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经济管理 > 多维度思考 > 第5篇 创造性思考

第5篇 创造性思考

如果你希望获取大量想法,那么想办法做记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这样自由发散的思维才不会被可能遗忘的焦虑心情所妨碍。写在纸上,或者用语音记录下来,你就可以继续自由思考,不用担心自己可能会忘记前面的想法了。

在现在的阶段,你只需要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不需要做出评价。更重要的是,你的大脑很难同时发挥好“想象”和“分析”两种功能,只有让大脑不受阻碍地进行创造性思考,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否则就像开车同时挂空挡和挂五挡一样,你没法同时兼顾。试图兼顾两方的结果就是挂到了第三挡,而这显然不是你想要的结果。

如果给自己的思维附加限制,你就无法自由发散地思考。

我的一个朋友产生了一个想法,她认为说服其他人重复利用礼物包装纸会有极好的环保效果。这听起来似乎毫无用处,因为假如这个方法可行,我们早就开始做了,不是吗?这样做不仅能省钱,还能保护环境,我们肯定会这么做对不对?问题在于包装纸很容易被撕坏、变得褶皱,大多数人在拆礼物时会直接撕碎外面的包装纸。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个想法没用,不做考虑。但我朋友不是这样的人。现在她正在成功地运营着一家公司,生产可重复使用的包装纸。她的想法也从改变其他人的态度转为改变包装纸本身。现在再去回想,如果像扔掉包装纸一样放弃自己的第一个想法,她显然不能取得今天的成功。

而现在,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尽可能多地获取想法和创意。所有想法,各种各样的想法都算数。确定这些想法究竟好不好、是否可行、是否受欢迎或者自己能否负担得起,这是以后的事。连看起来最糟糕的想法都可能会转变为出色的想法,可前提是不能从一开始就持否定态度。莱纳斯·鲍林(Linus Pauling)曾经说过:“想拥有好的创意,你必须拥有大量创意。”鲍林是历史上仅有的在两个不同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两个人之一[1],他认为有用的方法想必对我们也是有用的。我当然不是说你的所有的想法都很出色,也不是说所有的想法都能变为优秀的创意,可在早期阶段就进行严格的审查,你肯定会放弃一些本不该放弃的想法。

很多人都会劝你“跳出思维框架”。跳出思维框架的方法有很多,有些方法很好、很有效果,也很有助益。但其中绝大多数方法并没有明确或者描述你应该移除的“思维框架”。

听着,如果非要留出一部分大脑功能去评价自己的创造性思维,非要说出类似“这个想法太傻了”“那个做法肯定没用”“是啊,你怎么说服其他人同意”这些话,等待着你的注定是失败。事后你有的是时间这样想,在你得出了一个(或多个)值得认真分析的想法后,这时才是批判性思考技能发挥实力、创造性大脑需要休息的时候。

广义上说,我们当然知道“框架”是什么意思。框架指的是僵化的思考方式,其中的沟壑会引领我们走向同一个目的地。可具体到个人或正在进行的创造性练习上,这个思维框架指的又是什么呢?

系好安全带,我们要开始很严肃地思考了。仔细一想,没必要系好安全带……如果给自己的思维附加限制,你就无法自由发散地思考,无法让心绪自由翱翔。而自由正是创造性思考的关键。即便最不可能的道路、最没有希望的创意、最出人意料的想法也会让你迎来灵感迸发的瞬间。

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事件不同而不同。可你会提出这种问题吗?这就是各种跳出思维框架的方法缺失的地方,而这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明确知道思维框架是什么,跳出这个框架的难度就会大幅降低。所以,我们要把确定思维框架当作起点。

这个方法在商业环境中的效果极好,可以为你创造竞争优势。我身边的本地面包零售店都在城市里,因为生活在这里的人更多;如果想开一家附带咖啡厅的面包店,你就应该在市中心开业。可几年前有人决定跳出这个思维框架:他们在郊外一个小型的商业区开了一家带咖啡厅的面包店。这个地区没有足够的人支撑面包店业务,所以你可能对面包店的发展不抱什么希望。然而,这家店如今却成为整个地区最知名的面包店,咖啡厅也经常爆满。原因是什么呢?除了食物好吃外,这里比在城里停车容易得多,所以人们更愿意选在这里碰面。开设这家面包店的人发现了“在城里选址”这个思维框架,然后跳出了这个框架。

