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新加坡政府是怎么处理这事的呢?首先,让这家公司向公众道歉,承认其和工人之间的沟通出了问题,造成了交通线路的不畅。他们也的确在薪资待遇方面有一些欠缺的地方,所以也向公众道歉。
第二个故事是这样子的。前几年新加坡发生了一件事,100多个中国籍的公交车司机因为工资待遇的问题,集体请假,其实也就是罢工。结果导致新加坡几条公交线路都停运。这些公交车司机以为只要闹出事,就能得到政府出面帮助解决。
接下来,警察就开始介入调查,传讯组织罢工的司机,把他们叫到警察局一个一个调查,调查完以后,大概有五六个人要遭到起诉,其中最严重的要坐牢,理由是非法罢工。新加坡的法律规定,凡涉及公共利益,罢工要提前两周申请。要知会政府,告诉公众,这是法律。这些司机突然就罢工了,没提前申请,也不告知,所以叫违法罢工,带头的那几个就要坐牢。我们都知道,新加坡在依法治国这件事情上非常认真,而且执法也很严格。
新加坡政府的逻辑就是,如果纵容他,以后谁还敢当雇主呢?没有人愿意当雇主,就业谁来解决呢?没有就业,当然就得不到工钱,也不可能改善生活,经济也不能发展。所以,新加坡政府处理这些事的原则就是,社会有这么多的渠道让你解决问题,你不用,非要用跳楼这种方法,那你就是扰乱公共秩序,以要挟的方式达到你的目标,那是绝对不容许的,所以即使下来,那也必须坐牢。结果这个人下来,就被警察带走了。
新加坡就是这样,通过颁布各种政策、法律,并严格执法,构建了一个法治且高效的社会系统。依靠这套系统,实现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整个社会系统和谐而高效地运转,这是它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面。
但是在新加坡,却不是这样的。新加坡的警察首先会在楼底下拿大喇叭广播,跟你明确宣示,你必须下来。如果有劳资纠纷,那么第一有工会,第二有法律,第三有媒体。如果你不通过正常的渠道来解决问题,而是直接奔楼顶跳楼,用生命来要挟雇主,这就是违法,而且还不轻。
在公共政策、社会政策以及一些社会制度方面,新加坡又是如何表现出社会主义因素的呢?在新加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公积金账户,收入的35%要被强制性地扣存在这个账户里。这35%中,有25%是从工资里扣的,这个钱由雇主掏。剩下的10%全部都是社会补贴,由政府出。等老了以后,你可以从公积金账户的钱中拿出来一部分自己用,或者你就把组屋的贷款都还掉,获得一套房子。另外,政府还给了每个人一点国企股票和现金分红。这么一算,等你老了,你会得到一套房子、一些股票和一些分红的现金。
第一个故事里,有一个中国人去新加坡打工,在工资薪酬上不满意或者说他觉得委屈,于是就跑去跳楼。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其他地方,肯定先责怪雇主。所以这个人形成一个惯性思维,认为只要摆出跳楼的样子,政府就会出来帮你解决问题。
这看起来就很社会主义,也挺公平。前提是,从开始工作到退休,其间的这几十年,你必须得努力劳动。因为新加坡没有退休保障,你如果不上班,那你的公积金账户中就没存款,生活就会遇到困难。
另外,新加坡还有一套保护雇主利益的法律和政策。我曾经听到两个很有趣的故事。
这件事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只要努力工作,就不会失业,而且只要工作,公积金账户里就会有钱,只要公积金账户里有钱,你老的时候,就可能会有房子,而且看病不用花钱,教育也免费,这些就是它社会主义的一面。
新加坡是怎么做的呢?新加坡会把这1000块钱直接补贴给雇主,让雇主按2000块钱去雇人。这样的话,就能确保充分就业,让雇主有积极性去雇更多的人。同时,所有的人都有活儿干,有活儿干就能从雇主那里拿到工资,人们就会感谢雇主。一方面努力干活儿,一方面对雇主心存感激,这样就保证了整个社会的效率和公平兼顾。
教育、医疗免费就不说了,房子,其实占了很大一头。新加坡建国54年,政府一共建了100万套叫组屋的住房。新加坡人口,目前也就600万左右,可见政府提供的住房占了多大的比例。
另外一方面,它还采用其他一些政策,来刺激雇主增加就业。比如说,市场上假定工资标准是一个月2000块钱,雇主给不起这么多钱,他只愿意给1000块,那怎么办呢?一些国家,包括我们中国,或者一些欧洲国家,政府会把这个钱直接补贴给工人,算是低保,哪怕他不干活儿,坐着吃,也能得到这个钱。结果呢?一方面,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人们并不感谢雇主,反而更讨厌雇主。
