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上,又听说桂王被杀的消息,朝着北方大哭,呕血数升。士兵见主帅病了,赶紧带着他退回去。回到猛猎,他的病情一天比一天重,临死时,仍然喊了三声永历帝,悠然而逝。
这时,李定国正联合暹罗、古刺等国,准备大举进攻缅甸,要回桂王,忽然听说缅甸已经把桂王献给了吴三桂,赶紧带兵去追赶。
李定国一死,西部边陲再无遗患,东南只剩下张煌言和郑成功。张煌言隐居在南田岛,只有几个随从,他也知道大势已去,只是还有一片忠心,不愿意承认事实,还经常跟郑成功书信来往,屡次劝郑成功进兵。
桂王也不多说,只有桂王十二岁的儿子大骂三桂说:“吴三桂你个臭贼!我们明朝哪点对不住你?我父子二人和你有什么仇?你非要害死我们。苍天有知,保证不会让你这臭贼得善终!”
没想到,郑成功竟然死掉了。张煌言听到消息,失声痛哭:“延平郡王死了以后,还有什么指望?”从此就深居简出,谢绝一切,闲暇的时候就写写字,或者借酒消愁。
吴三桂说:“要是半路上被劫了去,怎么办?据我看来,不如就地处决得了。”爱星阿不便阻拦,就按照吴三桂的意思写了信。到了四月十四日,收到了清圣祖的命令:“对于前明桂王朱由榔,不用进献俘虏,可以就地处决。钦此。”吴三桂立即升帐,传齐所有马军、步军,把桂王及其眷属二十多人,都弄到了篦子坡法场,立即绞死。
一天,张煌言正在门外闲眺山水,忽然看见有几个人穿着明朝的服装。这些人走到张煌言面前,瞧了又瞧。张煌言正惊讶的时候,就听见来人说:“你莫非就是张煌言先生?”
于是,就让部将护着桂王和桂王的家眷,簇拥而行,自己则邀爱星阿一起带领人马回到了云南。没几天,就到了云南的省城。吴三桂把桂王单独囚禁在一个监牢里,接着就跟爱星阿商议处置桂王的法子。爱星阿打算把俘虏带到北京,听从朝廷发落。
张煌言不敢直接说出姓名,就问来人是什么人。来人说:“我们都是明朝的遗民,听说先生住在这里,所以特地来拜见。先生何必隐姓埋名,难道还疑心我们是奸细吗?”
吴三桂赶紧告辞回到大营,对手下众将说:“我自从军以来,大小经过数百次战役,也没有什么恐惧,没想到今天见到这末代皇帝,偏偏让我局促难安,这可真是奇了怪了!”
张煌言就把这些人邀到自己家里,各自说了自己的名字,无非就是张三、李四一类的家伙。这些家伙个个打着明朝的旗号,张煌言和他们说得非常投机。并说:“岛上来了几艘船,船上的人,大约也有几百人,就算一兵一将,也能振兴祖国大业,请先生出去一会,制定盟约,共图恢复大业。”
吴三桂仍然声音发颤地说:“是。”桂王让他起来。
张煌言热心明朝事业,便跟着来人来到了岛口,果然看见海边停着几艘船,正要上船,船中突然站起几个人来,都是扎辫子的清兵,张煌言这才知道中了清人的诡计。
桂王说:“好一个平西伯,果然能干!可惜就是忘本了。但事到如今,也不必多说,我正想回北京,拜谒祖宗十二陵寝,你要是能替我办到,我死也瞑目了。”
清兵提起铁索来绑张煌言,张煌言怒吼说:“大丈夫可杀不可辱!”话还没说完,岸上引诱张煌言的人,就已经摇手阻拦了。当下就带着张煌言上船,乘着风势,到了宁波,又由宁波转到了杭州。这些清兵上岸,雇了一顶轿子,抬着张煌言进了衙门。巡抚赵廷臣立刻过来迎接,请他上坐,坐好以后,就开始唠唠叨叨地劝他投降清朝。
桂王说:“你就是大明平西伯吴三桂吗?”吴三桂听到“大明”两个字的时候,就像被雷劈到了一样(可惜不是真劈到),顿时有点毛骨悚然,不由自主地跪下了,声音打颤地说:“是。”
张煌言说:“你这样对我,我也不是不感激,但我张煌言义不事清,大不了一死。就算你像苏秦、张仪一样会说,我也不投降,还是早早地让我死了吧,了却我一番心事。”
桂王见他头戴宝石顶,身穿黄马褂,早料到是个大将军,就故意问他是谁?这人回答说:“清平西王吴……”说到吴的时候,不说了。
