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新宋2:权柄 > 第45节

第45节

与石越一样,邱布也在凝视着昏迷不醒的李旭,但是他的感情,却是咬牙切齿的。“早晚须给那帮龟孙子一点颜色瞧瞧!石帅,绝不能放过那些叛逆。”

当年的太学生,昨日之禁军军官,今日在鬼门关前徘徊的伤者……

“想从原州潜回环州,没有那么容易。”石越淡淡的说道:“但是环州慕家族众甚多,支派不一,若断然处置,反滋事端。况且此事真正的主谋,还是西夏国相梁乙埋。”

然而,眼前之人,断然是李旭无疑。石越不仅仅在宣德门叩阙时见过他,在之前,李旭也曾经来白水潭听石越讲课,是一个热情的提问者。

“梁乙埋?”慕义忽然想起一事,道:“静塞军司都在传说梁乙埋亲至讲宗岭监修讲宗城。”

忽然,石越脑海中电光火石的一闪,一个人名浮了出来,他再仔细看了李十五一眼,几乎就要脱口而出:“李旭!”眼前之人,分明就是当年宣德门叩阙事件的主角之一,太学的学生领袖李旭!石越生生把这个名字吞在肚中。若非亲眼所见,他完全无法想象,李旭这样的太学生,居然会心甘情愿投身军中,来做一个小小的都头!

石越霍然转身,瞳孔缩小,问道:“你是说梁乙埋现在正在讲宗岭么?”

“是。这样高深的书,军中也只有李都头爱看……”

“下官的确曾听到这样的传闻。”慕义忙欠身说道。

石越扫了一眼书名,更加吃惊,道:“《白水潭学刊》?”

“我不要传闻!”石越厉声道。

“石帅请看——”邱布从房中的桌子上,翻出一本书来,双手递给石越。

慕义怔了一怔,立时应道:“遵命!”

“你是说李都头通文墨?”石越略有些吃惊。毕竟当时军中,识字的人都不多。

石越目光在慕义身上停留一会,转过头来,又对邱布说道:“回头你便将李都头移至州衙来养伤。”

厢房的布置十分的简陋,李十五躺在一张简陋的床上面,此时犹在昏迷。石越默默走到近前,看清了李十五的面貌,依稀之间,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却又想不起来在哪里曾经见过。邱布低声说道:“军中兄弟,只有李都头识字最多,以他的学问,当个书记甚至幕僚,亦绰绰有余。却偏要来军中挣这个功名……”

“是。”

石越微微点头,却没有说话。只是伸手推开房门,走了进去。他此时内心其实十分激动,本人自生死关头转了一圈不提,侍剑数年来与他形影不离,名为主仆,实为亲人,此刻却伤重昏迷,生死未卜;他因久处庙堂之高,心思越发的深沉,虽有大悲大怒,也常能不形于色,只是压抑于心中。但这时看到众人之惨状,又触动心思,想起侍剑的生命垂危,心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怨恨、痛惜与愤怒,在不断的冲击荡漾着。虽然自外表看来,不过是更加沉默,但是此时若让他说出一句话来,只怕立时就有理智被愤怒淹没之虞。

自庙中探视李旭出来之后,已是傍晚。石越刚刚回到州衙,李德泽正好出门相迎,便听到马蹄踏踏之声,数十百骑人马拥簇着一人往州衙方向走来。石越定睛细看仪仗,赫然是定远将军、武经阁侍讲、渭州经略使兼渭州知州高遵裕!

