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普遍征收高额房产税。在欧美,只要是私人的房子,即便房屋的主人已经去世,也必须缴纳房产税,每年缴纳的税率从1%到3%不等,平均为2%。假如你花20万美元买了一栋房子,那么,你每年就要为这栋房子缴纳4000美元的房产税,且房产税的征收是根据你所拥有房子的实际价值来征收的。也就是说,房价越涨,房产税越高。如果税率为3%的话,哪怕房价不涨,每33年(即使不算贷款利息)你的实际付出,便已超过了房价的一倍。
我们在前面的篇章中提到过国际最权威的租售比,房价除以月租金即为租售比,超过160倍则是泡沫的开始。如果以这个租售比来看,在2005年,国内一线大城市就已经有泡沫了。但也就是从2005年开始,中国房价开始疯狂飙升。虽然政府不断出台调控措施来抑制房价,可房价是越调越涨。然而在美国,即使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房价处于最高位时,租售比也只刚超过200倍而已,比之上海、北京的500~800倍以及高档公寓和别墅的上千倍来说,简直不值得一提。为什么中国的租售比和欧美国家相差巨大,这和征收“房产税”的因素很有关系。
举个我好朋友的例子,为了让孩子能在好学区受教育,夫妇俩12年前在纽约上州买下一幢50万美元的房子。这栋房子与克林顿总统退休隐居的地方是同一个社区,可以算是克林顿夫妇的邻居,可见地段之好。前几年房价猛涨,他们房产的市价一度高达100万美元。
欧美房价为何涨不上天?
有一次聚会相见,我恭贺他们成为“百万富翁”了!没想到他们苦笑道:“有什么好祝贺的。这几年Property Taxes(房产税,更确切的翻译应为‘财产税’,房产税属于其中一类)随着房价年年涨,本来1.5万美元的税,现在房价升到100万美元,每年要缴3万美元的税。再这样下去,明年我们可能就住不起啦!”他们话音未落,“幸好”房价开始下跌,目前他们房子的市值,已回落到六七十万美元,夫妻俩这才松了口气。
说到这儿,北京、上海的房价一旦下跌可能会跌多少,大家心里应该有一定的尺度了。最后提一下,当年日本东京房价大跌,最高地区的跌幅高达90%;而当年中国香港房价下跌时,有几个区曾经跌去了80%……
房产税在西方实行了多年。在北美,房产税分地段好坏,每年将房价1%到3%的税金缴给政府。很显然,房地产税的“奥秘”就在于随着房价的上升税额也跟着上升,一直升到房主付不起为止。
楼市和股市不完全相同,但也有相似之处。一旦投机者退出,房价跌起来也是非常可怕的,会一路下跌,直至回归合理价位——也就是最权威的房价与房租之比。
付不起怎么办?无非两种选择:房主最后要么卖掉房子搬离喜爱的区域;要么将卖不掉的房产乖乖地无偿奉送给政府。“房产税”这把利剑真可谓劫富济贫的奇招。
如果大家都不靠借贷,那么房价的涨跌就只能随着收入的涨跌上下起伏,反映的是合理的供求关系,就像房租那样。比如在上海,这10年来平均房价上升了4倍,而房租的上升连1倍都不到,显然和收入的增长成相应的比例。这是因为租金不能借贷,必须支付现金,租金所反映的是真实的供求关系。
控制房价借鉴欧美经验
然而,到了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了。于是,从理论上来说,美国可以无限制地印钞票。这时,政府作为监管功能的角色开始丧失。解禁放松金融管制的国策始于里根政府,并伴之于寻求保守的传统价值观和恢复自由市场的口号,因此被称为里根革命。这一“革命”之举又被布什和克林顿政府进一步推向了高潮。金融机构知道发大财的机会到了,他们一改严格审批贷款的政策,转而忽悠百姓借贷买房。也就在那时,“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口号开始出现。于是从1971年开始,美国房价的上升逐渐超过了收入的上升,房价收入比从1.6倍一路上升到3倍、4倍、5倍、6倍……而随着金融海啸发展到经济危机,美国房价一路下跌,许多地方已经跌去了50%以上仍未见止步。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无数美国人的“今天的梦”在明天醒来时居然变成了残垣断壁——房子被银行收去拍卖了。
目前,上海和重庆成为了国内首批试点房产税的地区。具体的规定如下:
这可真把我难住了。虽然国内的房价好像快跌了,可跌多少,我真说不准。我对北美的楼市略有研究,先谈谈美国的情况,就把美国当作中国的一面镜子吧。其实,美国从英国殖民地到独立直至1971年之前的300年间,房价一直维持在平均家庭年收入的1.6倍到1.8倍。普通家庭一般不用借贷,只需存几年钱,就能买下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
上海
2011年年初,上海和重庆正式试点开征房产税。大家纷纷猜测上海、北京的房价在开征房产税后会跌多少。从5%的微调一直到50%的折腰,网友预测的各种百分比都有。我在国内的亲友要求我也来凑个热闹,算算北京、上海的房价能跌多少。
本地户籍:新购且属于家庭第二套以上。
租金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
外地户籍:新购。
事实上,中国政府早就意识到房产过热之弊端,宏观调控也已多年,但为何楼市泡沫一直挤不掉呢?我认为是调控手段不给力。而开征房产税是见效最快、也是最方便的操作调整方案:首先向空置房征收高额房产税,如此政府既可以快速获得大量税收,还可弥补因地价下跌带来的财政损失;以此杜绝投机炒房,根治高房价带来的各种弊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中国结合自己的特殊情况,巧用房产税,房价的理性回归是完全可能的!
计税价格:交易价格的70%,以后按评估价。
另外,以欧美的经验,每年房租的涨幅都受到政府限制。比如多伦多,在2011年,公寓的房租必须下降1.49%。如果中国在房产税出台的同时,政府也能同时限制房租的涨幅,并将房产税的一部分用于廉租房的建设,房租就更没有上涨的可能了!
税率:0.6%,低于平均价格2倍的0.4%[适用税率暂定为0.6%,但对应税住房每平方米市场交易价格低于上海市上年度新建商品住房平均销售价格2倍(含2倍)的,税率可暂减为0.4%]。
事实上租房市场是个有效市场,只有供不应求房租才会上升。而实施房产税,恰恰可以增加住房拥有者的持有成本,逼出大量的空置房进入市场,或出租,或出售,不仅会迫使房价的理性回归,更会降低租房价格,使普通百姓受惠!
免税额:人均60平方米(含)。
不过许多人担忧,开征房产税会伤及普通百姓,比如房产税是否会提升房租或提高房价。这种担忧是有道理的。不过,房产税和个人所得税一样,关键在于起征点。假如你的工资收入未达到个税的起征点,个税根本与你无缘。而如果将房产税从第二套或者第三套房作为起征点,并实施阶梯式税率,则房子越多,税率越高。
第二套购入后一年内第一套卖出,退税。
比如,就前段时间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房姐”事件来看,假如对“房姐”屯积的一万平方米楼房征收房产税,如果按每平方米3万元、以每年2%的房产税来计算,每年就将缴税600万元,“房姐”的持房成本将大幅提高。
重庆
因此,征收房产税应该以加重持房成本、遏制投机炒房为目的——逼出空置房,而不该加重房奴的负担。也就是说,对自住房不该征或少征税;对拥有第二套以上,尤其是空置房,应该加大税率,以阶梯式征税的方法加大持房成本,逼着炒家要么卖出,增大房屋供应量,以降低房价;要么出租,加大租房市场的供应量来平抑房租。
试点的区域为主城九区,包括渝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含北部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针对当前中国楼市的状况(比如房价过高),对是否应该征收房产税,以及如何征收,各方的争论相当激烈。我个人认为,房产税的政策如设计执行得当,可以使房价理性回归,并可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而如何抑制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税收是最温和的手段,也是妥协的产物。
三种情形需要缴纳房产税:
在中国,由于收入一次分配环节还不够公平,造成了巨大的贫富悬殊,最显著的体现就是不同的阶层,在房产占有上表现出财富的巨大差距,使大家的眼睛都盯在了房子上。
1.个人拥有的独栋别墅:存量增量都收,认定标准是:在国有土地上依法修建的独立、单栋且与相邻房屋无共墙、无连接的成套住宅。部分教授、干部居住在单位提供的独栋别墅里,由于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就不需要交税。
而确定物业的税率,一般包括两个部分:改善结构或建筑的价值,土地或地段的价值。物业税主要用来支持当地的教育、警察/消防、地方政府、一些免费的医疗服务以及地方的基础设施……
2.个人新购的高档住房:高档住房是指建筑面积交易单价达到上两年主城九区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建筑面积均价2倍(含2倍)以上的住房。
在美国,每个州对物业税和个人财产税都有详细的法律定义。通常由当地政府(市级或县级)对房产征收物业税,各州的税率也不尽相同,大约在房产价值的0.2%和4%之间。
3.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第二套房子,不管是高档房还是低档房,都得缴税。
在这儿,不动产是一个民法概念,它所定义的是土地及在土地之上的房屋等不可移动、有固定地址的建筑物;而在基尼斯系数中,物业,即房产(不包括土地)属于最奢侈的消费品之一。目前中国所指的房产税,就属于后者。
税率:平均价格3倍以下0.5%,3~4倍1%,4倍以上1.2%;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新购的第二套房(含第二套)以上的普通住房,税率统一都是0.5%。
在欧美,房地产税(Real Estate Taxes)通常被称为物业税(Property Taxes)。而物业税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不动产税(Real Property Taxes),对包括土地、改善结构或附属建筑等征收;另一种是个人财产税(Personal Property Taxes),对不包括土地的房产、汽车、商业及工业设备等征收。
免税面积:2011年1月28日前拥有的独栋商品住宅,免税面积为180平方米;新购独栋商品住宅、高档住房,免税面积为100平方米。免税面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扣除,一个家庭只能按时间顺序对先购的第一套应税住房扣除免税面积。
什么是房产税?
