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原著小说 > 两京十五日 >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先说好,甭管你们走到哪儿,我报了仇,救了人就离开。”

朱瞻基可不知道这两个人打的哑谜,抖抖眉毛,忍不住问了一句:“你到底留下还是回去?”吴定缘默默从于谦手里夺回那袋珍珠,揣回自家怀里,然后朝船尾木舵走去。

于谦无奈地与太子对视一眼,无奈中却同时松了一口气。

她到底是什么用意,委实难以揣度。

就在他们谈话这段时间,小船借着滚滚浪势,顺水走出去二三十里。于谦抬首望去,远处可以看见一处宽阔的喇叭状河口,与长江垂直相交。犹如一位书法名家浓浓拖过一横后,在中间又添上一竖。

吴定缘别有深意地看了她一眼。别人不明白,他可是早看透了。昨晚那场神策水闸的对话,他当时趴在船头听得真切。这女人坚持留在太子身边,一定还有企图。而且吴定缘相信,苏荆溪也知道他起了疑心。可她非但没有放任吴定缘回南京,反而出言挽留,摆一个威胁在身边。

这里叫邗江口,是江北漕河与长江相连之处。在两水交汇的江面之上,大大小小几十条船桅帆林立,蚁行蜂聚一般交错挪动着。有来自苏松的白粮船,有来自湖广的矿货船,也有来自滇黔的木料、南海的香料……看似混乱不堪,隐隐中却自有一套秩序。小船只要加入它们的行列,左转进入邗江,前行不出十几里,便能看到瓜洲。

吴定缘冷冷道:“劝我留在太子身边,就不怕你不方便?”苏荆溪似乎没听懂,双眼微微睁大:“我做调理,你为护卫,各司其职,又怎么会不方便呢?”

朱瞻基站到船头远眺,蓦然记起来了,他认得这地方!昨天差不多就是这个时辰,那条宝船正意气风发地从此处驶入长江。赛子龙在这附近第一次跑丢,太子甚至还记得那三声突兀的花炮。

“而且上京路上,白莲教一定会穷追不舍。你父亲的仇,只有跟着太子才能报得了。”苏荆溪道,“你难道不想为铁狮子报仇?”

一日轮转,物是人非。现在他旧地重游,可一切已截然不同。朱瞻基下意识地微微仰起头来,只有那一片穹空依旧碧蓝如洗,不为人间福祸所动。一声幽幽的叹息,从唇边滑出来。

他们俩一起转头,满怀期待地看向吴定缘,后者却依旧没吭声。

此时凝望蔚蓝的,并不只有太子一人。

朱瞻基和于谦同时眼神一亮。这姑娘真是冰雪聪明,听似不经意的几句话,却不知不觉绕出了困境。按照她的道理,吴定缘只有跟随太子北上,才能保证妹妹活着,既不算违誓,也不致让太子失望,真是太体贴周到了。

相隔百里之外的后湖梁洲,十几道困惑的视线也正在扫视着天空。只见半空中无数纸灰像柳絮一样往复飘荡,像是在天青色的染布上烫出几百个小洞。顺着几道袅袅的淡色烟柱下望,会发现它们来自一片焦黑的废墟中。

“对呀!”

这里曾经是地字第三号黄册库,昨晚的大火彻底改变了它的命运。不幸中的万幸是,火势未成连营,周围的册库总算安然无恙。

“试想一下,若是你没返回金陵,白莲教会怎么想?吴定缘一定是保着太子北上,这样一来,吴玉露这枚筹码说不定还能派上用场,便不会轻易割舍。”

在督工的呵斥下,十几个库夫茫然地重新把头低下,继续用长木杈扒拉着废墟。他们完全搞不明白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明白,为何今晨一早有各路兵马拥至后湖外岸。当然,外面的麻烦,自有主事头疼。他们的工作就是尽快把废墟清理出来,避免余烬未熄,波及旁边。

吴定缘嘴角猛然一抽,显然被戳到痛处。以他的头脑,其实早预见了这个结果,这次返回金陵,他也是抱了先为妹妹收尸,再跟白莲教同归于尽的心思。

一个老库夫手握木杈,推开几块交叠的焦木,不留神激起了下面一大蓬纸灰,登时烟絮乱舞。他一边咳嗽,一边扇动手掌,正要继续扒拉,却发现纸灰下方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蠕动。

朱瞻基眼皮一翻,这位臣子什么都好,就是偶尔会天真得像个蒙童。苏荆溪道:“于司直心怀仁恕,只怕难以揣度那些人的心思。吴玉露牵扯到这么大的阴谋,若是没甚用处,自然是一刀杀了,以绝后患。我那个未婚夫郭芝闵,岂不就是这么死的?”

