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清史演义 > 第八十八章 神棍义和拳

第八十八章 神棍义和拳

毓贤本来就是端王门下的走狗,因为巴结端王,这才被任命为山东巡抚。他秘密报告给端王,说:“山东的义和拳,技术高超,不但刀枪不入,恐怕连大炮也打不透。这是老天爷暗地里保佑大阿哥,所以才有这样的神奇人才,希望王爷立即招集,让他们保卫京城,预备辅佐大阿哥。”端王接到报告,以为自己真捡到宝贝了,暗想皇太后之所以不马上废掉现在的皇帝,就是因为害怕洋人干涉。现在如果有这些神人保护,就可以赶走洋人,到那时大阿哥稳稳登基,自己就成了太上皇,连慈禧太后都可以废掉,更何况这光绪帝呢?于是就去宫里报告了慈禧太后。慈禧开始当然不信,还引用古代的事例来反驳。端王说:“老佛爷明见千里,我们无比钦佩!但根据山东巡抚毓贤的密报,的确是真的。毓贤老实忠厚,总不会说假话吧!根据我的意见,不如先命令直隶总督荣禄招集几十个拳民试验一下。如果真有特殊本领,然后再选择一些老实可靠的,带到宫里当差,传授给侍卫太监。将来消灭洋人,报仇雪恨,老佛爷就成了古今无二的圣后,我们也跟着沾光,这不是好得很吗?”慈禧听他说得天花乱坠,也开始有些动心,就说:“这话说得也有道理,就让荣禄先去试探一下真伪!”

义和拳起源于山东,就是白莲教余孽。本名梅花拳,练习拳棒,制造一些神符,自称有神人相助,刀枪不入。山东巡抚李秉衡,人还挺清廉,但性格顽固,听说义和拳兴起,他不仅不禁止,反而允许他们聚众练习。李秉衡被调去管理四川,继任的名叫毓贤,是一个满族官,比李秉衡还糊涂,竟然把义和拳看成是义民,还格外优待。就这样义和拳越来越兴盛,开始四处蔓延。当山东开战的时候,河北、山东都非常恐慌,官员商人、平民百姓各处迁徙,颠沛流离。等到签订《马关条约》,渐渐稳定,逃难的人才又逐渐回来。恰好在天津府北乡,开挖支河时,挖出一块残碑,字迹模糊,仔细辨认,有点类似于歌诀,其文说:“这苦不算苦,二四加一五。满街红灯照,那时才算苦。”众人全都莫名其妙。等到义和拳闹事,大家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其实这样的把戏,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义和拳有两种技艺,一种叫金钟罩,一种叫红灯照。金钟罩是一种拳术,练这种拳的人,据说可以刀枪不入,神乎其神。红灯照却没有听说过,不知道是什么技术?原来红灯照都是妇女,年幼的女子更多。身上穿着红裤袄,脑袋弄个丫头辫儿,左手拿着红灯,右手拿着红巾和红色折扇。先在密室里练习踏空术,几天就可以练好,拿着扇子自己扇,据说能渐起渐高,然后蹦到最上面,把灯扔下来,瞬间变成火海。有点类似于女子体操队或者马戏团。当时的人都信以为真,几乎众口一词,说是亲眼目睹,其实都是谣传。所造的经咒,也让人捧腹大笑。唐僧、沙僧、八戒、悟空,是无上秘诀。八字念完以后,立刻倒下,好一会儿才站起来,接着拿出刀枪棍棒,说是齐天大圣附体,蹦蹦跳跳地跑了。还有几个,说是杨香武、纪小唐、黄飞虎附体,怪诞绝伦。这些明显是骗人的把戏,巡抚毓贤偏偏非常相信,无比尊敬。