运动前,你会先做拉伸。

你也有可能同时处于多个思维框架中(具体什么样我不清楚,我猜可能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假设你想把小镇上的礼堂设计成婚礼会场,那么“小镇礼堂”就是一个思维框架,有没有必要换个地方办婚礼?暂停一下,你还陷入了名为“婚礼会场”的思维框架。此时你又要想办法跳出这个思维框架。你可以选择先办结婚仪式,然后请亲朋好友吃顿大餐;也可以选择在两个好友的陪伴下去婚姻登记处,登记后度蜜月(度蜜月也是个思维框架),玩回来后再举办一个大派对。当然你也可以什么都不做。

进行这样的思考时,你需要每次都换一个不同的主题,否则就会陷入新的思维定式中。所以我们进行创造性思考练习时也需要经常变换练习方式。我们的理念是刺激大脑中的创造力部分,使其为真正重要的任务做好准备,就像发声练习可以让你准备好唱歌、用洗发水前必须先打湿头发一样。

跳出思维框架后,并不意味着你不能根据自己的选择回到框架中。但你至少需要看一眼外面的世界,确定自己究竟是真的喜欢这个框架,还是仅仅因为身在框架中而只会产生某种类型的思维。即便重回思维框架,你的眼界也会因为在外面的那段时光而变得更加开阔。知道外面的世界什么样,思维框架对你来说才是可选择的。和盲目地守在思维框架里相比,这时你的想法会更有创造性、更有趣,也更让人兴奋。

上面提到的砖头问题是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描述了如何保持开放心态才能让自己为创造性思考做好准备。试着在两分钟内对一个常见物品想出10个不同寻常的用法,例如,一张纸巾、一个杯子、一部手机、一本书或一支打孔器。

明确知道现有的思维框架是什么,跳出这个框架的难度就会大幅降低。

尽管大多数人会倾向于成为聚集性或多元化思考者两者中的一类,但在必要时,我们可以自由切换到相反的思考方式。每次在商店里清点零钱时,你就是在做聚集性思考。而要回答“过生日想要什么礼物”这种问题时,你就需要多元化思考方式。想发挥创造力时,你自然需要多元化思考方式。

如果询问一个天生的聚集性思考者如何使用砖头,他们大概会说砖头是用来建房子的。但多元化思考者却会说,他们可以用砖头砸开门,或者压住纸箱不被风吹走,或者用砖头打碎窗户,或者阻止停在坡道上的车下滑,或者把砖头敲碎并放进花盆里引导水流,又或者将砖头垫在脚下帮自己眺望墙的另一边。

也许你坐在一间烛光闪烁的房间里听着轻柔的音乐,也许你在跑步,或者做园艺——无论是什么,只要能让你有心情发挥想象力即可。你已经明确了思维框架,并且从这个框架中爬了出来。你做好了不做任何评判的准备,愿意给每个想法一次机会。接下来,你该做什么呢?

多元化思考意味着从一个起点出发后,尽可能多地向多个未知方向前进,而这正是创造性思考的重中之重。这与聚集性思考正好相反,这种思维方式是聚集不同想法得到一个简单的答案。聚集性思考是解答数学问题需要的思维方式,却不适合需要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你准备从哪里开始?如果彻底清空大脑,你大概会睡着,要么开始想无关的其他事。你需要朝着某个方向进行思考,在这个方向上不断前进。你也希望自己的思绪能朝着平常不去的方向前进——给它们机会,让它们抵达全新、有趣、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我们可以做的练习有很多,具体选择什么并不重要——但你不能陷入新的思维定式,所以不能总做出同一个选择。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或书上找到很多建议,你也可以自己发明创造。你追求的应该是任何能强迫自己在几分钟时间里就进行多元化思考、让自身思维进入正轨的方法。

起步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是从其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问题。你可以从任何人的角度出发,只要这个人和自己存在关联即可,因为你需要的不过是一个起点。假如你要推出一种全新的服务,那么就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他们会感兴趣吗?为什么没兴趣?什么可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在何时、何地能够获取信息?他们会相信那些信息吗?怎么做才有可能引起他们的关注?

让我们先做些热身活动,怎么样?一般来说,运动前你会先做拉伸。心理锻炼也是如此。你已经调整好状态,接下来,把精力集中在创造性思考练习前,你要先活动一下思维。

假如你正在小镇礼堂里策划婚礼(假设还在小镇礼堂举办,而且你还准备举办婚礼),你就需要从客人的角度思考——在他们眼中,什么样的婚礼是好婚礼?什么样的婚礼是糟糕的婚礼?等待的时间应该有多长?食物怎么样?他们能否看到婚礼仪式?他们还知道什么?穿着正装的可能性有多少?

