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杨家将 > 第九十五回 黄凤仙劫母入阵

第九十五回 黄凤仙劫母入阵

杨延德领着孟良、焦赞奔后山,来到“翠云庵”外,上指叩门口片刻,打里边出来个小尼姑。她看见五郎,双手合十:“阿弥陀佛!五禅师,久违了。”“夫人呢?”“在后宅。”

“回她一声,就说我来了。”“哎!”小尼姑转身进庙,杨五郎也独自跟了进去。二人正要进庙,见杨五郎领出一个中年夫人:年纪在四十五六岁,举止稳重,体态端庄。从眉眼五官看,她年轻时,定是个标致的美女。孟良一见更发愣了,一个劲地打扫嗓子:“五哥哎,快走吧。”

“头前带路。”“是!”说完,拉焦赞转身就走。来到门外,五郎把夫人安顿在一旁,自己雇车去了。五郎把车雇来了。他对这夫人挺尊敬:“请夫人上车。”

“多谢五禅师,让您费心了。”“不要客套。”说完,“啪!”鞭子一甩,赶着车辆,奔往宋营。这日,已到营外。杨延德说:“孟良、焦赞!”“哎!”

“到里边送信,就说我前来探望老娘。另外,把夫人安排妥善,好好照料。”“是!”帅帐里边,正议军情呢。孟良、焦赞大步走来,上前行礼:“穆元帅,我们回来啦。”“二位叔父辛苦了。五禅师可曾请来?”“来啦,还来了俩呢。”“还有谁?”“还有个夫人。”

“啊?”穆桂英多聪明!她不解其详,又怕太君生气,冲八姐、九妹说:“二位姑姑,将那夫人先安排到帐篷,好生照料。焦二叔给太君报信,孟大叔将五禅师领到太君帐内。”焦赞给太君报信后,太君脸色一下子变了。她恨杨五郎啊:你只顾自己到五台山清闲自在了,我却领一帮寡妇,在两军阵前厮杀。时辰不大,孟良把五郎领来了。他刚进门,“扑通”就跪下了。他抬头一看:两旁是众位夫人,正中是生身老娘佘老太君。他看着老娘,热泪盈眶:“娘啊,想死延德了。”说罢,向前跪爬几步,泪如雨下。老太君见五郎穿一身僧衣,成了个带发的头陀,本想大骂一顿。但话到嘴边,又卷了回去。她强忍泪水,疼爱地说:“奴才,给我站起来。”

五郎站起身形,走到太君面前说:“娘,今日儿看到您,心里难过啊!我没在您膝前行孝,您骂也骂得、打也打得。娘,您消消气吧。”老太君眼泪簌簌地往下掉,但嘴里什么也没说。此时,杨五郎听见旁边有人抽泣,扭头一看,哎呀,是结发之妻罗氏女。他见了夫人,心里悲痛万分:人家各位嫂子,是丈夫没了,才守了寡。我还活着呢,却把贤妻丢下不管了。想到这,五郎忙两手合十,冲五夫人躬身施礼:“夫人,委屈你了。”五夫人见丈夫当着众人,给自己来个合掌当胸,觉得不好意思,气也消了。就在这时,六郎来了,忙说:“五哥呀,快请坐。娘,别难过了,五嫂你也别伤心了。今日是咱杨家的大喜日子,快吩咐下去,设摆酒宴,为五哥接风。”

说话间,桂英也来见五大爷。然后,举家欢聚一堂,也论军情。杨五郎面授桂英破敌之法,众人点头赞扬。次日,穆桂英升坐帅帐。点名过卯已毕,对孟良说:“到玉女阵讨敌,将黄凤仙引到东边的小树林里,算您首功一件。”孟良一听,乐了。“那好办,我走啦。”孟良飞身上马,直奔玉女阵前,冲着远处高喊:“哎,快叫黄凤仙出来!”

黄凤仙正求战心切,听有人叫阵,策马就跑出来了。她来到两军阵前,抬头一看:哟!怎么就来一个人呢?“哎,你是什么人?”“大将孟良。”“饭桶,你来干吗?”

