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
“他上学那年,是要群众推荐、领导同意的吧? ”
父亲不再问什么,反复擦桌子。桌子已经很干净了,仍擦来擦去的 实在多余。
“对。”
秉昆猜测到了父亲心里在怎么想,幽幽地说:“爸,吕川当年在厂里 确实表现好,但我当年在厂里的表现也很好。不论工人群众还是领导,指 责不岀我有什么严重缺点来。当年上大学的情况特殊,他父母并非是他 的生身父母,他是烈士遗孤……”
“他也和你一样,在酱油厂上班? ”
父亲终于停止了擦桌子,一边洗抹布一边说:“可我是你亲爸,同样 是我们这样家庭的子女,你哥考上了北大,你姐也考上了北大,就你这 辈子恐怕是进不了大学的门了,当然是因为各有各的具体情况。”
“对。他妈也没工作,和我妈一样,家庭妇女。他爸是鞋厂的,解放 牌胶鞋就是他爸那家鞋厂生产的。他爸身体不好,提前退休了。”
秉昆一下子光火起来,顶撞道:“爸,就咱们父子俩的时候,你说话 能不能直来直去的?你绕着挺大个弯子说话,我就不明白你到底想说什 么了,而且也不像你一名老工人说话的本色。”
“他家也是共乐区的? ”
他当时正搬起一把椅子往原处放,说完那句话才把椅子放下去。由 于光火,发出很大的响声。
“对。”
父亲那时已洗好抹布,正拧着。听了他的话以及那很大的响声,弯 着的腰背一动不动地弯了片刻才缓缓直起,慢腾腾地把抹布搭在绳上。
“是名牌大学? ”
秉昆又说:“屋子收拾完了,我想回去了。”
他内疚地说:“对,他叫吕川,我们几年没见了。”
父亲转过身面带忧伤地说:“秉昆,我刚才是在好好地跟你聊。你觉 得一句话不爱听了,就可以不顾辈分来训我吗? ”
秉昆于是明白,父亲在外边听到了屋里的谈话。两个多钟头里,父 亲一直在外边,这让秉昆心生自责。只想着把朋友们陪好,却完全忘了 外边的父亲,多不应该呀!
秉昆张张嘴,无话可说了。
父亲进屋与秉昆一起收拾时,寻常交谈似的问:“那个穿一身军服的 小伙子,他上北京的大学了? ”
父亲接着说:“我如今老了,发不动脾气了,只有任凭别人对我发 脾气了。即使我的小儿子对我发脾气,我也没辙了。但是秉昆,你要 记住你爸今天晚上对你说的话:朋友之间,谁有困难了互相帮助我是 赞成的,大家共同帮助一个有困难的朋友也是我竖大拇指支持的事3 可如果几个人都把自己和自己的儿女将来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押宝似 的押在一个朋友身上,那不就太没志气了?那样还不把那个朋友的人 生给拖累垮了? ”
他们也都说走就走了。
秉昆又有道理了,他说:“爸,我又不爱听了。第一,你不了解我们 之间的关系,在门外听到只言片语就想当然地进行批评,这叫自以为 是。第二,我没我朋友们的那些想法,一丁点儿都没有。如果你的批评 也是针对我的,对我不公平。第三,我的朋友们并不都是没志气的人,恰 恰相反,他们都是各方面很要强的人。要强又怎样?你能说光字片人 家过现在这种糟心日子都是因为不要强吗?你能说普通老百姓人家的 儿女命里注定不配在好工厂好单位上班吗?可我们这一茬老百姓人家 的儿女,如果一点儿关系一点儿后门都没有,能进好单位好工厂的会 有几个? ”
他不禁苦笑了。
“你给我住口!”父亲也光火了,拍一下桌子严厉地说,“你小子还 以为不是命里注定吗?当然是命里注定!但人的命是可以改变的! 一代 改不了,那就只能靠下一代!下一代还不行,靠下下一代!以前是机会 有限,轮来轮去,轮到普通老百姓人家可不就少了。如今不同了,考大 学就是比较公平的机会!你告诉你那些朋友,只要有几分希望的都要争 取考上……”
他的话让秉昆的心像被针扎了一下——闹了半天,自己虽然当上正 式编辑了,但在朋友们看来,其实并不算有出息。而且,朋友们连自己 的将来分明也不看好,自己相聚之前却还在担心朋友们是否会嫉妒呢。
“爸,你这叫站着说话不嫌腰疼!他们都当了爸爸妈妈,有家不像个 家,工作累,工资低,现在要他们考大学那是成心给他们出难题!比如 我,有那么高的心气考吗?考上了能一路顺利地读完吗? ”
国庆对德宝嘱咐道:“你可勤与川儿联系着点儿,不要让咱们和唯 一一个将来能有出息的朋友断了联系。”
父亲打断道:“那就认了你们这一代的命!咬紧牙关,好歹把下一代 供到大学里去!这比把希望依赖在什么吕川叔叔身上靠谱多了!”
