候穿一双高统套鞋,拖着滑稽的小步,人们都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可就是这位克利夫·扬先生赢得了比赛,并且以领先一天半的成绩打败了所有的对手,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

企业要为社会的发展作贡献,就得处处为时代的进步而思考。作为公司,就要凭借它的产品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这就得有超越时代的眼光。

克利夫·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他的坚定信念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多年来,所有的世界级运动员和教练按一种说法行事,即:在这样超长距离的赛跑中,必须每跑18小时,睡6小时,才能最有效地运用体力,这已是“常识”。而克利夫·扬来自内陆地区,不知道“得睡觉”,也不知道大家都遵照这一“常识”办事。所以他马不停蹄地跑,从而战胜了世界级长跑运动员。

稻盛先生说: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别人以为我们永远都别想实现的事。若要创新,今天必须比昨天好,明天又比今天更进一步。

大多数人习惯于按“常识”办事,殊不知,还有比“常识”更重要的,这就是创新思维的活力所在。人总是有惯性的,只要有个说法就“盲从”,而草率认定“这是唯一完成任务的办法”,进而“排斥”更容易实施的更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