这些问题看起来可能很直接,但重点并不是得出非黑即白的答案,重点在于从全新角度看待问题。举个例子,你可能会把婚礼的重点放在老朋友的重聚,或者提供让人难忘的食物,又或者安排一些让人产生参与感的活动。每个做法都会让你进入不同的方向,追随不同的主题(尽可能多地追随主题也具有重要意义)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你可能会要求每个到场的嘉宾都提供30秒自己年轻时的录像,可能会让参加婚礼的人一同说出“你愿意娶……为妻吗”这句话,也有可能会把食物绑在亮晶晶的线绳上从屋顶垂落下来;具体发生什么,我也不知道。而这就是重点:我不知道结果,你也只有在尝试后才知道。你会前往任何方向,但一定是有趣、富有创意的方向。在更大的舞台上,你既可以稍稍控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更大胆地发挥创造力。

你需要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才能进行最好的思考,想办法创造出合适的氛围。

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讲到一家冰淇淋店想推出圣诞节特制口味的冰淇淋。在询问了人们喜欢在圣诞节吃什么后,他们推出了培根香肠卷口味的冰淇淋。这听起来很恶心,但他们还是推出了这个口味。出人意料的是,报道这个消息的记者找不到一个不喜欢这个口味的人,这家冰淇淋店也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媒体曝光。

创造性思考能力越强,大脑就越能在非理想环境下配合你。即便面对重压,即便在忙碌状态或者饥肠辘辘的状态下,最优秀的创造性思考者也能想出天才的创意。就像我们在前面说过的,只要进行足够的练习,创造力就是一种大脑可以学会的习惯。但和学习其他知识一样,你需要从基础开始,才能在日后像拆掉自行车上的平衡轮一样摆脱辅助措施。

你会前往任何方向,但一定是有趣、富有创意的方向。

要补充的是,有些人有其他人陪伴时的思考能力最强,这种情况当然也是合理的。我们会在后面的“合作思考”部分深入讨论这个话题。有时这种做法不具有可行性,例如,其他人不感兴趣时。所以要成为真正的法则思考者,你就需要学会独立进行创造性思考。假如你是这种人,独自一人思考时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时也能起到帮助作用。

你需要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才能进行最好的思考,想办法创造出合适的氛围。如果你还不明确这些问题的答案,你就需要去尝试,以确定哪些最适合自己。有些人走路时思考能力最强,有些人则是在黑暗的房间里、在洗澡时、在健身房锻炼时或者听某种音乐时能够产生最强的思考能力。

你的目标是在大脑中打开新通路,尝试过去从未试过的思考方式。方法之一就是确定过去从未尝试过的一个起点和一个终点,迫使自己走上新的道路。假如你从没去过西非马里的廷巴克图市,那么不走一些从未走过的路(从自家门前开始算),你是不可能到达那里的。

因此,你要想办法帮助大脑进入创造性思考的状态。想办法款待自己的大脑。你不需要为此调整全部生活,但有必要为此特意留出时间。首先,你要保证自己处于放松状态。假如有人即将来访,或者5分钟后就要开会,或者尿急想上厕所,你是不可能自由思考的。

大脑也是如此,逼迫自己尝试新的通路,这不仅能给眼前的创造性挑战提供帮助,也能让你在整体上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可谓一石二鸟。就像从家前往廷巴克图一样,熟悉起点或终点中的一个并无不妥。所以将自己正在思考的问题确定为起点或终点,例如,重新装修卧室、写一首歌、策划一个活动或者设计一份广告宣传。你会选择什么做另一个点?

我们需要用甜言蜜语哄骗自己的大脑,想办法鼓励大脑进行创造性思考。这不是平常的心理状态——我们会将大部分时间用在做事,而非思考上。想想自己把精力集中在现实任务上的频率,例如,谈话、做饭、发信息、洗澡、看电视、翻钱包、在超市里挑选蔬菜等。我们不会留出很多时间放空大脑,让思维自由发散。有时,你可以在做事时进行创造性思考;可如果不是有意为之,你的大脑很有可能会重新关注日常行为。例如,你可以在洗澡时空想,但你会发现自己此时想的是,是否有必要买更多的沐浴露,因为手边的那瓶快用完了。