端王退出,立刻命令军机处秘密让荣禄去招集义和拳拳民,先编成一个小队,用来试验。裕禄跟端王一个鼻孔出气,急忙传达命令通知毓贤,毓贤很快把大队拳民送到,由裕禄一一试验。就看见这些人个个强壮,人人彪悍,红巾红带,挥拳如风。只是枪炮无情,不能随便试着玩,只好模糊过去。接着命令设立团练局,让拳民居住,外面竖起一面大旗,写着义和团。拳民相互传授,没几个月的时间,居然有几万人了。裕禄把他们当作十万雄师。光绪二十六年春,山东、直隶一带,已经成了义和团的世界。在天津的首领,第一个叫王德成,第二个叫曹福田,第三个叫张德成。王自称是老师傅,曹称大师兄,张称二师兄,其余还有许多首领。团练局里住不下这么多人,就分开去住到庙里,庙里也住不开,就住到老百姓家。他们让每家每户都练,还要天天设坛跪拜。看到有点姿色的妇女,就强迫她们学习红灯照,白天假装学习,晚上恣意奸淫,令人发指。还有一位天津的妓女,竟然被推选为红灯照女首领,托名黄连圣母,能治疗团民的伤痛。荣禄听说圣母到了天津,立刻打扮得整整齐齐,恭恭敬敬地把圣母迎接到官衙里,向她参拜。圣母大模大样地坐在上面,一动不动,非常拉风。行完礼后,被团民簇拥着出了官衙,去了庙里。这时黄幔低垂,红烛高烧,这帮愚昧的拳民就跪在下面。还有什么三仙姑、九仙姑等人,年纪也都二十岁左右,风姿妖娆。后来天津失陷,圣母、仙姑全都不知去向。

命令下达以后,大阿哥入住青宫,并在弘德殿入学读书,命令崇漪担任老师,徐桐担任监管。大阿哥不喜欢读书,只有两只洋狗是他钟爱的,入宫第二天就带进去了。大阿哥进了宫里,端王的权力从此更大了。徐桐、刚毅、启秀等人也极力帮忙,结果闯出了大祸!这就是义和拳作乱,闹到慈禧和光绪帝出逃,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签订《辛丑条约》,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

天津的拳匪越聚越多,四处乱窜。于是涞水杀死官员的警报,接着就来了。涞水县有天主教堂,招收教徒,某位乡民跟教徒打官司,始终不胜。就想打击报复,正好拳匪有来到涞水的,刚好住在这位乡民家,招集百姓学习拳术。这位乡民就想借助义和拳的势力,来报复教徒,教徒也提前预防,秘密禀报了涞水县官。县官祝芾就把情况报告上去,得到答复是,愚民无知,不用去剿捕,过一段时间自然就会解散。祝县令接到这份命令,自然不敢去惩治。后来经过传教士再三恳求,又去报告大使馆,这才由省里派出副将杨福同率领马步兵几百人,到这儿镇压。杨福同还没有到,拳匪已经号召手下的人,围住教堂,攻进了大门,见人就杀,不论男女老幼,都是乱刀齐下,砍成了肉酱。霎时间火焰冲天,尸骨累累。拳匪手舞足蹈,欢声雷动。等到杨福同赶到,先是劝说,只要放下武器,就是良民。拳匪不答应,各自拿着刀枪棍棒过来攻击,官兵还没有装枪,只好向后撤退。没想到拳匪纠结队伍,冲上去乱打,杨副将立刻命令士兵装上子弹,子弹一装好,枪声齐发,拳匪被打死不少,其他人当即溃散。第二天,杨副将率兵进剿,又杀死了几十名拳匪。匪徒到处号召,分路四伏,采用诱敌深入的计策,把杨福同引进埋伏圈。杨副将身先士卒,冒险前进,经过好几个村落,拳匪四起,蜂拥而来。杨副将连忙抵挡,没想到马受到惊吓,一下子把杨副将掀翻到地上,匪徒乘势乱砍,杨福同当场死于非命。官军没了主将,自然逃回。拳匪打了胜仗,更加骄横,四处蔓延。裕禄不得已报告上去,朝廷虽然下令严厉捉拿,解散胁从,但暗地里却放任他们,并命令协办大学士刚毅和顺天府尹兼军机大臣赵舒翘出京去剿灭。

