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做生命的船长 > 用一颗随喜心悦纳生活

用一颗随喜心悦纳生活

有一个美国旅行者来到了苏格兰北部的一个小镇。

可明了的人,知道要自己欢喜活着。这份欣欣然里,是对生命最深的懂得。

他看到一位老人坐在墙边晒太阳,于是问道:“老人家,请问明天天气会怎么样?”

其实,人生也一样,因为有着最终一切谁都无可躲避的幻灭,原本是我们最知道归期的假象。

老人看也没看天空就回答说:“是我喜欢的天气。”

生命是一种缘,是一种必然与偶然互为表里的机缘。有时候命运喜欢与人作对,你越是挖空心思想去追逐一种东西,它越是想方设法不让你如愿。这时候,痴愚的人往往不能自拔,好像脑子里缠了一团毛线,越想越乱,陷在自己挖的陷阱里,而明智的人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会顺其自然,而不强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旅行者又问:“那么,会出太阳吗?”

师傅洞悉万事万物,自然遇事不惊,淡然从容,这份随喜之心尤其值得患得患失、在狂喜与颓废之间震荡的人们思量。从预备撒草种到长出绿苗,徒弟的情绪大起大落,而师傅始终平和如一。

“我不知道。”老人回答道。

半个多月过去了,光秃秃的禅院长出青苗,一些未播种的院角也泛出绿意,徒弟高兴得直拍手。师傅站在禅房前,点点头:“随喜。”

“那么,会下雨吗?”

师傅正在打坐,眼皮都没抬,说:“随缘。”

“我不想知道。”

半夜下了一场大雨,弟子着急坏了,冲进禅旁便喊:“这下完了,草籽被冲走了。”

“会是很糟糕的天气吗?”

撒完草籽,几只小鸟即来啄食,小和尚又急了。师傅翻着经书说:“随遇。”

“怎么会有很糟糕的天气呢?”老人抬头看看旅行者,仿佛觉得旅行者问了个很幼稚的问题。

“随性。”师傅说道,“吹去的多半是空的,落下来也不会发芽。”

旅行者已经完全被老人搞糊涂了。“好吧,”旅行者最后无奈地问道,“如果是你喜欢的那种天气的话,那会是什么天气呢”?

“草籽被吹散了。”小和尚喊。

老人看着旅行者,平静地说:“很久以前,我也有不喜欢的天气,刮风很讨厌,下雨又湿冷,可后来我明白我是没法控制天气的,所以不管天气怎样,我都会喜欢。年轻人,我想以后你也会慢慢喜欢的,无论是什么天气,你都会的。”

中秋,师傅买了一大包草籹,叫徒弟去播种,秋风疾起,草籽飘舞,全落进风里被吹远了。

旅行者看着老人从容淡定的神情,品味着老人所说的话,挨着老人坐了下来,他觉得自己明白了老人的意思,也明白了所有曾经想不通的难题。

师傅笑了笑,挥挥手说:“随时。”

生命中所有存在,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我们无需知道它存在的原因,问询里的执着,往往会掘走我们对生活的欢喜心,既然这样,我们又何必去在意那些不如意的外在,捣毁安住内心的自在欢喜呢?

三伏天,某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快撒些草籽吧,”徒弟说,“别等天凉了,到那时候就晚了”。

人人都会有烦恼的事情,但是,如果总是为一些无端的事情或自己无法操控的事情而烦恼,就是一种病态心理。烦恼是无缘无故的风,无法保持内心的平静淡定、对任何事都深思不已、纠缠不休的人,他的心就会被烦恼的风掀起波澜,无法安宁。

孔子的一个学生颜回住在很简陋的巷子里。孔子说:“回也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住在很简陋的巷子,每天吃一点点稀饭,喝一点点水,人们都觉得这样是很痛苦的事情,可是颜回却过得很快乐,为什么?因为他的内在里有一种性灵的、精神的满足,这种满足,恰如佛家所讲的随喜心。

人生若能从容淡定,便会远离烦恼,体验另一种生命,另一番境界。有句佛语:掬水月在手。苍天的月亮太高,凡尘的力量难以企及,但是开启智慧,掬一捧水,月亮美丽的脸就会笑在掌心。心理学家马尔兹说:“我们的神经系统是很‘蠢’的,你用肉眼看到一件喜悦的事,它会做出喜悦的反应;看到忧愁的事,它会做出忧愁的反应。”人生在世,总会有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首要的就是要保有一颗随喜心,欢喜在心,自然就无烦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