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戏里戏外 > 《打猪草》及《刘海砍樵》

《打猪草》及《刘海砍樵》

胡: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

刘: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咯荷荷,

刘:胡大姐你随着我来走罗嗬嗬,

胡:你比他还有多咯呃。

胡:海哥哥你带路往前行罗,

刘:那我就比不上罗嗬嗬,

刘:走喽~

胡:我把你比牛郎不差毫分啦,

胡:行啦~

刘:你把我比作什么人罗嗬嗬,

刘:走喽~

胡:啊?

胡:行啦~

刘:我的妻——

合:得儿来得儿来得儿来得喂。

胡:呃,

刘:我这里将大姐也有一比呀!

刘:胡大姐——

胡:刘海哥——

胡:我这里将海哥好有一比呀!

刘:呃,

后边的故事似曾相识,且有点落套。故很少再演全剧。我们经常看到并耳熟能详的还是那段对唱:

胡:我的夫——

与前两出小戏相似的,还有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该剧因一段流行歌曲般的男女对唱而为众多戏曲观众所熟悉,但真正有幸目睹全剧的恐怕不多。该剧由传统剧目《刘海戏金蟾》改编而成,说的是樵夫刘海上山砍柴,遇狐仙胡秀英。胡秀英爱慕刘海,愿成婚配,刘海以家贫、母老相拒。胡秀英甘守贫困,并愿侍奉婆婆,两人遂以“柳树为媒山作证”,结为夫妇。全剧的后半部较复杂,大体的梗概是:刘海去城里鸡鹅巷置办东西结婚。鸡鹅巷旁边有个小庙,庙里有十八个罗汉。其中十罗汉带着一群弟子(金蟾)也在暗中修炼。他炼得一串金钱,也已成半仙,如能得到胡秀英的宝珠,就能即刻成仙升天。十罗汉见胡秀英和刘海成婚,即起了歹心,带领弟子抢走了胡秀英的宝珠。胡秀英无奈之下把实情告诉了刘海。刘海却没有怪罪胡秀英,拿起石斧就去斗十罗汉。最终在斧头神和胡秀英众姐妹的帮助下,刘海打败了金蟾,拿回了宝珠。从此,两人过起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

刘:啊?

有一年,我在济南洪家楼那地方还听过一次《打猪草》,也是安徽一帮来逃荒的唱的,是长江发大水的那一年呢!他们唱《妹妹你坐船头》的时候,也带着黄梅戏的味道。

胡:你把我比作什么人啦,

这段对花的调子十分好听,一般人都耳熟能详。两人对着对着,不知不觉就到了女孩儿的家。男孩子要回去,女孩子说:“你莫走莫走哈,我回去看看我妈妈可在家,我妈妈要不在家呢,我就打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把你吃啊!”说着即一边喊着妈,一边下场了。随即传来台后女孩子的声音:“小毛哎!我妈妈不在家,吃鸡蛋炒米去哟!”那男孩子应着:“吃鸡蛋炒米了!”也下场了。

刘:我把你比织女不差毫分啦,

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一粒籽,发了一棵芽,红杆子绿叶,开的是白花。结的是黑籽,磨的是白粉,做的是黑粑,此花叫作呀得呀得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的喂上喂叫作荞麦花。

胡:那我就比不上啊,

即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一粒籽,发了一棵芽,么杆子么叶?开的什么花?结的什么籽?磨的什么粉?做的什么粑?此花叫作呀得呀得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呀得儿喂的喂上喂叫作什么花?

刘:我看你硬是像着他罗嗬嗬,

两人遂你一句我一句地演习起来:

胡:刘海哥你是我的夫哇,

女孩儿说:那有什么要紧,对花有我嘛!

刘:胡大姐你是我的妻咯荷荷,

所谓不打不成交,说说话话的两人不但和好了,慢慢地还生出一种微妙的情愫。男孩把那两根断了的笋子送给她,并送她回家。待问清回家的路径,男孩子又说:若走杏花村,我不敢去,那个地方放牛的伢子野得很,逮到人就要对花,我不对花就不放我过去。

胡:海哥哥你带路往前走哇,

男孩子寻思:哎,这小姑娘说得有理,她要是偷我的笋子,一定是放在篮子里头拿猪草盖起来呢!哎呀,我错怪她了。遂拿出二百钱赔她的篮子。

刘:我的妻你随着我来行罗嗬嗬,

两人随即争执起来,那男孩一怒之下,竟将女孩儿的篮子踩破了。女孩哭诉道:我偷你笋子,我不晓得放在篮子里?我碰断两根笋子,我吓都吓死了,都不晓得搁么落里好了,我偷你笋子哪……

胡:走哇~

女孩儿争辩道:大哥莫骂人,有言听分明,在此打猪草,哪个偷你的笋,全身让你寻。

刘:行咯荷荷,

恰恰就让小男孩看见了:用目来观看,捉到个贼姑娘,偷我两根笋,你往哪里藏?

胡:走哇~

小女子本姓陶,天天打猪草。昨天起晚了,今天要赶早。篮子拿手中,带关两扇门。不往别处走,单往猪草林。急走急忙行,来到猪草林。用目来观看,耶!猪草爱坏(煞)人。方才不小心,碰断笋两根,有人来看见,当我偷他的笋,当我偷他的笋,真真急死人。

刘:行咯荷荷,

此时来了个打猪草的小姑娘,上得场来唱道:

合:得儿来得儿来得儿来得喂——

小子本姓金呀子依子呀,小毛是我名依嗬呀,天天要看笋嗬啥,防猪进笋林呀子依子呀。呀子依依子呀嗬舍,防猪进笋林呀子依子呀。急走急忙行呀子依子呀,来到笋草林依嗬呀,树下来打坐嗬舍,看笋子要小心呀子依子呀。呀子依依子呀嗬啥,看笋子要小心呀子依子呀。

这样的场景,能让我们想起小时候上山拾柴或玩家家的经历,心里暖融融的,充满着甜美、温馨的憧憬和向往。

与《小放牛》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黄梅戏《打猪草》。我第一次听黄梅戏,是20世纪60年代初一帮从安徽过来逃荒的人唱的。白天,他们两人一组两人一组地分散到周边村上去要饭,晚上即在村口拉场子唱小戏。《打猪草》的剧情跟《小放牛》差不多,也是一对少男少女在那里嘹嘴聒舌,一问一答、载歌载舞。只是那男孩子成了看竹林的,一上场这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