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培根随笔集 > 五十五 谈荣誉和名声

五十五 谈荣誉和名声

(5) 莱克格斯(Lycurgus),公元前9世纪斯巴达的法典制定者。

(4) 见第四十三篇注。

(6) 梭伦(Solon,约前640—前558),古雅典政治家,诗人。当选执政官后,进行经济和政治改革,解救贫困,修改宪法,制定新法典。

(3) 奥斯曼(Osman,1258—约1326),土耳其人奥斯曼帝国的创建者。

(7) 查士丁尼(Justinian,483—565),拜占庭皇帝,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

(2) 居鲁士(Cyrus,前590/前580—前529),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开国君主。

(8) 埃德加(Eadgar,?—975),英国国王(959—975年在位)。

(1) 罗穆卢斯(Romulus),罗马城的创建者,“王政时代”的第一个国王。

(9) 卡斯蒂利亚王国是11—15世纪时伊比利亚半岛中部卡斯蒂利亚地区的封建王国,在阿方索十世统治时期(1252—1284)在科学文化上有很大发展。在阿方索十世(1221—1284)亲自领导下,编成了著名的《卡斯蒂利亚法典》,又称《七章法典》。

--------------------

(10) 奥古斯都·恺撒(Augustus Caesar,前63—14),罗马帝国第一代皇帝(前27—14年在位),尤利乌斯·恺撒的继承人。在位时扩充版图,改革政治,奖励文化艺术。原名屋大维,元老院奉以奥古斯都(意为“圣神”“伟大”)称号。

还有一种荣誉,可以跻身于最高荣誉之列,但非常罕见,那就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可以万死不辞的人,如雷古卢斯(14)和德西乌斯父子(15)

(11) 韦斯巴芗(Vespasianus,7—79),古罗马皇帝(69—79年在位),弗拉维王朝创立者。在位时整顿财政,改组军队,加强武力统治,营建罗马广场、凯旋门和大竞技场。

臣民的荣誉等级如下:首先是“为主分忧之臣”,也就是君王委以重任的人,我们称之为君主的“右手”。其次是“战将”,即伟大的统帅,辅佐君王立下赫赫战功的人。第三等是“宠臣”,只以能慰君而不害民为限。第四等是“能臣”,即在君王之下身居高位,处理政务成效卓著的人。

(12) 奥雷连(Aurelianus,约214—约275),罗马帝国皇帝(270—275年在位)。恢复罗马帝国的统一,征服巴尔米拉,赢得了“世界光复者”的称号。

君王的荣誉真正排序如下:第一等是“开国之君”,如罗穆卢斯(1)、居鲁士(2)、恺撒、奥斯曼(3)、伊斯梅尔(4)。第二等是“立法之君”,也可以称第二开国君王,或“万世之君”,因为他们作古后仍靠他们的法令治国。如莱克格斯(5)、梭伦(6)、查士丁尼(7)、埃德加(8),制定《七章法典》的英明的卡斯蒂利亚王阿方索(9)。第三等是“解放之君”或“保国之君”。那些解决了内战的长期苦难,或者把国家从异族或暴君的奴役下解救出来的国君,如奥古斯都·恺撒(10)、韦斯巴芗(11)、奥雷连(12)、狄奥多里克(13)、英王亨利七世、法王亨利四世。第四等是“扩国君”或“卫国君”,那些在光荣的战争中扩张领土,或抵御侵略者的君主。最末一等是“国父”。即那些治国有道,在自己有生之年造成太平盛世的君主。后两等不必举例,因为这种君主人数太多。

(13) 狄奥多里克(Theodoric,约454—526),意大利东哥特王国的创建者。

如果有人做的事前人没有尝试过,或者尝试过又半途而废,或者完成了却遭到周围的冷遇,有人却步别人的后尘完成了一件难度更大或功效更好的事业,那么前者赢得的荣誉就应当更多。如果他能把自己的行动充分调和,以致用其中某个行动使方方面面的人都称心如意,那喇叭就会吹得更响。有的事办砸了臭名远扬,办成了风光有限,谁若办这种事,谁就不懂珍惜荣誉。战胜他人争得的荣誉就像切割成多面体的宝石,光彩最为夺目。所以要让一个人乐于压倒竞争对手去争荣誉,如有可能,偏要在名家的本行里战胜名家。谨言慎行的随从和仆人能帮助主人名声大噪,“一切名声出自家仆”。嫉妒是荣誉的溃疡,若要将它彻底根除,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宣称自己的目的是建功而非出名,并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神助或幸运,而不是自己的才德和策略。

(14) 雷古卢斯(M. Regulus,?—前250),罗马将军,公元前267—前256年任执政官。第一次布匿战争中被迦太基人生俘,后被假释遣返罗马议和,劝告元老院拒绝接受敌方条件,回迦太基后被折磨致死。

赢得荣誉只不过是一个人才德与价值的原原本本的显露,因为有的人做事就是一心追求荣誉和名声。这种人别人口头议论得多,但心里佩服得少。有的人则恰恰相反,他们竭力遮掩自己的才德,所以受到别人的轻视。

(15) 德西乌斯(Publius Decius),罗马执政官。他于公元前341年在对萨莫奈人的战争中为国献身。其子和他同名,也是罗马执政官,在公元前295年对高卢人的战争中效法父亲为国捐躯。最后罗马人获胜。

(1597年作1612年删除1625年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