老库夫一怔,正要俯身去看个究竟,却见到废墟底下突然“嘭”的一声,几块断板被猛然推开,一只硕大的拳头从地底高高举起。他“妈呀”一声,吓得一屁股瘫坐在废墟上,眼睁睁地看到更多残骸与沙土向两侧滑开,一个黑漆漆的影子爬起来。

苏荆溪转头看向于谦:“换作你是白莲教,发现吴定缘与太子分开,只身回了金陵城,会怎么做?”于谦愣了愣,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呃,吴玉露没用了,放了?”

这是一个全身覆满灰泥的巨汉,须眉发皆无,从焦枯的衣衫破损处可以看到,他的背部、手臂露出大片触目惊心的黑红灼伤,像一只从火海地狱里爬上来的恶鬼。这巨汉根本没理睬这些惊恐的库夫,他抖搂掉身上的沙土与灰烬,略做环顾,大踏步地走下废墟,径直跳进后湖,让清凉的湖水没至脖颈。

吴定缘不明白她什么意图,只好点点头。

原来梁兴甫被压在书架之下后,发现自己挣扎不开,便立刻手脚并用,向下方挖去。黄册库为了防火,在书架下面铺了一层厚厚的细沙,沙下是地板。梁兴甫的手掌堪比铁锤,几下捶碎木板,再往下便是饱浸水汽的湿土层。他刨出尽可能多的湿土,往身上抹去。这样虽不能脱困,但多少能隔绝一点火力。

苏荆溪双眼盯着吴定缘,语气和缓道:“昨晚在城头,梁兴甫既然循着红玉姑娘那条线跟过来,说明白莲教也知道了你在帮太子,对吧?”

凭着这手段与惊人的忍耐力,梁兴甫竟然熬住了头顶的熊熊大火。他站在清澈的湖水中,双手合十,闭目诵着什么经文。看他的表情,这常人难以忍受的烧伤剧痛,梁兴甫竟甘之如饴。

“现在还提这事干吗?”于谦有些不满。朱瞻基悄悄踢了他一下,示意噤声。

诵经过半,一个声音忽然从岸边传来:“哎呀哎呀,想不到病佛敌也会失手。”梁兴甫保持着原来的姿势没动。不用睁眼他也听得出来,一定是昨叶何。

“嗯。”吴定缘闷声答道。

“外面什么情况?”他问。

朱瞻基也觉出不对,可他金口已开,这时再反悔挽留也不合适。这时苏荆溪在一旁忽然开口道:“白莲教掳走了你妹妹吴玉露,是为了要挟你爹为他们做事,对吧?”

“说出来你都不信,朱卜花淹死在神策水闸前;太子离开金陵,已经渡江北上。”昨叶何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一下情势,然后往嘴里塞了一枚缫丝糖瓜,慢慢嚼着。

于谦“呃”了一声,鼻子莫名有些发酸。也不知是被珠袋砸的,还是品出了一丝托孤的味道。金陵城里朱卜花虽死,但白莲教还在。他孤身一人返回去救妹妹,只怕和送死差不多。

从咀嚼声里,能听出她其实也带着一丝急躁……以及不解。

“这里有二十三枚合浦南珠,算上买船那一枚,一共二十四枚。权且借给你们做盘缠,记得回头与那五百零一两银子一并还给我。若是无人可还……”他顿了顿,“就请太子下道赦文,用这些钞银给红姨从教坊司里赎身吧。”

筹谋周详的宝船爆炸,按说太子绝无幸免之理,可他偏偏因为一只蛐蛐而生还;戒备森严的宫城之内,按说太子绝无逃离之机,可他偏偏因为一封密信而脱走;面对勇士营和白莲教的双重追杀,按说孤立无援的太子绝无反抗余地,可朱卜花离奇溺毙,强悍如梁兴甫被烧了个半死——难道朱瞻基真的有大气运庇护不成?

于谦没想到都这会儿了,这市侩还不忘算账。他把饭团从嘴里抠出来,正要扬声,忽然又被一袋东西砸中鼻子,原来是那一袋合浦南珠。

这个念头,让昨叶何一度有些困惑。不过,她很快收起情绪,因为这并不是感慨的好时机。

吴定缘看了眼炉子,上面隐约可看见自己在正阳门留下的一抹血痕。他撇了撇嘴,道:“当时离开我家时,小杏仁已经花了一两银子把它买下来了。它就是你们的了。”

“我们的新任务,是在太子抵达京城前务必截住,不能让他阻挠佛母的计划。”昨叶何说。她见梁兴甫无动于衷,又补了一句:“据勇士营的士兵说,太子离开时身边跟着三个人。可以确定一个是于谦,一个是给朱卜花治病的女医师,叫苏荆溪,还有一个叫吴定缘。”

一声明显的憾声,从朱瞻基嘴唇里滑出,道:“好吧,本王不会食言而肥。既然约定已成,去留便随你吧,不过……”他俯身拿起那个小香炉,晃了晃,道,“这个炉子,你我皆用它立过誓言。你把它留给本王,路上做个激励如何?”

