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太太原来也是每天必做,而现在减缩为一周一次的事情,则是为孙女儿小莺煲靓汤。小莺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虽说一直有小时工每天下午五点来先打扫卫生或洗衣服再做饭,陈老太太别的事都放心让小时工去做,煲汤却总坚持亲力亲为,而且她有一册专讲煲汤的书,已经翻得蜷曲油渍了,却还奉为经典,根据节气,变换着照那书上指示煲汤来保养她的宝贝孙女儿。今年小莺考上了大学,住校攻读,周末才回奶奶这里。于小莺来说,摆脱了奶奶每天催喝靓汤的溺爱,乃是一件舒心之事,可是对于陈老太太来说,每当与外派中亚的小莺父母通电话时她总要频频哀叹:“你们在那里搞工程,没靓汤喝也倒罢了,可怜小莺还在发育期,那食堂伙食我试过一次就难受了三天,她现在一周才能喝我一次汤,长此以往,可怎么得了啊!”
陈老太太生活非常有规律,但偶尔也会小小地乱套。那晚是老伴仙去三周年的忌日,虽说她一直提醒自己不能伤感必须达观,究竟还是禁不住往事烟云氤氲心头,夜里没睡好,早上起迟了。待她睁开眼,就觉得耳边十分聒噪,起来朝窗外一望,对面楼上,正对自己的那个楼层分界檐上,密密匝匝地站满了鸟儿,都在朝自己住室这边鸣叫。她不得不先放弃洗漱,从冰箱里取出贮备的鸟粮,打开客厅窗户,往那喂食台上布食,鸟儿们就蓬勃地展翅冲上来抢食。
这个周六晚上小莺没回来,直到周日上午奶奶喂鸟的时候才回来。陈老太太听见小莺动静本应立即回身,把头晚的一腔埋怨和奉献靓汤的满心欢喜倾泻出来,可是,那室外机顶上的一幕,却使她惊诧莫名,愣住了。她认出了那只喜鹊妈,前些天她就发现跟随喜鹊妈的小喜鹊少了两只,现在跟着来的一只,身量尽管小,尾巴却已经长长的了,喙也颜色深了厚实了,可是,这只小喜鹊挤在喜鹊妈身边,还是张大嘴巴,希望喜鹊妈把上好的食物喂到它嘴里;喜鹊妈呢,却不但不衔食喂它,还生气地啄它的脖颈,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拼命地把那小喜鹊往平台边上挤,一直把那小喜鹊挤得掉了出去,最后只能勉强展翅朝远处飞去……
先说如今每天还必须做的那桩大事。是要到客厅窗边去做的事。那窗外下边有个空调室外机,陈老太太很少使用空调,炎夏时觉得热了就吹电风扇,那个空调室外机呢,她铺上一块橡胶脚垫,就成了一个饲鸟的平台。一年前,陈老太太去开窗透气,看到有麻雀在空调室外机上觅食,就取来面包,丢些面包屑,结果不但麻雀开心,还有些别的鸟儿也飞落过来抢食。这些鸟儿本来就不怎么怕人,陈老太太连续开窗喂食以后,有的鸟儿成了常客,就更是落落大方。自从有回她搓了些鸡蛋黄去喂以后,有的那雀儿对她扔下的小米,就大有不稀罕的表现,叽叽喳喳地仿佛在催她“给点更好吃的”。她发现体形大点的鸟儿,主要是黑白花喜鹊和灰喜鹊,需要喂大粒些的食物,就煮玉米,掰玉米粒撒下去,又煮红薯搓成跟玉米粒等大的小球去喂。渐渐地,每天除了偶然参与进来的过路鸟,许多鸟儿成了陈老太太的常客。一天,有一只大喜鹊带着三只小喜鹊飞来。那三只小喜鹊显然是刚学会飞翔,尾巴还没长足,鸟喙颜色淡而且单薄,勉强跟着大喜鹊落到了空调室外机顶的垫子上,自己还不习惯啄食,仰着脖子张开粉洞般的嘴巴等大喜鹊去喂;那大喜鹊想必是妈妈,耐心地把食物衔起喂到孩子嘴里。陈老太太对那几只小喜鹊甚为怜惜,后来就专门为它们准备了用玉米糊、蛋黄和肉泥糅合成的小丸子,一旦喜鹊妈带了孩子过来,就拿出来让它们专享。当然,也难免有别的鸟儿眼尖嘴快,一口抢去的,陈老太太见了就呵斥:“抢什么!你们吃这个,就不怕得痛风!”
陈老太太感觉小莺搂住了她一边肩膀,显然孙女儿也看到了这惊人的一幕。她听见小莺柔声地跟她建议:“奶奶,您换两桩事做吧。这样喂雀儿,它们渐渐都不会自己去捉虫儿了。我喝了您十几年的靓汤,足够了,您也该放手让我自己去生存了,就像这喜鹊妈对待它的孩子一样……”
陈老太太原来一天里做两桩大事,近来只剩一桩大事,另一桩,缩减为一周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