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经济管理 > 菜场经济学 > 户籍制度

户籍制度

北京市人社局说:不欢迎为了进京而考研的人。说这个话的小干部没脑子,你代表北京?怎么区别考研目的?要降低京沪人口,不能关门谢客,而是开门送客。取消户籍,一些人失去户口利益了,自然就走了。我想去各地工作几年,但走不掉,医保卡在上海,外地又限购了,没办法,只好和其他人共同挤在上海。

20世纪40年代,上海北京没有户口,任何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是怎么解决外来人口居住的?乱搭窝棚,垃圾满地。这是我们希望的方向吗?专业点说,一次分配(就业),北上广是大量吸引外地人口;二次分配(福利),北上广是排斥外来人口。这种搞法,纯粹是“没事硬找事”。一次分配是经济发展,二次分配是公平正义,通过户籍分割,理论上也不通,自己找别扭。

“北上广拼房,小地方拼爹。”我预判,今后北上广若放开户籍限制,有“产权房+社保卡”的人,肯定是第一批上户口的人群。因为这批人是高溢价人群,北上广引进他们,既满足了政策要求和舆论压力,也不吃亏。如果预言实现,那就是为子孙留条路了。以房管人,有房就有立足点了,今后市民待遇肯定是看得见的。所以,当你能够买得起京沪房子时,孤注一掷,哪怕是上海崇明县、北京密云县。这个赌局你是不会输的。不要在乎是不是便宜了5%,这个是小事情。千万不要去昆山、燕郊,那是傻子了。相信京津冀户口一体化的人,你也可以顺带相信:凤姐、范冰冰和李冰冰,同时抢着要嫁给你,还自愿给你做家务、买菜、洗衣服、倒贴私房钱。

某热点城市专家说,放开户籍没问题,但是安置这么多的人口,需要住房、交通、公共设施和就业用地,例如,安置1万人户口,增加2000亩用地指标。指标哪里来?减少人口输出省份的用地指标,现在土地就是现金。某农业地区专家立即跳起来,破口大骂。于是,不了了之。

北京积分落户政策的核心是:买京房,穷人请自觉;京户对买房人开了一个政策口子。这实际上就是以房管人,按这个政策,如果不变,你去北京最边缘买个小房,捂到一定年限,就有户口簿了。问题是,娃满16岁,理论上不能户口随迁了。最佳策略是买房后五年生娃,这样,娃能够赶上高考。

所以,户籍改革的原则应该是有利于全社会的效率提高,而不是去满足少部分人占便宜的心态。拿到上海户籍的外地人其实是最反对户籍开放的,因为他们在取得上海户口后,又在重走上海普通人失败的老路。把孩子从小就圈在一个漂亮的幼儿园,千方百计托人上漂亮的小学、中学、大学。毕业后,家里有关系的就考个事业单位;没关系的,大部分就直接报废了。每年毕业季,更能吃苦的外地学生完胜上海学生,上海青年开始抱怨外地人,然后开始收房租、混日子。

我建议的户籍改革:18岁以前,中国户口;18岁以后,高考和户口挂钩。自己报名,考北京还是考驻马店,你自己选。统统考不上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户口是赤裸裸的利益,京沪低收入居民紧抱户籍,希望通过户口,谋小利或占小便宜,如低保、公租房、限购、入学等。上海人对户口还是极度重视,富人要的是认同感,穷人要的是安全感,中产阶层要的是虚荣感。

如果取消北上广的对本地户籍的惠民政策,那么今后地方政府就可以不考虑改善民生了,全部推给顶层设计。本县比邻县的民生建设搞得好,隔壁县的老百姓就要过来享受,不给享受就闹,谁受得了啊,最后倒霉的是老百姓。

1952年户口登记初期,谁也没把户口当回事,就像北京的居住证。当时登记也不严格,不想走的,挂在亲戚家也行。当时富人跑了,房子充公,社会租房就少了,无房户想着先回去分地,以后再来。没想到1955年粮票制度出台,类似现在的“北京借读要五证”,这下子彻底固化了。

