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野葫芦引(南渡记) >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三章 第一节

弗之看着碧初,碧初说:“他最不放心的是爹。我们想,爹也应该离开北平,不然太不安全。”

莲秀上前捶背,递痰盒,漱口,一系列动作熟练敏捷。

“我就不必讲安全了,饭袋而已,平安储存了,意义也不大。”老人微笑地说。

“好。这里三女和二女可以彼此照应。”老人点头,忽然咳起来。

“舅父应该考虑离开北平,仰人鼻息的生活,恐难忍受。”弗之试着说。

“这几天津浦路正通,以后恐又有变化。我和庄卣辰一起到天津,卣辰留在天津,我在那儿结伴往济南转车。”

老人忽然想起来,说:“以前亮祖不止说过一次,请我到昆明住一阵,赏腊梅花。总想着要去的,一年年拖下来。现在要逃难——其实到云南办学校也不错。”

吕老人听到弗之要走,嘉许地说:“好。走是当然的。一个接一个越快越好。”

“是啊,大姐那儿正好住。”绛初搭讪着说。

绛初的话也有理。三人等烧完了书,命把后园锁了,孩子们不准随便来。估计老人午睡已起,便往正院上房来。

“路远迢迢,不知哪里更近。”老人仍微笑说,看看两个女儿,“只要你们两个还在家,就先凑合着。弗之的意思嘛,我知道了。”

“话是如此,”绛初知道弗之的话有理,“行动起来,种种不便,恐难预料。”

“爹说,不知哪里更近,这话是什么意思?”碧初在房里替弗之收拾行装,在好几件衣服上设计暗袋,交给赵妈去缝,心里想着老人的话。

“我们想,舅父必须离开北平。他虽年迈,多年不参加政治活动,但他早年参加革命和后来与蒋的不合作,是许多人都知道的。难保日本人不想利用他的名声。”弗之说了,又加道:“子勤兄也曾说过,说北平若有失,舅父最为忧心。”

弗之似乎有点明白,他想想,只说:“我担心你的担子太重。老人有老人的想法,只好看开些。做儿女的,尽心便是。”

“爹?爹七十多岁了,还能拿他怎么着?”绛初说。

碧初盈盈欲涕,弗之知她并不全为老人。因说:“此去长沙一切都得看战事情况,才好定夺接你。估计不会太久。”

“子勤兄和弗之离开,是天经地义的事。”碧初仍向绛初说,“咱们走也只在迟早。最要商量的是爹。”

这时刘凤才在帘外说:“卫少爷和凌老爷来了。”

小娃和嵋互相看了一眼,互相鼓励忍住眼泪。他们懂得,在这样的时刻,一只猫实在微不足道。

弗之、碧初甚为惊喜,弗之走以前,正要见这两个人。

碧初安慰道:“还有李妈在,李妈会喂它。”

他们迎出来,见凌家翁婿已进月洞门。京尧一下子拉住弗之的手,卫葑叫了一声五叔,各人神色都有些凄然。到房中见了碧初坐定后,互述近日情况。京尧一家一直在德国医院,前日方出。

“它丢了?”小娃眼睛里盛着泪。

“出来看见满街日本旗,真觉得是换了个天下,自己不知身在何处!”京尧感叹,“蘅芬和雪妍都很好,只是记挂卫葑。卫葑前天刚回家,这样大的事变,几天不在家中,倒叫家人悬念。”京尧说着责怪地看了卫葑一眼。

碧初弯身看着小娃慢慢说:“正要上车,它从口袋里挣出来,跑回屋去,找了半天也找不着。”

卫葑只作不见,对弗之说:“庄先生的实验到底做完了,得到难得的数据。这点庶可安慰。”

“小狮子呢?”小娃问。

说起孟、庄即将离京,弗之问京尧有何打算,京尧沉吟地说:“国家有难,像我这样无用之人也思报效,且我世居北平,倒是想往南边看看。只是蘅芬想着若是离开我们那个窝,不知要受怎样折磨,能活几天。”

“搬了一部分。柴发利跟着照顾,慢慢收拾吧。”

碧初说:“生活里没有受不了的事,只要习惯了,便好。”

绛初不语。一会儿才问:“东西都搬进城了?”

