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他不知太子为何要去济南,可无论如何,总算回到正路上了。可惜的是,朱瞻域赶回德州之时,那条船已出发北上了。可怜他一个大胖子,不得不快马加鞭,日夜兼程,把一大半手下甩在后面,这才勉强赶在阁上闸遇到太子。
朱瞻域真心觉得自己很委屈。他从白莲教手里拿回指挥权之后,精心在临清安排了一个盛大的欢迎仪式,可是折腾了半天,差点捉到一个于谦,太子却离奇地销声匿迹。他又赶到德州,布下一个更精密的网络,可还是一无所获。直到眼线从济南发来飞鸽传书,朱瞻域才知道,原来太子竟绕路去了济南,并摆脱了几支追兵,之后才直奔德州而去。
这份辛苦,无论如何得跟皇兄说说才是。
朱瞻域远远看到自己这位皇兄站在甲板上,脸上的肉欢喜得一颤一颤的。他拊掌笑道:“皇兄,你可让我找得好苦哇。”
狻猊公子擦了擦汗,抬起右手,四指着地,中指伸直,活像一只乌龟。然后他左手锦扇一拍,哈哈笑着说了四个字。朱瞻基与朱瞻域隔得很远,听不见声音,可一看那手势,如何不明白这是在说“瓮中捉鳖”。
那胖子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堂弟、汉王的第五个儿子、狻猊公子朱瞻域。
那些闸棍显然是收了狻猊公子的银钱,停了水龙。剩下的三尺高度,足以让滚坝变成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如今海落船在船槽里进退不能,只消困上半个时辰,朱瞻域的手下便会全数赶到,届时就是真正的瓮中捉鳖了。
那里不知何时多了一个锦袍胖子。看他气喘吁吁,应该是刚刚登上来不久,正朝这边挥手。朱瞻基的怒意,腾地在胸中炸裂开来。
太子虽然愤怒不已,可也不得不佩服自己这个堂弟的应变能力。他只身一人赶到阁上,转瞬间便想出这种拦截手段,一人生生困住了一整条船。
朱瞻基以为他们打算半路讹钱。张泉沉声道:“也该出来了。”说罢伸出长臂,朝着左边闸口的一处望台指去。
“怎么办?”朱瞻基有些焦虑地对张泉道,“要不趁他的手下还没赶到,我向阁上闸司的官员亮明身份,逼他们重新放水?”
“怎么?钱没给够?”
“不必殿下亲自犯险。”张泉低声道,“您先回房间去,这里有我应付。”
只见那一十六个闸口的闸板,无一例外都落了回去,摇辘也收折起来,再无一条白龙入水。那些光着膀子的闸棍们,都懒散地倚靠着槽边,神态像是在看热闹。
“不行!回去我怎么安心!你要怎么做?我看着!”
朱瞻基觉得奇怪。这条船离安全的吃水距离,明明还差三尺,不该在这里停下呀?张泉也发现了这个异状,却没流露任何惊慌,一双鹰隼般的锐眼扫向放水闸区。
张泉知道太子犟起来,很难听劝,便叮嘱道:“等一下我自有安排,但殿下你可得扶紧了。”太子有些莫名其妙,不过见张泉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也便没多问。于谦从远处跑过来,把太子拽到一根长橹前。
“怎么回事?”
