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半前,官家因龙舟竞渡失败,迁怨于刘锜,把他逐出京都。这一鲁莽的举动,伤了师师的心。从那次以后,她再也没有同意过官家的造访。官家多次派内监颁赐珍宝,请她赏收,都被她回绝了。可是表面上的决裂,还不是真正的恩义两绝。有时,夜深人静,隔院中送来声声金柝,陡然枨触起师师的愁怀,想到官家多年来的柔情蜜意,也使她转侧通宵,不能成眠。只有这一回,官家轻弃社稷逃命南下以后,这个人在师师的心里算是真正地死绝了。这是促使她把珍宝全部捐献的原因之一。
那几天真够师师忙的,事实上,从邢太医、何老爹前来劝捐的那天开始,师师就和小藂、惊鸿三个忙着整理和出清珍物,这些珍物都是太上皇赏赐的,当时推辞不掉,就把它们锁在后间,十多年中,从未拿出来看看。在师师的内心中,毋宁是把它们看成为盗泉之水,不触动它们,听其自然消失,是一种处理办法。现在捐献出去是更彻底的办法。师师忙着清理,一方面固然为了前线需款甚亟,一方面也希望赶忙把这些污手之物处理掉,好叫自己干净一点。
她们准备了两只箩筐,大的一只专放捐献之物,小的一只留下自用的东西。官家赐予的珍宝,当然全部装进大箩筐,就是她自己平日搜集或朋友赠送的古玩字画,也都随手搁进去,最后留在小箩筐里的东西已非常有限,似乎并不想给自己留下多少后路。
醉杏楼中珍藏的奇宝异珍,经折变后早于十四日晚上送往军前。
珍珠首饰、宝石玛瑙、古玩字画都已清理好,她又把满壁箫笛、一床弦索全都卸下来,搁进大箩筐。其实师师不太了解这些珍宝的物质价值,她一般只能从感情的好恶来衡量它们。譬如官家送她的一幅周昉《仕女图》比她自己喜爱的一只琵琶价值不知道要高上多少倍,她却把它们等量齐观,不分轩轾。在这方面,如果让太上皇来做她的顾问,那肯定要比她精明得多。不过有了南下事件以后,即使他愿意,她也不愿再让他来帮助她了。
这番凄清的景象笼罩着东京城内的家家户户,当然也会感染到镇安坊李师师的家。
只有拈起那支玉管凤头箫时,她才有点犹豫。箫还是老师袁绹送的,从十五岁开始学艺用起,她已经吹了十八年。除了自己以外,只让刘锜吹过两三次。她翻弄着这管玉箫,忽然听到一缕呜咽的箫声在她心头飘上来,许多不堪回首的往事也随着呜咽声飘上心头,似乎织成一个怅惘的梦。
按照太上皇旨意,早在去年十月间就支出内库巨万金帛,搭好了以备观赏的灯楼鳌山,忽然一声令下,全部拆除,算是官方正式表态,今年停止赏灯。老百姓受到战争的威胁,也失去看灯的豪兴,适得一年一度在“棘盆”演出的外路百戏杂剧班子也受到战争影响,无法来到京都而辍演。因此今年的元宵节过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黄昏一过,全城戒严,除了防城部队穿梭经过,巡夜的更夫柝声不绝以外,绝少行人通行,偶尔有几个孩子从家里偷一盏灯笼点着了,在门口探头探脑一番,然后大着胆子冲往街心,也被街道上那番凄清的景象慑住了,急忙熄灭灯烛逃回家里。
很懂得她的心思的小藂乖巧地问:“娘可记得,这管箫还是刘四厢吹过的?留下也罢!”
可是狂欢的节日毕竟也有一天到了尽头。几年来,东京人忧心忡忡,唯恐有一天大祸倏然降临,大家狂欢不成。这可怕的一天终于来了。不肯为东京人助兴添欢的金朝二太子斡离不偏偏把他的大军提前十天开到东京城下,把东京城包围起来,霎时间,歌舞升平变作愁云惨雾。
“娘倒忘了!小藂你且说刘四厢在哪年吹过它?”
买宴钱既买不回钱氏吴越的江山,保俶塔也保不牢钱俶本人的一条命。他最后还是被太宗鸩死。但是,从此元宵节日从三天延长到五天!东京人又可以多狂欢两天,这却是钱俶留下的遗爱了。
“就是蔡京搬弄是非的那一回,害得刘四厢落了不是,”小藂切齿痛恨地说,“周学士也丢了大晟府的官,落魄江南,从此不得回来。”
自从北宋定鼎开封以来,元宵节就成为宋朝的“国定节日”,成为一年中最重要的例假日、庆祝日。从正月十四开始,一连三天,东京人民陷入后人难以想象的狂欢之中。太宗年间,全国统一的形势已成,吴越国王钱俶在杭州割据自雄的一隅之地看来也难于保全了。他跑到东京来贺正,心里惴惴然,唯恐太宗把他扣留起来,不让回去。他一面叫人在杭州西湖宝石山上造了一座“保俶塔”,就是希望老天爷保佑他平安回家之意;一面又带来大量金银财宝,企图买通太宗及左右侍从,放他回去。无如宋太宗玩弄政治把戏,也是个斫轮老手,他一再暗示钱俶说:“率海之滨,莫非王土,朕要的是土地人口,不是财富。你如纳土称臣,财宝自归国家所有,何用你来献上?”钱俶忽然灵机一动,从没有办法中想出一个办法来,把这笔钱统统献上,说是要“买”十七、十八两天之宴,大酺[5]二日,为皇帝助兴添欢,与民同乐。这个名目想得巧妙别致,一时中了太宗之意,太宗果然欣然接受了,下诏延长节日两天。
“正是刘四厢一别二年有余,音信杳然。”师师点点头,陷入凝想中,然后调子深沉起来,“可惜他生平空负报国之心,未获一当,今天国家正要他效劳,他却远离京师。世上的事就是这等颠倒!”
这两首《鹧鸪天》词是无名氏的十首《上元词》中的两首,写尽了东京城元宵佳节、灯市如昼、车马喧闹、游人如织的热闹风光。
“还有那马宣赞,两年中也不见他来过一次!娘可知道他的行踪?”
归来尚向灯前说,犹恨追游不称心。
“马宣赞国事为重,这两年身在前线,忍辱负重,与童贯那伙人,怄了多少气!听邢太医说,好像也施展不开。”然后她叹口气道,“如今的事情就是这样,坏人当道,好人怄气。”
人未散,月将沈,更期明夜到而今,
“如果刘四厢、马宣赞他们都在这里,金人的军马怎到得了汴京城下?娘再抄部《莲华经》,保佑李右丞,休教坏人谗害了他。”
葆真行到烛初上,丰乐游归夜已深。
“如今朝堂内有不少人要暗害李右丞,他纵有通天本领,怎对付得了四面的敌人?娘怕一部《莲华经》也保佑不了他长命百岁!”