春燕自言自语:“说得热闹劲儿的,都好像将来就会心想事成似的。” 吴倩说:“成事不成事的,现在说说想想也蛮高兴的嘛!”
由无话可说到有些话非说不可的周秉昆,此刻又无话可说了。他越 听越明白,父亲内心里显然对他颇为失望,却又不便直言,于是才抓住 朋友们的一些话旁敲侧击地表示对他的不满。如果不是哥哥和姐姐都考 上北京大学,嫂子也考上了省里的重点大学,父亲也许对他不会有什么 失望。如果吕川这个晩上没出现在自己家里,父亲也许还会对他这个小 儿子的转正多少感到点儿欣慰,可哥哥姐姐同时考上了北大,同样是酱 油厂工人的吕川即将从北京的名牌大学毕业,而且一下子成了朋友们的 指望,便让父亲对他这个小儿子内心生出欲说还休的失望了。
这时,大家才注意到,唐向阳不知何时反坐椅上,胳膊横在椅背上 睡着了。
秉昆觉得,父亲口 口声声所说的“你们”其实是“你”。秉昆头脑 里并没有朋友们那些想法。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不过不是太多。谁不 希望自己的一个好朋友将来成为有权力的人物呢?谁不希望好朋友的权 力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起到比个人努力强大许多倍的作用呢?史彦中稍微 动用一下自己的权力,不就轻而易举地为他周秉昆的学历打包票吗?学 历问题如果水到渠成地解决了,有邵敬文与师父白笑川的举荐,他当上 编辑部主任就不见得是件难事,他岂不就是科级干部了吗?他认识的有 权力的人越多,有权力的人对他的人生帮助越大,他越是对权力心生一 种自相矛盾的看法——好比一个单身汉对一脸麻子的仙女的看法一一想 膜拜吧,他实在不喜欢麻子,想说根本不爱吧,“她”那几乎助人事事顺 遂的广大神通却又不能不令他五体投地。
他说完就匆匆走了。来得突然,去得也突然,大家一时又陷于沉默。
他替朋友们所做的辩护,其实也是为自己如上的心理进行辩护。
吕川指着德宝说:“秉昆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太大,我的信使现在改 由德宝来当了,以后你们谁联系我通过他。”
正如父亲对他这个小儿子既觉得有些话非说不可,不说如皱在喉,他 也是那样的。
赶超也忍不住问:“哎,你小子这一走,我们以后怎么跟你联系呀? 下次又是什么时候呢?”
既然有话都不能直说,他懒得继续与父亲理论下去了。
吕川笑道:“我未来的岳父是军人。”
秉昆一转身往外便走。
吴倩这时才问了一句大家都想问又都没机会问的话:“哎,你哪来这 么一套军服啊?还是八成新的!”
“你给我站住!”
大家谁也不插话,静听吕川桩桩件件讲了半天,像传达文件精神似 的。终于,他看了一眼手表站起来说:“下次再会,我还要去见一个人,该 走了。”
父亲的高声大喝让他伫立在门口。
吕川却明显对大家的讨论、争论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粉碎“四 人帮”前后本市本省有哪些政治事件,涉及了哪些人物。这又是大家不 感兴趣的话题,连国庆、赶超和秉昆这样直接卷入过的人都不愿再说。已 经过去了,再说还有什么意思呢?又不能当饭吃当钱花。这并未影响吕 川自己的兴趣,他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在北京的见闻以及自己参与过的 种种事情。他讲得特来劲儿,大家虽然不感兴趣,却也只能一个个装出 感兴趣的样子洗耳恭听。装能让他高兴,大家愿意让他这个老朋友高 兴o为什么不呢?必须的,还指望着儿女将来沾他这位吕川叔叔的光呢!
“你给我转过身来!”
周秉昆心里这么想着,更不知说什么好了。
“我不转身也听得到!”
