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言情小说 > 世界不在乎你的委屈,只在乎你的努力 > 人生总有一段路,需要你一个人走

人生总有一段路,需要你一个人走

从前的时候,一直在把所有做决定的时刻往后不断推迟,春天过了,夏天也过了,当秋天来临的时候,我终于发现一切必须要到了尘埃落定的时刻。我没有去移民局再延续签证,我告诫自己要一鼓作气,既然决定了就不再回头。错过也好,失去也好,所有好的坏的,低于预期高于期待的结果统统自己承担。

在布达佩斯旅行的时候,我在旅途中突然生病,高烧一直不退,在临时订了飞回都柏林的机票后,像是烧糊涂了似的,我躺在酒店的床上,开始回忆起这过去的点点滴滴。一切都好像刚刚才发生一样。我还能重温到那种快要逼近论文提交日期时的忐忑和烦躁心情。

直到现在我还是有点无法确认当时的那个自己,和从前优柔寡断的自己不同,我终于痛快地学会了告别。

在这些瞬间里,我的电脑里装着无数材料和文献,我的笔记本里写满了课堂上生涩难懂的知识点。也是这一个个瞬间的堆积,让我知道从一个毫无相关性的文学专业到市场营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些安静的校园片段,给了我许多勇气,让我去探索我体内蕴藏的可能性。

在主题是“告别”的那一个月历,已经数不清经历了多少举杯祝福的时刻,也忘记了说再见时大家的神情是开心还是难过。只清楚的是,这个决定带给我的情绪越发浓重,它像是从远处袭来的浪潮,终于逼迫了我的双脚。

也或者,我在研究生自习室无数个深夜收拾书包的时刻。会看到仍旧有一些印度同学留在那里自习,经过讨论室的时候能闻见浓重的咖喱味。我会带着饥饿的肚子一路快步回家,这里深夜的店铺除了酒吧几乎全部关闭,零星的几家快餐店也排起上龙,于是多会在租住的公寓下面,那家土耳其烤肉店简单买一个汉堡回家。那个狭小的房间里,我安静地坐在地毯上,啃一口刚买的汉堡时,是我无数个深夜里最重要的仪式。

当我的双脚真正感受到凉意的时候,飞机振翅,像一只归途的大雁。

如今那些认真“回答”的细节还历历在目。就比如我在学校最大的图书管理,一直喜欢坐在负一层有天窗的地方。有阳光的时节,光芒会从透明的天花板玻璃上投射下来,照射在我的书本上。也会在久坐时犯困,那就趴在电脑前或者书本上,简单休憩一会。

03

在之初,我把这一年视为一场盛大的逃离,我想去做一些我没有做过的,之前也不怎么敢去做的事情。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去接纳陌生与未知,是我在答卷上郑重其事写下的那个“解”。

直到现在,我似乎还是无法准确地讲出我为什么要回国的理由,也无法证明这个决定的正确与否。但我想,这个决定从一开始就不分正确与错误,它只是给了我人生一个直面自我的机会。

02

一年前的离开,探险精神中多少带着一些逃避的心态,在这个“逃离”的路途中,我开始研习与自我对话,以一种平缓的心态去正视自己的欲望。从前的那个自己,面对自己想要的东西,会迫不及待不惜一切地去索取,总想着天一亮,就可以抵达终点。现在的自己,在无数次夜归之后,也明白了长街的清冷与灵魂的孤独总会相伴,只要在路上,家里的那盏灯总会出现。

因为,某种意义上,我必须去到那个可以让我接近梦想,或者说给我底气去实现梦想的地方。而那个地方,也就是我最初出发的地方。

写下这篇文章时,已经是在我回国后的第三个月,那个遇到一些困难就会嚷嚷着放弃,想要休息的男孩如今已经模糊。从最初的逆向的不适应与不安,到现在的在格子间微笑着畅想未来,挤过人潮与地铁。我逐渐意识到,从决定到接纳,再从接纳到适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这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曾经在我的内心里翻来覆去,我曾经一度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但后来有一天,我忽然开窍似的明白,其实无论错过与否,最终我都还是会去搭着车子去到我的终点站,区别是我一鼓作气现在上车飞驰,还是耐心地等来下面一班。

有时候还会回忆起,那个在理发店和东北大娘攀谈的午后。她毫不吝啬地分享着自己的故事,她跟着丈夫在十几年劳务输出来到爱尔兰,后来丈夫跟他离了婚回了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只剩下了她和一个小儿子,她白手起家,从帮别人打工到自己开起中餐厅,再到现在开了理发店。她一点点变老,生活也一点点变好。