五日都无一日阴,往来车马闹如林,
一时的感叹过去,师师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把那管凤头箫扔进大筐,心里总觉得还是有件搁不下的事。
朱栏画栋金泥幕,卷尽红莲十里风。
把细软搬走以后,第二天就是元宵正日,师师通夜转侧,犹恨捐献得不够彻底。一清早起来,就督率小藂、惊鸿把一些动用家具、粗细衣服全部搬出来,分门别类地挑选一下,准备继续捐献给行营使司。这些家具衣服,又重又笨又多,非比细软,她们流出一身身的大汗,直到黄昏时分,才整理出个头绪。她们把搬来的大柜小桌、座椅卧铺,还有一箱箱、一箩箩、一包包的粗细衣服,全部堆在院子里、走道上,把家里的通道都堵塞了,暂时断绝交通。
香雾重,月华浓,露台仙仗彩云中,
醉杏楼早已出得空空的,两侧卧房和下面的厅堂也都出空了。出清得越干净,师师心里越踏实。两个侍儿跟她一样的意思。她们头上冒着汗,心里热腾腾的,所谓元宵佳节的凄凉之感,被她们这一行动冲淡了。
梨园羯鼓三千面,陆海鳌山十二峰。
可是隔在箱笼衣柜另一边的李姥和她那伙人的心情却大不相同了。他们看见每一件东西从醉杏楼中搬出来,仿佛挖去心头一块肉。官家赏赐师师之物,从表面看来,无论所有权、使用权都属于师师,除非经过师师同意,李姥才有权使用它们,可是实际上,师师本人的所有权也是属于李姥的,师师所有的东西当然都要作为她本身的附着物一起归李姥所有。加上师师一向对财宝不甚措意,李姥早把一部分珍贵的首饰珠宝收藏起来,其余的也只当作藏在外府,随时可以收回,据为己有,万想不到师师竟会下这等毒手,一声捐献,全部精光。可恨邢倞、何老爹两个辣手辣脚,竟做起师师的主,唆使她捐献;在点交之际,又毫不容情,决不允许她做些手脚,染指半分。从昨日以来,李姥就把这两个不得好死的老头痛骂不休,骂得狗血喷头。由于何老爹、邢倞两个在师师身上发生的影响,李姥本来对他们就没有好感。邢倞还算是个太医,王侯公卿都请他治病,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没出息的是那何老爹,他枉自在东京混了几十年,混不出个名堂来,至今还是两手沾满靛青的染匠。在李姥的眼睛里岂有一个染匠的地位?往常每当师师出去看了何老爹回来,她就要借端发话,指桑骂槐,教师师心里不舒服半天。
紫禁烟光一万重,五门金碧射晴空,
如今事情闹得大了,经过他们两个撺掇,把她一生培养师师的心血酬报都付之东流,她与他们势不两立。这就怪不得她要千刀万剐地骂,骂他们两个是死掉了从棺材里扒出尸体来苍蝇不要叮、黄狗不要啃的臭老头、贼老头。
4
她终于鼓足了勇气,冲过箱笼衣柜箩筐桌椅砌起来的防线,扯着师师的衣服,又哭又跳地责问起来:“心肝肉儿呀,你敢是患了失心疯,把家底全部搬光了,连那两只描金漆红的牛皮箱,还是老娘当年嫁妆,也让那何老头搬走。还有这些碗儿、盘儿、碟儿、勺子儿,晚晌前都叫惊鸿搬出去了。咱看索性把灶间里的风炉、锅子、炭篓、风箱全部搬出去吧,咱娘儿四个今后就靠喝西北风过日子。这可完全称了你的心?
三王决定动手的当夜恰巧是元宵佳节的正日——正月十五。一到满月初升(往年此时正是万灯齐明之际),一支规模相当庞大的“抄家队伍”,后来又分成几路、十多路、几十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地在东京的大街小巷中出现了。
“儿啊!你做事全不思前忖后,想做就做,说做就做,做到哪里是哪里。这全是邢老头、何老头那两个拖牢洞[6]的贼囚徒坑了你的,拨弄得你神不守舍,魂不附体。你倒看看自己嘴脸,蓬头垢发,衣履不整,哪里还像个京师出名的红歌伎!老娘可要跑去,揪住他们,非拼个你死我活,决不罢休!”
还有好几家是自投罗网的,他们昨天兴高采烈地跑到行营使司去捐献财帛,受到李纲以下行营使司人员的接见奖励。今天就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
李姥来势汹汹,师师也早已胸有成竹,揭穿她的阴私说:“姥姥休怒!咱捎出去的都是咱自己的东西,姥姥平日收了咱的东西,都算在你姥姥账上,这个咱也张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不与你姥姥计较。如今咱把自己名下的东西捐了,姥姥可莫见怪。那两只描金皮箱不是好好儿地搁在后间,谁说捐掉了?你那里满箱满箧的造孽钱,都是咱替你挣来,尽够你两辈子吃的,只要下生还投胎为人,也吃着不尽,说什么要喝西北风过日子!在西水门、封丘门、酸枣门上披坚执锐的战士们才喝西北风哩,姥姥去和他们比一比,岂不惭怍?”
这三个姓王的凑在一起,各人都出了一点鬼主意,当下议定只今夜就要动手,除张迪提供抄家的名单以外,各人又想了几个,随意添上,使得抄家对象膨胀到四五十家之多,他们中间多数是三王的仇家,或者是三王的亲戚至好等各种关系人的仇家。活该,他们胆敢得罪新贵以及新贵的关系人,咎由自取。理应抄他们的家,而且三王还要自己动手带队去抄。
“儿啊,”李姥一听师师的回答软里有硬,绵里扎针,知道硬对付不行,顿时见风转舵,说得十分体贴起来,“娘说的哪一言哪一语是为自己?还不是为你和小藂、惊鸿三个。你把家底一下铲光,连得箫笛琴筝、琵琶檀板等吃饭家伙都丢了,今后还靠什么过日子?”