秉昆听着,不禁联想到了《红旗谱》中的一段情节。农民严志和的 大儿子运涛,从保定师专毕业后,加入了北伐的革命军。与严志和亲如 手足的农民朱老忠以及其他要好的农民兄弟们全聚在朱老忠家,也是如 此这般兴奋而又热烈地畅想有朝一日运涛出息了,当上了革命的大官以 后,他们自己和他们的下一代将会多么扬眉吐气,从此不再过穷愁又卑 微的生活了。所不同的是,严志和朱老忠们是农民,他们和儿女们共同 的敌人是地主冯老兰和冯老兰的下一代。如今周秉昆和朋友们却是农民 们的孙辈人,城里人家的儿女。尽管是城市底层人家的儿女,那也终究 是城市人家的儿女。从前之事和眼前这事,小说里的事和现实中的事何 其相似,让秉昆有一种时光倒流之感。他觉得自己和朋友们仿佛回到从 前,直接变成农民了。只不过,他们共同的敌人已不是一个具体的地主 冯老兰,而是无形无状的贫穷——不,那贫穷是有形有状的,对他们造 成的压迫,并不比冯老兰们对严志和、朱老忠们造成的压迫轻多少。
秉昆又犯了倔劲儿。
接着,大家就吕川究竟是进省委、市委机关好,还是入伍或加入公 安系统好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讨论,争论不休。
父亲大步走到他背后,他听到父亲因恼怒而变得粗重的呼吸声。
这就又让大家刮目相看起来。
父亲说:“周秉昆,你和那个郑娟的事,我不怪你,事情变成了那样,也 是天意。我们周家的人不能做对不起别人的事,何况郑娟她是孤儿寡 母!你和她的关系那样了,证明你不愧是我儿子。但是,我们周家不能 绝了后!珥珥她是个女孩儿,并且不姓周,她只不过是我的外孙女。你 哥曾在信中跟我说,你嫂子有病,生孩子对她有生命危险,何况也未必 就能给我生出个孙子来。所以,他们决定不要孩子了。你应该明白我的 话是什么意思。你如果是我一个有志气的儿子,就要对你自己的儿子和 人家郑娟的儿子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让他们将来都成为大学生。对 于咱们老百姓人家,什么叫脱胎换骨?这才叫脱胎换骨!总之,你和郑 娟再生个男孩还是女孩那也是天意,但是你们必须为我们周家再生一个 孩子!不生不行,万万不行!生了没让孩子上大学也不行,同样万万不 行!只让一个上了大学还不行,是哪一个都不行!还是那句话……”
不料,吕川说不必麻烦老太太了。自己毕竟上了四年大学,班里不 乏高干儿女,有的与他已是莫逆之交,有他们提供门路足够了。
秉昆听着,觉得浑身血液一会儿冷,一会儿热;一会儿流得慢,一会 儿流得快。冷和慢是压力造成的,热和快是由于愤怒。
于是,他问吕川要达成自己的意愿有没有什么门路,如果没有,想 不想由他陪着去找一下老太太?到那时为止,老太太仍是他们所能搭上 的最硬的社会关系,一种阶层上根本不对等、迫不得已时只能厚着脸皮 往上搭的社会关系。
他猛转身冲父亲嚷起来:“哪句话? ! ”
秉昆很赞同向阳的话,但也确实挺理解其他几个好友。春燕的话题 概括了他们的想法。唯其明白,便心生出大的悲哀来。这些共乐区底层 人家的儿女啊,自己家门里挣脱不出一个将来可能有岀息的人来,个个 满家门尽是些穷愁的破事,所以才把一个可能有出息的朋友的将来当成 自己的希望。他不知说什么好,但作为主人,他明白自己是不能像唐向 阳似的想说话就说,不想说话就不说。
这时,父子俩差不多是面对面了,父亲瞪着他也大声嚷起来:“我们 周家,不能打我这一辈起儿女一代有出息了,孙儿女一代又歲泥了,我 不许那样!就这话!”
向阳听了春燕的话,红着脸笑笑,保持沉默,不再说什么了。
秉昆强压火气,几乎以一种针锋相对的口吻说:“爸,你也给我听明 白了,打小我在各方面就不如我哥我姐,老天就是这么安排的。我认命,你 也得认,不认也没法子!但我认命不等于我在混日子。我没混过!我为 了活出个人样来努力过了,我能熬到今天这份儿上不容易。你要求我和 郑娟为我们周家再生一个孩子,对不起,在我这儿就没那么想过。如果 我每月有五十几元工资,可以考虑,但我直到今天还是每月三十几元的 工资,再多一个孩子我养不起了。就算我们又为周家生了一个儿子,两 个孩子将来能不能都考上大学,那也得看他们的造化。如果他们根本不 是那块料,我整天逼着他们头悬梁锥刺股有屁用!如果你对我失望到了 极点,那么咱俩干脆脱离父子关系,往后我不回这个家就是了!”
