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原著小说 > 芈月传 > 第二章 芈月崛起

第二章 芈月崛起

对于读书人而言,这段历史,确实令他们难以启齿。

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

然而,这就是历史中的芈太后,一个堂堂正正、心直口快、口无遮拦的太后,虽然出格,却别有“情调”!

后世中,清朝顺治时期学者王士祯在看完这段历史后,他大发感慨,挥笔写道:

殊不知,对比下面这件事情,芈太后在大庭广众之下讲“黄段子”,这还算是中规中矩了,她下面干的事情,则更加出格,更加让人目瞪口呆。

如此外交行为,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仅此一家,再无分店……

这件事情,也是芈太后第二个特点“风流成性”的具体表现。

这一下子,不管是韩国使者,还是大秦宰相,大家都彻底晕菜了。

义渠的前世今生

要知道,芈太后在什么地方说的这番话,是在那座巍然耸立、富丽堂皇的“咸阳殿”呀!这里是秦国的中枢,是大臣与皇帝议事的场所,但是现在,芈太后却把这里当成了KTV,当成了烟花之所,当成了扫黄办重点打击的地方了。

当时的秦国,除了东方六国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敌人——义渠国。

若非此事载于正史,实在令人难以相信。

那么,这个义渠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它跟秦国又有什么样的恩怨呢?

——《战国策·卷二十七·韩策二·楚围雍氏五月》

这“哥俩”的恩怨故事,还得从很久、很久、很久以前说起:

宣太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

话说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灭亡。

上面的故事并非杜撰,而是出自一段正史:

周幽王兵败自杀后,他的弟弟临时继位,史称周平王。周平王害怕犬戎的势力,只能迁都到洛邑。

言下之意,你韩国啥也不给,光让老娘我觉得沉了,一点利益也没有,我凭什么帮助你呢?

周平王这一迁都,既代表着西周的没落,也代表着东周的开始。随着周王朝势力的衰弱,天下的诸侯开始各自称霸,孔子所说的诸侯相互攻打的“春秋时代”,正式拉开了序幕。

“为什么不觉得沉,因为老娘我有利益呀!”

在这个时代里,由于秦国的第一位国君秦襄公救驾之功,周平王就册封他为诸侯,并允许他立国封王。

最后,见尚子无言以对,芈太后哈哈大笑地回答道:

然而,周平王册封他为国君,这个没有问题,但是国君不能没有土地呀,周平王什么地都不给,这怎么行呢?

对于这个物理学的深奥问题,韩国使者被问得面红耳赤,尚子真不知该如何作答了。

对于这个问题,周平王自有妙计,他就赏赐给了秦襄公“西戎之地”。

尚子:“这个……那个……”

实事求是地说,周平王赏赐的这块地,颇有戏耍秦襄公的意思,堪称“玩死你没商量”。

太后:“反之,要是先帝全身都压在了我的身上,哀家就不觉得沉,也不觉得难受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为什么呀?因为“西戎之地”是人家犬戎、义渠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地盘,那个地方根本不归周平王管,他也管不了。你把一块根本管不了的地方交给我秦襄公,这不是“坑人”吗?

尚子:“这个……(有点脸红了)”

要知道,周平王的这种行为,比单位拖欠工资打白条还狠。老板拖欠工资,都是写的自己的东西。周平王打的白条,可是写的别人的东西,这就好比说:

太后:“我告诉你呀,哀家侍寝的时候,如果先帝把一条腿搭在我的身上,我就感觉特沉,也特别难受,你明白吧?”

小子,我欠你工资,你去抢别人的钱吧。抢到手里,算你有本事;抢不着,算你小子活该。

尚子:“这……微臣不知(这怎么可能知道)。”

周平王的这种行为,应该算是最高等级的“空手套白狼”。

太后:“好,哀家问你,你知道怎么伺候先帝吗?”

亲,你确定不是故意耍我的吗?

听到宣太后说话了,尚子立刻停止了陈述,他毕恭毕敬地作揖道:“太后请讲,微臣洗耳恭听。”

折腾了半天,秦襄公发现自己被耍了,他也只能擦干眼泪,率军攻打犬戎,为了自己的“房产证”而努力了。

看见尚子始终不开窍后,芈太后打断了他的话,并对其说道:“爱卿呀,远道而来,先歇一口气,哀家跟你探讨一个问题,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后来,为了得到这块土地,秦国的每一代国君都要为这一纸空文而努力,结果秦国经历了七代国君,整整打了一百七十年,都没有完成这个目标,直到第八代国君,也就是那个“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登基后,才将这一纸合同变成现实。

那么,这个芈八子,她是怎么“点拨”的呢?

秦穆公时期,在西戎奇人由余的帮助下,开疆扩土上千里,让包括义渠在内的十二个西戎部落全部臣服了自己,彻底称霸了西戎。

俗话说得好,亲兄弟还要明算账,何况秦国和韩国,它们还不是亲兄弟!至此,宣太后一琢磨:不行,老娘得点拨一下这个使者,让他知道知道这个道理。

虽然义渠臣服了秦国,但是这个部落并不老实。这个野性不改、桀骜不驯的部落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攻击秦国。秦躁公时期,义渠更是向秦国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一度攻到了秦国的腹地渭阳。

这一下子,宣太后彻底不高兴了!