当下渊圣准了王孝迪之奏,在他下手诏褒奖李师师以及其他捐输者以后不到一个时辰,又下诏以户部侍郎王时雍兼领开封府,并加派他的娘舅主管殿前司公事的王宗濋协助办理“抄家之事”。王宗濋那天在金殿上出了丑,却不曾丢去差使。现在渊圣想起他,让他去协助王孝迪抄家,正符合他的私愿。
“姥姥不知,金兵肆虐,都城危在旦夕,一旦沦陷,满城生灵都遭祸殃,那时玉石俱焚,大家还有什么好日子可过?如今为儿的毁家纾难,踊跃输将,多捐得一文钱,就让在城头上喝西北风的战士多喝一杯滚水,多吃一块蒸饼,多杀一个敌寇。天可怜见保佑得朝廷退了金兵,大家重振家业。凭着为儿与惊鸿等三双手,绣花缝衣,谅也不得饿死,姥姥担什么心事?再说儿久已厌弃了烟花生涯,如得退了金兵,就离开京师,找个僻静处所,安下身子来,靠手艺为生,省得再去赔笑奉承,衣食依人。儿意早决,姥姥休再阻挠。”
这一点性格上的特点,使他和他的朝廷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师师的话虽然说得婉转,通情达理,内容却是决绝的,誓与过去的烟花生活决裂。李姥岂甘罢休,她忽然又一声心肝一声肉地哭闹起来,说宝贝心肝儿撇了娘要到外地去找营生,叫娘的下半辈子靠谁?又说你不叫娘活下去,娘也不想再活了,这就去找那两个老头拼命,拼个同归于尽,大家都活不成。
渊圣皇帝从来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的利益。每一个向他进言的人都说是为了官家之利,他相信每一个进言者的话,很容易错把别人的利益当作自己之利。给前线捐款,打退金人,社稷再安,固然是他的利益。抄了他们的家,把金帛去赂买金人退兵,大家保个太平,也同样是他的利益。熊掌和鱼都能给他好处,两者都要,却不知道这条鱼要咬他的手。
从官家赐顾以来,李姥与师师的关系改变了,逐渐变成为一团粢饭、一块蜜糕,只有到了生死关头,她才彻底暴露出本来面目,不惜以性命相扑,不管师师怎样好说歹说,都无法叫她安静下来。
王孝迪在进奏时,还特别强调此事不办则已,要办则一定要快,不能走漏消息,使他们的财物得以隐匿转移。
5
张迪是内监中的“时者”,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新的环境。他本来就十分欣赏王孝迪之为人,何况士别三日,当刮目以待。他目前已贵为中书侍郎,再加上梁师成的推荐,当然要为他献谋划策了。张迪想出一条釜底抽薪之计,让王孝迪去向渊圣进言,太上皇历年赏赐李师师的珍宝,统由张迪经手,积累的总数,不下内府之半,其中有几件饰物,都是人间稀有之宝。如今李师师被迫捐献了一部分,只不过太上皇赏赐的十分之一,余藏尚多,显有情弊。还有太上皇宠爱的歌伎赵元奴、教访使袁绹、武震等人,也都积有百万家私,理应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的抄家,把抄得的金帛全部充公,拨交户部输送金人,以满足斡离不的要求,金兵就可不战而退,社稷再安,官家也可博得个爱恤士庶、摒绝近佞,甚至“干父之蛊”[4]的美名,真乃千秋不朽之盛业。
李姥正在师师的阁子里闹得不可开交之际,忽然一个妇人气喘吁吁地跑进来通报说:“外面来了个王府尹,带着几十名差役闯进门来,说要找李师师说话。”
王孝迪做了一笔蚀本生意,没有拿到分文,先就蚀掉一个度支郎中的官缺,岂肯善罢甘休!他去向梁师成求教。梁师成为他指出一条活路,叫他去向曾为太上皇亲信,现在又受到渊圣重用的太监内押班张迪求教。
这分明是个凶兆,闹得昏头昏脑的李姥却只听说来的是大官儿,顿时转嗔为喜,换上一副准备接客的好看面孔,迎出门去。来人们不理会她这一套,打头的虞候一把把她推得老远,口中嚷嚷,谁是李师师,快出来听王府尹宣读圣旨。然后,在一派和声中间,板起铁青面孔的王府尹走进房来,他似乎是不用自己的脚而让从人们十只手把他抬进房里的,作为奉圣旨前来抄家的执法官、监督官理应有这样的一副气派。
对王孝迪的文榜东京人嗤之以鼻,无人理睬,对李师师的义举却争相称赞。不少人闻风而动,也把自己的存蓄捐了出来,送往行营使司。行营使司应接不暇,李纲就加派邢倞、汪若海两人专门办理此事,并专疏向渊圣奏报。渊圣听了也十分高兴,说道:“有民如此,朕何忧焉!”立刻降手诏嘉奖李师师和其他捐献者,诏旨内明确规定,凡属本人意愿者,捐献的财物都归行营使司入账拨用,户部不得干预。
被人们叫得山响的王府尹原来就是户部侍郎王时雍,为了折价变卖首饰之事,昨天他与李师师还见过面,当时他巴结讨好,一副热络的样子。今天刚奉旨兼了开封府尹,还不到三个时辰,就来执行抄家任务,忽然变得人都不识了,打起官腔要从人问谁是李师师。
这件事办得十分痛快,轰动了东京人。
做官的要会变,变得越快、越及时越好,王时雍当然是深知其中三昧的,他煞有介事地宣读起文告来:“尚书省直取金银指挥奉圣旨,李师师、赵元奴等曾经只应倡优之家并箫管袁绹、武震等逐人家财籍没。若敢徇情隐庇,并转为藏匿之家,许日下自首,如违并行军法。诸人所隐匿之物,一半充赏。”
邢倞早已看穿他的心思,虚与委蛇一番,等到办好折价变卖的手续,把珍宝首饰都变成了白银,立刻装上太平车,径送行营使司,当着李纲的面,点交给主管军需的沈琯、雷观等人,当场签掣了收据,去向李师师汇报。
他越读越带劲,读到“如违并行军法”等语简直是声色俱厉,宣读后,在室内环行一周,东看看,西望望,不断对自己点头,表示什么都已知道了,然后冷笑一声,对虞候们道:“幸是早来一步,哪个耳报神走漏了消息,眼见这里的箱笼衣柜都已整好,马上就要送走。倘非本官早来,岂不耽误了朝廷大事?”
王孝迪早就想染指李师师的财物,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委任太医院供奉邢倞为户部度支郎中,专门办理此项捐款。表面上是尊重李师师的委托,实质是企图以官爵来收买邢倞,希望他把这笔捐款转到户部账上,让政府来支配用途。以“三川牙郎”出名的王时雍,此时以户部侍郎主管户部工作,也插身进来希望在这笔大家都有好处的款项内捞取一笔可观的佣金。他专在邢倞身上下功夫,送往迎来,甜言蜜语,什么都做得出来,不消两三天工夫,就与邢倞混得极熟。
看到王时雍这股气焰,师师不禁又好笑又好气,未免要冷冷地刺他一下:“王侍郎,你不认得咱李师师,咱倒有幸识荆,只昨天还在户部与你相会,渥承优遇,拜茶赐酒。怎一夕之间,你都忘了?真所谓贵人多忘事。咱倒要问问你王侍郎,你今天这等气派,是哪个派你来的?”