春燕说广你说得有道理。咱们中间只有吕川将来可能有大出息。他 朝哪个方向岀息,岀息到什么份儿上,不是也与咱们和下一代的人生挺 有关系的吗?咱们现在影响他一下很有必要。小唐,你是还没结婚,没 做父母,等你也做父亲了,被一筹莫展的破日子像蛛网一样粘住了,那 你就理解我们几个了。”
父亲举起了手,然而举起的手僵在半空中。
半天没说话的唐向阳说道:“不一定吧?龚宾他叔不是穿警服的吗? 龚宾也没沾上什么光啊。你们最好都别影响吕川,他的将来,由他自己 决定吧。”
秉昆用后背顶开门,一转身,出去了。
于虹也说:“那是那是,一门里出一个穿警服的,三亲六戚都有一个 照顾和庇护者了,一般人谁也不敢欺负。”
门关上了,周志刚呆立门前,眼中淌下老泪来。
吴倩说:“吕川,你还是争取分到公安部门去吧,如果你侄子侄女 参军了,那就有个转业问题。转业时工作分得不好,几年兵白当了。当 公安就不同,可以当一辈子,我们做父母的再也不必操心他们的工作 问题了。”
这位老父亲心里委屈到了极点!哪有当父亲的不爱老疙瘩的呢?又 哪有身为一家之主的男人不重视传宗接代这等大事的呢?自己的父亲已 是单传之子,自己也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他也并没要求小儿子 非为周家生出个儿子啊!生出个女儿也行啊!难道自己有两个儿子一个 女儿,到头来连个是周家种的孙儿女都得不着吗?往后,这世上不就没 有了他这一门人家了吗?他作为父亲的这种近忧远虑,小儿子是应该理 解的啊!明摆着你秉昆已是唯一能为周家传宗接代的人了,你有这个责 任啊!自己已经将话说得很明白了,为什么竟换来你秉昆当面顶撞呢? 希望你更有志气,还不是为你好吗?光字片已经不像人生活的地方,太 平胡同更不如光字片,你和郑娟四口人生活在那种地方,你父亲有多心 疼你不晓得吗?你们想要跳出太平胡同,除了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 上,还能有什么办法?秉昆,你对老父亲太不公平了!
他最后那句话说的倒也符合事实,大家都点头不已。国庆和赶超立 刻表态支持,说那将来就让他俩的孩子沾沾吕川的光参军或当公安。
退了休的老建筑工人,光字片最受人尊敬的一家之主,重体力劳动 榨干了身体却志气更高的老父亲周志刚,喉咙里发出一声呻吟般的哽 咽,双手往脸上一捂,缓缓蹲下来。他无声地哭了……
吕川自己却并不怎么高兴,说他不愿给领导当秘书。尽管他明白,那 是从政的最好开始。当来当去的,自己最终也会当上领导。他说入伍才 是他的理想,或者成为公安系统的一员也行。即使当秘书,也得是给部 队首长和公安干部当秘书。他觉得自己穿军装和警服更有男人味儿,将 来也要当部队干部或公安干部。
五月底,夜风已经不冷了,风中有一阵丁香的芬芳,不知从谁家的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才有点儿惊喜了。一位共同的朋友倘若成为出 入省委或市委大楼的人,这对哥儿几个的将来无疑是福音。吕川估计,他 起初会为哪一位省里或市里的领导当几年秘书,德宝、国庆和赶超都兴 奋地说可算熬出头了!以后咱们的人生终于出现一线曙光了!朋友圈里 就算有谁是省委或市委食堂做饭的、车队开车的、收发信件的人,朋友 们都会沾光不少。起码,遇到了什么对自己不公平的事,往省里或市里 的什么部门呈递一封申诉信不至于泥牛入海吧?而咱们的一个朋友将是 某位省市领导的秘书了,这难道还不是共同的福音吗?他们三个这么一 说,在场的人也都喜上眉梢笑容满面了。
院子里刮来的。
吕川七月份就要毕业了,校方即将按照他的意愿把他分配回本市,他 说他将来有可能在省委或市委上班。毕业前回来几天是经校方批准的,因 为省里有关方面要与他面谈一番,做到预先对他有所了解,而他认为是 对他进行初步的面对面考察。