最后这个名字,似乎起了奇效。

他勉为其难地补了一句吉祥话,说得笨拙不堪。

哗哗的拨水声传来,梁兴甫从湖中一步一步走回到岸边。赤裸的身躯从水面逐渐升起,湖水冲刷后的烧伤区域变得更加清晰——双腿后侧,大半个背部、整条右臂、左肩及半个头顶——宛如一条黑红妖蟒自脚踝缠绕至头顶,当他动起来时,这妖蟒也跟着变得生动起来,拧动着身躯欲把人从头到脚一口吞噬。

“我自幼在金陵长大,没离开过南直隶地面。太子北上,怕是用不上我。再说我得去救我妹了……呃,恭祝太子殿下一帆风顺。”

走到岸边,梁兴甫淡淡问道:“他们走的哪条路?”

吴定缘不耐烦地舒展手臂,把手里饭团一下子塞进于谦嘴里。于谦瞪大眼睛,嘴里呜呜说不出话来。吴定缘又轻轻看了眼太子,像是怕被蜇疼似的,迅速把视线挪开:

昨叶何道:“我算了一下脚程,他们若想以最快的速度回到京城,只有一个选择,从扬州府走漕运。我已经飞鸽传书,让那边的眼线在瓜洲盯牢。”

“小杏仁,你真是老鸹精托生。”

梁兴甫点点头,抬起胳膊把脸上的水珠一抹,准备离开。

“不过是个卑微捕吏,离开南京城就用不着他了。再说他一看见我就头痛欲裂,这种人留在身边又有什么用?”朱瞻基反复告诫自己,可焦虑感没有因此而消退。他自矜身份,不愿主动开口,好在于谦比他还心急,直接开口催促:“吴定缘,太子一路上还缺少护……”

“等一下。”昨叶何拦住他,“等你赶到瓜洲,只怕他们已经北上了。与其追尾,不如兜头,你最好直接赶到淮安去拦截。”

刚才的讨论,吴定缘一言未发,现在仍保持着漠然,一副与己无关的态度。朱瞻基的喉咙,不经意地起伏了一下,发现自己居然有些紧张。

“那你呢?”

从被卷入这场风波开始,他一直拼命想要置身事外,可惜事与愿违,反而让他一直掺和到了最后。当初于谦跟他约定,护送太子离开南京城。如今约定已经完成,他没有继续留下来的理由。

“我在南京还有事要处理,随后赶过去跟你会合。”

她表态完,船里的六道目光自然聚集在了吴定缘身上。

梁兴甫疑惑地瞥了一眼,似乎不太明白,事到如今她留在南京还有什么意义。

苏荆溪后退一步,盈盈一拜,道:“民女在后湖已经报得大仇,铭感五内。唯有侍奉殿下进京,方不辜负君恩。”她在神策闸口前一言气死朱卜花,朱瞻基是看在眼里的,此时见她愿意跟从,大为欣喜,连声说好。

昨叶何双眼闪过一抹好奇,嘻嘻一笑:“我打听了一下铁狮子那个儿子。这人在应天府声名狼藉,是个没用的败家子,可太子从东水关码头到后湖这一路逃亡,处处都能看到他。我有预感,若想顺利抓住太子,得把这家伙的深浅摸清才行。”

朱瞻基环顾四周,道:“其他人可还有什么意见?”他这么一问,船上霎时安静下来。三人都听出来了,太子这一句问的其实不只意见,还有态度。

“哦。”

说到最后一句,于谦右手重重拍在船板上,沾了一巴掌的饭粒。

“我打算去找那个叫红玉的琴姑,好好谈一下。富乐院的糕点,听说做得很不错,值得一尝。”

“臣的建议是,先至扬州的瓜洲渡。漕船北运,那里是一处重要枢纽。我们只消使些钞银,搭上一条进鲜船,请办船的百户夹带我们北上,到天津再改换马匹,疾驰直入京城,便可及时讨杀反贼!入继大统!”

“只要把吴氏兄妹留给我就行,去极乐世界,总要一家人完完整整,心无挂碍。”梁兴甫说完这句,转身离开。

“那这漕路,该怎么个走法?”朱瞻基看起来已经放弃了。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行人的职责是前往各地奉节传诏,这些水马脚程远近的规划,乃属本职功课。于谦一番解说下来,舟内竟是无一人能反驳。

于谦一边在瓜洲埠道上漫步,一边轻声吟哦着王荆公的名句,心中满是感慨。此诗作于北宋熙宁元年,王安石从江宁府前往汴梁就任翰林学士,途经瓜洲所作。于谦原来诵念此诗,往往惊叹于“又绿江南岸”的炼字之精,可如今对于末句格外有共鸣。

于谦笑道:“那是因为殿下昼行夜停,一路游山玩水,自然迟缓。”他朝舟外一指,道:“漕河之上有一种进鲜船,专向京城进贡各类鲜品,漕上唤作川上船——所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种船为怕贡品腐坏,中途日夜不停,盘坝过闸可以举牌先行,无须排队。赶上顺风时节,它一天一夜甚至可以走出两百里。两京单程,十五日内必到!”

