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们?那一些印象淡漠了的在记忆中渐渐模糊了的北大荒人受到伤害了么?真的受到伤害了么?也由于我们?
那一片遥远的记忆中的土地受到伤害了么?真的受到伤害了么?
是啊,是啊,我们是又回到城市里来了,在苦涩的回忆之中提炼着美好的或感伤的经历。在与个人命运和生活的疲惫不堪的较量之中忘却我们的伤痛,愈合着我们的创口,平复着被我们各自的积怨啃得凸凸凹凹的残缺不全的我们各自的品格。而北大荒的土地却是永远缄默的,以其缄默显示出高贵的矜持。而北大荒人却是永远还要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子子孙孙,做那片土地的主人,亦做那片土地的奴仆。将他们的后代生殖不息地繁衍在那片土地上,将他们的汗水一把一把甩播在那片土地上,不论前景如何。
她默默地望着小俊,暗想,难道一场历时十一年之久的始于轰轰烈烈而终于诅天咒地的所谓“上山下乡”运动,造成的不仅仅是一代人延续持久的失落心理,更是两败俱伤么?
与他们相比,我们的种种积怨种种失落感种种自以为天经地义理由充足的要求补偿什么的心态,是不是证明我们太自私太娇贵太矫情了呢?她第一次这样自问。
尽管其实并没换话题,仅仅换了谈话的角度,小俊却显得不那么被动了,越说话越多。从那些话中,她听出了积郁在胸的抵触情绪。当年北大荒知青大返城后,究竟给北大荒造成了什么样的惨重损失?究竟在北大荒人的头脑中造成了什么样的具体的伤痛性的思维?她不得而知,也无从想象。此前她根本就没有这样想过,若不是小俊这北大荒姑娘当面对她说的这些牢骚甚于亲近的话,她永远也不会彻底摆脱一个返城北大荒知青那种痼疾般的偏执的受损心态,而从另一种超越自我得失的更客观的立场进行思考。
“小俊,别说了。我想睡一会儿。”
“‘探亲’那伙里,有一个在北大荒呆了还不到半年,就仗着他老子是部队的官儿,‘走后门’参军了。大姐你说他探的什么亲啊?大姐你说北大荒亏他什么了啊?大姐你说北大荒冲哪方面对不起他啊?他还抱怨北大荒盖了砖房,修了公路,有了电线杆子,败了他的诗兴。从国外买这么多先进的农机具干什么?这地方永远永远保留着一种荒蛮景象才好。那才真叫入诗入画的地方!大姐你听这是人话么?说这种话损不损呀?他怎么不说连麦子干脆也别种啊?横竖我们北大荒人该像野人似的住在树洞里,见了他这样的人就围上去讨面包渣吃?让他这样的城里文明人儿一路坐着大轿车观自然景,高兴胡诌两句诗的时候有诗可作是不是?”
“嗯。我不说了……大姐你生气了吧?”
“……”
“生什么气?”
“我爸说,你们去了,我们敲锣打鼓欢迎你们。腾出房子给你们住。你们受苦受累,我们和你们一样。好点儿的工作,都是你们知青的份儿。有几个我们老职工的子女们能摊得着?因为你们文化比我们高哇!你们忽拉一走,学校没了老师,拖拉机没人会开了,卫生所没人看病了;没有了电工,没有了机修工,没有了会计,没有了搞农科研的;麦子收不回来,菜长在地里,我们怨谁呢?”
“生我的气呗!”
“对。”
“不……我只是想睡一会儿。”她闭上了眼睛。
“当年你们许多知青是怀着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自愿去的对不对?”
小俊有几分猜疑有几分失悔地瞧着她,习惯地要摆弄自己的辫梢,手在胸前抓了个空,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辫梢可摆弄了,便摆弄裙带。
“不是。”
“喵……”波斯猫的叫声更令她厌恶了。
“嗯。那我给大姐讲点别的……前年有十几个北大荒知青返回北大荒,总局请回去的,说是‘探亲’活动,都当了作家、记者什么什么的了。我爸见过他们。那天晚上,我爸都睡下了,被人叫起来。说是他们要参观美国进口的大帐篷,要我爸去发动充气机。那充一次气得几百升柴油呢!那天充气机有毛病,好不容易充起气来,他们才进去一两分钟就出来了。白白浪费几百升柴油。那东西充气快,半个多小时就差不多充起来了。放了气收起来可就麻烦了。我爸忙了大半夜,回来气哼哼地对我们说:‘他们这哪叫“探亲”!一个个衣锦还乡的样子!妈的这号的往后趁早别花钱请他们回来!’那天晚上他们还吃西瓜。没到下瓜的季节。没到下瓜季节也给他们摘了两麻袋。结果呢,第二天早晨他们离开后,他们住的那房子周围,哪哪扔的都是切两半的没红瓢的瓜。老职工们见了心疼,捡回家去吃。听人讲他们里还有人说这样的话:‘北大荒当年亏我们的,我们回来怎么吃怎么喝都仗义,甭客气那个!’大姐你说北大荒真亏你们的吗?当年就那么个年代,就那么个条件,你们城里人去受了点儿委屈,也不是北大荒的罪孽呀!好歹你们挣的是工资不是工分吧?遇上多么不好的年成,也没少开过你们工资吧?要怨恨也别怨恨北大荒呀?是不是大姐?当年不是我们北大荒人到城里花言巧语将你们骗去的吧?”
“小俊,替我喂喂猫。”
“小俊,讲点别的吧!”
“喂啥呀?”
“还好。我爸那人稳,他量力而行。不像营长那么逞能。大姐你不知道,地一旦承包给自家了,望着它,那么一大片,你觉得你像只田鼠。全家人的指望都在那一片地上,就不由你不怕它。我就怕地,我爸也怕。我爸常说:‘不成想我们这些修理了大半辈子地球的人,以前看地不过手里一团泥,咋捏弄咋是,捏弄不好也没什么关系。如今却怕起地来,要是侍候不周到它,营长就是我们的下场!’我们全家人都不敢懒,一年四季扑在那块地上,累死累活地和它拼命。”
“喂你那个干面包吧,泡点水。”
“收成呢?”
“这,我自己吃了。”
“嗯。”
她睁开了眼睛,迷惑地瞧着那北大荒姑娘:“你……没去吃馄饨?”
“你家承包土地了么?”
“嗯。”
波斯猫挠住她裤角,她用鞋尖将它挑出老远。她复走入卧室,躺在折叠床上,枕着被子。
“你喜欢吃那干面包?”
“没什么。就是一时头昏……最近常这样……”
“馄饨一碗三毛多钱,挺贵的,才六个。我要吃饱了不得花一元多钱呀!”
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出洗漱间,小俊神色惶惶地瞧着她:“大姐,你究竟怎么了?你脸白得吓人。”
“嗨,你这姑娘!……”她一跃而起,走到外屋拎起手提包就出门。
她从毛巾绳上一把扯下毛巾,使劲擦手,擦脸。像是要从地底下挖出来的什么东西上擦掉一层锈。
“大姐你哪去?要是给猫买吃的,我去吧!”
“喵……”
“我才不那么孝敬它呢!整天喵喵叫,烦死了!我也洗个澡去!”
“大姐,大姐……”
她在门口站住,拉开提包,取出一个信封交给小俊:“工资。给我放抽屉里。”
用凉水洗过的脸,更加苍白了。
那姑娘愣愣地站立了一会儿,也出了门,伏在楼梯栏上望她,已望不见她,只听见她匆匆下楼的脚步声。那姑娘回到屋里,拿着钱又愣了一会儿,忽然扑到窗口,巴望了片刻,看见她走出楼。
“喵……”波斯猫挠洗漱间的门,叫声里有种幸灾乐祸的歹毒意味。
那姑娘离开窗口,靠着窗台若有所思。她从信封中抽出钱来——一百多元。
“大姐,大姐……”
她冲到门口插上门,将钱揣进了自己兜里。转而冲入卧室,打开大衣柜,将里面的衣服一股脑儿抛在床上,用床单包起,扎了个大包袱。
她觉得自己身上沾染了什么腐烂的东西似的。她下意识地拧开水龙头,抓起肥皂洗手。接着洗脸……
她将包袱扛在肩上,倒退着离开了卧室。
难怪小俊那么吃惊!
她的目光落在录音机上。她犹豫了一下,扛着包袱走过去提起录音机……
她开了洗漱间的灯。灯光将壁镜晃得锃亮,锃亮的镜子中自己的脸苍白如纸。
姚玉慧洗了近两个小时。
回忆呢?回忆也腐烂么?我为什么要躲到这里来?躲谁?躲什么?躲我自己的回忆?还是躲小俊讲的现实?……
她觉得自己的身体仿佛同什么死亡了并且腐烂了的东西接触过似的,这在她内心深处造成一种特殊的敏感。那更是一种觉得自己被有害射线辐射了的敏感。并非一个有洁癖的女性觉得自己肮脏了的敏感,它曾穿透过她的心灵,在她的心灵上留下了灼焦后的疤痕。而那是用药皂和水洗不掉的。她洗着洗着,伏在浴盆边沿哭了。
她觉得他带走的是属于她自己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带到泥土中去了。谜底会腐烂么?像人或动物的尸体一样?……
她的“最后的停泊地”,在水雾中变得模糊了,距离她更远更远了。仿佛是一处可以望到而根本去不到的地方。仿佛“海市蜃楼”,美妙又飘渺……
十年中她不止一次想到死,然而只是想,并不愿死。如今他死了。他宽恕我了么?他始终不肯宽恕我么?他恨他自己是否意味着他就是恨我?为什么?为什么恨我?他永远地带走了一个谜底。
她很长时间没哭过了。
她不知到哪儿去寻找到一点儿温暖,而他靠酒取暖……如今他死了……十年了……整整十年了……十年之中谁都说不定会死,但她从未想到过他这个男人会死。会自己吊死自己!为什么偏偏要吊死自己?为什么不是别种死法?
她回到家里,见小俊在拖地:“哎呀小俊,别拖!我自己来!”
她从不认为在那件事上他有罪。也从不认为自己有罪。她没诱惑他,他亦没诱惑她。在那一个寒冷的孤独的寂寞的夜晚,她孤独她寂寞,他也是……
房间里明亮了许多。
因为他开始蔑视自己。从内心里不再将自己当人看,不再将自己当一位党员和一位营长看。而在人前却更加表现自己是一名好党员和好营长了,企图减轻自己的罪。
她放下挎包夺拖把。
之后他恨他自己。
“大姐我拖!我干活干惯了,一会儿也闲不住。你刚洗完澡,肯定怪乏的……”小俊不放开拖把。
之后她不敢肯定了。
她只好任由姑娘继续拖。
他亦是。起码在那一个夜晚之前,那一个夜晚之前,他像别的男人们一样,似乎从不认为她是女的。
“你还替我擦窗了?”
她从没爱他。
“嗯。”
而她从来没有怨恨过他。从来没有。即使在当年那一个寒冷的孤独的寂寞压迫心灵的夜晚他真的将她“铆上”了——北大荒人是这么说那种事的,她也不怨恨他。因为是她去找他的。更直截了当地说,是她主动将自己送上门的。那是她心甘情愿的。
“小俊,你是我的贵客,不许再替我干活!”
她想知道他如今的很多很多事。更想知道他是否宽恕了她,抑或怨恨她。
小俊低着头笑笑。
她怀念营长。这么多年来,她此时才真切地怀念营长,觉得太对不起那个男人而怀念那个男人。她常常希望能有机会再见到他,从一个离他不太近也不太远的地方观察他,而又不被他发现。她想知道他是否仍习惯于吸那种劲儿冲极了的黄烟叶,北大荒人叫那种烟“蛤蚂炮”。她想知道他是否仍习惯于光着脊梁穿绒衣。她想知道他是否仍习惯于蹲在哪儿瞅定一个什么不相干的东西发呆。全营一千多知青几天之内走得只剩下了三个,她想知道他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想知道他背着人偷偷哭过没有?……
她走入卧室,站在大衣柜前梳发,想换件衣服,拉开柜门一看,见内中变了样子,又问:“你还替我整理衣柜了?”
她猛站起,匆匆地走入洗漱间。
“嗯。”小俊拄着拖把,抬头看她,“大姐,你不介意吧?”
“不,不用。”
“不介意。你又不是外人!”她发现小俊仍穿着自己的鞋,便找出一双八成新的半高跟皮鞋,放在小俊脚旁,说,“你看我,光给了你衣服,连双鞋也没给你!这双鞋大姐没怎么穿过,试试跟不跟脚,大小合适的话就归你了。”
“大姐你……躺会儿吧!”
小俊站在那儿,拄着拖把换上了那双鞋,来回走几步,腼腆地笑道:“大姐,还怪合适的呢!”
“我……头昏。”
她也笑了,说:“你像个城市姑娘了。今晚我带你到我家去吃饭,让我们全家人都认识认识你!”
“没人害他。害他干吗?他承包的土地太多了,还承包了一台加拿大的拖拉机和一台美国的联合收割机。别人劝他别那么大的胃口,可他不听劝。说,几十年的老农垦了,难道怕被土地坑了?结果那片土地真把他坑了,草和麦子比着长。年终一结账,他欠了公家九千多元。他那种人哪受得了这个呀!原先土地也坑人,但坑的是大家伙,人人照样拿工资。现在坑的是他一家。他老婆一看前景不妙,带着孩子回山东老家去了,给他来了封信,提出坚决要和他离婚,结果坑他一家不就变成坑他一人了么?不是九十,九百,是九千啊!谁也帮不了他渡过这一关。他想不开,有天晚上喝光了一瓶酒,就上吊了。第二天被人从房梁上放下来的时候,还满身酒味呢……大姐你怎么了?”
她全家的人都对小俊非常亲热。
“被人害了?”
离休的父亲,将小俊视为“人民”。而这北大荒姑娘所代表的那些他并不了解的人民,又是他的女儿当年非常贴亲过的人民。
“不是。吊死的。”
他对小俊的欢迎是由衷的。
“病死的?”
