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八点就开始等待月亮的降临,时不时走出去瞧上一眼。听说有“穗高星夜”这一说法,果然,这里的星空真美啊。星河挂在天空最高的地方,穗高岳重叠的山峦化成巨大的黑色山体,酣睡过去。
我从六点就开始在小屋的蚕棚里张罗赏月宴。月亮还没露脸,我就琢磨着去户外张罗酒宴,不自觉就走到了这儿来,没想到,还真是冷啊。
八点四十,月亮从我们今日绕过的那片屏风岩后探出头来。不知谁喊了一句“月亮出来了”,大家穿起毛衣就飞奔出去。椭圆形的月亮泛着一丝朦胧的红晕,一点一点安静地爬上高空,群山也随之变幻着自己的模样。奥穗高岳的山腰就像剜进去似的,前穗高岳大片大片的山影正好就投在那上面。
下午三点半,我们抵达目的地涸泽的山中小屋。北穗、奥穗、前穗,连绵的群山形成一扇屏风,将这片盆地团团围住,山中小屋就坐落其中。原奥林匹克选手杉山先生等一行数人昨日冒雨前来,也宿在这里,现在正在小屋后的雪溪里练习滑雪。这大山里只要靠近山岭的地方都被枫叶染红了,还有那红得像血的是花楸和樱,黄色的是岳桦。
不可思议的是,这会儿再也看不到北阿尔卑斯山脉在白日里壮阔的景象。月亮好像微微蹙起眉头,俯视着这令人心生不快的巨大的黑色山块。
走过横尾的汇流处进入涸泽,就得与梓川说再见了。涸泽果真河如其名,是一条枯竭的小溪谷。我们从这里开始登山,路程的一半都布满了岩石,只能一边捡开石头一边登山,所以每走十五分钟还得停下来歇息两三分钟。不知何时,半山腰变成一片岳桦和花楸的世界。
自始至终,没有人开口称赞这月是美的。大家你一言我一句,说的都是“这月有点奇怪啊”“多少有些阴郁呢”……。我们期待的是一轮皎皎明月,能将大地的一草一木都清晰点亮的明月,可这结果竟让我们生出一丝背叛的感觉。天儿太冷了,我们瞧了五分钟就悻悻而归。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大家不知怎地都陷入一片沉默之中,只一声不吭地喝着酒。
第二天是秋高气爽的晴天,九点从小屋出发,对脚程快的年轻人来说是需要四个小时左右的行程,而我们计划步行六个小时,一边悠闲地欣赏奥又白,一边绕过屏风岩的山脚慢慢朝穗高岳行进。我们沿着梓川边的小径前行,这条小径一直通向横尾的汇流处。梓川一边敞开白色的河滩,一边卷起奔流的河水拍打着岩石。这条河的美令人神往。偶尔有河水流进两旁的树林中,林子里有扁柏、银杉、山毛榉、真桦,还有连香树,那里面也总会传来潺潺的流水声。
半夜醒来,我又出去走了走,月亮已经爬到前穗高岳的正上方。这会儿,奥穗高岳与北穗高岳的山腰因为月光看起来有些发白,就像铺满了一层雪。月亮还是椭圆形的样子,泛着红晕。月和山一如之前那般面露不悦之色,他们没有一处相互辉映,不悦地各自孤独着。小屋养了一只狗,唤作艾可,此时它也走近我的身旁。我看着它,只见它也漫不经心地竖起耳朵,望向那轮穗高的月。
本打算从新宿坐早上八点的特快列车出发,当天宿在上高地,第二天一口气爬到涸泽小屋。可遇上暴雨,不得已只能在途中留宿德泽小屋。
(《读卖新闻》1956年10月5日;《井上靖文库26》新潮社,1963年)
于是在今年(1956年),我们意外地看到了穗高之月。原本我们五人中除了我之外都有工作在身,为了一时兴起的赏月之宴,要他们腾出四天的时间着实不易。所以,中秋月圆之夜其实是在东京度过的,待真正出发之时已至九月下旬,那时的月儿已形似柠檬。
[1]19世纪,因在日本中部地区登山的西方人发现此地地貌与欧洲阿尔卑斯山脉极为相似,遂在一些著作中使用了“日本阿尔卑斯”这一说法,具体包括飞驒山脉(北阿尔卑斯)、木曾山脉(中部阿尔卑斯)、赤石山脉(南阿尔卑斯),这三条山脉几乎占据整个日本中部地区,被称为“日本的脊梁”。
我与数位亲友相约赏月小酌,自然得挑个月夜小酌的好地方。候选之地不在少数,有銚子、志贺高原、伊豆的石廊崎等等。好友N君喜欢爬山,在他的提议下定在了上高地。只是既然都到了上高地,不如去德泽小屋赏月更好,那儿离上高地不过两公里远。临出发了,又觉得既然都去了德泽小屋,不如索性一口气爬到涸泽小屋,在北阿尔卑斯山脉[1]旁的山腰小屋赏月岂不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