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物传记 > 过得刚好 > 前辈

前辈

范振钰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风靡天下,跟高英培一起,人称“高范”。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和高英培先生分开了,当时因为住得也不远,我们经常过去照顾老先生,他家里也给了我钥匙,有时间的话,我们就可以过去聊一聊,老爷子不在家,我们就帮他收拾一下屋子什么的。所以说关系非常好,他也是我的义父。跟老爷子很谈得来,他后来就没有捧人,我们爷俩一起说相声,那会儿他年纪也很大了,合作了有两三年吧,后来他就回天津去了。老头很平易近人,挺有意思的。

范振钰

马敬伯

相声大师王世臣先生,艺名小迷糊。艺术精湛,人人称颂。马季先生曾说:王世臣是我心中的相声巨人。据说先生年轻时,穿着打扮极其时尚。骑着凤头车上街,行人为之注目。晚年患病,嗓音喑哑。一日,我于虎坊桥遇见王先生,穿风衣骑小三轮车,连喊半天才听见,因其耳背久矣。彼时,我在中和戏院演出,先生常来听活儿,于上场门坐一椅上探身向外。我常于台上抓哏:那老头往后坐,再探身就出来了。今大师已去,令人唏嘘。

2013年2月26日,相声前辈马敬伯先生辞世!先生乃相声名家,马桂元之子、马三立之侄。家学渊源,功底深厚。曾于长春拜见,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原定今春4月共聚,奈何先生归真,天人两隔。大星陨落,实乃东北相声界一大损失。

王世臣

马季

在红桥区赵家场的一条胡同里,我在一位叔叔家见到了常九爷。他那时好年轻,特精神。按当时的引见,我管九爷夫妇叫叔和婶,那时年幼,并没有理解辈分的重要,十多年后,我在某人的婚礼上又见到九爷夫妇,才改口叫九爷九奶奶。认识九爷后,我便开始了相声的学习。九爷家住体院北,路上大约要用一个小时。记得第一次去上课,九爷从一个纸箱里取出一套沈阳出的六本《传统相声大全》,让我看一看。那时根本没有这方面的资料,遂借了此书回家。为了能留一份,便不分日夜地抄写起来,终于完工后,自己望着那厚厚的一摞稿纸,突然觉着,我很欣慰啊。这摞文本陪我度过许多岁月,也帮了我许多忙。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摞文本我一直带在身边。九爷给我开蒙的活儿是《八扇屏》,那是一个手写本。我背下来后,在九爷家的小三居南面房间里,我们爷俩对词,九爷随时给我纠正错误。

马先生一直是我很尊重的人,他也一直很支持我们德云社。有一次马先生在家里摊开了纸准备给我写一个“德云社”的匾,还没写完,就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相声同行的挑拨离间,说不要管郭德纲之类。马先生就说你们不能这样,人家郭德纲是在做对相声好的事。我后来跟主持人白燕升聊天,他说有一次和马先生吃饭,有人问马先生,中国相声界是不是没落了?他好半天没说话,人家又继续追问,马先生抬头说,不是还有郭德纲吗?

常宝丰

赵桐光

左:评剧大师花淑兰中:郭德纲右:评剧大师筱俊亭

2011年8月20日,京韵大鼓名家赵桐光先生与世长辞,我很难过。先生是我妻恩师,更与我乃忘年之交。德云社初创之期,先生鼎力相扶,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几逢叛逆,先生极震怒。四处解释,痛斥忘恩。逝前探望,先生已瘦得脱相,拉我手流泪道:“咱爷们没好够!”今巨星陨落,刘派男京韵几成绝响,哀人痛艺思亲叹旧,忆此肠断矣!

艳桂荣

1991年,郭德纲与马三立先生

京韵大鼓名家赵桐光先生

(2012年3月9日,京剧艺术大师程砚秋先生逝世五十四周年纪念日。弄斧涂鸦向大师致敬!)

艳桂荣,1930年生人。艳先生的西河让我陶醉,堪称大家!最著名的作品是“三碗酱”(薛家将、杨家将、呼家将的戏称)。那时,艳先生经常在红桥区西于庄文化站演出,场内能坐一百多人,气氛很好。艳先生的老伴每天站在门外,手里拄着大棍子,满嘴的毛主席诗词,人们都爱和他开玩笑,他也不在意。当我有了自己的小录音机后,再去听书便忘不了要录音了。至今,我保留了艳先生当初说唱《罗通扫北》《杨家将》等大书及许多短段唱腔的实况录音,其中佘太君上殿的一段怀来辙唱段,佳腔迭出美不胜收!2005年1月30日,艳先生不幸仙逝,享年七十五岁。闻此噩耗,我不禁长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再无艳西河!”