“就是怕习惯不了。”卫葑略带嘲讽地说。

“我们也先不走,弗之一个人行动总方便些。”碧初轻声说。

京尧又看看他,对弗之说:“据缪老看,什么地方都没有北平安全。这样的文化名城,任何人不敢轻易破坏。任何人在这城里,都可以托庇,受到遮护,如鼠在器旁。何况我们不是鼠,并不做有碍他们的事,我还是教我的书。老实说,我也觉得要改变我的一套生活习惯,很痛苦。”

“学校已经迁往长沙了。我后天动身,先到天津。”弗之温和地说,“子勤兄走得急,处在战时,真不得已。他们公司安顿妥当,必然要接家眷。”

“日本人会让你这样逍遥?”

“这有什么好商量的!”绛初说,“学校的人都得走。留着真变亡国奴!你们还算好,还有个商量。子勤说走就走,哪里有什么商量!”

弗之和京尧是多年老朋友了,深知他的生活习惯并不复杂,不过是悠闲二字。这悠闲的情调和北平城很相配。长长的小胡同,悠悠的鸽哨声,二十四番花信风伴着挂得高高的鸟笼子,仿佛到处都渗出这样一种气氛,把久住的人都熏得透透的。这些人又熏染着北平城,形成一个看不见的网,很难钻出去。

“二姐,弗之就要走了。”碧初温和地说,“还要和爹商量。”

“你以为就能平安无事等着吗?”

绛初揽过玮玮来,抚着他的手,眼看着旗和图俱都烧尽,对弗之夫妇说:“已告诉峨整理西小院的书了,好在你们城里书不多——学校里怎么样?”他们急于谈话,都到楼中站着。

“我等着,我是要等着我们的军队打回来。”京尧真切地说。

眼泪从玮玮好看的眼睛中夺眶而出。他让泪水肆意流着,并不去擦。他是在极正规的教育下长大的,深爱家庭、社会和自己的祖国。祖国在他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而他却不得不目视这样的焚烧,不得不参加这样的对亲爱的古老的北平城的祭奠,不得不忍受对他自己和祖国尊严的践踏!

弗之站起身,走到京尧面前说:“你和我们一起走吧,或者和卫葑一起走。下学期明仑聘你任教,开什么课都随你。你今年四十六岁,以后的日子就用来等着吗?”

“不肖!不肖子孙!”弗之痛心地克制着,不让眼泪落下来。

卫葑也说:“我一直和爸爸说,还是应该离开北平。岳母和雪妍先留着,五婶也并不随着一起走。”

众人不觉都肃立,默然看着火舌缓慢地吞噬着旗和图。图的纸边卷起来,黑色的纸灰竖立着,火舌过去许久才落下。旗当中的白日烧着了,火苗在燃烧的太阳下也是白的,几乎看不见。刘凤才用木棒捅一捅,那白日渐渐化为灰烬,火苗在青天上爬行。

碧初说:“我会照顾蘅芬她们,以后和她们一起走。”

弗之走过去拿过玮玮手中的地图,说:“你爸爸不在家,靠你照顾妈妈姐姐,该帮着料理,不该生事。北平都保不住,怎能保住一张地图!烧了这张图,以后收复真正的土地。”又从待烧书报中拣出一面青天白日旗,“这也是要烧的了。”说着把旗覆在图上,郑重地放在火中,肃立静默。