有点像,你着急赶公交去上班或者上学,在公交站你终于等来了那辆巴士,但这时候肚子很饿的你,忽然看到身后的包子铺里刚刚出炉了你最爱吃的大肉包子。你是会转身只需要花点时间买完包子,还是会忍着饥饿跳上车。公交不等人,选择前者你可能就会错过这一班车,选择后者则要意味着你得饿一路。

我问她有没有撑不住想要回国的想法?她点头连续说了几遍有的有的。

我不能否认,在生活了接近一年后,我开始有些喜欢这个城市了。它与生养我的土地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与我而言,我对它有着陌生的好奇感,同时有有着作为异乡客的珍惜之情。从初来乍到时,我满腔地孤独与不悦,到现在,我真正地开始享受这个城市。这个为期一年的假期,不知不觉就到了转折口。

她说当年一天打着两三分工,还要回家照顾生病的儿子,有时候老板甚至还偷偷克扣工资。那时候她还不到三十岁,真想带着小孩一走了之,离开这个满目陌生的地方回国回老家。但当她在无数次深夜里难受过撑不住的睡眠之后,当她第二天又收拾齐整出工的时候,她没有想过,这日子一下子就过到了今天。

那时候的我,也基本适应了在都柏林的生活。这里经常会下雨,人们很珍视夏日的太阳。礼貌的陌生人和夜晚遍地的酒鬼是这座城市里一种鲜明的对比。游人的眼睛里有都柏林大柱子街的繁华与美好,我的眼睛里也有周日清晨里,同样一条街,布满垃圾和尿液的街道。

大娘最后仿若是用唱腔似的讲出了这一番话:“选择只是给人生一个机会,它没那么多对啊还是错,就算是错的,你也得从这错里面把它活成对的。”

大娘的反应固然激动,但也最最质朴,和那些做出微笑的表情,示意“表示理解,也祝我一切好运”的反应不同,反倒给我一种亲近的感觉。也是那一天之后,我忽然开始质疑起自己的决定,我毅然决定回国这个决定是否真的正确,我是否会因此而错失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让我留在国外的机会。要知道很多人靠着留学这个前提,给自己培植了留下来的土壤,付出了不仅仅是金钱,更重要的是时间。

或许就像它说的,或许人生真的没有那么多预设,当下决定好了,那边一腔孤胆地坚持下去。人生再多的不如意,都会触底反弹。

当时我还住在都柏林市中心的时候,我基本上都会在一家中国人和马来西亚人开的理发店理发,老板年是东北人,我们总是会热情地攀谈,和当时我去东北旅行时,遇到的农家乐大娘一样的亲切。有一次聊到毕业后是否留在爱尔兰的话题时,她问我是怎么打算的。我说我要回国,已经订好了九月份的机票。谁知道我话音刚落,大娘立刻一句“小伙你是咋想啊,像你这样的,你姨我还真是很少见”,紧接着手上刚刚还飞快运转的剪刀也随着停了下来,不知道的以为我们发生了多么严重的争执。

话音刚落,我耳边所有的背景音似乎一瞬间都模糊了,我看着镜子里她娴熟飞快的动作,还有那裂开嘴笑起来身体微微后仰的模样,忽然间觉得从前那个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的问题,都不再重要了。

在最初知道这些政策的时候,我也感受到眼前一亮,感觉迷茫的当下感受到了不少希望。但我还是决定了回国,在我开始标准化一地回答每一个因此而产生的疑问时,我能感受到大家发自内心的不理解。

在这回国后的三个月,我的眼前不再是生涩难懂的学术论著,天花板也再无阳光投射下来,我开始习惯朝九晚五的生活,带着惺忪的睡眼准时去办公室打卡,开始把那些校园里的旧时光变成怀念,也只是怀念。适应新的生活,就像去年此时我刚刚落地都柏林时的样子。

几乎所有人都不是很理解我为什么会决定毕业回国,大多数人的不理解都构建在爱尔兰对留学生温和的政策之上,在这里硕士毕业可以获得额外的两年毕业签证,让你可以在这里合法工作。当你遇到碰到愿意为你申请工作签证的雇主,那你就可以一直留在这个小岛上工作生活,用不了几年就可以拿到永居……

如果在这个时候,你问我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会选择回国。

01

我想我会回以一个微笑,然后告诉你,因为我不想让这个问题永远只是一个问题。

21 你可以把错的选择活成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