鱼、快乐、巴拉克拉瓦面罩、全球变暖、哲学、邮票……翻开辞典,随便挑一个词。真的,想办法把手头的工作和毫无关联的事情建立起联系。随机挑选,让思绪自由漫步。“邮票”这个词会让你想到什么?这个东西很小,可以贴在很多地方,通常是采用单一色调,边缘有缺口,而且是多张打孔连在一起……现在,把其中一些特征想办法用在手头的工作上。我的意思当然不是用邮票重新装修卧室——你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用邮票贴满整个房间。但你的窗帘或靠垫可以采用缺口式设计,或者整个房间坚持使用一种色调,又或者用粘贴式墙纸装饰墙壁。

大多数人无法在弹指之间就启动创造性思考能力。假如你正匆忙赶着参加一个已经迟到的会面,外面正下着瓢泼大雨,而此时你不仅忘记了带外套,还在担心家里的虎皮鹦鹉有没有好好吃饭,在这种状态下,你显然不能正常思考。

按照习惯性的思考方式,你会产生上述联想吗?懂我的意思了吧?你的思维可能会发散到只有自己才能看到当下的任务和“邮票”存在哪些关联的程度。哪种程度可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大脑开放了更多可能。如果你没有强迫自己去将没有关联的两点间开发出通路,这个结果自然无法实现。

当然,你不可能用上“邮票”启发的所有创意,否则房间会变得一团糟。实际上,即便你我做同样的练习,我们的答案也各不相同。甚至你在昨天不同心情下产生的想法也会和今天不一样。所以说,这个练习的目标是强迫自己进行创造性的、具有原创性的、不同寻常的思考。最终你不仅能拥有一件更具原创性的、更有趣的卧室(或者广告宣传/活动/歌曲),你也鼓励了自己的大脑,用更具创造力、更自由的方式进行了思考。

听故事时,尽管作者提供了故事情节,但具体画面却全部要由你的大脑描绘。

鱼、快乐、巴拉克拉瓦面罩、全球变暖、哲学、邮票……毫无关联的词汇会刺激你的思考。

仔细想想,很多笑话的基础就是让大脑感到出其不意,这些笑话先设定一个模式,接着在出人意料的地方打破这个模式。沉浸于这样的幽默,和能让自己发笑的朋友在一起,观看喜剧表演,这是鼓励大脑进行创造性思考的最让人享受和舒服的方式。

若是只让我选出一个为创造性思考培养想象力的方法,我会选择“阅读”。好在我不需要只局限于一个答案,现实中存在多种多样为大脑提供养料的方法。只要自己喜欢,你可以读书、写作或者听音乐(记住,要时不时做出调整,不要局限于一种方式)。很多非常聪明的喜剧人,尤其是那些超现实主义的喜剧人,例如,巨蟒剧团,他们的表演会逼迫你的大脑做出意想不到的跳跃与变化,将你推出思维定式。

当3M公司试图开发出一种黏性更强的全新产品时,有人犯了个错,结果造出了一种黏性更低的胶水。使用这种胶水黏合时,东西很容易脱落。这是一个多么无用、无救、愚蠢的错误,对不对?不,这就是随意贴的起源。

读小说也很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有意培养自己的孩子拥有出色的创造性思考能力,爱因斯坦的观点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尽可能多地给孩子读故事,让他们爱上书本。只看电影并不是好事,因为电影帮你做完了想象力能做的所有事。电影是个好东西,但看电影与读书完全是两回事,也不能取代读书。鼓励孩子们去想象。如果你愿意帮助,小孩子们在很多年里都会相信魔法,相信世界上存在圣诞老人,相信牙仙会拿走他们换下的牙齿并给他们留下金币。我朋友的孩子坚信家里的猫能飞,而他们的父母有意延续他们的这种想法并为此感到欣慰。很多家长会不假思索地说出“别傻了,猫不会飞”这种话,这其实对想象力并不友好。

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用培养皿培养细菌时遇到了麻烦,因为一种特定的霉菌总是喜欢和这种细菌一起生长,并杀死细菌。这看起来是一个让人沮丧的错误,不停地毁掉他的实验。不,当他决定深入研究这个“错误”时,这个霉菌最终成为有用之物,弗莱明称之为“青霉素”。

假如你还没读过的话,那么就去读一读莎士比亚的《亨利五世》的开场白(这也是你随时可以获取的知识)。他在这段文字中完美地描述了想象力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想象力,例如,那句气势震撼全场观众的“容得下法兰西的万里江山”。人类的想象力非常神奇,如果不能灵活、生动、充分地发挥想象力,你就是在“犯罪”。