我自幼继承皇位,幸亏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殷勤教诲,事无巨细地指导。等到亲政以后,正赶上国家艰难,我也想发愤图强,来报答太后的养育之情,不辜负穆宗毅皇帝的重托。但自从去年以来,我身体一直不好,又加上国事繁重,有些疲惫不堪,但国家社稷为重,所以之前恳求太后再处理政务。一年已经过去了,我的病还没有康复,就算祭祀这样的大礼,我也不能亲自去了。现在正是困难时期,我看到太后日夜操劳,没有时间休息,实在寝食难安。又想到祖宗建立国家的艰辛,害怕不能承担,我被过继过来的时候,曾经奉皇太后的命令,等我有了儿子,就过继给穆宗毅皇帝当子嗣。因为关系到以后的传承,事关重大,每次想到这里,我都无地自容。我的各种病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所以我恳求皇太后,就在宗亲里面再选择贤良,作为穆宗毅皇帝的子嗣,来作为以后的接班人。经过多次恳求,这才被答应,以多罗郡王载漪的儿子溥儁来继承穆宗毅皇帝,得到这样的结果,我实在欣喜不已。就遵奉皇太后的命令,封载漪之子为皇子。特此通知。

刚毅、赵舒翘到了涿州,正赶上涿州地方官逮捕拳匪,抓到了几个。刚毅立刻下令让放回去,赵舒翘也不敢多嘴,随声附和。当下由刚毅带领许多拳匪,回到京城。两人去报告慈禧,请慈禧信任义和团,来组织军队抵挡洋人,说肯定不会失败。太监李莲英也过来掺和,一再说义和团多么神奇。六十多岁的老太太,这时候也开始犯迷糊了,变成了守旧党的傀儡。只有大学士荣禄说,义和团全都是扯淡,就是有那么一点点灵验的,也是搞鬼的邪术,肯定不可靠!无奈慈禧已经着了魔,而且大家都称赞义和团,只有荣禄一人反对,又有谁会信他?慈禧又命令端王管辖总理衙门,启秀担当副手,来负责对外交涉;庄王载勋、协办大学士刚毅统率义和团,准备战斗。于是,京城里面来来往往都是义和拳的人,到处一片混乱。

这时荣禄还在宫里,把要下达的命令写好以后交给慈禧太后看。慈禧太后看完以后,就问荣禄说:“废掉皇帝这件事,到底可行不可行?”荣禄说:“太后想干就干,谁敢说是不行?但皇帝的罪名不清楚,外国的大使恐怕硬要来干涉,这个不能不慎重!”慈禧说:“刚才大家一块儿商量的时候,你怎么不早说?现在事情就要暴露,怎么办才好?”荣禄说:“这也不要紧,现在皇上正在壮年,还没有皇子,不如先立端王子溥儁为大阿哥,继穆宗后,在宫里抚养,慢慢继承皇位,这样就有借口了,不知您看怎么样?”慈禧太后沉吟良久,这才说:“我觉得还行!”于是在十二月二十四日,召见各位亲王、贝勒、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南上两书房翰林、各部尚书,一齐聚集到仪銮殿。景阳钟响,太后上朝,光绪帝也乘坐轿子过来了,到了外门下轿,给慈禧太后磕头。慈禧让光绪帝进殿,光绪帝进去以后又跪下,各位大臣仍然跪在外面。慈禧太后命令光绪帝起来坐到一边,并让各位大臣进去。慈禧下命令说:“皇帝继承皇位的时候,我曾经下命令,等皇帝有了儿子,就过继给穆宗当子嗣。现在皇帝多病,还没有子嗣,穆宗这边,就有点悬了。现在我打算立端王子溥儁为大阿哥,过继给穆宗,免得空着。”说完,冷冷地看着光绪帝说:“你觉得怎么样?”光绪帝哪敢多说,只是说“是、是”。接着命令荣禄写好命令,写好以后,交给慈禧看,接着发给军机处,第二天颁布。慈禧命令退朝,于是第二天就代光绪帝下了命令:

这时京城附近设立的护卫队,分前后左右四军,由宋庆、聂士成、马玉崐、董福祥四人分别率领。董福祥原来就是甘肃大土匪,经过左宗棠招抚后,提拔为甘肃提督,调进京城,负责带领护卫队后军,驻扎蓟州。董军的部下都是甘肃的士兵,董福祥一介武夫,他受到端王暗中笼络,被命令率军过来护卫。无组织无纪律的拳匪,加上有组织无纪律的甘肃队伍,肆无忌惮,成群结队,赶到京城,京城彻底乱了套。他们毁铁路,拆电线,捣洋房,纷纷扰扰,唯恐天下不乱。并且拥到正阳门内东交民巷,把各国大使馆,团团围住,整天攻打。各国大使拼命防守,一面通知总理衙门,严词诘问。总理衙门已经归端王管理,所有洋人的信件直接不理。正阳门内外,被烧毁了一千多家,只有大使馆仍然岿然不动,没有被攻进去。清政府还特别下令,嘉奖拳民和甘肃的士兵,说他们勇猛善战。义和拳更嘚瑟了,甘肃的士兵也更加嚣张蛮横。意气扬扬的端郡王坐在总理衙门,就等着听攻破大使馆的好消息。忽然报告说,日本大使馆书记官杉山彬被甘肃士兵杀死在永定门外,端王大叫:“杀得好,杀得好。”随后又报告,德国大使克林德男爵打算来总理衙门,也被义和拳给杀死了。端王乐坏了,又连声叫好。正在说着,由外面送进来一份紧急文书,原来是荣禄发的。端王拆开一瞧,皱了皱眉,跟启秀密谈了几句,接着进宫报告慈禧去了。慈禧说:“洋人真可恶,联络八国,来索要大沽炮台,这事可不容易处理。”端王说:“有这帮义民效力,还怕什么洋鬼子?请太后现在下令宣战就是了。”慈禧仍然犹豫不决,端王就说:“现在已经骑虎难下了,老佛爷看看外国人送来的信,你就是不想打也不行了。”慈禧问:“什么信?”端王说:“我已经让启秀拿过来了,他就在外面等着您的命令。”慈禧太后立刻命令让他进来,启秀行过了礼,接着把外国的来信交了上去。慈禧太后不看不要紧,看完以后,立刻大怒,把信扔到一边,愤怒地说:“他们怎么敢来干涉我的大权?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拼死一战,比受他们的欺侮要强得多!”接着命令端王、启秀去通知各位大臣,明天早上在仪銮殿开会,二人唯唯退出。信上写了什么?惹得老慈禧如此愤怒?这是端王让启秀假造的一封信,上面说:“请太后把政权还给皇上,废掉大阿哥,并允许一万洋兵进京。”慈禧没有辨别,当场大怒,决定开战。

退朝以后,慈禧看了报告,立刻召见各位大臣进宫商量这件事。慈禧说:“现在的皇上,人民都很有怨言,说按照顺序不合适,我因为帝位已定,不方便再更换,只要他能对我孝顺,对国家尽心尽力,我的心也就可以安慰了。没想到他从小被立为皇帝,最后我把政权交给他,我白费了无数心血,他却毫不感恩,反而对我种种不孝,甚至跟南方的一些叛党来密谋害我,我早就有意要把他废掉了,打算选个新皇帝,这事打算到明年元旦举行。你们今天可以商量一下,对于今天的皇帝,废掉之后可以加封个什么称号?我曾记得明朝的景泰帝,当他哥哥复辟之后,被降封为王,这事可以照这么做吗?”各位大臣面面相觑,不敢说一句话。只有大学士徐桐泰然自若地说:“可被封为昏德公。从前金朝封宋朝的皇帝,曾经用这个称号。”慈禧连连点头,就说:“新皇帝已经选定是端王的长子。端王秉性忠诚,众所共知,以后可以常来宫里,监视新皇帝读书。”端王听了这话,比吃了雪糕还凉快,正想磕头谢恩,忽然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子磕头劝阻说:“这事还求从缓!如果迅速决定,恐怕会引起南方骚动,太后英明,所选择的小皇帝肯定也是贤良的,但一定要等到当今皇上去世以后,才能举行!”慈禧太后一看,原来是军机大臣、大学士孙家鼐,立刻变脸,跟孙家鼐说:“这是我们一家人的会议,之所以召见汉族大臣,不过是顾全汉族大臣的体面,你给我退出去!等我问问皇帝,再宣布命令。”各位大臣退出去,端王怒气冲冲地看着孙家鼐,恨不得一口吃了他。孙家鼐就匆匆忙忙地回去了,端王等人也各自回了家。