张泉一边朝船头走去,一边厉声喝道:“全船注意,听我号令!”船上的水手似乎早有准备,一半人跑到甲板上来,围住那一堆堆篷布盖住的货物,另外一半人则开始操帆摇橹。
朱瞻基突然有些理解舅舅了,这条河上的一切,确实是有着别样的魅力。可是,他很快就发现有些不对劲:当竹竿问到四丈整的鼋头时,水位上涨的趋势停了下来,远处哗哗的放水声也随之变小。
这条船从德州离开的时候,甲板上就堆着好多东西,可一直没掀开来看。太子隐隐觉得,这应该是张泉预先安排的手段,可怎么也猜不出是什么。
两人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水闸依旧在哗哗放着水,海落船从各个部位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让人忍不住要担心会不会散架。所幸这种事并没发生,水面托着这条有些破旧的大船,平稳地往上抬升。从这里回望南边,地面建筑越变越小,视野却越发开阔,真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你们两个,也抓好,一会儿可谁也管不得!”张泉严厉地对吴定缘与昨叶何喝道。他们两人也乖乖站到太子身旁,一起握住长橹。
朱瞻基叹道:“没想到还隐藏着这等人才,有机会一定得见识一下。”
远处的朱瞻域坐在望台上,饶有兴趣地看着甲板上的忙碌。他不明白,都落到这个境地了,还有什么可忙碌的,难道他们要强行过坝吗?可这不是一寸两寸的差距,而是三尺的落差!强行过坝等于头撞南墙,逃不掉的。
张泉笑了笑:“他啊,是在内宫监里供职。”这可大出朱瞻基的意料:“居然是个宦官,叫什么名字?”张泉道:“他叫作阮安。不过殿下你肯定不知道他,他这种人,只喜好实体达用之学,在宫中是混不出头的。”
他看看日头,默算了下时辰,那些手下应该也快赶到了。这阁上闸,想来就是皇兄命殒之地。接下来,赶紧先向父王报喜。只要他一登基,世子之位……不对,太子之位未必没有机会。
“哦?朝中还有这等人才,是在工部任职吗?”
可朱瞻域刚刚开始畅想,却见张泉高高站在船头,看向这边,唇边露出一丝讥讽。
张泉在一旁道:“这阁上闸的设计,乃是出自我一位好友之手,他可真是个营建天才。”
他早预料到了我的手段?朱瞻域眼皮一跳。
朱瞻基左右无事,便饶有兴趣地数着。这条海落船的竹竿,已稳稳问过了三丈六尺的鼋头。根据张泉之前签的船载重牌票,只要能问到四丈三尺,吃水便足以顺利过坝。这个设计巧妙直观,真是尽得天工之妙。
这时海落船甲板上的那一块块篷布,已经被水手拽开,露出里面货物的真容——那是大青砖,是临清窑烧制的大块青砖。它们足有数千块之多,码成了整整齐齐的十几大堆。
通过这个办法,船主能直观地判断船只是否能顺利过坝,并及时通知闸口调整放水量。
永乐皇帝修建京城的时候,需要大量青砖,其中大部分产量皆来自临清砖窑。一直到现在,青砖仍是临清运往京城的大宗。每条船都会带上那么几方,再寻常不过。
此时在海落船的船头,远远伸出一根脆直竹竿,竿头是个扇状薄木板,正好对准了那一串鼋头。随着船身上浮,那竹竿便自下至上,让竿头拍过一个个鼋头——这叫作“问鼋”。这样一来,竹竿拍到哪个鼋头,再减去船身高度,即是船底的深度。
可这又有什么用?难不成要在船上垒一道城墙不成?朱瞻基和朱瞻域的心中,生出了同一个疑问。
朱瞻基注意到,在满是青苔的坝体中部,竖直排列着一串凸出的石鼋头,鼋头雕工粗糙,旁边用白漆涂着“二丈三尺”“二丈四尺”之类的字样。这些鼋头标记的是船槽的深度,从槽底开始,每隔一尺放一个,一直排到槽顶。
而几乎就在同一时间,他们也得到了解答。
他们有一搭无一搭说着话,这条海落船随着上涨的水位,在低槽里稳稳地上浮着。看在乘船人的眼里,就好像前方的高槽坝体在缓慢下降似的。
张泉舌绽春雷,吐出一个字:“倒!”水手们立刻开始动作起来。
“岂可‘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啊。”张泉淡淡抛出《吕氏春秋》里的一句,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迁都废漕这些话题,在朝中争论了很久,没必要在这个微妙的时间段拿出来说。
原来在这些砖堆的底下,多垫了一层篷布。水手们俯身一起去拽底篷的边缘,拖着整个砖堆开始移动。当篷布靠近船舷边缘时,水手们用力一抖,整个砖堆便齐齐倾翻到了船外,发出噼里啪啦的落水声。
张泉悠悠道:“咱们是自行把钱扔到堤上,人家捡到的,算什么贿赂?”朱瞻基还没听过这么掩耳盗铃的事,气得面色红涨,憋了半天才恨恨道:“舅舅你还说漕河好,平白多了这许多吸血肉的蠹虫。”
“不好!”