到了厢房门口,邱布低声道:“李都头便在此处养伤。”见着石越对待伤员的态度之后,邱布对石越已经有了相当的好感,神色之间,也变得尊重起来。

那高遵裕远远便已看见石越的卫队,虽然是以原州守军暂充,但是他知道区区原州知州,绝不敢逾礼越制,动用数百人作为随身卫队,那卫队的主人必是石越无疑。堂堂安抚使,三品大员,在自己的辖区被袭,几乎丧命,真若参劾起来,即便他是太后的从父,只怕也难逃贬官安置之罪。而且石越年纪虽轻,毕竟也是自己的顶头上司,因此他听到石越被袭的消息,便兼程赶至原州,心中却是忐忑不安的。毕竟石越要拿他来出气,他高遵裕也无法可想。所以,此时见着石越的卫队,高遵裕便忙翻身下马,快步走了近来,拜倒参见,道:“渭州经略使高遵裕参见石帅。”

“这些人一定要全力医治,若是落了残疾,让二叔想想办法安置起来。”走出一间厢房的时候,石越忽然低声说道。慕义与邱布面面相觑,石梁却知道这是石越在吩咐侍剑,忙低声道:“学士,侍剑他……”石越猛地醒悟,身形似乎停顿了一下,旋即继续向另一间厢房走去,但却没有再说话。慕义与邱布等人连忙紧紧跟上。

高遵裕勋贵之后,高太后从叔,以外戚典兵,实际是替皇帝监督着陕西沿边掌兵之武将。他既有这样的身份,石越虽然是他的上司,却也不便过于怠慢,忙上前掺起,笑道:“高帅不必多礼。”

与叛蕃的战斗中受伤的亲兵与禁军,除了一直处在昏迷状态的侍剑是在州衙养伤之外,其余的都安置在州衙附近的一座庙中养伤。当日一战,只有二十余人最终还能行动如常,其余活着的人都受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包括从死人堆中找出来的生还者,一共有五十余人。石越把护卫们都留在了庙外,只带着邱布、慕义以及石梁等几个亲卫走进庙中。他并没有直接去李十五那里,而是挨个察看伤兵们的伤势。照看伤员的军医和僧人,似乎没有料到石越会来这里,一个个措手不及,全都呆呆地望着石越一行人。石越望着这些为了自己而受伤、残疾、生命垂危的士兵,一时间竟也说不出话来。他沉着脸,只有在正视伤员之时,才会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高遵裕却不肯就起,只是说道:“遵裕失察,使石帅受惊,几乎铸成大错。特来请罪。”

“是。”慕义连忙欠身应道。

石越却不去回答高遵裕,反倒是瞥了李德泽一眼,李德泽正好偷偷打量石越,四目相交,吓得李德泽一个哆嗦——他迟迟不肯发兵相救,心里一直有好大的疙瘩,生怕石越找自己算账。他虽然不是全无后台,可是他的后台比起高遵裕来,可就差远了,若真要找个替死鬼,他李德泽可以说是最佳人选。此时见石越看他,如何不惊?石越的目光却没有李德泽身上停留,一顾之后,又移到高遵裕身上,再次将他掺起,温声道:“高师不必自责。虽然有叛蕃作逆,但是幸好李大人接到职方馆之密报之后,不拘成法,派兵救援,总算是有惊无险。”

石越看了他一眼,微微点头,向邱布说道:“邱君果然义气深重。李都头是为我受伤,我理当前往探视。”一面又向慕义道:“你也与本帅一道去看看大宋的勇士吧。”

他此语一出,慕义与李德泽同时愣住了,却见高遵裕打量了李德泽一眼,赞道:“若非李大人果断出兵,悔之无及。”

慕义一直凝神听着,此时亦不由动容,忍不住说道:“石帅……”

李德泽脸略略一红,应道:“不敢。”

“是下官的长官都兵使李十五,昨日与叛蕃之战,身受重伤,现在生命垂危之中。”邱布的眼睛有点湿润了,“李都头在昏迷中一直念着‘石学士’,下官大胆,敢请石帅能去看一眼李都头。”

石越却已朗声说道:“本帅得脱此险,全赖职方馆与李大人之功,本帅自当替职方馆陕西房与李大人向朝廷请功。”

“李都头?”虽然邱布提出的要求在当时人看来非常的无礼,但是石越却并没有在意,只是一时没有明白谁是“李都头”。

高遵裕见石越言语之中,并无追究责任之意,不由大喜,连忙顺着石越的话头说道:“理当如此。恭喜李大人立此大功!”

