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事实证明,人民永远是最可爱的 > 重读小波

重读小波

王小波的骤逝让他忽然开始大红大紫,我反而不太好意思紧随着潮流,《沉默的大多数》和《时代三部曲》都是偷偷买,生怕让人看见觉得我附庸风雅。曾经一度沉醉于他的叙事结构和文字特点,不自量力想去描摹;而他一直不厌其烦引用的“参差多样乃是幸福的本源”被我奉为圭臬,成为个人信念的一部分。

说来好笑,我最早认识王小波是看《中国还是可以说不》。当时我看这系列书看的热血沸腾,里面有一篇专讲王小波,因为他写了一篇《洋人,百姓,官》嘲弄这几位作者,引得他们破口大骂。我忽然就有了兴致,开始找他的东西来看———从此掉了进去,再也出不来了。

这十年来,王小波身上的标签越贴越多,政治色彩也越来越浓厚,每到祭日,网上网下一大票人就开始互相辩论,或奉为自由派宗师,言必称王;或指其为狡猾的文化贩子,一身破绽;有的人愤怒于他对国学和中国人性格的评论;有的人嫌王氏杂文没历史论据,通篇都是讲故事;甚至还有人声称他的一切作品都是对文化大革命的恶毒攻击——这事儿发生在21世纪,相当有意思。

人死可以成神,也可以被肆意解读,因为你已经无法从棺材里爬出来拨乱反正,只能任由人揣测。前有曹雪芹,后有王小波。

而这十年我也沿着极左-极右-右偏左-中间派的思想历程变成了现在的逍遥派——换句话说,就是随便你们嚷嚷去吧,咱家没兴趣也没气力玩了。于是在王小波身上承载的意义越发“重大”的同时,我却懒散起来。

名字叫《王小波文集》,其实里面杂乱无章,杂文和小说混杂在一起,每一篇都是一个独立的TXT文件,而且不全。其实这是一件好事,以前我跟朋友聊天,大家都赞同纸质书最大的好处是:它可以随手翻开任何一页,然后读下去,让人享受到偶遇和随机的惊喜;电子书就没这样的优点,呆板的下拉条可以把你对阅读的胃口彻底败掉。所以能够遭遇到这种方式排列的小波文集,未尝不是一种幸福。于是我把身体调节到最舒服的姿势,开始翻阅这个十年前已经死去的人的东西。

于是这一次重新看他的文字,心态已经和年轻时有了很大不同,可以静下心来不带杂质,享受到的是一种思维和阅读的快感,那是剥离了所有政治、非政治因素、浮在本体之上层层灰尘之后的纯粹乐趣。

就这么翻来翻去,竟然翻出一部《王小波文集》,这一定是我在搜索电子书的时候顺手找到的,甚至连我都忘了它的存在。

以前有写过关于《2010》的评论,里面说“这位高高打起”追求有趣“大旗的”王二“同志相信,即使是黑色,那么也会有黑色的幽默存在,因为这种荒谬本身就实在很幽默。于是我们见到的,不是正襟危坐的奥威尔,而是一个斜靠在沙发上懒洋洋却又充满了狡黠的王小波;他不骂人,也不大声说话,他只是坏笑着给你讲一个故事,并时不时地胳肢你一下。”

昨天返回北京的时候,我照例打开PSP,开始翻动目录。昨天忙了一整天,脑子已经有些麻木,看着一排排的书名在屏幕上翻过,竟没有一本想看的书。有些书太长,看起来精力不济,比如《美国众神》;有些书太短,不能尽兴,比如《三体》;有些书太闷,只适合研究之用,比如《晚清五十年》;有些书有趣,但是我现在的状态不足以理解,比如《量子物理史话》。我的脑子就象是英国人的下议院,每一个提案都会有人站出来反对,而且理直气壮。

现在看来,这种评论还是夹带着私货,隐含着一堆似是而非的政治观点。现在我重读他的作品,甚至于隐藏在文章背后的意义都被刻意忽略掉了,完全沉浸在表层充满了精巧的逻辑和妙趣横生的句式里,以及叙事讲道理的手段,有趣,非常单纯的有趣,如此而已。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买椟还珠,不过至少不会给别人添麻烦就是了。

“因为我想保留随时想结婚就结婚的自由。”

重看之下,小说里最喜欢的还是《2010》,我对这部作品的喜爱甚于他的其他小说甚至杂文。可惜对于这篇小说,即使是小波门下走狗们也没怎么予以过关注。无论是支持者还是批判者更多地是将目光投诸到了他的杂文集以及传奇式的时代三部曲系列。甚至于《2015》都比《2010》被人谈论的次数更多。但是这并不能否定这一部小说的伟大,它是王小波手中的小李飞刀,“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可以惊天动地的刀”。它已经超越了《青铜时代》那种形式美感,而是在最朴实不过的大白话中透出奇妙。相比之下,他的其他小说多少都带有一些纯文学的艰涩,深奥玄妙,需要读者拼了命从字里行间去揣摩。《青铜时代》非常伟大,不过看多了总有些审美疲劳,其中一些篇章比如《寻找无双》我甚至不曾读完。

“那你为什么不作牧师?”

《2010》收录于《黑铁时代》,是未完成的作品。从时代三部曲再到黑铁时代,可以清楚地看到王小波从《黄金时代》传统的寓事于叙到《白银时代》形式感初露苗头,再到《青铜时代》的大爆发,最后是《黑铁时代》的平铺直白,如苏老所言“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2010》每每读之,如盛夏之时,在外面玩够了推门回家,端起搪瓷缸子,咕咚咕咚喝一大口凉白开,初时无味,入胃则化为甘露,打一个嗝,浑身软绵绵的,舒畅无比。

“因为我想保留随时想作牧师就作牧师的权利。”

读完之时(其实只读完了《2010》、《红拂夜奔》和其他杂文),恰好抵京。以“旅途之书”的本份而言,它算得上是非常称职了。

“你为什么不结婚?”

这也就够了。

我已经逐渐习惯在旅行途中看PSP电子书,这东西比书要轻,比书容量要大,而且看书看烦了还可以打游戏。所以每次出门,我都会往里面装上几十本电子书,然后慢慢享受在狭窄的机舱里坐拥书城的感觉——这种乐趣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书的内容”,而在于“我随时可以看书”,就好像那个经典的老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