他以一介小小的行人入幕东宫,同样从金陵北上京城,可境遇之险,远胜王安石,是否能被明月照还金陵,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于谦自谓没有王荆公那样的境界,可为了黎民社稷,早早做好了粉身碎骨的准备,就像……就像……

朱瞻基见她也这么说,颇有些悻悻,可又不甘心地嘟囔道:“我从京城到南京坐的漕船,路上走了将近一个月呢!”

于谦的视线停在了前头一处埠头河库前。几个脚夫正在一个大木桶里搅着灰白色刺鼻的石灰粉,一勺一勺的桐油浇下去。这是在调制捻料,用来给船底弥缝以防止渗水。

于谦随后又加了一个砝码,道:“再者说,殿下的箭伤在船上可以稳稳静养,远胜过承受鞍马劳顿之苦。”苏荆溪在一旁附和道:“于司直说得不错,单以养伤而论,乘船远胜骑马。”

“对了,就像石灰!”于谦一拍巴掌,觉得这个比喻真是不错。哪怕粉身碎骨,也要清清白白。他解决了文学上的问题,开始把注意力放在此行的任务上。

“舟楫虽缓,胜在可以始终不停。就算一个时辰只有区区十五里,一昼夜可走十二时辰,就是一百八十里。兼之水路平稳,几无阻碍,所以百里之内,舟不如马;百里开外,马不如舟。”

他们的小船是在申时进入邗江,但并没有直趋瓜洲。瓜洲是江北漕运的南端起点,只许漕船在这里交兑转运,其余闲杂舟船一律不得停系洲上。

朱瞻基勉强点点头,他也随过军,知道骑兵动起来有多么麻烦,一匹战马起码得三个辅兵伺候着,每天跑动超过两个时辰,就得停下来休养。

于是,这一行逃亡者停在了邗江西岸的四里铺,寻了个客栈歇息。于谦自告奋勇,前去瓜洲找船。

“臣……绝不是为一己私心。”于谦的眼皮一跳,“请殿下细思,骏马奔驰虽速,但中途需要歇脚落汗,喂料换掌。雨大了泥地难行,旱处又怕鼠洞绊折了马腿,逢坑徐行,遇坡牵拽,麻烦极多。”

漕运自成一套体系:船有漕运总兵,水有河务衙门,货有脚帮,闸有地棍,暗地里还有盐商粮贾、当铺钱庄之流,势力错综复杂。太子和苏荆溪不消说,就连吴定缘也只熟悉应天府,真正有点漕运经验的,只有于谦一个。

朱瞻基怒道:“不要胡说,漕船我又不是没坐过!一个时辰最多能走出去十几里就不错了!它运货胜于陆运,这个我知道,但船速怎么会比马快?于谦你不要自己不擅骑马就乱找借口啊!”

于谦在成衣铺买了套细葛道袍和布帽,扮作一个书生模样,兴冲冲地直奔瓜洲而去。

“殿下长居北方,对于舟楫之事多有误解。若论短途,水不及旱;若论长途,则旱不及水。”

瓜洲是一处横亘在邗江正中的瓜形沙洲,四面临水,俨然是一道天然关口。上头中央位置是漕运衙门和瓜洲千户所驻地,外围一圈则是无数河库、码头与工坊,伺候着来自各地的大船,异常繁忙。

朱瞻基一听,眼睛登时瞪圆,问:“乘船?那也太慢了吧?”

在瓜洲想要找到一条夹带四名乘客的进鲜船,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你若不知门道,径直去问,个个都是严守律法的好船官,绝不会做半点通融;若知道门道,便会请一位有人脉的牙人,让他私底下居中拉纤,两头说合。而这种牙人,一般都出自脚帮。他们天天在瓜洲搬运货物,干起这件事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漕路。”

此中关节,于谦作为行人很是清楚。他有意避开几个离官府近的牙行,一路寻到这一处偏僻的河库前。那几个黝黑的脚夫调完石灰捻料,正要装桶,就见一个书生走过来,拱手相问:“叨扰,你们的纲首可在?”

“什么?”

脚夫们朝河库里喊了一声,很快一个胖胖的闲汉打着哈欠走出来,一件油腻腻的粗褂横披,走起路来,浑身白花花的肥肉直颤。他斜眼看着于谦,也不说话。于谦咳了一声:“请教小哥儿,这里可有过水东岸的针路?”