休道那关羽像前曾结义,
赶超说得不错,如果不是什么能直接让他们的日子发生好转的事,他 们就不会有惊喜,共同好友的意外出现也不能。
打今日,
吕川从头到脚一身的确良军服,看上去八成新,像一名还没发领章 和帽徽的新兵。他的出现让人感到意外,然而并无一人觉得惊喜。
各自生路各思谋,
他语音刚落,门一开,进来一个人,大家全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 睛——不是别人,正是吕川。
只将江湖上交情铭记……
春燕奇怪地说:“我们没事呀。”她瞪着德宝问,“你总看手表干吗? ” 德宝神秘地说:“再过五六分钟,将有让你们感到惊喜的事出现。” 赶超说:“醉了吧?有什么事能让咱们这种人惊喜呢? ”
谁家院子里传来悲怆的京胡声和一个老者嗓音苍凉的唱词——也许 是一个人自拉自唱,自娱自乐,也许是两个老友一拉一唱,同享其乐,谁 知道呢。
德宝又一次看手表,秉昆说:“你要是有事,就和春燕先走吧。”
六月一到,A市就将迎来它最好的季节了。在树绿花红、蜂悦蝶喜 的日子里,连流浪的猫狗和讨饭的都会感觉好点儿,生活在底层的人们 自然也不例外。
他们并非是对秉昆的好事缺乏祝贺的意愿,更不是出于嫉妒成心那 样。他们和秉昆父亲的看法差不多,也都认为秉昆的好事并不值得特别 郑重地祝贺——转正了,无非感觉上好了点儿而已。他们一向认为的好 事,是那种忽一日时来运转、人生立马就好起来的事。比如,当初春燕 成了标兵其实算不得多么好的好事,但如果真能在市里好地段分到了一 间俄式住房,那才是值得祝贺一番的好事。秉昆的工资并没因转正而比 他们多几元,秉昆还与郑娟三口住在窝似的小土坯房里。借调时期的秉 昆,酱油厂照例每月发繪他福利——酱油、醋、味精、毛巾肥皂,一样不 少他的。转正了,不再属于酱油厂职工了,福利当然也就从此没有了,简 直还可以说是一种损失呢!所以朋友们并不羡慕,更不嫉妒。朋友大抵 是一种以同质化的命运为前提所建立的友好关系,原来同质化的命运一 旦出现了较大反差,即使是朋友往往也会由羡慕而嫉妒的。如果反差巨 大,不论原来多么巩固的朋友关系也会沙化、瓦解。秉昆的好事并没让 他与朋友们的人生出现多大反差,他在朋友们心目中便依然是同类。
然而,那阵丁香的芬芳并没让秉昆呼吸舒畅,那老者的唱词却让他 听得心里难受,真想蹲在路边哭一通。
春燕她们三个不吃也不喝,呈三角形地坐得很近,一直没完没了地 聊当妈养孩子的事,既不理睬她们的丈夫,也不理睬秉昆这个主人。
他眼中也流泪不止,他心里也充满委屈。
之后,德宝他们三个就互通起租房子的信息来。再之后各自喝闷 酒,偶尔碰一下杯,隔半天才夹一筷子菜吃一口。
本来是好事降临,与朋友们欢欢乐乐度过一个夜晩,温情脉脉的聚 会,因为吕川的出现而以父子之间激烈的言语冲突收场。他毫无心理准 备,难受得想找个地方撞墙。他一路中箭受伤般地走着,心里有个声音 不停地问——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仿佛是他自己的声音,又仿佛 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声音,那男女莫辨的声音似乎流露着嘲讽和不怀好意。
别人便都点头,仿佛再说什么完全多余,哪怕稍微加点儿祝贺的热 情就像做戏了似的。
耳边依稀听得到老者的唱腔,却已听不太清楚,只有“瓦岗寨”“单 雄信”“本大爷”等字句断断续续忽高忽低随风而来。
只有国庆淡淡地说:“我还以为有什么要紧的情况呢,你愿意干那 行,往后就好好干呗,总那么借调着终归不是个常事。”
秉昆不由自主地大叫一声:“别唱啦!”
