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人物传记 > 比尔·盖茨传 > 第二章 中途退学的哈佛大学高才生

第二章 中途退学的哈佛大学高才生

听到这个名字后,所罗门如获至宝,马上告诉了罗伯茨。罗伯茨听到后连声叫好。牛郎星这个名字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还将给这台计算机带来一种神秘感和一点科幻的味道。就这样,一个命名的难题让一个12岁的小姑娘在不经意间给解决了。

女儿边看电视里的科幻片《星际旅行》边说:“为什么不叫它牛郎星?”牛郎星正是女儿看的这部科幻电影中的一个重要星球,牛郎星在英语中的名字叫“阿尔塔”,美国众多科幻小说和电影都是以阿尔塔这个星球为背景展开的,所以这个名字在美国家喻户晓。

罗伯茨没有食言,在规定的时间内给所罗门制造出了唯一的一台样机。罗伯茨的这台牛郎星计算机像手提箱一样大小,上面只有几行开关和指示灯,没有键盘和显示屏,也没有扬声器,指示灯的忽明忽灭表示计算的完成与否。可是没想到在邮寄的过程中,唯一的一台样机竟然丢失了。而杂志社已经把这一期内容排版,就等机器一到,把照片拍上制作出封面就可以印刷了。现在让杂志社换别的内容根本来不及了,这让罗伯茨非常着急,正当他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知所措的时候,突然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罗伯茨想,反正杂志社只需要给它拍个照片,并不需要里面的东西,只要做个机器的外壳给杂志社邮寄过去就好了。就这样,这个徒有其表的“样机”很快便被寄到了纽约的杂志社。

回到纽约的家中后,所罗门还在琢磨该为罗伯茨的计算机起什么名字,他看到自己12岁的女儿正在看电视,便向女儿随口询问了一句:“一台计算机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当时人们看到这期杂志的时候谁也没想到这台计算机竟然只是一个空壳。正如杂志社的编辑所罗门所预料的一样,这期杂志一上市就卖得异常火爆,竟然卖出去了50万册,随着杂志的热销,罗伯茨和他的牛郎星计算机在美国轰动一时。

刚开始的时候,罗伯茨的一个助手给他们发明制造的这台新机器起名叫小兄弟。可是罗伯茨并不满意这个名字,他觉得这个名字太过普通平凡而没有足够的震撼力,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认为应该取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正当他们公司热火朝天地为新产品奋斗时,罗伯茨接到了《大众电子》的编辑莱斯·所罗门的电话。所罗门正在为他们的杂志苦苦寻找计算机业内爆炸性的新闻。罗伯茨听到所罗门询问他是否有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新闻时,高兴起来,因为这正是为自己的新产品作广告宣传的大好机会。他赶快把自己公司正在做的新机器和自己的计划告诉了所罗门,他对所罗门说:“快来看看吧!这将会成为计算机行业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听到罗伯茨的新动向后,敏感的职业神经让所罗门知道这将会是一个非常劲爆的独家新闻。他马上乘坐飞机来到了罗伯茨的公司,当所罗门了解了实际情况后,他对罗伯茨说:“如果我把它刊登在《大众电子》1975年第一期上,你是否能按我要求的时间把样机做出来,因为我需要在杂志的封面上刊登出它的照片。还有,你把它的名字起好了吗?”罗伯茨拍着自己的胸脯说:“没问题!我保证在你规定的时间内把样机寄过去,不过它的名字我还没想好,有人曾经提议管它叫‘小兄弟’,可是我并不喜欢这个名字,你帮我给它想个名字吧!”

4.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

当时为了能够抓住牛郎星计算机问世这次难得的机会,盖茨和艾伦马上给生产牛郎星8800的公司打了电话,说自己是交通数据公司的,公司正好开发出了一种程序语言,稍经修改,就可以用在牛郎星8800机器上。这种程序语言可让8800机器真正运转起来。

当时计算机芯片的生产厂家英特尔公司垄断着芯片的市场价格,他们把芯片的价格定位于360美元,这远远高于芯片本身的实际价值。如果按照这个价格买进的话,高昂的芯片价格将使罗伯茨的公司根本无法生产出397美元的微型计算机。所以罗伯茨凭借着他军人般的毅力,开始与英特尔公司进行艰难的谈判,凭借着他在计算机界的声望和地位,软硬兼施,硬是将芯片的价格降到75美元,终于使产品的成本降了下来。接着他和公司的技术人员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制造微型计算机的工作中去。