发挥创造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不要害怕犯错。其实,创造性思考并不存在对错问题,只不过我们从小到大都被灌输了“做正确的事”和“不要犯错”的观念。还记得那个因为你做错了题就给你的作业打低分的老师吗?错误是坏事、应该在人生各个领域尽量避免犯错,这样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于我们的文化中了。

爱因斯坦还说过,想让孩子变聪明,方法就是给他们读童话故事。想进一步提高孩子们的智商,你就要读更多的童话故事。读这些故事时,尽管作者提供了故事情节,但具体的画面却要靠读者的大脑描绘。自己读故事时,你的想象力还会补充故事中出现的声音。

这就是创造性思考的天敌。担心犯错、担心搞砸的心态导致我们不敢去尝试,从而使我们荒废了自身的创造力。亚历山大·弗莱明绝不是20世纪20年代唯一一个培养细菌的人,很多人都犯下了和他一样的“错误”,用了一贯对待错误的方式做出了应对——扔掉培养皿,结束实验,重新开始。但我不知道那些科学家的名字,因为发现青霉素的不是他们。

爱因斯坦是我的偶像,他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在如今只需要敲一下键盘就能获取知识的环境下,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就更有道理了。说实话,你没有必要把所有知识都储存在大脑中。可想象力无法下载,想象力才是创造性思考的关键。所以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拓展自己的想象力。

发明家发明一个新产品时,他们会经历不可计数的开发阶段,造出无数样品。有时,在最终推向市场前,他们可能尝试了数十甚至上百个版本。他们为什么不出售制造出来的第一个样品呢?因为第一个样品不好用,甚至完全不能用。可这意味着他们犯下错误了吗?当然不是,这只是成功制造新产品的必经步骤。假如这些发明家认为早期犯下的错误意味着失败,他们应当就此彻底放弃,那么世界上就不会存在汽车、手机、缝纫机、剪草机和复印机这些东西了。

当然,错误具有一定意义,我们有必要认真倾听错误传达出的本意。犯错并不等于失败,错误只是告诉你,你发现了一个通向成功的障碍,你要做的只是克服或者绕过这个障碍,这样才能成功。

如果看不到机会,那么就主动创造机会。

更重要的是,每个障碍都在逼迫你用创造性的方式寻找解决方案,而这意味着你必须投入更多的原创性和想象力,在“不犯错”的情况下,这是不可想象的。我们会在后面更深入地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在这个部分,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接纳错误,不要逃避错误带来的风险。

说真的,如果真想成为创造性思考者,你首先需要思考创造性的练习方式。如果看不到机会,那么就主动创造机会。给大脑一个机会,让其展示真正的实力。只有这样,你的大脑才能在重大创意性事件出现时做好充分准备并出色完成任务。

创造性思考并不存在对错问题。

这些改变,有些是小事,有些的影响则更大。所有改变的效果累积在一起,可以训练大脑不要提前做出假设,要学会换一种角度看待问题,要学会期待无法预期的事。抓住每一个追求创新的机会,不论是写作、画画、表演、演奏,还是跳舞。又或者是,自愿为妹妹举办婚礼的小镇礼堂做装修,为公司的展览位做装饰,以及为圣诞派对思考一个新的主题。

重要的是,不要陷入思维定式。这些顽固的思维定式导致大脑难以用超出平常的方式进行思考。当你训练大脑学会在小事上也能采用不一样的思考方式时,你的大脑就会慢慢爬出思维定式的深坑。所以,你要想办法做出一些调整,打破常规,稍稍自由发挥一些。寻找一条新的通勤道路,换一个公园遛狗,洗澡时面向另一个方向,做一道自己从未做过的菜,度假时换一个地方。最重要的是,要把“不平常”变为平常。

经过这些年的观察我发现,我认识的大多数创造性思考者都不会随波逐流。这当然不是一条绝对的硬性标准,肯定存在例外情况,但我觉得这种说法很有道理。人类需要创新者去推动历史进程,从原始人学会使用火,到制作长矛,再到现代世界的发明创造,皆是如此。可创新者太多也成问题,因为不愿接受其他人的观点,他们会为各自的创意争论不休。这个世界也需要另外一种人——主流人群——他们乐于接受其他人的想法并付诸实践。这些人也许不会发挥创造力去冒险,可他们是一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才是真正执行了改变,推动了变革发展的人。

