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官场小说 > 天谴 >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

“信仰是对某些东西的信奉和敬仰,它也许是宗教,就好比西方的基督,也许是什么伟大的领袖,或者是什么思想,比如马列主义,然后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那信仰是什么。”刘玥的眼中绽放着求索的光芒。

“沈叔叔,你的信仰是什么?”

“说得好!这本书给我的启示就是,‘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内页被挖空的《圣经》里。我们要有自己的信仰,人一旦有了信仰,那么,无论在逆境中,绝望中,无助中,生生不息的希望之火都将被点亮,照耀我们度过无数个被黑暗笼罩的夜晚。”

“我的信仰……”沈逸没想到这孩子的问题这么直截了当,他站起身,眺望远方,指向天空。“我的信仰是天,是自然的规律,是物竞天择,是坏人就要有惩罚,好人就应该得到奖赏。这就是天道!”

“我才看了一半,觉得这主人公虽然杀人坐牢,也许是一辈子的事儿,但在牢里他并没有放弃啊,还在努力。”

“真好,刘玥的信仰也要和你一样!”她信誓旦旦地说。

“喜欢看这本书,嗯,不错。但你知道这本书有什么深层次的意义吗。”

“傻孩子,和我一样,其实并不好,我的信仰充满了危险和意外,有时需要扮演坏人,有时也会违心地去充当所谓的好人。沈叔叔如果有天不能陪你们了,你们要学会照顾好自己,还要承担起责任,照顾大乡里的那些亲人们。”沈逸突然意识可能发生的事,神情黯淡下来。

沈逸还以为那本书是什么宝典,却看到扉页上写着《肖申克的救赎》几个字。他心里咯噔了一下,有种欣喜的感觉,他觉得眼前这个小女孩长大了。

“沈叔叔,琳姐,琳姐呢?为什么没和你一起回来,为什么我好久都见不到她?”

说着,她还扬了扬手中的书,得意地朝沈逸显摆了几下。

“琳姐……琳姐她……”沈逸低下头,此次回村里,已经好几个孩子在询问琳姐,确实,琳姐和沈逸的名字从一开始就深深印刻在百合村每一个人的心里,是永远无法割舍的烙印。静儿贤惠的气质,温柔善良的个性,对孩子们悉心而无微不至的照料,在他们的内心俨然就差一个亲切的称呼——妈妈。

如果是苏青听到这话,一定会温婉地对沈逸嘘寒问暖起来,可刘玥听完之后,精神奕奕地道:“我早就说过,没有我帮忙,你一个人在外面是扛不住的。我看这样吧,你先在这里休息几天,等我把这本书吃透了之后,就带你一起出去闯荡。”

“琳姐她忙着呢,城市里有好多事情需要她,所以……这次没能回来。”

沈逸耸了耸肩,道:“我也不想回来,这不是东窗事发,所以才来躲一躲吗?”

“你骗人!我又不是小孩子。”刘玥愤愤地质问,“琳姐为什么不回来,她难道不想念我们吗?”

刘玥似乎有心灵感应一样,一下子把头转了过来,哼了一声,道:“好一个沈大侠,舍得离开外面的花花世界,回来看我们了吗?”

“没有……没有…”这孩子说话真犀利,沈逸顿时没有了底气。

而小刘玥倒好,在沈逸这么多年带来的那些书籍里,尽挑侦探故事,悬疑故事看,现在也算是村里的“破案”高手了,谁家鸡鸭不见了,总有她的身影出现。

“哼,你不带她回来,我就去找她,我要去江城找她!我想她,我真的想她。”刘玥眼眶里噙满了泪水,仿佛快要溃堤而出。

无奈,沈逸每次都以她年纪小为理由拒绝,后来为了让她不再念叨,就骗他她说等你长大了一定带着你到大城市去。

沈逸凝望着大山,沉默不语。他如父亲般轻轻抚摸着刘玥的发髻,把她搂在自己的胸前,和她一起哭泣起来。

在他们小的时候,沈逸总是喜欢讲一些历史故事或者自己的经历,两个孩子受教匪浅,特别是刘玥,他有种行侠仗义的气质,老是吵着要和沈逸一起行走江湖,惩奸除恶。

晚些时候,沈逸来到学校,教室里正在进行的是一节生活常识课,苏青作为助教也在课间忙着发一些道具,教课的老师是一名年轻的大学生,他身着打补丁的衣裳,脚上套着一双破旧的布鞋,脚后跟还露在外面,如果这样的打扮放在江城,学校一定会认为老师的仪容仪表存在问题。而沈逸却很快判断出,这位年轻的老师也是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学子,因为有着和沈逸共同的志向,才愿意来到这穷乡僻壤教书,想起年轻时的自己,沈逸的心中不由升起一股酸酸的味道。