没想到他们受到了罗伯茨粗暴的回绝,罗伯茨用又大又粗的嗓门说,至少已经有50个人对他说过类似的话了。他不想听那些天花乱坠的漂亮话,他只要看实际的成果,谁先给他做出来产品,他就和谁做生意。

爱德·罗伯茨出生于1941年,年轻时曾立志成为医生,不过,他很快在电子器械方面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在大学中学习了电气工程专业。他还在军队服过役,退役后他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公司最初的业务不过是出售一些钛钢合金的桌子,也做一些飞机模型、火箭模型和无线电发报机。1971年英特尔公司生产出第一台微处理器,这就为罗伯茨这样的计算机爱好者打开了一扇大门。据说罗伯茨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对模拟机感兴趣了。后来他看好计算机巨大的市场潜力,1969年就把公司的所有资本都投入到计算机方面,成为一家专门生产计算机元件的公司。开始时涉足这个行业的人还很少,竞争不是那么激烈,他的生意非常红火,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公司很快就扩展到100多人。然而好景不长,1970年老牌大型企业得克萨斯仪器公司开始涉足一些领域,紧接着其他的大半导体公司也想趁机捞一把,于是价格大战爆发了,面对这些企业巨头的压力,罗伯茨这样的小公司难以招架。1974年,罗伯茨的公司已经出现了20多万美元的财政赤字。当他看到英特尔公司8080芯片的诞生时,他的希望之火重新燃烧起来了,他认为8080的微处理器功能已经能够支持一台小型计算机。所以他孤注一掷,决定用英特尔刚刚问世的8080芯片,为广大的电脑爱好者生产出第一代个人计算机。为了能使产品被普通大众所接受,他给自己的产品定价为397美元。在计算机还属于普通老百姓难以奢望的产品的时代,这个价格产生了巨大的效果和反应,因为这标志着以前只有在科学家实验室和大公司中使用的一度极为稀缺的计算机开始走下神坛,进入到普通大众的家中,标志着个人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如果能够获得成功的话,自己的企业也将起死回生,重新发展起来。

为了能抢在别人前面开发出应用软件,占领先机,盖茨和艾伦开始不分昼夜地奋战,但是难度可想而知,他们从来没有亲眼见过这台机器,只是从杂志的照片和介绍上了解了这台机器的大概情况,他们甚至连计算机的8080芯片都没见过。也就是说他们只能根据机器的说明介绍和8080芯片的详细说明书,靠自己的想象在一台PDP-10型的计算机上模拟出牛郎星8800微处理器,然后再为这个模拟处理器编制程序。

现在不得不提一下爱德·罗伯茨这个人物,因为正是他于1974年最早推出了个人电脑牛郎星8800,这在计算机普及化上踏出了关键的一步,激发了无数的计算机爱好者的热情,比尔·盖茨正是从罗伯茨的公司走向了开创微软的道路。

当时牛郎星8800只有256B RAM的内存,储存能力达到4096B。它的内存和现在的计算机内存相比,相差快1000倍了。所以在这么小的内存情况下编写程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他们为英特尔8080芯片编制过BASIC语言,但那是为大型的柜式计算机而设计的,现在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必须让BASIC语言变得能够适合牛郎星这种微型计算机,这就好比让一个本来穿42号鞋子的人换成36号的鞋。虽然BASIC语言早就编写了出来,可是他们当时只是想用它编写单一的程序而实现某种功能,却从来没想过给一台计算机编写一套完整的程序,因此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难度可想而知。

他们很快就意识到牛郎星8800现在只是一个什么也做不了的机器,需要有人为它专门编写软件,才能运转起来,成为一件实用的工具。所以比尔·盖茨断定,很快就会有人为它编写出软件。盖茨认为他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参与到计算机革新的第一个阶段中来。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成为计算机潮流的领导者,而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后来盖茨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我们那时非常担心其他人跟我们有同样的想法和决定。今天,我已经知道当时有成千上万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和预见性。早期计算机革命带来的是:全世界每年的个人计算机销售量达到五千万台。”

