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有心派人回朝搬兵,怎奈没有良将闯营。八王、佘太君沉不住气了,叫寇准去店房找来卖牛老客商量。杨景假装糊涂:“哎呀,我啥也不会呀!我那些牤牛缺草少料,眼看要饿死了,你看在我立功的分上买了吧!不然,我要赔本儿了。”八王说:“不能叫你赔本儿,要多少钱一头?”“十两黄金。”
韩昌攻城未遂,八王乐坏了,问寇准说:“这个主意是谁出的?”寇准说:“卖牤牛的老客。咱可不能白用人呀!上次高喊一声喝退韩昌,这次筑冰城保住城池,两次都是他救贤王呀!”“记两次头功,上在功劳簿上。等得胜还朝,再奏明圣上,重重加封。”“叫卖牛任老客到军中来吧,别让他在店房。”“他不来,嫌不方便。”就这样,遂州城被困一个月了。眼看着粮食吃得不大离儿了,军卒们人心浮动。
八王说:“不多,不多。不过,现在给不起,等回朝再说。”“那我还不卖了呢!我是不能赊账的。军中之事,我实在无能为力。告辞了,我再找买主去。”说完,转身出屋。杨六郎来到店房门前时,见离门前不远的地方围了一大圈人,里边还传来哼唱小调的声音。六郎好奇,止住脚步,来到人群外边,往里一瞅,只见人群当中有一个出家的老道,鹤发童颜(1),仙风道骨。
他思谋半天,下令说:“用炮轰!点两炮试试。”霎时,军卒忙活起来了。“咚!”一炮上去,冰上边打个白点,又一炮、两炮放出去,打掉不少冰溜子,城墙也没怎么地。炮声一停,城头出现军卒,高喊:“一、二、三!”提起水桶,“哗!”往下一倒,又冻在城墙上。几十桶水倒下,刚才打坏的地方又修好了。这回韩昌真傻眼了,只好赌气:哼!你能守,我们能困!韩昌收兵作困城的打算。
只见他边敲渔鼓,边唱道情,周围看热闹的都听得津津有味。六郎也被吸引住了。他侧耳细听,只听唱道:
寇准派人把众军卒和老百姓叫起来,摸着黑干。天一亮,韩昌准备亮队,要炮轰遂州。此时,番兵跑来,忙给韩昌送信:“元帅,遂州城墙没了,太阳一照,雪白放亮,刺人眼睛,不知道什么东西。”韩昌带队伍到城下一看,大吃一惊。这小子熟读兵书,知道这叫“凝冰筑城”,他们要死守此城。
大宋江山上百秋,可恨北国做对头。皇帝闵贤龙耳栓,害得忠良心内忧。金沙滩里显身手,双龙会上美名留。叹惜明珠埋粪土,英雄受气贩马牛。
今天是腊月初八。此时,快三更天了,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六郎灵机一动:“娘,儿有退兵之策了。”“什么?”“娘,咱来个死守遂州。”“怎么守呢?”“我们可效法古人,来它个凝冰筑城!城墙四周,冻上冰,溜光发滑,敌兵爬不上来。韩昌纵有天大本领,也打不开此城。拖些日子,孩儿再想退兵之计。”“娘,您快将此事告诉寇天官,叫他差人去办。”太君点头,等六郎走后,她忙把寇准找来,先把任炳替死经过说了一遍,又说:“我六儿想出守城之策,凝冰筑城。你去差人办吧!”
老道止住歌声,高声念道:“无量天尊!刚才这段算奉送,分文不取。天气挺冷,众位散了吧!明天有缘,再来见面。”众人走了,六郎一人过来说:“仙长,天挺冷,您唱了一阵啦,请到店内喝杯茶吧!”“承蒙尊客好意,贫道愧领了。”
“娘啊,您不该进城。进城容易,出城难呀!”“此事为娘明白。”就把进城缘由讲了一番。“孩儿,大敌当前,就该速想退兵之策,以不负任炳遗愿。”“娘,容儿我到外边转转,想想主意。”“你要能保住遂州,杀退韩昌兵马,乃奇功一件。到那时,叫寇天官和我六儿媳告诉八王爷,请他转奏圣上,将功折罪。”“但愿如此!”六郎起身,佘太君也随着他往门外走。
六郎引老道进会友店,叫伙计湖壶茶水。“道长在哪座深山修行呀?”“贫道云游天下,四海为家,没准地方。”“您怎么称呼?”“出家人哪有什么名姓,不像你们俗家人,讲究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六郎长叹一声说:“咳!人生在世,愁有千万,还留什么名声呀!”老道说:“贫道观你相貌,你可是前程无量呀!”“我一个凡夫俗子,有何发迹之时?”