“不是他们吗?”
朱瞻域从望台上跳起来,他知道张泉要干吗了!他揪住旁边一个管闸的小吏吼道:“快!快开泄水闸!”小吏慢条斯理道:“这可不便宜。”朱瞻域急忙道:“你要多少,我过一会儿都给你!”小吏翻翻眼皮:“适才公子是先结的账,这个规矩可不能坏。”
朱瞻基大怒,这不是明目张胆要贿赂吗?张泉道:“谁要贿赂了?”
朱瞻域暗暗叫苦,他只身赶得太急,身上没带太多财货。刚才为了贿赂闸棍,他把手腕上的玛瑙珠串、头上的金抹额和腰间的玉佩全交出去了,现在身上除了那把锦扇还算值点钱,其他没了。
张泉道:“每条船的重量不同,吃水不一,所以过闸之前,得把船载货物种类与重量填个牌票,闸关才好控制水位。你看到那些人了吗?那叫闸棍,专门管理船槽水位的,如果你不给他们买水钱,他们暗中让水位低了一分,你的船过滚坝时就可能因为水深不够,蹭毁船底。”
其实只要稍等半个时辰不到,大队人马就到了,要多少有多少。可这个小吏断然不肯赊欠,非要交了钱再办事。朱瞻域刚才还在庆幸这些小吏的贪黩,这会儿却无比痛恨起来。
“这是……”
就在他与小吏拉扯的同时,海落船的水手们已快要完成卸货了。一块块篷布被拖曳,一堆堆沉重的青砖落入水中,溅起了大小不一的水花。随着大船重量的迅速减轻,那根长长的竹竿又开始向上移动,拍打起一只只石鼋的脑袋:
又一声号炮响起。那些壮汉开始摇动辘把,抬升闸门,十六股白花花的水流如同十六条白龙,一头扎入槽中。水位开始稳步上升。
四丈一尺,四丈二尺,四丈三尺……
张泉取出一张牌票,填了单交给一个水手,又使了个眼色。水手拿着牌票与一口袋叮当乱响的白丝银锭,从船头远远抛到堤上。一个瘦小的小吏溜达过来,俯身捡起来看了眼,回身冲闸口比了几个手势,大概代表了不同的数字。
朱瞻基捏紧了拳头,忍不住叫起好了。难怪这些砖堆不搁进货舱,而是放在甲板上,原来是为了方便推下水。张泉显然早预料到过闸会有波折,所以埋伏了这么一手。万一有人故意要卡水位,海落船可以通过卸掉砖块,迅速抬高吃水,一跃而过滚坝。
海落船的通行权果然很高。它在一面水旗的引导下,得意扬扬地超过旁边排列的船队,朝着低槽开了进去。朱瞻基饶有兴趣地站在船舷旁边,看着周围的情形。此时在两岸的每一个闸口上方,都站着几个赤裸上身、膀大腰圆的壮汉,一声号炮在远处响起,表示这条船已完全进入了低位船槽。
而这也正是张泉马上要做的。
张泉兴致勃勃地说道:“这阁上闸,也是难得一见的实学盛景啊。殿下你仔细看,这边的低位船槽,高四丈七尺,上缘正好与上槽下缘平齐,水位却只有二丈深。一会儿咱们过闸的时候,先把船开进下槽,左右一十六个闸口开始放水。一直蓄到四丈三尺,水涨船高,船便可以通过滚坝开入高位船槽,就可以顺流直下,越过阁上了。”
桅杆和船腹两侧的水手们早已蓄势待发,一待问鼋的竹竿越过四丈三尺,立刻扯帆摇橹。朱瞻域瞪大眼睛,眼睁睁看着那条海落船浑身一颤,然后缓缓朝着高位船槽开进去。