比尔·盖茨把艾伦领到了哈佛大学,让他假装成哈佛的学生,利用学校的计算机夜以继日地钻研。他们用尽一切手段争取在学校机房上机的时间。他们经常24小时在计算机房里连续工作,付出艰辛的劳动。后来比尔·盖茨回忆说:“在编写软件时需要精力高度集中,为牛郎星编写程序的那段时间真是让我们筋疲力尽。为了让我的精力集中,在思考时我经常摇摆着身体,以让我排除一切干扰。当时我和保罗·艾伦很少睡觉,为了能尽快研制出牛郎星的编程语言,我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常常累了就睡在书桌旁边或躺在地板上。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忙得都顾不上吃东西,也没时间见任何人。”

一天,艾伦路过一家报亭,看到一本1975年1月号的《大众电子》杂志封面上赫然写着一行醒目的标题:最新突破!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诞生了!堪与商用型媲美。杂志的封面上还刊登了一张牛郎星8800微型计算机的图片。他兴奋地买下杂志朝盖茨的宿舍跑去。比尔·盖茨看到这个消息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没想到微型计算机真的问世了。两人迫不及待地研读起这篇介绍有关牛郎星8800微型计算机的文章来。读完这篇文章后他们发现这台微型计算机用的正是一块英特尔公司生产的8080芯片。他们激动万分,因为现在终于有机会让他们为8080芯片编写的BASIC语言派上用场了。

盖茨和艾伦当时在计算机房里,经常干着干着就睡了过去,几分钟后,又猛然醒来,继续敲打键盘。艾伦凭借着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终于做出了牛郎星8800计算机的模拟处理器。而比尔·盖茨显示了他在编写程序上的天分,编出了专门适用于这台微型计算机的基础语言。经过八个星期的日夜奋战,他们终于把程序设计成功了。

于是,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又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动手给美国的各大计算机公司写信,推荐他们为8080芯片专门开发的一种新的程序语言——BASIC语言。不过一直到了1974年的12月份,他们还是没有收到任何公司让他们为8080芯片编写软件的请求,所以两个人情绪都有些低落。这时的艾伦已经到了一家叫汉尼维尔的公司工作,他总是会隔三差五地来哈佛找比尔·盖茨。

1975年2月底,比尔·盖茨打电话通知了罗伯茨,告诉他程序已经基本完成了。紧接着艾伦就带上编好的软件,坐上飞机,赶到罗伯茨的公司,他在乘坐飞机的时候还在编制着最后一段进入计算机程序的代码。罗伯茨亲自开着一辆货车来到机场迎接艾伦。当艾伦看到罗伯茨的满是装运货物时留下痕迹的货车时非常吃惊,本来他还以为这是一家非常体面的大公司。罗伯茨显然也把一身绅士打扮的艾伦当成了大人物。他直接把艾伦送到了当地一家豪华旅馆中,而艾伦身上根本没有那么多钱支付昂贵的住宿费,他便编造了一个理由,向罗伯茨借了些钱住下。第二天,罗伯茨用货车把艾伦拉到一个旁边是洗衣机店和按摩院的小店铺房前边。正当艾伦满腹疑惑的时候,他看到了那台牛郎星8800计算机在里边搁着,艾伦才相信走对了地方。

他们认为微型芯片越来越强大的功能,会让大型笨重的计算机被淘汰,计算机体型将会走向小型化,计算机硬件成本将会越来越低。而只要计算机变得廉价,使用它的人就会逐渐增多,那么那时它的上网费用也会降下来。计算机的各种新用途也将会被人们不断地开发出来,而决定计算机用途的关键因素,就是人们为它开发的各种不同功能的软件。那将会引发一场意义深远的技术革命。两个人从这个小小的8080芯片清楚地预见到了计算机个人化的新时代的到来。这时两个人甚至已经开始设想他们为新一代的电脑开发各种软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软件公司,四面八方的订单就像雪片般朝他们公司飞来……

