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坊官急忙赶来了,跪在地上说:“禀大老爷,传卑职有何吩咐?”
“复社新选文章,陈定生、吴次尾新选。”阮大铖大怒说,“复社是东林的余孽,是周镳、雷演祚的同党。朝廷正在此处捉拿他们,居然敢让他们选书。这个书贩也太大胆了!快快停轿!”阮大铖下轿之后,坐在一把椅子上,对手下说:“你们立刻把坊官传过来。”
阮大铖斜了他一眼说:“这个书店不守法纪,私通复社头领。你立刻将这些逆党捉拿归案。”
当经过蔡益所书店时,他看到墙壁上有复社几个字,便大喊一声:“停!”手下的差役立即停住了脚步。他对身边的跟班说:“你把墙壁上那张纸给我揭下来!”跟班的像兔子似的撒脚跑到书店前面揭下了那张纸,递给了阮大铖。
坊官谄媚地说:“不用大老爷费心,卑职马上去办。”
书店里面故人叙旧,倍感亲切;书店外面,万头攒动,比肩接踵。远远望见几十个身着黑衣的差役骄横地走来,差役中间有一台华丽的轿子,轿子上坐的是谁呢?当日胯下韩侯——阮大铖。阮大铖刚刚升职为兵部侍郎,此时身穿皇帝御赐的蟒衣,骄横得意地扇着手中的扇子,心里甚是得意,因为他在这里曾经抓了无数的东林文人。
顷刻间,坊官和几个差役把蔡益所押到了阮大铖的前面。蔡益所跪下无辜地说:“蔡益所并没有违法,为什么被抓呀?”
“掌柜的请大家到里面喝茶。”一位仆人进来招呼大家进了里面。
“你为什么刻印复社新选的文章,犯的法还不小呢!”
陈、吴客气地说:“让侯兄见笑了!我们打算把东林的文章收进选刊,永垂不朽,让后世知道复社文人都是高雅之人。”
“新选文章是乡会房墨,每年考试都会选一部的。”
“我们昨天刚到。恭喜两位兄长重新主持选文工作。”
“呸!目前朝廷正在捉拿逆党,你竟然收留他们选书,还敢狡辩,快快招来。”
“你们何时到了京城?”
蔡益所被阮大铖的恐吓给吓住了,立即磕头求饶说:“这不关小人的事,是他们自己主动上门选书的,现在还在书店里。”
“我们是从家乡来的。”
“既然还在书店,你就严加看守,不许走脱一人,否则小心的人头。”蔡益所听到阮大铖放自己回去,便起身跑回。
掌柜的进去之后,侯方域兴奋地把苏昆生叫了进来。一会儿,陈定生和吴次尾从里边匆匆走了出来。他们看到侯方域和苏昆生,高兴地说:“呀!原来是侯兄和苏老。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阮大铖对手下说:“捉拿逆党是是镇抚司的专责,速递报单,让锦衣卫速来拿人。”手下领命而去。阮大铖准备上轿离开,侯方域、陈定生等四人从书店走出,拉住轿子说:“我们有什么罪过,你让人看守我们?你这位老先生,还敬畏鬼神吗?”
“在,我马上请他们出来。”
“我也没有得罪诸位,只是你们为什么刊布书籍引起骚动呢?”阮大铖拱手说:“请教各位兄台的尊姓大名。”
“请问陈定生和吴次尾两位先生住在这里吗?”
三人依次报上姓名,阮大铖听进耳之后,发怒地说:“原来是你们三位,今日让你们认识一下本官——阮大铖。”
“谁呀?”
“原来你就是阮胡子,今天我们一定要把你往日的罪恶都讲出来。”
“我们是想向掌柜的打听两个人?”
阮大铖阴笑道:“讲吧,有你们讲的时间。看看谁来了?”
“请问客官想买什么书籍?”
一群锦衣卫骑着高头大马过来,对着书店大喊:“哪位是蔡益所?”
侯方域看到书店墙壁上贴着新选的文章,急忙拉着苏昆生上前一步细看,只见上面写着复社新刻印的文章,几个大字左边还有一行小字,是壬午、癸未房墨合刊;右边也有一行字,是陈定生、吴次尾两先生新选。侯方域高兴地说:“看来他们二人现在居住在这里了,我去打探一下。”侯方域走进书店,对老板说:“掌柜的,你好!”
蔡益所从书店走出,说:“在下便是,有什么事情?
侯方域和苏昆生并没有迷恋三山街的繁华景象,他们知道此处书店林立,书生来往频繁,自然也是抓捕复社的主要地方,因此加快了脚步,来到了蔡益所书店之外,侯方域说:“陈定生和吴次尾经常出入这里,我们就进去打听一下吧!”
为首的锦衣卫说:“我们是镇抚司派来的,快快带领我们拿人。”
为什么这里这么热闹呢?这三山街是南京最有名的书店街,当时曾经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天下书籍之多,多不过金陵;金陵书店之多,多不过三山街;三山街书店之大,大不过蔡益所的书店。蔡益所是三山街最大的书贩,他的书店之中收集了十三经、二十一史、九流三教、诸子百家、时文小说等等,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蔡益所不仅擅长做生意,从书籍买卖中谋取了大量的利润,促进了南北书籍贸易往来,还擅长对文章、书籍加以精确地评点、批注,为考生选编应试的文章,此外,他书店印刷的书籍质量良好,因此名声大噪。即使进士举人见了他,也会礼让三分,好不得意。今年又恰好是乡试之年,蔡益所前几日接到了皇帝发放的诏书,开科选取有才之人。皇帝还准了礼部尚书钱谦益的上书,急切纠正文章的风格,发扬光大新的政策。蔡益所作为三山街书贩的首领,自然不甘落后。近日,他聘请了几位名家在书店里为应试考生选取新的文章,为了能够引起考生注意,他早早地把新选的文章和这几个人的名字贴在了书店外的墙壁上。
“你们要拿谁?”
二人商定之后,开始收拾行囊,即日起程。他们雇了一辆马车,很快来到了金陵三山街,只见这里书店高低相连,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捉拿陈、吴、侯三个秀才。”
“师傅说得有理,可是附近我们并无可信之人。”侯方域低头沉思了一阵,说:“对了,我有两个好友,一个是陈定生,住在宜兴;另外一个是吴应箕(字次尾),住在贵池。我们就趁此机会去拜访一下故人吧!”
侯方域站出来说:“不用拿。我们都在这边哩,有话说来。”
苏昆生沉思了一下说:“香君下落不明,我们应该找人打探一下。可是,如今世态炎凉,人情淡薄,谁肯帮我们呢?再加上朝政腐败,奸臣当道,他们不为国家效力,却四处捕捉东林旧人,人人如履薄冰。我看不如我们暂时离开这里,到别处避避风头。等风头过后,再打听香君下落,你看如何?”
锦衣卫首领面无表情地说:“有什么话请到衙门里说去罢!”他挥了一下手臂,上来一群锦衣卫将三人锁住拉走了。
侯方域叹了一口气说:“我们匆忙赶来会见香君,她却被选入了宫中,如今音讯全无。我该怎么办呢?”
掌柜的看到之后,急忙叫唤刚刚上茅房躲过一劫的苏昆生,对他说:“不得了,不得了!他们不仅捉走了选书的两位相公,连侯相公也拿去了。”
侯方域辞别了蓝瑛和杨龙友,一脸地悲戚回到寓所。苏昆生关切地问道:“怎么了,你没有见到香君吗?”
“有这等事!我们赶快跟上去,看他们被关在何处?打听一个真信,好设法营救他们。”二人急忙跟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