王孝迪本是太监杨戬的侄子的外室的舅爷。杨戬在宣和年间,炙手可热。王孝迪也从此起家,活跃于仕途。后来杨戬病死,把王孝迪“托孤”给另一名有势力的太监梁师成。徽、钦二宗禅代之际,他替少宰李邦彦拉线,与梁师成搭上关系。正月初六,太宰白时中以力主渊圣出幸襄樊落了不是,被夺职勒令致仕,同样主张出幸襄樊的少宰李邦彦不但没有受谴,反而坐升为太宰。这显然是王孝迪两面拉线、梁师成坐镇后宫一力主张的结果。以此因缘,李邦彦特疏保举王孝迪为中书侍郎,主持政府的日常工作,以酬其功。
“本府奉了王相公之命,督率众人前来你李师师家抄籍财物,输送金营。你知趣些,把贵重物事自己先取出来缴与本府收管,省得差役们动手,面子上不好看。”
以“四尽中书”出名的靖康新贵中书侍郎王孝迪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既是谣言的制造者,又是谣言的相信者、传播者。
师师不跟他多谈财物之事,单单问:“哪个王相公?”又故意挑逗一句道:“你说的王相公莫非就是那王黼?”
不过辟者自辟,信者自信,东京城里还有那么一小撮人愿意相信这些其实就是他们一伙自己制造出来的谣言。有机会还要扩大其市场,弄得有些人也将信将疑起来。
“李师师,你休装痴作傻,那个误国的奸贼王黼已奉旨削去在身官爵,长流衡州,你身在京师岂能不知?”
师师的朋友们愤怒地为师师辟谣,说镇安坊里有个小小的阁楼,布帘素帷,布置得有如佛堂,哪里又生造出一座“多宝楼”?蔡太师相府中倒真有一座用许多珠宝装饰起来的“奎章楼”,用以储存官家历年赐他的御笔诏旨,哪能蔡冠李戴,栽到师师头上?
“怪了,怪了,这王黼相公前为太宰时,声势煊赫,一时无两,咱分明记得你王侍郎为吏部郎时,曾与他联了宗,认为本家,称作‘相父’,何等亲热?曾几何时变成误国的奸贼,你就不认这个本家了?官场上的事真是白云苍狗,变幻莫测。咱且问你,如今当朝的这位王相公姓王名谁?你可也与他联了宗,认为本家?”
绝大部分的东京人不相信、也不愿相信这个谣言,首先就因为它是谣言,不是事实,一向对李师师抱有崇敬之心的东京人绝不能把豪华、侈靡、淫奢等含有贬义的概念与师师的为人联系起来,他们对师师的为人可以说是太了解了。如果这个谣言造到赵元奴、崔念月等人头上,那倒会有一部分人相信它。
师师的话充满嘲笑和挑战的意味,王时雍权且忍耐一下道:“李师师,你岂不知当朝中书侍郎王孝迪王相公,已奉御派专领簇合犒设大金国金银事,如今簇合金银之事,全由他主管了!”
多年来,京师流传着一种谣言,说太上皇宠爱李师师,把皇宫中一半的金银搬到李师师家里来了,因此李师师富可敌国。镇安坊每一个房间的墙壁上都贴了绝薄的金箔,师师自己住的阁子名为多宝楼,每一片窗格都用玛瑙、翡翠装饰起来,到了晚上就会发出红红绿绿的闪光。有的说得更加神乎其神:官家为了向师师家里送东西,不让别人看见,特意从宫苑到镇安坊造了一条夹道,师师吃的、穿的、用的都由内侍们送去。
“这个王相公莫非就是都人哄传为‘四尽中书’的王孝迪?”师师哑然笑出来道,“他的大名谁人不知,哪个不晓,户部早不说,倒教咱胡猜。”
3
王时雍忍无可忍,顿时恼羞成怒,他高声吆喝着,叱令差役快快动手。
邢、何二位虽然上了年纪,劲头之大,不减少年。他们抱着满腔义愤,兴致勃勃地准备接受来自朝廷方面任何形式的挑战。
“且慢!”师师一手拦住差役,一手指着王时雍,正色责问道,“咱李师师一介女流,也知急国家之急,急前线之急,首倡捐献,毁家纾难,太上皇所赐及咱自己所有金银珍宝昨已全数送往行营使司。昨日你王户部也在场,亲眼看到,岂有虚假,又何来隐藏之说?如要隐藏了,何必捐献?已经捐献了为什么还要隐藏?其理甚明,咱倒要问问你王户部,你为吏部郎时,专为家乡蜀人说合,纳贿求差,所得不赀,人称‘三川牙郎’,如今你权领户部,不过浃旬,道路喧传,家资已逾百万。别的不谈,咱的一只‘映月珠环’,乃太上皇御赐的内府珍品,价值连城,昨日送至户部后,转眼就已失迹。它的来龙去脉,别人犹可诿推,你王户部可是最明白的。如今前线吃紧,严冬酷寒,将士们乘城苦战,大半都穿不上一套棉袄,你王户部枉自生财有道,可有一文钱输往前线?今日反来迫害于咱,岂不是你做了卖官爵的牙郎,犹嫌不足,存心还要做个‘卖国牙郎’,使我民遭殃,让金贼快意,这样才好叫你心满意足不成?”
不过事情涉及财务,要排除朝廷的插手干涉是不可能的。凡是有关财务方面的问题,不管你是向朝廷要还是向朝廷送,同样都会有很大的麻烦。
师师一语未了,忽然又有人报道:“邢郎中来到!”
这件大事就这样三言两语简单地决定了。邢、何两位非常高兴,下午就把雷观请来,与师师一起商议后,大家就行动起来。
这个邢倞本来就是王时雍的死对头。那件映月珠环确是稀世之宝,太上皇赏赐后,师师把它搁在箱底,一搁就是十多年,昨日好容易见了天日,送到户部,王时雍是个识宝的波斯胡,一见就把它笼入袖内,然后做个手脚,在清单中一笔抹去,这一切他都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不想被师师当面拆穿。这分明是邢老头捣的鬼。他把一腔怒气都栽在邢倞身上,一见他进来,就怒气冲冲地问:“邢郎中来此,有何公干?”
李师师决定以太上皇历年赏赐的金银珍宝全部捐献,只有一个附带条件,她的财宝折价变卖了,必需涓滴归公,全部送往亲征行营使司,为前线将士所用,绝不允许其他人染指挪用。为此她特别委托了邢太医、何老爹两位经办其事。他们两个乐于襄成师师的义举,也顾不得什么嫌疑,就一口答应了。正巧太学生雷观是彼此的熟朋友,他目前在李纲手下任幕,兼管钱粮之事,这件事通过雷观,把师师的捐献送给行营使司,谅无不妥之处,这一条师师也很同意。
“王户部来此,有何公干?”