朱瞻基忍不住抱怨道:“又要极速奔驰,又要乔装匿行,两个要求根本背道而驰。那你说怎么办?”于谦拍了拍船帮,笑道:“其实不必拘泥于骑乘,臣有一个更好的建议。”

脚帮的水词里“东”指北,“西”指南,“岸”指终点,针路就是船路。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没有能夹带到京城的漕船。于谦先前出使湖广,对这些规矩略有所知。胖子听他说出水词,态度变得客气了点:“有自然是有的,只是看先生想怎样过。”

于谦唯恐太子还存幻想,振声提醒道:“返回京城之前,我们不能惊动沿途任何一处官府,尤其不能泄露太子身份。只能白龙鱼服,潜行匿踪。”

于谦忙道:“四只鸬鹚,都是扎了脖。”鸬鹚两条腿,指人,扎了脖子不能吃鱼,即是说这次捎人不带货。胖子撇了撇嘴,伸出五个指头晃了两下。

还是那句话:事涉帝位之争,人心格外叵测。

这十两是拉纤的费用,因为他这次不带货,脚帮从中赚不到搬货的钱,就会把介绍费价码抬高。至于给船主多少,还得另谈。

若论心腹,京中的御马监提督太监比中都留守更心腹,又怎么样呢?朱卜花一到金陵便敢反叛作乱。这一场横贯两京的大阴谋,中都留守到底有没有参与其中,谁也不知道。太子在凤阳现身,留守有可能起兵勤王,亲自陪护上京;也有可能把他一捆,送到京城去给新君讨赏。

于谦无心讨价还价,当即从腰间取下那袋合浦珍珠,打开袋子拿出一枚,交到胖子手里,道:“散碎零头不必找了,只是要快,今晚走最好不过。”胖子举起珠子,透着日头看了眼,脸色变得谄媚起来:“包有,包有,老爷要看看什么船?”

朱瞻基顿时噎住了。

于谦道:“自然是进鲜船,越快越好。”胖子很是殷勤:“这边埠头就有一条现成的,要小人派个跑腿去通知您那三位伙伴吗?”于谦不想让太子抛头露面,便说:“不必,先带我去看看。”

于谦淡淡道:“中都留守,与御马监提督太监又有什么区别呢?”

胖子带着于谦离开河库,一路恭维着引路。他们沿着一条满是灌木的小径走了半天,于谦突然觉得不太对劲。这分明越走离河边越远,谁家的进鲜船会停在这里?又走了一阵,他闻到一股腥臊味道,再一看,眼前是一圈密不透风的柳树林,林子中间挖了几道深沟,沟底堆满了黄白污秽,边缘沟头浮着一堆堆白晶。

只要他亮出太子身份,得到中都留守司的全力支持,这些根本不成问题。

这里是瓜洲倾倒屎尿的地方,挖成沟渠是为了养硝土,平时根本没人靠近。于谦看到这里,哪里还不知道自己上当了,转头正要走。适才那几个脚夫已经跳出来,各自手持一根粗长的抬棒,狞笑着围成一个半圆形。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笑眯眯道:“累我带你走了这么远,给些茶钱也是应该的。”

凤阳乃是洪武皇帝的家乡,就在金陵过江后的西北方向。大明开国之后,洪武皇帝在此修建了一座不逊南京皇城的大城,定为陪都,平时驻有中都留守司八卫一所,地位卓然。皇子与宗室经常会被派来凤阳驻扎,先前朱瞻基也曾到过几次,对当地很是熟悉。

于谦怒喝道:“这里距离千户所不远,你们吃了豹子胆,敢在这里劫掠?”胖子道:“邗江水波凶险,每年溺死几个没数的江里鬼,龙王爷都管不着。”说完舔了舔舌头,显然对这营生颇为惯熟。

朱瞻基眼神黯淡了下去,可转瞬又亮了,道:“咱们可以先去中都凤阳嘛。”

于谦暗暗焦虑,眼下这局面,自己折了不要紧,耽误了太子可是要命的事。他暗自挪动脚步,心想着该如何脱身,胖子见这书生居然还不死心,嗤了一声,肥胖的手掌往下一压。

“马能换,人却换不了。殿下您别忘记肩上的箭伤,根本耐不住这种狂奔的颠簸,没到京城就活活累死了,又何苦来哉?”于谦毫不客气地驳回。

一个脚夫挥起棍子,直奔于谦天灵盖砸去。于谦浑身猛然绷紧,只能闭眼硬着挨,可等了半天,也不见棍子落下。他一睁眼,发现一只大手攥住棍子,与那脚夫僵持住了。

“可以轮换着跑嘛。”

“吴定缘?”于谦如释重负。

“再好的骏马,也扛不住这种跑法。”

吴定缘冷冷道:“不是鹞子莫扑棱翅,学了几句水词就想混江湖了?”