苏青随和、细心,是一个成熟懂事的好女孩,但刘玥却是另外一个极端,她单纯、幼稚似乎总也长不大,个性外项好动,从小就顽皮,村里的人都称她是小哪吒。

苏青看见了站在教室外的沈逸,高兴地跑到老师身边小声耳语了几句,老师立刻让孩子们停下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将沈逸请到教室里来。

苏青和刘玥自小一起长大,而且身世也差不多,可以说是真正相依为命的姐妹,不过两个人的个性却差得太多。

“孩子们,大家知道他是谁吗?”老师对大家问道。

老实说,如果不是她读书时总是习惯性的皱眉,沈逸还真不一定能认出她。

“沈叔叔!!”孩子们的回答非常整齐一致。

和苏青一样,她这一年中的变化也很大,长高了不少,也苗条了不少,长长的马尾辫已经被剪去了,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说不出的干练。

“但是大家一定不知道,沈叔叔是咱们学校里资历最老的教师。早在十几年前,他就在很破旧的教师里教课,而你们的哥哥姐姐,甚至叔叔阿姨,都曾经是沈老师的学生。”

只看了一眼,沈逸就认了出来,她叫刘玥。

台下的孩子们拍着小手掌声四起。

隔着很远,沈逸就注意到了门口树下坐着一人,正捧着一本书认真读着。

“那么,今天下午的这一节课,就请沈叔叔来为我们上,大家说好吗?”

一想到两位老人应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却还要为自己的事业奔波劳累,沈逸觉得十分愧疚,亏欠他们的实在太多。

“好!!!!”孩子们脸上露出满是期待的笑容。

等来到学校之后沈逸才知道,原来老两口前两天出去买教材了,要等今天晚上的时候才能回来。

突如其来的任务,让沈逸有点意外,但这并不是什么勉为其难的事情,作为一个经历丰富的社会人,拯救过无数的边缘人,“授人以渔”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作为一位曾经支教的代课老师,专业也在那里,但今非昔比,自己有十年没这样面对孩子们了,说些什么好呢。他沉思了一会儿,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个“礼”字,然后为孩子们鞠躬致敬。

为了方便照顾孩子,老两口干脆住在了学校里,衣食住行样样都替孩子们打算。

“孩子们,当下,是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在我们学习丰富多彩层出不穷的现代知识时,很多人却忘记了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传统知识。我觉得,传统的知识才是一切的根基,根基不稳,学再多的东西也是徒劳。所以,我的教学理念是先成人,再成才,成才不难,勤奋,努力,求索,融会贯通,坚持不懈终将成才,而成人不仅仅是学习,还要从道德,品行,人格上去不断完善自己,达到知行合一。知书达礼,品学兼优的人,才能称之为人才。”

后来老两口年纪大了,再也不能工作了,本想找个地方定居,当知道沈逸在百合村的善举之后,还是毅然决然的来到了这鄂西林海,替他照料这里的孩子们,这种大义的举动,让沈逸很是感动。

苏青和老师在一旁认真聆听着沈逸的话,也时不时的点头。

在病痛生死的边缘,做早摊的刘氏夫妇收养了沈逸和张博一段时间,这才让他有了喘息的时间,待把病养好之后,刘氏夫妇还给了他们不菲的费用,供他们读书,生活。沈逸在城市里稳定后,苦苦寻找,终于找到了他们夫妇俩人,他们也没孩子,所以沈逸就一直把他们当成亲身父母供养。

“今天,沈老师先说一个礼字。什么是礼,说大点,是等级制度和伦理秩序,说到我们村里这样一个小社会,有礼节仪式,说到个人,那便是对在待人接物时表现出的道德修养。今天沈老师再说细一点,和大家息息相关的,有这么几个字,孝、慈、恭、顺、敬、和、仁、义……这就好比一个家,每个字就是家中的成员,当你们拥有了所有成员,你就拥有了力量,拥有了助手,拥有了幸福,而那便是一个完美和完整的家!小到我们住的家,大到村里的家,再到国家,每一个成员缺一不可。”

也正是这两个字,支持着沈逸活了下来。

“小豆子。”沈逸对其中一个10岁的小男孩说,“你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有多久没回来了?”