邱布抬头注目石越,脸色微红,大声道:“请石帅恕罪,下官冒昧求见,是想请石帅前去探望一下李都头。”

李德泽嚅嚅应道:“不敢,不敢。”一时间竟然还不明白为何石越竟然要替自己开脱,自己不但未被怪罪,反而莫名其妙立下大功!反倒是慕义想起石越早前与自己说过的话,心中依稀明白了石越的用意:石越是用这样的方法来堵住李德泽的嘴巴,从而保全职方馆的清名,连带着他慕义,也可以因此有功无过。

“不必多礼。”石越一面打量着邱布,一面问道:“你要见本帅,可是有事?”

石越与高遵裕又交谈数句,正欲邀高遵裕入州衙,忽见高遵裕身后一人,身高不过五尺,满脸虬髯,头裹四带巾,穿一件鱼鳞甲,彩绣捍腰,长靿靴,腰佩剑与弓箭,神态虽然恭谨,眉宇间却隐约可见凶悍之气。石越不由指着此人问道:“高帅,此君是何人?”

“是。”“谢石帅。”须臾,便见一个二三十岁的军官大步走进厅中,见到石越,以军礼拜道:“下官邱布,拜见石帅。”

高遵裕微微一笑,拱手道:“这便是皇上赐姓名的包顺。——包顺,还不快参见石帅。”

“嗯?”石越的脸色更难看了。却听门外有人大声道:“下官邱布,是昨日与叛蕃苦战那一都的将虞候,有事求见石帅!”石越听到是昨日浴血苦战的幸存者,脸色稍霁,道:“让他进来吧。”

包顺跨前一步,躬身抱拳道:“末将包顺,参见石帅。”却是声如洪钟。

门外的声音静了下来,过了一会,便听石梁大声回道:“禀石帅,是一个将虞候硬要求见石帅。”

石越伸手虚扶,温言道:“不必多礼。包头领真猛将也。”

二人正在说话,忽听到门外传来喧哗之声。石越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高声喝道:“石梁,为何喧哗?”

包顺大声回道:“叛蕃为逆,末将正要请令,替石帅与高帅剿灭环州慕氏!”

“是。”慕义大声应道,隐约明白了石越话中的意思。

石越笑道:“环州慕氏,大都是忠于朝廷的。一二不肖之人作乱,未足为患。杀鸡焉用宰牛刀?此事不必劳动包头领。——来,请入府中说话。”

石越轻轻摇了摇头,正容道:“本帅问过李大人,不曾听说有人威胁他。李大人还很夸赞你忠于朝廷,义勇双全。”慕义不禁愕然望着石越,却听石越又说道:“职方馆的成员,都是忠于朝廷,恪守王法的。本帅非常信任君等,君亦当自勉之,不可自弃。”

说罢,便将高遵裕等引入州衙之中坐定,却将闲杂人等,一律赶走。

“岂敢。”慕义又跪了下来,说道:“下官持刃威胁朝廷命官,罪在不赦。”

高遵裕见厅中之人,不过自己与石越、李德泽等区区数人而已,知道石越必有重要事情要谈,他一意要慰石越之心,便先说道:“此次石帅遇袭,下官以为环州慕氏当非主谋,背后必有唆使之人。否则慕家叛逆若要降夏,举族西迁便可,何必甘冒奇险,潜入渭州来行此不义之事。”

“原来如此。”石越叹息道:“此事说起来,本帅要多谢你。”

“那高帅以为主使之人又是谁?”石越故意问道。

“因下官是蕃人,言语熟悉,一向专责来往于西夏静塞军司与环州、保安军之间,与潜入梁兀乙帐下的同伴联系,传递讯息。数日前,忽接到叛党要谋袭石帅一事,事在紧急,无法依常法与环州上官联系,且因同伴在青岗峡殉难,下官亦不敢在环庆停留,恐被人侦知,因此兼程来到原州。所幸不曾误了大事。”

“下官以为,必是梁乙埋无疑。”

石越起身上前,亲手将慕义扶起,又问道:“你是如何得知叛党要袭击本帅的?”