不予扣除免税面积:在重庆市同时无户籍、无企业、无工作的个人应税住房不予扣除;纳税人家庭拥有的第二套(含)以上的应税住房不予扣除。
中国决定试点房地产税,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认为,如果按照市场预测,以房屋评估值的1%来征收,对房价的影响则会很明显,将会致使房价下跌20%。征收房产税引来了民间的各种争议,有人甚至质疑,房产税究竟是打击为富不仁者还是打击普通老百姓,抑或是一种变相的掠夺财富?以往调控政策的结果往往是房价越调控越涨,这次的房产税会起作用吗?
由于国内房产税试点推出时间还太短,效果如何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虽然无法完全把欧美的做法照搬到中国来,但我们仍然可以从欧美的经验中看出一二。
3.4房产税究竟是个啥玩意儿?——调整楼市的利器之一
在欧美,房子和汽车一样属于消费品,并不是投资品,房价是进入CPI加以计算的。所以,一旦房价高涨,CPI超过5%的话,便属于恶性通胀,政府就非得出重手。比如里根时代,美国一度恶性通胀,里根政府便连续加息,一直加到18%,硬生生地控制住了通货膨胀。同时,因为借贷成本太高,房价应声回落。
人啊,千万别颠倒了手段和目的!
欧美政府在征收了高房地产税之后,提供大量租金稳定的各种类型房子,使大多数民众并不需要非得购房而居。在德国,有高达57%以上的人一辈子租房而住。即使在地广人稀的美国,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拥有房子的屋主数量破了历史最高纪录,可依然有超过33%的人租房而住。在欧美,租房还是买房,对大众来说只不过是对生活方式不同的选择而已。无论在理财上还是其他方面,并无优劣之分。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百姓为房子所困扰。不久前,有一位“80后”的男嘉宾,在“一站到底”的节目中说得好:“人不能为了房子而忘了自己的梦想。”他辞去做了5年的工作独自前往国外,靠自己的技能到处游历,并出书立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如果真想调控房价,欧美平均2%的房地产税是一个控制房价的平衡器。此外,房贷利息的随时上涨以及政府“劫富济贫”所推出的大量廉租屋也是两大抑制高房价的方法。升息的结果就是收紧信贷,斩断了“血液”的供给。华尔街有一个模型,房贷利息每升1%,房价就会下跌5%到10%。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初吹大房市泡沫,就是低息放松信贷立了“头功”。
因此,“房价收入比”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标准,是衡量能否安居乐业的普世标准,不仅适用于欧美,也适合中国!
这三种利器糅合在一起,好似绞索一般套住了房价的恶性攀升,所以,欧美的房价不可能像中国这样涨到天上去。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中国希望遏制投机炒房,使房价回归正常的水平,不妨全面借鉴欧美这三个方法。
可见,购房超出房价收入比和宽松信贷之下所圆的“住房梦”,往往是噩梦!
附国外征收房产税案例
这就好似洗澡的水温,调到三四十度的时候很舒服,但高达50℃就难受了,到达60℃以上短时间内还能撑,撑久了就会晕过去。房价收入比也一样,3倍以下很舒服,如北美;超过3倍就要渐渐晕倒,眼下的美国就是例子,倒下之后7年,直到最近才似乎刚刚苏醒,但要完全清醒(楼市的全面回春)还有待时日。
美国:征收个税和不动产税
“安居乐业”是每一个百姓的梦想!但假如购买了高出自己支付能力的房子,撇开影响生活质量不说,还将每时每刻担心利息上调,造成每个月还款额的上涨。
在美国,涉及房产的税主要是个人所得税和不动产税,而买卖过程中几乎涉及不到其他税。每年的春季,由自己报税。
举例来说,不久前,“新浪热居”就上海年轻人的居住情况展开了一项调查,其中有一位“80后”颇有感触地说,他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瞅准房价略有下调的好时机,用父母和自己的积蓄凑足50万元,在莘庄购入一套面积118平方米的房子。5个月后,周边的房价大涨三成,他颇感欣慰。然而养房的艰难使“我总担心万一自己哪天失业了,还不出房贷了,那银行是不是就来收房子了……我感觉自己目前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多年以来压力与日俱增”。
房产如果持有两年以上(以过户时所发的房契时间为准)再出售的,夫妻俩可以有50万美元的免税额,即如果房产增值没有超过50万美元就可不缴税。而单身的免税额在25万美元。如果超过此数目,联邦政府要对涨价部分征20%的个人所得税。如果持有时间不满两年,两者涨价部分全部要交20%的个人所得税。但装修以及其他改进房屋的费用和贷款利息扣除。
然而,因为“安居乐业”是中国百姓根深蒂固的观念,才使中国的住房自有率高达89%,远超世界各国。但从百姓(包括“房奴”们)抱怨高企的房价来观察,当大家向银行贷款买下房子之后,“房价收入比”往往超过6倍,用于房子上的开支显然影响了日常生活质量。那么“安居乐业”之“乐”又在何方?
此外,拥有房产后每年缴不动产税给州政府。各州税率有所不同,征收幅度在房产价值(政府一般每两年左右评估一次)的1%到3%之间,分两次付清。
正因为考虑到中国人的隐性收入,以及目前还未征收房地产税等因素,持房成本要低于欧美,因此标准“房价收入比”比欧美都要高,可以提升至6倍。而一旦“房价收入比”超过6倍,对于百姓来说负担过重,那也就无安居乐业可言了。
法国:按土地出租价值征税
其实,制定“房价收入比”这一指标,正是基于世界各国家庭年收入的差异,才并未使用一个具体的数字来判断全球的合理房价,这恰恰就是从“安居乐业”的因素来考量的。
房地产税的征税根据是土地的出租价值,包括“未建成区的地产税”、“建成区土地税”和“住宅税”。
由于多数欧洲人没有“拥房情结”,所以百姓住房拥有率远低于北美,一般保持在50%上下,有些欧洲国家的住房拥有率甚至低于35%,大多数人都租房而居,人们照样“安居乐业”。而东欧和俄国,“房价收入比”要高出西欧和北欧,结果好些东欧人和俄国人便用脚投票,移民到能让他们“安居乐业”的地方。
按规定,“未建成区的地产税”由空地的所有者缴纳税金,其税金减免部分是20%;“建成区土地税”由建筑物(住宅或其他建筑物)的业主缴纳税金,其租金减免部分是50%;“住宅税”由住宅居住者缴纳税金,但没有减免部分。
但在国内,有学者提出质疑,说“由于世界各国情况不同,房价收入比”在中国根本无效,因为“安居乐业”是中国百姓根深蒂固的观念,拥有一套产权属于自己的房子,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在上述三类房地产税中,前两类是由业主缴纳,后一类由居住者缴纳,由业主缴纳的两类考虑了业主的成本,因此有减免部分,而由居住者缴纳的一类则没有减免。
由此,中国日益高企的房价,已远远超出国际“房价收入比”(平均房价除以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标准。在美国和北欧,房价收入比一般保持在2~3倍;其他西欧国家因人口密度较大,房价收入比常年维持在3~4倍之间。
韩国:征收综合不动产税
2013年3月,国务院针对楼市的新“国五条”实施细则出台了。对于新“国五条”,人们有各种解读:有的说楼价会涨,有的说楼价会跌,也有人说股市会因此受影响……而反映到市场上,则出现了许多大城市排队抢房子的现象,依据经济学的供求关系,价格自然是走高的。
韩国政府在2005年征收“综合不动产税”时已经有财产税。比如一套1亿韩元(现韩元兑人民币汇率约183:1)以上的住房每年要征收0.5%的财产税,不过由于征税的标的房价不到市场价的50%,所以实际税率只有0.2%左右。
“房价收入比”是安居乐业的硬指标
综合不动产税是在财产税之上额外征收,韩国政府把税款分配到各个地方政府,帮助缩小地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征税对象是6亿韩元以上的住房,税率是1%至3%。但由于征税的标的房价是市场价的60%至70%,实际税率要低很多。在2007年,综合不动产税实际税率达到最高峰的0.87%。从2008年开始实行减税政策,调整了综合不动产税,把征税对象上调到价值9亿韩元以上的住房,把税率下调到0.5%至1%。
其实有没有泡沫和何时调整是两个概念。像耶鲁大学教授希勒曾准确预测了美国网络股泡沫的破灭。可他第一次提出网络股的泡沫是在1996年,离真正破灭还有5年之久。而就在这5年间,网络股的指数又涨了150%!国内的楼市也一样,特别是一线城市的房价,早就超过任何合理的比值,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天天向上。是有不少炒房的人赚得盆满钵满,可谁又能担保自己不是最后接手的那个“傻瓜”呢?
荷兰:鼓励出租分类课税
但事实上,当今中国房价的租售比已经普遍超过了200,特别像京、沪、穗那样的大城市,租售比平均为500,超出800到1000的也随处可见。最近,我一个老朋友回国定居,在上海东方曼哈顿租了一套市价800万元的公寓楼,每月租金7500元,租售比超过了1000!与先前那个甲乙二君的例子比较,在中国租房简直太划算了!