“她不会走的。”京尧轻声说,然后笑笑,“我也给拴住了。”他用力向沙发深处靠,好像要把身体缩小,减少人们的注意。

正闹着,弗之夫妇从柳树下走出来。小娃忙跑过去拉住碧初的手把脸藏在她身后,碧初的一件家常墨绿绸衫马上湿了一片。嵋也泪莹莹地靠过来。

“我有时觉得和你很熟,你的一举一动,我都能说出缘由。有时又觉得你完全是个陌生人,猜不透,简直猜不透。”弗之走到窗前,看着窗外。

嵋和小娃站在玮玮旁边,嵋拉拉他,轻声说:“因为北平让日本人占了呀。”

“有什么好猜的。”京尧又笑笑,“全在面上摆着:懦怯,颓唐,贪图安逸……其实,走,对于我这个人很必要。”

“亡国奴?凭什么说我是亡国奴!”

说到走,京尧的眼睛里透出一点亮光。他是聪明人,多少了解自己。他知道自己需要走,需要变动。也许这变动能把他从多年的陷阱中救出来?总要挣扎一番吧?但他不自觉地向后靠,坐得更舒服些。

玹子冷笑道:“这就因为我们是亡国奴!”

“从根本上变动一下,换个土壤,生活会大不同的。和五叔、庄先生一起走吧!要走,越快越好。”卫葑恳切地说。他几乎想说如果嫌太仓促,他愿意陪岳父一起走,可是他管住自己没有说。

玮玮退后一步不给,说:“日本人为什么要管我们家的事?”

“回去再商量,”京尧细眼睛里的亮光黯淡下来,“再商量。”他长长地叹气。

“是我拿来的。我是要和你商量的。”绛初尽量放轻了声音说,“凡有一点可能惹事的书都烧,何况你这明写着侵略的地图。好孩子,以后打走日本人,咱们再画。”绛初伸手拿那张图。

随后又说了些孩子们的情况。碧初陪他们往正院看过吕老人,又要往前院看绛初。卫葑让京尧先去,自己又往西院来,见弗之背着手在廊上站着。

“怎么烧我的地图!”玮玮生气地抱住这张纸。

“五叔!”卫葑向前紧走两步,“五叔!我说过最近要离开北平,不过不是往长沙,想来您也猜着了。”卫葑说,“也许以后我还会回学校,我喜欢学校生活。”

这纸好熟悉!玮玮跳过去一把抢出来,果然是他画的地图,外国军队侵略图。

“雪妍怎么办?”

这时刘凤才已经在楼前路旁坑里点起火,把一堆书报抖搂开放进火坑。玮玮才明白这坑的用途,呆呆地看着火苗蹿起来,吞食着周围毫无抵抗力的纸张。其中有不少是历史书,凡有日本字样的都拿了来。还有《三民主义》《孙中山讲演集》等。烧着烧着,刘凤才拿起一大张纸投入火中。

“还不知道,她不能跟着我。她受不了。大概只好暂且分开,生离总强如死别。”卫葑勉强一笑。

绛初乃道:“你十二三的人了,领着弟妹在大太阳底下折腾什么!如今北平是日本人的天下了,巡警通知说让把有一点犯禁的书报都烧了,过几天说不定要搜查。你们都懂事了,烧了什么,不能说,也不用跟公公说,他要生气。”

弗之无话可说。卫葑不用人叮嘱,他有比任何个人更强大的后盾。

“要不是打日本人,我才不玩这个。”玮玮说。

这时,玮玮等三个孩子跑进来,大家欢呼:“葑哥来了!”卫葑把小娃一下子举得高高的,然后放在肩上。嵋拉着他的衬衫,玮玮笑着站在一旁。

玹子遂又说:“玮玮你这样大了还玩打仗,小娃玩玩还差不多!”

“我要出远门,有公事,今天和你们告别。”卫葑再把小娃举一举,放下地,对他们三人郑重地说。

绛初看见玮玮满头的汗,心浮气躁的样子,有些责怪,绷着脸不说话。

“打日本鬼子去吗?”玮玮问。

“你们孩子们在这里!”玹子说,“妈妈,告诉他们吗?”