他们的任务很容易完成。果然他们一开口,师师就完全同意。其实在他们开口之前,师师自己也正在打这个主意,大家的想法完全一致,连侍立在一旁的小藂、惊鸿两个也非常高兴她这样做。大主意一打定,他们的说话,很快就转入具体讨论。
“你问这话干甚?俺奉王相公之命,奉圣旨籍没李师师家财,正待动手查抄,此事与郎中无涉,郎中自便。”
邢倞与何老爹相视一笑,一齐说:“俺等此来,正是为了要教师师做些有益之事。”然后邢太医作为他俩的发言人,继续说下去:“俺说师师与其为战死者超度,何如为生存者造福?近来朝廷卡住军费不发,李右丞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师师如把太上皇历年所赐,捐输前线,功在社稷,德存人民,岂不胜于写《莲华经》十部?今天何老爹与俺就是为了这个,才来师师这里的。”
“户部差矣!下官奉李枢密之命,传宣圣旨与李师师知道,李枢密还说要加意保护李师师之家,休让宵小惊扰。事关公差,怎说与下官无干?”
下面空着两行,似乎还有些话要写下去。
“这倒奇了,本官刚宣读过王相公抄下籍没李师师等家的圣旨,岂有差错?怎生李枢密处又别有圣旨,莫非其中有诈?”
他们看那疏头时,上面端端正正地用朱笔恭楷写着:“愿以此功德,回向[3]正月初六、初七二日在水西门、酸枣门、封丘门死难国殇,愿英魂毅魄,永生天界。靖康元年正月十二日信女东京镇安坊李师师沐手焚香敬书。”
“李师师听着!”邢倞故意设起香案,摆出排场,从怀中探出渊圣手诏,朗声宣读,“李师师心存社稷,功在国家,踊跃输将,三军挟纩,朕心慰焉。特降手诏嘉奖,以为天下倡。靖康元年元月辛巳御笔。”然后笑嘻嘻地问王时雍道:“王户部请先看看御笔,其中莫非有诈?”
但是他们都没有猜中,最后师师自己把那幅素笺揭开来了,还带一点惭愧之意,低声说道:“师师在家,长日无俚,为此无益之事,聊以遣有涯之生,兼求心之所安,二位长者看了休得见笑。”
“这倒奇了。岂有奉旨籍没三家,还会受到官家御笔嘉奖,此乃千古未有之奇闻。”
何老爹猜的是为父母超度,邢倞猜的是为一些老朋友祈福,两年来师师的朋侣星散,他们死的死,走的走,现在活着还在围城中的只剩下一个笛王袁绹,他也已是八十老翁了。为他们祈福,当然是情理中之事;还有一句话,邢倞憋在心里没敢说出来:师师写这部大经可能是为已去亳州进香的太上皇祷告平安。她对太上皇情已断思未绝,在这个时候想起太上皇也在情理之中。
“这倒奇了。”邢倞针锋相对地回答,“岂有传旨嘉奖毁家纾难之人,还会奉旨籍没?这倒真是千古之奇闻。”
“也罢,既然师师不让看,老拙与何老爹且猜一猜师师写经是为死者超度,还是为活人祈祷求福。”说着,二人就胡猜起来。
邢倞的一番做作,使得王时雍也有点糊涂起来,但他毕竟是个官场老手,决不因一时犹豫而放弃到手的好处,何况他确是奉王孝迪之命前来抄家,刻下王孝迪、王宗濋正分别在崔念月、赵元奴两家下手查抄,必定大有油水可捞。他王时雍堂堂户部侍郎,又兼授开封尹,官显位尊,怎可落在他人之后,空手而归?他明欺邢倞孤家寡人,老迈病弱,怎当得他手下带来三四十名精壮的差役,就算动了手,又怕他怎的?李纲有话,明天再说,官家那里有梁太监、李太宰、王中书顶着,容易对付。
邢太医说自己目力不济了,实际上倒是老眼不花,他已经抢先看到疏头上写着“愿以此功德……”几个字。
王时雍主意已定,就叫人把邢郎中半拖半拉地请到外间去坐地。
师师忽然红了脸,赶忙用一幅素笺把尚未写完的疏头盖起来,不让他们看。
李姥不懂得他们在说些什么,先是怔怔地听,后来听说要抄他们的家了,又大哭大闹起来。王时雍喝令先把那婆子捆起来,押进马房,用马粪填满她一嘴。
“老拙费了五年工夫,编成一部《宣和本草》,正愁自己目力不济,写不成字。师师有工夫抄《莲华经》,何如替老拙抄好这部本草,也是功德无量之事。”然后他瞥眼看见她抄写的《金刚经》已经蒇事,写得工工整整,一笔不苟,也不禁佩服她的毅力,说道,“这部《莲华经》已经抄好,功德圆满,工程何等浩大!这案几上的一幅黄纸是刚写的疏头,上面写些什么,且待老拙看来。”
这里恶狠狠的差役们一齐动手,翻箱倒筐,乱摔乱踢,还在室内挥舞皮鞭,把李家的人赶来赶去。惊鸿不忿,待要上前去与王时雍理论,一鞭早已飞来。小藂奔去救护,这一鞭正好打在她左颊上,顿时肿起一条血痕。
“哪里是一本正经?闲着没事,抄一部《妙法莲华经》练练小楷也好。”
这里正在纷扰之际,忽然门外喧声大作,大门倏地打开,一个矮矮小小、髯发蓬松,却生得结实健壮、双目炯炯有神的老头,提一盏灯笼,灯笼壳上还画着一枝水墨杏花,称为杏花灯,领头走进。跟着百十个老百姓,也都提着杏花灯笼拥进门来。
“别动,别动!师师一本正经地写些什么?且让老拙看来。”师师写经这件事已引起邢太医莫大的兴趣,似乎他不解决这个疑问,就不愿谈今天来此的正经事。
他们都是李师师的街坊邻居,也有一部分住得远些。今夜有月无灯,街市上冷冷清清,他们提了这些草草扎就草草画好的杏花灯,排除街上巡卒的干扰,跑到这里来赏灯。
“俺倒是站着说话好,师师不必让座。”
“这里是镇安坊李师师之家。”带头的矮老头声如洪钟地说,“李师师毁家酬国,不愧为当代巾帼英雄,羞煞那些坐在高位、干尽坏事的髯眉男子。早听说官家已降了手诏嘉奖她,你们是什么人?敢到这里来撒野?”