朋友们甚至也没对秉昆说什么祝贺的话。
老者的吟唱戛然而止,一时间方圆几里乃至整个城市仿佛都安静
屋里的气氛一度冷场,朋友们之间似乎找不到话题可说。互诉生活 不易的苦水吗?彼此彼此,有什么可诉的呢?展望将来吧?谁也看不到 自己一种可能好些的将来啊。纵论国家大事吗?该发生的发生了,该收 场的收场了,该开场的也紧锣密鼓地开场了,都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掌 握,也不再需要热血青年们慷慨激昂大声疾呼匹夫有责。朋友们原本都 是不喜欢往政治里边掺和的青年,何况也不同程度地掺和过了一把,便 又对“政治”二字冷淡起来。
了下来。
依他想来,工人的社会地位以及在人们心目中的可敬程度,是高于 那样一份杂志的编辑的。酱油厂的工人毕竟也是工人,谁也不敢说酱油 厂的工人不是工人吧?是工人那就是领导阶级的一员。儿子转正成了那 样一份杂志的一员,不就意味着从领导阶级中除名,成了永远需要被改 造思想的群体中等级很低的一员了吗?他帮儿子做了几道家常菜后,离 开屋子,坐在院外的小凳上吸着烟,思考着以上那些不怎么愿意与小儿 子交流的现实问题,同时看着曹德宝他们骑来的自行车。近来光字片的 治安大为不好,自行车被盗事件屡屡发生。据说一个原因是返城知青太 多了,城市快被就业压力压得喘不过气了。返城知青中不少人是带着戾 气回来的,认为当初下乡是被骗去的被逼去的(而那又基本上部分是事 实),一去就是十来年,受了不少苦还被要求“脱胎换骨”,有的人甚至 曾被视为小劳改犯,总之虽然返城了,心里气不顺。回过去看,他们是 有种种理由不满的。城市对他们有朝一日几乎全部返城毫无思想准备,如 同被当年的造反小将杀了个回马枪,颇为神经紧张,唯恐他们聚众闹 事。出于这些原因,有了工作岗位优先考虑返城知青,这就又让没下过 乡的待业小青年感到被歧视,于是带点儿捣乱心理地自谋生路……
秉昆回到家,见妻子已经搂着楠楠睡下了。
周志刚对于降临在儿子身上的两件好事吃不大准,既然儿子自己感 到幸运,他也就姑且认为是好事。究竟有多好,更是他吃不准的了。实 际上,在他心目中,谁由一名工人进步为一名干部了,那无疑是千真万 确的好事;参军以后成了军官,也是光荣的好事;考上大学以后成了科 技工作者、工程师、医生、教师、会计师……也都是好事。由工人转成了 一名编辑,不是报社编辑,而是编一种教人快板、山东快书、这个弦那个 鼓、这个坠子那个梆子,还有相声、二人转之类的杂志编辑,他确实吃不 准是否也值得替儿子高兴。
他伫立炕前俯视她,端详她的睡态,她睡得很香。自从她成了他的 妻子,不再是小寡妇,他就觉得她一向睡得很安稳。当她睡熟时,白晳 的脸上就会泛出微微的颊红,一种初绽桃花那样的红。她的唇却要红得 多,像戏中女子的唇那么红,饱满得没有唇纹。她的腮,还会现岀浅浅 的梨窝来。
相对而言,秉昆接近“有些人” 了。编辑工作让他结交了不少新朋 友,新朋友与老朋友是完全不同的人。比如邵敬文、白笑川,比如甲三 号那些喜欢他的人,比如史彦中那样忽一日实权在握的人。他曾对秉昆 说:“小周,你以后就当我是你的忘年交好了。遇到烦恼的事,想跟我 聊聊只管找我。”这让秉昆在自我庆幸的同时,对自己与老朋友们的关 系更加珍重。从源头上说,没有老朋友们的助力,他一定还是酱油厂的 一名工人,也就和老朋友们一样,根本不可能有那样一些完全不同的新 朋友。他很希望老朋友们也各自都有新朋友,特别是能对他们的人生起 推动作用的新朋友。他又知道,那基本上不可能。在底层与其他略高于 底层的社会阶层之间,仿佛有无形的铜墙铁壁隔离着,底层青年穿而过 之,是太偶然的现象。“命好”的他有幸穿过,他才悟到那无形的铜墙铁 壁确实存在。也正因为看清了此点,他不但因朋友们一下子都显老了而 感伤,还在感伤之上多了一重悲哀。
他喜欢端详她的睡态,每当她睡着了而他醒着的时候,端详她的睡 态成为他的享受,也是他为自己开的解忧祛烦、消除疲惫的灵丹妙药。他 静静地端详一会儿,总觉得世界终归是美好的,人生毕竟值得眷恋。
是的,他们都本能地明白此点。无须上一辈人教诲,也无须任何一 本书告诉他们。
在这一条如同原始族群穴居遗址的胡同里,在这一间窝似的土坯屋 里,在炕沿木油黑发亮的火炕上,睡着一个生命力旺盛,白是白红是红 粉是粉黑是黑,仿佛刚用发面蒸出来的年轻妩媚的女人,这情形给他一 种超现实的感觉。
对于底层青年们而言,友谊是必须认真对待的。他们都本能地明 白,有些人的一生,是不断结交新朋友的一生;好事降临得越多,结交新 朋友的机会越多。在他们自己的人生中,好事降临的机会本来就不多。在 他们那样的单位上班,如果不主动与别人交往,才不会有多少人主动来 交往呢!即使自己主动与别人交往,别人也不见得愿意。“有了新朋友,不 忘老朋友”这样的话,说的是人生与他们很不一样的“有些人”。而在 他们之间,富有人情味的话往往是这么体现的一一“咱们这种人一辈子 才能有几个朋友啊,失去一个少一个,怎么能不把朋友当回事呢!”