赵廷臣一看实在没办法,就让他完成心愿,把他送出清波门,让他就义,然后把张煌言的遗骸送进了凤凰山中。迄今凤凰山有苍水先生墓,就是张煌言的墓。
不一会儿,一位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将走了进来,身边被几个士兵护卫着,见了桂王,作了一揖。
这时,镇守福建的耿继茂又和福建总督李率泰、水师提督施琅,借了几艘荷兰人的夹板船,去攻打金门、厦门二岛,再次把思明州改为厦门。
营里一个军官进来,吼了一嗓子说:“王爷来了,别闹!”这些人被一吓,都不哭了。
这时候,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占据台湾,仍然尊奉永历正朔,坚持抗清。清政府把郑芝龙给杀了,并把他的儿子郑成恩、郑世恩、郑世荫等人也一律都砍了脑袋。
桂王感叹了几声,又看见自己的家眷大都蓬头赤足,被缅甸兵押着进来,到了桂王跟前,一个个放声大哭。
郑芝龙临刑前,长叹一口气说:“早知落得今日这样的下场,又何必投降。”郑经听说郑芝龙被杀,悲痛不已。可惜自己在海上势单力孤,不足以跟清朝抗衡,只好韬光养晦。
桂王说:“是吴三桂吗?”
这时,八岁的清朝小皇上,坐享太平,放马南山,偃武修文。光阴荏苒,转眼过了四年,皇帝大婚,娶了内大臣噶布喇的女儿何舍里氏为皇后,龙凤呈祥,免不了又是一番庆贺。太皇太后与皇太后,各自又加了尊号,虽然是本来就应该有的事,可也是锦上添花,更热闹了。只是范文程、洪承畴这些功绩卓著的老臣,先后都逝世了。国家的日常管理,统统归辅政四大臣了。
军兵说:“这是平西大将军吴王爷的军营。”
这四大臣中,索尼是四朝元老,资格最老,人品也还不错。遏必隆、苏克萨哈功绩和名望都不如他,凡事都听索尼的主意。只有鳌拜征战四方,自恃功高,横行无忌,连索尼也不放在眼里。他想把索尼这几个人都给干掉,趁着皇帝年幼,独揽大权,因此暗地里使阴谋诡计,先从苏克萨哈下手。
桂王精神恍惚,任由他们抬着,不知走了多远,到了缅甸的都城。外边有几座大营,旗帜飘扬,右首写着“平西大将军”,左首写着“定西大将军”。缅甸兵从平西大将军军营进去,放下桂王以后,就自己出去了。自然有军兵过来接待,桂王问这是什么地方。
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鳌拜是镶黄旗人,顺治初年,睿亲王多尔衮曾把镶黄旗应该得到的土地给了正白旗,另外给了镶黄旗一些土地,旗民安居乐业,已经二十多年了。鳌拜就提议,把原来的土地再各自归还原旗。宗人府会议批准了,就让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和国史馆大学士苏纳海去办理换地的事情。俗语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本来已经安居乐业的旗民,无缘无故要迁移,免不了要多花费钱财;况且地换了以后,房子也要换过来,因此都有损失,都有困难,自然而然地就怨恨起来。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等人根据民情,上书请求皇上中止这些事情。康熙帝召见了四大臣,把三人的信交给他们看。
桂王正等着吴三桂回信呢,结果来了七八十号缅甸兵,蜂拥而入,也不问情由,抬着桂王就走。还有桂王的二十五位家眷,也哭哭啼啼地跟着。
鳌拜愤怒地说:“苏纳海换地迟缓,朱昌祚阻碍国家大事,都是目无君上,按照条例应该砍头。”
这封哀切凄婉的信到了吴三桂手里,本想着吴三桂能网开一面,没想到吴三桂仍然逼着缅甸交出桂王。
康熙帝就问索尼等人说:“你们认为怎么样?”