荷兰对房屋课征的税收:第一种是房屋消费税,对房屋使用者课征。第二种是地方政府课征的财产税,主要课税对象是房屋。另外,中央政府征收的净值税也包括对房屋征税。
然而,由于中国目前不用支付地产税,所以160的租售比,可以提高至200。还是以市值100万元的房子为例,假如月租金为5000元,那么从金融角度上来看,房价就不存在泡沫,而一旦房租低于5000元,房价就有泡沫之嫌了。
房屋消费税征收的对象是房屋消费者或使用者,包括自用房屋和租用房屋的人。税率是比例税率,计税标准为房屋租金和房屋内使用的家具的价值。允许从租金中扣除一定数额,就其余额课税。
因此,在租售比160的情况下,甲君和乙君在房子上最后所拥有的财富正好相等。这一例子说明从金融的角度来看,在房价没有泡沫的时候,其实租房和买房没有优劣之分,只是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这也正是欧美的大城市长期以来租房和买房的比例各占一半的根本原因。
财产税属地方税收,对象包括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和某些动产。主要是房屋,故对许多土地有免税规定。房屋价值由地方政府参照房屋的市场价值评估确定,税率由各地政府自定。
以欧美每年平均2%的地产税来计算(按当年的房价征收),这里为计算方便,房租的上升值和地税的上升值正好相抵,都忽略不计。在160个月之后,甲君拥有的房子升值了,但扣去所付的地产税、房子的维护费、保险费、管理费等,他实际拥有的依然是100万元。而乙君把100万元拿去投资理财,他的投资(按欧美过去100年的保守的理财方式,平均回报至少8%)的回报率,正好支付房租。
中央政府征收的净值税包括个人住宅和营业用房。对营业用房有减免规定,13.1万荷兰盾以下的房屋金额免税,超过13.1万荷兰盾以上的减征40%的税款,减免税额最高不得超过58万荷兰盾。对低收入者以房屋租赁维持生存都给予减税照顾。对营业用房及低收入者有减免规定,但对个人住宅则没有。这种税收政策尤其鼓励低收入者出租房屋。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这里有甲乙二君,他们看中了两套一模一样、市值100万元的房子,假设他们口袋里都有100万元。甲君以100万元买下了房子,乙君以一个月6250元租了下来。
加拿大:100%物业征税
有人忍不住会质疑,为何租售比要定在160这个节点上,这一数据从何而来?首先,这是因为欧美房价的上下起伏,在过去的两三百年间与通胀的幅度相似。美国自1890年之后的120年间,扣除了通胀(平均每年2%)的因素,房价虽然有高有低,但平均价位始终徘徊在100这个点上。也就是一旦除去通胀因素,长期来看房价是不变的。
温哥华地产财政的主要来源是地税(物业税)收入,约占总财政收入的58.4%。地税不是按土地面积征收,而是按物业的总价值(土地和房屋)的情况,按不同税率征收,以此抑制贫富差距无限拉大,并通过对贫苦居民的福利补贴来保持社会的基本平衡。
所谓租售比,就是房价和月租金的比值。比如一栋市值100万元的房子,假如月租金为5000元的话,那么其租售比就是200。而国际上通用的租售比值为160。也就是说,当租售之比为160时,房价就是合理的,当租售之比高于160的时候,房价则有泡沫的嫌疑了。
温哥华市政府对物业管理非常严格,对房地产每年评估一次,评估由政府主持,费用也由政府负责。以土地和房屋的评估总值的0.5%~15%,根据业主的不同情况征收,自己居住、自住加出租、商业性等不同用途的地产,其房地产税也不相同,对拥有第二套住宅的人还以高税率征收。
什么叫泡沫?泡沫指的是一种商品价格高出了其合理的价位。那么房子的合理价位是什么,该如何计算?对此,就像股票的P/E值一样,国际上有很多计算尺度,如“收入房价比”、“月收入每平方米价格比”以及“租售比”等。由于中国居民的收入来源繁杂,比较难得出准确的金额,这里就暂且用租售比来对房子的价位作个衡量吧。
新西兰、澳大利亚:不动产税率最高1%
中国租金已远超“合理租售比”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买卖房屋时也不涉及什么税,只是卖家涉及个人所得税。如果一个人拥有几套房产,税务部门就会对其格外关注。在每年3月报税时,如果对获利隐瞒不报的,处罚非常严甚至坐牢。不动产税则是政府根据房屋的占地面积和每年进行评估的房屋价值按0.3%至1%征收。
中国房价岂止有泡沫,而且房价的泡沫已经大到史无前例!
3.5高房价之惑——房子的定价权在谁的手中?
其实,一旦大量的房子从单纯的商品异化为资产后,从金融的角度就可很容易地判断出中国房价是否有泡沫,如计算出空置房的比例,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金融公式:在楼市里,由于房地产是金融衍生品,加上房贷的乘数效应,只要有10%的房子被当作资产而空置的话,就会产生10%的泡沫。
2011年5月,国家发改委特聘研究员、深圳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教授在一个讲座上语出惊人:“楼市可能下跌50%,赶紧卖房买股。”
2010年5月,国家电网曾公布一条数据:在全国660个城市中,共有6540万套住宅电表读数连续6个月为零。显然,这6540万套房子是空置房!独立学者刘植荣从一家自来水公司得到的数据也佐证了中国住房空置率非常高这一判断:“某小区约400套房子,水表读数有变化的只有57套,住房空置率在80%以上。这虽然是个别小区的空置率,但从媒体不断披露的数据综合分析,全国城镇住房空置率不会低于30%。”
国世平曾经预测1997年中国香港房价会下跌30%,那时没人当真,最后跌了80%。2007年,他号召深圳居民把多余的房子卖掉,而当时北京一名教授说房子还要涨20年。最后,2008年深圳房价跌了30%。“中国投资者最坏的一个毛病是哪个贵买哪个,现在房子贵,就拼命买房子,我有一个学生在东莞买了680套房子。”
从北京链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的数据看,2009年1月到9月底,自住房的买房者占60%,还属于多数;而2010年第一季度开始,自住房的买房者就降到了50%以下,所谓投资型购房成为房市的主流。随着政府调控力度不断加大,投资型购房者的比例越来越高。
他在深度剖析了中国楼市后说:“2011年房地产会走得差,甚至跌一半也很正常。无锡这样的城市会跌到5000元,南京房价也不可能不跌。今年一定要卖掉多余的房子买股票!今年将是房地产变盘的一年,而股指区间是2800~3200点,正确的投资理念是,一定要卖掉高位的资产,去买低位的资产。”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多少经济学家、金融专家指出中国楼市有泡沫,而泡沫早晚必将是会破灭的,都没人愿意相信。因为大家坚信并预期,中国的楼市还有上涨空间,可以从中获利。而恰恰就是这种预期,使得泡沫越来越大!
中国楼市的价格走势到底如何,谁最终掌握着价格的升降?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房价大幅飙升,北京平均房价从每平方米4500元涨到近来的22000元。如果在10年前的最低点进入楼市,在现在的最高点抛掉,那么投资回报率超过389%,也难怪大家会为之疯狂排队抢房子了。
所谓的刚性需求是人性的贪婪
因为,单纯的商品只是用来消费和使用的,人们不会购买100台电视机囤在家里,除非电视机能低买高卖来盈利。在此必须强调一点:单纯的商品是不会有泡沫的,只有当商品转化为资产之后,比如房子、黄金和股票,才会因炒作而产生泡沫。而那些认为因为供求关系,中国房价不存在泡沫的人,显然是把房子归类到单纯商品的属性上了。
在微博上有一段关于中国十年炒房结果的热门语录:自行车进去,奔驰出来;光着屁股进去,穿着皮尔·卡丹出来;乒乓球进去,地球出来;打工仔进去,老板出来;壁虎进去,鳄鱼出来;蚯蚓进去,蟒蛇出来;拖根绳子进去,拉着藏獒出来……这段调侃虽然夸张,但确实道出了些许实情。
可能有人会问何以见得
众所周知,任何商品的价格都由供给和需求所决定。供给是分母,需求是分子,当分子远大于分母时,价格上升,反之下跌。在一种商品吹起泡沫时,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因为在泡沫没有破灭之前,人们听到的都是赚钱发财的故事。如中国10年楼市,炒房者人人赚钱,所以大家都想买房,有房子的人想买第二套、第三套;没有房子的呢,唯恐不买就再也买不起了,拼了命也要挤上这趟发财的列车。于是“需求”无限增大,而在“供给”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后来的买家就必须出更高的价格。在如此这般的循环下,房价自然一路上升。人类本性中的贪婪,就这样被转化成所谓的“刚性需求”。
但是,当房子被人们购买之后,渐渐地远离其单纯商品的属性,而被人囤积起来,出现空置房和“房姐”、“房哥”等“房氏家族”,以至产生出诸多所谓的“鬼城”,便逐渐演变成另外的功能——一种低买高卖的资产——甚至最佳的投机炒作工具时,便体现了人性中追求利润的第三种贪婪欲望的需求。
房子和其他商品一样,自有其合理的价格(Intrinsic Value)。国际上最常用的房价衡量标准就是租售比。房价和房租的比例一旦超过160,这房价就高估了。由于中国情况特殊(比如还没有全面征收房地产税),合理的租售比可以上升到200。
其次,食品、住房、衣物、医疗保健、必要的家具、交通工具、家庭保险以及基础教育,是人类的基本生活必需品。这些商品在经济学上,其价格一般都是“有效”的,由“供求关系”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自有其合理的价位,的确无泡沫可言。当一种商品的价格达到一定的高度,人们没有能力购买时,需求就会下降。当房子作为商品时,本来也不例外。
也就是说,房子的租售比一旦超过200,这时的房价就脱离了合理的价位,即房价含有泡沫了。2010年12月8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住房绿皮书指出,全国35个大中城市9月份的平均房价泡沫为29.5%,而福州、杭州、天津、青岛等7座城市房价泡沫更超过50%,其中福州最高,房价泡沫超过70%。
空气、水和阳光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的第一需求。如果人类离开空气,最多只能维持几分钟;没有水的话,最多只能够支撑几天;而没有了阳光的话,世界将是一片漆黑。因此,空气、水和阳光才是人类真正的“刚需”,它们与价格无关,所以不存在泡沫一说。而房子,虽然也是人类的生活必需,但“居者有其屋”和“居者拥其屋”的概念有所不同,房子并非一定要买来拥有才能居住。因此,把拥有房子说成是“刚需”,是非常不恰当的!
