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宦海沉浮 > 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

杨陆顺与这群同龄人也相处甚欢,大家都是不同的单位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又对他十分尊敬,这让他品尝到了被人重视受人瞩目的滋味,当然也竭尽所能去帮大家。

参加活动的人渐渐到齐,基本都是新平乡镇七站八所的青年男女职工,大家都是年轻人,又兴趣相投,很快就融在一起,他们基本都读过高中,对大学毕业的杨陆顺充满了崇拜之情,和多小伙子都不觉暗暗中模仿杨陆顺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一来二去杨陆顺就成了这群青年人的良师益友。

文化站一星期组织三晚的集体学习,其他时间归个人支配,每人阅读一本文学小说,然后写写读后感,也有人读书之余爱好乐器,叶祝同也耐心教授,渐渐杨陆顺的宿舍热闹起来,因为叶站长就住在他旁边,学员们有什么疑难困惑就径直找去叶家,随便也到杨陆顺宿舍坐坐聊天,有几个女孩对杨陆顺很有好感,借口到叶站长家问问题,实则是想与杨陆顺多点时间相处,也对春江城、大学校园和大学生生活充满了好奇和美好的憧憬,不厌其烦地求杨陆顺讲着新鲜名堂给她们听。

杨陆顺点点头,他也被叶祝同的话所激励着,他在春江读了三年书,他非常清楚城乡差距不止是基础建设上的差距,更主要的是人们观念上和文化层次上的差距,农村的孩子能读到初中毕业已经很不错了,家庭情况稍微差段的子女多点的,女孩子基本小学毕业就在家务农,男孩子成绩好的家长还是愿意供他读书,可乡镇薄弱的教学质量又严重地制约了孩子们进一步求学的可能。提前进入社会的农民子弟,忙了一天的农活后业余生活极其简单,除了三五成群嬉戏打闹、偷鸡摸狗,再不就四处跟随着电影队跑上十几二十里地看那些看了无数遍的电影,要不就守着广播听听评书《岳飞传》《杨家将》《三国演义》,年岁稍大点就开始谈恋爱搞对象,然后就是结婚生子,重复着他们父悲们的老路。其实农村青年做不乏头脑灵活充满艺术细胞的优秀人才,一些民间乐器也是一拿上手一学就会,只可惜实在是没多少机会更没人来悉心传授。现在有叶站长这样古道热心的专门干部去辅导培训他们,是天大的好事,杨陆顺又怎么会不愿意呢,他之所以放弃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也是想把自己的所学发挥到农村来,使农民的孩子能受到更好的教育,虽然他一人无力扭转根本局面,但也体现了他拳拳爱农之心。他一把握住叶祝同的手,说:“叶站长,听你这么一说,我才明白你对农村的真情实意,我愿意跟你干!”

正值江南好三月,小组的青年男女也利用休息的时间到河边游玩,大家围坐在一起聊青春谈理想,配合着手风琴欢快的旋律唱着当时流行的歌儿,那首张枚同作词、谷建芬作曲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是当时青年人最喜欢的抒情歌曲,也唱出了那一时代年轻人的心扉。还有《在希望的田野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妹妹找哥泪花流》《知音》。

,要他们活得更充实更精彩!杨老师,你是正牌大学生,你有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知识,你愿意帮我吗?”

这段时间是杨陆顺有生以来最高兴最轻松的美好时光,在这群青年人里,没有利益纷争、没有高低贵贱,有的只是同样的青春同样的激情,大家醉心于对美好前景的期盼,纷纷用不成熟的语言写下了对生活的展望,有小说、有诗歌,在叶祝同的推荐下,不少作品在南平县文化馆主办的县级刊物《小说诗歌月刊》上发表,远比其他乡镇文化站选送的作品精而多,尤其是杨陆顺回忆大学三年求学经过的《菁菁校园》,更是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化馆欧馆长的高度评价

杨陆顺饶有兴趣地听着,叶祝同充满了展望,说:“文学爱好创作只是我计划是一部分,接下来我还要办书法绘画爱好组、业余文艺演出组等等,不但是各单位的青年人要参加,慢慢地我还会把各村组里有文化想进步的青年农民也吸纳进来,培训出的骨干分子,又让他们回到各自的村组里再发展,彻底让我们的青年人过上有文化深度的业余生活,一扫从前只有看电影、听广播的单调业余生活,提高他们的素质,让八十年代的农民青年真正享受到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生活