他请小俊回到北大荒以后,问问农场的领导,欢不欢迎他去“安家落户”,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场职工。
“去年。”
小俊保证将这个话带到。还说,以他的资格,起码得安排他做总局一级的官儿,哪能就让他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场职工呢!说得全家人都笑起来。
“什么时候……死的?”
父亲笑道:“官儿是不当啰!当了一辈子,当够啰!”
“嗯。”
她知道父亲这话是不由衷的。父亲当了一辈子官儿,并没当够。如今仍挂着市政协主席的头衔。假若任何职位都失去了,他也就不知道该怎么活着了。而且父亲也是绝不会去到北大荒当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场职工的,肯定睡不惯硬邦邦的火炕,每天不舒舒服服地洗一次热水澡也是不行的。甚至根本不可能像她所想的那样,觉着挎个小篮在毛毛细雨中到北大荒的林子里去采蘑菇乃人生一大愉快……
“营长……死了?”她一下子坐起来。
母亲多半是通过对小俊的亲热体现对这个女儿的亲热而已。自从姚玉慧有了自己的房子,回家团聚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这个家的存在,对于她也越来越不重要了。而母亲对于这个已经三十六岁的,有了未婚夫却仍迟迟不结婚的长女,越来越不可理解了。母亲已经渐渐开始接受一个事实——越来越无可奈何地失去着她这个当处级干部的女儿。母亲对她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不愿再多操什么心,由之任之。正因为如此,每次她回到家里,母亲才对她格外亲热。那种亲热是对日趋淡薄了的母女之情的掩饰。
小俊又笑起来:“大姐,也就是你在信中还称他管理员呗!营长死了,你这位教导员返城了。营部那排房子空着没人住,一半儿做了几户人家的猪圈,另一半儿塌了。没有什么营部了,他管理谁呢?……”
当人与人相互之间不再能够给予真正的情感和心灵方面的安慰,人与人相互之间则便不再能够存在什么特殊的关系。母女亦罢,父子亦罢。
“你爸爸……他还当管理员?”
弟弟对小俊的亲热完完全全是对一只小猫小狗的亲热,连这种亲热在他也是凑趣罢了。小倩并没有当成她的弟妹,嫁给了一位加拿大商人。在国外离了婚,去年通过中国大使馆“营救”回来了。她碰到过小倩一次,推辆外国婴儿车。车内躺着一个金头发蓝眼睛的“混血儿”。比从前更时髦了,一副高贵的样子,仿佛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母亲。听弟弟说她又要第二次出国了,这次要嫁给的是一位有欧洲血统的日本人。弟弟和小倩,究竟谁“蹬”了谁,对全家人都是一个谜。弟弟也结了婚,也离了婚,刚离婚不久。弟弟目前正恋爱着一位法国女留学生,却一直没敢领到家里来,当市政协主席的父亲不允许。而弟弟自己有了一套房子,也就不屑于将那位法国姑娘领到家里来。妹妹见过那位法国姑娘一面,评论是:“都说法国女郎是全世界最美的女性,哥你追求的这一位怎么看着那么不顺眼啊?脸也太窄太长了点儿吧?好像正面儿看一只汽车轮胎!”
可小俊的话令她失望。
弟弟却说:“既要出国,又要做一位漂亮的外国女郎的丈夫,哪有那么两全其美的事儿?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漂亮的中国女人嫁给不那么漂亮的外国男人,出色的中国男人娶不那么出色的外国女人,这是目前普遍的规律。中国穷,劣等民族,和外国人互通嫁娶,当然要自觉降低条件啦!如果五十年后中国仍发达不起来,出色的中国人要不走光了才怪呢!”
她也笑了。她一心想从小俊的话中得到证实,证实她记忆之中那种沉淀了的诗意是的确存在过,并且仍然存在着的。
弟弟始终认为自己是绝对出色的一个中国人。并且经常要发一通“爱国主义”的议论,忧虑像他这么出色的中国人一旦真走光了的话,中国将怎么办?他急着要出国像临产的孕妇急着要生孩子,不在乎那法国姑娘的脸像“一只汽车轮胎”。
“有。我爸常叉鱼,一夜能叉几十条呢!他每次叉鱼回来总要喝酒。喝了酒便叨咕,‘知青走光了,河里的鱼多了。知青走光了,河里的鱼多了。’河里的鱼真是比你们当年在时多了,当年都快被你们知青叉光了。”小俊笑起来。
母亲倒不像父亲那么僵化,如今变得很具有现代意识,多次怂恿弟弟将那位法国姑娘带到家里做客。
“河里还有鱼么?”
“我总得好好招待人家几次,啊?要不,将来我到法国去,在人家父母面前多难为情!她家是在巴黎吧?马赛?看看世界地图,马赛是个大城市还是小城市?有所大学?那就必定小不了!不过反正法国也不算太大,外国人又有小汽车,到巴黎方便!她家总不至于连小汽车都没有吧?……”
“不知道……兴许以后还会长吧……”
据弟弟说,那位法国姑娘的父亲是开鲜花店的。母亲最初觉得门户颇不般配,认为弟弟起码应该爱上一位教授或者艺术家或者相当于市一级的法国政府官员的女儿。后来也便想开了,承认现实不无道理。
“怎么不长了?”
母亲经常发的牢骚是:“现在,什么人都出国!我五二年入党,当了三十多年处长,连次出国的机会也没赶上就被一刀切了!改革,改革,没这么个改法的!我们这样的家庭,摊着改革的什么好处了?”她希望有一天以婆婆的身份受到特殊的尊敬到法国观光。
“不长了。”
在父亲到北戴河疗养的日子里,在母亲的“幕后策划”和弟弟的精心安排之下,家里举行了几次“沙龙”式舞会。那位法国姑娘凯丽丝小姐,终于出现在本市前任市长的家里。受邀的是一批本市很有名气或者自以为很有名气的年轻的作家、诗人、评论家、画家、编剧和演员。他们借此机会证明他们的的确确是不容忽视的很有名气的一些年轻人,而弟弟通过他们的陪衬证明自己的的确确是毋庸置疑的一位出色的中国人。母亲通过那几次“沙龙”式舞会证明自己绝非一般的普普通通的中国母亲。
“河边还长蒲棒么?”
“姐,你为什么不回家凑热闹呢?多开心啊!你可没瞧见妈对凯丽丝那股亲热劲儿!攥住人家的手直叫‘媳妇’,‘媳妇’!八字还没一撇呢,也叫得太早了点儿是不是?”
“还那么清。”
被时代的大潮从党政领导岗位淘汰到家里来了的母亲,完完全全成了一位“家庭妇女”之后,变成了牢骚满腹的精神空虚而又寻找不到寄托的女人。母亲不愿承认这个事实,但这个事实随心所欲地摆布着母亲。也许,对于母亲,能以婆婆的身份到法国观光,是最后的寄托和人生的最后满足了。而最后的寄托一旦成为泡影,最后的满足一旦满足,人是会很迅速地接近衰老接近死亡的。她怜悯母亲。
“还那么清?”
弟弟是对任何人也不会发自内心地亲近起来的了,包括对父母。她太清楚这一点了,因而他对谁都是想装出亲近的样子便可以恰到好处地装出亲近的样子的。弟弟也是个愤怨甚多的人。除了愤怨中国的贫穷落后以及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种”上的“低劣”,还极端愤怨于如今要在中国人之中寻找到一个全无私心绝对值得信赖处处能够成人之美时时不忘助人为乐的朋友难于上青天,而他首先并不想做别人的这样的一个朋友。姚玉慧觉得,如果说她对父母对这个家庭的情感日益淡漠,乃因她愈来愈不愿依赖这个家庭;愈来愈不愿接受这个家庭的任何形式的恩泽和庇护。这个家庭之对于弟弟,不过是一枚即将过时的目前佩戴在胸前仍足以使某些人侧目而视的正在贬值的徽章罢了。他利用它要一直到它最后那点儿价值丧失尽净为止。
“河?河还那样。十一月结冻,四月开化。”
弟弟对小俊的亲近,是一位“出色”的城市里的年轻的当代“绅士”对一个北大荒的“蛮女”的、高贵的亲近。仿佛他认为对小俊越亲近越能显示出自己的高贵、出色和有教养,所以,他不时对小俊进行自以为幽默的机智的调侃。
“是……这样……河呢?”
他敬小俊烟,小俊拒绝,回答不会。
“嗯。不集合。现在搞承包了,没人分派活儿,没人训话,集合干什么呀?”
他说:“十八岁的大姑娘叼着大烟袋,不是你们北大荒三大怪之一吗?”
“不集合?”
小俊说:“那证明我们北大荒还有十八岁的大姑娘。我来之前,我们那儿的人告诉我,你们城里如今正在搞一次什么调查,全体动员寻找看还有没有一个……大姑娘,好容易找到了一个,没等宣布,结果被找到她的那个男人给……给睡了……”
“集合?现在不集合。不着火,一年也集合不了一两次。”
母亲皱起了眉头。
“那……现在集合敲什么呢?”
父亲变得严肃。
“铁轨?……”小俊想了想,摇头,“没挂在哪儿。没人注意它哪儿去了,大概在李驼背家吧?”
弟弟吐了口烟,尴尬地说:“这是对我们城里人的污蔑!”
“那……铁轨往哪挂了呢?”
小俊剥开一块糖说:“所以我不信。你那话也是对我们北大荒人的污蔑,你也别信。”
“给他老娘做棺材盖儿。”
妹妹则拍手叫好,对小俊大加鼓励:“你这张嘴真厉害。他再取笑你,就这么回敬!”
“为什么把它砍了?”
妹妹对小俊的亲近,是带有浓厚的好奇心的亲近。妹妹对一切引起自己好奇的人都发自内心地亲近得起来,从不计较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如何,印象怎样。妹妹对一位刚红起来的歌星会产生好奇心,对一位来自北大荒的姑娘也会产生好奇心。
“嗯。李驼背把它砍了。”
姚玉慧觉得小俊不过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北大荒姑娘,而妹妹觉得小俊哪儿哪儿似乎都不太寻常,遍身涂着足够神秘的色彩。
“没了?”
小赵也在。他对小俊的亲近不过是礼貌。
“它早没了。”
全家每个人对小俊的亲近,都与姚玉慧自己对小俊的亲近不同。
“对,对!就是那棵老树。中间被雷劈裂,一半死,一半活,吊一截铁轨。营部集合,我总要亲自去敲。我爱听那声音!如今我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坐着或躺着的时候,似乎常常听到那声音,当,当,当……就像催促我到什么地方去集合似的。”
然而小俊一副快活的样子,成为中心人物,她反倒不那么腼腼腆腆的了。
“大姐你记错了。你指的是我们邻居李驼背家门前那棵树吧?是不是当年上边钉块‘深挖洞,广积粮’的大标语牌那棵老树?”
然而全家每个人也显出特别快活的样子。由于小俊的存在,那一次团聚气氛轻松而愉悦。
“有!肯定有!我记得清清楚楚的。营部当年要伐那棵树派什么用场,是我阻止的嘛!那是那个地方最老的一棵树,据说起码一百年了。”
至于姚玉慧,让小俊认识自己的家人,不过纯粹是为了使小俊内心里明白,她对她的到来多么重视。除此而外,别无用意。
“我家门前没有一棵树哇!”
…………
“那是一条好狗啊!当年我到团里去开会,如果搭不上车,就常常带着它,让它一路护送我。”她真真地难过了片刻,又问,“你家门前那棵树呢?”
从第二天开始,她每天晚上都引导小俊“阅读”这座城市。如同一只城市的麻雀引导一只乡下的麻雀参观城市所有的屋檐。她毫不吝惜地花掉她多年的积蓄,仿佛那些钱原本就是为小俊积蓄的。
“不是老死的。它在山上被狍子套套住,让狼吃了。发现它的时候,只剩下一点儿碎皮。”
她自己也是第一次领略这座城市的种种娱乐,也是第一次获得娱乐的愉快。没有小俊,她不会去光顾那些场所;没有小俊,在那些场所她也不会获得愉快;没有小俊,她不会出现在大饭店里点名菜。因为是和小俊一起,这样的事则显得意义非同一般了。在她的逻辑中,甚至不明确小俊和她自己,究竟谁更应该感激谁了。
“老死了?”
城市对连偏僻小镇的风貌都没有领略过的北大荒姑娘小俊,像专门善于撩拨和诱惑情窦初开的少女情欲的西方舞男。她是完全被“他”迷住了,被“他”迷得心旌飘摇,她整个儿的心几天之后便彻底被“他”俘虏了去。城市这本“书”她一旦翻开就不能再放下了,她的心思已进入了这本“书”。她恍恍然觉得自己不再是读者,而是角色,一位女主角,一位年轻的待嫁的女主角。她想象着哪一天在城市中遇到一位心上人,而姚玉慧这位“大姐”是她的保护人。她迷住了城市这个风流倜傥精力充沛的“舞男”,好比小猫一口叼住了一个大发腥味的鱼头,谁若企图抢下来她就会挠谁,哪怕是主人。
“我还以为你问的是当年留在北大荒那个天津知青呢!狗死了。”
“大姐,明天晚上你带我到哪儿玩去?”
“返城了?我问的是你家那只狗。”
“大姐,今天晚上路过的那个咖啡厅你哪天带我去呀?那里边的灯光真神秘啊!在那里边唱歌儿的一个晚上能挣不少钱吧?”
“他离婚了。后来撇下老婆孩子也返城了。”
“大姐,要不明天咱们参观时装展销会吧?”
“阿黄活得好么?”
“大姐,后天歌舞团招考演员,你一定带我去,啊?我不是想考。像我这样的,哪考得上?我是听人家说,考演员的,都是漂亮的人……大姐,那么多漂亮的人聚到一块儿,多热闹啊……大姐,咱们就去看看热闹开开眼界呗!”
“嗯。”
每天晚上,临睡前,这北大荒姑娘一定要获得“大姐”明确的回答,明天晚上“读”哪一“章”哪一“节”,否则,她像固执的小女孩儿似的纠缠不休,或者噘起嘴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别争。睡几天就睡得自在了。你两个姐都出嫁了吧?”
