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清史演义 > 第七十四章 游击队的先驱

第七十四章 游击队的先驱

这时曾国藩正在南京,听说僧王追击敌人,每天晚上走三百里路,就叹口气说:“兵法忌之,必蹶上将军。”正打算写报告交上去。忽然接到朝廷送来的消息,僧王在曹州战死,让他以钦差大臣的身份赶赴山东剿灭捻军,所有河北、山东、河南三省的绿旗各营和文武官员全部受他调派。

说到这里,事情就很明显了。村夫是捻军中一个叫桂三的假扮的,他故意把僧王引到绝地。僧王刚愎自用,所以中了计。

两江总督的职务由李鸿章暂时代理,另任命刘郇膏代理江苏巡抚。先是任命曾国藩为毅勇侯,曾国荃为威毅伯,官文为果威伯,左宗棠为恪靖伯,李鸿章为肃毅伯。

没有脑袋的死尸,不是别人,正是亲王僧格林沁,身上已经受了八处创伤。陈国瑞泪如雨下,命令士兵拜了几拜,然后带着尸体回省。何总兵、全学士的尸体也一起带回去。当下上报上去,两宫太后立刻下达命令,让人好好安葬了。并且下令配享太庙,谥号为忠。

曾国藩害怕自己的官当的太大遭人嫉恨,这时候接到管理三省的命令,就打算推辞掉。清政府不答应,只是催促他赶紧行动,曾国藩这才服从命令。这时捻军杀了僧王,变得更加骄狂,从山东弄好木船,打算向北进攻,京城附近已经戒严了。两江代理总督李鸿章害怕河北势单力孤,就派布政使潘鼎新率领十营淮军,从海上赶赴天津,跟河北总督刘长佑会合,负责保护京城的工作。捻军就退回亳州一带,窥伺雉河。

陈国瑞说:“我们再回去找找王爷的下落,得到确切消息才能上报上去。”步兵不敢往前走,陈国瑞站到高处查看,已经没有捻军的影子了,于是带领步兵赶回原地。一路上,尸体像山一样,仔细检查,找到了总兵何建鳌和内阁学士全顺的尸体,暗地里叹息不已。又寻过去,就看见一具尸体,卧在草丛里,有身体没有脑袋。旁边还有一具身体完整的尸体。陈国瑞让士兵辨认,这才认出身体完整的是僧王的马前卒。

曾国藩听说了这个消息,立刻调派刘铭传、周盛波等人率领本部淮军赶去支援。刘周两位将领,一向在李鸿章手下听命,是淮军中有命的战将,这次奉命剿匪,纵横扫荡,所向无前。捻首任柱、赖文洸虽然竭力抗拒,终究不是他的对手,霎时间阵势已乱,分头逃跑,雉河这才转危为安。

陈国瑞急忙询问王爷在哪儿?有一败卒说:“黑夜当中各自为战,没有看到王爷的下落。但百忙之中看见有一个贼头戴着三眼花翎,扬长而去。贼首哪来的花翎?大概王爷殉难了。”

朝廷给予了一定的奖赏,并且催促曾国藩尽快平定捻军。曾国藩老成持重,又汇报当下的情况,说很难迅速剿灭,一是因为自己的部队已经被裁减光了,除了剩下的三千名亲兵外,只剩下刘松山一军和刘铭传的淮军,不够调派,应该再在徐州招募些士兵,扩大部队的规模,但这样一来,最快也得几个月。

陈国瑞知道没办法营救,就自己寻了条血路,冲杀出来。等到陈国瑞杀出来,天色已经稍微明亮了,检点手下的残卒,只剩下几百人,正想下马休息一下,突然看见有一队败卒踉跄地走过来。

二是因为捻军战马极多,单靠步兵抵挡不住捻军,需要派人到古北口采办战马,在徐州训练骑兵,才能进兵。

僧王仍然让亲兵拿来酒,喝了几斤,已经喝得醉醺醺了,才提鞭上马,那马却无缘无故地倔强着不肯走。僧王加了几鞭,马反而跳起来,差点把僧王摔下来。僧王就换了匹马,眼睁睁望着村夫,想冲杀出去。没想到村夫专门把僧王往捻军最多的地方领。总兵陈国瑞一看捻军重重拦阻,知道村夫不怀好意,就让王爷赶紧撤退。那村夫一听陈国瑞大喊,立刻变了脸,怒目相向,反而叫捻军围杀僧王,陈国瑞急忙赶过来营救,无奈捻军实在太多,蜂拥而上,把僧王、陈国瑞冲成了两截。陈国瑞舍命上前,连续冲突了好几次,都被捻军给击回。

