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经济管理 > 菜场经济学 > 无人保护的民营企业

无人保护的民营企业

为什么很多生意你做不了?你可以去签约一块地,我估计某个村干部就让你开不了工;搞个石油冶炼,没人给你运输;建个手机发射塔,明天就消失了;开矿,出口设个收费站,你就趴下了。

各级政府近五年出台了惠及中小微企业的普惠政策、单项政策、定向政策,如果汇编起来,厚厚一大本。但中小微企业根本没感觉。纸上写什么,小企业不关心;专管员喜欢“黑标”“蓝带”还是“五星”,这才是最真实的。

当年的浙江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小店的地板)。现在这么做,会被人鄙视的,开店不如买房,坐在家里等增值。以前做生意,各方面干扰极少,现在开个店,开个小加工厂,四面八方的检查红包,就会把你气得吐血。说到底,既得利益人群索取太多,平摊到每个弱势的中小企业头上,负担就重了。一个小企业一年缴税15万元,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这也只是一辆奥迪车一年的正常使用费,结果可想而知。

一个小厂,面对有权罚款的部门很多,最少十个,各部门经常在网上发文件。这些中小企业老板大多是中学文化,熟悉技术或销售,对浩如烟海的法规政策,确实无力精通掌握,于是就委托给会计。小厂会计工资也不高,天天忙着办证做账,也没能力学习。于是,有关部门上门找个错就简单了。然后呢?你懂的。同时,公家单位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他们的经营模式是,只要你想创业,就必须到我这里来报到,办证、交通通信、基础原材料、水电气、税费罚、判决裁定通知书,全套服务,样样让你嗨到家。其实中小企业是奶牛,奶牛饿晕了,就挤不出奶了。

如果有关部门对企业征缴超过企业承受能力,一部分前期已经赚钱的老板就退出江湖。剩下的穷混混,索性就不办证了,因为企业第一天就是违法状态了,其他的违法违规也就没有心理负担了,随时准备跑路。这样下去,产品质量、商业信誉如何,可想而知。我一说某某费用缴费比例高,很多人就说,你可以违法少交啊。事实上,也确实有这个现象,但是你最后跑不掉的。一旦员工辞职,马上给你拉清单,起诉、举报一大堆。老板有家有业,不想违法。如果小老板希望靠违法来办企业,你就是各路科长的最爱。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最招人恨的就是办证。你办个什么证,有关部门可能也就收你50元,但是你要花费半天时间,成本100元,停车费、汽油费20元,这还是超级顺利的。要是哪个窗口办事人员给你挑几个瑕疵(他们天天研究这个,很有水平),你跑个三五次,再托人托关系,我的天啊,这个劳心劳力的结果,傻子才愿意承受。

你要是开一个正规小餐馆,你就会知道,你会遇到多少你无法想象的手续,就说一个油烟管道设置,你就会欲哭无泪,还有太多太多要办的证。如果你干脆豁出去了,拉个小推车上街卖炒菜,没人管你在炒的菜里面放了多少化学剂,最多是城管告诉你,这几天要检查,暂时别来了。我有个熟人想做正规的废品回收,咨询我好几次,我查了文件,难度不亚于登山。他跑了几年办不下证件,后来不办了,直接上街收废品,然后穿了个又脏又臭的衣服装穷,家里房子都买了,也不见得有科长找他谈心。

很多有关部门、垄断企业的办事大厅,人多拥挤。各部门的证,大小不一,要全部带齐,且复印。不同部门资料要求不同、时间要求不同、程序不同。很多文秘蹲在地上整理资料,再填写密密麻麻的表格,填错了一个数字,一顿训斥,领号排队好久,交钱盖章。

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的思路是,越严格,越是对群众负责,于是层层加码,严格到了完美无缺的程度。最后,小老板发现要是真这么干,成本高得离谱,根本做不下来。但是市场又有需求,干脆不办证了,直接短平快,质量也不管了,天知道能够做几天。