在小俊所说的那个咖啡厅,女流行歌手边唱边舞,将北大荒姑娘唱得如醉如痴,即使在如醉如痴的情况下,她仍牢记着服务员还欠她们钱。
小俊彻底变了一个样儿之后,似乎那种村姑的感觉仍一时变不过来,坐得过分的端庄,仿佛是模特儿,随时准备听吩咐改变姿态。
临走时,她崇拜地望着那女流行歌手,提醒道:“大姐,欠咱们一元多没找给咱们呢!”
“大姐,我睡折叠床吧!我在家里睡火炕睡惯了,睡这么软的床……不自在。”
女流行歌手的演唱服是本着节约得无法再节约的精神做的,看着就使人感到那么的凉快。然而咖啡厅里却依然浪费地放着冷气。小俊这么认为。
支好折叠床,铺备齐整了,她坐在折叠床上,依着被子,亲切地瞧着坐在“席梦思”床边的小俊,微笑着说:“你睡那张床,我睡这张床。”
“大姐”在她手上掐了一下,低声制止道:“别说!”把她拉扯走了。
将乡土气息十足的来自北大荒的姑娘,变成了一位城市里的集“现代”与“古典”美于一身的时髦女之后,她开始和小俊支折叠床。
走到外面,她百思不得其解地问:“大姐,明明欠咱们一元多钱嘛!为什么不要?”
于是她给小俊剪发,卷发,吹发。为自己喜爱的一位姑娘这么做,她感到了一种从未感到过的快乐。她也曾在自己的头发上很下过几番工夫,但感到的是沮丧。她也曾在那只高贵的波斯猫身上下过工夫,企图将它的毛变成卷曲的,就像羊羔皮皮袄那种被叫做“麦穗毛”的样子。可是波斯猫身上带不惯卷发器,她的实践没成功过。
“不能要。那是小费。”
“大姐你想怎么就怎么吧,怎么的我都乐意。”
“小费?什么是小费呀?”
“别留辫子了。大姐有卷发器,电吹风,趁着头发还没干,给你来个披肩式行不?”
“小费……就是人家为咱们服务了,人家为咱们付出了微笑,咱们就得给人家点钱。”
“真漂亮。”小俊望着镜中的自己,有些不相信那就是自己似的。
“可……她们是挣工资的呀!”
“漂亮么?”
“微笑挣另份儿,不包括在工资里。”
小俊不晓得那条带饰物的裙带是怎么个结法。她替小俊结上裙带,将小俊推到了镜子跟前。
“可……她们微笑是应该的呀!咱们不是还对她们说‘谢谢’了吗?”
待她再走入卧室,见小俊已换上了那件连衣裙。那是一件橙黄色的,束腰的,仿唐样式的连衣裙。女人们对时装的追求,不外乎两大流派——或者越来越现代;或者越来越古典。这两大流派无论怎么变化和发展,都与她毫不相干。那些自己买的,却似乎永远只能供自己欣赏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在一个自己喜爱的姑娘身上了,她高兴。
“她们为咱们微笑着服务是应该的,咱们对她们说句‘谢谢’也是应该的。可她们反过来说‘谢谢’咱们,那两个字是用小费买到的。否则她们会对咱们说‘谢谢’么?”
她离开了卧室,坐在小客厅的沙发上吸了一支烟。
“那我宁肯不需要她们说那两个字!”
“那我出去!”
“那我们走了就会被她们瞧不起。那里是中外合资,新加坡来的老板,本市第一家实行收小费的娱乐地方。许多人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到那里去的。”
“怪……羞的。”
“因为那里的微笑得付钱。”
“我这会儿就想看到你穿上变成个什么样儿!”
“就算这么回事儿吧。不过别处可没笑脸相迎啊!”
“大姐,晚上再……”
“早知道这样,大姐我不求你带我来了!”
“来,现在就换上这一套内衣,再穿上这一件连衣裙!”
“你不求我,我也会带你来的,我也没来过。那据说是代表着一种城市文明呢!”
“大姐你真好!”
“大姐你觉得给小费也值?”
“是有个妹妹。她才不稀罕我送给她的衣服呢!送给她说不定还会落得她取笑我!你叫我大姐,你不也是我一个妹妹么?”
“值。”
“那……也应该给你妹妹啊!大姐你不是有个妹妹吗?”
“你若觉得值,我就更觉得值了!”小俊笑了。
“给你的,你都得要。大姐老了,穿不得这些漂亮的衣服了!”
从时装展销会上回来那天晚上,小俊坐卧不安,显得又兴奋又诡秘。
“那……大姐你给的太多了……我要一件吧!”
终于,她吞吞吐吐地说:“大姐,我不敢瞒你……”
“给你,你就要。你不要,我不高兴。我这个人就是这样的怪脾气!”
“什么事?”
“大姐,我不要。我真的不要。”小俊慌了起来。
“我福星高照,发横财了。”
“我替你挑!”她首先找出了一套崭新的一次也不曾穿过的内衣放在床上,慷慨大方地说,“给你了!”接着从衣架上扯下了几条裙子和连衣裙,一一放在床上:“给你了,给你了,给你了,这件也给你了。”
“发横财了?”
“不……”
“嗯……我……兴许会成大富翁!”她两眼闪闪发光。
“那有什么!挑你喜欢的穿吧。”
“噢?……”姚玉慧糊涂之至。
“我怎么好穿大姐的衣服呢?”
“大姐你看!”她将手探入怀里,取出的是一个条状塑料袋,内中装的是十几枚黄澄澄的崭新的金币。
扔了牙签,她牵着小俊的手走入卧室,打开大衣柜,展现出她的许多衣服,问:“叫你随便穿,为什么不穿?”
姚玉慧生平第一次见到金币,而且是那么大的金币。比邮局发行的生日纪念币小不了多少,且十几枚。在这黄金大涨价的时代,姚玉慧一时估计不出它们的价值,然而它们足以使一个人富起来是无疑的。
“嗯。”
她望着托在小俊双手中的那一塑料袋金币,愣了。它们在塑料袋中一枚压一枚地排列着。
“我带回了眼药,我给你上点儿眼药吧!”她从挎包里取出眼药水,用根牙签卷了点药棉,滴上眼药水,给小俊轻轻洗眼睛,“一天这样洗两次,就会好的。”
“你?……你偷谁的?在哪儿偷的?!……”她震惊同时震怒。
“这沙发软得真舒服。”小俊难为情地坐了起来。
“大姐,不是偷的。真不是我偷的啊!在展销会上捡的。”因为金币被怀疑是偷的,小俊快急哭了。
她揪着它的一只高贵的耳朵想将它扔到地上,结果它醒了。它用爪子挠住小俊的衣服,结果小俊也醒了。
“捡的你也不该带回来!你当时为什么不交给展销会的工作人员?!”姚玉慧的怒气并不因金币是捡的而平息。
她不愿见这姑娘搂着她那只被劁了的、她已经厌恶了的波斯猫。她总觉得那只猫被劁了之后,变得虚伪了,整天装出有益无害的样子,而骨子里怀着对她的仇恨。时刻伺机在她麻痹了放松警惕了之后对她进行阴险的报复。
“我不交!有丢有捡。我一人做事一人当!”小俊退开一步,防范金币被她这位“大姐”一把夺去。
其实更是因为这姑娘带来了沉淀在她那种诗化了的、被她的主观情感筛滤过了的、大不真实的回忆之中的一点点温馨。它是提炼了的,结晶了的,含有杂质,却很浓。
“给我!”
她问自己,也许我喜爱这姑娘,是因为她从我的回忆中走来?是因为她看去那么单纯而又似乎那么需要我的关心和保护?
“不……”
不知为什么,她非常不喜爱复杂的东西。比如两幅画,她肯定会喜爱其中构图单纯的那一幅。比如两首歌,她肯定会喜爱其中歌词明了的那一首。现在许多画的构图更趋向单纯,现在许多歌的歌词更趋向明了。现在许多人却更复杂了,复杂得相互之间难以真正贴近,难以真正沟通,难以真正理解。是不是正因为人们本身变得如此了,才转而向别的方面去寻找单纯和明了呢?认为一幅画的构图单纯或者认为一首歌的歌词明了,那是随心所欲的事情。而这样去认为一个人,在今天是可能处处潜伏着危险的。在今天人无可救药地变得最最不堪信赖了。她这么看。
“给我!!”
妹妹努力希望被她喜爱,却无法被她所喜爱。而眼前这个刚刚到来的还十分陌生的姑娘,却在她内心里引起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喜爱之情,由衷的喜爱之情。她解释不了,真是匪夷所思!
“不……”小俊又退开一步,将金币背到身后。
现在好了。她这么想。从此以后就好了——因为她不但还能够喜爱一个人,而且有了一个人可以让她喜爱。终于是有了一个人可以让她喜爱,这是比喜爱一件东西或者喜爱一只猫更要紧的。
“你……小俊,我真没想到你会这样……”
人是特殊的物质。人一旦变了,只能更不是自己,不复能再是原先那个自己。绝对地不能。
“大姐,你别生气,你先坐下,你听我慢慢说嘛!大姐,你对我好。我心里有数,我感激你,我愿意报答你。我小俊是个仁义的姑娘!这么着大姐,你想办法把它卖了,钱咱俩平分。不管卖多少钱,咱俩都平分!行不行?”
她非常惊讶于自己还能够喜爱一个人,而不是喜爱一件东西,或者一只猫。她买那只波斯猫,正是为了要喜爱它,现在却已经开始厌恶它了。并不完全是由于它被严晓东给劁了的缘故。如果它也是件东西,她相信自己早把它扔掉了。而它是一个活物,一个生命。她不因厌恶而弄死它,是因为她心肠软。她厌恶它而又继续喂养它,是因为她总得有个伴儿。她有了未婚夫而从内心里不想结婚,甚至厌恶结婚,是因为她不能在情感上心灵上接受他为爱人。她害怕和他结婚终于不可避免地成了一个事实。她本能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这个事实迫近的日子。她对他和对那只波斯猫差不多。她不能完全没有一个“他”,但她更多的情况下更多的时候厌恶他。而在厌恶他的时候厌恶他的情况下偶尔也渴望他需要他,如同一个想喝清茶的人在渴了的时候渴极了的情况下端起一碗油腻的汤。每每在她渴望他需要他的时候和情况下,她对他的厌恶恰恰有增无减。她恼恨自己这样一种古怪心态,然而她对自己无可奈何。
她向前走一步,小俊向后退两步。
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樱桃般诱人的,怒放的野百合般迷惑人的,在睡着了的时候也仿佛欢欢腾腾地活跃着生命力的,旧的不合体的男人的衣服也不能使其逊色的,充分显示出女性自自然然而又原始的本质魅力的这姑娘的身体,令三十六岁的其貌不扬的缺乏肌肤之美的老姑娘羡慕极了,嫉妒极了。由于羡慕由于并非可耻的嫉妒,使她更加从内心里喜爱这姑娘。
她终于说:“行。”想先将金币骗到手。
她觉得小俊焕发出一种强盛的青春勃勃的生命力。尽管睡着,但那种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却仿佛在这姑娘体内欢欢腾腾地活跃着。
“拿去吧。”小俊终于将金币扔在床上。灯光的照耀之下,它们在床上发着黄澄澄的金辉。
将要成为这姑娘的丈夫的小伙子是什么样的男人呢?一定是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吧?应该是那样的小伙子!只有那样的小伙子才配做她这样的姑娘的丈夫啊!
她默默从床上拿起了那袋金币。奇怪于它们的分量竟很轻很轻,也开始奇怪金币怎么会装在一个连半分钱都不值的透明的塑料袋里。每一块金币的正面,都凸压着“2000”的字样。她知道“”代表美元。十四块,那么它们价值两万八千美元。她也听说如今黑市上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比率是1∶6。那么它们价值近二十万人民币。
她觉得自己非常喜爱管理员这位女儿。
拥有了这些金币,如今是足以使一个中国人变成为阔佬的。
她简直不是在端详那姑娘,而是在欣赏那姑娘了。
她翻过塑料袋看,每一块金币的背面又都凹压着“恭喜发财”四个中国字。
北大荒的野百合花给她留下极深的印象。
姚玉慧将这些金币在手里掂了又掂。她终于怀疑起它们的真伪了。
当年她没有太注意过管理员的女儿们。而眼前的小俊,使她联想到了一颗成熟得不能再成熟的樱桃,包在一片绿叶子中。或者是一朵野百合花,它们当年在北大荒的野地里怒放时,火红耀眼,远远地就能发现,引诱人去折取。
“大姐,你一定能想出稳妥的办法倒手是不是?大姐我不回北大荒了!有了它们傻瓜才回北大荒呢!大姐我要在城里买住房,买两间像你这样的单元楼房。然后我要起个执照做个体户。我从此要当一个城市人,嫁给一个城市人。大姐今后我还是少不了得求你帮我什么忙。大姐今后我要把你看做是我的亲姐姐,一辈子不忘你对我的大恩大德。”小俊轻轻走到她身边,欣赏着金币,以充满憧憬的语调,絮絮地娓娓动听地尽说尽说,这北大荒的姑娘陶醉在某种向往之中了。
当年小俊才十岁。
“不是金币。金币不可能这么轻。”姚玉慧断然地说,然后将它们抛到了床上。
她根本回忆不起来管理员这位三女儿小时候什么模样。
“不是金币?不是金币是什么?明明是金币!”小俊迅速地将它们抓了起来,眼里闪出精明的目光,狡猾地望着她。那意思是:大姐,你别跟我来这一套,你骗不了我的,我不是三岁小孩儿!
她悄无声息地坐在椅子上,静静端详这来自北大荒的姑娘。这姑娘头发真好,黑而密,可谓秀发。扎成两条柔软的大辫子,一条压在身子底下,一条搭在胸上。这姑娘的脸色也真好,红润润的。这姑娘的身体发育得真成熟啊!像一位充分显示丰腴之美的少妇的身体。胸脯在旧的男人的衣服下高高耸起。衣扣勉强扣着,随时会绷开似的。这姑娘的脖颈长得太迷人了!不长也不短,而且是那么的白,使她猜测这姑娘的身体无疑也相当之白皙。那是谁的衣服呢?大概是她父亲的吧?干巴瘦小的管理员两口子,何以会生出如此可人的一位女儿呢?
