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类故事还有另外一种版本。
这个故事听起来既愚蠢又可笑,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这样愚蠢的事,却有这样愚蠢的人,有很多人心中有好的想法却不愿或不敢行动起来,类似的事情在你身上也可能发生。想想你是不是常常渴望成功,却没有为成功做出过一丝一毫的努力?
有一位老教授,一生爱好收藏,早年在古董市场还不火热的时候,就收藏了许多价值连城的古董。他的老伴儿死得很早,留下了三个孩子。他一个人辛苦地将三个孩子抚养长大,本希望他们可以留在自己身边,可是这三个孩子相继出国了,忙自己的工作,很少回来看他。
就在这时,圣坛上空发出了一阵宏伟庄严的声音:“我一直在垂听你的祷告。可是最起码,你老兄也该先去买一张彩票吧!”
孩子们不在身边,老人一直很寂寞,整日只有那些古董相伴。不过,老教授教出了不少好学生,没事回来家里陪他。其中,还有一个学生天天来陪他,两个人很谈得来,不仅仅是师生,几乎都成了忘年交。
到了最后一次,他跪着说:“我的上帝,您为什么不垂听我的祈求呢?让我中彩票吧!只要中一次,让我解决所有的困难。我愿终生专心侍奉您。”
关于学生陪老教授这件事,邻居们都议论纷纷呢,很多人都说:“这个年轻人放着自己的正事不干,成天陪着老头子,好像很孝顺的样子,他这样做肯定都是为了老头子死后的遗产!”老教授的孩子们知道了这件事,也经常从国外打电话回来,叮咛老教授防人之心不可无,千万不要被他的表面给骗了。
又过了几天,他再次出现在教堂,同样重复着他的祷告词。如此周而复始,他不间断地祈祷着。
“我当然知道,”老教授总是这么说,“我又不是傻瓜。”
几天后,他垂头丧气地回到教堂,同样跪在圣坛前祈祷:“上帝啊,为什么不让我中彩票呢?我愿意更加谦卑地服侍您,求您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老教授死了。律师宣读遗嘱时,三个孩子都从国外赶了回来,长期照顾老教授的那一位学生也到了。遗嘱宣读之后,三个孩子的脸都绿了,因为老教授居然把大部分的收藏都留给了那个学生。
第一次他到教堂时,跪在圣坛前,虔诚地祈祷着:“上帝啊,请念在我多年来敬畏您的分上,让我中一次彩票吧!”
同时,老教授还对这一决定在遗嘱上做了解释:“我知道他可能看上了我的古董收藏。但是,在我寂寞的晚年,只有他才是真正照顾我、陪伴我的人!孩子们尽管爱我,但只是说在嘴里、挂在心上,却从来没有实际行动。就算我这位学生的热心都是假的,但是,能够这样陪我、照顾我十几年,连句怨言都没有,这是我的孩子们谁也做不到的。”
有个一贫如洗的年轻人总是幻想着如何能够摆脱贫穷,但又不想付诸行动。他每隔两三天就会到教堂去祈祷,而且他的祷告词几乎每次都是一样的。
就像老人所说的,只是在嘴上说出美好的愿望却从不付诸实际行动的人是多么的不真诚啊。虽然在做事情的时候没有必要弄得众人皆知,但最起码要用行动来表现出自己的愿望。尽管行动有时候并不能帮助你达成愿望,但是没有行动的愿望就只能是空想,它永远都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就像那句伊朗谚语说的:“如果空喊可以盖起房屋,那驴子早就建成了一条大街。”
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追寻梦想、获取成功的必要素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它源自一个真实的故事:瓦伦达是美国一位著名的高空走钢索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他的妻子事后说道:“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那种不因为某种目的而患得患失,只是专注于事情本身的心态,叫作“瓦伦达心态”。这对我们也是极好的启迪,只有一心一意,心无旁骛,我们才有机会一步步接近心里的那个幸福所在。
大多数的人,在一开始时都拥有很远大的梦想,却同故事中那位祈祷者一样,从未为梦想做过什么实际行动。缺乏决心与实际行动的梦想,只能渐渐枯萎。你也会因此不敢再存任何梦想,过着随遇而安的平庸生活。还有很多人像老教授的儿子们一样,虽然有很多想法,但最终什么都没做,只留下了后悔。
——(英国)塞约翰生
不要老是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要害怕美梦破灭,因为当一切虚幻的念头消失后,你的美丽人生才会真实显现。不管你的梦想多么高远,先做触手可及的小事。你朝目标迈进的每一步都会增加你的快乐、热忱与自信。就像网友盛传的那句话:“一心一意是这世上最温柔的力量。”当你静下心来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不瞻前顾后,不左思右想,你自然能越过人生的段段钢索,安然抵达幸福的彼岸。
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