“没关系啊,我们不用跑一昼夜三百里,只要一半速度,一昼夜一百五十里也够了。”

胖子见横里插来一人,先怔了怔,忙喝令脚夫们动手。一个是杀,两个是砍,也没什么分别。谁知吴定缘一握手中新配的铁尺,眼神森冷地往那边一扫,那三个脚夫登时僵在原地。

于谦摇了摇头,道:“骑马也不成。虽然两京之间有官道驿路,可中途坡岭沟壑比比皆是。何况如今已近五月,若赶上雨水泥泞,速度更难提起来。”

这世间本是一物降一物,脚夫在码头上卖苦力,对于谦这种读书人不甚在意,但看到公差就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感。

朱瞻基顿时泄气了。这种跑法固然很快,他却用不了。“还是得骑马啊。”他喃喃自语。

吴定缘一向喜欢速战速决,见对方被震慑住,毫不犹豫,抢先出手。胖子只觉得眼前人影一晃,三声“哎哟”同时响起,三个脚夫一起捂着手腕弯下腰去,三根木杠纷纷落地。他下意识转身要逃,那人影已冲到跟前,狠狠一脚踹向小腹。

“殿下有所不知,本朝缺马,所以传递公文多用步行。每个急递铺都设有少壮铺兵,一接文书,即刻疾奔而出,至下一铺为止。如此前后接力、轮次传递,一昼夜可行三百里。”于谦回答。

胖子的肚皮软软地凹进去一块,竟然让吴定缘的脚微微陷住。吴定缘再用力一蹶,胖子喉咙里发出一声杀猪般的惨叫,整个人扑倒在地,脑袋“咣当”一声碰在了硝土沟边上。胖子还要挣扎着爬起来,吴定缘抬起脚底踩在他脑袋上,狠狠蹍了几蹍。

“母后那封密信,五月十二日离京,五月十八日抵达南京,只用了六天时间啊。咱们这么赶路不成啊?”

这里常年浸泡污秽,沟头生着一层厚厚的白硝土,胖子这一滚,鼻孔和嘴里都塞满了硝土,直辣得他涕泪交加。

朱瞻基默默心算一下,不由得脸色微变。南京至京城的驿路是两千两百三十五里。在半个月内跑完,意味着一日须赶一百五十里路。不过他转念一想:

“饶……饶命……”胖子含糊不清地告饶。吴定缘却不肯放松,反反复复使劲,直到旁边那三个脚夫反应过来,纷纷跪地替纲首求饶,他才稍微松了松劲,容胖子抬起头。

他没继续往下说,可谁都听得出来这个“没意义”意味着什么。六月初三是一个决胜节点,篡位者一旦践祚称帝,木已成舟,太子再想翻盘可就难了。哪怕晚到半日,命运都会有霄壤之别。

“小的污了狗眼,穿了烂心,上辈子九世为娼才敢动您的心思。”胖子也不含糊,一连串污言秽语冲着自己先泼过来。一看他就是经验丰富,知道自贱最能消去杀心。

见太子意识到严重性了,于谦用手拂了拂米粒,道:“所以咱们的一切谋划,都得以十五天为限。超出这个天数,便没意义了……”

果然,吴定缘没再下狠手,而是沉声问道:“你怎么敢打他的主意?”

听到这句话,朱瞻基心中骤然一抽。于谦这么说,显然认定洪熙皇帝已经死了。他拼命压住脑中翻腾的情绪,把精力集中在眼前的麻烦上。

胖子忙不迭地答道:“我看这位爷爷手皮细嫩、脖颈白皙,虽然穿着寻常,可走起路来总避开污水泥泞,该是个有钱人家的少爷,不知为何乔装私逃。我适才问他要不要跑腿送信,知道并无同伴跟随,又见他掏出一袋合浦珠子,这才……”

“臣在礼部观政时,曾学过一点典仪历法。六月初三正逢天德值日,诸事皆宜,大吉。若那篡位之徒觊觎帝位,这是最近的一个登基吉辰。”

于谦在旁边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没想到自己浑身破绽,一搭话便早被看了个通透。

“为什么非得是六月初三?”朱瞻基问。

吴定缘看向于谦:“他拿走珠子了吗?”于谦掏出珍珠口袋晃了晃:“还没来得及。”吴定缘瞪了他一眼:“钞银不露白,下次你还是把脑子露出来显摆吧,反正也用不上。”于谦脸一红,赶紧把口袋又揣回去了。

“六月初三(辛丑),请诸位记住这个日子。无论如何,太子在六月初三一定得进入京城——最起码得进入顺天府境内。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十五天。”

吴定缘叹了口气,不怕没江湖经验的雏儿,就怕自以为有江湖经验的人。这个小杏仁原来是官,走的是水马官驿,自然一路顺畅。如今逃亡在途,他还用官府那套做派,也忒小看万里行路了。吴定缘正是不放心于谦办事,悄悄在后头尾随,这才挡过一劫。

于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半个吃剩下的饭团,数起米粒来,道:“今天是五月十九日(戊子),明天是二十日(己丑)……”于谦每数过一天,便从饭团上抠下一粒米,摆在船板上。当摆到第十五粒米,他终于停住了。

吴定缘蹲下身子,拍着胖子的肥耳朵冷笑道:“俗话说,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你一人独占脚、牙两行,死也不冤了。”

朱瞻基“嗯”了一声。两京之间相隔两千余里,如何迅速北上,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他开口道:“咱们这几个人里,只有你多次往返两京,可有什么想法?”