卫葑愣了一下笑道:“不一定拿枪才是打日本鬼子,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打日本鬼子。譬如你们还该好好念书。”玮玮眨眨眼睛不说话。

三人正玩着,有人走上台阶。原来是绛初和玹子,刘凤才挑了一大挑书报杂志跟在后面。

“峨呢?”卫葑问。

小娃高兴地看着小姐姐有偌大本事,大声喊:“打赢了!打赢了!”

弗之忙命嵋去小西屋叫峨出来,其实他们在院中说话,峨早应听见。小西屋隐在一树马缨花后,湘帘低垂,静静的毫无声息。

嵋又说:“玮玮哥也代表一千人。”遂将笔轻轻一提改为三千。

嵋一会儿出来说:“姐姐说现在不想见人。”没有一句告别的话,嵋也不会添。卫葑知她怪僻,也就罢了。

玮玮便不深究装死问题,一同来起草战报。经过三方讨论,拟出战报如下:“香粟集团军总司令澹台玮率将孟灵己孟合己击毙入侵日寇两千人。”

“你和爹爹去一个地方吗?”嵋仰头问。

“我们来写战报吧。”嵋机灵地拉着小娃的手跳过小沟,跑到楼台下,这样他们就可以不用躺在大太阳下的泥地上了。“这儿有纸笔。”她敏捷地从抽屉中找出纸笔,坐下来写。又抽出几张纸给小娃:“你也来。”

“现在不是,也许以后我们会在一起。”卫葑想的是也许他会去长沙,也许弗之会到他所在的地方,那当然在很久以后。

“我要发一个战报!”玮玮大声说,“公公看了一定高兴。歼灭敌军两千人!”

“最好在一起,”小娃仰头说,“我想爹爹的时候就可以顺便想你,免得另外想。”这几句有些可笑的孩子话使得气氛更严肃起来,都没有再说话。

两个孩子不愿躺在地上,愣愣地站着。

一时玮玮陪卫葑去前院。弗之和孩子们送到月洞门前,卫葑深深一鞠躬,疾转身穿过院子,转进夹道。

“躺下!躺下!你们都死了!”玮玮得意地大叫。

玮玮一面走,恋恋不舍地说:“葑哥多久才能回来?”

后园里毕竟经过一番整理,甬路从杂草丛生的地面分明地弯过去,路旁不知何时挖了一个坑,里面有不少纸灰。他们弯到楼后,在那条干涸的小溪边玩。那里已由吕贵堂收拾过了,两边的蓬蒿已除去,显出弧形的“岸”。玮玮铲土,堆成各种形状:方的是楼,长的是飞机制造厂,圆的是碉堡。嵋和小娃帮着搬鹅卵石,小手不断倒换着把石子堆在土丘边,然后受命装日本人。玮玮装中国军队,一阵机关枪把一以当千的日本兵打得落花流水。

“姐姐做什么呢?”弗之问。

“这几天城门开了,娘和爹爹就回来。”峨拉着小娃的手,倒说了几句安慰的话。

“不做什么,靠在床上发呆。”嵋答。两个孩子随弗之进屋。

玮玮搭讪道:“他想三姨妈。”

“我们和爹爹一起走,好不好?”小娃拉着爹爹的衣襟说,“我夜里做梦,梦见玮玮哥的地图竖在那儿,怎么也不倒。”大家默然。小娃又说:“爹爹不在家,很可怕。”

正说着,峨从小厢房过来,问小娃嚷嚷什么。大家都不说话。

“怕什么?好孩子。”弗之俯身抚着小娃的头,慈和地问。

赵妈向嵋笑道:“关了后园子才几天,又新鲜得很了。”

小娃黑如点漆的眼睛大张着,里面写着答案:“就是怕你不在家。”

玮玮说:“当然有办法!”