就这样,历史性的时刻到来了,艾伦怀着紧张的心情把他们编写的BASIC语言程序的纸带输入进了计算机里,开始用手指敲打着键盘,输入指令,这是艾伦第一次真正接触牛郎星8800计算机,如果他和盖茨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任何差错,就意味着他们编写的程序会失败,那么他们所作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所以艾伦输入指令后,非常紧张地等待着计算机的反应,当时的计算机反应速度很慢,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这几分钟对于艾伦来说是一生中最漫长的时间。当计算机从打字机中打出“准备就绪”的字样后,他长舒了一口气,紧接着他输入了一个二加二的指令,牛郎星8800计算机立刻显示了正确答案4。艾伦知道他和盖茨设计的程序软件基本成功了。艾伦后来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当时,我看到一个我从未真正接触过的机器,竟然听从我的指令工作,这让我感到十分惊讶。”

3.比尔·盖茨人生的转机

1974年春天,《电子学》杂志公布了英特尔公司开发出的8080芯片的消息。这是8008芯片经过改造后的新一代产品。它们的体积虽然一样大,但是8080芯片比8008芯片的功能强大10倍,价格却还不到200美元。这个消息让盖茨和艾伦十分兴奋。

看到程序成功后,房间里的人们一片欢腾,罗伯茨此时也是兴奋不已!因为当时罗伯茨为了能将公司扭亏为盈,费尽唇舌说服银行再贷款6万美元给他,此时罗伯茨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了30万美元以上,这次艾伦的试验实际上决定了他的企业能否走出破产的命运。后来罗伯茨回忆说:“看到我们的计算机终于能够在程序下运转起来,成为了有用的机器,我兴奋得都快要晕过去了!那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没想到这两个小伙子从来没见过‘牛郎星’,却能做出如此完美的工作!”

为了实现他们的理想,1973年的秋季,保罗·艾伦开着他那辆老旧的汽车,从美国的西海岸来到东海岸,横跨了美国整个大陆,经过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来到美国东海岸的比尔·盖茨学校所在地波士顿。他在波士顿找到了一份开发计算机程序的工作。这样他就可以经常开着汽车来哈佛和比尔·盖茨谈论他们未来公司的发展计划。

从这一天起,盖茨和艾伦成功地让计算机走向了新技术革命,标志着计算机普及化的到来。

虽然保罗·艾伦上大学后两人就分开了,但是比尔·盖茨同保罗·艾伦的联系却从来没有中断过。他们甚至还曾一起创办了交通数据公司。盖茨到哈佛上学后和艾伦天各一方。盖茨在美国的东部,艾伦在美国的西部。这使得他们很难再像高中时期一样,可以经常见面。他们只能通过电话联系对方。两个人经常在电话中一谈就是好长时间,他们谈论有关计算机的相关情况,谈论他们交通数据公司的前途。艾伦在当时就清楚地看到,计算机将来必将会普及化的。艾伦认为他们应该顺应计算机的发展潮流,成为这场新的科技革命中的领头人。艾伦曾急切地对比尔·盖茨说:“我们现在就开始干吧!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已经成熟,应该赶快创办我们自己的计算机公司。否则我们就会失去这次历史赋予我们的机遇,到时候,再想干就迟了,这将会让我们遗恨终生的。”

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能够充分抓住为罗伯茨公司开发软件的这一机会,是因为盖茨知道对商业领域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不能迅速把握住市场出现的这些机会,就会让他人捷足先登,到时候就追悔莫及了。正是因为盖茨深深懂得这一道理,所以他们才能够紧紧抓住这个机会不放,即使在现实中面临困难也决不后退,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想办法给自己创造条件。在和艾伦一起为罗伯茨的“牛郎星”开发软件的时候,他们可以连续几天几夜不睡觉来进行工作,这种精神是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湖滨中学的时候,比尔·盖茨就和保罗·艾伦结下了十分深厚的友谊。当时他们两个虽然相差两个年级,但是因为两个年轻人对计算机有共同爱好,所以成为了好朋友。当时他们每天的梦想就是希望能够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然而,在那个时候谁想自己有台电脑就好像谁想拥有一艘核潜艇一样疯狂。后来他们曾经想开办一个计算机公司,自己来制造电脑。在1967年他们就曾经用编写程序赚的钱,买了一个芯片,两个人与另一个朋友,一起来制造电脑,可是经过一系列艰难实践,他们发现,他们在软件方面比硬件方面更有优势,所以他们把自己的发展方向和重心都放在了开发软件方面。于是他们如饥似渴地吸收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信息。这使他们在中学时候的计算机知识就远远超过了当时学校的老师。

