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跟我很亲热,什么话都对我说,村里有更多的孩子聚拢来的时候,他们那种天真地流露出来的热情和愿望,尤其使我高兴。
那次以后,我经常上那儿去。孩子们和我搞熟了,我喝咖啡的时候,把糖给了他们,晚上,他们分享我的黄油面包和酸牛奶。星期天,他们总会得到我的克罗采,如果我祷告后不去那儿,便托女店主代给。
那位妈妈生怕他们打扰我这个上等人,为了消除她的忧虑,我倒费了不少力气。
我告诉你,我的好友,每逢我心神不宁,一看到这样的人儿,混乱的心绪便会平静下来,他们待在狭小的天地里,一天天张罗自己的生活,却过得愉快安宁,看到树叶落下,只想到冬天来了,再也没有别的想法扰乱他们的心境。
* * *
我发觉我走了神,只顾说比喻,发议论,唠唠叨叨,竟然忘记把那些孩子的后来的情况告诉你了。我在犁上足足坐了两个小时,完全陶醉在画景里,关于当时的情景,我在昨天的信上已写了些片断。傍晚,一位年轻妇女,臂弯里挂着一只篮子,向这两个一直没有走动的孩子奔来,老远就喊道:“菲利普,你真是个好孩子!”——她向我行礼,我谢了她,站起来,走到她跟前,问她是不是孩子们的妈妈。她说是的,一面给大孩子半块面包,把小的抱起来,亲了亲他,洋溢着慈母的温情。——“我把小的孩子交给菲利普照管,”她说,“我自己同最大的孩子到镇上去买白面包、糖和一只煮麦片粥的沙锅。”——我从盖子开着的篮子里看见这些东西。“今晚我要给我的汉斯(这是那最小的孩子的名字)熬锅粥,我那最大的淘气鬼,昨天跟菲利普争吃剩粥,把沙锅打破了。”——我问起她的大孩子,她说正在草场上赶拢两只鹅,话还没有说完,他已经蹦蹦跳跳地跑来了,把一根榛树嫩枝给了第二个孩子。我跟这位妇女又谈了一会,才知道她是一位教师的女儿,她丈夫为了去取他堂兄留给他的遗产,到瑞士去了。——“他们要欺骗他,”她说,“不给他回信;所以他亲自去那儿了。我一直没有听到他的消息,但愿没有遇到不幸才好。”——我一时很难离开这位妇女,给了每个孩子一枚克罗采[1],给婴儿的钱交给了妈妈,等她进城时给他买块伴汤吃的小白面包,然后我们分别了。
[1] 克罗采,一种铜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