“我绝不逼你交到任何地方了,完全属于你。”她脱衣服,预备睡觉。
小俊没穿她的衣服。
小俊则扯开了塑料袋,将那些金币抖落床上,拿起一枚,像旧时代金银铺的老板似的,放一半在嘴里使劲儿咬:结果一口咬下半个金币。她吐在手心,瞅着呆住了。
中午,她回来时,小俊睡着在沙发上,搂着波斯猫。
姚玉慧见状,从她手心拿起看看,又放在她手心,笑道:“吃了吧,是巧克力。”
她对小俊怜爱地笑笑,说句“中午见”,就走了。
“巧……克力?怎么是巧克力呢?怎么是巧克力呢?”小俊也呆笑了。
小俊这才腼腼腆腆地接过钱。
突然这姑娘一头扎在床上,大哭。边哭边嚷:“不吃!不吃不吃!”抓起那些“金币”,歇斯底里地扔向四面八方……
“什么话!不许花你自己的钱。一分也不许花你自己的钱!快接着,要不我生气啦!”
就在那一时刻,好“大姐”厌倦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大姐,我不花你的钱。我爸爸嘱咐了,不许花你的钱。”小俊只接钥匙,不肯接钱。望着她那种目光,像望着一位备加敬仰的人物。
第二天小俊“病”了。
“先去吃馄饨,然后再洗澡。记住,饿不洗澡。这是经验之谈,否则你会头晕的。要洗盆塘,一定要洗盆塘,盆塘卫生。好好洗个澡,解解乏。洗完澡就回来,别逛商店,逛丢了怪让我着急的。我一定抽空儿陪你逛遍全市所有的大商店,到处玩玩。衣柜里的衣服随便你换,喜欢哪件你穿哪件!”她说着,将房门钥匙从钥匙链上取下交给了小俊,还给了小俊十元钱。
小俊似病非病地在床上整整躺了一天。不吃,不喝,不说话。
她亲切地瞧着小俊,说今天上午所里有会,她这个“小头儿”必须参加。并且详细地告诉小俊,在附近哪一条街上有浴塘。浴塘对面有家饭店,那儿的馄饨很好吃。
小俊病好了之后,变得无精打采,沉默寡言了,却矢口不提打算什么时候回家。
小俊怔怔地望着她。
小俊不提,好“大姐”姚玉慧也不提。她认为自己不该提,因为她已经说过那样的话,“这里就是你的家一样,你愿意住多久便住多久。”
“别吃那面包了!”她从小俊手中夺下面包,“留着喂猫吧!”
她依旧提议带小俊去什么什么地方开开眼界,玩玩。但她已经没有了最初那种兴致勃勃的好情绪。
“嗯。”小俊解开小包袱,取出一个干巴巴的面包,一手端起那杯麦乳精,饥饿地咬了一大口面包。
小俊也没有了初来乍到时那种希望能在一天内就逛遍这一座城市的好情绪。
这姑娘诚实得可爱,这种诚实博得了她对她的第一份好感。将麦乳精放在茶几上,她从兜里掏出信说:“小俊啊,你看,我昨晚还给你爸爸写了这封信,没想到你今天就来了!在我这儿你千万别见外,啊?你想住多久住多久,啊?”
所里要派一个人到南京参加律师事务经验交流会议,她第一次为自己争取了一次出差机会。
“不为什么,省几个钱是几个钱呀!”
她要摆脱自己已经厌倦了的好“大姐”的角色,起码希望摆脱一个时期。她觉得自己如果要将好“大姐”的角色成功地饰演到底,有始有终,非得超出目前的“规定情节”,重新体验角色,重新进入角色不可。她唯恐在没有来得及重新进入角色之前,不但已经厌倦了自己的角色,而且厌倦了小俊这个配角。
“为什么?”
配角?究竟小俊是配角?或我自己是配角?她得不出一个肯定的结论。而这件事不过是生活中的戏剧?小戏一场?
小俊说:“挤倒不太挤,我没买票。”
不,不,不……
“那我先给你冲杯麦乳精吧!”她一边冲麦乳精,一边又问,“你坐这趟车那么挤吗?”
小俊,我发誓,管理员,我发誓,我姚玉慧本不是在演戏啊!我是真心实意欢迎你们的呀!我从内心里想要亲近你们,亲近一些人,或者仅仅哪一个人。
小俊点了一下头。
她怀着一颗对别人感到无比内疚的心到南京去了。
“也没在车上吃饭吧?”
她没有委托家人照顾小俊这位远方客人。
“我妈妈是不在了……我爸爸他挺好的。”小俊脸红了一阵子,又说,“大姐,给我杯水喝吧!我上了火车就没喝水,渴死了!”
母亲根本不会将小俊当做客人,在母亲眼里,小俊不过就是一个土里土气的北大荒姑娘而已。和家里曾经频繁雇用频繁辞退的那些来自安徽、四川、江西、江苏农村的小“阿姨”们是一类姑娘。与其说母亲很难容忍她们,毋宁说她们很难容忍母亲。母亲的令人难以容忍,不唯是因为进入了更年期,更是因为曾经管理过许多男人和女人,而现在连儿女们也压根儿不服她管了。
她不禁笑了,说:“你别这么拘谨呀,在我这里应该像在你自己家里一样随便嘛!”忽然悟到自己刚才问那句话有些荒唐,而小俊的回答也有些荒唐,便问,“咦,你妈妈不是已经不在了么?”
父亲是能够将小俊当做客人的,但父亲自己仿佛也变成家里的一位客人了。父亲是那么害怕终于有一天也会像母亲一样,被时代的大潮毫不留情地彻底逼退到家中,所以像一个老孤儿,一往情深不知疲倦地留恋在社会上,出席各种各样的会议。包括一些无关紧要的,政协主席到场既没有什么意义也不见得很受欢迎的会议。
蜷在沙发另一端的波斯猫躬起身,虎伏着两只前爪伸了个夸张造型般的懒腰,望着小俊一步步踱过去,直爬到她身上,又头尾相接地卧下了。小俊竟拘谨得不敢抚摸它,仿佛她的手会将它那高贵的雪白的毛弄脏似的。
弟弟是不堪信任的,并且绝对不能够礼貌地平等地对待小俊。因为他是一个“出色”的城市人。
小俊规规矩矩地坐在长沙发一端,低声回答:“好,都挺好的。”
妹妹对这位来自北大荒的姑娘那种被自己的想象夸张了的好奇心,在与小俊进一步接触之后,很快便会索然的。索然了,便不肯履行任何义务了。何况,在玩乐方面,妹妹一向喜欢“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连小赵也常常寻找不到她的芳踪,对之无可奈何,敢怒而不敢言。
“来来来,快坐下。你爸爸妈妈都好么?”她将小俊领到沙发前。
好“大姐”将小俊“移交”给了电脑以“优选”的方式替她选择的那一个男人——英语教师田非。当初,在婚姻介绍所,她就是通过电脑“红娘”才结识他的。除了夏律师,他是最值得她信任的人。她虽然至今仍爱不起他来,但却信任着他。别人说他本分,业务型,是个老成持重的知识分子。电脑也是将他这么归类的。她认为在这一点上,别人和电脑并没错。尽管她至今仍爱不起他来,努力想爱也无济于事,但她准备嫁给他。甚至可以说,其实她已经下了决心嫁给他,下了决心要结束老姑娘的生活。只不过因为仍爱不起他来,希望再往后些做他的老婆。婚姻介绍所的人曾含蓄地告诉过她,即或电脑,也是很难再为她选择一个对于她那么理想的男人了。电脑尚且很难,她自己还能存什么非分之想呢?在这科学的大时代,不相信科学无疑是不明智的。
姑娘憨憨地腼腆地笑。腼腆之中流露出乡下人在城里人前那种不知所措的拘谨。她注意到姑娘左眼在害着“针眼”。
她从南京回来,到家已经夜里十点多了。
“让我接你啊!真是的,委屈你在我门外蹲了一夜!”她抱歉之极。
小俊不在,也没有发现小俊那个小包袱在。
“拍电报干啥呀?”
她以为他已经替她将小俊送上火车了。这本是自己应该做到的,却没做到。怀着更深的内疚,拥抱着旅途的疲乏,她酣睡了。
“你怎么不预先拍封电报来?”
早晨醒来,却一眼发现小俊睡在“席梦思”床上。
“昨天后半夜。”
“小俊,你没走?”
“什么时候到的?”
“大姐,不最后见你一面,我怎么会走呢?”
“快进屋……”她赶紧打开房门,握住姑娘一只手,将姑娘引入房间。
“猫呢?”
“大姐,我是小俊啊!庞管理员的女儿!看,这是你给我爸爸写的信。”姑娘从兜里掏出一封信皮儿肮脏了的信递给她。是她给管理员写的那封信。
“大姐,真对不住你,猫饿跑了,好几天没回来了!”
“我就是!”她立刻明白那姑娘是谁,踏上楼来。
“跑就跑吧,我早讨厌它了。”
“她叫姚玉慧。”
“大姐,你看下手表,几点了?”
“找你大姐?”
“七点半了。”
“那我肯定不是你大姐,你到别处找去吧!”她说着,急急忙忙下楼。刚下两级楼梯,站住了,转身从头到脚打量那姑娘。
小俊哎呀一声,撩开被子,匆匆忙忙穿衣服。
“找我大姐……”
“这么早哪儿去呀?”
姑娘揉着眼睛怯怯地回答。
“他约我到太阳岛去!”
“我……找人……”
“谁?”
她弯腰推醒那人——却是一位穿男人衣服的姑娘。一副风尘仆仆的样子,像逃荒的。
“田老师啊。”
“哎,你怎么睡这儿啊?”
小俊仿佛对她问“谁”感到很奇怪。
第二天,她起得很迟。匆匆忙忙喝了一杯麦乳精,一出门,发现门口蹲着一个人,怀搂着一个小包袱,在酣睡。
“你穿这件旗袍裙显得更漂亮了,好像不是我送给你的呀。”
她将它关在卧室外,怀着一种可笑的谨慎心理,插上了卧室的门。唯恐做噩梦,上床之前,又吞了一片安眠药……
“田老师给我买的。”
她要将它重新驱赶出去,它灵活地这躲那藏。她柔声唤它,终于将它诱到跟前,一把揪住了它的皮毛。她又想从窗口抛出它去,但她毕竟不是狠心的女人,抚摸了它一会,放下了。
小俊穿好,就去洗脸。洗完脸,走入卧室,对着大衣柜镜子描眉,抹口红,小俊居然还染了鲜红的指甲!
她跟进卧室,见它已跃到床上。黑暗之中,那双异色的猫眼仿佛满怀歹意地盯着她。楼下一家商店遮阳光的帆布凉篷救了它一命,她想不到这一层。它居然摔不死使她感到恐惧,它那双仿佛满怀歹意的眼睛使她内心发悚。
十几天不见,小俊学会化妆自己了。
它在屋内转一圈,蹿入她卧室。
“大姐,我走了!”
“出去!不许进来!我不要你了!出去!……”
“嗯。”
她鼓起勇气,壮着胆子,将门打开一条缝。正是她那只高贵的波斯猫,哧溜钻进屋。
有了那么时髦的挎包,难怪不见了她的包袱皮儿。
“喵……”又叫了一声,凄凄惨惨的。
…………
她赤脚下床,蹑足走到门旁。她不敢开门。想象着只要一打开门,门外便会有只人那么大的猫精立起来扑向她,用爪子挠她的胸脯,如同挠白洋铁皮包着的房门。
小俊又是很晚很晚才回来。
爪子挠门声更响了,要将白洋铁皮包着的门挠烂似的,使她无法对那种刺耳的声音不加理会。
“小俊,你打算哪一天走啊?大姐得预先给你订票,保证让你坐卧铺回家。”
她有些毛骨悚然起来。
“大姐,我决定不回家了!我给你当阿姨吧!”
“喵……”仿佛回答她,一声怪诞的猫叫,听来像人装的。
“给我当阿姨?开玩笑!我又不是小孩子!”
明知外面是一只猫,却大声问“谁”。
“我说的阿姨就是佣人啊!大姐,你不是早晚要结婚的吗?结了婚不是早晚要生孩子的吗?将来雇别人,莫如现在雇下我啊!”
“谁?!……”
“那你自己就不结婚了?你不是订婚了么?不是准备今年结婚的么?”
爪子挠门声不停。门上包着白洋铁皮,声音刺耳。
“什么订婚不订婚的,那是北大荒那一套,不受法律保护!”
她躺在床上,熄了灯之后,听到外面有爪子挠门的声音。她以为自己幻听。然而不是,确确实实是爪子挠门的声音。难道波斯猫回来了?不可能!从六层楼的窗口抛出去的一只猫,居然会活着回来么?除非是猫精!
小俊不但善于打扮和化妆自己了,而且增长了法律常识,不用问必定归功于他。
她收起影集,决定干脆早早睡觉。睡不着也要睡。她洗漱完毕,服下了两片安眠药。那本是给猫预备的。
“不行!你得回北大荒去,我要对你父亲负责任!”
如今她是了解欢乐了,然而欢乐却远远地避开了她……
“我绝不回北大荒去!田老师他喜欢我!他也不会让我回去的!”
小妹和她的朋友们,如今却对她及她的同代人常常表示羡慕。羡慕那种所谓“经历”。羡慕爱的苦闷,羡慕“战天斗地”的精神,羡慕英勇而无价值的死亡,羡慕艰苦而枯燥的生活,甚至羡慕人性的扭曲……她们说那无论如何是很值得的。正像小妹她们所唱的那样,“也许世界上没有了痛苦,我们不再了解欢乐”。是的,正因为她们的痛苦太少了,她们的欢乐也很轻飘。然而她又清清楚楚地知道,让小妹她们如今到北大荒去的话,那儿得先盖起舞厅和咖啡厅,还得不被管束,还得给高工资,还得允许一个星期回一次城市,并且最好是有班机……否则,她们宁肯在越来越繁华越来越亢奋的城市里天天唱“也许世界上没有了痛苦,我们不再了解欢乐”。
“他喜欢你那是因为我喜欢你!”