将军自以为聪明,其实愚蠢;自以为仁厚,其实刻薄。千年之后,有史书记载,会怎么描写将军呢?我现在兵穷力竭,一条小命悬于将军之手,如非要杀死我,我也没有办法。要是能够转祸成福,容我活命,同受新朝雨露,就是有再多人也交给将军了。请将军想一下。
遏必隆连忙说:“应该按照鳌拜所说的做。”
我的家被你毁了,儿子被你杀了,读到这样痛彻心扉的文字,你难道没有一丝恻隐之心?将军也是世代受朝廷恩典,就算不可怜我,难道不想想先帝吗?就算不想先帝,难道不想一下自己的列祖列宗吗?就算不想自己的列祖列宗,难道就不想想自己的父亲、祖父吗?不知道清朝给了你什么好处?我又何处得罪了将军?
索尼也跟着说:“我的意见也是这样。”
将军不避艰险,请命远来,带领十万部队,穷追不舍,难道觉得天下不够广吗?难道整个天下就没有我存身的地方?你已经封王赐爵了,还要杀了我去邀功吗?
只有苏克萨哈低着头,不说话。鳌拜怒目而视,恨不得把苏克萨哈吞到肚子里。他转过头,对康熙帝说:“我们的意见都一样,请皇上下旨!”
没想到将军忘了家国之仇,一心要开国之功,带兵攻到云南,把我的住所给毁了。我实在没办法才逃到缅甸,苟延残喘。
康熙帝仍然迟疑,鳌拜就跑到御座前,拿出一张纸,提起御用的红笔,在纸上写了“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不遵从皇上的命令,立即处死”等字样,就匆匆跑出去了。索尼等人也跟着出来了。
李自成已经被诛杀了,但南方的土地已经不是明朝的了。这些臣子不忍心国家灭亡,在南阳迎立新皇帝,还没坐稳,就发生战乱,弘光往北而逃,隆武被杀,我这时痛不欲生,哪有时间想国家大事?各位大臣再三请求,我才勉强接位,从这以后,我一直居无定所,南北流窜。幸亏李定国到贵州迎接我,我才去了南方,本来以为可以与世无争了。
鳌拜就把这道命令交到了刑部,刑部哪里敢怠慢,立刻把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人抓了起来,一律砍了脑袋。
国家遭遇战乱,李自成造反,攻陷了我们的京城,毁了我们的祖庙,逼死了我们的先帝,杀戮我们的人民,将军像有志恢复楚国的申包胥,去向清兵求救,把李自成杀了,给先皇报了仇,你当时的初衷一定还没有改吧。为什么依仗大国的势力,狐假虎威,借着给先皇报仇的名义,却去做了别国的开国功臣?