荒山泪洒千古恨,铁砚秋声颂程门。

王田雨

宝聚麟囊人情在,冷灿青霜怎堪闻。

王先生是盲人,专攻西河的三弦演奏,是他教会我唱西河大鼓的。王先生的家住在大杂院里,靠北的一间房,记忆中那是一间很黑的屋子。老先生个子不高,稍胖,脸上有些浅麻子,那年估计得有七十左右。他那时给陈凤云弹弦,每天下午要到西于庄文化站去上地。有两件事给我印象挺深:一是某次演出下大雨,陈凤云来晚了,为不让观众干等,王先生自弹自唱了一段《韩湘子上寿》,哎哟,那叫一个好听,老腔老调韵味十足;另一件事就有点儿意思了,某次夏天演出,天太热了,陈凤云正唱呢,突然弦声停了,再一看王先生抱着弦子睡着了,全场观众哄堂大笑,笑声惊醒王先生,三弦声又响起来……

孙久隆

常氏相声得从老常先生说起,常连安先生最早是京剧演员,后来嗓音坏了,没有办法,带着老婆孩子流落到张家口一带。大儿子叫常宝堃,小时候父子俩在街上变戏法,孩子光着膀子,大家都喜欢他,哟,这孩子可爱,像个小蘑菇似的。张家口外出蘑菇,他打小就起了个艺名叫小蘑菇。孩子们依次起名叫二蘑菇、三蘑菇、四蘑菇,后面还有“蘑菇渣”。常家在相声史上有浓重的一笔,后来常连安先生在北京西单那儿有一个启明茶社,专门演相声的园子,常家大概有将近二十年之久一直在那儿演出相声。大批的相声名家都在常家干过,都和常家一起合作过,那儿成了一个相声的学校,老常四爷精于运作,听老先生们讲,常四爷要活到现在肯定是个很好的企业家。运作方面高人一等,脑子非常好使。

孙久隆先生是我很尊敬的老前辈,他的《大隋唐》堪称一绝。孙先生身材瘦高,面部轮廓分明,很精神的样子。开书时说普通话,说着说着就改了天津话,我那时不甚了解,以为孙先生掌握不好普通话,后来才了解到是特意这样处理的,为的是让天津观众好接受。许多天津的评书艺人或多或少都爱在书里夹杂天津话,尤其翻包袱时,加上天津话会使效果更明显,行内管这叫翻沙。我曾在孙先生门下求教过《大隋唐》的表演,先生的音容笑貌至今仍浮现在我的面前,先生因病去世的时候,我也正是自身难保,未及参灵,至今思起依然惭愧在心,愿孙先生在天堂一切安好。

常氏相声

小王桂卿

刘宝瑞大师是影响了相声史的人物,至今他的单口仍无出其之右者,好多人也说单口相声,但比起刘先生,差得很远很远。我喜欢刘先生,娓娓道来,嗓音有着独特的表现,甚至有的地方还有点儿结巴,却形成了他的特点。很多作品他说完后别人再说,大家会感觉不可乐。他的这种感觉也是骨子里的,遗憾的是没有人继承刘先生。

2011年3月7日,接王公子短信,惊闻京剧名家小王桂卿先生去世,不胜悲哀。先生文武兼擅,尤长于麒派诸剧。今辞世,实乃剧界损失。曾于沪上拜望,膝前问艺,先生教诲,铭记五内。春节期间得先生贺卡,欢欣异常。孰料世事无常,突传噩耗。唯愿先生一路好走,早登极乐。德纲泣血顿首。

2011年,单口相声大王刘宝瑞先生离世四十三周年,一代名家猝然身故,尸体失踪,成千古迷案。唯一线索是死前有同行教导。后建墓地时,其徒邢文昭提议以先生帽子一顶入葬,是为衣冠冢也。视古思今,同行相恶何其毒也。

刘宝瑞

青岛演出,皆大欢喜。返京前登门拜访曲艺前辈吉文利先生,先生赠太平歌词用御子板一副。此板系先生之父吉平三先生所用,后转交其姐荷花女。1944年荷花女去世,文利先生将板保存至今,此御板前后已八十余载。今得先生赐宝,不胜荣幸。唯愿先生健康长寿,后学我辈更当奋强!

石富宽先生是我比较崇拜的一位相声名家,捧哏演员。这捧哏,其实真是不好捧。我从小先学的捧哏,说完捧哏之后再学的逗哏。捧哏时把握场上的尺寸,左右场上的气氛真的不容易。石先生在这点上做得很好,那劲头、那骨子里的东西,配合得逗哏演员那叫一个舒服。他徒弟于谦越来越像他了,我们俩在场上就很舒服。

石富宽

爱看王先生的戏,爱看麒派戏,爱看海派戏,那才叫戏,情真意切!海派文化的包罗万象真伟大!崇拜周信芳先生!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大师,刻画人物真实,表演极有个人魅力。曾听某些艺术家自诩:“我这唱,流传百年,从清朝就这么唱,没改过。”傻不傻呀?抱残守缺,无进取之心。戏剧不上座,观众不买票。为什么呀?艺术家们,长点儿心吧!