寇准为便于太君劝说杨景,怕八王、呼延丕显在场不便,忙说:“千岁,让太君休息一下,我们告辞吧。”“好。”说着,寇准、八王和呼延丕显退了出去。天色将晚,有人报告太君:“任炳到!”“叫他进来!”杨六郎进来磕头:“娘,身体可好?”“起来。奴才,你不听娘劝,又上前敌来干什么?”“老娘息怒。儿我不是特意到这里来,在云南因有弟妹在,处处不便。为避嫌疑,这才来贩牲口。不料被困遂州,走不了啦。韩昌攻城,八王派寇准来请我,谁知竟被他将我认出。任贤弟临死他再三嘱咐,叫我保住性命,北国一旦造反,就去退敌兵,保住国土。我若永不露面,任炳岂不白死了?孩儿应该在前敌立功,将功折罪呀!到那时,可将任贤弟替死之事奏明我主,讨个死后追封,这才算对得起我那兄弟。”老太君听完,连连点头:“我儿言之有理,为娘不怪罪于你。”
“不,你印堂发亮,二目有神,看来你不是一般人。”“我是卖牛的老客。”“因为你卖牛,才和你结道缘。这些牛将来就是你出头露面的引线。贫道去也。”说完,老道站起来告辞。“仙长别走,住一夜再走吧!”“后会有期。”老道说走抬腿就走。等六郎走出房门相送,老道没影了。六郎忙追到大门口问:“张有财,刚才那个道长奔哪边去了?”“没见人出去!”
大家边吃边谈,八王把任炳喝退韩昌之事说了一遍后,说:“人的名、树的影呀!我们拼命厮杀,打了一天仗,也没把韩昌打败,假六郎报出杨景,一嗓子就把韩昌吓跑了。”说完,还在感叹不已。老太君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子:这么说,我六儿杨景也在遂州呢!寇准说:“老太君,今天韩昌用炮攻城,把城打开个豁口,现在派人正修呢!一个豁口好修,打多了,城墙成漏勺了,可怎么办?”“这……”“老太君哪!依我之见,您快找任炳商量商量吧。”太君明白了:寇准知道我六儿没死。“好吧。丕显,把任炳找来。”“是。”呼延丕显忙派人去店房找任炳。
六郎回屋,正在纳闷儿,突然间从窗外飞进一块石子,石头外边包着一层纸。拣起一看,上边有字,上写:贫道出家在终南,姓任名亮字道安。今日巧会杨郡马,你我师徒结道缘。六郎一看“任道安”三字,如雷贯耳(2)。提起任道安,名扬天下,世外高人,老隐士了。正这时,忽听后窗户“嘎巴”一响,从外边扔进个东西。六郎拾起一看,是个蓝布包,最里边露出一部书。解开蓝布套,有上、中、下三卷,每卷四本,共十来本。他打开书皮,见上写四个篆字“牛阵全书”。
宗勉过来了:“皇舅您好?”“你干什么来了?”“和我娘一块儿打仗来了。”“宗保呢?”“刚才在城外和韩昌打仗受了伤,落荒而走不知哪去了。”八王听了,一阵难过。老太君见状,连忙说道:“臣等无能,连累千岁受惊了。”“此地不是讲话所在,请到里边一叙。”
他随手一页页翻下去,上边画的全是牛和牛童,是用牛摆的阵:什么火牛阵、水牛阵、群牛阵等。六郎明白,这是兵书,是万阵图之一。他忙把书恭恭敬敬放在桌上,冲书拜了三拜:“老恩师,多谢赠书之恩。”他洗了洗手,坐在灯下,恭敬地打开牛阵图观看。
二人直愁得双眉紧锁。唯独寇准不在乎,他心中有数。正这时,军兵跑来报:“佘老太君率领人马来了!”八王、双王和寇准急忙迎到衙门外。“佘老爱卿,一路辛苦了!”老太君下战马,杨排风接过缰绳。“老身有何德能,敢劳王家千岁来接?折杀老臣了。”“哪里话来!您偌大年纪,又亲自挂帅出征,前来解围,孤心不忍。”
见中间有一页写的是“燕国伐齐”时,田单巧摆火牛阵的故事。六郎一看,心中喜悦:正好我有这五百多头牛,何不用它来退敌兵!
老太君领兵来到遂州城下,叫八姐、九妹上前呼喊,军卒一边开城。寇准和呼延丕显保护八王回行宫,八王对他二人说:“今天是把韩昌吓跑了,明天他若再回来攻城怎么办?”双王说:“那韩昌狡猾奸诈,等他识破内情,一定要去而复返。城里粮草也不够,援兵又迟迟不到,咱们该怎么对付?”
[注释]
说罢,回身传令:“众将官!闪条道路,放老太君大队人马过去。”老太君心中十分明白。你是要把我兵丁都围在城里呀!眼下冰天雪地,城外扎营确多有不便。况且若不进城,怎能送去粮草?忙说:“好吧,我们进城。韩元帅,改日疆场上见。”老太君人马顺利通过辽兵阵地,韩昌哈哈一阵狞笑:佘赛花,这回你可完了。
(1) 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保国土、扶社稷,管什么年老年少?”“有理!老太君,你此番来遂州做甚?”太君说:“韩元帅,你何必明知故问?”韩昌一听,灵机一动:“老太君,我敬你年高德重,亲临疆场,让你大队人马进城。”
(2) 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
八姐、九妹要找韩昌拼命,老太君急忙阻拦:“慢!待我见见韩昌。”说完,催马来到韩昌近前高喊:“韩元帅,别来无恙?”韩延寿一见是无佞侯:“啊!原来是佘老太君。您老人家偌大年纪还上疆场,真乃巾帼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