“何以见得?”

“多谢石帅大恩。”慕义不禁单膝跪倒,认认真真行了一礼。

“西夏君臣,最切切不忘与我大宋为敌的,便是此人。下官亦曾探知,梁氏曾私立赏格,不利于石帅。以此种种看来,必是此人无疑。”

“君不以贰心对朝廷,朝廷亦不以君为外人。本帅会禀明朝廷,因君之故,当宽待慕家在蕃学之子弟,不必连坐。”

石越“喔”了一声,沉吟良久,才缓缓问道:“如此,高帅以为当如何应对?”

“下官世受朝廷之恩,亦曾读过诗书,略明礼义,不敢为不忠不义之事。”

高遵裕微一咬牙,道:“来而不往,非礼也。”

石越点了点头,道:“难得你能深明大义。”

石越不由微微一笑,他知道自古以来,边将莫不喜欢生事。那全是因为军功最重,将领们要想升官发财,边境就不可以太安宁。高遵裕表面是为自己着想,内心却不无私心。但是石越前往渭州,本意就是想要拔掉讲宗城,不论高遵裕本意如何,眼下他表态支持报复西夏,对于石越来说,便是一桩好事。而且石越对于梁乙埋也有着报复之心。但他脸上却不肯表露,便不正面回答高遵裕,只说道:“梁氏于讲宗岭筑城,高帅可知?”

“敝族一向效忠朝廷,然而自从两位酋长死后,族中大乱,各派纷立。因此便有不忠不义之徒,受惑于梁乙埋,竟然背叛朝廷,使祖先之灵,不安于地下。”

高遵裕回道:“下官早已知之,久欲拔之,然无石帅之令,不敢轻动。”

“啊?”石越当真是吃了一惊。

石越点点头,轻描淡写的说道:“姑容之。”

慕义脸上泛过一丝苦笑,低声说道:“下官也是环州慕家的人。”

高遵裕觑见石越神态,竟似无半点报复之心,不由略觉失望。道:“讲宗岭地势扼要,势不能容。”

“慕义?”石越下意识的反问了一句。怎的与此事有关的人,全部姓慕?

石越笑道:“多行不义必自毙。”一面换过话题,道:“眼下之急务,是追捕叛蕃,安抚慕氏。追捕叛蕃,为的是不使叛蕃在境内流窜,甚至占山为王,成为心腹之忧;安抚慕氏,为的是消慕氏忠诚者之疑心,以免其心中惊骇,不自安而反。”

“禀石帅,下官陪戎校尉慕义,隶枢密院职方馆陕西房。”

“石帅所虑极是。”高遵裕心中虽不以为然,口里却是迎合着石越,道:“叛蕃必循山道而行,若要剿灭此贼,出大兵搜掠,劳民伤财,又恐为西夏所乘。只能在紧要关口,加强戒备,采守株待兔之策。至于安抚慕氏,可使环州知州派人前往慕氏诸部,表明朝廷优待之意。但若全然不加处罚,彼辈反而生疑,因此还须切责诸酋长,令其交出叛逆,彼辈知道交出叛逆便可脱罪,自然会全力追捕逆党,心中也会安心。”

“你叫什么名字?”石越打量着胁迫李德泽派兵的中年男子,温声问道。

高遵裕所说的一节,却是石越所想不到的。毕竟高氏久在边境,更知道投靠大宋的少数民族的心理。石越笑道:“还是高帅想得周详。只是追捕叛蕃之事,其要不在一定要剿灭他们,只要使他们不在境内作乱,纵然放其逃跑回环州,甚至是入夏,都不要紧。”