楠楠也睡得很香。
在他的那些朋友看来,秉昆召集相聚,肯定是因为有重要的事相 告,否则,非年非节,各自的日子都过得很不舒坦,聚个什么劲儿呢? 所以,为了知道那重要的事,便都一个传一个地来了。不来也是不可以 的——怎么,怕朋友遇到了难事求你,人家召集聚一下都不到场了吗? 或者朋友有了好事,请你到家里分享一下,请不动了?那真见了面也是 不好意思的事。
伫立炕前的秉昆,又一次想到了 “金屋藏娇” 一词,不禁幸福地苦 笑了。
然而,他没把自己的心痛和感伤说出来,一句没说。不是有什么顾 虑,而是不忍说。在秉昆看来,此次相聚必须由他来召集,不召集不可 以。他有了好事,都不愿让朋友们知道了吗?他们必然会挑理的。他们 当面挑理时,他将无言以对。
他之所以会对父亲发那么大的火,不仅因为父亲打击了他的自尊 心,也因为父亲破坏了他的幸福感。
秉昆看出德宝三个也都不同程度地老了。还不到三十岁的人,才一 年多没见,忽一下都老了不少,这让秉昆没法不感伤。他们的妻子也都 不同程度地憔悴了,好像移过盆的植物没缓过生机似的。
他关了灯,上了炕,搂着她时,她醒了,把他的手扯到嘴边吻了一下。
朋友们和朋友们妻子说的都是发自肺腑的话,说得都很直白,言语 中那份惺惺相惜的情谊表达得实在深切,让秉昆很温暖。
他问:“怎么不插门呢? ”
德宝、国庆、赶超三个都说秉昆瘦了,他们的妻子还发现秉昆眼中 有血丝。秉昆已开始恶补文化知识,瘦是必然的。他们和她们都告诫秉 昆要劳逸结合,不可太拼命,郑娟大小三口的生存全依赖他呢,他拼倒 了他们咋办呢?
她说:“免得你敲门敲醒孩子呗。”
底层的人们对时代即将发生的改变从来是不敏感的。
他又问:“就不怕坏男人进了屋? ”
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社会格局尚未发生明显变化,但一些迹 象意味着,后一种改变即将开始,只不过不敏感的人没有觉察到。
她说:“小偷都不往这条胡同来,坏男人进咱们这个小破土屋干什 么呢? ”
“四人帮”粉碎两年多,有人这样了,有人那样了,有人还是老样子,日 子过得也不省心不容易。
她依然单纯,无可救药的单纯。
进步还在酱油厂味精车间,各方面表现不错,入了团。他父亲的问 题也不再是个问题,重新当上了保卫处长,心情好,老胃病也渐渐好了。
他说:“以后我不在家,你睡觉千万要插门。”
龚宾没来,他又住院了。精神病很难彻底治愈,他一犯病就四处寄 信揭发叔叔龚维则的“反动言论”,烦恼的龚所长有时不得不亲自出面 请求精神病院多收治他一个时期。
她说:“现在我是你媳妇了,不再是小寡妇了,没人敢欺负我。”
唐向阳也来到了周家——他父亲又当上了重点中学的校长,他也结 束“小知青”经历返城了。他没急着找工作,信心满满地非要考上名牌 大学不可。他有他的苦恼,父亲再婚了,这让他有了两对爸妈。爸妈还 是只有一对的好,“原装”的更好。有两对未免太多,好像每一组都是水 货,这让他经常纠结,不知自己究竟该做哪一组爸妈的儿子才好,很难 平衡关系。
他说:“我才没那么大威慑力,记住我的话。”
国庆姐也返城了,姐夫转业,户口随他姐落在了本市,工作分在一 家国营大厂任厂办主任,就是蔡晓光曾在拖拉机制造厂担任过的角色。他 姐接妈的班,成了肉联厂一名女工,整天戴着橡皮手套洗猪肠子。国庆 当舅了,他姐一家三口没住处,挤在国庆家,让国庆家像收容所。国庆 的姐夫转业不久查出了肺癌,且是晩期,花光了转业费不说,还让国庆 家欠下了许多债。年初,国庆姐夫到底还是病逝了,国庆他姐便成了有 一个小学生女儿的寡妇。国庆看上去老了不少,头发也白了许多,脸上 很难再出现笑容了,朋友们和吴倩一样地心疼他。
她说:“嗯。”
况。只不过就是一尺来宽面积的争执,最终激化到了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的地步。窗对着窗、门挨着门的两家,哪一方想与对方在每天里少见几 次都根本不可能,两家人的日子就都过得特恼火。赶超不想把关系搞得 那么糟,多次主动提岀要与邻家坐在一起好好谈谈,但邻家挑战的是他 们小两口的底线——不拆了一面墙缩进去一尺重盖就免谈。派出所都认 为那是无理要求,赶超小两口当然只能“同仇敌忤”。