价格取决于最后接棒的买家
首先,人类基本有三种不同的需求:
然而就像万物皆受地心引力那样,泡沫不可能升上天,只要是泡沫,终究会破灭。因为无论什么商品,只要是泡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其价格要么继续涨,要么突然下跌,无所谓“软着陆”(不涨不跌)。一旦价格不涨了,投机者就无利可图,他们立刻会抛弃泡沫商品,从而引发价格下跌。到那时,人性中胆怯和恐惧就将占据上风。这时的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就拿房子来说,拥有者都想趁价格高时赶紧抛,生怕价格进一步下跌。而价格下跌后再向上就难了,因此只要价格稍微上扬,原先被套的人就会想着解套,继续抛,而原先想买房者就会观望,于是供大于求,价格自然一路向下。到那时,那段有关炒房的调侃就会倒过来读了:奔驰进去,自行车出来……
对于这一观点,在此倒是可以好好地探讨一番。
其实,一旦房价出现了泡沫,这时的房子就像古董一样,很难确定其价值,最后的买家愿意出多少钱,它就值多少。像前些日子在伦敦拍出的乾隆官窑瓶,专家估价最多180万英镑,最后竟以人民币5亿多元一锤定音!如果两年后有人愿意以10亿元买进,它就值10亿元。反之,如果有钱人兴趣转移了,对官窑瓶不再感兴趣,开价100万元都没人要,届时那个瓶子就不再值100万元。
第二条:“由于供求关系,因为,造出来的房子都卖掉了,而且好些城市还都在限购。所以,中国房价不存在泡沫。”
古董的价值大起大落不足为奇。前两年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被人说成国宝,有人花天价四处收购,结果一个兽首花了2亿多元才拍回中国。但据纽约的一位收藏家说,这十二个兽首是意大利人设计的,只有200余年的历史,是圆明园里喷泉的配件,在意大利属平常之物,哪能代表中国文物并号称国宝,更谈不上中国文物流失的缩影。中国显然被人忽悠了一把。
众所周知,打蛇打七寸。而这些年的楼市调控措施,几乎没有一条是打在高房价的死穴上,这早已成了共识。显然,这一条理由本身就毫无逻辑可言,也就失去了辩驳的价值!
事实上,任何事情的变化,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房价一旦超过合理的价位,那么继续上涨的内因就是最后的买家愿意出更高的价。
第一条:“因为对楼市调控多年,房价越调越高,所以不存在泡沫……”
再谈回房价。现在国人宁可倾其所有都要置房的内因,是源自几千年来形成的“土地情结”。历史学家李剑农在《先秦两汉经济史稿》中说:“由秦汉以至于今日,中国大多数人之理念,尚未能大异于是也。一切士农工商的活动,最后以取得大量土地而成富为目的。”由此可见,中国人的基因里普遍存在“土地情结”。然而在当今的中国,这一情结已无法实现,于是便被“拥房情结”所替代。人们将中国房价飞涨怪罪于地价太高、房地产商利润太高、炒房客把房价炒高等。当然,这些因素确实都存在,但其实怪谁都没有用,谁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2013年进入下半年,有一种声音在中国房市上越来越响亮了,就是中国房价根本不存在泡沫,理由有两条:
如果没有最后的买家不惜一切代价去接手,房价又如何能涨起来呢?假设最后的买家只愿意出价100万元,一旦超过100万元就不买,那房子就只能值100万元。房地产商建造了房子,开出100万元的价格卖不出去,他能不降价吗?炒房者炒到100万元时,没有最后的买家接手了,房子就会砸在手里。在这样的情况下,炒家自然会退出市场,不然就将倾家荡产。
3.3中国房价究竟有没有泡沫?——请不要自欺欺人
但事实上却是有无数的人,无论房价多高,依然拼了命也要买。在这里,借用并改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那句名言:无数房奴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而奋斗!
事实上,在欧美,租房而住者比例甚高,特别是在大城市,租房者超过50%。普通百姓切忌被“买房是最好的投资”的论调所误导,不要令自己一辈子成为房贷的奴隶。对于是否拥有自住房,应该摆正心态:有能力就买来住,为的是改善生活品质,享受拥有的快感;经济能力不够的话,千万别勉强,为房子丢了爱情更是不值得。没有房子也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换一种生活态度,租房住也可以活得潇洒快乐,而且在财务上还将获得更多的自由度。
任何事情都应该理性看待,不要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明知房价太高甚至高得离谱却偏要硬着头皮上,有钱的话自然另当别论,但要是掏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全家的积蓄,再加上自己的毕生之力,勒紧裤腰、壮士断腕般地去买一套房子,值得吗?
在中国,一套像样的公寓动不动两三百万元人民币,在北京、上海、杭州更是超过人民币500万元,购房者非但不拥有土地,而且最多只有70年的住房使用权。所以对中国人来说,买房和租房的区别只在于租用房产的时间长短,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者,谁都不是房子的真正主人。因此,你在不曾拥有土地的情况下购买房子,实际上比买钻石更奢侈。一旦人们失去对土地的所有权,房子本身与一堆水泥、钢筋之类的建筑材料没什么两样,就像购买汽车,钥匙一到车主的手里,车便立刻折旧。
如果大家能改变观念,去除从“土地情结”演变而来的“拥房情结”,在房子涨到一定价位后不再进场,不再接手,那么如今的房价是绝对不会涨到天上去的。而一旦房价不再涨时,买涨不买跌的炒家首先就会离场,具有极大泡沫的楼市就会产生骨牌效应,房价随之肯定会迅速下跌。届时,大家反倒能拥有一套自己能够买得起的住房了。
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买一栋30万美元的独立洋房,居住30年的成本超过了100万美元。如果是公寓大楼的话,因为管理费的因素,成本将更高。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即便30年后房价涨至100万美元,也并没有带来投资回报。
说穿了,中国房价的定价权在谁手中呢?其实就在你——最后的买家手中!
成本:$1074000
3.6不买房也乐活——你不知道的租房经济学
30年的屋顶维修费和装修费$300000
2013年全国有近7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毕业季令租赁成交量增长近一倍。一季度北京平均房租达3660元,被指超过买房月供。据上海房屋租赁指数办公室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5月份,上海房屋租赁指数为1404点,环比上涨0.47%。中、低端市场涨幅扩大。6月份上海房屋租赁市场也呈现出走热的迹象。房租上涨急坏好多无房族。本来就生活拮据买不起房,现在租房成本又提高了,物价同时又节节攀高,这日子还怎么过?
保养费($300/月)$108000
大家先别急,听我慢慢说。
保险费($6000/年)$180000
房租上涨不用惊
地产税$195000
房租上涨,主要是因为好些人持币待购,暂时租房住;与此同时,不少炒房者又在高位抛售,一时间出租房供不应求,房租自然上涨。可一旦房价跌去20%~25%,自然会有大批租房者购买房子。
利息按年息6.41%,为$291000(税后)
按欧美的经验,房屋买卖让市场去调节,而房屋租赁市场由政府控制。政府向拥有土地房子的人征收房地产税,将这笔钱投入租房市场,“劫富济贫”补贴房客。拥有房子的人享受成功的喜悦,而房客们居有定所,可谓皆大欢喜。
贷款额为$232000
在欧美的诸多国家中,多少年来租房者和拥有住房者的比例总是一半对一半,大城市的租房比例则更高,并且还不是暂时租住,而是一种居住常态。由于欧美实行高房地产税,政府征收了地税之后,便大量提供各种类型的廉租房,使大多数民众并不需要非得购房而居。
首付款为总价的20%,即$58000
其实在欧美,选择租房还是买房,对大众来说只不过是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事实上,综观欧美近百年的房价走势,基本上仅和通胀率持平,也就是说,房地产对普通百姓而言并非投资的选项。在欧美,通常来说单身者基本选择租房,丁克家庭也多半租房而居,一般只有结婚后有了孩子,才会考虑搬到郊外甚至小城镇买房居住,过上另一种家庭生活。比如巴菲特就一直租住一居室的公寓,直到生下第一个女儿后,他才购房而居,而那时他早已是百万富翁了。
虽然道格拉斯的遭遇令人同情,但对未来潜在的购房者,不能不说是个警示。无论在北美还是中国,很多人都以为买房是积累财富的最佳方式。大家觉得拥有一套住房既能自住又能增值,而租房则亏大了,付出去的真金白银全在为他人作嫁衣裳。而事实上,买房自住完全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是极其奢侈的一种消费,至少在北美就是如此。不信的话,就请看购买一栋独立洋房30年还清贷款的消费成本:假设2007年一栋独立洋房的市值为:$290000
特别是这次的次贷危机,美国房价连续下跌了5个年头,目前依然“跌跌不休”,彻底摧毁了“居者有其屋”的“美国梦”。这几年,欧美国家除了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以外,其他地方的房价都在持续下跌。而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几大城市,房价之所以未下跌,主要是靠中国人特殊的购房情结支撑着。
