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经济管理 > 饱食穷民 > — 和X先生的对话 —

— 和X先生的对话 —

“国王点石成金,明明是一个求之而不得的大好事。但是他想喝水,却连杯子带水一起变成了金子,而根本喝不到真正想喝的水……这则希腊神话的故事,难道不是跟我们现在面临的状况非常相似吗?我们追求物质上的富裕,但当这个世界真正被物质上的财富所充斥的时候,我们却得不到真正想要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贫困。退一步讲,如果像迈达斯国王一样能够点石成金倒也还好,然而我们所碰触的东西非但不能成金,反而会成为无用的垃圾……”

“为什么人们不顾自己的偿还能力,也要从信贷公司借贷,或是用信用卡购物呢?这绝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虚荣心在作怪,而是出于一种人们在苦闷中试图证明自己的心理,证明自己能够融入这个社会,证明自己没有落后,证明自己不低人一等……”X先生如是说。但是,为了证明自己而买的东西,是不是真的能带来幸福,这才是最大的问题。X先生用希腊神话中点石成金的迈达斯国王来举例。

这样一来,也可以说正因为我们的社会达到温饱状态,才反而陷入了贫困的泥潭。那么,我们人类最需要的又是什么呢?我和X先生的对话逐渐深入到问题的本质——

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折磨,是现代贫困的一大特征。也许,人们正是为了缓解心中无时无刻都充满着的不安,才会被寻求物质上的担保以获安心这一冲动所左右。

重新审视“生活”的价值

“缺少‘储蓄’的不安,还有另一层意义。打个比方,一个熟练工花一辈子时间磨炼出来的车床手艺,也许一夜之间就会被计算机化的数控车床所取代。一个人从根本上赖以生存的最终手段——技术、技能、知识、判断能力,也许一夜之间就会被彻底推翻。现代人心中的这种不安,都在日渐膨胀。”

向众神许下的愿望得以实现,手指点石成金,身处金碧辉煌的荣华之中,却连手边杯中水都会变成金子,无法缓解自己喉咙的干渴——我们试着将X先生引用的迈达斯国王的故事对照现代社会的状况进行思考。

哪怕算上退休金和死后的生命保险赔偿金,积攒一辈子的积蓄仍然不够作为留给孩子的“储蓄”,这种不安大概谁都会感受到——X先生指出这一严峻的现实后继续说道:

我们的社会和神话中的情节如出一辙。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我们日夜兼程跑步赶超发达国家,虽然表面上获得了物质上的繁荣,但不知不觉之间,原本对于我们来说不可或缺的“水”却干涸得一滴不剩。所有人都在急忙慌乱地一边喊渴一边为生活东奔西走。

“首先,是在经济上没有可以依靠的储蓄。比如,一个人有三百坪(1坪约为3.3平方米)土地,他死后可以将这三百坪土地平分给他的两个儿子,每人可以分到一百五十坪。这就是最纯粹的所谓经济上的储蓄。但如果这样定义储蓄的概念,那几乎所有人都会没了自信。现在(1985年)东京圈内一般人有能力购买的带土地的独栋住宅价格,大概是三千五百万日元,土地面积二十三坪,建筑面积二十五坪。这样的‘储蓄’,是没办法分割的吧?”

据X先生分析,让这种现象从社会的底层浮出水面、化作各种社会现象进入我们的视野的,其实是由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放缓。

X先生这样告诉我们:

仔细想想,X先生说得没错。贷款公司和信用卡正是乘着这阵以广告煽动人们购买欲的东风急剧膨胀。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之中,人们才在欲望的驱动下,争先恐后地预支未来的幸福,被卷入到借钱消费、提前享受的黑洞之中。

社会上物质极大丰富,明明已经摆脱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极端状况,为什么还有贫困存在呢?究竟贫困在哪些方面呢?

也同样是在这样一个时代中,孩子们躁动不安,走向失足,学校里的暴力行为愈发严重。

“有时候,针对不同社会阶层,使用的词语也有所区别。所谓‘细民’,是指有固定工作的社会底层的一般工人阶层。‘贫民’是属于没有固定工作的城市杂工阶层。而‘穷民’,则是指老弱病残等无力维持生计的赤贫阶层。但无论叫法如何,他们都是日本踏上近代资本主义国家道路后产生的贫困阶层。他们的贫困可谓是‘贫困中的贫困’,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然而,战后日本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期后,贫困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演变成了‘繁荣中的贫困’。”

那么,现代社会中能够作为滋润人的“水”,换而言之对人们来说最为重要的又是什么呢?X先生这样告诉我们:

X先生首先介绍了传统意义上的贫困人群的历史。

“我们所在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企业既无情也无义,只会一味追求利益,这个社会中,资本一面不停增值,一面彼此之间还会不断竞争。刺激企业追求利益的冲动、经济的冲动不停侵蚀人们的生活,压垮、吞噬并统治生活本身……我认为,这就是当今社会的特质。换句话说,就连我们的生活,也遭到了经济原理的彻底占领……所以,人们开始变得像企业一样对经济活动愈发敏感,甚至可以说人类已经被改造成了金钱和物质统治下的行尸走肉。”

随着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所带动的军需工业的发展,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加入到了在工厂干活的工人阶层中。

所谓经济活动原本是指人们曾经为了糊口而进行的耕田、狩猎等为生活动。虽然经济是支撑人们生活的重要基础,但其本身不是我们活着的目的。X先生说,生活第一,经济是支撑生活的基础——这本应该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道理,然而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变得本末颠倒,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审视。

比如,日本剧作家唐十郎编剧、蜷川幸雄导演、话剧团“状况剧场”表演的话剧《下谷万年町物语》中所描写的东京下谷万年町,就是一个由明治二十年代(1887—1896)的进城贫民所形成的聚集地。他们平时只能做一些捡垃圾、修木屐、挑着扁担走街串巷卖杂货、卖鱼、集市摆摊、拉人力车等城市里的杂活来勉强维持生计。

“人们不是有多种多样的欲望吗?最典型的欲求就是想要陪着自己的小孩子开开心心地玩耍,或者多看看大自然、种花养草什么的……所以首先是满足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需求后,才有条件享受这些生活。其次,是拓展自己的能力、不断成长发展,满足实现自我的欲望。再有,就是享受和外面世界进行多种多样的接触的快乐。有时,可以是参加与政治相关的活动等……我认为,将所有这些人的欲望综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谓的生活。”

X先生告诉我,日本的贫困人群大量产生于明治时代以后。以地租改革为标志的大规模的社会变动,使大量农民的生活陷入困境,进而涌入城市沦为底层。

比如,在本书开篇登场的证券公司的销售员,被销售指标所迫,陷入了起早贪黑的长时间工作,最终彻底失去理性、人间蒸发。人类如果不扎根于X先生所说的正常的生活,迟早有一天会在精神上走进越来越窄的死胡同,生理上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也会日渐衰弱。如果陷入这种状态,人就只能看到眼前的利害得失,彻底沦为欲望的奴隶。X先生指出上述“人性丧失”的危险性之后,如此说道:

最为缺失的东西

“如果每个人的个人世界中,不能够充分地、均衡地满足上述多种多样的欲望,那么无论我们的宪法多么强调和平和人权的重要性,我们也会忘记是非善恶,忘记我们应该齐心协力实现的目标,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在战争中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才得到的民主主义,不就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发展自己的人性、实现幸福生活的国家体制吗?难道我们不应该回归初心、重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吗?——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