欲知大臣们开会的情况,咱们下章再说。

大阿哥溥儁是道光帝的曾孙,端郡王载漪的儿子。虽然是光绪帝儿子辈儿,但论到支派的亲疏和继承的顺序,溥儁都不应该继承。而且光绪帝还正是壮年时候,谁又能说他以后生不了孩子?干吗非要立这么一个接班人?之所以这么着急,就是因为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关系破裂。慈禧太后第三次垂帘听政,恨不得将光绪帝立刻废掉,只是因为中外都反对,不能马上进行,没有办法,所以才勉强忍耐,蹉跎了一年的光阴。但心里难免经常想起,嘴上也时而不时地冒出来。端郡王载漪本来没有什么权势,因为慈禧疏远汉族官员,亲近满洲官员,所以他才时来运转。他老婆是阿拉善王的女儿,是个出了名的交际花,经常去宫里侍奉慈禧,慈禧游览时,她经常亲自扶着轿子,格外讨好,于是得到了慈禧的宠爱。溥儁刚刚十四岁,跟着母亲进了宫,性格虽然暴躁,但人还是很机敏的。见了慈禧,立刻下跪磕头,彬彬有礼的样子,慈禧一看他很机灵,就经常叫他来玩,所以溥儁也渐渐得宠。载漪趁此机会,产生非份之想,一面嘱咐老婆天天去宫里讨好慈禧,一面去勾结承恩公崇绮、大学士徐桐、尚书启秀等人。崇绮自从同治帝去世以后,就一直处在权力中心的外围,已经被抛弃很久了。启秀也希望执政,徐桐也希望巩固自己的权位,于是商定了一个废掉皇帝的计策,想用溥儁来代替光绪帝。但朝廷大权都掌握在荣禄手里,如果不事先跟他联络,征得他的同意,是肯定不能成功的。于是就让启秀去当说客,拜访荣禄,被荣禄迎接进去。寒暄过后,启秀请求密商要事,荣禄就把他请进内屋,把侍卫支走,问他有什么事商量,启秀就在他耳边一阵嘀咕,荣禄大惊,连忙摇头。启秀说:“处置维新的那个,是谁先动手的?太后年纪已经大了,万一有什么不测,皇上肯定重新执掌政权,对你恐怕也很不利吧!”荣禄踌躇了一会儿,就说:“这事儿总不能马上进行!”启秀又说:“伊尹和霍光的功绩,已经被传颂了几千年,大人德高望重,言出必行,这时候不当伊尹、霍光,还要等到什么时候?”荣禄说:“这样的大事,我不能发难。”启秀说:“崇、徐二人先去秘密请求,然后大人再在旁边赞成,还怕这事成不了吗?”荣禄还是摇头,半晌才说:“等我仔细想想!”启秀说:“崇、徐二人也要过来拜见。”荣禄说:“各位大人不要这么鲁莽,如果弄巧成拙,反而招来大祸。崇、徐两位大人也不用过来了,等我仔细想想,自然会通知你们的。”启秀随即告别,回去报告崇、徐二人,崇、徐两人仍然乘着轿子过来见荣禄。到了荣禄家里,门上有人出来阻拦,只好闷闷不乐地回去。他们回来后又跟启秀商量说:“荣大人不答应,怎么办才好?”启秀说:“荣大人不是不答应,他只是不想当第一个提议的人,如果两位大人已经打定主意了,可以先试着写份报告上去,就算太后不答应,也不至于怪罪,又什么好担心的?”就在这天晚上,两人秘密写了份报告,第二天早上交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