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玩宋 > 第一零七章 研究项目

第一零七章 研究项目

监生们的调研结果还没出来,王雱又接到一个任务:陪兼任西京留守之职的吴育去巡查前唐东都宫阙。

转眼到了季冬,第一批穿上铁鞋的马儿已经开始尽职尽责地行使起它们的驿马使命,勤勤恳恳地在官道上来回跑。冬天车马难行,地上湿滑得很,对需要长途跋涉、运输重物的马匹来说很不友好。

这是西京留守的职责,宫阙的钥匙一直由吴育掌管着。不过吴育年迈体衰,朝廷允许他带一个属官进去当跑腿的。

到仲冬时,王雱已经让医官们给铁匠上了几堂课,让铁匠们尝试着给马儿钉马蹄铁。随后,着西京国子监监生择两匹马长期跟踪对比和观察,看看这马蹄铁与传统的“马鞋”相比是否真的具有优势。

对吴育来说,如今他最爱使唤的不是他的学生林通判,而是王雱这个时常到他家蹭饭的家伙。

虽说这缝合术要用在人身上可能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可是只要有一丝可能性,这就是非常有用的技术!

每到季月,西京留守都得去宫城中巡查一趟,见王雱一直对东都宫城挺感兴趣,到了季冬巡查日吴育便顺道捎带上他。

这些不必王雱继续动员,医官们已深深地沉迷于解剖死马、研究马蹄、记录数据的过程之中。

王雱与吴育一道前往东都宫城,远远便见到高高的宫墙。他接过吴育手中的钥匙跑上前开门,打开锁之后用力一推,将沉重的朱红宫门给推开了。

换成往常,这匹马可能就该算入耗损之中了,有个医官学以致用地将它的伤口缝合一番,上了些伤药,观察了几日,发现创口竟然真的开始愈合了!

太阳才刚刚升起,冬阳随着大门开启驱散了门后所有阴暗,到处都显得暖烘烘的。虽然曾遭损毁,但是经过多年修复,这座宫阙依稀能看出鼎盛时期的模样。

巧的是,期间居然出现了一匹身上开了个大口子的伤马!

王雱搀扶着吴育沿着长长的宫墙往里走,心中不由想到,这要是能存留到后世,那就是一个著名景点啊!

一时间切心脏的切心脏,切肾脏的切肾脏,数血管的数血管,数骨头的数骨头。等将马的内部构造琢磨透了,又按照王雱给的缝合教程将切口给缝合起来,据说练习熟练了,人伤口大了也能用这样的法子缝合!

可惜不必等到后世的延绵战火,只到靖康之难时,这座精致漂亮的宫城便会被焚毁于熊熊烈火之中。

第一个医官剖开马腹之后,好奇心战胜了一切。很快地,医官们发现马儿也有与人相似的五脏六腑,心脏的形状、肾脏的形状、肠子的形状,竟与第一期《医学问答录》当初刊出出来的人体解剖图颇为相近。

金人是马上民族,并不会爱惜这些古老的城池,他们所过之处不会留下任何珍贵的东西,能抢掠的就抢掠,包括金银珠宝、香车美人;不能带走的,他们便一把火烧了。

毕竟不是谁都有这种厚脸皮的!

王雱深吸一口气。有时候他感觉那一切还离现在很遥远,可是仔细一算,似乎又没那么远。要是靖难再临,眼前这一切很快就会消失于大火之中,曾经的繁华与美丽再无半点见证。

可像王雱这样不要脸,直接叫人在书坊门口摆个宣传海报,写上所有与会者姓名、摘出佳句吸引眼球的,着实是世间罕有。

后世的人要研究唐时建筑,甚至要到深山老林之中寻找未被破坏的佛寺,才能一探究竟!

要说出文刊,他们倒也不是头一个,从前就有不少人出些唱和集,比如杨亿选编的《西昆酬唱集》就很有名,只写带起了追求华美浮艳文风的“西昆体”。

吴育见王雱停下脚步,转头看去,却见那年仅十四五岁的少年定定地望着巍峨宫城,目光中有着不应属于无忧少年的幽深。吴育问道:“怎么了?”

