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资斧——路费。
[15]息肩逆旅——住在旅馆里。
[17]祗候——恭候。
[14]土偶——泥塑神像。
[18]曩(nǎnɡ)——以往,从前。
[13]土地——古称“社神”,土地神。
[19]感篆中怀——感激之情,铭刻在心。
[12]亭午——中午。
[20]腆(tiǎn)物——丰厚的礼物。
[11]不伦——不合情理。
[21]卮(zhī)酒——一杯酒。
[10]劫脱——劫难已尽。
[22]夙(sù)好——旧交。
[9]业满——佛教用语,业报已满。
[23]折柬抱襆——拿着礼帖,抱着礼品。
[8]清扬——丰采。
[24]致赆(jìn)——送赠礼。
[7]河干——河岸。
[25]朝(zhāo)——早晨。
[6]字——据本名而相应另起别名。
[26]苍头——老者。
[5]屡叨(tāo)——多次受到(好处)。
[27]祖送——饯行送别。
[4]唼呷(shà xiā)——群鱼吞食、呼吸声。
[28]歘(chuā)——象声词,喻风起之快。
[3]祝——祷告。
[29]羊角风——旋风。
[2]酹(lèi)地——浇酒于地以祭鬼神。
[30]贵介——高贵的大人物。
[1]淄——县名,今山东淄博市。
[31]戴笠人——贫贱时的故交。
异史氏曰:“置身青云,无忘贫贱,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车中贵介[30],宁复识戴笠人[31]哉?余乡有林下者[32],家綦贫[33]。有童稚交,任肥秩。计投之必相周顾。竭力办装,奔涉千里,殊失所望,泻囊货骑[34],始得归。其族弟甚谐,作月令[35]嘲之云:‘是月也,哥哥至,貂帽解,伞盖不张,马化为驴,靴始收声。’念此可为一笑。”
[32]林下者——乡居不仕之人。
许归,即欲治装东下。妻笑曰:“此去数百里,即有其地,恐土偶[14]不可以共语。”许不听,竟抵招远。问之居人,果有邬镇。寻至其处,息肩逆旅[15],问祠所在。主人惊曰:“得无客姓为许?”许曰:“然。何见知?”又曰:“得勿客邑为淄?”曰:“然。何见知?”主人不答,遽出。俄而丈夫抱子,媳女窥门,杂沓而来,环如墙堵。许益惊。众乃告曰:“数夜前,梦神言:淄川许友当即来,可助以资斧[16]。祗候[17]已久。”许亦异之,乃往祭于祠而祝曰:“别君后,寤寐不去心,远践曩[18]约。又蒙梦示居人,感篆中怀[19]。愧无腆物[20],仅有卮酒[21];如不弃,当如河上之饮。”祝毕,焚钱纸。俄见风起座后,旋转移时,始散。夜梦少年来,衣冠楚楚,大异平时。谢曰:“远劳顾问,喜泪交并。但任微职,不便会面,咫尺河山,甚怆于怀。居人薄有所赠,聊酬夙好[22]。归如有期,尚当走送。”居数日,许欲归。众留殷勤,朝请暮邀,日更数主。许坚辞欲行。众乃折柬抱襆[23],急来致赆[24],不终朝[25],馈遗盈橐。苍头[26]稚子毕集,祖送[27]出村。歘[28]有羊角风[29]起,随行十余里。许再拜曰:“六郎珍重!勿劳远涉。君心仁爱,自能造福一方,无庸故人嘱也。”风盘旋久之,乃去。村人亦嗟讶而返。许归,家稍裕,遂不复渔。后见招远人问之,其灵应如响云。或言:即章丘石坑庄。未知孰是。
[33]綦(qī)贫——十分贫困。
如是半载。忽告诉曰:“拜识清扬[8],情逾骨肉。然相别有日矣。”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乃曰:“情好如吾两人,言之或勿讶耶?今将别,无妨明告:我实鬼也。素嗜酒,沉醉溺死,数年于此矣。前君之获鱼,独胜于他人者,皆仆之暗驱,以报酹奠耳。明日业满[9],当有代者,将往投生。相聚只今夕,故不能无感。”许初闻甚骇,然亲狎既久,不复恐怖。因亦欷歔,酌而言曰:“六郎饮此,勿戚也。相见遽违,良足悲恻,然业满劫脱[10],正宜相贺,悲乃不伦[11]。”遂与畅饮。因问:“代者何人?”曰:“兄于河畔视之,亭午[12],有女子渡河而溺者,是也。”听村鸡既唱,洒涕而别。明日,敬伺河边,以觇其异。果有女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当妇溺时,意良不忍,思欲奔救,转念是所以代六郎者,故止不救。及妇自出,疑其言不验。抵暮,渔旧处。少年复至,曰:“今又聚首,且不言别矣。”问其故。曰:“女子已相代矣。仆怜其抱中儿,代弟一人,遂残二命,故舍之。更代不知何期,或吾两人之缘未尽耶?”许感叹曰:“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由此相聚如初。数日,又来告别。许疑其复有代者。曰:“非也。前一念恻隐,果达天帝。今授为招远县邬镇土地[13],来日赴任。倘不忘故交,当一往探,勿惮修阻。”许贺曰:“君正直为神,甚慰人心。但人神路隔,即不惮修阻,将复如何?”少年曰:“但往,勿虑。”再三叮咛而去。
[34]泻囊货骑(jì)——花空钱袋,卖掉坐骑。
许姓,家淄[1]之北郭,业渔。每夜,携酒河上,饮且渔。饮则酹地[2],祝[3]云:“河中溺鬼得饮。”以为常。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一夕,方独酌,有少年来,徘徊其侧。让之饮,慨与同酌。既而终夜不获一鱼,意颇失。少年起曰:“请于下流为君驱之。”遂飘然去。少间,复返,曰:“鱼大至矣。”果闻唼呷[4]有声。举网而得数头,皆盈尺。喜极,申谢。欲归,赠以鱼,不受,曰:“屡叨[5]佳酝,区区何足云报。如不弃,要当以为长耳。”许曰:“方共一夕,何言屡也?如肯永顾,诚所甚愿,但愧无以为情。”询其姓字,曰:“姓王,无字[6],相见可呼王六郎。”遂别。明日,许货鱼,益沽酒。晚至河干[7],少年已先在,遂与欢饮。饮数杯,辄为许驱鱼。
[35]月令——《礼记》篇名,以“月令”文式描写林下者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