康熙帝见鳌拜这副情形,就想亲自主政,暗地里让给事中张维赤等人联名申请。贝勒亲王大臣也都赞成,只有鳌拜一声不吭。
将军是清政府的功臣,以前也是我们明朝所倚重的。我明朝世代对将军一家优待,让你守卫边疆,先皇对你的奖励可以说很优厚了。
康熙帝只好往后推迟,直到康熙六年秋天,才开始在乾清门亲自主政。
桂王知道难免一死,含着眼泪写了信,派人送到清营,交给了吴三桂,信上说:
过了几天,索尼病逝,鳌拜更加肆无忌惮。苏克萨哈害怕不能免祸,就给皇帝上了一份奏折,大意说:
这时,缅甸酋长巴哇喇达姆摩杀死哥哥自立,正想借助清朝的势力,压制缅甸人,就暗地里和清兵串通,愿意献出桂王。吴三桂答应了,限定时间让他交出来。缅甸酋长就带了三千人马,围住了桂王的住所,假托诅咒盟约,让桂王的随从喝毒水。马吉翔先出来,被用来开张,李国泰做了第二个,接着走出来一个,杀死一个,一共死了四十二人。只有沐天波与将军魏豹,杀死几名缅甸人后自刎而死。马吉翔和李国泰等人是死有余辜,只有沐天波死得冤枉。
“我才能平庸,却被先皇帝格外看重,得以列入辅臣的行列。七年以来,一点功劳也没有,罪名很多。现在皇帝您已经亲自主持朝政,我请求皇帝允许我去给先皇帝守陵,如有一线生机,得以保全性命,那么我对皇帝感恩戴德。谨此以告。”
桂王寄居在缅甸,本来就困顿万分。李定国这时正在景线,一连写了三十多封信,想到那儿去迎驾,都被缅甸人给拦住了。李定国就带兵攻打缅甸城,缅甸人守不住,恰好清兵也来攻打缅甸,李定国只好又回到景线。
康熙帝看完奏折,拿起御用的朱笔另一张纸批阅道:
到了康熙元年三月,平西王吴三桂、定西将军爱星阿写信报告说:“按照命令攻打缅甸,两路进兵,缅甸酋长害怕了,把永历帝朱由榔献出来,云南彻底扫平。”这封信交上去以后,上面很快回复,提拔吴三桂当了亲王,仍然镇守云南,让爱星阿尽快带兵回京。
“你们这些辅政大臣,奉先帝遗诏辅佐了朕七年,现在朕正想对你们的勤恳加以赏赐,可苏克萨哈对朕说要去给先帝守陵墓,说是为了保全身家性命,朕不知道是什么事逼迫他至此?在皇宫不能活,那么守皇陵就能活吗?立即召开议政王贝勒会议,给我详细汇报这事。”
康熙帝即位以后,首先就撤销了十三衙门,宫廷内外得到这个消息,自然都称颂不已。
圣旨一出,鳌拜就听说了,他马不停蹄地赶往议政王杰书那里去活动。议政王中属康亲王杰书最有威望,然而即使是他,见到鳌拜也非常畏惧。鳌拜命令杰书按照他的意思给皇上回复,他说一句,杰书写一句,杰书不敢有任何违抗。康熙看到杰书呈报上来的奏折,万分惊讶。因为杰书的奏折里写着:“苏克萨哈身为辅政大臣,不仅没有尽心辅佐皇上,以报答先帝的托付之情,还用这些辞藻华丽的好听话来蒙蔽皇上,可见他内心有多奸诈,恐怕早已有了叛离皇上的想法。本朝的大臣中还从未有过这一罪行的人,现在应该革去苏克萨哈的官职,将他立即凌迟处死,而且他的子孙都要正法。”等等。按照清朝律例,凌迟处死是对大逆不道的人的处分,苏克萨哈请求去守陵,不过是言语用词激烈了一点儿,何至于给他加上凌迟处死,还要灭九族这样的罪名?康熙年纪虽小但才智出众,看到这里哪有不惊讶的道理,便召康亲王杰书、遏必隆、鳌拜等人到殿前,怒斥这份裁决苏克萨哈死刑的奏章荒谬至极。