胖子嘴唇上抖着腥土,连连告饶。吴定缘指着于谦道:“你莫看轻这人,他可是朝廷命官。现在扭你去千户所,轻易判个斩监候。”胖子面如土色,只是不住磕头。吴定缘见火候到了,便松开脚底:“你若不想死也容易,去给我们老实弄条川上船,这账便一笔勾销,荐费也少不了你的。”

“《礼记》有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咱们从金陵算是侥幸脱身了,但接下来如何返回京城,也是个头疼事,得提前筹谋才好——太子殿下您意下如何?”

胖子带着哭腔道:“两位爷爷,我就是想唬点钞银,其实办不来啊。”

于谦不顾吴定缘的脸色变得铁青,又去招呼其他两个人。太子和苏荆溪这时也吃完饭团了,于谦把他们叫到一块,然后敲了敲篷顶:

“你一个脚行的纲首,连条想夹带的船都荐不来?骗谁呢?”吴定缘脸色一沉。

“那太好了,咱们马上开个会。”

“真的,真的。”胖子急得要对天起誓,“爷爷,您可不知道。从前夹带人容易,可漕务陈总兵刚刚改了规矩,可就难了。”

“头疼,睡不着。”

于谦大惊:“什么规矩?”

于谦知道他嘴臭,也不为意,道:“那你现在去休息一会儿?”

“陈总兵改的规矩,叫作兑运之法,才颁布没半个月吧。从此以后,江南、湖广、江西来的民船,不用跑全程了,只需要走到瓜洲和淮安仓,货物转兑给江北总的二十四卫所,再由官船直运京城。漕运衙门说这叫啥体虚民力……”

“我若也睡了,这船一早沉了江底去喂鱼鳖了。”

“体恤民力。”于谦没好气地纠正了一句,看向吴定缘一脸无奈,少不得又解释了几句。

于谦兴致勃勃地絮叨着,可惜其他三个人都没搭理。于谦说了一阵无人应和,只好悻悻地从舱底掏出几个裹着腌鱼碎与姜末的饭团,分给同伴。分到吴定缘时,他发现对方双眼布满血丝,心中大为惭愧,忙把饭团递过去,道:“一直没睡?”

漕河原来用的叫转运之法,从沿途船户、农户中佥派漕役,让他们从各地运粮到德州,再交给卫所转运。因为是徭役,官府不会给钱,但默许水手私自夹带一些土货和私客,以作为补偿。

“你们知道吗?这个仪真县的江畔哪,有一座古渡,名唤扬子渡,旁边还曾有一座隋炀帝的行宫,叫作扬子宫。从仪真到京口这一段江水,以津为号,因宫得名,便被称为扬子江。王摩诘、刘梦得、杨诚斋、文丞相皆有诗流传……”

但从江南到德州距离太过遥远,百姓苦不堪言。于是洪熙皇帝一手推动,促成从“转运法”改“兑运法”。从此之后,百姓的漕役只需要从江南运到瓜洲即可,交笔银钞,货物兑运给卫所之后,再由卫所的官船运至京城。

算算水程,这会儿应该已经刚过大江北岸的仪真县。

想不到,这个新漕法居然在这个节骨眼上实行了。它确实是一项德政,但对这几个逃亡者来说,可就太不赶巧。规矩一改,瓜洲以北全是卫所官船,而卫所一向自成体系,水泼不进,外人很难置喙。

于谦是最后一个醒过来的。他翻身爬起后的第一件事,是挺直了脖子,极目观望江景。此时,小船已经越过江心,朝北岸靠拢而去。从这个距离看过去,河岸景色变得清晰可见。润翠色的草坡高低起伏,一丛丛共生的细叶水芹与棒头草覆盖着水线边缘,形成一条不规则的绿线,连起一长串细小零碎的不规则浅滩。

“难道卫所的官船就一点不做夹带?”于谦不甘心。胖子看了看冷脸的吴定缘,哼唧了半天才说道:“官船自然是要夹带的,但您不在河上,可能不知道。如今是五月中,漕河的水力只有六分,发出去的漕船很少。要等过了六月,沿线农地收完夏麦,各地才会放水入漕。水过九分,漕船方能大发。”

苏荆溪赶紧蹲到太子身边,一手托起拆开的布条,一手按摩着伤口。她的眼神专注,手法轻柔细腻,让朱瞻基舒服得不时哼哼几声。日光从篷隙斜斜地照进来,苏荆溪的额头泛起一层慈柔的光泽,有若观音圆光。光看她此时神态,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昨晚她在神策闸前如罗刹女般的疯狂模样。

吴定缘和于谦相顾无语,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赶上这么个尴尬时段。漕船发得少,意味着夹带名额更少,卫所自己都未必够用,更别说给外人了。