“老爹有事,托人带个口信来传呼就是了,怎么巴巴地自己跑来,岂不折杀了师师?”说着就把自己的座椅挪过来,要请何老爹坐下。
“你是何等样人,敢到这里来扰乱本府公干?”王时雍手下的干办叱问道。
师师对邢倞还是用了一向用惯了的极熟的朋友之间说话时的那种口吻,对她敬畏的何老爹说话时却另有一种口气和表情。
“俺是个小小的染匠,名叫何宏,人称何老爹。瞒不得你府尹大人,今日率众来此,就要看看你们如何行事。休道老百姓干涉官府,你们平常净干些鸡鸣狗盗之事,有天没日,人心难容。今天凑巧,狭路相逢,就想跟你们算算这笔账。”
他们看见师师面向窗口,端坐在案几前。案头上已齐齐整整地叠着一厚叠已经写了字的黄纸。案几正中的一张黄纸上还有几行是空着的。师师一手拈着朱笔,一手用一块白笈慢慢地磨着一方白玉小砚上的朱砂,似乎正在考虑怎样落笔。正在此时,她听到了窸窣的声音,带着不愿意在此刻有人来打扰她的微愠的表情回转头来,忽然转变为十分高兴惊奇的表情,热情地叫出来:“啊哟!是你们两位,邢太医,怎么不声不响地上来了?叫师师大吃一惊。”
老头嬉笑怒骂一番,旁观者都帮腔叫好。有个胆子特别大的,掇条板凳,站上去举起灯笼,照照王时雍的面孔。王时雍果然气得面色发白,胡子倒竖,连声说:“反了、反了!你们快上来把这老泼皮捆上,送府严究。”
写经又是新花样,据他们所知,师师为人很少有那种当时妇女多有的宗教情操,平日并不佞神拜佛,也难得有几回到寺庙尼庵中去随喜随喜。她为什么写起经来?不但何老爹不知道,即使接触较多的邢倞因为近来来得少了,对师师的活动也不甚了解。当下他两个摇摇手,制止了小藂的通报,蹑手蹑脚地走上阁子。
“谁敢碰何老爹一根汗毛,俺就与他拼了!”一个精壮汉子,越众踏前一步,怒目瞪视。两名差役不识高低,手舞皮鞭,要想把他赶开。只见他两掌轻轻一翻,就把两个狗头摔倒。
邢倞本来是这里的常客,最近来得较少,围城以后还是第一次来此。何老爹却是发誓不上镇安坊之门的。小藂、惊鸿两个丫鬟多次随同师师去到他家,和师师一样对他怀着尊敬和虔诚的心情。今天忽然在这里发现了他,感到十分惊异。小藂悄悄地问道:“娘正坐在阁子里写经,可要侍儿进去通报一声?”
忽然有个差役认出了这个精壮汉子是谁,恐怖地喊出来:“他是小关索李宝!”老百姓们也呐喊助威道:“小关索李宝,小关索李宝!”有人说:“他就是东京城里鼎鼎大名专打抱不平专打贪官赃吏的小关索李宝。”几十名差役一听说是李宝,吓得一齐转身,就想夺路而逃。
两位老人还没走上师师的阁子,就闻到一股浓烈的檀香气味。这种气味具有寺庙建筑那种富于宗教感的黄色色彩,并且往往与木鱼铜磐梵呗的声音联系起来,把人们带进一个清净世界,一个似乎与外界紧张的战争和频繁的谋和活动相隔绝的世外桃源。步入这个世界会产生一种恬静、安稳的感觉。邢倞、何老爹二位走到那里不由得自动把脚步放轻了。
“哈哈,哈哈!”何老爹得意地大笑,指着门外道,“王府尹你且睁大眼睛看看门外有多少人,看看你今晚还抄得成李师师的家?”
2
这时门外拥来成千上万的“观灯者”,他们多数是店铺作坊的伙计、工匠,沿街叫卖的小贩,也有店主、士子、太学生,一部分巡街的禁军也加入他们的行列,使队伍的进行通行无阻。他们或手提灯笼,或高举火把,把镇安坊一带照耀得满天通红,到达李师师家门口时,大家高呼:“不许抄李师师的家!不许动李师师家里一草一木!”
看来这三个实行家还没有传染上在围城中,特别在太学中已蔓延得十分广泛的“国难忧郁症”。而围城和太学正是“国难忧郁症”最容易滋生蔓延的场所。
王时雍还待督率差役,把住大门,不让他们进来。忽然一个身穿烂衫、头戴方巾的太学生大声疾呼:“俺们先去抄王府尹的家,回来再与他算细账。”一呼百诺,大家顿时附和,呐喊着要去抄王府尹的家。有人高呼:“王府尹的家就在东城老鸦巷,你们众位且随俺去。”又有许多人附和,嚷道:“大家到东城去抄王时雍的老窝,管教抄得他片瓦不存。”这时街坊上人影幢幢,万头攒动,似乎正要开拔队伍。
虽然无酒无食,加上严寒凛冽,陈东小小的斋舍里又不能生一只煤炉子,但是三个人的心里都热腾腾的,他们照样高谈阔论,快快活活地谈到半夜。忽然想到太学外面街道上早已戒严了,禁止行人往来。陈东去同舍生那里找两个空铺,让邢太医、何老爹二位安置。他们心之所安,这一宵睡得十分甜香,鼾声大作,直到天明。
群众用的是围魏救赵之计,这一着果然奏效。王时雍仕宦三十年,见多识广,却从未见过这阵仗儿。他心想这批泼皮光棍劣生顽童,说得出做得到,真要去抄他的家了。此刻三衙中已无军队可调,凭他手下几十个人怎挡得住这成千上万的老百姓?硬做不成,只得软下来,先去求那个太学生,再去求何老爹和李宝,无如群众太多,他稳住了一个,那边又有人蹦出来发话、吆喝。他到处打躬作揖,唱喏认错,官架子丢得精光。后来又把邢倞请出来,诺诺连声,保证偃旗息鼓回去,再求他转求李师师高抬贵手,放他一马。亏他转机得快,群众的气愤渐平,陆续有人散去。他得机就溜之大吉,李家抄家之事,自然不了自了。
“少阳休急,”邢倞急忙安慰陈东道,“俺即使把全部家底都铲光了,总还得留下一分,断断少不了俺三人的酒食,何忧之有?”
这是人民群众在东京围城中与措施荒谬的朝廷进行的第一回合交锋,并取得胜利,也是东京人民在火线中受到的第一次考验。以后,在与朝廷的斗争中,他们的办法更多,经验更丰富,胆量更大,他们的行动也更加发舒了。
“好爽快的脾气,一罚就是五斤,不怕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浸在酒糟里糟透了。”然而,陈东有点担心起来,“只是刚才汪若海一顿挦扯,把俺们三人都剥得只剩下一条穷裤,明儿哪里还掏摸得出百文大钱去沽这五斤白干?”