第二日。大胡河之畔,原州城,州衙。

高遵裕听到这话,心中顿时大起鄙夷。只觉石越此人,毕竟是个怕事的书生,连被人如此攻击,都不生怒。他久为一镇之雄,既然对石越不再心服,便没兴趣听石越的命令,表面虽然唯唯,但是私下里的命令,却绝不会是要放过那些叛蕃。

与此同时,在对面的山坡上。“咣当”一声,侍剑的刀掉到了地上。紧接着,便是“咚”的一声,侍剑整个人,都倒到了地上。

次日一大早,高遵裕便想请石越移驾渭州,但是石越却不放心侍剑的伤势,虽然有医生医治调理,但是侍剑却处在连续的高烧当中。在此时刻,石越自然不愿意弃他而去。便找了个借口拖了几日。到了石越遇袭后的第四天清晨,石越起床探视完侍剑与李旭,正在院中打拳健身,便听到匆促的脚步之声,向自己走来。他心中奇怪是谁居然可以不通传而直入院中,便收了拳,抬头望去,原来却是潘照临来了。潘照临本是要与石越一道至渭州,中途石越与之商议,让他先去环州,了解环州与讲宗岭的情况。此时见他匆匆赶来,身上长袍沾满露水,便知道必然是听到自己被袭击的讯息,而匆匆赶回来的。

“都头!”一个什长的呼唤声,打断了邱布的思索。他的目光循着喊声移去,发现了倒在血泊中的李十五!

潘照临见着石越,仔细打量半晌,忽地长叹了一口气,道:“所幸公子平安无事。”他游目四顾,却见隐隐立于院中的护卫中,并无侍剑,竟是不由失色,急道:“侍剑他……”

那个人,是愚蠢还是聪明?

石越从未见潘照临如此表露过关心,心里亦有几分感动,但想起侍剑的伤势,却又黯然,道:“侍剑失血过多,一直高热不退,不过今日情况似乎略有好转。”

打量着对面的山坡,劫后余生的数十名亲兵依然紧紧握着手中的武器,似乎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能逃过一劫……叛蕃的首领决策如此果断,若再攻击十余分钟,己方必被全歼。最起码,石越也难逃被俘的命运。但是对方竟然毫不犹豫的放弃了!如此巨大的诱惑,叛蕃首领竟然没有丝毫的迟疑!虽然明知道多停十分钟,叛蕃极可能被援军追上而歼灭,但是邱布扪心自问,换上自己,绝不会撤退。

潘照临略松了口气,道:“那也是不幸中的万幸。我在环州听说是西夏骑兵与叛蕃一起潜入渭州,袭击公子。果真有西夏人么?”

邱布与几个士兵愕然相顾,怔了一会儿,才明白过来,竟然是从原州来了援军!

“西夏人?”石越愕然失笑,道:“西夏军队若能潜入渭州,未免也过于视我大宋为无人了。”

叛蕃中响起了清脆的哨声,片刻之中,所有的叛蕃都放弃了攻击,迅速的聚集,开始有组织的向西北方向撤退。

“原来是讹传。”潘照临摇了摇头,苦笑道:“环州众口一词,让我大吃一惊。来的路上,又听说叛蕃已经渡过蒲川河,进入了环州?”