5.比尔·盖茨作出人生中的重要选择——弃学从商

在哈佛大学焦急等待消息的比尔·盖茨终于接到了保罗·艾伦的电话。电话中传来艾伦激动的声音:“亲爱的朋友,我们成功了!”听到这个消息的盖茨也和艾伦一样兴奋和激动,因为他和艾伦两个月的辛苦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没有什么事情比这更让人幸福和快乐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预见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未来。

盖茨说:“当时我看到这一情况,就改变了我原先想在数学领域进行研究的念头。我总想自己能做出一些达到世界水平的事情,在数学方面,我或许做上三年或是五年研究才会做出一点成绩来,但是谁又能保证呢!而且还有几个在这一领域比我能力更强的人。所以我在想,我是否适合在数学领域奉献我的一生。而且世界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的视野也是相当开阔。我想过,或许在律师界我也会有不错的出路,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或许也不错,我继续进行我的计算机研究或许会更好。我当时确实还没拿定主意自己到底要干什么。”由于对未来并没有确切的目标,比尔·盖茨常常陷入这种迷茫的沉思中。

比尔·盖茨和艾伦为了庆祝成功,来到一家冰激凌店。他们各自点了自己喜爱的冰激凌,热切而认真地讨论着他们的未来发展。他们共同关心的是,他们开发的软件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软件的前景和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怎样和罗伯茨谈判,让自己的产品能卖个好价钱……

当时,哈佛的同学和老师大都认为比尔·盖茨会往数学方面发展,最终成为一名数学家。当时比尔·盖茨确实也有过这个想法,但是后来他放弃了。原因是他发现哈佛还有几名同学,在数学方面有着比他更高的造诣和潜能。在比尔·盖茨的信念中,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屈居第二,要做就做最好,要不干脆就不做。

在探讨的过程中,盖茨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利用这次机会大赚一笔,而艾伦更为冷静和沉稳,艾伦认为虽然这次成功了,但他们不能满足于现在这点成绩,接下来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去做。产品在技术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从产品的开发成功到市场的推介还有一段路程要走。最后他们决定从长计议,好在现在他们有软件作为依赖,先看看罗伯茨的合作诚意怎么样,再决定下面的路怎么走。

比尔·盖茨在大学最得意的事,就是一次他为一个数学难题提出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法。当时,哈佛大学的数学教授克里斯托斯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出了一道刊登在数学杂志上的难题。题目是这样的:有一个厨师做了一摞大小不等的煎饼。他要一直不停地从上面拿几个煎饼翻到下面,他如果想让煎饼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最小的煎饼在最上边,最大的在最下面,那么他需要翻动多少次才能把这一叠煎饼翻完?克里斯托斯教授说,这个问题听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想算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时,比尔·盖茨对教授说,他有一种比别人更简便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盖茨就把他的方法详细地向克里斯托斯教授解释了一遍。听完比尔·盖茨的讲述后,教授频频点头,非常赞同盖茨的这种解法。于是就把这个方法记录下来,并发表在《非线性数学》杂志上。比尔·盖茨的这种解法让这一难题的解决方法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数学界,这一解决方法也影响很大。

两个人稍作休整后,又开始分头行动起来,保罗·艾伦又回到他原来的公司工作,并在业余时间思考着如何改进他们的软件。盖茨回到哈佛继续上学,继续完善自己编制的BASIC语言,这次的成功给盖茨很大的鼓舞,他感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在向他招手。可是盖茨没想到学校有场不小的麻烦正在等待着他。