朱瞻基顺着他的视线望去,眼前的大河前方,突兀地出现了一道横关。关口墙壁全用条石与青砖垒成,形成一高一低两个巨大的船槽,船槽两头铺有滚坝,双翼各有一十六眼拱形的闸口。在关口前的水中还插着各色旗杆,各色漕船都规规矩矩排成一长串的队列。
他现在什么也做不了,只能向满天神佛祈祷,期待张泉算错了深度,让船底在滚坝上撞个粉碎。
朱瞻基没想到随口一句闲聊,竟然惹出舅舅这么一大段长篇大论。他正要开口,张泉忽然抬手道:“先不说了,阁上闸到了。”
可惜事与愿违,这条卸去了几千块青砖的大船,吃水浅了许多,尖尖的船底轻盈地蹭过滚坝的弧形顶部,毫无阻滞地进入高位船槽,前方即是通往京城的一片坦途,再没什么力量能够阻止。
“百货流通,这是一朝之命脉所在。譬之如人,若是一个人血液壅滞,无处能通,岂能长久?只有血液经行四肢百骸,循环轮转,才是长命百岁。太宗皇帝顶着无穷压力迁都北平,又力主疏浚这条漕河,这是大胸襟、大格局,岂是一群只会计算钱粮的无知之徒所能领会——殿下您他日为帝,这些事不能不细想。”
那个船闸小吏也看得瞠目结舌。他本来想漫天要价,没想到那船主居然玩了这么一手。别说自己少收了一大笔贿赂,光是事后清理船闸底下的碎砖,就是好大一场劳役。小吏正要破口大骂,突然身子一歪,猛地被朱瞻域推倒在地。
“若这老农平日可吃到松江白粮,节庆有剑南醇酒,病了可服辽东人参,闺女出嫁了能扯件江南的湖绉马面裙,儿子骑着甘陕青马,手执遵化镔铁大刀,他心目中的世界,可还只是村中一隅?可会知道天下之广,大明之盛?可会在上元、中秋遥祝天子万寿?”张泉的情绪有些激昂起来。
他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朱瞻域已经迈过他的身体,撒腿朝着高位船槽旁边的通道跑去。
朱瞻基顿时哑口无言,经筵老师教过这段,可都是赞赏态度,他还从来没从这个角度考虑过。
这条通道是方便工匠检修上下船槽用的,狭窄而陡峭。他一个胖子居然无比灵活,像一只蜥蜴攀上墙缝似的,几下就攀到了上方。
“不错,这是帝尧时一位老农唱的歌。你想想,一个普通百姓的日常吃喝用度,皆出于自家之手,不必出村头方圆五里,那么帝力和他有什么关系?皇帝是谁?大明又是什么?”
这上头除了槽渠、闸关、龙尾之类的辅助设施之外,还有一个正对船槽的土台子。台子上架着一尊长约六尺的单箍碗口铁炮,黑黝黝的炮口高高仰对天空——这是闸上专用的信炮。阁上闸的首尾相距太远,所以一般开闸放水,都是通过这尊信炮来协调。
“(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炮手正靠着炮床吃饭团,不防朱瞻域冲到近前,毫不犹豫飞脚一踢,直接把他踢昏过去。朱瞻域喘着粗气,先看一眼海落船,它还在缓慢地从坝上往下挪。这个阶段不能滑落太快,否则光是垂落的冲击力就足以崩散船体了。
“我刚才说的大利,可不只是商贾之利。漕河带动起的、流动起来的不只是物资,也不只是钱,而是人心,是四方对朝廷的向往之心哪。你还记得《击壤歌》吗?”