她明白了,与其说自己缅怀那个生活过十一年之久的地方,毋宁说自己缅怀那个付出了青春的地方。而在那个地方,她是不可能重新找回什么宝贵的东西的。所有宝贵的东西全丢在回忆中了。
“因为你喜欢我?”小俊笑了,“是不是因为你喜欢我,我才不管,反正我已经是他的人了!”
她却忽然想到了那句话——青春是人生的黄金时代。
那语气,那神气,如同在说,反正他已经板上钉钉是我小俊的人了!
写完给管理员的信,贴好邮票,摆在一眼可见的地方,心里想着明天上班时就顺路投出去。一时没什么事儿可干,又睡不着,便翻杂志。她很舍得花钱订杂志,也相当有时间看。翻了半天,没有哪一篇小说将她吸引,突觉索然。猛地想到,也应该往信中夹一张自己的照片才对。于是揭邮票,揭封口。胶水干得很快,要揭下邮票揭开封口根本不可能,只有浪费了一张邮票一个信封。重写了一个信封,找出影集,选择照片。返城后除了工作证上需要的照片,她就再也没有第二张照片可供比较和选择。而那一张正面标准照上的她,显得太老了,表情呆板得不能再呆板。她真不情愿将这么一张照片夹在信中。最后她挑了一张自己在北大荒当“毛著标兵”那一年的照片——戴顶羊剪绒的棉帽子,露出齐耳短发。那时的她也不漂亮,但年轻。意气风发的样子,脸上完全没皱纹,眼睛挺有神。但那已是十年前的照片了,那是一个虚假的自己,虚假而又年轻。青春装饰了虚假,虚假似乎也就不那么丑恶了。她甚至对那个“自己”产生了很深的恋情。她拿着照片走入卧室,站在大衣柜的穿衣镜前,仔细端详镜中自己那张脸,又仔细端详照片上自己那张脸,希望寻找到相同之处,结论判若两人。这样的一张照片寄去,是会使管理员和他的女儿见到她本人时吃一惊的。按照片上她的样子,那姑娘是无法在火车站那种慌慌乱乱的地方认出她的。再说,她只这么一张令自己感到满意的照片了,底版早丢了。她很有些舍不得寄给人。结果是白白浪费了一张邮票和一个信封,最终并没有夹入照片,又惆怅地封上了。
“什……么?”
她从一本什么杂志上读到了一位名叫张欣辛的女作家写的一篇小说——《最后的停泊地》。非常之欣赏这篇小说的题目,从此认为只有女作家才最理解女人的内心世界。每一个人都需要有“最后的停泊地”,没有的话,生活在当今的人将太惶惑也太可悲了。女人尤其如此。她甚至几次想把这个感叹写信告诉那位很有名的女作家,但由于自尊心没写。怕她的信被那位很有名的女作家连信封也不拆就揉巴揉巴扔进废纸篓。
“大姐,当着真人不说假话,他和我睡过了!那么他就得和我结婚,那么我就是一个城市女人了,那么我将来生下的孩子也是城市人了。我可不是好让人白白占便宜的姑娘!他若敢说一个‘不’字,我告他。那么他今后的前程就完蛋了!他这人把前程看得比什么都重,谅他也不敢说一个‘不’字!我现在犯愁的,倒是怎么在城里找到工作,将来我们不能光靠他那点儿工资过日子啊!大姐你帮帮我吧,帮人帮到底啊!”
那个地方将是她的“最后的停泊地”。
“他……他是我的!”
倘城市对她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姑娘造成的压迫太甚,她已明确了该往哪儿逃遁。
“你的?”
她考虑得周周到到。她诚心诚意。她觉得她又有了一个可以重新回归的“圣地”。
小俊默默地瞧着她,继而瞧镜子。她们站在大衣柜镜前。在她们之间,一个男人究竟愿意选择谁?小俊似乎有点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了,因而才瞧镜子,镜子是客观的,镜子使小俊恢复了自信。
她还买了一张折叠床。那姑娘来后,她自己将睡折叠床,而让那姑娘宽宽绰绰地睡在“席梦思”床上……
小俊又瞧着她,摇摇头笑了:“大姐,你怎么这么说话呢?”潜台词是,大姐你太缺少自知之明了啊!
她没写完的这封信,是要叮嘱那姑娘动身前一定拍封电报给她,她将去火车站迎接,并且叮嘱管理员寄一张他女儿的照片来,免得她去迎接时由于已互不认识错过了……
那语气,那神气,那借助镜子向她证明什么暗示什么的做法将她激怒了,令她感到受了极大的羞辱。她劈面给了小俊一耳光!
她已经回了一封信让那北大荒土生土长从没离开过那片土地连小小的县城也没去过一次的姑娘赶快来,越快越好。她说她一定热情招待那姑娘,如果工作摆脱得开,也许还会请下一段长假,亲自将那姑娘送回北大荒……
“他是我的!他是婚姻介绍所用电脑介绍给我的!他就要和我结婚了!你被他玩弄了!”她叫嚷。
他在信中说那个地方的人们也很思念她这位当年的教导员,说他的三女儿都已经二十多岁了,订婚了,还记得她。天天念叨结婚前一定要到大城市玩玩,看看她……
小俊捂脸退后,凝眸注视她。
她在信中说自己太思念那个地方了,太思念那个地方的人们了。
那姑娘的目光使她感到身上发冷。
管理员写给她的信中说,她什么时候愿意回来都行,高兴住多久便住多久。
小俊说:“活该!”
神秘的白桦林,清澈的小河,“木克楞”房子,铺展在火炕上的热乎乎的被窝……宁寂之中的宁寂……被她的幻想充分净化了的男人和女人,老人和孩子……接近着大自然的自自然然的一切事物……外面静静地飘荡着雪花,坐在灶口,让通红的炭火映耀着自己的脸,听不到任何声音,独自看一本什么书,不必担心有谁来干扰美好的情境……在细雨濛濛的早晨,挎着个小篮到林子里去采蘑菇和木耳,顺便折回各种各样的野花……沐浴着黎明的朝晖或黄昏的霞光,登上哪一座山顶,远眺金色的麦海……北大荒重新成了她精神上的圣地。
结果又挨了她一耳光。
每当城市生活令她感到失望感到沮丧感到困惑感到疲惫的时刻,她的心便飞回了北大荒。每一次回忆,都是一次精神的过滤。每一次过滤,当年严酷的荒谬的虚伪的现实,就渐渐淡化了。每一次淡化,都将北大荒描摹成了一幅诗意盎然的图画。而与令她常常感到失望感到沮丧感到困惑感到疲惫的城市相比,那片她当年生活过的土地终于又重新成为她所日夜向往的地方。
“活该!”小俊跺脚,“谁叫你不预先告诉我?我小俊要是知道,也不费心思勾引他!你不预先告诉我,怨得着我吗?”那语气,那神气,仿佛哪一个城市里的男人,都已经是她想勾引便注定会勾引上的了。
她还给管理员寄过几次钱。最初,基于一种深刻的赎罪心理。说它深刻,乃因它曾使她的灵魂在相当长一段日子里不得安宁。后来,则渐渐嬗变为一种依托,一种宗教式的虔诚和童话般的幻想经纬交织的虔诚。
她又举起了手臂。
信是写给当年营部管理员的。在北大荒,在她给营长送毛衣那个寒冷的冬季的夜晚,管理员的妻子死于第四胎难产。那不是她的罪过,但时至今日她仍认为,如果派车迅速,孕妇就不会死在去团部医院的半道上。
小俊却没再往后退,反而往前走了一步,平静地冷冰冰地说:“大姐,随你打吧。”
接着她开始写那封没写完的信。
她的手臂缓缓垂下了。
接着她一边听音乐,一边着实为那只高贵而无辜的猫难过。
她坐在折叠床上,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脸。羞耻感蹂躏着她的自尊心,她无声地哭了,泪水从她指缝间落下:“小俊,小俊,我……我不是因为……我怎么向你父亲交待啊!”
接着她洗被它弄脏的衣服。
“大姐,你别哭,你犯不着哭。犯不着觉得对不起我……和我父亲,算我自讨的。既然他是你的,我不告他了。我小俊看在你的份儿上,放他一马,我不告他,他还是你的。你对我不错,我小俊有良心。我认了。算我报答你。”小俊语气平静,冷冰冰。包含有大大“开恩”的意味和对弱者的怜悯意味。
接着她将喂它吃食的东西扔入室外的垃圾暗道。
她的自尊心更加感到被无情地蹂躏。然而她无话可说,也觉得没有任何理由再发怒。应该乞求宽恕的,分明已不是小俊,而是她了。
她确信它死定了。
她羞耻得没勇气抬一下头。
她简直忍受不了这个,自己也感到恶心了。她挪开桌子,揪起它,从窗口将它抛了出去。这么做之后,她才想到是从六层楼上将它抛了出去。她被自己杀生害命的不人道行为震呆了好一会儿。
“大姐,咱们相处这些日子,小俊我太搅扰你了。几次你希望和我谈谈心里话,我不痴,我看出来了,但我没把心里话掏给你。今天,咱们好到头了,我把心里话掏给你。你听明白了,我恨你!我在第一天曾想把你这里偷个一干二净!但你一见面就对我那么好,让我不忍。我恨你们!恨你们当年那些知青!你们忽忽拉拉一大队一大队地去到北大荒了,喊着‘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屯垦戍边’、‘战天斗地’、‘改天换地’什么什么的,可你们自己说,你们给北大荒究竟带去了多少变化?河里鱼少了,草甸子里黄花少了,林子里蘑菇少了,木耳成了宝贝了!你们受过的苦,我们也受了!等我们刚刚从内心里觉得,你们的的确确是给我们带去从前没有过的东西的时候,你们忽忽拉拉,诅天咒地,骂爹怨娘地几天工夫就全走光了!还在北大荒‘改天换地’、‘战天斗地’的是谁?是我们!永远永远只该是我们么?村子里哪一户生了一个小孩,我去看看,觉得好像认识了那皱巴巴的小脸儿一百年!因为那是我们北大荒人!难道北大荒永远只该有我们北大荒人么!大姐,我告诉你,你轻易不要再回北大荒去!更不要以什么‘探家’代表团的身份回北大荒去。没谁真正欢迎你们,鬼才信你们回去是‘探家’!你们当年从北大荒回城市那才是真的‘探家’!你们永远忘不掉你们是城市人,和我们不一样的。怨恨你们的不光我小俊一个人!你知道你们走后我们有些北大荒人怎么讲?他们讲:老毛子坑过北大荒一次,知识青年又坑了北大荒一次,比老毛子坑得厉害多了!如果我们北大荒人还接待你们回去的人,那不过是礼貌。大姐,我小俊说的可都是真话!你仔细想想我这些话你就能明白我小俊了!你可要记住我的话!至于田老师,我绝不恨他。相反,我感激他!因为我被他喜欢过!你说他那是假装的?是玩弄我?假装的就假装吧!玩弄就玩弄!我不在乎!反正他让我真正高兴过,真正快活过,真正胡思乱想过!……大姐,要说的,都说了。最后一句话,我小俊对不起你了,我给你鞠躬谢罪了!”
它则苟且地完全缩到桌子底下去了,它在桌子底下打起嗝来。她生平第一次知道了猫居然还会打嗝。
她没有勇气抬起头。
她脱下另一只鞋朝它打过去。
小俊的话对于她无异于一片冰雹。
她觉得它不再是一只公猫之后竟连瞅人的眼神儿也变得怪诞,仅仅这种卑鄙的眼神儿就够使她厌恶的了。
而当她终于抬起头时,小俊已不在了。
她脱下一只鞋,不容它站稳,一鞋将它击了个斤斗。够狠的一下。它却不叫,逃到桌子底下去了。从桌子底下,探头探脑地窥视她。
地上,是她送给小俊那双鞋。床上,是她送给小俊那些衣物裙子,一件不少,包括他给小俊买的那件旗袍裙,和那只时髦的手提包。
它又那么一滚,死皮赖脸地瞪着她,还要往她怀里跃。
“小俊!……”她冲到走廊大喊。
“滚!”她又一次揪着它的皮毛将它摔到地上。
“小俊!……”她冲回房间,伏在窗口大喊。
“滚!讨厌的东西!”她揪着它的皮毛将它摔到地上。可是它在地上一滚,就像刚卸了套的驴似的一滚,站起来后,复跃她怀里。
“小俊!……”她又迅速地离开房间,一边往楼下跑,一边大喊。
倏然地她醒了。波斯猫仍在她怀里,死睡得软绵绵的。呼噜之声有如壮汉的鼻鼾,尽管它已永远不可能再是“汉”。它口中还淌出一些黏液,把她的衣服弄脏了一片。那一时刻,她对这只种族高贵的猫忽然产生了极大的厌恶。她知道自己不会再宠爱它了。这不是它的错,也不是她的错,是严晓东的错。
“小俊!……”
她抱着它在沙发上坐了一会儿,一阵困意,迷迷糊糊地卧倒身子睡了一小觉。好像还做了一个杂七乱八的梦。
“小俊!……”
现在它已经不再是一只公猫,而仅仅是一只猫了。一只慵懒的猫。除了吃,几乎整天睡。也不爱叫了。呼噜声倒比是一只公猫的时候响多了。它的众多的“情人”深更半夜来呼唤过它两次,它对“她们”那种充满情欲的呼唤相当冷漠。“她们”太失望,可能也太悲伤,再也不来呼唤它了。
“小俊!……”
…………
她在楼外东跑一阵,西跑一阵,寻找着,呼唤着。
他回答:“高贵不高贵都一回事儿,比劁猪容易得多。”
“小俊!……”
“它,它可是一只品种高贵的猫呀!”她瞧着它,连连顿足,觉得自己对它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罪。
“小俊!……”
他说:“我把它劁了。”
“小俊!……”
她问:“你有什么经验?”