截至2010年,有280万户美国家庭在法院的快速判决中丧失了住房。现在,银行强行收回房屋的平均时间为484天,而2008年年初是251天,延长处理时间的主因就是丢失原始借据。由于银行不能及时强行收房,每个月的损失约为60亿美元。这个问题拖延越久,对金融和法律体系的危害也就越严重。
中国人自古有强烈的土地情结。现在人们无法拥有土地了,便把这一情结转移到了房子上。但凡负担得起便会不计代价要买房,根本不考虑什么“租售比”和“房价收入比”。和欧美国家不同,在中国,房子是投资产品,而不是高档消费品,所以房价是不计入CPI的。所以这几年房价才会猛涨,一直涨到老百姓无法承受、涨到经济不可持续发展了,政府才终于下决心出重手进行调控。而房租却和大米、猪肉一样,是作为生活必需品计入CPI之内的。也就是说,一旦房价猛涨,就会引发通货膨胀,犹如米价、肉价上涨,政府会立刻干预,以免破坏安定团结与社会和谐。
道格拉斯只是数千个“机器人签名者”之一。他的原始贷款凭证,在历经美国境内的“游历”后“失踪”了。法律专家认为,这种程序背后,银行没收房屋其实是非法的,但又有多少人知晓呢?在经历了数月的追踪后,美国银行的办事员到富国银行仓库,花费4小时,终于找到由道格拉斯签字的借据。美国银行重新检查了贷款,看能否给道格拉斯另一个重组方案,但审查结果是他不符合资格,此时银行有了原始凭证,看来道格拉斯注定要失去房产了。
纽约人大多租房而居
在道格拉斯违约拖欠两年房贷之后,银行向道格拉斯发出“没收房屋”的通告,并雇用廉价的“催搬手”,在地区警长的协助下,以冷暴力的方式把他赶出家门。当然啦,拖欠了两年房贷,道格拉斯一家早已处于惶惶不安的状态,哪里有胆量要求银行出具原始借据来研究“没收房屋”的合法性。一家人在惊恐中把房屋钥匙老老实实地交出去,然后哭泣着收拾家当,离开了曾经温馨的家。
对如何控制房租涨幅,中国完全可以借鉴纽约的经验。纽约的房屋租赁市场,因为政府与私营部门的合作,长期维持着稳定的状态。
不料经济危机袭来后,他丢了工作。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银行同意“重整贷款”。道格拉斯原以为重整后每个月按揭会减少,结果却不减反增,他唯有停止供款。给他发放“高利贷”的金融机构是Seminole Funding。就像许多次贷那样,他亲手签字的贷款借据被7个金融机构转手“证券化”,经华尔街重新包装后,变成了“贷款债券”。这个债券被购买和出售了5次,“游历”了纽约、加州和明尼苏达州后,最终落脚在佛罗里达州的坦帕市。
众所周知,纽约是全球最富有的城市。不过,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纽约至少有一半居民选择租房,特别是纽约最富有的曼哈顿区,更有高达90%以上的人都租房而居。美剧Friends(老友记)里那6个年轻人分租公寓,就是典型的曼哈顿人的居住方式。
CNN报道过一个故事,16年前,道格拉斯从牙买加移民美国,落户在奥兰多市。他的贷款噩梦和大多美国中产阶级一样,至今仍被困在糟糕的贷款政策和经济危机中。6年前他办理房贷按揭时,由于信用背景差,无法获得银行的固定利率,结果只能从其他金融机构获得相当高的贷款利率,头两年8.1%,今后每半年上调一次,且只能上调不可下调。
纽约是全美住房消费负担最重的城市。曼哈顿更是寸土寸金,凡是看得见景色的公寓,动辄上千万美元一套。同样一套1250平方英尺(合120平方米左右)的公寓,在旧金山40万美元买一套,在洛杉矶25万美元,在休斯敦、达拉斯只需13万美元,到了迈阿密就只要10万美元,而在曼哈顿则至少要120万美元。能在曼哈顿拥有房产的,都是钱多得发霉的主。如当年宋美龄女士居住的中央公园边上的那套阁楼式公寓,价值七八千万美元,每年光地产税就要交200多万美元!而政府从富人的房产上征税,通过廉租公寓的方式“贴补”了普通工薪阶层,是典型的“劫富济贫”。
房子问题真是害人不浅,将太平洋两岸的老百姓折磨得死去活来。在这一轮经济危机中,无数的美国家庭因无力继续支付房贷,被银行或贷款机构强行没收房产。屋主因此丧失抵押房屋赎回权,但银行没收房产并非完全合法。不久前,美国银行发生的“机器人签名”丑闻,暴露了这一问题的普遍性及严重性。
不过,曼哈顿虽然房价高,但是房租和收入相比却不贵。我曾经在曼哈顿生活多年,一直租公寓而居,其中一间公寓每年租金3万美元。有人大惑不解,每年3万美元租金不是白扔了吗?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理解。因为曼哈顿的地产税是房价的2%到3%,如果买下我所租住的公寓至少要花费100万美元,每年支付地产税、公寓管理费再加上水电费,甚至要超过3万美元的房租,得不偿失。这也是为何90%以上的曼哈顿人情愿一辈子租房住的根本原因。
道格拉斯的遭遇
除了“白扔”房租外,国内的朋友或许会感到困惑,难道就不怕房东突然毁约、涨房租或者赶走我们这些房客?住租来的房子总是没有家的感觉,不是吗?
吉米说:“这些我也都知道的呀,我也解释给堂弟听了。但我叔叔第二天来电话开口就说‘我们这一房不能断子绝孙,借还是不借给句痛快话’。”看来吉米要“胸闷”一阵子了。这钱借了出去就别指望还回来了,成了房奴的人,哪还有钱还吉米呢?
纽约有健全的“商业租赁法”,所以房客们根本无须担忧这些问题。纽约的法律是极力保护房客利益的。法律规定,房东不能随意涨房租,房租每年的升幅不能超过平均工资的增加幅度和通胀幅度;房东不能轻易毁约,更不能随意赶走房客,只要房客有正当理由,比如失业,哪怕白住三个月,也不能赶走房客;房东与房客有任何矛盾,最后得上法庭打官司,由法官判决谁是谁非;房东在更换新房客之前,必须将房屋修缮一新,由房东负责日常维修服务。当然,如果是租户使用不善造成的损坏,一切经济后果由租户自己承担。法律最大限度保障了租户的利益,使房客享有充分的安全感。
我不理解地反问,新房为何非得买呢?在北美,大多数新人结婚时住的都不是买来的新房。而且,据亲友告知,现在国内新房的设计寿命一般定在30年到40年,也就是说,最多40年后房子就将变成一堆废墟。花300万元(别说还要付银行利息了)住40年,每年合着也要7.5万元,已经超过租金了;其次,假设将300万元存入银行,一年利息收入付房租足够有余;最后最重要的是,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所谓拥有房地产,指的是拥有土地。然而在目前的中国,个人是不能拥有土地的,即使买了房子也只拥有最多70年的住房使用权。所以,对中国人来说,不管是买房还是租房,其实区别只在租用时间的长短而已,谁都不是房子的真正主人。
高租房率有助城市吸引人才
我一算,不对呀。300万元除以5000元月租,售租比600,而合理的售租比是200,足足超过了三倍!单按这个金融标准算房价泡沫太大了,租房实在太划算了!为何吉米的堂弟非要买呢?吉米听罢说再与堂弟去沟通。几天后他又走进我办公室诉苦道:“我胸还是哈……闷。”原来他堂弟和女友已同居多年,就是因为没有自住房而结不了婚。丈母娘下了最后通牒:不买房子绝不能结婚!
纽约政府用征来的房地产税建造的廉价公寓深受中低收入人群欢迎。穷人申请批准入住之后,每年按收入的一定比例支付房租。就这样,在纽约的中产阶级、穷人和富人,大家都各得其所,其乐融融。我曾居住在纽约的罗斯福岛上,每个月支付2500美元房租。而在同一栋大楼内,有些房客只交1000多美元,他们都住了多年,甚至大半辈子,他们住进去的时候房租只有几百美元,每年只能小幅上涨,甚至不涨,在通缩、经济不景气时,房东还必须相应地减房租。
吉米说,他堂弟想把现租的公寓买下来,300万元的公寓,首付75万元,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掏空所有的储蓄赞助他,已经凑齐了65万元,就差10万块了,开口向他借2万加币。借出去吧,等多伦多房价跌下来自己也想买房;回绝吧,到底是一家人,实在开不了这个口。
在罗斯福岛上,还另有两类公寓:一类是政府提供给低收入家庭居住的,只要家庭年收入低于规定的金额,就可以申请入住,租金比普通市面上的公寓低30%到40%。我曾经的一个同事在下岗后却“因祸得福”,年收入正符合申请标准,于是租到了这一类公寓。第二年他太太也上班了,两人的收入大大超过了申请标准,但政府又不会年年查证,结果一住数年。直到孩子到了学龄期,为了孩子的教育,才不得不搬出小岛。
原来吉米的堂弟要结婚了。他堂弟大学毕业去上海工作,几年前跟一个东北姑娘恋爱了。他俩月收入1.5万元人民币,目前租了一套很不错的公寓同居,房租5000元一个月,日子过得很潇洒。按说结婚是喜事,吉米为什么“胸闷”呢?
另一类公寓的租赁方式又别具一格,搬进去时,承租人只需缴纳当年的薪金(按年薪计),以后无论租住多久,都无须缴纳房租,只需按月缴纳几百美元的管理费。如果住腻了想搬出去,那笔预付的薪金便会退还给你,但是不偿付利息。试想,这样的买卖简直太划算了,一旦入住这一类公寓,几乎无人搬出去,除非老死。只有一点对不起了,因为房产不是你的,房价涨得再高也跟你无关。
近来吉米迷上了周立波,将网上所有周立波的节目全部下载刻成光盘,反复地看。他得知我也是从上海出来的,每次跟我闲聊都要学几句周立波。上周一,他走进我的办公室说:“我最近胸哈(好)……哈闷。”我以为他又要学周立波的什么段子,但似乎又不像,他的确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纽约市政府长期以来实施廉租房政策,使符合条件的中低收入阶层,每月都能以较少的租金租住较好地段的一居室。比如市中心曼哈顿下城有一个斯泰佛森特社区,大约有100多幢居民楼,共占据6个街区,所有公寓一律面向中低收入群体。在该社区,一套面积约60平方米的公寓,客厅约为30平方米,卧室有15平方米,外加厨房、厕所和壁橱。如果按曼哈顿的租房价格,每个月租金约3000美元。但是在该社区,这样的一居室只需1500美元。此外,租房还有不少好处,如果房内出现下水道堵塞、停电、冷热器设施故障等问题,一概由房东负责上门维修。而且小区的外围设施非常完善,中心地带有喷水池和草地绿化,包括24小时保安巡逻。租住这样的公寓,真是十分惬意!
