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玩宋 > 第一三一章 婚期敲定

第一三一章 婚期敲定

这糖又甜又粘牙,谁要吃!

送什么不好,送糖!

……

梅尧臣的目光转到桌上那红通通的袋子上。

王雱不晓得范仲淹他们在腹诽他什么,到了城外的驿亭时,他与他的小伙伴们会合了。小伙伴包括曹评、冯茂、李元东等等,反正能请着假的都被他给包圆了,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往京城而去。

那是王雱跑来和他辞行时顺手折来的,压根没征求他的意见就寻了个瓶子摆他桌上,说了一通什么“梅性高洁,正合先生”之类的肉麻话,然后还塞他一袋子喜糖。

人多了便不会寂寞,一路上打猎吃火锅,登山寻新梅,热闹得不得了。曹评还捎了个刘高明同行,这厮一开始还对王雱有些敌意,后来玩开了也就放下过去那点小恩怨了。

王雱只能乖乖地跟着王安石回家。

当然,刘高明对王雱带着的那把弓还是很有意见,那是他家千辛万苦寻来献给官家的好弓,一眨眼就被官家赐给了王雱!

王安石道:“行了,别看了,还有些细则得回去再商量商量。”

因此见王雱天天得瑟马上要娶亲,刘高明就忍不住堵一句:“有什么好得意的,我女儿都两岁了!”

司马光冷酷无情地赶他走。

王雱瞅了眼刘高明的脸蛋儿,还不错,是张小白脸。他替刘高明女儿庆幸:“都说女儿随爹,虽说你没什么别的能耐,但是长得还不错,这大概算是你留给孩子的最大的财富了!”

王雱委屈:“都要择定婚期了,这还不叫‘大故’吗?”

什么叫你没什么别的能耐?!

司马光板着脸教训:“女子许嫁,非有大故,不入其门!”

若不是曹评拦着,怒气满槽的刘高明就要拉王雱下马单挑了。

王雱美滋滋地和司马光商量完,得意忘形要跑去亲口告诉他阿琰妹妹这个喜讯,又被司马光拎着后领提溜回来。

王雱还在那儿感慨:“你看看你,都当爹的人了,还这么不稳重,言传身教的道理你懂不?要给儿女树立良好的典范,你想他们孝顺,自己首先要孝顺;你想他们沉稳,自己首先要沉稳;你自己都这么毛糙,要是他们学了你可怎么办?”

司马光听得更想揍他了,好好的差不当,见天儿想着成亲算什么事?不过看着王雱周全的安排,司马光脸色又缓和下来,这确实是用了心的。

刘高明觉得自己总有一天会给王雱套个麻袋,把王雱往死里揍。

王雱喜不自胜,当场给司马光列起章程来,并表示自己已经在心里演练过百八十次了,婚礼流程门儿清,保准不会出问题。

闹闹腾腾走了数日,一行人终于见着了开封城巍峨高耸的城墙。

成婚不是小事,正月里头要办的话,眼下已经要开始着手准备。宋朝初期为了方便百姓办婚事,六礼已经简化了不少,不过司马光是治《礼记》的专家,连个大乐之礼都能和他老朋友来回辩论个几万字,若是不好好做功夫他怕是要翻脸的!

年关将近,开封变得甚为热闹。王雱早叫人送了尺码和银钱到家中,让家中帮忙给他庞大的“伴郎团”做一身适合迎亲时穿的袍子,到时走街过巷显得更气派!

饭后,司马光和王安石一起拎着王雱进了书房,几个女眷也去炕上边做针线边说话。这一次,司马光终于松口了,答应两家趁着年节把婚事办了,让王安石去择个日子。

前些天吴氏那边来信说都已准备停妥了,过完年就要迎亲,若是要改得紧着这几日改。王雱与曹评他们约定好试衣裳的日子,欢快地跑了。

可婚事都订下了,也拖了两家儿女两三年,再想反悔也不成了,那不符合司马光的行事准则。

人都散了,刘高明酸溜溜地对曹评说:“没见过成个亲就这么得瑟的。”而且,怎么说也是一路同行,那么热闹的事怎么就不叫上他一嘴?虽说叫了他也铁定不会去帮忙迎亲,但,但那小子总该叫的!

饶是如此,看着王安石不仅不管教儿子,还在那给吴氏试菜,司马光还是看得肝疼。他女儿要是嫁过去,还不知会给带成什么样!

曹评仍是好脾气地道:“元泽乃至情至性之人,心中高兴了,自然想让所有人都晓得他要娶妻了。”

尤其是王雱这小子,说话那是一套一套的,什么“您瞧瞧这男一边女一边,多齐整啊,算不得杂坐”、什么“这里又没谁是你家嫁出去的”,人小脸皮厚,动不动死缠加烂打,弄得司马光始终没能把他们一家当外人。

刘高明想起王雱拿隐田威胁他时的模样,顿时觉得自己与曹评认得的王小状元是两个不同的人。不过只要王雱不来祸害他们,其实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年底看账目的时候,他们都觉得王雱这人也不是那么差劲……

司马光这人一向是讲究“男女之别,礼之大节也”,比方说什么“男女不杂坐”、什么“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返,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从前都是很讲究的,后来碰上王安石一家就全变了。

刘高明决定了,去找狐朋狗友们给王雱送个礼,也甭送什么黄金白银的,俗气!要送,就送阵仗大点的,比如迎亲当天沿途给王雱放千响喜炮!

王安石一脸“你看我做什么?我不明白”的表情,夹菜,吃菜,还和吴氏评价:“这菜还行,味道清淡些,你可以多吃点。”吴氏向来不喜味重的。

刘高明他们有什么打算,王雱自然是不知道的,他溜达回家见了爹娘,又被小妹闹着去试穿喜服。

司马光被他闹得一点脾气都没有,只能看向王安石,眼神里写着“你家的儿子,你给管管”。

这时代的喜服有规定制式,没多少变化的余地。以王雱的眼光来看,男人穿的喜服怎么做都是那么地平平无奇,还不如期待一下司马琰的喜服,那才是要看绣工看设计的!

王雱知道丈母娘对自己是没话说的,饭桌上一个劲给张氏布菜。要是司马光横他一眼,他又殷勤地凑过去给司马光也夹一块香喷喷的五花肉。

虽然心里在犯嘀咕,王雱还是很乐意满足小妹的要求,摩拳擦掌地准备去试穿喜服,还叮嘱他妹:“试穿可以,你得把我画下来,画得俊一点,过两天寻个机会带去给你琰姐姐,让她也看看!”

张氏当然舍不得女儿,可王雱也算是她看着长大的,看王雱每次都巴巴地找过来她同样心疼,私底下没少劝司马光早些松口。再转年,女儿都十七八了,你还想拖到什么时候?这岁数再不成婚,男子还好,女子就要被人取笑了!

小妹也跟着乐了起来,直把王雱往里推,让王雱快点换,自己则真的蹬蹬蹬跑回房找画笔和颜料去了。

虽说许多士大夫借着“君子远庖厨”这话远离做饭这活儿,但私底下也没那么多讲究,反正张氏怎么看女婿怎么满意:嫁女儿,就是要嫁个这样知冷暖的,日子有商有量地帮扶着过才好。

作者有话要说:王小雱:我要结婚了!!!!!

五花肉慢火炖煮到入味,大小如一,肥瘦均匀,浸在特制的酱汁里泛着润泽光芒,瞧着叫人食指大动。王雱这厮,厨艺不算一流,菜的品相却一等一的好,成品出来很是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