弗之自知问得多余,把两个孩子一手一个揽在身边,慢慢解释他一人先去的道理,安顿好了,娘会带他们随后就来。

小娃转移了注意:“你能开门吗?”

次日一天对香粟斜街三号来说,时间消逝特别快,尤其在西小院里,时间一点不肯停留。言语留不住,针线缝不住,开箱关箱锁不住。到了傍晚,一切都准备妥帖,碧初把每一张钞票都用手揉软,分放在暗袋中。行李不过一箱和一个网篮,一本书也不带。晚饭后,行李都放在客厅门前。

“咱们上后园子玩玩。”玮玮带几分神秘地说。

弗之特别叮嘱峨道:“你是最大的孩子,要帮助娘照顾好家,也要照顾好你自己。嵋和小娃在家不出门,你可得去上学。有抗日的心很好,千万不要参加活动。你还太年轻,念好书,国家有许多事等着你做。”

嵋懒懒地坐在窗下,拿着一本书,秀美的头略侧着,全神贯注在书上。玮玮觉得,这简直是嵋的永恒的形象。

“我去送爹爹。”峨忽然说,“我和娘去送爹爹。”

这天午睡起来,他照例飞一般跑到西小院,见嵋和小娃也刚起来,小娃正因为什么对赵妈发脾气。“就不,就不,就不!”还用力蹬着两条小腿。赵妈知道他平素最讲道理,现在这样,孩子实在也是不顺心啊。她一点不恼,仍笑嘻嘻地劝他喝下冰糖桂花绿豆羹。

“现在还能大摇大摆在车站送别吗?我们都是丧家之犬!”弗之苦笑道,“娘也不去送。”他看着碧初。

后楼中躲避炮火的邻居,早已回家。荒凉多年而热闹几天的后院,重归寂静。玮玮却发现了小夹道的锁可以用铁丝捅开,随时可到后院而不必麻烦刘凤才。

碧初原低着头,这时抬头说:“我在远处看你进车站,好不好?”

八月中,澹台勉受命离开北平到武汉商讨南边的电业。他走后,绛初用全力安排这座宅院中的生活,她不知道正常的生活能过多久,但是总要尽力维持。玮玮等三个孩子头几天都蔫蔫的,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致。渐渐生活正常,绛初又来督促功课,也安排了玩耍的时间。孩子们开始琢磨怎样玩。

“不必。”弗之说,“无论送到哪里,终须一别。”

从这天起,老人不再看报,每到读报时间就在椅上呆坐。绛初说,莲秀还是应该代老太爷看报,知己知彼,了解些外头的事为好。绛初自己却不看。

对于不知归期的人来说,那别离是何等的艰难啊!

八月九日这天,报纸很晚才来。他忍不住对莲秀说,撤退也许是宋哲元施展的妙计。打开报纸看时,赫然两行大字:“日军昨由永定朝阳广安三路入城”。还登载了日军司令告市民书,写着“亲爱的父老们,本司令现在入城来维护治安”,最后是“请放心吧”。那就是说,侵略者命令被侵略者放心地听他宰割!

又一天清晨。只有吕贵堂拿了行李送弗之往车站。碧初跟着两辆人力车走到胡同口,弗之一再挥手要她回去。她站住了,眼睁睁看着两辆车跑起来,那大张着嘴的地安门把弗之吞了进去,车子越来越小,高耸的景山在晴朗的天空下越来越高了。

中国军队撤离北平后,炮火停了。香粟斜街三号宅院里似乎又恢复了事变前的秩序,但这只在表面上。忽然不用担心炮火,人们心里都空落落的难受。吕老太爷最初几天仍认真地要报纸看,他不相信已成为历史的事实。他照常坐在书桌前,用放大镜仔细在字里行间寻找我军反攻的消息。

峨等姊弟起床后,见碧初在房中默坐。孩子们围上来时,她摆摆手,随即起身照常收拾有些凌乱的房间,平静地说:“爹爹已经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