我的同事吉米是苏州人,交大的电子工程学士,出国前在上海工作,6年前移民多伦多,找了半年工作没有合适的,于是进多伦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顺利地进入加拿大的华尔街——海湾街(Bay Street,所有加拿大大金融机构的总部都在这条大街上)。
在曼哈顿早就有共识:有钱人拥有住房,实现了自我价值,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买不起房子的房客住得安心放心,视租房为自己的家,照样也享受到安居乐业的快乐。
吉米的烦恼
很显然,完善的法律和政府的系列廉租措施,使纽约这一国际大都市吸引并留住了大量的人才,特别是收入相对较低的年轻人。而作为对比的是,上海的高房价却吓跑了一批海归科研人员,新闻报道说即使补贴60万元仍然不够首付。中科院上海分院的数据表明,2010年全院博士、副研究员级别科研人员的流失率达到10%,远远大于一般5%的正常水平。很多人正是迫于住房压力,选择离开上海或者投奔企业。这些人经过多年磨炼,已是科研骨干,失去他们,科研院所倍感痛惜。
这个社会怎么了,没有房子的我们可以有生活吗?
由于租金和房价维持在较为合理的水平,纽约长期以来保持着“铁打的营盘(固定的房子),流水的兵(房客)”的状态,人口一直维持在800万左右。正是人口的不断流动,使纽约保持着城市的新兴活力。这正印证了一个研究指出的结论:只有人口不断地流动,才能保持城市的活力。一旦住房拥有率超过了70%,那么这座城市就面临老化的危险,也将渐渐失去生命力……
不知从何时起,房子已经渐渐成为民生的首要问题。有人说,在当今中国,爱情和婚姻的现实不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有房人终成眷属”。望房兴叹的工薪族绝望地发出呐喊:“我们不要房子要生活!”
3.7曼哈顿不遥远——纽约房地产的投资商机
近日看到一则中国媒体做的“结婚是否必须买房”的调查问卷结果。调查对象为100名已婚的“80后”,男女各50人。72%的受访者拥有自己的婚房,23%的受访者婚后与父母同住,仅5%的受访者婚后居住在出租房。对于“是否赞成租房结婚”这个观点,65%的受访者表示反对,其中女性占38%。她们认为,房子是爱情的物质保障,先买房子再结婚,生活才会踏实;如果租房子,就缺乏归属感,也就失去了生活的安全感,而且租房子结婚没面子,会被亲友笑话,所以结婚一定得有一套房子。在72位拥有婚房的受访者中,68人的婚房由双方父母完全提供或提供首付;61人有每月偿还银行按揭的压力;48人表示每月还贷之后,剩余可支配的资金有限,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这几年来,随着金融海啸发展到经济危机,美国房价一路下跌,许多地方已经跌去了50%以上,可依然没有止步的迹象。新闻报道说,底特律有一座民宅挂牌价标居然仅仅10美元,秒杀了所有人的想象力底限。底特律是美国的汽车中心,美国三大车厂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的总部都在那里。不过,自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以来,这座一度繁荣的工业城市开始急剧衰落。6年前,底特律的房屋均价还在10万美元的高位徘徊,现在已经跌到了1.15万美元。
3.2没有房子就结不了婚——都是房子惹的祸
不少人相信,美国楼市2012年已经触底。2012年的房价出现了大幅攀升,在从3月至9月的6个月中,标普/凯斯——希勒20城市房价指数(S&P/Case-Shiller 20-city index)涨幅超过9%。那么投资美国房产的好时机来了吗?
而加拿大由于滞后效应,这两年房价不降反升,特别是温哥华和多伦多,房价一路飞涨。按照2009年的统计结果,多伦多平均家庭收入66790加元,而平均房价已突破46万加元,房价收入比接近7倍。而去年(2012年)多伦多平均家庭收入没怎么增长,平均房价却涨到了53万加元!温哥华就更离谱了,平均家庭收入比多伦多还低一些,比纽约低一半,但平均房价却超过多伦多一倍,比纽约还高!温哥华的普通百姓还有“安居乐业”可言吗?而加拿大这几年房价飙升,全国的平均房价收入比已然突破5倍,被多家国际权威机构多次警告房价泡沫!最近一次调查,有72%的“80后”“90后”年轻人表示,如果房价不降的话,他们可能这辈子都不会买房子了!
纽约地产占尽地段优势
在地广人稀的北美,多年来房价收入比常年保持在2~3倍,不能超过3倍,这符合北美人的生活方式。他们最多只能将税后收入的30%用于房子支出,这是他们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也使得他们的住房拥有率达到60%~65%。但由于前些年来次贷推高了美国房价,令美国房价收入比突破了3倍,到2006年7月房市破灭之前更高达5倍,高处不胜寒,结果由于“房价收入比”的“地心引力”而轰然下跌。目前又回到了3倍以下。
众所周知,房地产能否保值关键有三点:第一是地点,第二是地点,第三还是地点。底特律的房子虽便宜,但没有地理位置的优势。相比而言,纽约的房子保值和升值的前景就大多了。
卡加利及滑铁卢市各有3000多个家庭等候政府提供的廉租屋,大温哥华地区这样的家庭有4100个,安大略省等候政府提供廉租屋的家庭为15万个。渥太华这样的家庭有9000个,等候期约为七年。
如果说纽约是“世界之都”,那么纽约市中心的曼哈顿岛便是“世界之都”的心脏。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美国证交所和全球所有大金融机构,以及世界500强的总部,几乎全都驻扎在这个小岛上;此外它也是无数富人的栖居地。无论是商业大楼,还是居民寓所,皆可谓寸土寸金。一套小小的“破旧”公寓动辄百万美元,普通百姓只能望洋兴叹。即使咬牙买下来,每年单单地产税也得交两三万美元,一般白领是消受不起的。
此外,加拿大亦有无家可归的危机。据统计,加拿大有150万个家庭亟须住房,寄居在收容所及在街头流浪的人数约有30万人。
春天的一个周末,房产经纪商的一通电话将珍妮一家平静的心给搅动了。珍妮是我在瑞信的老同事,她女儿去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老公任职哥大医学院,珍妮也在曼哈顿上班,于是一家在曼哈顿租了一套公寓。托这次金融危机的“福”,往年至少3200美元的月租金,她2500美元就拿下了。一家三口平时住公寓,周末回到新泽西的大房子里,日子过得挺滋润的。不料前几天房产经纪商来电,说是同一栋大楼里有一套房型相同的公寓,以往至少100万美元,现在“法拍”叫价65万美元,周末“Open House”开放看房,机会千载难逢。他们心动了,于是周末一大早前去。可没想到,3年前打破头争相抢夺的公寓,如今他们在那儿待了一上午,居然没有第二个看房人,这反倒令他们犹豫起来。经纪人说,按此状况,砍个5万美元,即60万美元也可能买下来。这在曼哈顿可是10年前的价格!但人性使然,越是便宜,倒越下不了手了。
加拿大大城市市长会议指出,加拿大的房价自2001年至2010年涨了一倍有余。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民众租房居住。加拿大城市联盟(Federation of Canadian Municipalities)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42%年龄在29岁以下的年轻人,仍与父母同住。1981年,此一比例才为26%。
珍妮来电问我怎么看,请我帮她拿主意。她说,她家在新泽西州的房子早已供完了款,女儿又是拿着全额奖学金读书,不用她负担。珍妮这几年存了一笔钱,退休金都陷在股市里,不想再投了,就想再买套房子吧。国内亲戚都劝她在上海老家买,但她觉得上海房价太高了,而纽约的房价还在继续下跌。到底买还是不买……买房是大事,最终只能由她自己做主。我就只能给她分析一下美国的楼市,供她参考。
当天,在温哥华集会召开的加拿大大城市市长党团(The Big City Mayors’Caucus)决议,应邀请全国各省及联邦政府相关单位集会,共同研讨解决住房危机的方案。卡加利市长南辛(Naheed Nenshi)表示,现在由于房价过高,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买不起房子了,因此政府有必要研拟出新的房屋政策,使住者有其屋。政府补助的廉租屋也是考虑的选项之一。
美国政府积极“救市”,2009年11月6日,奥巴马签署了延续奖励“首次购房者8000美元”的法案。也就是说,在此前3年里未购房的民众,如果现在买房子,将得到政府8000美元的税务优惠;美联储继续放松信贷,继续保持“零利率”。但官方公布的失业率已攀升至26年来的最高水平,特别是选择性浮动利率房贷(Option ARM)的问题,使得新一波贷款违约又将冲击全美。可见,美国楼市依然不景气,尚未出现任何见底的迹象。
2013年6月1日,在加拿大大城市市长会议上,市长们纷纷表示,由于家庭负债过高、经济形势及人口结构改变,许多人都买不起房屋,一个新的楼市危机正在形成。
Option ARM是华尔街2004年发明的一种房屋贷款,专门提供给低收入人士购房。在头5年可以不用还本金,只需支付低利息即可,操作起来就像用信用卡一般。当时房屋贷款的浮动利率是3.25%,而Option ARM每个月只需支付1.25%的利息,5年后再将那少付的2%的利息加入本金之上,然后连本带息支付贷款。这种房贷比普通的次贷杀伤力更大,2009年9月便开始陆续到期。几乎所有持有这种房贷的人都将无力继续供款,法拍屋的数量很显然将继续大幅增加,美国住房价格也将继续下跌。
越来越多的加拿大人买不起房
美国居民住宅价格依然下滑,资本市场依然低迷,上市融资的前景很不乐观,很多公司推迟或取消了上市计划。然而,却有两家REIT竟然逆势而上,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获得了投资者的追捧。究其原因,不外乎确实有利可图。
乔治没有接话,心里想:“话是不错。但假如加拿大房价像美国那样,一连几年‘跌跌不休’,我要是现在买个50万加元的房子,几年后跌掉个30%,那就是十几万加元啊,我住进去之后心里能爽吗?”