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了大地的震动,灰尘在东方的天空中扬起。

“叛蕃首领打仗一般,但很会潜行。我军侦骑四出,竟是找不到他半点影子。我也是才接到报告,说在咸河附近发现叛蕃踪迹,却是已经潜回环州无疑了。”石越此时却不知道,他们都中了叛蕃首领之计。数百骑的部队,虽然不是很好找,但一旦出现在大道与市镇、渡口附近,就很难不被人发现。叛蕃首领率大部隐藏于原州境内,却派一二十人的小队分散了渡过蒲川河,然后再集合,在咸河附近虚张声势,造成他们已经回到环州的假象。待到原州这边略微放松警惕,叛蕃便出现在蒲川河之畔,强夺渡口过河,末了还一把火烧掉了那个渡口所有的船只,狠狠的羞辱了石越与高遵裕一把。

这是李十五最后一个念头,他倒下去之前,忽然感觉到大地震动的声音……

“原来如此。”潘照临并没有把一个蕃部的叛乱太放在心上,虽然这支叛蕃曾经攻击石越,但既然石越无事,那么在他看来,身居高位者就不能把精力放在处理这些小事之上。他立时向石越禀报起他认为重要的事情来。“公子,我这次在环州,邂逅了智缘大师。”

张淳现在应当在杭州吧?

“哦?大师近况如何?”石越走到院中的一座亭子当中,坐了下来。此处是院中开阔之所,不惧人窃听。

李十五的眼睛已经看不见对面的山坡。他脑海中,不时闪过的画面,却是大宋汴京皇城的宣德门……

潘照临跟过来,在石越对面坐了,笑道:“横山信众日滋,他自然过得不错。此次他提及一件事情,要我转告公子。”

敌人,也许还有四五十个吧……

“哦?”

所有的人都在死战。包括两个大什押官,都已经战死。还有七个人活着。

“他在西夏静塞军司遇见一个叫李清的西夏将军。”

所有的战士都很勇敢。没有人投降,也没有人逃跑。李十五见过许多次宋军打仗,这样的事情并不常见,他完全可以为自己的部下感到骄傲——虽然李十五心里明白,这些叛蕃不会留下任何活口,更不会接纳投降,但是普通的士兵们却是不会明白的。所以,这甚至让李十五感到意外。

“李清?”石越脸色变了变。

他的背上在流血,但是很奇怪,并没有疼的感觉。副都兵使马康的尸体就躺在离自己不到十步的地方,他的佩刀旁边,还有一条马腿。马康是在劈断一条马腿时,被叛蕃从背后砍了一刀,然后就倒下了。将虞候邱布还没有死。以前他从来不知道邱布的武功这么好。他的刀法,有如行云流水,李十五亲眼看到他砍死了三个蕃兵。他无法想象一个人的身法怎么会如此灵活,他经常从马肚下面如鱼一样的钻过,然后就是战马的悲鸣……但是一两个人的勇猛作用非常有限。

潘照临打量石越神色,奇道:“公子,你知道李清么?”

李十五的刀已经有了几个钝口。

石越摇摇头,道:“不知道。”他却是在撤谎。

李德泽刚刚略松了口气,听到此语,竟是连冷汗都冒了出来。

潘照临奇怪的看了石越一眼,又道:“李清本是秦人,现在为西夏将军,深受夏主宠信。智缘说,言谈之中,可以感觉李清有故土之思。”

中年男子手腕一抖,匕首从李德泽的喉结缓缓划至他的背心。一面说道:“便请大人下令救援,在下与大人便在此处等候消息。若石帅得救,在下当任凭大人处置;若石帅有万一,在下与大人,便正好给石帅殉葬。”

石越点头道:“我早先就曾经告诉司马纯父,对于西夏国中的汉人官员,可以多下点心思。特别是两代之内降夏的,有思乡之绪的。”

李德泽道:“那你须放下匕首来,本官才好下令。”

潘照临不料石越早已想及这个地方,道:“智缘之意,是建议公子设法笼络李清。此人或可为大宋所用。”

中年男子吃了一惊,虽不知李德泽所说是真是假,但是此时却已冒不得半点险了。这种用武器威胁朝廷命官的事情做出来后,不论结果如何,自己必受重惩,甚至连陕西房知事都可能受牵连。若被人利用,也许连职方馆都会被指责。但事在紧急,却不得不出此下策。担着如此大的风险,若不能救出石越,不仅对不起死去的同伴,自己更加会成为职方馆的罪人。他略一思忖,便说道:“那便也请大人下令,调原州之兵!”