他说:“将来我要让楠楠上大学。”
赶超和于虹两口子虽无租房压力,但他们在赶超家房山旁接出的小 偏厦子因与邻家发生了占地多少的矛盾,一直处于日子过不安生的状
她说:“好。”
国庆和吴倩一直没有稳定的小窝,婚后哪一年都搬家,越搬离市区 越远一一大批知青返城后,房租涨得极快,一间十几平方米不起眼的土 坯房,房租已由当初的八九元涨到二十几元了。他俩又有了孩子,支出 大,被房租压得有些吃不消了。
他说:“我爸希望咱们再有个孩子。”
然而,春燕那标兵的荣誉还是没了,也不是她一个人的荣誉被取 消,所有“文革”中涌现的省市标兵、模范们的荣誉全要经过重新认定。春 燕又恢复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女修脚师了,这让她对以往经历有南柯一梦 之感,她变得更深沉,也似乎更成熟了。春燕两个姐都拖家带口返城了,两 个姐夫都是普通知青,勉强有个初中文凭,也都是底层人家的儿子,找 工作时家里帮不上任何忙,没任何社会关系可以借力,所以两个姐姐和 姐夫分配的工作都很差,全在小集体性质的街道工厂。她二姐带回城一 个女儿,二姐夫家也有返城知青,没他们住的地方,只能租房住。比春 燕大一岁的二姐,对春燕一家三口长期占据父母家的一间屋子不满,认 为爸妈的“光”应该大家均沾,为此与春燕两口子一见面就发生口角,总 是不欢而散。
她说:“行。”
口子赶超也是有过反“四人帮”的实际行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专题 报道中也曾提到过,给全省带来过荣誉。赶超和国庆的姓名,已经与邵 敬文、白笑川、周秉昆三位反“四人帮”斗士的姓名连在一起,省报整 版报道三人的事迹时,有一段专门写到了他们被捕后孙赶超和肖国庆的 行动,强调那些行动对唤起全民政治正义感的重要影响。凭着这些资 本,于虹骂他们都是“看风使舵的投机分子”,倒也骂得理直气壮。经她 那一骂,准备整春燕的人大为收敛,春燕与她的关系,自然也就上升到 了唇亡齿寒、荣辱与共的高境界。
他说:“你真愿意啊? ”
那时,于虹也被要求揭发批判春燕。于虹很瞧不起那些批判春燕的 人,她看得分明,那些人是岀于对春燕的嫉妒,想趁机把春燕整倒整臭。标 兵的荣誉虽然并不如涨一级工资实惠,却还是让许多人眼红。有一次,于 虹在那些人围攻春燕时当场翻脸,将他们骂了个狗血喷头。人家于虹那
她说:“你愿意我就愿意。别说了,我正在困劲儿上呢。”
德宝和春燕还住在春燕家。春燕由于“反击’右倾’翻案风”那阵 子在大会上发过几次言,还有白纸黑字的批判文章收在《大批判材料汇 编》中,被有些人揪住不放,指斥为“四人帮”余党的马前卒,想让她 身败名裂,她做了多次检讨都过不了关。后来,几名老干部联名保了她 一下。当年她为他们修过脚,并未把他们视为与人民同池共浴的“阶级 异己分子”,而是以“为人民服务”的热忱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这给 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在意见书中认为,清算“四人帮”的罪恶要 把握大方向,揪住一名年轻的女修脚师当年违心的错误言行不放很不合 适,容易引起群众斗群众,此风不可助长。他们的意见书引起了新任领 导的重视,于是春燕的“政治问题”总算解套。德宝说,在一次次检讨 都难过关的那些日子,春燕想死的心都有过。
她又吻了他的手一下。
秉昆和朋友们已经三个春节没聚了。这些底层平民人家的小青年,再 见时互不称呼“哥们儿”长“哥们儿”短了。他们都成为丈夫当了爸爸,各 自承担起小家庭的责任了,那责任迅速耗掉了他们单身青年自在时的精 气神,一个个似乎也都变得成熟了。酒喝得多了,话说得少了。
他便不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