三是因为捻军向北逃窜,全是凭借了黄河的险峻,徐州训练黄河水师,也要几个月。

僧王大喜,就让村夫在前面带路,自己率领队伍紧紧跟随,就见暮霭横空,落霞散绮,孤鸦觅队,倦鸟归林。士兵没来得及吃晚饭,都饿得要死,勉强前进。突然听到四面呐喊,前后左右涌出来无数捻军,把僧军困在核心。僧王开始还没有在意,只是下令让诸将杀敌,偏偏捻军不跟你硬拼,只是用枪炮乱放,相持了一两个小时,天色完全暗下来,僧军眼看要溃散。诸将请求突围出走,僧王不答应,再三恳请,这才命令找来引路的村夫,仍然打算从原路杀出去。村夫也都没有逃,只是说王爷随小的出去,保证不会有事儿。

四是因为河北应该自己派兵防守,而不是让河南的兵兼顾河北。

这时已经是同治四年四月,天气有些炎热,南风习习,僧军都追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远远听见山后隐隐有号炮声,僧王急忙下令迅速出发,但翻过几个山头后,仍然没有捻军的踪影。只看见山谷里有几个砍柴的村夫,没等僧王询问,他们就走到马前,说捻军就在前面,愿意当向导。

最后面几句最重要,说鲁、豫、苏、皖四省不能处处兼顾,山东只能办兖、沂、曹、济四郡,河南只能办归、陈两郡,江苏只能办徐、淮、海三郡,安徽只能办庐、凤、颍、泗四郡。这十三府,是捻军出没的地方,可以命令大臣负责,此外各省的总督、巡抚也要相应派兵防守,把责任分工明确。两宫太后正在倚重曾国藩,自然全部批准了。

吃过早饭,带上干粮,僧王大鞭子一挥,上马就走,主帅行动,手下的将士自然全都跟着。无奈捻军非常狡猾,从湖北窜到河南,又从河南窜到山东,弄得僧军昼夜穷追,疲于奔波。总兵陈国瑞、何建鳌过来劝阻。僧王哪里肯听?只是让士兵尽力追赶,一程又一程,直到曹州。

曾国藩安排了好多天,这才去驻守徐州。这时捻军正春风得意,四处蔓延,忽而骚扰安徽,忽而逃到山东,忽而进入河南,虽然官军四处围剿,但总是找不到敌人。

僧王仍然不管不顾,带人拼命追进去,部将稍微怠慢,大鞭子就抽在身上了。所以手下的将领没人敢懈怠,但一到了山里,就遇上埋伏,良将恒龄、舒通额、苏克金等全都战死。僧王更加愤怒,一天一夜走了二三百里,也不睡大营,倒在地上就睡,天不明就让士兵做饭。

朝廷当然会批评曾国藩,曾国藩只好回复说:“捻军是些流寇,官兵不能就这么跟着他们四处乱窜,现在要选择一些军事要地驻守,而不是追着捻军的屁股跑,军饷和器械要从水路运过来。要以江南为根本,清江浦为枢纽,沿淮、颍而上,可以到达临淮关,沿运河而上,可以到达徐州、济宁。现在正分设四镇重兵,安徽以临淮为老营,归刘松山驻扎;山东以济宁为老营,归潘鼎新驻扎;河南以周家口为老营,归刘铭传驻扎;江苏以徐州为老营,归张树声驻扎。一处有紧急情况,其他三处可以赶去救援,首尾相应,这样就可以以笨办法弥补缓慢,逐渐取得功效。”清政府没办法反驳,只好任由他慢慢布置。

僧王又回军河南,赶到湖北,招降了太平军余党蓝成春、马融和等人,逼死了扶王陈得才。只有捻匪张总愚,纠合党羽任柱、赖文洸,东奔西窜。僧王追到东,他就逃到西,僧王追到西,他又逃到东。任凭你僧王勇武过人,他就是不跟你打,专找些犄角旮旯藏起来埋伏。僧王的手下都是满蒙铁骑,在平原旷野,无人敢挡,但到了崎岖的山路之间,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正赶上张总愚窜到南阳,两宫太后又开始焦急起来,让李鸿章率领杨鼎勋等部队赶去剿灭。命令的末尾说:“可以跟曾国藩商量一下,但不用拘泥于命令,一定要保证安全。”