石越一口答应,笑道:“还是要找司马纯父。”

李德泽注视着自己喉结下的匕首,头动都不敢动一下,只是苦笑道:“新城镇并无骑兵,所有马军都在原州城。新城镇是打出旗号故意虚张声势的。”

“是。”潘照临忽想起一事,问道:“公子可知职方馆陕西房知事是谁?”

“在下听说新城镇驻扎一指挥骑兵。附近还有一指挥蕃军。若能调动,向渭州境内搜索,便有机会找到慕家叛军。”

石越也被潘照临问得一怔,道:“似乎在京兆府处理事务的,是一个同知。我也不知道知事是谁?”

“去新城镇有何用?”李德泽被他一向所轻视的细作脸上的决然所震憾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细作。边境守臣,无不有自己的细作,但是大部分细作,贪图的都是厚赏高爵。

潘照临想了一会儿,笑道:“看来陕西房知事不简单。陕西房与河北房是职方馆最要紧的两房,不可能不设知事。如此神秘,连安抚使都不知姓名,我真有点好奇了。”

“威胁朝廷命官,其罪不小。在下只请大人给在下虎符令牌,送在下前往新城镇便可!”

石越被潘照临一点,果然也觉得确是如此。

“你……你要做什么?”变起突然,李德泽几乎是惊若木鸡,完全只是下意识的质问道。

二人正在交谈,忽见石梁走了近来,禀道:“学士,高遵裕、李德泽求见。”

中年男子瞪眼怒视李德泽良久,忽然垂下头来,微微叹了口气。李德泽奇怪的望着他,却见中年男子竟然好整以暇的整了整衣服,再次开口,语气已很平静,“李大人可能不知道,在下为了将这个消息带到大宋,有两个同伴在青岗峡殉国。在下直隶职方馆陕西房,环庆二州没有人知道在下的身份,一路昼夜兼程,赶到原州,来求救兵。李大人可知道在下是为了什么?”不待李德泽回答,中年男子又继续似自言自语地说道:“在下与死去的同伴,都不认识石帅。但很多人都知道,石学士是大宋中兴之望。没有人希望陕西没完没了的被西夏人劫掠,百姓们疲于奔命……皇上与学士,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男子停顿了一下,方说道:“所以,在下也望大人能明白在下的苦衷!”他的话音刚落,李德泽便只见白光一闪,一把明晃晃的匕首便抵在了他的喉结之下。

石越与潘照临对望一眼,转身说道:“请他们请来吧。”

李德泽被一个细作如此针锋相对,早已恼羞成怒,“本官自有决断!不用你来啰嗦!”

高遵裕与李德泽走进院中,二人只道只有石越一人在院中,不料见他身旁突然冒出来一个陌生人,都不由愣了一下。二人和石越见礼完毕,高遵裕便问道:“敢问石帅,不知这位先生是……”

“李大人,我受上官派遣来此传讯,已冒大险。且我代表的是枢密院职方馆,大人却百般推迟,放任石帅被叛蕃袭击而不肯相救。究竟是大人无礼还是在下无礼?!”

“潘照临潜光先生。”石越不免又替他们互相介绍了一下。

李德泽何曾见过这样的细作,顿时大怒,沉着脸喝道:“你一个细作,怎敢如此无礼?”

高遵裕久闻石越府中有一个叫潘照临的谋主,知道不可小觑了,连忙抱拳笑道:“原来是潘先生。遵裕久仰了。”

中年男子情急之下,不由怒从心起,厉声道:“李大人!你如此支唔,难道你与慕家串通好了?”