她的声音在一幢幢高楼之间回荡,如同有数以百计的姚玉慧在呼唤。
过几天他将猫送回来了。她看出它的确是变得乖顺了。
小俊一声不应。
他走时,将猫抱走了。
她不相信小俊这么快就走得很远了,更不相信小俊是躲藏在什么地方了。她觉得小俊是消失了,彻底消失在城市的黑夜中了。
她相信了他。
夜深沉。城市死寂一片如公墓。在这一个仲夏之夜,她周身寒冷得瑟瑟发抖。
“当然!我骗你干什么?”
“小俊!……”她用尽力气呼唤了最后一声。然而那只不过是低低的一声咽唤,连微小的回声也没有造成。
“真的?”
三层楼的一扇窗子骤然推开,被惊醒好梦的一个男人吼:“半夜三更的穷喊什么?叫魂啊!”
“天天晚上想着给它吃安眠药多麻烦!交给我,我替你养几天它就会安分多了。”他胸有成竹。
夜深沉。城市死寂一片如公墓。温风拂面,她似觉北风扫来!满天星斗,她看成是大雪纷飞!在这一个仲夏之夜,姚玉慧她快要被冻僵了!连天接地仿佛冰川耸立!她“最后的停泊地”冻结在冰川之中。那山,那树,那河,那狗,那些曾非常熟悉又变得非常陌生了的人冻结在冰川之中。以及她内心里存留至今的那点温馨,那点儿被她的回忆一次次过滤了的诗化了的大不真实的温馨。
她点头说是公猫。
隔着透明的冰川,一座冰山载着她那被冻结的“最后的停泊地”在城市的深沉的死寂一片如公墓的黑夜飘浮远去……月光将那被冻结了的一切都照耀得清清楚楚,反射着水晶般的冽辉……她仿佛觉得她自己也被冻结在连天接地的耸立的冰川之中了,无法随同她的“最后的停泊地”飘浮远去……
他笑了,说:“我看见你们楼外贴的那张抗议书了,却没想到是针对你的。公猫?”
“喵……”近处一声猫叫。
“昨天夜里它招引回来许多猫,搅得四邻不安。”
不知是不是她那只波斯猫……
“吃安眠药?为什么?”他惊讶。
第二天晚上,姚玉慧又用电话将她的未婚夫召了来。
“我给它吃了两片安眠药。”
他进门时,她正在厨房里洗几只玻璃杯。她知道他走近,甚至能想象出他有些鬼鬼祟祟的神情。她没有回过头去,仍然洗着玻璃杯,仔仔细细地擦拭着。
他摆弄那只波斯猫。它躺在沙发上,任他百般摆弄,毫无生气,如同死了。
“小俊呢?”他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你的猫怎么了?”
“走了!”
那天晚上严晓东突然光临。她以为他一定有什么事儿想请她帮助,问了几遍,他都说没什么事儿,只是来看看她,聊聊。尽管他在公共汽车上曾对她相当无礼,但她早已原谅了他。归根到底,她认为公共汽车上那件事,完全是由于自己不好,不该装作不认识他的样子。他态度怪虔诚地向她说些赔不是的话,她只是矜持地笑笑。她甚至对他显出由衷的欢迎的样子,因为最终是他帮助了吴茵。她问他给了那一对上海夫妻多少钱?他说“不多,不多”。她便更加断定那是一笔数目不小的钱。她不禁对他怀有了几分敬意,刮目相看起来。
“走了?”他语气中分明透出了怀疑,却仍然装出不相干的样子,他轻轻踱进了卧室,游移不定的目光东瞅西看,仿佛认为小俊被她藏了起来。
那天她下班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将两片安眠药捣碎,拌在食物中给猫吃了。
“什么时候走的?”
她去上班的时候,发现楼外贴了一张白纸,墨迹未干的两行醒目的字是“养猫者,请每晚给猫吃安眠药”。
“昨天。”
刚买回来那几天,它十分不安生,在房间里上蹿下跳,喵喵叫个不停。有天傍晚,她刚一开门,它就从门缝挤了出去。她以为它肯定回不来了,深更半夜的时候,却被一阵阵猫叫声扰醒。那种叫声像婴儿的啼哭,显然不是一只猫在叫,是四五只猫在合唱。她披着被单开了门看个究竟,但见黑暗的楼梯上和走廊里,这儿一双那儿一双黄的或绿的猫眼在闪耀。她将她的波斯猫唤入屋里,关上了门,外边的猫们叫得更凶。她出出进进驱赶了几次,猫们一发现她从房间里走出来,便都不叫了,在黑暗中瞪着她。她一次次将它们驱赶到楼外。而当她重新躺在床上后,又听到了它们在叫。它们在外边叫,她的波斯猫在房间里叫。天亮以后,外边的猫们才散去,她的波斯猫才安静下来。
“那……预先怎么不告诉我?”
波斯猫又跃到了她膝上,舒舒服服地趴下。
“她是我的客人,又不是你的客人。”
他将波斯猫从膝上推下地,连句告辞的话也顾不上说,就匆匆离去了。
“那……从礼貌上讲,我也该送送她嘛!”
“这么一会儿工夫,他们母子又吵了一架。我那难以调教的儿子扬言要离家出走……”
“你对她够礼貌的了。”
等他放下电话,她问:“什么事儿?”
“她……临走也没向你提我一句?让你给我带好什么的?”他那双目光老成厚道的眼睛,在近视眼镜后心虚地眨了几眨。
他接过话筒听着,表情渐渐变得愠怒了。
“提了。她说一辈子忘不了你!”
电话铃响了。她欠身抓起来听了一下,递给他说:“找你。”
她往两只杯里倒满啤酒。
她看了它一眼,笑笑,没有回答。
桌上,摆着几盘买的熟食和现炒的菜。
“今天它怎么变得这么老实?”他一只手抚摸着它问。
“请入座吧!”她说,摘下围裙,团成一团,扔向墙角,首先在一把椅子上坐下。
那只波斯猫不知从哪儿钻了出来,跃到他膝上,舒舒服服地趴下了。
他这才走出卧室,在另一把椅子上坐下。
他们便都沉默起来,各自心事重重地吸烟。
“我不会炒,将就点。”
“但愿……”
“好主妇也是后天在生活中培养的嘛!”
“但愿我们不要变成为改革开放的阻力。……”
两人默默注视着,举起各自的杯,都笑着。
“而我们却经常受到真正的保守者们的大肆攻击。”他深吸一口,缓缓吐出,注视着如同涟漪一般飘散开来的烟雾,又说,“在今天,面对现实,真正困惑的并非那些思想保守的人们。因为他们对改革开放的前途并不觉得应负什么责任。真正困惑的也不是改革者们自己,因为他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允许他们困惑。真正困惑的是我们这样的一些人,一些从内心里拥护改革开放而又不对此承担着任何责任的人。因为改革开放之对于我们,是一个崭新的寄托,是一种精神倾向的附着体。一旦我们失望了,我们也许将变得比那些保守的人们更偏激。我们也许将成为改革开放的最顽强的逆反势力。上个月,我不是回南方老家去了一次吗?小镇刚在各十字路口装上‘行’和‘勿行’两种信号的交通灯。我问警察实行的情况如何?他说:一如所料,信号‘勿行’亮起时,人人都快跑。中国的情况正是这样。改革者们想要建立新秩序,而普通的中国人,一方面既习惯于旧秩序,一方面又想要奔跑到新秩序前面去。交通信号灯取代指挥棒无疑是进步,但普通的人们不知为什么一看见交通信号灯则表现得那么慌慌张张。”
他说:“第一次吃你炒的菜。”
她从桌上拿起烟盒,又递给他一支烟,自嘲地说:“别人听了我们的话,准以为我们是一丘之貉,凑在一起攻击改革开放后的大好形势呢!”
她说:“我也是第一次炒菜。”
他们互相瞧着瞧着,忽然都噗哧笑了。
“为此干一杯?”
他从她的话中听出了挖苦的意味,将烟按灭在烟灰缸里,笑道:“你说得好。好极了!挖苦别人也是一种宣泄的方式。我到你这儿来,其实正是想痛快淋漓地大发议论,宣泄宣泄。在家里可没人听我这一套!多挖苦我几句吧,啊?你骗不了我,你比我更需要宣泄。咱们之间理应机会均等!”
“奉陪。”
她淡淡地说:“我本想劝慰你几句,看来太自作多情了。既然你对社会和人分析得如此精辟,那么大可不必因为有一个狂妄自大,一心只希望能甩掉一双旧鞋似的甩下你们两口子漂洋过海的儿子而牢骚满腹了嘛!”
于是他们轻轻碰杯。
他说完这一些话,他的入党介绍人有几分不悦起来。因为他说“你们”和“你们那个王志松”,使她觉得他所贬低的是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包括着她。她时时处处企图在整体上维护“北大荒那一伙”的心态是很执拗的,并不仅仅由于她当过“北大荒那一伙”的教导员那种执拗是连她自己也解释不清的。
她盯视着他,慢慢倾斜酒杯,从容不迫地一饮而尽。
他说得兴奋起来,烟灰积了挺长一截,也不弹,接着说:“至于你们那个王志松,根本不值得一提!你们北大荒那一伙中怎么就不能有个灵魂堕落的?你们很特殊?哪儿特殊?如果你搞一次社会调查,我断定除了那个王志松和那一对敲诈勒索者,类似的至少还会有一百个!”
他却只饮半杯。
她不由得笑了。
“我甘拜下风。”
“你太理想主义了!理想主义在今天就是一种矫情!一种幼稚!设想一个世界,报上没有谋杀案的报道,从来没有火警,飞机从来不失事,没有丈夫遗弃老婆,没有妻子与别的男人私通,没有导演玩弄女演员,没有国王为了爱情放弃王位,没有敲诈勒索,没有营私舞弊,当官的都是好官,老百姓都是良民,没有利令智昏、野心膨胀的人,没有虚伪欺骗、沽名钓誉的行径。人人都是正人君子,顺理成章地实现他十岁时就立下的大志。有情人终成眷属,每一个家庭都无忧无虑,和和美美。这样的世界算了吧!生活的兴奋和趣味将全部消失,高尚者也将不再追求高尚,因为人人都很高尚,品格和他一样。高尚完全消失,并不存在。也不会再有小说、电影和戏剧。一切艺术家也就不明白一切艺术对人还有什么价值和必要,新闻也将永远没有了值得报道的事情。没有了坏的事情发生,只剩了好的事情天天发生,人们也就可以认为天天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没有罪恶,没有堕落,没有嫉妒,没有偏见,没有不当行为,没有人性弱点,也就没有律师,警察,法院和监狱,最要命的是人人都将丧失了生活的激情,最糟的是人人再也不会感到惊奇和困惑,这样的世界还算一个世界么?”
“随便。”
“包括王志松。他当年将宁宁抱回家,在艰难的日子里尽心尽意地抚养那孩子,那是一种多么高尚的情操!可是如今他拿自己的高尚沽名钓誉!连一个曾经很高尚的人的灵魂如今都变得卑鄙,生活不是让人感到有点儿可怕了么?”
他觉得她今天情绪真好。
“比如来敲诈吴茵的那一对?”
她觉得他今天情绪真好。
“少一点儿卑鄙小人。”
两人喝酒,吃菜,东一句西一句聊。
“假面具?你以为它应该是怎样的?”他认真地问,也吸着了一支烟。
他说:“听听音乐吧?”
“我?你何时见我真正快乐过?城市生活早使我厌倦了。没想到城市这么快就撕下了它的假面具!”
她便起身将一盘舞曲塞入录音机。
“你这几天为什么也有点闷闷不乐的?”
优美的舞曲助长着良好的气氛。
她也陪着叹了口气。
“想跳吗?”
“起码保留下三分之一不再吃,说那才是绅士派头!如今一斤梨便宜的也八九毛钱,他不是太烧包了么!”他又叹了口气。
“想。”
“怎么个吃法?”
“那咱们跳。”
他将那只梨吃得只剩下一点点,放在茶盘上,掏出手绢擦擦手,又说:“比如吃梨,他小子也看不惯我和他妈,指责我们吃剩得太少。还告诉我们有教养的人不是这么个吃法!”
“不会。”
“可我就这么一个儿子啊!我和他妈天天四处打探消息,希望出国手续更复杂些,希望卡住他小子出不去!可听到的消息都是手续更简便了,政策更宽松了……”
“我教你……”
姚玉慧劝道:“又生你那儿子的气了吧?他要考‘托福’是值得高兴的事儿嘛,能出国就让他出国呗!出国有什么不好?”
他饮尽那杯酒,站起来。
“唉!……”他叹了口气,苦恼地说,“这年头,不值得在儿女身上花费太多的智力投资,免得出国了不回来。也不能一点儿不花费,以至于成一个白痴。我劝你将来干脆别要孩子算了!”
她又往他杯里倒满酒,也站起来。
于是姚玉慧便起身翻一摞摞的杂志,翻了半天却没有找到那一期。
他跨近她,揽她腰,握她手。
“噢?找来我看看!”
在他带动下,她机械地呆板地旋转。
“大概还应该是正确的吧?不过也难说。我记得从一期什么杂志上看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正面临被某些科学家推翻的可能性。”
“第一次?”
“小姚,你知道不知道,‘物质不灭’——还是不是一个正确的科学观念?”
“第一次。”
“我妹妹送来的。”
“从来没跟别的男人跳过?”
“很甜。”
“从来没跟别的男人跳过。”
“不写了。”她收起信纸和笔,为他削了一个梨,将椅子向他拉近些,吸起烟。
“不信。”
“别理我,写你的。我没什么事儿,坐会儿就走。”
“信不信由你。”
他来到了姚玉慧家。她正在写信。
“真是第一次,证明你很有节奏感。”
天色已黑,晚风习习。夜市初上,热闹非常。
“谢谢你的鼓励。”
如果“物质不灭”已然不对,那么足见今天这个世界上的错误多到什么程度了!也足见自己这位“平面知识结构”的父亲被“立体知识结构”的儿子瞧不大起是活该的事了……他郁闷地离开了家。
优美的舞曲将他们从客厅送入卧室,又将他们从卧室扯到客厅。
“我没那兴趣,要写你自己写!”妻捧着盘子碗,气哼哼地走进了厨房。
“知道这是什么舞曲吗?”