历史的车轮到了秦惠文王时期,这个义渠也不老实,而且当时这个部落,还得到了一个“贤人”的帮助,这就更加难以收拾了。

按理来说,请求他国帮助自己,这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给够了金银,一切就会变得极其顺利。然而,不知道是尚子装糊涂,还是他真不知道,尚子谈来谈去,就是不谈钱这个问题。

这个贤人,就是被张仪排挤失业的魏国宰相公孙衍。

公元前307年,楚国出兵攻打韩国,韩国打不过呀,韩襄王就派了一个叫尚子的使者来秦国求援。

历史中的公孙衍跟张仪一样,他也是“纵横学”的大师。然而,公孙衍的主张是合纵,即联合东方六国,一起收拾秦国。这一下子,秦国宰相张仪见其是一个威胁,他就玩命地贿赂魏国国君,不停地说公孙衍的坏话,最后让其下岗回家了。

先说第一个特点:口无遮拦。

公孙衍下岗后,为了报复秦国,就派人出使义渠,并向义渠国王传授了一个“秘籍”——

两个词语形容:口无遮拦、风流成性。

但凡秦与中原诸侯关系缓和时,就会对义渠非常不友好;反之,凡是秦国与中原关系紧张时,就会对义渠授予重礼。因为这个时候的秦国害怕自己腹背受敌,所以义渠在这个时候攻击秦国,准能得手。

那么,芈八子独特在哪里呢?

对于这个建议,义渠王心领神会,并且永远记在了心里。

要说这位大秦芈氏宣太后,她在秦国乃至中国的历史上,都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人物。

公元前318年,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楚国、韩国、赵国、魏国、燕国,组成了五国联军,共同讨伐秦国。

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这场战争中,秦国为了消除后顾之忧,用计谋拉拢义渠王。以锦绣千匹、美女百名,送义渠王。结果呢,义渠王根本不上当,他们立刻起兵伐秦,并大败秦兵,顺势收复了自己祖先的失地。

让我们拭目以待!

公元前314年,在击退了东方诸国后,秦国开始掉转马头,收拾这个背后捅刀子的义渠了。

那么,在处理朝政时,这位芈太后又将做出什么让我们瞠目结舌的事情呢?

根据《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记载,秦国讨伐义渠这一仗,打得非常猛。秦国从东、南、西三面入侵义渠,先后夺得义渠二十五城,基本上把义渠打得“亡国”了。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芈太后就从后宫走到了朝堂,她开始处理朝政,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垂帘听政的太后了。

然而,义渠毕竟是少数民族,人家都是清一色的骑兵,只要苗头不对,他们就能从容撤退。因此,秦国看似很猛,但得到的都是空城,里面根本就没有一个义渠人。

最后,在魏冉的帮助下,赢稷成功登基,他成为大秦帝国新一代的掌门人,而由于他年龄尚小,根本无法处理朝政,因此所有的军国大事,只能交给自己的母亲和舅舅代理。

众所周知,中原历朝历代与少数民族开战,让中原人最愤怒的并不是少数民族的攻击力,而是他们的机动力。在战马的帮助下,少数民族在千百年前就学会了“敌来我退,敌退我进”的经典游击战术,并让中原人抓狂不已。

虽然魏冉跟芈太后是两姓人,但这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姐弟关系,所以在拥立秦国新的王子时,魏冉才能那样卖力,不惜血染咸阳殿,也要拥立赢稷这个亲外甥。

义渠国王更是此道的坚定拥护者。一旦秦朝与他开战,他就会变成一条四处游动的鱼,让你打不着,也根本抓不到。如果秦军要收拾他,只能去大海捞针,从这茫茫的大漠草原、塞外无边的大地上去“捕鱼”了。

原来,根据史料记载,芈太后的父母离过婚,这个魏冉,是她母亲跟继父生的孩子,魏冉是芈太后同母异父的弟弟。

这哪里捕得着!

当然了,不管史料如何匮乏,芈太后依旧是魏冉的亲姐姐,哪怕他们不同姓。

说实话,即使找到了这条鱼,还说不定谁吃谁呢。

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则天,她的名字都尚且如此,一个最近才被关注的芈八子,又怎么可能查到她的真名。

要知道,经过了漫长的寻找,义渠兵马是“以逸待劳”,秦军则是“以劳待逸”,以筋疲力尽的疲惫之师,去攻打养精蓄锐的饱满之师,这怎么可能打得赢,又怎么可能会打胜仗呢?

好吧,不管您是怀疑也好,瞠目结舌也罢,这位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她就是一个“无名英雄”,一个“有姓无名”的女子!