有关部门出台通知,很少考虑中小企业的时间成本、办事人员成本、停车成本、交通成本,等等。他觉得,没有乱收费就是恩赐了。闲得发慌,找你逗逗闷子,让你跑跑。现在,几百人的大中企业和3个人的蚂蚁企业,在办证和年检方面是一致的,这就造成了小微企业很大的苦恼。一个卖皮鞋的小老板,三天两头去办证,各种各样的手续、资料,少一样就白跑,晚了就罚款,忙得不亦乐乎,到了地方,找不到停车位,乱停还要罚款。

中小企业永远是沉默的,他们知道别人对他们好不好,但是他们不敢讲。温州人原来好好的小企业已经被高房价逼得做不下去了,于是他们默默地对抗,利用原来的信誉和厂房,向银行借一大笔钱,做高风险投机,赢了就是企业家,上波士堂,输了就跑路,美其名曰:到美国去要债。温州瓯海区为防企业欠薪,强征5万~150万元工资保证金。就算30万元保证金,温州瓯海区小企业至少几万家,有关部门发个通知,就征收几十亿,每年光凭利息就发了。温州瓯海区征收对象是“租用厂房企业”,国企是国家划拨土地;房地产企业不租用土地。其他企业,“精确制导”,一网打尽。佩服啊!这就是“万恶的黑心小私企”现在的生存状态。

我曾经打12333电话咨询了一个问题,如果员工一个月连续迟到25天,能不能辞退?劳动局回答:如果合同或者员工手册没有这一条,不能辞退,否则就是违法。不信?你打个电话问问!

中小企业是个复杂群体,有最恶劣的地沟油企业、毒食品企业、高利贷公司,也有高科技小企业、普通的出口加工企业、小品牌企业。一刀切地打压或帮扶,根本行不通。最好是提供公平环境,优胜劣汰。

从现实来看,民企几乎是没人保护的。私人公司一名员工出差到某沿海城市,在一个双休日去海边的景点游玩,虽然景点有明确的指示牌,禁止游客下水游泳,该员工依然下水,结果淹死了。家属吵闹到公司,坚持认为,公司派出差公司就要为员工的死亡负全责,要求赔偿100万元,家人在公司满地打滚。有关部门就逼民企出钱,民企出钱,家属不闹了,他就完成任务了。如果民企不出钱,有关部门就在旁边看热闹,直到这个民企被闹得停工,一般小老板都是认栽的。小老板因为要经营,没精力在地上打滚,所以肯定吃亏。我认识的一个开厂的小老板就遇到这样的麻烦了。一个工人在厂里出严重工伤事故了,小老板想走法律程序,家属觉得太麻烦,就到有关部门闹得鸡飞狗跳。各路科长云集,软硬兼施,劝小老板花钱买太平。小老板如果出言不逊。结果更惨,各路科长带着好多个检查小组,拿着放大镜检查,小老板彻底崩溃了,准备卖厂退休。所以,今后搞劳动密集型企业是自虐的做法,雇工越多,纠纷越多。任何一个小纠纷,只要家属在地上一打滚,有关部门再逼一逼,这个小民企要么出钱,要么关门。打官司?判决可能几年都执行不了,但是小民企已经关门了。所以,很多人做企业做到最后,感觉实在是无力继续了,收摊,炒房,轻轻松松,赚他一大笔。

二十年前,我亲眼目睹了小国企的悲惨:破旧不堪的厂房,贫困交加的工人,可怜兮兮的厂长。估计今后三到八年,中小民企会重新上演这一幕。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但根子是一个:有关部门认为自己比企业聪明。现在,有关部门把民企大发展看作是“私人老板发大财”,所以打压、刁难民企,毫无心理负担,甚至是有点儿为老百姓出口气的味道。最后,那些老板就不发展了,不做技术创新,不做人才储备和研发储备了,企业技术越来越落后,流动资金去炒房。五到八年后,中国的大学生就业任务,就只能交给统计局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