还有苗沛霖的一帮义儿,一个个生得眉清目秀,就像美女一样,偏偏遇到不懂风情的僧王。这家伙有一个爱好杀人的古怪癖好,每抓到一个人,就让刽子手细细剐碎,他把这个当成了一件好玩的事,坐在上面,喝酒畅饮。犯人越哀号,他就越快活。苗沛霖死了以后,这帮义儿也全部同归于尽了。

曾国藩回复说:“河洛没什么可以剿灭的捻军,淮军也没有可以调派的部队,李鸿章如果真去了河洛,难道要撤掉东路已经布置好的兵,赶去西部救援,看着山东、江苏被侵犯不管吗?”

同治二年,僧亲王攻破雉河集捻军老巢,杀死捻军首领张洛型,只是张洛型的儿子张总愚逃跑了。正赶上苗练沛霖又反叛,陷寿州,围蒙城,攻临淮,号称手下上百万。僧王毫不畏惧,直接向蒙城进发。这时苗沛霖的部下听到僧格林沁就已经吓得魂飞魄散,全都望风投降。苗沛霖势单力孤,被僧王逼得无路可走,最后被部下所杀。

看这份报告,可以知道曾国藩到底有多郁闷了。接着李鸿章也上了份报告,说得也很恳切。其文说:

太平军虽然全部被消灭了,但捻军仍然骚扰山东、河南、陕西等省,清政府命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和湖广总督官文一起剿灭捻军。官文就是个靠别人才能干事的角色,虽然出去打仗,但他只是拖延时间观望,只有僧亲王骁悍善战,所向无前。

我朝以前的赫赫战功完全凭借武力,这次军事行动也是这样。我刚到军营的时候,就听周天爵、福济、琦善、向荣、和春他们讨论,都说绿旗的兵有纪律,也比较好调派。其他各省的士兵则素质很差,只是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就地招募一些。随时遣散淘汰,这本来也没什么,但这些人要调派到千里之外的时候,肯定会因为出现逃亡溃散的情况而耽误事。

诸军听说浙营打了胜仗,就三面夹攻。汪海洋中炮而死,他的余党战败逃回城里,推选僧王谭体元主持守城。谭体元懦弱无能,率领部队开南门逃跑。官军追到黄沙嶂,山谷荒僻无人,就把太平军逼进了山谷,四面包围。太平军魂飞魄散,一起跪下投降,谭体元和各个首领全部被杀死,太平军才终于被完全消灭。这已经是同治四年十二月了。

咸丰初年,从广西招募的兵最多,向荣、张国梁把他们带到江南,沿路骚扰,一直到十年三月南京之变,溃败得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曾国藩、江忠源、胡林翼、李续宾等人,自己创办军事组织,而不用一名绿营兵,就是因为绿营兵靠不住的缘故。湖南官训练的湖南兵,有感情基础,法制严密,又是从湖南向北转战江皖,有水路可以通,因地制宜,所以时间越久就越能成功。然而李续宜、唐训方用湖南兵剿灭淮北的捻军,刘长佑用湖南兵剿灭河北的骑马贼,都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就是因为离家太远,水土不服,所以才消灭不了敌人。

浙军围困嘉应州东南,鲍军阻挡州城西面,北面由粤军方耀军环攻,只有南面驻扎敌营。汪海洋带兵倾巢而出,官军失利。紧接着,汪海洋又去攻打浙军,黄少春、刘典、王德榜等也都战败。汪海洋乘胜追赶,黄少春等人选了枪炮队抵御汪海洋,轮番射击,才把太平军给赶跑。

曾国藩就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才解散自己的湘军,而让我保留淮军。就是为了以后消灭捻军,可以因地制宜。

汪海洋攻入镇平,李世贤也赶到了,被汪海洋迎接进去。两人讨论军事,意见不合,汪海洋竟然刺杀了李世贤,又想逃回江西,被席宝田阻挡,杀了一场。而后又背部受伤,仍然逃回广东,攻陷嘉应州。左宗棠督促鲍超率军赶往广东,自己也赶往广东指挥部队。

捻军是由安徽、河南等地的一些无赖组成的,籍贯是安徽的,大都是蒙、亳、颍、宿人,都在淮北。我老家是庐州,属于淮南。我率领的淮军也是庐州、六安、安庆、扬州人居多,都是靠近河流的地方,所以在长江上下游剿灭捻军最有利。战士就算去其他的乡镇,也很给力。但如果调派到河洛地带,因为水土不服,恐怕就没那么厉害了,而且军心涣散。