朱瞻域露出一个恶毒的笑容,把炮床前方的木端子一脚踹开,本来高仰的炮口立刻下落,变成平射姿态。然后他拨开昏迷的老炮手,从其身下拎起三包火药,一股脑儿塞进炮膛内,想了想,又加了两包,然后抄起搋棍,用力捅进去搋实。紧接着,朱瞻域又拿起一柄小火叉,打开引信口刺破最底下的一个药包,再稳稳插入一根火捻子,关上火门。
“真看不出舅舅您对经商还挺了解的……”
这一系列装填行云流水,就算京中神机营,都难得如此麻利。朱瞻域一个藩王之子,居然对操练火器如此熟练,可见平日里汉王对儿子们的教育,早有规划。
张泉随手指出,侃侃而谈:“南海的珍奇、湖广的矿产、江南的丝绸、西北的药材、塞北的皮毛,这十三省两直隶天南海北的各种物产,因为有了这一条运河而流走运转,通达四方,天下皆可享其大利。”
其实这尊火器本不是信炮,而是正经八百的野战大炮。永乐皇帝五次北伐之后,裁撤了一批军器,这门火炮遂被移到阁上闸口,作为信炮来用。朱瞻域想把它变回原来的火炮,还需要最后一样也是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弹丸。
“您瞧,那条船挂的是辽东都司的旗子,船上八成是东珠,在天津卫上的船,运到杭州可转运至福建,变成当地诰命夫人脖子上的珠饰;您再看那条船身特别长的,那一根根圆径粗大的木头,一定是播州的楠木,它们从赤水河进入长江,再从漕路北上,京城三大殿的修复全靠它们;还有那条,光看吃水就知道,不是兴国就是进贤的优质铁矿,许是要供给山东登莱的船厂;还有那条,对,船头比较平的那条,甲板上铺了一地暗棕色的东西,那是广东徐闻县的马蹄良姜,船家一边走一边晒,晒到北直隶收起来,大同的边军就能直接用上了……”
信炮只需要发出响声,无须破敌,所以炮台上只备有一包包硫火药,却无弹丸。
朱瞻基转头环顾四周,海落船附近大大小小有几十条船,逶迤成两条长队,南北对开。除却官家的漕船大帮之外,还有不少来自各地的商船民船。
朱瞻域扫视左右,看到旁边闸关附近竖着一杆通信的水旗,它的旗杆正插在一方挖出孔洞的杵形小石礅上。他冲过去拔掉水旗,双臂环抱石礅,运足力气把它一步步挪到火炮前头。幸亏这石礅个头很小,边缘又被打磨得比较圆滑,可以直接塞进炮口。
“不,我只是可惜。漕河之利,可不止每年输送京师那些漕粮而已啊……”张泉伸出手臂,情绪略显激动,“殿下你看看周围这些船只,除去漕船之外,还能看到什么?”