“问‘物质不灭’还对不对……”
“不知道。”
“问什么?”
“华尔兹。高雅的华尔兹。”
“抽空儿给中国科学院写封信,问一问他们。”
“记住了。高雅的华尔兹。”
他觉得问得多余。因为妻和他一样,也是个“平面知识结构”型的人。用儿子的话说,都是“一批保守的知识分子”、“被时代列车甩在旧站台上的最末一批乘客”。儿子似乎早已把中国上下几百年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前因后果研究得透透的了,持一种高傲的轻蔑的态度。而在同代知识分子中,他却自以为并不保守,还常常被社会和同代人认为是一个观念激进者。儿子的话起码验证了一个事实——在如今这亢奋的旋转的扑朔迷离的把握不准了的大时代,他正变成一个越来越在上下两代人的白眼间显得不尴不尬的角色。他心中涌起了一阵悲哀。
舞曲停止,两人各自归座,继续喝酒,吃菜,东一句西一句漫无边际地聊。
妻耸耸肩:“我哪儿知道!”
气氛良好。
他呆呆地坐在饭桌旁,沉思默想了一会儿,问收拾桌子的妻:“物质不灭……真的不对了吗?”
他心里这么认为。
儿子放下碗筷,走入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又去攻“托福”。
她心里也这么认为。
他张了张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连同儿子辩论个孰是孰非的信心都没有了。儿子是当代大学生,而他是二十年前的大学生。儿子一向自称是“立体知识结构”型的人,一向将他视为“平面知识结构”型的人。他不敢贸然和儿子进行辩论,怕“物质不灭”的科学观念的确已经是一个陈旧的错误的观念,在辩论之中更加遭到儿子的耻笑。
然而没有高潮。
“物质不灭?”儿子用筷子拨拉着那盘炒得不讲究的青菜豆腐,振振有词地反唇相讥,“爸你显然还不知道,如今这个观念正受到威胁。科学家发现在印度一个一千六百米深的金矿里,质子似乎正在消失。物理学家在远离大多数宇宙线干扰的金矿里,聚集了一百五十吨铁,每隔数月,铁里似乎就有一个质子逸去,留下微少的次核子碎屑。他们动用了一千六百五十具放射侦察器,却根本寻找不到消失了的质子的踪影!”
优美的舞曲和刚才的双人舞,并没能将良好的气氛更推向情感热烈的高潮。
“物质不灭!”他几乎是恶狠狠地瞪着儿子说,“即使你死在国外,埋在国外,外国人还是要指着你的坟墓说:‘这里埋着一个中国人!’你永远当不成一个彻底的外国人,你绝了这个‘高贵’的念头吧!”能在儿子自以为是的时候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一点,他感到很痛快,很解气,甚至有点儿幸灾乐祸。
他想营造出一个高潮。
儿子娓娓地说:“讲究是精神的要素,与物质财富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满汉全席可以是一种讲究,一种文化;青菜豆腐也可以是一种讲究,一种文化。物质生活不讲究的社会,很少讲究精神生活,因为精神的观念是整体的。经由物质生活的洗练,才可能达到提高精神生活水准的目的。中国的物质生活水准太低,所以我不通过‘托福’誓不罢休,所以我得出国!”
她也想。
他的妻子没好气地说:“你别那么讲究了,凑合着吃吧!”
然而两人之间的气氛始终驻在良好的状态停滞不前,他做出种种煞费苦心的尝试却无法营造高潮。
儿子扬扬长长地滚了,一天没着家。吃晚饭时方回来,指着桌上的一盘青菜豆腐,挑剔母亲把豆腐炒成豆腐渣了。
她也是。
“滚!……”他怒不可遏,拍案而起。
他暗暗觉得遗憾。
“鼎鼎大名的夏律师的儿子!我早就听够了听烦了听腻味了!我在哪儿?我自己是何许人?我的自我呢?你想过光你这样一位父亲使我感到的压抑还不够我受的吗?”
他认为这个晚上她是多多少少像点女人了。
他希望儿子就是一头骆驼,那么他可以脱下上衣扔给儿子。可儿子不是骆驼。他不知道该用什么让儿子去践踏,去咬,去宣泄。按说有他这么一位大名鼎鼎的当律师的父亲,儿子起码应该承认做一个儿子并不算吃亏更不是件倒霉的事。可儿子竟连这一点也不承认。
应该有高潮。
妻子又要摔新买的录音机,举了起来,却没舍得摔。一百多元买的。心疼的不会是儿子。
她同样暗暗觉得遗憾。
他真想对儿子大打出手。可是打又解决什么问题呢?
她往他杯里预先放了几片安眠药的齑粉。
“混出了名堂更不回来了!不过,要是中国方面请我讲学,还是可以考虑考虑的……”似乎已经不是中国人了。
应该有高潮。
“混出了名堂呢?”
因为这个晚上她企图杀了他。
“不混出点名堂,一辈子不踏中国的土地!”
她要在高潮过后杀了他。
“你到了外国就能当上博士或教授?”
要在他认为她也是一个值得他爱的女人后杀了他。
他知道儿子是肯定能考上的。现如今的年轻人,为了出国,是大有“头悬梁,锥刺股”的勤奋劲儿的,何况儿子的智商不差。
要在她得到他一次后,更进一步说,要在她得到了一次那一种满足后杀了他。
“没个通不过!”儿子自信得很。
因为他是电脑通过优选之法“分配”给她的一个男人。一个科学认为对于她非常之理想的男人。她有权通过这一个男人得到一次那一种满足。
“你通不过‘托福’呢?”
而后杀了他。
“明知故问!”
为小俊。为她自己。更为她的“最后的停泊地”——是他毁灭了它。
他和儿子谈心:“外国就那么好?”
彻底毁灭了它。
他的妻子愤怒之下,摔了儿子学外语用的录音机。没过几天儿子买回了一个新的,当然花的是他这位老子的钱。
她再也找不到赖以从城市退却的营盘了。
“哼,出了国老子就不回来了!”儿子坚定不移地向他和妻子声明。仿佛投胎为一个中国人,首先已然是吃了大亏了。二十来岁,张口“老子”,闭口“老子”,仿佛全中国十亿之众,尽是孙子辈的!
她觉得她已没了为将来所保留的归宿……
儿子整天是:孤灯一盏、书桌一张、人参蜂王浆一支、瘦人一个,一心想通过“托福”。
当她和他都离开桌子时,她又往录音机里塞入一盒磁带。“迪斯科”。
他原以为儿子的愤世嫉俗,不过就像骆驼的突然发狂罢了。他却想错了。
他坐在沙发欣赏,十指按膝点拍节。
骆驼有时会气冲牛斗,突然发狂。阿拉伯牧人一看情况不对,就把上衣扔给骆驼,让它践踏,让它咬得粉碎,等它把气出完,它便跟主人和好如初,又温温顺顺的了。
他说:“‘迪斯科’挺好听嘛,看来欣赏完全是观念问题。”
“哼,给他人做嫁衣裳?我没那觉悟!现如今一个修鞋匠每月的收入起码也要比我高三、四倍!”儿子愤世嫉俗。
她说:“我同意。”
亢奋的旋转的似乎变得扑朔迷离变得把握不准了的大时代的磁波,也干扰到了他的家里。他的独生儿子俨然是一位现代的“六一居士”了——大学文科毕业之后,分配到某编辑部,才当了三个月的编辑就认为吃亏了,也不跟他和妻子商议,便辞职,成了一位“贵族式”的无业者。
她不慌不忙收拾桌子,耐心期待安眠药发生效力。
鼎鼎大名的律师困惑了。开始怀疑,对于中国人,许多问题,律师和法院是不是比钱更起作用?……
“今天我不走吧?”
普遍的中国的知识分子却又面临着沦为城市贫民的危机。
“今天你别想走。”
钱在使普遍的中国人文明起来了么?
“我头晕了。”
而他确信,几万元是足以使那位当丈夫的心甘情愿地在一份离婚协议书上签字的。在中国,在今天,是足以确保百分之八九十的夫妻“文明离婚”或曰“和平离婚”的。
“你醉了。”
他竟不能肯定地回答自己。
“我真是个没酒量的男人……那我先到床上躺着去了……”
如果我鼎鼎大名的夏律师有很多钱呢?会为吴茵慷慨抛出八千元么?会为我的内弟——假设钱可以改变两个知识分子的爱之命运的话——抛出几万元么?
“那你先到床上躺着去。”
但他又想:今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大概都是用钱就可以解决得了的。
他摇摇晃晃走入卧室,在卧室内他转过身,用流露情欲的目光望着她,笑道:“今天你受看了点儿。”
他明白那一次自己伤了严晓东的自尊心,客客气气地伤了严晓东的自尊心。
她说:“是么?”
严晓东默默地听他讲完,一句话没说,站起身就离开了他的办公室。
她心不在焉地做这做那,有意磨蹭了些时候,然后走入洗漱间洗手,洗脸,刷牙。
他便告诉严晓东苏格拉底是谁,并且给严晓东讲了一个苏格拉底的故事:有一位青年去找苏格拉底,请教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获得知识。苏格拉底问:“你需要知识到什么程度?”青年说:“需要得很迫切。”苏格拉底便带那青年到海边,将青年的头按入海水中,许久才提起来,又问:“现在你最需要什么?”“空气!”青年惊慌地叫道,“现在我最需要空气!”苏格拉底说:“如果你需要知识像需要空气一样,你就能自己获得知识。”……
为什么刷牙?有什么必要?
严晓东诚实地回答不知道。
她暗问自己,却回答不了自己。
他问严晓东知不知道苏格拉底是谁?
当她脱了衣服,上了床,安眠药已在他身上很见效了。
严晓东曾怀着十二分的崇敬拜访过他。虔诚地向他细述内心的苦闷——渴望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可如今知识太丰富,不晓得哪一类知识对自己更有益,恳求他加以指教。
他酣睡得像那只饿跑了的波斯猫被她喂过安眠药片的样子,而且打着很响的鼾。
大名鼎鼎的律师,在那一时刻,内心里多多少少有点羡慕起腰缠万贯的严晓东来。
她推他,掐他胳膊,擂他那完全没有胸肌的胸脯,揪住他的耳朵往起拎他的头,将他的身体过来,掀过去,任她如何摆布,也无法将赤裸的男人弄醒。
握手道别后,他望着她和她丈夫的背影,不由得想:如果他的内弟有几万元钱送给那位当丈夫的,结果会如何呢?……
他好像不用她杀,已然死了。
他说:“我爱好集邮。”
这使她对他的报复心理陡增百倍!
她的脸更红了。
她拉开床头柜,操起预先放入的一把削果刀。用那样的一把刀杀死一个男人,尽管是一个酣睡的不健壮的男人,也未免显得太短小了。
“噢!久仰久仰。咦,你们怎么会认识?”
她想往他心口扎一刀。
她说,他们分到了很理想的住房,来买些床上用品。她脸红极了,显出非常窘的样子,惴惴不安地向自己的丈夫介绍他。
想割断他腕动脉。
后来有一天,在百货公司,他碰见了那位令他大大同情过的女士。她挽着她丈夫的手臂,她丈夫拎着大盒小盒的东西。他本不愿和她打招呼,但却打了招呼。
然而一旦操刀在手,她丝毫没了胆量。
后来内弟就带着心灵的创伤和洗刷不掉的耻辱调往外省市去了。
她连杀死一条鱼的胆量也没有。
他妻子劈面给了他儿子一巴掌。然而在外甥的心目中,舅舅的全部尊严,包括知识分子的全部尊严,从那一天起丧失尽净。
她根本不敢下手,哪怕是在他赤裸的身体的某一部位划一道浅浅的伤口。
他的儿子从自己的房间跨了出来,嘲讽舅舅:“哈,哈!爱得个五迷三道,挨了工人阶级两拳,便顶不住劲儿了!这就是你们知识分子的本色哇?”
她对血有种特殊的恐惧。
姐夫瞧着内弟,大律师瞧着助理研究员,知识分子瞧着知识分子,一时竟再没什么话可说。也觉得为这么一个男人和那么一位女士发扬“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法律骑士”的精神太没意思了!
报复心理却烧灼着她。
拉倒吧?……太没意思了?
不知为什么,她朝大衣柜镜子瞥了一眼。
内弟——生物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灰心丧气地说:“别费心了,拉倒吧,太没意思了。”
镜中那个操刀想要杀人的自己,更加令她感到恐惧。
“到了这种地步,让我还怎么成全你们?”
甚于她对别人的身体流出的血的恐惧。
“她……吓傻眼了,愣在一旁。”
她操刀的手抖了。
他的妻子追问:“她呢?她看着她丈夫揍你?”
继而她全身抖了。
“就是一句话也没说。他打了我两拳。一拳打在眼眶上,一拳打在鼻子上。还抓起一个花瓶砸我,幸亏我躲得快,没砸着……我从她家跑出来了。”
那把很难用以杀死一个人的削果刀掉在床上。
“这不可能!”
她怯懦地心慈手软地扑在床上哭。
“他什么也没说。”
但她的报复心理不允许她不对他实行任何报复。
“他怎么说?”
她哭着下了床,寻找到一把剪刀。
“她……她说……她根本就不敢和丈夫提离婚两个字。我想,我是一个男人,我是知识分子。在这件事情上我们没有什么可耻的,为什么不能光明正大,摆事实,讲道理?”
她又上了床,跪在床上,将枕巾铺展在自己膝上,将他的头抱起来放在自己膝上,剪那个男人由于谢顶剩得不多的头发。
他正在里屋看报,丢下报,从里屋走出来,沉着脸问:“谁给你出的主意?”