外地户籍的套路是:孩子大了,要教育公平;孩子工作了,要就业公平;结婚了,要降低房价;今后生病,要医疗公平;退休了,要养老公平。外地户籍把自己占便宜,称为“争取公平”。已经占便宜的,例如土地,就不吭声了。其实,上海户籍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一是教育资源短缺;二是医院人满为患,三是交通爆堵,车牌暴涨;四是房价猛涨;五是就业困难。所以上海本地居民还是做出了巨大的让步,适可而止了。当年,上海知青去农村的时候,待遇更差。即使把上海本地的老弱病残全部赶出上海,也无法容纳外地青壮年,拖家带口全部到北上广安营扎寨。你说怎么办?目前的外地户籍各种问题,是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他们只关心自己在上海是不是公平了;从来不关心安徽农村和省会合肥之间,是不是公平了?想占便宜是正常心态,但是不要拿个大帽子吓唬人。

屌丝不是要沪籍,而是要沪籍中的含金量。越难获得的东西,人越珍惜,含金量越高。以前考大学难,大家呼吁放开,最后文凭成为废纸了。户籍也是这样的。如果放开到最后,户籍变成公园门票,也就没有含金量了,反而直接抹杀了入籍屌丝的成果,而门外的屌丝,啥也没有得到。我始终相信,今后京沪户口政策会取消,因为这个在法理上很难讲得通,所以户口虽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东西,却没有法律,只有政策。户口管人,今后逐步会过渡到欧美日发达国家的“有房产+连续工作年限”,这也是我认为京沪楼市长期看好的底气。虽然这会触动很多京沪低收入人口的利益,但也是大势所趋。

一个观点很有市场:北京上海的户口,应该公平竞争,让本地人离开。我的不成熟想法是:农科院的人,种地水平比你高,是不是就可以抢了你的责任田?出租车司机比你会开车,能不能拿走你的车?领导的官比你大,能不能直接拿走你的一切?在中国,农村耕地和北京户口,都不是财产,因为“无偿取得,不可转让”。所以,不能说“北京户口我要免费得到,家里的耕地,高价卖给你”。好事不能一个人都得了。

废止户籍后会发生什么?优质幼儿园、中小学,天上就会掉下来1000所?高中特级教师就会突然增加1万名?屌丝就可以获得一切了?不可能的。户籍取消后,怎么划定福利享受范围,如入学资格、房产证,于是房价必然上涨。上海人本来就有产权份额,房价上涨了,不吃亏。最划算的是谁?有房产证,但没有沪籍的外地人:既享受了房价进一步强制性上涨的好处,又免费得到福利待遇。在沪外地屌丝最惨,彻底出局,打包回家。

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配置,就要向这个方向改革。户籍制度因为不涉及外国人,所以在WTO中忽略了。其实放弃户籍,也不可怕。外地人可到上海打零工、乱设摊,上海人也可以去乡下种青菜,都是市场经济中的人,没有高低贵贱。一纸户口,就把人分个三六九等,是封建思想作祟。

京沪房价高,为啥上海年轻人抱怨少?因为计划生育。户籍人口在减少。如果户籍人口再刨去人才引进,那么三代以上的原住民更加减少了,上海人均住房条件,得益于拆迁和购房,其实是大大改善的。所以上海人抱怨房价的少,大不了倒插门。

户籍制度改革取得的最大成果:继续严格控制京沪户籍。现在外来人员主要是在大城市打工,却只是开放小城镇户籍,莫名其妙。

上海户口是具有伟大意义的,穷人拆迁房,屌丝政策房,富人商品房,反正不会让你太苦了,熬到一定年月,总能赶上一次大福利,一劳永逸。长远看,户籍人口减少,住房进一步宽裕,真的是好地方啊。所以,上海户口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