“久仰高帅威名。”潘照临回了一礼,又与李德泽见过礼。高遵裕亦不客气,便径直说道:“石帅,下官今日来,是再请石帅移驾渭州的。下官守土有责,实不便久驻原州太久,还请石帅见谅。”

“这……”

石越点头笑道:“高帅说的也有理,如此,高师不妨先回渭州,某欲在原州再驻五日,略略了解民情,再往渭州,尚有要事与高帅商议。”

“不要兵多,只要几百骑兵便够了。”

石越毕竟是高遵裕的顶头上司,虽然不知道石越为何要在原州一再耽搁,但既然石越已经说出口来了,他却不便再催促,因道:“只是石帅的亲兵大都殉国,下官却不甚放心。”

李德泽却始终无法信任中年男子,道:“若是调虎离山之计……”

潘照临笑道:“不知高帅带了多少兵马过来?”

“大人!慕家潜入渭州最起码也有三日了。他们是经过你的原州去的渭州。一旦事发,大人绝不可能置身事外。以石帅的声望,恕在下直言,无论大人有多大的后台,大人也难逃一死!”那中年男子一面说,一面不动声色的欺身近了几步。

高遵裕一怔,回道:“一营马军,外加两指挥蕃骑。”

“那本官让人护送你去渭州求救,如何?”李德泽虽然尚在恼怒来人无礼,却毕竟事关重大,却也只得稍敛怒气。

“还有蕃军?可是包顺部?”

“李大人!在下一时情急,还望大人恕罪,但这确是十分火急……”

“正是。”

李德泽脸色一沉,喝道:“这是什么地方,容得你如此无礼!”

潘照临笑道:“高帅不妨先回渭州,只要借一指挥马军与一指挥蕃军在此便可。”

“李大人若见死不救,只怕皇上也容不得你!”中年男子见李德泽推三阻四,说话便不客气起来。

高遵裕想了想,两个指挥的马军也有六百多人,的确是可行之策,当下笑道:“这样我便放心了。”又向石越笑道:“便请石帅多多保重,早来渭州。下官便就此告辞。”

“慕家一向忠于朝廷,其族酋长有两任死于王事。你说慕家投降西夏,实让人难以置信。而且本官之责,是守卫原州,发兵入渭州境内,若高帅怪罪起来,我却担当不起。”

石越忙笑道:“亦请高帅保重,本帅送高帅出城。”

“大人,职方馆的差人不可能把告身带在身上。”那个中年男子有点急了,又道:“这是十万火急之事!石帅性命危在旦夕!请大人速速出兵相救。”

高遵裕连忙谦谢,石越却终是不肯失了礼数,终是亲自送他出原州城。

李德泽依旧沉吟,略带狐疑的问道:“你的告身呢?”

待到目送高遵裕远去,潘照临便向石越说道:“公子可立刻张贴告示,三日后,在原州城举行比武大会,原州之民,不论蕃汉,有能赢得禁军者,即赏钱一千,募为禁军。”

“请大人速速发兵!”

石越奇道:“这是为何?”

原州知州府衙之内。知州李德泽把玩着手中的腰牌,这是一面虎头青铜腰脾,上面用隶书刻着“枢密院职方馆”六个大字。站在李德泽对面的中年男子神色委琐,只是眸子中不时流露出精明的光芒。

“借此机会招募亲兵。”潘照临低声说道,“高遵裕表面虽然和公子客气,但是我看其颜色,知他必不肯将旗下的精兵强将让给公子。陕西因处边境,民风尚武,且又质朴。而百姓贫困,若有机会加入禁军,必然趋之若鹜。不若就在此地招募家世清白之百姓为亲兵,只要抚之有术,必能供公子驱使。”

约此前三个时辰。

石越也知道边境将领,或多或少,都要养一些亲兵卫队,只不过人数不敢太多,否则难免会招致朝廷疑忌。因此亲兵卫队往往都是精锐敢死之士。他经历过被追杀的风波之后,更知道亲卫队之重要,当下便也点头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