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昇:“…………”
若是单听这么一段,活脱脱就是个极擅阿谀奉承的小奸佞没错了。
张昇无奈地打发他去干自己的事。
文哥儿听张昇算是同意了,狠狠地给了张昇一通夸,直把张昇夸得天上有地下无!
得了张昇的准话,文哥儿下衙回家和他哥聊了聊,决定等谢迁他们批复以后再跟家里讲。
张昇看着文哥儿熠熠发亮的眼睛,知道他是真心这么想的,沉吟半晌后才说道:“我帮你把这计划递上去,但是你大先生他们同不同意,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
只要上头同意了,这就是公派出差。
何况现在再不出去,以后有实职在身肯定就更走不开了。
去西北又怎么样?你不去我不去,大明怎么好下去!
连最苦最难的河西走廊都见识过了,还有什么地方是不能去的?
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是为人臣子的本分!
文哥儿说道:“您对我们的爱护之心我们都知道的,只是我们想趁着眼下还没多少职责在身出去历练历练,一路上多看看多学学,将来散馆后不管被安排去什么地方都不慌!”
他们王家人个个义胆忠肝,绝对没有怕事畏难的人!
张昇沉吟起来。
别说西北了,便是要他们扬帆直达北美洲,他们也是不介意的!
文哥儿说道:“张侍郎已经年近六旬都能去嘉峪关,我们正是年轻力壮的年纪,怎么就去不得呢?若说去江南这些富庶之地出外差,多的是人愿意去,哪里用得上我们跑这么一趟?我们是去学习、去做事的,不是去享乐的。我私下问过大家的意见,他们都愿意一起出去,我才会把他们的名字添进来。”
所以说,拿到批复再坦白,一切都那么地顺理成章。
要不是和你更亲近,谁会跟你在背后戳同僚痛处?
要是直接跟王华商量这事儿,那不是闲着没事纯找打吗?
文哥儿听张昇没把自己当外人,张口就拿隔壁兵部的张侍郎来举例,心中大为感动。
于是兄弟俩默契地瞒住了亲爹,准备等着事情敲定以后再给王华一个惊喜。
张海当时可是被逮进诏狱待了好些天,最终还从左侍郎降为右侍郎来着。
(王华:?????)
兵部侍郎张海前些年不就是受不了那边的苦,没待满三年就擅自回京了吗?
若是这小子才入官场就学了那些乱七八糟的风气,哪怕谢迁和李东阳都同意了,他也是不会同意的!
可西北那种苦寒之地,等闲人都不愿意过去的,他们这些年纪不大的庶吉士哪里吃得了这样的苦头?
都是有一目十行技能在身上的人,谢迁飞快扫完了文哥儿捣鼓出来的西北考察计划。
若是去繁华富庶的江南,或者就进去山西河南走一走,倒是可以毫不犹豫地批准。
不得不说,看多了绕来绕去绕半天才进入正题的奏章,再看文哥儿这条理分明的计划书着实是中享受。
张昇看了眼文哥儿,见这小孩乖巧地坐在一边等着自己答复,沉吟片刻后说道:“河西走廊不是什么好地方,你们此行会很辛苦。”
哪怕其中也有点儿假大空的吹嘘成分,可这是大明公文写作的必备点缀,处理公务的熟练工都知道怎么略过不看。
连自己的直属领导你都不尊重,怎么不往自己脸上刻行大字说“我是天字第一号关系户”呢!
反正看完后你基本只有一个感觉:这个计划必须搞!
不管什么时候,越级做事都是大忌,甭管你上峰心胸宽不宽广估计都要记你一笔。
难怪这小子连卖书都能卖得让周经这个户部尚书倍感震惊。
文哥儿道:“我们如今是归您管的,当然是得先跟您商量好了,得了您点头才呈上去。”
只是谢迁看着上头列出来的名单,有点犹豫要不要单独把文哥儿给剔除了。
等把整份计划都看完了,张昇才问道:“你和你大先生他们商量过了?”
计划是挺好的,执行计划的人却不是非要这小子不可。
才刚过完年,张昇心情都挺不错。听文哥儿递上来个出行计划,眉头都不由自主地跳了跳,总觉得不是什么好事儿。
才十岁大的小子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就算他这个未来岳父能放心,王华这个当爹的能放下?