其他三个人足足酣睡了两个多时辰,直到炽热的阳光晒疼了脸颊,方才醒来。最先起来的是苏荆溪,她俯身用江水扑了扑脸,掏出一方锦帕细细擦拭。接下来醒转的是朱瞻基,他是被疼醒的,因为肩上的箭伤又发作了。

“不过……”

吴定缘在船尾勉强站定,深深吸入一口江风,让一股清气在肺里荡涤数圈,头脑略感清醒。可神志一清醒,郁结之情反倒更为凝实,简直无可逃遁,亦无从消解。吴定缘就这么默然伫立在船尾,瘦高的身躯像一根不知向何方飘摇的芦苇。

“不过什么?快说!”吴定缘喝道。

一想到这里,吴定缘顿觉胸口发闷。他不得不轻轻放开舵把,直起身来。昨晚梁兴甫捏伤的脚踝气血已通,可酸疼劲仍在,哪怕挪动一点都得咬紧牙关。

胖子赶紧说:“如今瓜洲北去淮安的漕船,都在扬州所手里。他们一般会分出一部分荐书,留给当地的有力豪家。”

无论来路还是去路都晦暗不清,偏偏在头顶,生死悬于一线。

两人一听,顿觉柳暗花明。卫所再崖岸自高,行船也得仰赖沿途的地方豪强配合,自然也得分润出一些好处。若放在平时,于谦早就出言斥责这种公器私授的勾当,可如今形势所迫,他强压下内心的烦躁,道:“那要登上进鲜船,得去找哪几家?”

一直到现在,吴定缘仍有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好似这一切只是场噩梦。他习惯性地朝腰间摸去,想用烈酒来解决问题,却摸了一个空。吴定缘忽然忆起,昨天中午他穿过正阳门城洞的巨石之下时,那一瞬间莫名涌现出某种预感,现在回过头想,那竟似是谶语一般:

“进鲜船运的都是皇家贡品,一般人家可办不来夹带。能拿出荐书的不过松江徐家、湖州何家、海盐钱家、会稽顾家……”胖子一口气数出四家来,突然停住口,似乎想起什么来。吴定缘不客气地踢了踢他脑袋:“继续说!别卖关子。”

过去的一天一夜,对他来说实在刻骨铭心。南京一场巨变,两拨神仙打架,却让他这样的蝼蚁惨被殃及。一个最怕麻烦的人,却卷入了最复杂的旋涡之中,父亲惨死,妹妹被掳,仇人现身,他所熟悉的世界被砸了个粉碎,再不能回头。

胖子谄媚地请他先挪开脚底,然后像只乌龟抻起脖子,趴在地上冲那三个脚夫喊道:“长老三!你老去滥赌那个赌棚,今天不是斗虫吗?报条贴出来没?”那个叫长老三的一听赌字,脸上登时兴奋起来,道:“一早贴了,今晚就有一棚,俺还盘算着去耍耍呢。”

其实吴定缘也困倦至极,脑壳里始终塞着一块炭火,闷闷不见火焰,却灼得人坐立不安,任凭多么疲惫也安不下心神。

胖子“呸”了一声,骂了句:“你个王八早晚连婆娘也输掉!”然后转回头来,双手连连作揖,道:“爷爷们平时一定从不杀生,果然现世……呃,现世福报来了。”

他们原本乘坐的小船,只是一条巡湖用的舢板,根本经不得江中风浪。幸亏红玉之前给了吴定缘一袋合浦南珠,于谦借来一枚,从江边渔家换到一条乌篷河条,才算解了燃眉之急。这些经历了一夜波折的疲惫的人,在确认河条安全入江之后,几乎是一躺下便睡着了。

“什么意思?”吴定缘不动声色。

整艘河条缓缓摇摆着,一片静谧,仿佛江神施展了什么玄妙的安眠之术。

“这里有个赌棚,这时节正要斗文虫。今天既然贴出报条,远近的斗客都会来。扬州有个豪家的管事,最痴迷此道,每开必来,动辄几十上百贯进出。他背后那家势力可不小,若两位爷爷手面够硬,说不定能从他手里赚出四个进鲜船的荐书。”

吴定缘孤身一人待在船尾,手控舵把,眼神木然地望着早已远去的南京地界。在他身后,于谦拘谨地蜷缩在船头,连睡着了都眉头紧皱;篷舱里传出朱瞻基均匀的鼾声;苏荆溪以手托腮,努力保持着坐姿,斜倚着篷边也陷入安眠。

于谦大喜:“这是哪家的管事?”

大江之上,一艘乌篷河条正在飞速向东。因为船行顺流,所以不必扬帆摇橹,只消把控一下后舵,茫茫水波自会裹挟着小舟前行。

胖子嘿嘿一笑,语气里多了几分敬畏,道:“自然是扬州本地的龙王爷,做盐商的徽州汪家,家主叫汪极的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