那双眼睛早已失去了光华,但沈逸却能从中看到两个字:复仇。

小豆子死劲掐着手算着,然后说,“好像有18个月都没有回家了。”

那时候他年纪很小,没办法把爸爸的尸体从房梁上拖下来,只能抱着他的双腿,眼睁睁的看着他的身体变僵变冷。

“那就是一年半,虽然你和爷爷奶奶生活,但这也是一个家。你是一个男孩子,不,你应该是男子汉了,爷爷奶奶年龄都大了,身体都不好,他们的身体在衰退,而你是健康的,你的身体在蓬勃生长,他们抚育了你10年,10年里你衣食无忧,享受着家中最好的待遇,但是你现在为他们做过什么了吗?是的,你可以说你还是孩子,还小,力量有限,但是沈叔叔今天告诉大家了,还有一些朋友可以帮助自己,你找到他们了吗?”

他想过自杀,可每当拿起绳子的时候,都会想到爸爸上吊时的样子。

小豆子愧疚地低下头,“我今天回去就找!我一定可以找到的。”

只要有一口吃的,人就饿不死,不过时间一长,他还是患了各种大病,尤其是贫血和低血糖最为致命,他每天都要昏倒好几次。

“好孩子!沈老师告诉大家怎么找到这些朋友的方法。孝,即孝顺,对长辈的奉养和顺从。慈,慈悲,慈爱。恭,恭敬。顺,顺应,顺时。敬,崇敬,敬意。和,和睦。仁,仁爱,仁慈。”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对沈逸来说,那段日子却惶如昨日。

“找到这些朋友,照顾好他们,请他们住在自己家,有他们的陪伴,相信大家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的道路上会更加顺利。这就是我今天的课,谢谢大家。”

在那段日子中,泡面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奢侈,他曾经试过整整半年的时间,每天只吃一顿早餐,吃完之后就躺在床上数着肚子上的肋骨浑浑噩噩的度日。

沈逸鞠躬致意走下讲台,老师握住沈逸的手久久没有放开。苏青甚至眼泛泪光。

第二天一早,沈逸就去了学校,不止是为了看孩子,更重要的是因为这里住着两个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人。自从沈逸的父亲事故之后,他就成了孤儿。邻居看他可怜,偶尔会接济一下,但大部分时候他都过得是食不果腹的日子。

“上下台都鞠躬致意,你的教学作风是后辈老师最好的表率!这让我想起,当年你给我们授课时的情景。”苏青感动地说,“我还记得那一课的内容是‘爱’,记得也是这样的风格,令人难忘,我觉得您挺适合教授这样的课,比较动情,让我们很容易就接受了。我真想回到做学生的时候,有你这样的老师,真是幸福。”

小小的一次夜宵,竟然吃的比年夜饭还要热闹,这种感觉,沈逸好久没享受过了。

“傻丫头,我现在是忙着挣钱,不然我还能做啥?肯定是当老师啊。真的,我压根就不喜欢城市的喧嚣,我还是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人和物,还有山山水水。”

刚开始只有沈逸一个人吃,其他人都在一旁站着看,这是表示对客人的极度尊敬,后来大家如家人一般聊开了,人们才纷纷入席,推杯换盏,沈逸又是大大的醉了一次。

“那你可要答应我啊。等你挣够了钱,一定要回来。”

所以在侗族人的习俗中,狗是天神,客人排在它之后吃饭那是上宾之礼。据说每年新谷登场的时候,也都要先让狗来吃一碗,表示不忘本。

“行啊,拉钩怎么样?”

