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经济管理 > 激荡十年:二十人 > 徐立:从科学家转换成企业家,我玩得很快乐

徐立:从科学家转换成企业家,我玩得很快乐

科学家要做的最大的事情就是把实体研究中的技术和方法抽象成理论体系,用理论体系指导未来行业发展。

◈徐立:我认为科学家和企业家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共性,他们在做同样一件事——抽象。

而成功的企业家则需要把企业的执行内容和方法论,抽象成企业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抽象成企业的一些发展方向,甚至抽象成对社会的一些贡献和价值。

◈吴晓波:资料显示,你曾经在微软、联想等公司工作过,也是个青年科学家,发表过很多论文,然后在2014年你开始创办企业,到现在管理一千八百多名员工,你觉得科学家和企业家这两种身份有什么不同?

◈吴晓波:你之前没有管理过企业,在成立商汤科技后才开始学习管理学的知识,听说你有机场管理学和金庸管理学这两种管理方法,可以分享一下吗?

02 科学家and企业家 他们都在做同一件事——抽象

◈徐立:去年我做过统计,我17%的工作时间是在飞机上,并且我在机场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管理学的书,所以我称它为机场管理学。

当这类经验被机器很快学会,就意味着他们在前期花长时间积累相同经验的成本过高,导致大部分人就不会愿意投身到这些和机器PK的行业中。

我看书的习惯是先在一本书中找理论,通过这个理论,继续寻找下一本与此有关的书,最后把所有的理论形成体系。

◈徐立:职业名称里带“老”字的从业者,大部分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获得的经验越值钱的人。

而之所以称第二种管理方法为金庸管理学的原因是,我特别喜欢金庸,并且从他的小说中汲取了很多道理。比如在企业发展中,相比强调商务、前端应用等方面,踏实做底层技术的会有更大的机会,就像金庸小说里早期就开始练内功的人,到后来往往比较厉害。

◈吴晓波:你曾经说未来带“老”字的职业都会遭遇危机,比如老师、老医生、老司机等,这个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吴晓波:那你觉得韦小宝、张无忌、令狐冲这些金庸小说人物中,谁适合当企业家?

其实,在机器和我们的习惯相吻合的情况下,我们对它产生情感是有可能的。但真正意义上的人和机器之间的感情交互,至少从目前来看,还不太可能。

◈徐立:他的小说里有两类企业家。

◈徐立:我觉得还比较难。人工智能在目前还只是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存在,比如未来我们不再使用打车软件,而是使用智能的机器助手帮我们自动安排。

一类是像郭靖这样的传统企业家。非常自律,充满社会责任感,在艰苦、焦虑的环境下,奋起直走。

◈吴晓波:2016年有一部叫《西部世界》的美剧,主要讲西部小镇里,人和机器之间情感上的交集和智力上的搏斗,在你看来今天的人工智能看得到那一天吗?

一类是像杨过这样的新一代企业家。他在把一些事情推进办成的过程中,能做到放下一些不必要的包袱,与此同时更关注突破、创造新事物等方面的发展。

所以,现在如果有人断言有一个时间点的话,我觉得那只能是胡说八道。

中国在现今这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中,需要多性格、多类型的企业家共同合作完成一些事情。

全世界所有和AI相关的科学家都无法说机器智慧必能或者有很大的概率超过人脑。

03 原创与引领 练好“内功”才能“火箭上天”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身为AI行业的从业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根本看不到所谓的机器智慧可以和人PK的具体路径。

◈吴晓波:2014年成立的商汤科技,至今已经是人工智能行业明星级的公司。作为公司的CEO,你适应现在的角色了吗?你享受管理高科技公司的过程吗?

◈徐立:其实技术从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到AI时代,每一个时代的时间段都越来越短,按时间段的缩短速度可以推导出AI时代达到一个新境界的时间点。

◈徐立:我认为身为CEO,要想让公司得到更好的发展,必须享受管理企业的过程。我认为企业存在的价值有两个:

◈吴晓波:库兹韦尔说大概到2029年,机器的智力会超过人脑,你认同这个时间点吗?

第一,给社会带来最大的价值;

01 人脑PK机器 带“老”字的职业都危险了

第二,让自己长期、稳定地活下来。在这两个框架下,把企业玩得越精彩,自己的体验就会越好。

【访谈内容集结】

我听到很多前辈企业家说,迫使自己前进的原因是焦虑感。但我认为过多的焦虑可能会让人“变形”,因为企业总有起伏或是决策失误的地方,甚至在大浪潮下,有可能出现决策完全错误的情况,所以没有必要保持焦虑的状态。

乐观且踏实的徐立更像是他喜欢的金庸笔下的杨过,拥有着深厚的内功,放下了沉重的包袱,放下了焦虑,在沉稳中迎接着未来的风浪。

◈吴晓波:在整个AI行业里,为何商汤最受关注?

很多人好奇拥有科学家、企业家两重身份的徐立,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企业未来的发展。他表示:“在企业发展中,踏实做底层技术会有更大的机会。技术上的突破,创造的是蓝海市场;技术上的领先,带来的是产品的不同质化。”

◈徐立:企业想要长期存在,就需要稳定的现金流,而较高的社会关注度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点。在AI企业里面,我们的社会关注比较大的原因是:

在访谈的过程中,当被询问到从科学家到CEO的身份转变时,他讲起了段子:“我的导师在做学术,我的导师的导师在做学术,我的导师的导师的导师的导师还在做学术,随便在哪里都能碰到我的大师叔,太师叔……”

首先,我们商业化做得相对成功,能通过底层平台带来的技术优势,打通产业前后端链条。

徐立乐观的心态给周围的朋友带来了快乐,也曾让他被冠以“学术界郭德纲”的外号。

其次,我们的长板足够长,能为企业形成一个时间窗口。

独角兽是孤独的,而管理独角兽的CEO更是孤独的,所有的压力都在曾经只是科学家的徐立身上。但在《十年二十人》的访谈中,没有看到预期的焦虑的徐立,他乐观地享受着管理带给他的快乐:“把企业玩得越精彩,自己的体验就会越好。”

◈吴晓波:你认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知识迭代速度飞快的当下,你的前辈们当年学的理论和工具还有用吗?

商汤科技坐落在上海的黄浦江边,从公司的窗户向外眺望,江上不停地行驶着各式各样的轮船,就像是如今不断涌出的人工智能公司,而成立三年多就估值高达300亿的商汤,像是一只独角兽隔江观望。

◈徐立:具体的方法会过时,但是本身的思维模式肯定还是有用的。

【人物小传】

首先,学术是一个螺旋式的东西。比如一些传统学派,很有可能在十几年后,会再次超过在这个阶段带来巨大工业价值的纯数据驱动。原来的一些理论,在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还是会对行业起到一定作用。

文/巴九灵

其次,我们在学校中学的不只是知识,还有做研究的思维。中国其实不缺乏一流的人才,缺乏的是钻研问题的精神和方法,比如,如何从研究的问题中的某一点拓展到问题的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