6
“罚,罚,罚!明日办妥了此事,罚俺五斤白干,也当一吸而尽。”
可是这一天针锋相对的斗争只集中在镇安坊一处,其他各处的老百姓没有充分发动起来,因而也没有获得同样的战果。
“好主意,好主意!”陈东拍掌称赞,“何老爹有了这等好主意,如何卖起关子来,不肯说出?明日二位去镇安坊办妥了此事,定要罚他两斤白干。”
那一夜,在合法的外衣下,王宗濋、王孝迪等人亲自带头,官抄民家,被抄的不下数十户。后来被抄的范围还扩大到指定的名单以外。开封府的几名公人,借口查抄,就可以随意进入民家,进行勒索、搜查甚至抢劫,公人们成了变相的强盗。
“俺们三个都想到一块儿了!”何老爹拍手称好,“这些年来,宫廷颁赐,不可胜计,师师都不稀罕,拿下了都锁在阁子后间,害得李姥眼睛发红。俺们不如明天就去劝师师扫数输将前线,化无用为有用,也省得那姥姥贼心不死,虎视眈眈。”
被作为财神的对象当然倒了霉,被抄得寸缕无存,至于那些因私怨而被牵连的对象,遭遇更惨,到处都发生血案。那一夜中,当场被打死、逼死、被奸致死以及老人小孩惊吓致死的人命不止二十条。著名的歌伎赵元奴、崔念月等都遭到不堪忍受的侮辱。
邢倞仔细一想,也猜中了,顿时为他加上注脚道:“少阳猜得不错,俺也想到了,莫非到镇安坊去募化?”
特别是王宗濋,久已馋涎赵元奴的艳色。太上朝内,他倚仗自己是太子的元舅,也曾几次去小姐儿巷问津。无奈朝内的亲贵太多,赵元奴应接不暇。何况太子登基不知是何年何月之事,像他这样一个尚未兑现的国舅,显然没有成为赵元奴的入幕之宾的资格。有一次,他表演过火,遭到赵元奴的白眼,就被毫不客气地摈诸大门以外。
“何老爹想说的莫非也为募化之事?”熟悉何老爹脾气的陈东一猜就猜中他的心事。
赵元奴使王宗濋下不了台,王宗濋十分怀恨,他咬牙切齿地扬言,有朝一日,定要赵元奴好看。这一朝居然来到了,今夜他抓到机会,硬讨得抄赵元奴家的差使,一马当先,熟门熟路地扑到赵家,亲自动手把赵元奴抓来,不由分说,就把她掀倒在地,浑身剥得精光,尽情发泄报复。
这个脾气爽利的何老爹居然扭扭捏捏地卖起关子来,邢倞先就不答应他:“老弟台你想到的什么,何妨说出来大家评评是好主意还是馊主意。何必一定要干了杯再说?没有酒你不说话,没有酒难道你不做人?”
有多少权,行多少势,不留一点余地,这正是一切暴发户官僚的特点,王宗濋步他前任高俅之后尘,睚眦必报,有加无已。活该赵元奴倒霉!在那一夜间,她的全身好像一团和了水的糯米粉团,听凭他揉搓捏弄,揿扁拉长,从头顶到脚趾末梢,凡是可以施虐的部位,都受到他残酷的凌辱,然后又逼她弯下身体,双手双脚落地,狗子般地绕院子爬几圈。鞭子不时重重地落在她背、臀、大腿等皮肉厚实的处所。一鞭下去,随着一声惨呼,顿时凸出一道三个指头阔的血痕,这样殴辱一番,王宗濋意犹未足,喝令把她拖出大门口,游街示众。人们看到她雪白的裸体上满是血污,乳头还被两根细麻绳紧紧缚住,两根麻绳另一端上悬空坠着三斤半重的大砖头,把她的一对乳房牵扯到腹部以下。这时,她已被折腾得奄奄一息,全靠两名军汉架撑着,才站得起身子蹒跚而行,在小姐儿巷、大姐儿巷一带兜了个大圈子。王宗濋充分满足了兽欲,这才兴冲冲地结束了这场“毁灭性”的抄家。
“好,好!邢太医再来一杯!”何老爹举起酒杯,发觉不但他们三个的酒杯都空了,连那酒瓶也早已倒得涓滴全无,不禁大扫其兴,说道,“俺本来倒有个好主意,待与邢太医干了这一杯,说出来与二位商议商议是否可行。如今酒瓶酒杯全空,这一杯不干自空,兴致索然,不说也罢。”
赵元奴的遭遇使人们十分同情,也因此更加痛恨这些奸党,痛恨这次为了满足金人的勒索而嫁祸给人民的抄家。但是没有人挺身而出,好像救护李师师这样救护赵元奴。这固然因为事出仓促,群众来不及组织起来,更重要的是赵元奴平日骄纵放诞,不像李师师那样深得人心。
“少阳,你看俺喝醉了?”邢倞哈哈大笑起来,“汪太学明天一早来领款,俺在舍间专候。俺家老婆子倒也不管俺这些账。”
并不是所有的被抄家者都乖乖地俯首听命,在某些场合,抄家者也遭到应有的惩罚。教坊司的笛师蒋翊,虽然名气很响亮,却未受到过太上皇多少好处,仅因为与袁绹过从甚密,也被官方列入抄家名单中,他一时怒起,奋身拼持,用菜刀砍死了一名户部的部员和一名差役,然后纵火烧掉住宅,自己跳进火海,与他们一起化成灰烬,这时天气干燥,水龙未至,因而蔓延到邻家,烧掉几栋房屋。
所有的人都不禁怔了一怔。汪若海还当自己看错了,平常邢太医的字迹只有药店掌柜的才认得清楚。再仔细地看一遍,可不是简简单单、清清楚楚的五千贯?这个“五”字写的是普通的字体而不是医药行业中的专用字,没有一点怀疑的余地。大家都知道邢倞虽然号称名医,一年诊金收入不少,不过水涨船高,他的开支特别浩大。同乡、亲友的周济不必说,贫家病人施医施药,医不好的还要把棺木丧葬安家之费全部包下来。一年收支基本上不过保持个平衡,并无多少财产积下来。这五千贯的数字非同小可,少说一点也当得他家财之半了。汪若海觉得自己这个祸闯得大了,逡巡问道:“太医多呷了两盅,敢是有些醉了?要不,回家去和师母商量商量,再斟酌个数字,俺明天造府领款如何?”