据说上古时期,共公怒触不周山,引得天降大雨,洪水滔天。所有庄家都被冲毁了,自然也绝了谷种。这时候,一条白色神犬飘洋过海,在昆仑山西王母的晒谷坪里打了一个滚,把谷粒全都粘在身上,回来时身上的谷粒都被水洗掉了,只有狗翘在水面上的尾巴尖带着几颗谷粒。人类就靠这几粒谷种才发展到今天。

“拉钩算数,不算数的是小狗!”

当饭菜全都摆好之后,有人牵了一条黄狗来,先给它盛了一碗饭,吃掉之后才来给沈逸装饭。如果初来乍到的客人,肯定会以为对方这样做是瞧不起自己,其实不是的。

“哈哈哈!好!”

每个人从口袋中掏了一把栗子放到桌子上,然后就跑开了,而后陆陆续续又有人送东西来,都是一些家常菜和土特产。盛情难却,沈逸只好全都收了。

沈逸此行还有一件特殊的事情要办,他来到百合村偏远一点的一户人的家里,户主叫张欣,是为数不多,愿意留在家乡做点事情,想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环境的年轻人。对此,沈逸颇为欣赏,并鼓励他自给自足,做些实事。于是沈逸特意找到在江城郊区农林局工作的朋友,经过深入交流,并根据百合村的土壤情况,最后推荐种植一种叫丑八怪柑橘7号的品种,采用高接换种技术嫁接后,表现为黄橙色,果实大,甜度高等特点,于是沈逸收集了一些该品种种植方面的书籍和视频,并预定了一批树苗,想必已经在发往百合村的路上了。

见到她们一个个可爱的模样,沈逸忍俊不禁。

“沈哥,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张欣接过了沈逸给他的书籍和一部拷贝好视频资料的IPAD。

扭捏了好一会儿,才有一个人小声数道:“一,二,三。”随即大家一起弯腰,齐声道:“老师好。”

“说什么呢,有什么感不感谢的,你就是我的兄弟,你将这件事情做好了,就是等于为百合村开辟了一个致富的新门道,我已经和恩施市的农贸市场接触过了,说了我们的情况,他们答应全部接收果实,所以现在就看你能不能在百合村的土地上,将这个品种成功扎根下来。”沈逸虽然这样鼓励他,但是他也深知,扶贫不是一朝一夕,建立一个产业更不是纸上谈兵,但就目前百合村的情况来说,还有很多的硬件条件不够完善,更谈不上软实力了,此时,沈逸也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总觉得时间不够,精力不够,没有办法统筹安排,只能打哪儿指哪儿,不想那么多,先做再说。

大家你推我让,过了好一会儿才排成一排走进屋子,一个个低着头,就像被老师请家长的小学生一样。

“那……那咱们山路不通,运输方面可能有点麻烦。”张欣顾虑道。

正说着,窗外便传来了一阵咯咯的笑声,一排小脑袋整整齐齐的出现在了窗口。

“这个我来想办法,放心,毕竟种植还需要一段时间,届时我保证有人来运出去。”百合村和外界闭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进山道路不通的问题,沈逸也曾经想过修建道路,但是成本太高,以目前这样的“收入”,很难完成,除非有新的,大量的资金。不过,为了让百合村的村民没有后顾之忧,建立信心,安心搞好农业,并且产生利润,他已经和多家物流公司沟通过,暂时可以以高运输成本,邀请他们介入,只是这部分钱当然不能算作农户的经营成本,理应先由自己来补贴。

在侗族人看来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有人跟自己家的孩子对歌,说明孩子受人喜欢,那是脸上有光的事情,所以大人从来都不会多加管束。

“好的。沈哥,我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我马上组成一个班子,还把我媳妇也拉上。”说到这里,张欣突然想到什么,从抽屉里拿出一张早已写好的红纸,放在沈逸的手里,“沈哥,我和村里的张晗,已经定在下个月在村里举办婚礼,我们特地邀请你来作我们婚礼的证婚人,你一定要来啊!”

唱歌坐月也就是谈情说爱了。

“哈哈,你原来和张晗……咳,这可是咱村里天大的喜事啊,我一定来,一定来!恭喜恭喜,我提前祝福你们!”沈逸满面喜色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