2.告诉自己:永远不能屈居第二

比尔·盖茨在大学二年级时选修了数学课。在高中的时候,比尔·盖茨就想过长大后要当一名数学家。他在中学时候就已经展现出在数学方面的过人天分。在大学盖茨同样不例外,他会到数学课上去听教授讲课,但是他每次上课的时候从来不带笔记本,只是双手托住脑袋静静地听老师讲课,样子显得十分倦怠。但是他会在老师在黑板上讲解证题的时候,突然举手说:“老师,您这个地方是不对的,应该是这样的……”因而常常弄得老师下不来台。对于盖茨来说,给老师挑毛病是他的一大乐趣。他从不会考虑到这是否会伤及老师的面子。从这里可以看出盖茨性格中直爽、较真儿的一面。而且对于老师布置的练习题,他不会全做,只做其中的五分之一。他认为做那些一目了然的简单题目,简直就是在浪费时间。他的同学亨利曾经说过:“如果我有复杂的数学问题解决不了,只要给盖茨打个电话,同他谈上几分钟,他就能让我从混乱的思维中拨云见日,从中解脱出来,他真是个数学天才。”

哈佛大学很快就知道了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成功开发出个人计算机软件,这让学校大为恼火。一方面是因为盖茨竟然和校外人员艾伦私自利用哈佛大学的计算机开发商业产品而学校直到产品出来后才得知。学校认为比尔·盖茨是利用学校的设备开发出商业产品,理应向学校缴纳一定的使用费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这台计算机来历有些不一般。

比尔·盖茨后来认为当年打扑克的一些策略对他以后的事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助于他在商界的发展,因为在玩扑克时,他需要收集其他人的各种情报,在综合完他们所有的情报后,再根据自己手中的牌来制订出牌策略,一般都会战无不胜。这些打扑克的策略同样适用于商业经营。

美国的计算机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政府和军方,还有少数的大公司才能拥有,普通人是难以奢望的。哈佛大学的这台计算机本来是美国国防部为了军事用途而监制的,本来是要用于越南战争的,可是由于某种原因,军方临时改变主意,把它捐赠给了哈佛大学。本来对于哈佛大学来说这是件好事,可是由于当时正是美国国内民众反战情绪十分高涨的时候,尤其是这次反战运动是从大学校园开始的,大学生的反战示威活动更加厉害,哈佛大学害怕反战学生们反对,半夜偷偷把计算机运进校园。这台计算机安装好后和军方的线路还是有所连接的。由于当时精通计算机的人还很少,所以学校对它的管理并没有十分重视,使得盖茨和艾伦钻了学校这个空子。对此事情,学校竟然一无所知,直到盖茨和艾伦的产品暴露了以后才知道。学校害怕军方怪罪下来,他们承担不起,所以对比尔·盖茨进行了严厉训斥。至于这个事件如何处理,学校还有待研究,但是要求比尔·盖茨对此作出自己的解释。

但是有个狡猾的同学针对盖茨的自负心理,想到了对付他的办法。这个同学在开始的时候,总是不经意地让盖茨赢得一部分小钱,当他看到盖茨开始露出得意的微笑时,就开始想办法布下诱饵等鱼上钩。他有意出错手中的一两张牌,让盖茨不能准确地猜到他真实的底牌,然后到了最后时刻,突然亮出底牌,一下子就把钱统统赢了回去。

比尔·盖茨面对着如此大的麻烦并没有胆怯,他凭借着自己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自己超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推理能力向学校据理力争。在给校方写的书面材料中他为自己辩解说:大学的教授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料来写书,发表后得了稿费,并不用向学校交什么费用,为什么我却要为使用学校的计算机而交费呢?比尔·盖茨抓住了学校管理上的漏洞,使学校没有办法对此事作出处理,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但是,从这件事情以后,学校就制定了相关的规定:任何人使用学校的计算机开发出商业产品后,都要和学校分享利润。

比尔·盖茨上了大学二年级后,仍然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他觉得失去了前进的方向。这时他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也没有什么新的进展,他常常坐在宿舍里一连几小时地发呆。比尔·盖茨开始疯狂地玩起扑克来。那时,小伙子们经常在没事的时候在一起玩扑克赌钱。比尔·盖茨天生的不服输的性格使他对所做的任何事情都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刚开始的时候,他的牌技并不好,经常会输得很惨。但是他凭着自己超强的记忆力和肯于钻研的认真劲儿,很快就成为玩牌的高手。

