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看过几次那些纪念碑,首先从广场选址上就体会到了德国人的强烈意志。因为那里是整个国家最好的地段,相当于日本银座。广场旁边就是勃兰登堡门,还与德国国会大厦毗邻。
还有一样东西与绊脚石起到了同样的作用,时刻提醒着人们德国曾经是战争加害者的事实,它就是“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面积约有两万平方米的广场上矗立着大小两千七百一十一座石碑,人们可在中间自由穿行。
将这个让人忍不住想逃避的事实刻意放到国家的中心,此举体现出了超凡的觉悟。它仿佛在表明,德国会永远将这段历史的罪孽传承下去。
住在科隆的艺术家德姆尼希发起了这项运动,如今不仅限于德国,还扩散到了其他欧洲国家。我每次外出都会看到路上的绊脚石,也每次都会思考那场战争。那些牌子并没有嘶声呐喊,而是静静地讲述着一个个牺牲者的人生。
所以当我身在德国,回忆起战争这种行为本身给我的感觉就显得有点不同。因为对战争的记录和回忆就这幺赤裸裸地呈现在日常生活中,丝毫不给人不小心忘却的机会。因为不会忘却,也就不存在忆起。
金属牌边长约十厘米,表面刻着人名和生卒年,还有去世的地方。那些都是被纳粹政权杀死的人,他们都被掩埋在了曾经居住过的公寓门前。有时在路上能看到六个人的牌子整齐地排列在一起。
不仅是作为战争加害者的事实,成为被害者的事实也被如实记录并呈现出来。二〇一七年年末发生恐怖袭击的圣诞集市旁那座威廉皇帝纪念教堂便是一例。它直到现在还保留着大战时遭到炮火侵袭的模样。这里的人们没有选择掩盖事实,而是为了今后的和平稳定,毅然直面了它。正因为如此,现在的德国人才能挺起胸膛,发表自己的意见。
我在家附近闲逛,总能看到路面上嵌着方形的金属牌。我到柏林来了不少次,早已习惯了它的存在,知道它被称作“绊脚石”。
保留一切的德国,还有让一切随风而逝的日本,两者形成了鲜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