抄家所得是十分有限的。
邢倞沉吟了一会儿,好像在药方上斟酌用药的分量一样,然后从汪若海手里接过笔来,用他开处方时写惯的龙飞凤舞的字迹在捐簿上写上“邢倞捐五千贯”六个大字。
事实上,徽宗一朝,用去的金帛银两犹如潮水河泥,它们汩汩不绝地流入权贵大臣之家。留下一点剩余赏赐给倡优教坊,能有多少?当时的民愤,显然不在倡优教坊而在于当朝权贵。靖康朝的大臣事实上都是宣和朝权贵们的残渣余孽,他们官官相护,转嫁祸水到倡优教坊等下层小民,希望从他们身上发一笔大财,岂不是十分可笑?
“何老爹还是这个爽利脾气。”汪若海由衷地赞一声,然后两手合十,口中念一声佛号说道,“贫僧这厢有礼了。请问邢大施主在化缘簿上写五十贯还是一百贯?”说着提起墨沈饱满的笔,准备代邢倞写下来。
本来抄家的油水不足,何况抄来的财物,大部分都被当事人朋比瓜分,真正登上官府账册上的不过三分之一,总数也不过几万两银子。这使得主持其事的三王和他们的后台老板梁师成、李邦彦等大为扫兴。他们把责任推到别人头上,说是事前走漏了风声,被抄者早把细软金珠隐匿到别处,扬言还要继续查抄。
汪若海一看陈东认真了,连忙把那二两银子收入账里。这里何老爹匆忙地把个腰兜解下来,彻里彻外一翻,一把掏出八九十文大钱,豁朗朗一声,都倒进竹筒内。
抄家是暴行的集中,是罪恶的渊薮,是杀人犯、盗劫犯、偷窃犯、贪污犯、强奸犯、侮辱女性犯、诈骗犯的培养所,是贪欲狂、虐待狂、喝血狂的大暴露,也是还没有脱离兽性范畴的“人性”的大展览。特别当这些罪行是在合法的外衣之下进行的,人们就可以借用法律的名义,随心所欲地干一切他们愿意干的事情而无所顾忌,无所约束。也许过了许多年以后,这一颗深埋在心里的罪恶的种子还会长出恶臭的秽草。
“若海,你是怪俺捐得太少?”陈东正色道,“俺也情知拿不出手,只是尽自己的心,否则就向邢太医借十两银子来添上如何?”
一次大规模的抄家,教坏了一代人。
那天他们正在酒醉饭饱之际,忽然汪若海带着几个同舍生闯进房来。他们的目标显然就是那个大家都很熟悉的邢太医。汪若海冲着邢倞说:“邢太医,你看俺们几个人这副打扮。一个捧了一截竹筒,一个托个大托盘,还有俺手执捐簿。知道的说是太学劝捐,踊跃输将前线,不知道的还当是大和尚募化来了。”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陈东先从枕头底下摸出二两银子放在托盘上。汪若海知道陈东经济困难,当下阻拦道:“少阳,你这几文钱还不如留下给太夫人寄去作家用。如今巴巴地拿出来了,明儿家里闹起饥荒来,都是俺老汪叫你捐的不是。”
十六晚上,数千名气愤填膺的老百姓实行反击,他们在太学生雷观、高登、汪若海、徐伟等策划下,发起了另外一种性质的抄家。
围城以来,这三个人各忙各的,但是定期的集会还是照约不误,合羹、白干、鹅头颈,还是照样供应。只有城闭以来,五香野兔肉的货源被卡断了,深夜里难得再听到那凄凉回荡的叫卖声。何老爹有备无患,来时带两包红烧腐干,一段饧藕代替兔肉,还是吃得十分香甜。陈东发现虽然国难当头,他们身在围城之中,听到种种不如意之事,大家的胃口倒也没有很多的改变。三个人吃完了三份“合羹”,还嫌不足,陈东又出去添了三个“半羹”,才算对付过去。
三王本人闻风逃走,他们家门口加强了警卫,抄家群众转移目标,他们去抄了已经下台流放的权奸王黼之家,并且使朝廷承认他们行动的合法性。
李纲以忠义激励士兵,大部分官兵也以忠义自勉,因此士气空前高涨,但碰到具体问题,忠义既代替不了伙食,也代替不了棉衣,全靠精神力量而缺乏物质基础,这样的士气是不能太持久的。因此有识之士,都为这个问题担忧,特别是太学生中的头面人物汪若海、董时升等到处劝人捐输财物,支援前线。这个“劝募队”也光顾到陈东、邢倞和何老爹的“三家村”来。
这是一次大快人心的抄家,虽然它仍然不免发生种种暴行——只有在人民仇大恨深的情况下,抄家才有一点政治意义,因为它惩罚了一个举国皆曰可杀的国贼。
渊圣皇帝的朱皇后,深明大义,她被劫持出城,车驾等不来,重新折返城中,在城厢目睹士兵的窘况,回宫后发动宫女,连夜赶制了一千条棉拥项[1],发往前线,赢得士兵们的感激涕零,人人有“挟纩”[2]之感。可惜粥少僧多,几万大军中,这一千条棉拥项,济得甚事?何况即使人人有了一条棉拥项,温暖了头颈,仍然温暖不了全身。
[1].相当于现在的项圈。
最为紧急的是士兵的衣着。战争发生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正月初七,城上大战,这一天正好是三九严寒,士兵们大都只穿一件破棉袄,有的上身是棉,下身还是夹裤。有的连破棉袄也捞不着一件,拿着冰冷的兵器,双手先簌簌发抖,如何还能上城作战?
[2].士兵们穿上新制棉衣,心里身上都感到温暖。
士兵也都是仓促集合起来的,衣食多有不周。大敌当前,先解决了食的问题再说。官方粮仓,虽有积存,也需要拨出一部分经费向民间收购粮食为持久之计。这一条李纲深谋远虑地提出来了,兼管军需的沈琯却以“事非急需,可以从缓”为理由,把它顶了回去。
[3].佛教名词,佛教徒把他们所修的功德,投向众生期望普遍成佛。
东京城虽然号称高峻,近年来只在外表上踵事增华,颓坏的城垣、楼橹多未修葺,樊家岗一带的护城河因为接近禁地,未加浚深,仓促之间,金军已到城下,城外的工事已无法进行,城内和城上的防御工程,只能在守城的同时边战边修,需要的工料开支都相当庞大,而在时间上又十分迫切,刻不容缓。
[4].《易经》中的话,意思是继承父业。
围城以来,前线开支浩大,户部又事事掣肘,行营使司的军需人员早就叫苦连天了。试看下面这些开支,哪一项可以节省,哪一项可以从缓?
[5].官方命令特许的大欢饮。
国家没有经济收入,势必陷入瘫痪;战争缺少物质基础,同样也会造成失败。有人认为战争靠的是士气,只要士气旺盛、斗志昂扬,就可以打胜仗,并不需要经济支援,这种片面的观点十分有害。
[6].宋朝市井骂人的恶毒口语,当时囚犯死于牢狱中,尸体要从墙洞中拖出来。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