左宗棠急忙传令黄少春、刘明灯从衢州趋延平,为中路军;刘典、王德榜从建昌趋汀洲,为西路军;高连瑱从宁波泛海趋福州出兴泉,为东路军。三路官军赶到福建,不是很顺利。李鸿章也派郭松林、杨鼎勋带领部队乘轮船赶到福建,合围漳州。鲍超也从江西赶到武平,各路军会集。李世贤、汪海洋又从福建逃到广东。

朝廷对我给予厚望,想把西北的军事工作也交给我,就是因为我在东南地区打了几次胜仗,我的部下也都很卖命的缘故。但我如果去了,而我的兵不带去,我又有什么能耐呢?曾国藩筹划设徐州、济宁、周家口等地防军,都是我这里出的力最多。我如果不调去西部,就不能振奋士气。但如果把我调走了,安徽东部就不能保全了。如果想再去招募其他马军、步军,而身边不带亲信部队,肯定干不成什么事,也对全局帮不上忙。这就是为什么不能把部队拆开的原因。

这时太平军首领康王汪海洋正集合十万部队来迎接洪福瑱,距离打仗的地方只隔着一百里路,听说洪福瑱被俘获,军心涣散,汪海洋也有些气馁,窜到了福建。李世贤也从江西赶去了福建。福建守备空虚,没想到反贼竟然会攻过来,汀、漳二郡全部被蹂躏。按察使张运兰率领五百人拒战,寡不敌众,被反贼俘获,大卸八块而死。提督林文察也战死漳州,福建省大震。

要想消灭反贼,就要治兵,要想强兵,就要有充足的粮食,要想有充足的粮食,就得有人和地。我从咸丰三年到八年,都在皖北军中,看到和春、郑魁士打仗非常勇猛,最后都是因为没有粮食失败的。

不到两天,部将周家良就报告说已经抓获了洪福瑱,当下由席宝田亲自审讯,可怜十五六岁的小孩,被吓得浑身发抖,只回答了一个“是”。席宝田就让人把洪福瑱和黄文英等人押解到南昌。巡抚沈葆桢迅速上报,上面命令下来,让他就地正法。于是洪福瑱就被凌迟处死了,黄文英、洪仁玕、洪仁政等人也全部被杀。

袁甲三、翁同书也是因为没有粮食而遭到惨败。就是十年江南大营的溃败,十一年浙江的沦陷,也都是因为粮饷被切断了。官文、胡林翼筹措湖北的粮饷供应东征,曾国藩进图江皖,以在江西、湖南、广东筹集银两作为饷源,左宗棠以浙饷消灭闽、浙的反贼,我也是从苏、沪筹措到钱,才消灭了反贼。从古到今,只要是说打仗,没有不先考虑筹备粮食的。

还有洪族中洪仁玕、洪仁政和其他首领几十人全部被席宝田的部队抓获,只是没找到洪福瑱。席宝田询问黄文英等人,都不肯招实供,只是俘虏里有一个牧马的小儿,被席宝田诱出供词,说小天王逃得不远,还在山里。席宝田就分兵堵住谷口,亲自带人去沿山搜捕。

曾国藩夏天奉命剿灭捻军,我则代理江苏总督,一直以来,我就把筹集粮食来当成自己的首要任务,来安定他的心。几个月来分屯豫东、苏、皖一千多里,湘、淮士兵四万多人,我负责粮食的供应,一直源源不断。还兼筹苏、松、扬州留防的各陆营,长江外海各水师,皖南、江西防剿遣撤各湘军的军饷,虽然经常入不敷出,调拨困难,但我仍然想方设法,没出状况。

诸将胆战心惊,奋勇而上。走了一夜,道路不那么陡峭了,天色也逐渐明亮了,远远看见山下有一队太平军正在做早饭,士兵大呼而下,太平军错愕相顾,来不及逃避。黄文英勉强抵挡,还是被抓获了。

我如果奉命西征,而现在负责运送粮食的人还没找好,我一旦带兵出去,粮食怎么办?谁来筹措粮食?而且要想消灭捻军,还需要训练马军来预备冲锋,需要的粮饷就更多了,河南被蹂躏了这么久,肯定难以供应。如果专从苏州往那边运送粮食,按照现在的税收,淮军就要挨饿,再加上道路那么远,马军步军肯定支撑不住。我一旦离开,又不能从远处控制这里,所以不能这么干。