什么是REIT?所谓REIT(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是一种类似于共同基金但投资物为不动产的投资工具,由美国国会于1960年创建。它主要借不动产的证券化以及众多投资人的集资资金,使没有庞大资本的一般投资人也能参与不动产市场,并获得不动产市场的交易、租金和增值所带来的获利,同时又不需要实质性地持有不动产。
王博士说:“想抄底很难的。长远看房子一定是升值的。”
“不动产投资信托”的特点是信托的主要收入来自租金,而信托亦需要将未来绝大部分的盈余用作派息。因此,不动产投资信托的派息率远高于市面上一般的股票。一般来说,不动产投资信托的风险与报酬居于股票与公债之间;而由于其不动产的特性,使不动产投资信托对抗通货膨胀特别有利。2009年6月,HRPT物业信托公司新上市了“政府物业收入信托基金”,办公楼设在马萨诸塞州。该公司称新上市的信托基金没有信用风险,因为它不是购买自己旗下的物业,而是购买从银行剥离的价格低廉的破产物业。公司已拥有29座办公楼,其中25座已经租给了联邦政府,其余的都租给了各个州政府。而且公司还投资由政府所担保的物业贷款产品,回报率获得了政府的担保。
乔治问:“可能还要跌吧,我还想再等等。”
由于抵押贷款受到政府担保,上市的信托基金没有信用风险,投资者从REIT得到的回报率远高于市场一般的资产。
乔治又接通了王博士的电话,问他怎么看。王博士斩钉截铁地答道:“没事儿!小调整而已。现在恰恰是买入的机会,机不可失,赶紧买!”
而美国商业房地产市场,因受信贷紧缩和经济衰退的冲击,相比2007年6月的房价高峰,商业房地产价值将下降40%,而某些板块最高可降低到50%。这一数据是城市土地研究所和普华会计师事务所2010年11月5日公布的,是自大萧条以来商业地产下跌最严重的一次,超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储贷危机”。
但一个月前,独立房也开始跌了。
冲击最重的当然是零售及办公楼的物业,反映出当前就业市场疲软和消费者捂紧荷包、谨慎消费的事实。不过,住宅市场公寓楼的复苏会比商业地产来得快,一旦经济起死回生,20多岁的青年人对公寓租房市场将有很大的需求。
又过了半个月,传来了多伦多房价也开始跌了的消息。王博士说那只是公寓,这些年多伦多公寓造得太多了,的确有点供大于求了;不过,独立房还在涨。
最小化投资风险最大化投资回报
“不幸”的是两个月前多伦多房市销量也开始下降。王博士的电邮又说:“不过销量下降而已,价格还在涨。”
一位在纽约房地产市场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的朋友告诉我,在过去两三年中,金融危机和信贷市场的紧缩使美国房产价值大幅下降,平均房价跌回了8年前的水平。如果购买破产或拍卖的房地产,价格还可下降10%至20%以上。而收购这一类的房产之后,通过专业房地产管理公司来运作,投资人将有一个稳定的、7%以上的租赁收入;若持有这类产业5年以上,等房价回升之后,平均投资回报率可达到每年20%以上。
多伦多还“人口众多,土地稀缺”?乔治想,不过280多万人,面积比香港大了好几倍。既然专家这样说了,姑妄听之吧。
因此,在中国房价已涨得越来越离谱的时候投资美国住房市场,特别是像曼哈顿这样的地方,不能不说是个很不错的投资机会。毕竟连上海市中心淮海西路等优质地段的房价都已经逼近每平方米人民币5万元,而纽约曼哈顿最贵地段上东区的房屋均价已跌到每平方米人民币9万多元,比上海的汤臣一品便宜多了。
加拿大东部房价也开始下跌了。王博士在电邮里写道:“是的,东部有些地区房价有些‘回落’,但大多伦多地区是不会跌的!”接着,大多伦多地区也开始跌了。王博士的电邮说:“那只是多伦多的郊外,而多伦多市区是不会跌的,人口众多,土地稀缺嘛……”
就像北京、上海是中国富人置业首选地那样,纽约是全世界富人的众望所归之处,是全球的经济、文化、娱乐和旅游中心,即大家常说的“刚性需求巨大”。就在三四年前,纽约的房价还高处不胜寒,和20年前东京的房价一样,令人望而生畏。而目前纽约房地产的投资商机可以说是“千载难逢”,那位经纪人说得不错。由于缺乏竞争对象和信贷紧缩,因此能够标到优质和低价的房产项目,就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投资回报,最小限度地缩小投资风险。
王博士还是不断地给乔治发信息,而媒体上的“坏消息”也不断地传来。
而目前亚洲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扬,部分原因是国外资本的流入和政府刺激经济而投入巨资。但这两种资金随时都可能快速消失。这中间当然也牵出了一个敏感的问题,即中国楼市是否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资产泡沫。即便短期内这一泡沫还未形成,投资人也有必要在这样的高价位拿出一部分资金,做一个多样化的投资组合。
乔治“哦”了一声挂了电话,等着看事态的发展。
在许多亚洲大城市,包括中国香港和台北,当前住宅物业的价格都大大地攀升,相比5年前几乎翻了一番,创历史最高水平;而收益率却在下降,不到无杠杆投资基础的3%。潜在的资产泡沫已然或正在形成。中国香港金融署长已采取立法措施,目的即是为减少和杜绝投机炒楼的现象。
三四个月前,传来温哥华房价比前一个月微跌的消息。乔治给王博士去了电话,问他读到数据了吗。王博士说:“当然啦。那边前两年涨得太快,所以,按我们的说法,也不算什么跌,和去年同期相比,温哥华房价依然是涨的,现在只是涨幅回落而已。而且,我们多伦多是不会跌的。”
正如巴菲特所言,“在大家贪婪时要恐惧,在大家恐惧时却要贪婪”。近几年来,全世界都“看好”中国楼市,热钱蜂拥而上,按巴菲特的理论应该要“恐惧了”;而美国房市相当低迷,大家都不看好,反倒是充满了机会,“贪婪”一把的时候到了。通常,人们都期望“抄底”,但往往真到所谓“底部”时,大量买家进入,反而最好的时机已经过去。
不久,加拿大政府开始收紧信贷。
我将这些洋洋洒洒地分析给了珍妮,请她自己作最后的决断吧。
后来又不断听到加拿大房价已经有了泡沫的消息,乔治更想等等再说。
[财经新闻如何看]
之后,王博士就不断将待售的House信息发给他。但是,乔治又渐渐地了解到,加拿大虽然没有美国那样的次贷问题,但前些年,好些银行也发放超低首付,甚至还有40年期的按揭。40年哪!和次贷相比,不是五十步笑百步吗?
新闻案例分析一
接着几个月,每隔三四天,乔治就会收到王博士传来的信息,乔治没加理会,他已经知道加拿大的平均房价超过了美国的一倍!也明白了买楼房公寓并不能真正拥有土地,而且以后还要成家立业,还是买House(独立房,国内可能称别墅吧)比较靠谱,于是将这个想法告诉了王博士。王博士说:“不错!当然还是买House好,住得舒服,而且升值还快!”
银行“钱袋”紧令楼市面临挑战房价或迎拐点
见乔治退意已定,王博士只好说:“我会不断地发信息给你,如果你喜欢,我们就去看。”
2013年6月28日来源:《新京报》
乔治说:“多伦多其实房价也不便宜了,这样的房子,在纽约皇后区也不过这个价,布鲁克林、哈林区比这儿还便宜……”
银行“钱袋”紧楼市面临挑战
听了这话,乔治买房的热情骤降,就找了借口说看看其他单位再说吧。毕竟是资深经纪,王博士看出了乔治的态度。他说:“加拿大房价不高,肯定每年往上涨。现在不买明年更贵。”
业界分析,银行流动性紧缩持续至明年,房企资金压力将加大,房价或迎拐点。
“34万加元?开玩笑。现在买房要往上Bid。这个单位没有40万加元你是‘抢’不到的。”
银行间流动性紧缩,对股市造成重大打击,地产股价大跌,而看空楼市的争论也是沸沸扬扬。
那个单位倒是不错,放眼望去非常时尚,一室一厅带个太阳房。想着美国房市已经跌了好几年,乔治决定先砍它个10%,他说:“这样,我出34万加元。”
“钱荒”的出现,首先波及个人房贷市场,银行贷款额度有限,首套房利率优惠减少,变相降低买房人购房能力,增加购房成本。而“钱荒”也预示着货币流动性从宽松走向偏紧,这对于资金来源的1/3依靠银行贷款的房地产行业面临考验,如果“钱荒”继续发展,高房价还能支撑多久?中小房企是否会提前倒下?而在银行收紧“钱袋子”,融资难的背景下,房企拿地也将趋于谨慎,那么地方政府高度依赖的土地财政又将何去何从?对于“钱荒”的链式反应,或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揭晓答案。
乔治一听,不禁想起六七年前美国也是这样,楼盘一开,大家蜂拥而上“抢”买楼花,造好之后卖掉套利。
这是一则有关讨论银行闹钱荒对房地产的影响的新闻,其核心信息是“2013年6月,市场资金流动性紧张,银行拉紧信贷额度”,延伸信息是“银行闹钱荒可能将加大房地产的风险”。按照我们在序言里总结的看懂财经新闻的四大原则“1.特别关注坏消息;2.专家的话如何听;3.分清投资和投机;4.回归常识(核心原则)”来分析这条新闻,你首先应该判断的是,“银行闹钱荒”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这显然是一则坏消息。记得我们说过的么,看到坏消息要特别留意,新闻究竟说了什么,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应该如何应对。其次,这条新闻里不存在对专家的话的判断,这一条可以跳过。最后,关于投资和投机,炒房究竟是投资还是投机?银行拉紧信贷额度,对我的投资有什么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该如何操作?其实,这些问题,都可以用最简单的常识来分析。还记得我们在前几章里对“投资”和“投机”的分析吗?如果你是在合理价位之上买入的,那你就进入了一场击鼓传花的投机游戏,赢得这场游戏唯一的途径就是找到下一个接棒的投机客。你的买房、守房和卖房行为是投资还是投机呢?请留意本章涉及的“租售比”的概念,给你的房产投资把把脉。
“那当然,这几年多伦多房价升得很快。这栋楼三年前开盘时,这个单位是30万加元,现在房主开价38万加元,不过比纽约便宜,那是一定的。”
新闻案例分析二
“抢?怎么,在多伦多买房子还要抢?”