这件事情虽然过去了,但是比尔·盖茨却不能再继续使用学校计算机开发产品,只好和艾伦在外租了一台计算机,继续改进和完善他们的软件产品。这件事情让比尔·盖茨与哈佛大学之间产生了隔膜,让他感觉大学生活索然无味,于是又“重操旧业”以打牌来消磨时间。

盖茨从小就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在大学同样也不例外。当时他的做派也不讨女孩子的喜爱。曾经有一个叫卡罗琳·格罗伊德的姑娘跟他来往过一段时间。因为盖茨的父亲和这个姑娘的父亲是同事,所以他们在儿童时代就认识了。通过与盖茨一段时间的交往,卡罗琳发现盖茨只热衷于谈论有关计算机方面的事情,在谈其他事情的时候总是心不在焉,丝毫没有兴趣。这使得卡罗琳觉得和比尔·盖茨之间缺少共同语言,她甚至还怀疑过比尔·盖茨是不是有某种方面的心理障碍。就这样,两个人渐渐地就不再有什么交往了。

而这时的罗伯茨因为牛郎星8800计算机的空壳广告而大出风头。在当时,美国的很多计算机迷为不足400美元的计算机而疯狂,因为他们早就想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了。所以订单像雪片一般朝罗伯茨飞来,很快订货数量就超过了4000台。有人甚至乘坐飞机直接来到罗伯茨的公司,要求当场提货。这让罗伯茨在高兴过后,有一些担忧。高兴的是这次成功使他不但让公司的财政赤字一笔勾销,还有20多万美元的盈余;担忧的是公司在广告中许诺付款的人在两个月之内就可以拿到货,可是现在的需求量远远超过了公司的生产能力和供货能力。盖茨他们的软件设计还不成熟,但是即是这样也已经装进“牛郎星”中,被运走了。这时罗伯茨急需比尔·盖茨和艾伦这样的人才来为公司服务,所以罗伯茨向他们发出了邀请,希望他们两个能来公司上班,他将会提供优厚的待遇。

比尔·盖茨为了设计一个程序常常三天三夜不睡觉,然后回到宿舍拿毯子随便一裹,倒床就睡,一旦睡着,房间里不管有多大的动静也很难吵醒他。大学生活对比尔·盖茨来说,毫无生活规律可言,这导致他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尔·盖茨在学校经常随便买个汉堡来充饥。对于个人卫生也不大注意,据说当时他的身上总带有一种香水和汗臭相杂的味道。他的室友给这种味道命名为“比尔的味道”。有时候大家一起打牌时,总会挑选一个离盖茨远一点的位置。

得到罗伯茨的消息后,比尔·盖茨和艾伦两人经过商议决定创办一家自己的新公司,独立出售自己的软件产品,以便让公司在这个领域做大做强。但是关键要看盖茨是否下定决心弃学经商。在盖茨还没下定决心之前,各自只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艾伦来到了罗伯茨公司上班,罗伯茨让艾伦担任公司的软件部门的经理,这个职位听起来不错,但实际上只有他一个人。他不但要随时检查和纠正程序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还要为自己的软件销售作准备。在这段期间,艾伦和盖茨依然保持着联系。盖茨最后终于作出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放弃学业,和艾伦共同开办公司。

哈佛大学虽然配备了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但是并不可能像比尔·盖茨所希望的那样可以不限时使用。计算机除了用于学生上课外,每个学生都有规定的课余上机时间。如果超过了规定的时间,计算机房的管理人员就会把你请出房间。比尔·盖茨在用完自己规定的上机时间后,还会想出其他的办法来,例如:他会对管理员非常谦卑地恳求说,自己的作业还没完成,需要上机操作,否则自己就会受到学校的惩罚;还有的时候,他会抓住学校管理的漏洞,为自己据理力争,争取到上机的机会。这些都可以看出比尔·盖茨身上有着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

1975年夏天,年仅19岁的比尔·盖茨向父母表明自己要离开哈佛开办公司的决定,这一打算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盖茨的父母认为他应该完成自己的学业后再创办公司,而盖茨则认为计算机的软件时代已经到来,如果不趁现在抓住机会,机会绝对不会在原地踏步等待。所以他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的学业。