我们知道全世界解决住房的问题一共有三种模式:美国模式、德国模式和新加坡模式。
其次,新加坡政府在各种政策的制定上,都是想着法地要促进大家,甚至逼着大家上班、干活儿、创造财富、提供服务,或者累积效益、累积财富。其中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你作为雇员,退休、养老、社保、最低工资什么的,在新加坡都没有。它以此来保证充分就业,让你必须上班,你只有上班,才能有收入。
美国模式就是市场解决一切,主要靠市场,靠供求关系来决定。
首先在新加坡,大家看到有一些赌场,甚至还有妓院,相当于西方社会的一些我们传统社会主义国家不喜欢的东西,他们都有。
德国模式就叫作房住不炒,房子就是用来住的,基本上大家都是租房,很少人通过买房、炒房来投资。
我们先说一下它怎么用资本主义的方式来刺激生产。
而新加坡模式就是把两股道分开,保障的归保障,市场的归市场。80%都是由政府提供的组屋,20%交给市场去做,叫作私人房地产。多数人由于有强制性的公积金,所以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可以住进自己的组屋。但也有一小部分的人,比如去创业,挣到了大钱,愿意住得更好,住洋房、别墅,他也可以申请放弃组屋的名额,自己去私人市场购买房产。
但是在公共政策、社会政策方面,他们却用社会主义的一些方法,就是讲究公平、要照顾到穷人,尽可能缩小收入差距。这一方面就特别像北欧的一些福利的资本主义,或者叫作福利的社会主义,也有人叫作民主的社会主义,等等。
当然,一旦放弃了购买组屋的机会,放弃一次可以,第二次就上了单行道回不来了,政府就不再管你了。在过去,组屋和私人房产相比,私人房产的品质、价格明显都更高。随着整体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组屋翻新改建之后,其中公共设施、品质、价格,跟私人房产的差距都在缩小。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是它在生产过程中,讲究效率,所以就很照顾雇主,以雇主为核心来设计一些制度、政策。因为雇主会带来经济发展、就业和税收。在市场经济中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能够很好地刺激财富的创造和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新加坡坚持这个制度50多年了,几代人已经形成了一个明确的预期,大家对这个制度也很依赖、很相信。每个人都知道是该进组屋系统,还是自己创造命运,进入私人房产系统。
新加坡这个国家国土面积不大,还不如一个海南岛,但它发展出了小国特色。作为一个精致的城市国家,它把自然、历史、人文、科技、现在、未来,所有这些都凝聚在一个非常小的地域空间里。它的城市发展经验,特别是它在人口密度非常高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住房问题、城市发展中的规划建设问题,以及发展高密度城市的经验,都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其中,有一点最值得思考和探讨,那就是它能够用资本主义的方法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如果是普通的上班族,多数人都会进入组屋系统。他们预期非常稳定,也从没想过要改变。通过这种模式,新加坡政府很好地解决了如何让中低收入人群实现“户均一套房”的问题。这样的目标对很多国家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新加坡做到了,显然非常成功。
我对新加坡的印象非常好,每次去的体验都很愉快。2012年,我曾经在新加坡学习过一年半的时间。2019年7月,我又和风马牛地产学院的学员们一起去了新加坡,参观了一些房地产项目,研究他们的创新模式。这个过程像是在啃老甘蔗,越往下啃越甜。对房地产的从业者来说,反复去,反复看,每次都会有所收获,而且每次的滋味都不一样,除了甜还特别有嚼头,在嚼的过程中能反复品出更多的甜滋味。
所以,无论政府、企业,还是员工,新加坡的这一套制度,都在做一件事,概括起来,就是在生产过程中,用资本主义的方法,包括严格的法律、自由的市场经济制度,来实现社会主义目标,也就是说在社会政策、社会分配制度上享受人人平等,而且创造相对公平的生活条件,这样社会心理相对稳定,社会矛盾和冲突也比较少。这就是新加坡挺有启发意义的做法和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