当朱瞻域满头大汗地做完最后的准备工作时,远处的海落船即将滑下滚坝的最后一段斜坡,尖底在水中切出两片水花,巨大的船身稳稳从炮台前方的水域掠过。
“原来舅舅你也是反对迁都那一派的啊?”朱瞻基颇为意外。
这个距离,根本不用担心瞄准的问题。炮台旁有现成的火盆,朱瞻域用一束稻草点燃捻线,这才一屁股滚到旁边的漕渠里,累得大口大口喘息。
听完他的话,张泉的眉头皱了皱:“汉王借漕河生事,却不代表漕河无利。迁都一事,我一个外戚不好置喙,但殿下可以再三思。”
捻线是麻纸搓成的,还事先蘸了火药,所以烧起来非常快。当火头顺着最后一截捻子钻入炮膛,先是一瞬间的沉寂,随后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
太子皱着眉头,截口道:“鹿台也美,阿房也美,可都是穷奢极欲的败亡之道啊。舅舅,不瞒你说,我这一次沿漕河走了一路,着实见到了不少事情。江淮的渔户为服船役殚精竭虑,淮安的纤夫为维持过坝精疲力竭,我还听说为了维持漕水丰足,各地要分水借水,以致伤了农时,更不要说每年花费巨亿的南粮北运。这大运河美则美矣,却着实劳民伤财,父皇的想法是对的,早日迁回金陵,百姓便没这么大负累了,各安其土,也不会让宵小借机生事。”
这一声轰鸣,造成了两种效果,一是炮膛承受不住过量火药的压力,轰然炸裂;二是那个长条石礅乘着这股膨胀之力激射而出,以极快的速度跨越了整个水域。尽管炸膛令石礅完全偏离了射击线,但巨大的船身弥补了精度的不足。
张泉一说起漕河来,真的是滔滔不绝,一连串的数字、术语倾泻而出。朱瞻基若不是自己走过一趟,真有些应接不暇。这个舅舅,是真心沉醉在漕河里,他甚至怀疑,舅舅天南地北交游那么广泛,只是为了有机会出去观摩这条漕河。
只是短短的一错眼,石礅便像撕破一层窗户纸一样凿穿了海落船的左舷,以无比蛮横的气势冲碎一层层船腹隔板,把里面搅了个乱七八糟。这条海落船原本用于大洋航行,船底是尖底形制,本不适用于内河。大炮开火之时,它恰好正要落下滚坝斜坡,被这么一冲撞,尖底不稳,船身登时剧烈摇摆起来。
张泉见太子仍有不解,便朝远处一指:“就拿这条漕河来说,绵延三千五百九十里,皆靠人力而成。殿下你一路走来,应该也能看到吧?瓜洲左右行舟、淮安五坝过闸、南旺鱼嘴分水,设计得多么精妙,计算得多精准,是多棒的巧思啊。这其中巧夺天工之处,可不是文人几篇无关痛痒的风景诗词能描摹出来的。我先后走了十几次,每一次都流连忘返,这一条长河里面藏着的营造、术数、格物、天文、地理、驭水之术,都是达用的实学啊,太美了。那些空坐书斋的读书人,无论如何是体会不到的。”
船上的所有人都没预料到这次袭击,纷纷东倒西歪,不少人直接跌倒在甲板上。就连船头的张泉,都不得不狼狈地扶住舷杆,才算勉强站稳。
朱瞻基意外地看着张泉,先前他还真不知道,自家舅舅还有这么一个古怪的爱好。“不过我得承认,我自己倒不是觉得实学有用才去学,只是单纯觉得它美。”
吴定缘、朱瞻基和于谦几人一直握着长橹,在摇摆中保持住了平衡。可就在他们暗自庆幸之时,一声女子的尖叫却从左舷传来。
张泉不屑道:“孔子还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呢。那些经学大师的毛病就在这儿,强作解人,以为只要精通礼法文章,天下万物便会自动归位。实学的好处,就在于一个实,去理解万物的运转之妙。”他顿了顿,忽又自嘲道,“不过现在朝廷用士,只在四书五经里寻,我是个外戚,不便参加科举,倒不必受经艺限制,可以做点自己想做的实事。”
“苏大夫?”