进入大学后,学生有了很大的自主性,这让学生有很多的自由发展空间。比尔·盖茨在学校除了读文学、历史、经济、心理学等必修课之外,还选修了计算机、数学等课程。比尔·盖茨对一些法律和文科类的课程没什么兴趣,以应付的态度对待。对于这些课程他经常逃课,直到临近考试的时候,才拼命突击学习。但是他的考试成绩并不差。虽然这种办法能把考试应付过去,可是却不可能在学术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办法对于要想在此方面有所建树的学生来说并不可取。据说,有一次比尔·盖茨在希腊文学课考试的过程中睡着了。当监考老师把他叫醒时,考试已经过去了半个小时,这时盖茨才开始拿起笔来匆匆做题,到了交卷的时间才勉强答完试题。没想到,考试成绩出来后,盖茨居然得了一个“B”。对此成绩,盖茨很得意,经常向他人炫耀。

比尔·盖茨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敢于行动。盖茨认为,成功的人往往能够在自己对某件事情充满热忱的时候就立刻去做。很多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计划,但是他们却从来不去执行,只是躺在地上不动,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总是前怕狼后怕虎,他们不愿去冒险,也懒得去执行,这就是他们最终梦想破灭的原因。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很多机会,但是它们总是稍纵即逝,一旦你当时抓不住,就会永远失去它。成功属于那些敢于尝试、敢于行动的人。比尔·盖茨就是因为勇于把自己的理想付诸实践,把握住了机遇,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比尔·盖茨在学术能力评估考试中以1590分的成绩被哈佛大学法学院录取,当时满分为1600分。父母本来想让他在法律上有所发展,大学毕业后成为律师。很显然比尔·盖茨并不想继承父业。他除了对计算机有极大的兴趣外,并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哈佛上学的时候经常陷入对前途的迷茫和矛盾中。

为了能说服盖茨,母亲甚至找来当地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业领袖萨穆尔·斯托姆充当说客。她想让熟悉计算机行业的斯托姆告诉盖茨,商场如战场,开办公司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应当珍视自己的学习机会,完成学业后再创业也为时不晚,现在的退学决定过于草率。在交谈中,盖茨向斯托姆解释了自己所作的决定和计划的缘由——个人电脑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技术刚刚起步,如果他现在不能抓住机会赶快创业的话,那么他和艾伦在软件行业取得的优势将会丧失,这就意味着他们将失去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对于休学这件事,他并非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的。对于哈佛的学业,将来有机会一定会把它完成的。盖茨充满激情的谈话和他对未来无所畏惧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斯托姆。他鼓励盖茨要好好干,要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来。斯托姆曾说:“任何一个对电子学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明白这场计算机革命已经开启了新纪元。”经过和盖茨的这一番谈话,斯托姆反过来劝说比尔·盖茨的父母支持盖茨的决定。

1.处于人生迷茫期的哈佛生活

1973年的秋天,比尔·盖茨进入了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创建于1636年,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地区,是美国常青藤联盟的领袖学校,也是世界著名的大学之一,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美国的很多领袖人物和科学巨匠都是从哈佛毕业的。从哈佛先后诞生了八位美国总统,三十四位诺贝尔获奖者和三十二位普利策奖获得者。它被称为美国政府的思想库。能从哈佛毕业,就预示着一个人将有一个光明美好的前程。所以,进入哈佛读书是无数学子的梦想。比尔·盖茨之所以进入哈佛大学读书,是因为他想跟那些比他更聪明的同学一起学习。但是,后来他却退学了。

比尔·盖茨果敢地把握住了历史赋予的机遇,为他开创自己的软件帝国拉开了序幕。

对于从哈佛休学这件事,比尔·盖茨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决定的。盖茨知道对商业领域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在风云变幻的市场,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不能迅速把握住市场出现的这些机会,就会让他人捷足先登,到时候就追悔莫及了。正是因为盖茨深深懂得这一道理,所以才能够紧紧抓住这个机会不放,即使在现实中面临困难也决不后退,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想办法给自己创造条件。在和艾伦一起为罗伯茨的牛郎星开发软件的时候,他们顽强地连续几天几夜不睡觉持续工作,这种精神正是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尔·盖茨果敢地把握住了历史给予的机遇,为他开创自己的软件帝国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