黄文英于是带着洪福瑱逃到广信,浙军紧追不舍,前面又有江西军堵截,只好改往石城。记名按察使席宝田正在崇仁进攻李世贤,打听到洪福瑱已经进入江西,害怕他跟李世贤联合,就带领小部队,从小路过去堵截,到了石城县杨家牌的时候,几十里的悬崖绝壁,夕阳西下,暮色四合。前锋逗留不前,席宝田询问前锋为什么不继续前进?前锋就说天色晚了。席宝田大怒说:“前面肯定就有反贼,你敢怠慢军心?”立刻下令把他杀了。

我的部队一直在江南剿匪,看到洋人的洋枪非常厉害,于是就丢弃所有中国常用的鸟枪,全部换成了洋枪队。现在一共有出省留守的陆兵五万多人,大约有洋枪三四万杆,铜帽每月需一千多万颗,粗细洋火药每个月要十万多斤。都是按月在上海、香港各洋行提前购买,陆续供应。

听说李世贤、汪海洋等人在江西,黄文金就打算从浙江赶往江西。大概走了几十里,黄文金伤口发作,吐血身亡。遗命让兄弟黄文英保护洪福瑱赶去江西。

这些事都是我亲自料理的,还有开花炮队四营,一队让潘鼎新带往济宁,一队让刘秉璋镇守苏州,副将罗荣光、刘玉龙两营是我的亲兵,现在分守南京城外的下关、江东桥两处江口,以预防奸人觊觎。我如果出省带兵,一定要带一些过去,来壮壮声势。只是炮队所用的器械子弹,全是仿照的洋人样式,所需铜、铁、木、煤各项材料也都来自外国,所以需要就近建厂子制造。

黄文金仍然冒死力战,忽然接到报告说,浙军已经攻进湖州东门了,顿时心慌意乱,拥着洪福瑱就往西逃跑,逃到宁国府山里,没想到对面正好碰上鲍超,被鲍超大杀一阵,死了很多人,没办法只好又逃回浙江淳安。半路上又遇上浙将黄少春,弄得黄文金无路可走,舍命相扑,身上受了几十处伤,这才突出重围。

苏州先设三个厂,因为丁日昌已经在上海买了一个钢铁厂,丁日昌、韩殿甲的两个厂可以合并到上海铁厂,我曾经已经报告过。然后再在南京开设一个,这是为了以后作打算。我如果去了其他省份,炮厂和铁厂没人管理,肯定就松懈了,不但技术提不上去,经费恐怕也筹措不到。那么我军的装备供应恐怕就跟不上了。

于是浙将高连陞,王月亮、蔡元吉、邓光明等人攻湖州东南,苏将郭松林、刘士奇、王永胜、杨鼎勋等人攻湖州西北,陆续摧毁城外石垒,接连攻破反贼。黄文金率领几万太平军,打开西门出战,郭松林率领水陆军攻其左,王永胜由山路攻其右。黄文金袒露着两条胳膊,拿着刀来回冲突,都被枪炮给截住了。

这是我所考虑的一些情况,请皇上认真考虑一下,如果让我上战场,只要没有掣肘的事,我一定跃马战场,帮助曾国藩消灭反贼,万死不辞!

洪福瑱出走,从广德转到湖州。这时浙江的各个州县,已经陆续扫平,只剩下湖州仍然由太平军首领黄文金把守,苏、浙的官军一直没有攻下来。黄文金把幼主洪福瑱迎接到了湖州。左宗棠、李鸿章打听到消息,立刻传令部将去剿灭。

报告交上去,很快得到了批准。于是曾国藩在徐州,除了分设四镇外,又添练马队一支,让李鸿章的弟弟李昭庆率领,作为一队游击兵,命令他先赴河南,然后带队前进,驻扎在周家口,居中调度。捻军得到消息,竟然另辟蹊径,窜到了湖北。任柱、赖文洸向黄冈,张总愚向襄阳。蕲黄一带,遍地妖孽。曾国藩急忙调派刘铭传赶去援助湖北。刘铭传的军队刚到,任、张两股捻军又一起窜到了山东,连扑运河,被潘鼎新军击败。又窜到河南,遇到刘铭传的军队回援,于逃到了徐州。忽东忽西,忽分忽合,弄得官军疲于奔命。于是从容坐镇的曾国藩想了一个剿灭捻军的计策。不知道曾国藩想了一个什么计策?有没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