侯耀文先生是我的老师,他在相声界内被称作相声贵族。他有他独特的魅力,而且他也继承了侯先生大气、明快的王者之风。他在舞台上很霸气,这是他的风格。人也极聪明,很多节目表演得有骨有肉。我们很多演员有骨头没肉,台上看着似乎像回事,细琢磨他的节目里没有东西;有的人是有肉没骨头,感觉有几个地方挺可乐,但在台上畏畏缩缩,没有王者之风。侯先生骨肉兼而有之,这很难得。

杨华生

侯耀文

杨华生先生乃滑稽戏大家,从艺一生,精彩一生。2007年,沪上演出,与滑稽戏界诸公相聚,先生也大驾光临。席间讲话,第一句话便是:我来,是要讨一张郭德纲先生的名片。闻言惶恐,致敬再三。今先生以耄耋之年,驾鹤仙归,滑稽无声,氍毹失光。唯愿后学努力,告慰先贤。遥送先生好走!

侯宝林先生,是我师父侯耀文先生的父亲,一代相声名家。侯先生的相声好就好在干净。在他所生活和演出的年代,正是演员们胡说八道的时候,台上台下管得也不紧,演员们也不是很认真,为了观众一笑,为了向观众要钱,无所不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有意识地清理了自己的相声,他没有同流合污,没有像其他演员一样出怪相,很多演员当时盛行什么歪唱,他没有,他好好地唱。他天生好嗓音,而且也学过戏之类的,他的演唱在当时的相声演员中是独具一格的。在艺术上,我感觉他是个有洁癖的人。很多地方大刀阔斧地删改,有时候宁可删去几个包袱,也要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单凭这一点就堪称大家。这不是每个演员都能舍得的,这个包袱这么好玩,这么可乐,真不要了,那可真不是每个演员都舍得这么干的。他有一句名言,宁可不够,不要过头。通过他的成绩,他的努力,他使相声净化了,而且提高到一个位置上。侯大师对相声的发展功不可没。

崔连生

侯宝林

崔连生先生,好角儿。《小五义》最拿手。能说能唱,西河大鼓也很精彩。

白全福师爷是我极为尊敬的老前辈。老人家不仅活儿好,最主要是人好!相声界最爱议论他人是非,唯独没人说白师爷的不字,可见一斑。连当年侯师爷到天津,也说道:“这是相声界的活菩萨!”白师爷家住百货大楼旁的一个杂院内,两间南房。当时,我们总是一帮孩子一起去,缠着老头聊天。许多活儿便是那时记下的。遗憾的是当时小,光顾着玩儿,许多东西不求甚解,今天再想问,唉,问谁去?1993年的一天,白师爷早上起床后非要洗澡,师奶奶没办法,只好在屋中烧水给师爷洗澡。洗完澡后,白师爷换上衣服,并绑上腿带,自语道:“这就行了我。”老爷子又吩咐人去买肉、鱼、酱油等物,众人不解,白师爷笑道:“有用。”下午,师爷独坐屋中,突然,无风门自开,师爷笑着点点头。当天晚上,老姑(白师爷的女儿)做的馅饼,师爷吃了不少,吃得挺高兴,吃完后又说又唱。临睡前,师爷问大叔(白师爷的大儿子):“我今天不吃药行吗?”大叔说:“行。”深夜,师爷醒来:“我肚子疼,要解手。”大叔忙起身,告诉他:“别出去了,在屋里解吧。”待扶师爷下床,人已辞世。

崔先生脾气大,评书界曾有阔死王田凯,急死崔连生之说。王田凯先生有钱,碰见熟人一问:“王先生干吗去?”“咳,天热,没什么吃的,买四个烧鸡!”由此可见一斑。崔先生是脾气大,某次与人争吵,情急之下,取过大门闩将自己砸晕。高祥凯先生曾笑对崔先生说:“哪天再来一回,甭用门闩,抽嘴巴也挺好看。”

白全福

丁立刚

张寿臣,被称为相声泰斗,相声大师,他首先创作了很多相声作品,他编写的《地理图》《夸讲究》啊,都成为相声的范本了,为相声演员提供了很多的节目。张先生单口、对口都好。他和相声万人迷先生曾经同台献艺,见过高人,受过很多指教。张先生也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在寿字辈里面,称得上是顶梁柱,后世称为相声大王。

2012年9月4日惊闻噩耗,梨园名宿丁立刚先生去世。先生自幼学艺,为马派嫡传。晚年于德云传习社工作,云鹤诸弟子均曾随先生习唱京剧。突然病故,艺界之憾也!先生辞于七月十五,是日道家中元之时,佛家盂兰盆会,普天之下放河灯焚纸钱,趁此清风唯愿先生早登极乐。后学晚生郭德纲携子、徒顿首百拜!丁立刚先生千古!

张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