张泉双眼熠熠生辉,朱瞻基还没见舅舅露出过这样的表情。不过他有些不服气:“我记得有一次樊迟去请教孔子如何种地和种菜,孔子说吾不如老农、吾不如老圃。圣人训斥樊迟是小人,说只要上面的人懂礼、知义、守信,下面的百姓自然就会诚心来投,不必去学稼圃。”
吴定缘和朱瞻基同时分辨出声音,印象里苏荆溪还从来没这么失态地叫过。两人顾不得对视,同时松开长橹,朝着左舷扑去。
“现在的人,一味沉耽于典籍,捧着断烂朝报整天寻章摘句,两耳不闻窗外之事。一个工部的博学鸿儒,不谙营造法式之勾股;一方上县父母官,不知道农稼青熟之时令;一位漕河大员,不知浪潮波涛之起伏,岂不荒唐?”说到这里,张泉伸出一个指头,“所谓实体达用之学,就是实在、实用之学,是那些可以经国济民、格物游艺的学问,这才是洞悉世理的手段。”
他们抵达左舷一看,顿时大惊失色。原来那个石礅击中的位置,恰好是苏荆溪所住的船舱。她一直自责欺君,闭门不出,却没想到祸从天降。不幸中的万幸是,石礅没有正面砸中她,而是穿舱而过;而万幸中的不幸是,船身的剧烈摇摆,居然把她从炮弹砸出的窟窿里晃了出去。
“实体达用?”
他们两个奔过去的时候,恰好看到苏荆溪落水的一瞬间。身后的于谦还没来得及喊一声“哎”,两个人已毫不犹豫地跃下船去,跳进水里。
张泉笑了一声,眼神里透出感慨:“京城里的人,只知道我是个擅长琴棋书画、清谈弓马的外戚,可他们不知道,我真正的兴趣却是在实体达用之学上。”
在船头刚刚恢复平衡的张泉看到这一幕,急忙喝令停船。旁边水手说现在还没彻底下坡,贸然停船会有风险。张泉却一脚踢过去,大吼一声:“下锚!”水手们没奈何,只得搬起沉重的锚头,往水里抛去。
“舅舅你一个京城的富贵闲人,怎么对漕河如此熟悉?”朱瞻基忍不住问。
本来这条海落船正在下移,先被炮弹横空击中,然后又被锚头猛拽骤停,好像一匹疯马被一下子勒住缰绳,整个力道全都反噬到了船身之上,各个部位都发出了令人牙酸的声音,甚至有些小地方发出了破裂声。
“北方地势平阔。这里还不算最平,等一过阁上闸,接下来的路途才是真正的一马平川,再无地势钳制,可以风行水劈直至天津卫了。”张泉不知何时站到了他身后。
但无论如何,海落船算是勉强停住了。
再想到此河本非天成,而是人工凿成,饶是太子心事重重,胸中也不由得荡起一股自豪之感:“我大明,竟能完成这等洪业。”
这时候水里的情形并不乐观。苏荆溪骤受冲击,已昏厥过去,整个人朝着水下沉去。吴定缘和朱瞻基深吸一口气,同时朝下潜去。他们两个此时表现出了惊人的默契,在浑浊的水里一起搜索目标,很快便一前一后,抱住了苏荆溪的脖颈与左腿。
从泊头镇到阁上这一段漕河,是少有的笔直河段。朱瞻基站在海落船头,仰头远眺。今日恰好阳光灿然,天地之间弥漫着一股渺渺清气,极见开放。只见眼前四野平阔,一条白练似的长河直直伸向北方的地平线,如天外剑仙劈出一道剑痕,波光粼粼,极为壮观。
可他们的憋气已到极限,两人不约而同地高举双臂,试图先把苏荆溪托出水面。
张泉当初选择海落船北上,正是考虑到它在途经阁上闸时的排队优势。
站在船头的张泉看到水面上许多泡泡浮现,那张温润如玉的面孔几乎要撕裂开来。这个变化,比意外遭到炮击更让他始料未及。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太子居然会不顾安危,跳下水去救一个女医师。
张泉没有让海落船在镇里停下,而是直接北上,开去阁上闸前。他对朱瞻基解释说,这条海落船看起来品相破败,可有一桩好处——过闸优先。这种改走河道的海船,不知何时会沉,各地闸关生怕它万一真在闸前坐了底,后头全要堵死,索性赶紧放过去。