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把创造性思考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呢?你在洗澡、穿衣、吃早饭时究竟能发挥多少创造力?在通勤方式、洗衣服或者喂猫的问题上,我们又能发挥多少想象力?说实话,答案可能让你惊讶不已……

主流人群从融入、归属感和协同一致中获得满足感。这也是他们面对新的观点时共同做出应对、和其他人采取相同做法、团队行动以便有效实施改变的原因。

我们的大脑和狗的大脑并没有太大区别。如果你希望以某种特定方式进行思考,你就需要建立并强化能让思维到达理想目的地的神经通路。也就是说,你每一天都要进行创造性思考。

可如果你天生就是一个创新者(或者自学成才),你不能总去担心其他人的想法。大部分人都对改变持抗拒心态,他们的话会打消你的积极性,让你难以思考让人兴奋的全新创意。在梅雷迪斯·贝尔宾(Meredith Belbin)博士对团队角色的研究中,提出创意的人被称为“植物”。贝尔宾发现,这些人通常难以融入等级制度,或在面对僵化的体系及官僚制度中表现得很挣扎。这些人具有独立精神,甚至可能产生颠覆性作用。简而言之,一个能够向前发展的高效社会需要由顺从者组成的主流人群,也需要由特立独行的人组成的少数人群。

当然,你需要大量练习。读过几条法则、得出了一个天才创意后,却在下一次重大挑战出现前不再使用创造性思维,这显然不是合理的做法。这就好比教自己的狗学会坐下后却从不让它坐下,一年后,当你需要它坐下时,你会发现它根本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了。在你的狗学会听从命令坐下后,即便没有必要,你也要让它一天练习一两次,这样它才能在突然出现指令时毫不费力地坐下。

但一个人天性不随波逐流,并不意味着他不会做出顺从主流的选择。几乎没有人从不顺从主流。早上起床后穿戴整齐、刷牙,上班路上在正确的一侧驾车,这些行为都是顺从。但这些人不会为了顺从而顺从,因为他们不像其他人,会从归属与融入中获得满足感。

假如你想完成一个项目(也许你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翻到这条法则),希望接下来几条法则能对你有用。可实际上你要做的,是成为一个真正的创造性思考者,在日常生活中时刻都能想出或大或小的创意。无论是独自创业,还是为一道菜试验新的配方,谁都希望创造性思维能够成为自己的本能。

这对他们产生创意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他们需要摆脱附加在创造力上的限制。如果因为担心遭到其他人的反对或者不满而不去提出一个非常规的想法,你的创新能力就会受到严重伤害。

所以说,如果你认真考虑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考能力,你就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迎接他人的反对。假如你是天生的顺从者,喜欢与其他人一致的感觉,你就得想办法让自己的脸皮变得更厚。你不需要伤害其他人的感受,也不必变得冷酷,但创意引发创新,而创新会带来改变。虽说大多数人都愿意接受能让未来变得更好的改变,但短期内他们通常会表现出抗拒的态度。不要让这样的反对意见打消自己的积极性。

创造性思考的核心,就是让思维自由发散。你可能知道思维的起点,但却不知道终点。所以你需要用一种方法打开一切可能性,尝试各种可能,用自己从未考虑过的方式思考。如果你能以最佳方式运用大脑,保持开放心态,灵感就更容易出现。

你不能总去担心其他人的想法。

我在工作中见过一些非常优秀的创造性思考者,我和他们进行过交流,亲眼见证过他们如何思考与行动。这些年来,我逐渐理解了他们用于解放自身思维的那些心照不宣的法则,在这些法则的帮助下他们才能获得那1%的灵感。事实上,我自己也学会了运用这些法则。尽管一些幸运儿天生就具备创造性思考的能力,但这并不等于其他人无法获得这样的能力。我们只需要训练自己的大脑。一旦确立了正确的思维习惯,你就会发现创造性思维会自然而然地出现。

[1]另一个是居里夫人。

这是个有趣的话题。你在设计新产品,或者组织一个派对、为一栋房子做室内设计、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量、策划一个假期、写一首歌时,你是否在等待着缪斯女神的出现……但是与其空等灵感降临,你不如依靠思考取得同样的效果。正如托马斯·爱迪生所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据称这好像是误传。)在灵感的问题上,你不需要我的帮助;但在剩余99%的问题上,我可以指明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