在国子监时,这小子还撺掇直讲们捣腾出《国风》呢!现在《国风》上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儒生们讨论起上面的问题时甚至会毫无风度地大打出手,厉害得很!

王雱问吴育:“一国之事,凭一人之力可以改变吗?”

真要没关系,怎么这小子走到哪,哪就印起文刊来了?

吴育没想到王雱会问这样的问题。有时候他陷入朝廷争议,也会感到无能为力。可是,王雱才十四五岁,本应是最开怀、最春风得意的年纪,怎么会有这样的感慨?

虽说旁人可能不晓得其中关窍,韩琦却不可能不知道。他与范仲淹关系不差,试探试探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这文刊要和王雱没关系,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吴育道:“一人之力当然无法改变。”他目光温煦地望着王雱,“但是,没有人是孤身存在于世上的,比如你,你有师长,有朋友,有许多志同道合的同伴。许多事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做,更不需要你一个人去完成。”

韩琦虽然常常写信邀人商业互吹,不过骨子里是个实干派,写的文章多是经世致用之谈,看完两本内容是“我们的日子真啊真快乐”的文刊之后只有一个感想:回头得想个法子折腾折腾始作俑者那混账小子。

王雱一顿,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他也是一时感慨,真要做起事来,他也明白吴育所说的道理。

文刊剩下的内容,又都是说齐州山好水好风光好,吃吃喝喝真逍遥。

若是不能改变那一切,老天又为什么让他和司马琰来到这个时代?

写完后柳永还觉得不够尽兴,又补了篇《记元泽三两事》,文字清隽秀美,又带着几分盎然趣味,令人回味无穷。

难道只为了让他们经历另一种人生?

柳永还特别写《忆元泽》一首,先提了个小序说早听闻我的小友三元及第中了状元,如今怕已是授官了,山长水远,书信难通,也不知小友是否能习惯宦海生涯,许久不见,很是想念。

王雱心中一些念头蓦然变得坚定起来,恭谨乖巧地陪着吴育巡视整个东都宫城,听吴育讲关于这东都宫城的典故,又学到了不少东西。

柳永在文会上带着其他人夸了他们齐州的冬天一番,说这地方四面环山,冬暖夏凉,便是冬日来了,那也是不冷的。冬天的大明湖,景致十分地美,他们行到建在湖上的小亭中,红泥小火炉烧着,细细小雪飘着,人不觉得冷,心更是暖和得很,烫上一杯暖酒,快活似神仙。

王雱觉得回去后,自己就该把这些东西记下来,留给日后的导游们用。

更过分的是,这才刚看完西京那边来的文刊,齐州那边像是要和王雱他们隔空唱和一样,也开了个文会,领头的还是身骨越来越硬朗的柳永。

那屈辱而惨痛的历史,绝不会再重演!

这些家伙过得舒坦就过得舒坦,做什么还要写诗呢?闲着没事集体出城玩耍很光荣吗?还有这文刊,写就写了,你还给配图做什么?生怕诗文还体现不了你们吃吃喝喝多快乐是不是?

巡视完东都宫城之后,王雱变得更加忙碌。周文很快把监生那边的调研结果送过来,这段时间里,原本的“马鞋”掉落、磨损情况严重,马匹接连耗损了许多,而钉着马蹄铁的马,基本没有掉落和耗损的情况!

年末忙得不得了的韩琦瞬间感受到当年朝中大佬们看到柳永开文会的愤怒。

得到这个结果,王雱长舒了一口气,开始着手写这个“马蹄铁研究项目”的结题报告。

韩琦最近没再收到吴育和王雱的信,感觉挺清静,日子也过得挺舒心。结果《洛阳出猎》那本文刊一出,韩琦又看到了吴育等人悠闲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