十来个水手纷纷跳进水里,不一会儿工夫,便把浑身湿漉漉的三个人重新救上船来。
泊头向北约莫三十里,有一处地界唤作阁上,地势高隆,如同一座楼阁横亘在漕河线路之上。朝廷开凿运河之时,不得已在这里修起一道阁上闸,搬运南北船只。那些船工客商、押运旗军都在泊头等候过闸,吃吃喝喝之间,遂成全了这座镇子。
吴定缘状态还好,只是有些萎靡。朱瞻基的状况却不容乐观。他肩上的箭伤几经反复,现在浑水里一折腾,再度撕裂,半殷半黑的血水顺着绷带沁了出来。
据张泉介绍,这泊头镇虽然不大,却东环衡水,西绕滹沱,北负瀛海,南抱广川,乃是漕河上又一处枢纽。而它之所以如此兴旺,除了地理之便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张泉看到他至少没死,心中微微一松,这才把注意力放到炮台旁边的朱瞻域身上。朱瞻域已经从漕渠里爬了出来,一身灰尘地站在一片狼藉的炮台之上,冲张泉笑嘻嘻地比了一个恭送的手势。
到了二十九日的未末申初,海落船徐徐开进泊头镇。这里船桅林立,往来如梭,一派极兴旺的景象。放眼望去,那大帆数量竟比两岸的屋脊还多。
朱瞻域固然没能阻止张泉过闸,但最后这一炮却击伤了船体。再加上刚才张泉强行落锚救人,让海落船的状况进一步恶化,它接下来在漕河里航行的速度,势必会大幅减缓。
昨叶何看在眼里,只觉好笑。她对吴定缘说你要赚女子开门,可不是这般做法。吴定缘一听便大发脾气,说谁要赚苏大夫开门!然后自己去伙房讨得一坛酒来,关起门来吃得烂醉。
朱瞻域的主力部队很快就能抵达阁上,届时沿岸追击一条伤船,实在是易如反掌。
有他坐镇指挥,吴定缘、昨叶何等人难得轻松下来,没事便在甲板上溜达几圈。只有苏荆溪把自己关在位于左舷下端的船舱里,除非是给朱瞻基敷药,否则绝不现身。吴定缘去敲过几次门,她都回答说犯了欺君之罪,自罚禁闭,弄得吴定缘很是莫名郁闷,可去问太子又会惹来头疼,真是左右为难。
张泉冷冷地“哼”了一声,他知道刚才的举动是饮鸩止渴,接下来的局势会更加恶劣,但他别无选择。
不过张泉并未因此放松警惕,反而下令加快速度。不得不说,张泉真是允文允武的全才,对漕路与操舟之术都了解颇深。何时扬帆借风,何时放缓垂锚,哪一处浅滩抢过,哪一弯礁石可以绕行,全数了如指掌。于谦一直连连赞叹,说他简直是漕运总兵官陈瑄再世——说辞虽好,只是太不吉利。
两个人就这么对望着,视线慢慢交错开来。伤残的大船,终于顺利滑入坡底,溅起了一片巨大的水花。前方再无船闸,只有笔直向北、毫无遮掩的一条宽阔河道。恰好一阵好风吹过,海落船抖擞起大帆,奋力提速。
从他们离开德州开始,船上一直保持着外松内紧的态势,随时防备着敌人的袭击。可奇怪的是,狻猊公子在临清的追杀如暴风骤雨,在德州一段却像是彻底放弃了似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一直快到泊头镇,也不见任何征兆。
阁上闸的上下船槽与炮台很快便被甩在后头,化成一道壮观的背景,炮台上朱瞻域那胖胖的身影,则成为背景中一滴顽固的墨渍。虽然微小,却难以擦除。
次日一早,也就是五月二十九日,这一条海落船顺利驶出了德州境内,一路北上。从德州到沧州不过百余里路,到了下午未正时分,他们已船过交河县,算是正式离开山东地界,进入北直隶河间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