因此,怎么对付这个反复无常且根本无法彻底消灭的义渠,成为秦朝历代国君的头等问题。几代国君费尽周折,也没有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

可见,“武则天”这三个字,就是一个“姓武的女子,加上她的尊号”所构成的名字,而这个女子真正的姓名,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武曌是这个女人自己起的名,不算)。

然而,等到了这位芈太后临朝后,就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

于是,人们根据约定俗成的原则,就用她的尊号起名,从此叫她“武则天”了。

那么,这个太后用的是什么办法呢?

后来,到了民国时期,随着近代思想的崛起、女权运动的兴盛,这时人们才发现——对这位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为什么用一个泛滥成灾的“后”字呢?这么一个稀松平常的字,又怎么能彰显这个女人特殊的身份呢?

剿灭义渠

咱们都知道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实际上,在武则天死后一千多年里,人们只要一提到这段历史,都称这个女子为“武后”。

芈太后是怎么收拾义渠的,简单来说,就两个字:色相。

第二个原因,古代思想重男轻女,历史记载也是如此。

根据史料记载,在义渠王朝拜秦国时,芈太后见其英俊潇洒、举止野性而豪放,深得她的心意。于是,宣太后和义渠王这两人一来二去、眉来眼去,就擦出了爱的火花,并留下了两个“历史之最”。

因此,找不到芈太后的资料,这也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

第一个历史之最,这两人勾搭的时间非常长,整整三十年!

拜这本书所赐,那些帝王将相、历史名人,都能有好几个籍贯、好几种结局(比如苏秦),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太后。

第二个历史之最,这两个不仅擦出了火花,还孕育出了“成果”,芈太后为义渠王生下了两个孩子!

等到了明清时期,人们的思想进步了,就开始琢磨这本书上面的故事,一琢磨不要紧,《史记》上面的故事,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几乎都是错。然而,由于历史太久远了,也没有任何文献,想改也改不了,只能这么错下去了。

堂堂秦国的太后,却不守妇道,干出如此“风花雪月”之事,狠狠地给老公戴了一顶绿帽子。此等行径,你不服都不行。

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就是全搬这本书的内容,可见当时的人对这本书的信奉程度。

后来,即使有三十年的同床共枕,芈太后依旧是一个女人,她也保持着女人该有的特性——翻脸比翻书还快。

其实,中国历史的混乱记载,也正源于此书。因为这本书写得“太棒”了,所以后代的史学家们,对上面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都视若神明、从无异议。

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左右,风流成性的宣太后大概对义渠王玩腻了,这个时候她就“国事为先、感情第二”了。于是,宣太后把义渠王引到了甘泉宫,在共度良宵后,就让这个义渠王永远“闭眼”了。

大家都知道司马迁撰写的《史记》。这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文学名著,其实就是一本前后矛盾、漏洞百出的书。

义渠王成为“牡丹花下的风流鬼”后,芈太后趁热打铁,她立刻发重兵攻打义渠。结果,义渠人没有任何戒备,他们被秦军杀得片甲不留,其领土也变成了秦国的三个郡。

第一个原因:年代久远,史料漏洞百出。

昭王立,义渠王朝秦,遂与昭王母宣太后通,生二子。至昭王三十五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

实际上,我们不知道这个女子的真实姓名,主要有两点原因。

——《后汉书·卷八十七·西羌传》

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这个“芈小姐”也不叫“芈八子”,我们统称她为“芈月”。

多简单,多容易,多轻松!

也有的文献记载,这个“芈小姐”在家排行老八,所以她叫“芈八子”,跟官职没有一丁点关系。

至此,秦朝历代国君绞尽脑汁也解决不了的义渠问题,就在芈太后的手中,被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根据现在的权威解释,秦国后宫分为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这个“芈小姐”的官职是八子,所以就叫她“芈八子”了。

这个女人,真的不简单!

“芈”这个字的读音暂时解决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这个女人,她为什么叫作“芈八子”呢?

如今,咱们在读这段历史的时候,总是戴着有色眼镜,以现在的道德观点看待这件事情。其实,在那个还没有朱熹的时代里,宣太后这样“个性十足”的太后,比比皆是,再遇上秦国远离中原、蛮夷十足的风俗,出现这样的太后,也就不足为奇了。

芈姓,诸楚所出。芈,羊声也。母婢切,音弭。

当然了,话虽这么说,但是,对比那个时代执政“出人意料”的齐国王后,“门前是非多”的嬴政母亲赵太后,这个芈太后依旧能够独领风骚,将这些不寻常的女子统统比下去。

后来,秦并六国后,芈的读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至宋仁宗时期,在丁度等人编纂的韵书典籍《集韵》中,终于确定了这个字的读音:

这个芈太后,就是这么一个不守固常、剑走偏锋的太后。

根据史料记载,当年周成王大封天下时,见楚国的祖先其貌不扬,其国又在远离中原的蛮夷之地,因此就册封了他们一个姓氏“芈”,发音取自羊叫的“mie”(音同“咩”),鄙视之情可想而知。

套用现在的一句广告语:她这一辈子,就是不走寻常路!

芈,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