地价与房价“齐飞”中国楼市上半年高烧未退
“没有问题,当然没有问题!这个单位的房主也是我的客户,三年前,还是我帮他抢到这个单位的。”
2013年6月28日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个月的崭新大楼?乔治疑惑:“房主为什么卖,是不是有问题?”
国家统计局官网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在统计的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出现环比上涨的城市有65个,同比上涨的城市有69个。2013年已过半,回顾上半年楼市,尽管有新“国五条”政策沉重打击,楼市经历了3月成交井喷和4月的低潮,但楼市“高烧”依旧未退。房价不断攀升,土地市场地王频出,楼市真的陷入“越调越涨怪圈”?答案我们现在无从知晓,但目前的房价数据仍显示,未来房价上涨的压力依然严峻。
下了班,乔治先到那栋大楼。见一辆大奔驶来,迎面走来一位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士。“是陈先生吧?”听声音是王博士。握手寒暄之后,乔治说:“称呼我乔治吧。”王博士向乔治介绍说:“乔治,这是一栋新大楼,两个月前刚建成的。”
政策篇新国五条重磅出击
过了两天,乔治接到王博士的电话:“陈先生,有一个单位符合你的要求。那栋楼离你的公司不远,你下班后我们去看看。”
2013年伊始,昆山、东莞、金华等城市先后出台了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的通知,这些城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频频收紧,而这也引发市场对楼市调控加码的种种猜测。
王博士脱口而出:“不会的!美国是因为次贷危机引发房价下跌。放心!加拿大没有次贷,所以不会有危机的。”问过了乔治的具体情况,他又说:“我马上把你的要求输入电脑系统,大概明后天就能找到你满意的单位。”
2月20日,国务院部署楼市调控五大措施全文发布,新“国五条”重磅出击。要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除拉萨外的省会城市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
乔治答:“我只是准备先买一套公寓自住,没有考虑投资。不过,”乔治停顿了一下,“你也知道,美国的房价已经跌了好几年了,你觉得会影响到加拿大吗?”
一季度末,是新“国五条”细则中给出的地方执行细则出台时间的大限。大限的倒数第二天,北京落实新“国五条”的地方细则出台。这个被称为新“国五条”细则升级版的地方新政明确规定,自3月31日起,京籍单身人士限购一套房,出售非唯一住房征收20%个税。
得知乔治刚从纽约来,王博士说:“多伦多就是加拿大的纽约,不过,这儿房价比纽约便宜,大有升值潜力!你想买什么样的房子作为投资?”
市场篇楼市成交跌宕起伏房价涨势难挡
前年年底,我在美国留学的堂弟乔治毕业了,去年年初,他在多伦多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于是从美国移民加拿大,从纽约来到多伦多。刚来时,我帮他在Downtown(下城,欧美城市的下城一般是最繁华、房价最高的地段)租了一个单身公寓,先安顿下来。工作了两三个月后,乔治感觉稳定了,就准备在多伦多Downtown买套公寓。他刚来多伦多,人生地不熟,买房还是找个地产经纪比较稳妥,毕竟术业有专攻嘛。于是,他买了份中文报纸,打开广告版,哇!整整三大版都是地产经纪的广告,没想到多伦多竟然和前几年的纽约一样,华人地产经纪多如牛毛。顺着广告看下来,有一位王姓经纪人很面善,仔细读介绍,王先生不仅是“资深金牌经纪人、房产投资专家、谈判高手”,而且居然还是名校的经济学博士!乔治陡生好感,一个电话过去。
2012年年底,一轮楼市暖冬行情逐渐袭来,进入2013年1月,尽管历来是楼市淡季,但这并未妨碍房价继续回暖。数据显示,1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和二手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均超过七成,且同比结束连续10个月的下跌转升。多家大型房企在2012年再创销售业绩新高,并对2013年楼市表现出乐观预期。此背景下,调控新政出手。2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新“国五条”开启了2013年房地产调控的大门,在各地尚未出台相应落实细则的情况下,相当一些地方二手房市场出现“抢搭末班车”效应,交易量出现“井喷”。伴随新“国五条”细则的出台,大批购房人在“二手房转让按差额计征20%个税”的政策推动下,新房市场也进入了热卖状态。
和地产经纪的对话
土地市场也颇为热闹。仅5月20日和22日两天的时间,北京便成交了5宗地块,总价超过50亿元。据亚豪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2013年上半年,北京共有52宗经营性用地实现成交。其中,住宅用地共成交30宗,30宗住宅土地出让金累计达到417.88亿元,赶超去年全年的395亿元。
有人说,中国的房价永远都不会跌只会涨,真是这样吗?听我先说个亲身经历的故事。
对于土地市场如此火热的原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房地产企业对后市的预期乐观,同时手上并不缺钱。
3.1加拿大楼市危机正蔓延——中产阶级买不起房
面对房价的不断上涨和开发商炽热的拿地热情,业内人士也更为关心下半年的楼市走势。6月20日,亚太城市房地产业协会会长谢逸枫在微博上预测称:“下半年楼市总体面,高位盘整,稳中有升,价量齐涨。土地总体面,火中加热。调控总体面,不加码不放松,稳中微调,调中收紧。”
欧美使用房地产税来稳定房价,中国可以学习借鉴吗?美国房价已经跌破历史纪录,现在到了投资美国房地产的时候了吗?对于暂时买不起房子的老百姓来说,难道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吗?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本章,再用你的常识加以检验,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无房族们看看是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认为,目前国内的流动性总体较充裕。即使下半年市场流动性稍微收紧,仍然不会出现大范围的“以价换量”的“降价潮”。
现在中国的光棍们多半是吃了没有房子的亏,好多大龄男青年无奈抱怨:没有房子就没有娘子和儿子,没有房子就没有生活。有房的希望房价天天涨,没房的等房价跌已经等得失去了耐心。许多专家跳出来说,中国的房地产没有泡沫,中国的房子只涨不跌。投资中国房地产是最划算和保险的理财手段。如果你还记得阅读财经新闻的那四招,那么你一定会留意说这话专家的身份,他是房地产公司的高管吗?他暗地里在炒房吗?他说的投资房地产到底是在投资还是在投机?
此条新闻向我们传达的最主要的信息是:地价和房价在2013年上半年继续上涨。这不能简单地说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对不同的人来说,它有着不同的意义。
曾经的梦幻之都迪拜,禁不住金融风暴的席卷,房价暴跌不止,外国淘金者恐慌撤离,奢华之城变鬼城。曾经的欧洲富国爱尔兰深陷债务泥潭,楼市冰冻,绝望的年轻人纷纷移民他国。美国房价暴跌之后,加拿大也陷入楼市危机……这些都是十足的坏消息,哪怕它不是发生在中国,也要引起高度关注。因为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在危机中独善其身,包括中国。蝴蝶效应的震慑力不可小觑。
文中采访了房地产业内人士和研究人员,他们给出的分析均符合文章的标题所传递的方向:房价在2013年上半年呈上涨走势,而在2013年下半年也不会出现明显下调。专家的观点只能视为他们的个人意见,可以用来参考但并不能直接拿来当作事实。
在这一章,我们来讨论房子这点事儿。除非你一年365天每天都露营,否则房子这个话题是逃不过去的。
就在同一天,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在某论坛上表示:“我们面临房地产泡沫引发的很大危险;中国人靠机构抵押贷款,美国人靠个人抵押贷款。这个危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和美国引发的次贷金融风暴相提并论,美国次贷危机也是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下,由于房地产泡沫引起的。如果中国来一场所谓房地产引发的金融危机也一定是从房价下跌开始的。我们的房价下跌不会直接影响购房者,但会直接影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信托资金融过去的钱。一旦房价下跌,所有的抵押品就贬值……”
导言
很多时候,人们不愿意听带有警示或悲观口吻的分析和建议,但往往真理就藏在这些“不动听”的言语中,在第二章中,我们了解到,“乌鸦嘴”经济学家虽然嘴不抹蜜,却常常提供给我们最有用的信息和最实在的建议。中国房价将何去何从?拐点到了吗?房产税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买不起房的我到底该贷款买房还是租房?相信,读完本章后,你会对这些问题有一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