她眼里凝聚仇恨。
“你真傻!”妻子连连说,“你真傻!你真傻!你这不是把事情越搞越糟么!”
一边哭,一边剪。
“我到她家里,当面告诉她丈夫,我和她相爱!我们一定要成为夫妻!她不再爱他,他应该做一个文明的男人,应该同意和她离婚……”
剪下一撮,随手扔在地上一撮,仿佛那是极其肮脏的东西……
“声什么明?”
那情形并不像一个被报复心理所燃烧的女人在对一个毁灭了她最重要也最宝贵的精神依托的男人实行报复。
回答:“我去当面声明了。”
像圣母在哀怜死亡的耶稣……
妻子惊问:“你怎么了?!”
夜里,他醒了,赤裸着身体蹦下床,也不开灯,到客厅里来找水喝,发现她和衣睡在沙发上。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内弟回来,左眼眶青肿,鼻孔下面,嘴唇上面有血迹。
“你……你怎么还是睡在沙发上?”
后来那位女士被他的内弟请到了他家里。内弟是中年知识分子,那位女士也是中年知识分子。两位错过了爱情机遇的中年知识分子,当着他们夫妻的面相向垂泪,无限感伤,口口声声发誓不结为伉俪绝不罢休……他大受感动,答应要努力成全他们。
她没有睡,立刻坐起。
夏律师觉得很为难。以他的观点,他坚信恩格斯那句话——“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深刻而又正确。但“第三者”是自己的内弟,尽管内弟爱那位女士“爱得天天心烦意乱”,也还是不能彻底打消他的种种顾虑。再说他是名律师,名律师应该顾虑的方面就更多。
“现在该我睡到床上去了。”
…………
“又让我睡沙发?”
“哪一天把她请来,我要跟她当面谈谈。”
“不。你走。”
“她也是。她丈夫酗酒,还赌钱。因为赌钱,被拘留过。”
她走入卧室,将他的衣物一件件从卧室内抛在他脚下。
“她呢?”
她堵立在卧室门口,冥冥黑暗中,她枯瘦的身影也是黑的,像站在修道院门洞里的夜游的修女。
“爱得天天心烦意乱,不和她结婚我无法再打起精神生活下去。”
“走?……为什么?……”
“你爱她到什么程度?”
“你应该明白。”
“很深的感情。要不我也不会下决心离婚。”
他有几分明白了,默默地,一件件地,慢腾腾地穿上他的衣服。
“多深的感情?”
他连鞋也穿好了之后,却不走,望着她枯瘦的黑影,期待她打消赶走他的念头。
“一来二去,我俩有了感情。”
她却说:“从今天起,我们之间的关系完结了。”
“接着说。”
他向门口走去。
“从那以后爱好的。”
“我不会散布那件事。”
“我怎么不知道你爱好集邮?”
他站住了。
“嗯。”
她又说:“这扇门从今以后再也不对你敞开了。”
“买纪念邮票?”
他转过身,艰难地咽了口唾沫,声音滞涩地问:“你……真不散布?”
“以后我给她打了一次电话。”
“我保证。”
“以后呢?”
“别人问起来……我……如何解释?”
“那一天她和她丈夫逛公园,我和我妻子逛公园,我们四个坐在一条长椅上。一会儿她丈夫上厕所去了,一会儿我妻子也上厕所去了。撇下我俩坐在那儿,她问我几点了,我告诉她几点了,我们聊了起来,不就认识了嘛!她告诉我她在邮电局工作,是集邮协会会员,我若也有同样的爱好,想买纪念邮票可以去找她。她给我留了个电话号码,迎着她丈夫走了……”
“随便。比如可以说我毫无女人味儿,令任何一个男人都难以忍受。”
“不在一个单位,怎么认识的?”
“那么……玉慧……再见了。”
“一年多了。”
枯瘦的“修女”身影在冥冥的黑暗中岿然不动。
“你们认识多久了?”
马路对面一幢兴建中的大楼,电焊的弧光一闪一闪,给她的影子镶着闪烁的银边。
他妻子也从旁鼓励:“他这一方已然离了,我们帮着对方离成了,他们好再组织起个家庭呀!否则他们俩有情人不能成眷属,多痛苦啊!一辈子的心灵创伤!今后他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她倔傲地沉默着。
隔几天内弟又央求他帮一位不相干的女士打离婚。他觉着蹊跷,再三追问,内弟才吐实情——自己离婚是为了和那位女士结婚。
“你真像你装的那么坚强么?”他低声问。
后来他的内弟请求他出面帮着打离婚。内弟的妻子和他自己的妻子相比简直可谓悍妇,他早已同情这位内弟多年了。再加上他是姐夫,那同情就非一般男人对男人的同情,于是更激起正义之感,爽然受命。但结果并不像他所想的那么艰难,不是什么“持久战”,甚至根本没费什么周折,“文明离婚”或曰“和平离婚”——几天之内就离妥了。并非得力于他这位当大律师的姐夫,而是得力于钱和财产,和严晓东了结吴茵那件事的方式相同。从此内弟两手空空寄宿在他家里,为了一张离婚证书欠了一屁股债。
她倔傲地沉默着……
夏律师因为在吴茵那件事上,没帮得了什么实际的忙,倒是严晓东八千块钱轻而易举地平息了一场风波,自觉着挺有失大律师的威望,接连数日不太好意思和姚玉慧照面。
破碎从正中观察,大抵是而且起码是双向的射裂现象。
其后一段日子,报上再不见有任何引起人兴趣的文章发表。
一星期后,当年生产建设兵团的营后勤管理员出现在姚玉慧面前。不是首先找到她那老姑娘的心理设防壁垒森严的“城堡”,而是首先找到了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办公室。
一石激起千重浪。遭到了十几篇文章的严厉批判,指出其文动机不良,有“扇动”之嫌。于是一场公开讨论以讲师在报上的公开忏悔而告终。据说那位讲师还受到了行政处分。
“教导员,我可被骗惨了!”
有位大学讲师就不久前大学生们因部队侵占校址未还而游行请愿一事发表见解——幸亏我还看到了他们这一行动,否则他们将纨袴下去了。比起那一天仍在图书馆埋头读书的,我寄希望于前者。因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就连那些自私自利的学生也做得到……
他一开口便说了这么一句话。像许多当年的北大荒知青见了当年的“顶头上司”叫“连长”、“指导员”、“营长”一样,他也仍叫她“教导员”,尽管他的年纪比她大。
关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问题的讨论档次似乎高了些,见报的文章也最多。
一种沉淀了的习惯。如同获得了博士学位的人或者当了教授的人见了自己的小学老师仍毕恭毕敬一样。何况当年的教导员如今仍是个官儿,而当年的营后勤管理员如今却只不过是一个北大荒的个体农场职工了。他对她那种恭敬尤胜当年几分。
参加“早恋”座谈的女中学生们普遍认为那是很值得骄傲自豪的现象,并且引证许多杰出的优秀的具有天才的女性大抵是“早恋”的。还认为如果少女时期缺了“早恋”这一课,那么将来她们即使杰出起来了,回忆录中很重要的一个章节也没什么值得记载的。那不是一个挺大的遗憾么?
“老姜,我求求你别在这儿说,到我家去我再向你解释吧!”她唯恐他再多说一句话,几乎是拉扯着心里有些不明不白的北大荒人离开了办公室。办公室里的两位年轻姑娘在他们走后猜疑了半天。
而一位二十五岁的哲学研究生在报上与这位老先生展开激烈论战,说以自己的体验,人要真正成熟,非回到五岁时不可。因为那时人才最能吸收,最能学习,最善于如饥似渴地掌握活着的技巧和本领……
她一路不开口,匆匆地领他走,仿佛领一位陌生人赶火车。
一位七十五岁高龄的老学者在报上公开撰文,说眼见自己六岁的孙子一天天变得“胸有城府”感到可怕。
她不开口,他便也谨慎地沉默着。
举办了几次座谈会——讨论儿童的早熟现象,讨论中学生的早恋现象,讨论大学生严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象。
她带他一进入房间,关上门,将拎包往沙发上一扔,站在他面前说:“老姜,在这儿,你可以往我脸上吐唾沫。可以骂我。可以扇我耳光。”
二十多岁的姑娘们却依然都爱唱三个月前流行的这一首歌,仿佛成心要使它经久不衰,一直流行到世纪末似的。报上分析说这首歌是“第三者”的“插足进行曲”,应予禁止,而她们则唱得更来情绪了。做父母的听了更大摇其头,从“一错再错”四个字听出了“死不改悔”的宣言。而真正的所谓“第三者”,尤其身为女性的“第三者”们,又是绝不愿意高唱着什么“进行曲”去“插足”的。如果可能,她们倒更希望悄悄地进行,悄悄地成功。
“教导员……你……什么意思啊?……他们骗我跟你有什么关系啊?”
那我情愿一错再错!……
“他们?……谁们?”
谁说这一切都是错?
“还能是谁们?当年我手底下那几个知青呗!我托运来了十几麻袋黄豆,还带来了六百多元钱。想把黄豆卖了,钱凑一起,办一批服装倒腾回去,赚笔钱。我得找他们帮忙啊!除了他们,在这城里我也没个熟人可找啊!找到了一个,就是营部开‘嘎斯六九’的那个关耀文,结果找到了一串儿七八个,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都是当年的北大荒知青。他们说这种事儿找到他们算找对了,不难办成。教导员你说我要是连他们都信不过的话,在这城里还有我老姜信得过的人么?我把黄豆和钱都交给了他们。结果……嗨!……”那北大荒人蹲了下去。
是命运的折磨?
“结果怎样?”
谁说离开你,
“结果他们是串通一气儿,合伙坑骗我!钱,没了。黄豆,没了。再找他们,找不到了!好容易找到一个,一推六二五。说后来就没插手,找另外几个去!还说……”
是命运的错?
“还说什么?”
谁说认识你,
“还说……‘不就是几麻袋黄豆,几百元钱嘛,就算意思我们哥儿几个了吧!当年你管理我们管理得够孙子的,如今孝敬孝敬我们也是应该的!’教导员,我收那十几麻袋黄豆不容易啊!那是我和小俊她们姐儿几个的血汗啊!那六百元钱,是小俊准备结婚用的钱哇!”北大荒人伤心地孩子似的哭起来。
既然人爱人似乎发生了障碍,很不容易,很难真心真意更难全心全意了,于是爱猫爱狗的男人和女人就多了起来。
“混……蛋!老姜,你别哭。你找我,是想告他们?我姚玉慧能给你讨回个公平的!”
仔细考查,我们的共和国创建三十七年以来,还没有哪一代人二十多岁的时候比他们活得更洒脱过!悲哀也罢,痛苦也罢,现如今都多多少少有点儿时髦的意味儿。不悲哀不痛苦倒未免显得不够“现代”了。他们谁个不爱赶时髦、谁个不爱装出很“现代”的样子呢?
“不,我不告他们!”他右手擤了一把鼻涕,左手掏手绢,掏遍几个兜儿,没掏出条手绢来,只好将鼻涕抹在鞋上,接着说:“教导员,我不告他们。当年我常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如今想起也觉得挺对不起他们的。在一块儿十多年,山不亲了,水还亲不是?闹到法院,他们更恨我一辈子不是?我找你要向你借点钱,我保证还你!住旅馆都没钱了,被撵出来了!我总得买张火车票才回得去呀!教导员我不说假话,我在火车站蹲了一夜,从昨天中午到现在一口东西都没吃。”说到伤心处,他双手直拍自己两腿。好像鸡扇翅膀一般。
听起来他们什么道理都懂!听起来他们痛苦得要命——可你千万别信以为真!——其实他们活得滋润着呐!
“老姜,别急,别急。今天住我这儿,我回家住去。钱我借给你,还不还无所谓。”她将他扶起,推向沙发。待他坐下,给他沏了杯茶,翻出半盒烟递给他。
啊,不要再说,不要再说……
那北大荒人便不再说话,勾着头,一口紧接一口贪婪地吸烟——样子真是够可怜的。大概几天没吸一口烟了。
情感淡漠
“老姜,小俊……她……回去了吧?”她站立在他面前,心头压着负罪感,低声问。
将会变得多么寂寞
“回哪儿?……”他抬起头,很奇怪地仰望着她。
也许大海失去了风浪
“没回去?……”她的心不但被负罪感所沉重地压迫着,而且被一种极大的不安所压迫着了。
我们不再了解欢乐
“她根本就没离家呀!这次想随我一块来,因为家里活全靠她操持,没来……”
也许世界上没有了痛苦
“可是……她来过我这里呀!在我这住了二十多天呢!”
当初渴望的太多
“不可能!绝对地不可能!”
也许失望仅只在于
“那……那在我这里住过的……不是小俊?”
出源于爱的深渊
“当然不是!教导员……什么样个姑娘啊?”
也许痛苦的由来
于是她向他描述了一番那个曾口口声声叫她“大姐”的“小俊”。
…………
“她拿着我写给你的信来的呀!”
但不是心的沉默……
“她说她就是小俊?”
我被失望纠缠着
“对啊!我又怎么能怀疑她不是小俊呢?”
但这不是你的过错
她找出“小俊”带来的那封信给他看。
我被痛苦震撼着
“这……这信怎么会落在别人手里呢?哎呀!八成是李驼背的姑娘吧?她常向小俊打听你的情况,准是那姑娘!教导员……你也被骗得够惨的啊!”
一首歌曲流行了没几天便过去了。又一首歌曲刚刚开始在二十多岁的小青年们之间流行,随时随地听得到他们悲哀地唱着:
“我也被骗得够惨的……”与其说回答,莫如说自言自语。
姚玉慧从猫市买下它,一路抱回家,如同带回家一位值得信赖的好朋友。
一种本能的、平素游弋在潜意识中的对人的恐惧,渐渐从她心底浮出到她那张毫无女性光彩的脸上。
大时代的生活节奏加快了。愈来愈快。中国人的闲情逸致却增多了。愈来愈多。不但渐渐形成了花市、鸟市、鱼市,而且出现了猫市和狗市。
他们互相望着,一时无话可说……
那是一只纯种的年轻的波斯猫。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