“找你。丫头,敢不敢跟我走?”“上哪儿?”孟良用手一指:“瞧见没有?我在那边树林里埋伏下兵了,抓你哩。你敢去,是英雄,不敢去,是狗熊。”黄凤仙愣住了,她心里琢磨:他说的是真是假?又一想:有计策又能把我怎么地?这些宋将我都领教过了。只要有我胯下马、掌中刀、背后三皇剑,谅也无妨。“姓孟的,头前带路。”

“哟,胆不小。要这么说,来吧。”说完,孟良拨马引路,黄凤仙跟了上来。黄凤仙一走,急坏了两军阵前的番兵。他们高喊:“阵主啊,小心上当。”黄凤仙一听:对!他叫我去,我就去呀?我怎么那么傻呢?一拨马,她就回来了。孟良一看,急了:“哎!别走。”

黄凤仙说:“姓孟的!要打就到这儿来,我不跟你去了。”“林里有人等着你呢,进去你就得死。你敢不敢进吧?”人哪,就怕将火。黄凤仙想:我进去你又能怎么地?“姓孟的!前边带路。”

“好,我走啦。”黄凤仙手提缰绳,往前赶去。她抬头一看,这片树林,中间有条道,还挺宽绰,便催马走了进去。她刚走几十步远,就听里面“咚”一声炮响,“哗!”伏兵四起,树林被包围上了。黄凤仙定睛一看:一个个手持刀矛,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她正合计,就听有人高喊:“哎……黄小姐,你看这是谁?”“黄凤仙顺声一看:有二十多个人,护着一个中年女人,走到树林中的空旷地。这女人一身粗布蓝衣,青水脸阴沉沉的。左边站着孟良,右边站着一个僧人。姑娘愣住了:“哎,你们这是干什么?”

这时,就听那个女人高声喝断:“奴才!为娘在此,你还不下马参拜?”黄凤仙一怔:“这位夫人,你说什么?”“你不认得为娘了?”“我娘在北国呢,你是不是疯了?”

那僧人一听,气得把眼睛一瞪:“阿弥陀佛!黄凤仙哪,难得你把这话讲出口,人都说,‘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你是人,连生身老娘都不认得了?”“你是谁?”“俺乃五台山僧人杨延德。黄凤仙哪,她才是你的亲娘。”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位夫人姓王,嫁给雁门关的总兵黄川,所生一女,就是黄凤仙。黄凤仙两岁的时候,辽兵侵犯中原,雁门关被困,眼看就要失守。总兵黄川贪生怕死,要投降北国。王氏至死不从。黄川翻脸了,从王氏怀中抢走女儿,投了北国。王氏失掉女儿,痛不欲生。趁慌乱之际,出了雁门关,去树林中寻短见。偏巧,杨五郎云游天下,路过此地,救下了王氏。王氏诉说前情,杨五郎点头赞赏。他把王氏送到五台山翠云庵。她在那里住下后,可没落发,由小尼姑照顾着她。后来,消息传过来了:黄川被萧太后重用,还给了个大都督的衔。他喜新忘旧,在北国又娶了个老婆。当时,黄凤仙才两岁呀,什么也不明白,就把继母当成亲娘。黄凤仙爱习武艺,她和韩昌的妹妹韩红沙,是一个老师教出来的,二人武艺都很高。尤其是黄凤仙,黄川把自己的宝刃三皇剑给了她,更是如虎添翼,当时在北国颇有名气。此番萧太后派她来到前敌,做梦也没想到,今天被引进树林来认娘亲。

王氏哭得跟泪人一样,诉说前情:“凤仙哪,要不是五禅师相救,娘早就没了。孩子,水流千遭归大海。你是中原人,应该保大宋啊。不能和你爹一样,卖城池、落人唾骂。”黄凤仙听了这话,半信半疑。不管怎么地,我得回去问一问,现在他们把我围到里边了,我要说不认,会惹麻烦。我何不这么这么办!想到这,甩铿离鞍下了马,走到夫人跟前,飘飘下拜:“这位夫人,待我回去问问父亲。如果有这么回事,那我听你的;如果没有咱再作计议。”王氏一听这话:也对!人家不知真假,又没什么凭证,现在就逼人家认下,也是难为她。众人一看这事有门儿,都挺高兴。就在这时,黄凤仙猛然往前一斜,抱起王氏,几步跑到马前,“刷”地一下,把她拥到马鞍轿上,自己飞身上马,左手按着夫人,右手抽出三皇剑,冲着杨五郎、孟良等人高声断喝:“尔等打不开玉女阵,想用奸计欺骗你家姑奶奶。哼!我把她带回阵内,要千刀万剐。有能耐你们进阵去!”说完,双脚踹锤,“啪!”打马疾驰而去。

众人愣住了。万没想到她把夫人给抢走呀!孟良高喊:“截住!”周围伏兵听了,急忙拿弓搭箭。但干咋呼、不敢射。马上还有个人呢!再看黄凤仙,她像旋风一样,直奔玉女阵而去。杨五郎等人,不敢怠慢,急忙尾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