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芪(qí)——黄芪。
[4]参——人参。
[6]术(zhú)——白术、苍术,中药。
[3]溢——超出。
[7]王心逸——清顺治进士。
[2]拗——倔犟。
[8]市廛(chán)——集市。
[1]售——行。
[9]曼声度曲——舒缓歌唱。
[10]弦索——指弦乐器。
村中来一女子,年二十有四五。携一药囊,售[1]其医。有问病者,女不能自为方,俟暮夜问诸神。晚洁斗室,闭置其中。众绕门窗,倾耳寂听,但窃窃语,莫敢咳。内外动息俱冥。至半更许,忽闻帘声。女在内曰:“九姑来耶?”一女子答云:“来矣。”又曰:“腊梅从九姑耶?”似一婢答云:“来矣。”三人絮语间杂,剌剌不休。俄闻帘钩复动,女曰:“六姑至矣。”乱言曰:“春梅亦抱小郎子来耶?”一女曰:“拗[2]哥子!呜之不睡,定要从娘子来。身如百钧重,负累煞人!”旋闻女子殷勤声,九姑问讯声,六姑寒暄声,二婢慰劳声,小儿嬉笑声,猫子声,一齐嘈杂。即闻女子笑曰:“小郎君亦大好耍,远迢迢抱猫儿来。”既而声渐疏,帘又响,满室俱,曰:“四姑来何迟也?”有一小女子细声答曰:“路有千里且溢[3],与阿姑走尔许时始至。阿姑行且缓。”遂各各道温凉声,并移座声,唤添座声,参差并作,喧繁满室,食顷始定。即闻女子问病。九姑以为宜得参[4],六姑以为宜得芪[5],四姑以为宜得术[6]。参酌移时,即闻九姑唤笔砚。无何,折纸戢戢然,拔笔掷帽丁丁然,磨墨隆隆然,既而投笔触几,震笔作响,便闻撮药包裹苏苏然。顷之,女子推帘,呼病者授药并方。反身入室,即闻三姑作别,三婢作别,小儿哑哑,猫儿唔唔,又一时并起。九姑之声清以越,六姑之声缓以苍,四姑之声娇以婉,以及三婢之声,各有态响,听之了了可辨。群讶以为真神。而试其方,亦不甚效。此即所谓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然亦奇矣!
[11]苗裔——后世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