鳌拜听完立刻上前辩驳,康熙责问他说:“你和苏克萨哈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仇恨,让你一定要将苏克萨哈斩草除根,不管怎样朕的意思就是不准。”鳌拜回答道:“我和苏克萨哈之间没有个人的恩怨,臣只是秉公办事。”康熙帝意味深长地说:“恐怕不是这么简单。”鳌拜说:“如果不这样处置苏克萨哈,以后会有许多大臣效仿来蒙蔽皇上。”康熙回答道:“蒙蔽朕的人,眼前难道就没有吗?朕看萨克萨哈倒是还有些规矩的人。”鳌拜仍然坚持处决苏克萨哈,康熙同样坚持着不允许。鳌拜禁不住勃然大怒,挥着拳头冲向康熙,就差那么一点儿拳头就落在康熙的头上了。康熙毕竟还是年幼,吓得惊慌失色,支支吾吾道:“就是要惩办苏克萨哈,也不至于凌迟处死。”鳌拜抗议道:“就算不凌迟,也应该斩首。”康熙极力控制自己的恐惧,颤抖着说不出话来,最后还是杰书和遏必隆取了个折中,定了绞刑。鳌拜这才无话可说出去了。可怜苏克萨哈,七年辛勤辅佐,最后却被奸臣陷害,惨死在法场。
什么叫十三衙门?就是司礼监、尚方司、御用监、御马监、内官监、尚衣监、尚膳监、尚宝监、司设监、兵仗局、惜薪司、钟鼓司、织染局。这十三衙门,用的都是太监,顺治帝在的时候,曾经设立内十三衙门铁牌,严禁太监干政,只是因为衙门没有撤销,所以仍然不免鬼鬼祟祟,暗里藏奸。
康熙帝经过这一次刺激,到慈宁宫去面见太后,忍不住哭泣着诉说鳌拜放肆妄为的行为。太后只是一个女人,也无可奈何,只能用言语来安抚康熙。不过康熙毕竟是个圣明的皇帝,从此他开始在心中暗暗谋划,他从各王府挑选百名年纪跟他差不多大的亲王子弟,让他们一起练习武艺,研究拳法,他们都是将门之子,体格健壮,不到一年的功夫,各个都拳术精通,武艺高强,连康熙自己也学会了几招。康熙非常有谋略,他先不动声色地封赏鳌拜为一等公,让鳌拜掉以轻心,随后,他单独召鳌拜进宫商量事情,鳌拜高兴地前去,到了内廷,看见康熙端坐在殿上,两边站着一帮年少的贵族子弟。鳌拜昂着头,走到康熙面前,问道:“皇上叫臣过来不知道有什么事!”康熙睁大圆眼,向鳌拜怒喝道:“你知罪吗?”鳌拜毫不畏惧,回问道:“臣有什么罪?”康熙说:“你结党营私,压制陷害有功劳有才能的人,罪行多得数不清,你还说没有罪!”鳌拜听完这些话,急脾气又上来了,他按捺不住性子,又挥着拳头上前。康熙见他这样,想索性再激一激他,便说道“你们将他给我拿下。”鳌拜一点儿也不害怕,怒吼道:“我看你们谁敢!”话音刚落,一个少年应声而出,走近鳌拜,鳌拜随即挥来一掌,那少年不慌不忙,接住了鳌拜的这一掌,大喊一声:“去。”鳌拜没有站稳,连连倒退。其他少年趁这个机会,将鳌拜团团围住,你一拳我一脚,鳌拜一向对这些童子军没有防备,想不到他们居然这么厉害,刚想要接招,谁知又被这些少年一下撂翻,打的头破血流,奄奄一息。康熙帝便召杰书、遏必隆进宫,痛骂了他们一通。两人连忙下跪,磕头不止,连连求饶。康熙帝命令他们两人根据实情审讯鳌拜,不得徇私。这两人魂胆都被吓没了,自然遵照圣旨查实,列出鳌拜的罪状三十条。不过在裁决书的末尾,他们说鳌拜是有功勋的旧臣,是否要正法还要看皇上的意思,至此还想袒护鳌拜。
康熙帝即位以后,由四位辅政大臣尽心辅佐。他们首先是打算肃清宫禁,将内官十三衙门全部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