我们这批庶吉士在此保证,哪怕远在河西走廊也会定时交作业,绝对不会耽误庶吉士课程,你们觉得成不?
李东阳看出谢迁的犹豫,哪会不明白他在琢磨什么?
看看这个西北考察团,只要你们批准就能成团!
李东阳笑着调侃:“你要是单独把他给拦下了,这个仇他得记你一辈子。”
文哥儿兴冲冲地揣着计划去找上张昇。
谢迁道:“你放心让你儿子出去?”
既然已经游说好朱厚照,文哥儿便秉承着“做事宜早不宜迟”的原则,直接挥别朱厚照跑去找张昇商量他们宏伟的西北考察计划。
李东阳道:“他在工部观政,若是有什么外差本来就是要去的,哪有他挑拣的余地?别人去得,他当然也去得。应宁都在那边待好些年了,也没见他喊苦喊累来着。”
朱厚照哼哼两声,一副自己想写随时都能写的骄傲模样。
应宁乃是杨一清的字。
文哥儿道:“那我等着看殿下写的文章。”
谢迁想到陕西那边有杨一清在,心里刚生出来的忧虑便少了大半。他把奏本呈给刘健,想看看刘健和徐溥他们的想法。
朱厚照信誓旦旦地道:“孤一定写得比你的好看!!!”
刘健刚才就想知道这奏本里写了什么,这会儿终于拿到手了,当即打开奏本正色看了起来。
文哥儿笑眯眯地道:“那殿下可要多跟王学士他们学学怎么写文章,要不然写得又臭又长特别不好看,往后可不会有人看。”
本来他还想着文哥儿莫不是想靠着两个老师的关系做点什么,看完后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只对了一半。
朱厚照气呼呼:“那孤也记,孤也写!”
这小子确实是想做点什么,只是这些事哪怕正常安排人去做,很多人大概也不乐意。
文哥儿大笑:“这一桩桩一件件,我可都记得清清楚楚。”
所以不存在什么靠老师的关系,纯粹是主动请缨去干苦差事。
朱厚照怒道:“…………不许写!!”
即便他们一路过去可能不会吃多大苦头,这么大老远地跑去河西走廊也是许多人避之不及的!
王十岁,命途多舛!!
刘健有些欣慰。
先有抠门爹,后有抠门老板!
他把奏本呈给了徐溥。
文哥儿哼笑着说道:“等我老了,一定要把你这种剥削臣子的可耻行径写进回忆录里,印个几千上万本,让后世的人都知道你的恶劣行为!“
徐溥也有点眼疾,看公文比谢迁他们慢很多。
实在不行,还能啃老!
不过文哥儿这奏本写得清晰明了,换谁看都有种说不出的舒畅感,他也是一口气把整个计划给看完了。
贴钱上班,感天动地!
一般而言,朝廷是不会考虑派这么小的官员出外差的,可整份计划都是文哥儿捣鼓出来的,要是真把他排除在外未免有点过分。
文哥儿破罐子破摔∶“大不了我借钱度日。”
徐溥最终决定把皮球踢给朱祐樘,笑着说道:“一会把这奏本呈到陛下那边去,看看陛下是怎么个想法。”
我教你这些不是让你用在我身上啊,就不能操心点国家大事吗!!!
谢迁他们对此都没异议。
个小破孩,怎么学这么快
文哥儿这份西北考察计划就这样混在一干票拟过的奏本中送去给朱祐樘过目。
文哥儿:“"
这日正好是王华在詹事府当值,他把手头一些需要找谢迁商量的事理了出来,赶在午饭前找谢迁汇报。
朱厚照得意洋洋地把自己的举一反三想法说给文哥儿听。
都这么熟了,王华也没什么紧张感,向徐溥他们见礼后便准备和谢迁这位詹事府一把手对接。
他小先生,绝对离不开俸禄!
只是他一抬头,发现李东阳几人齐刷刷地用一种十分微妙的眼神看向他。
文哥儿刚刚才说过的,控制住对他们来说必不可少的东西就等于把他们给控制住了!
王华:?
朱厚照听文哥儿这般在意,更觉自己的决定聪明绝顶。
不是很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文哥儿忍不住对朱厚照进行一番思想教育,扣钱是不对的,扣啥不能扣钱,要不把我工龄扣了吧,咱九岁开始兢兢业业为创造美好大明做贡献,工龄大大地溢出了,随便扣不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