,经欧馆长亲自推荐,《菁菁校园》一文在市级文学刊物上得已发表,只可惜在送选省级文学刊物《小说季刊》时落了选,毕竟杨陆顺的文笔还十分幼稚。这也让杨陆顺激动了很久,处女作品就得到了如此高的评价,还得了一十七元的稿费,虽然一顿请客就花了个干净,但“杨作家”的外号不径而传,不大的新平都知道中学部教师杨陆顺的作品上了市刊。

职工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可在学校的一次例行校务会上,副校长叶盛就点名批评了杨陆顺,说他心浮气躁不安心本职工作,与外单位的人过于往来密切,特别指出外单位的女同志频繁进出他的宿舍,要注意影响,作风问题犯不得!

叶祝同略微惋惜地说:“就是场地太小了,我预想还搞个娱乐室和阅览室,就是再也找不出地了,我从县里下来搞了不少书籍,只能堆在办公室里。”他看了看手表说:“我约了他们七点半集合,现在时间还早,我们先聊聊。”他带着杨陆顺进了办公室,拿出一个笔记本翻了翻,说:“杨老师,我初步搞了个活动计划,这个小组不是今天搞了明天就散的,我有长远的计划,当然,这也是文化馆派我下来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培养一批能写会画的文化骨干分子,丰富青年

对于叶副校长的无端猜疑,杨陆顺非常反感,但参加文学小组确实会影响教学,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交往被误认为有作风问题,他还是接受不了,可他不象从前那样喜怒形于色,只是神情略微严肃,甚至还违心地接受了批评,叶祝同曾教导他:领导的批评一定要接受,哪怕是错误的也要暂时接受,找个合适的时间再去解释,这样比当即反对驳斥要有成效得多!

杨陆顺看里面打扫地干净整洁,墙上贴着一些名人名言,布置得很有文化气氛,就笑着说:“叶站长,是个学习的好地方。怎么其他人没来?”

在座的教师们都还以为会有场好戏看,没想到眼高于顶的杨陆顺居然就这么认了,好象还很虚心,人们心里不免有点鄙夷:原来杨陆顺也就那么点本事,也知道夹起尾巴做人了。

两人说说笑笑去了乡文化站,竟然在乡派出所里面,叶祝同说:“乡政府没多余的场地,就借用了派出所三间大屋,一间做了办公室,两间就给你们做活动室。”

叶盛心里也早想好与他争论的,一看他这么乖巧地认了,也就不再穷寇猛追,还换上副语重心长地口吻说:“杨老师,其实你的文章登上了市刊,也算是为我们新平中学争了光的,现在外面都传我们新平中学出了个杨作家。你是大学生,自然是有才华,但一个人才才华不只能为自己做打算,你的文章写得好,你可以写写你身边的同事,写写我们学校在新时期的新举措嘛,身为集体的一分子,就要全心为集体的荣誉着想。我们教育线也有简报通讯,你可以写点实际的东西

叶祝同说:“那不更好?你才二十多岁,正是大好青春年华,也得多结交点同龄人,别老是一个闷在宿舍里,那些青年人热情高涨,但到底水平不高,你得多帮帮他们,共同进步嘛,我们先去看看我精心布置的场地。也跟大伙见见!”

为我们教育线争点荣誉,别替人家文化线做好事了。那文化站的叶站长倒蛮会挖墙角的嘛!”

杨陆顺说:“我看是工作量相对要比其他单位的大点,白天都要上课,晚上不是要批阅学生作业就是要备课,许多教师身兼两个班的课程,估计空闲时间不多。”他似乎有点自我解嘲地说:“象我这样只任一门课程只教一个班的老师真不多。”

这个提议立即触动了杨陆顺,他马上就想到了赵翠娥,一个为了支持爱人戊守边疆承担着养育革命后代的典型人物。

叶祝同说:“你还谦虚什么,读了三年大学,不管怎么说知识面要比他们广、见识也要丰富些吧?我是非常相信你有这能力的。参加小组的基本是乡里各单位的年轻男女,都是些未婚青年,我只一提倡,就有好多人踊跃报名,粮站、供销社、肉食站、水机站等单位一下来了几十人,倒是你们学校的年青老师没几个报名的,是不是你们工作太忙了?”

于是散会后杨陆顺就伏案挥毫,用了一个通宵的时间写出了篇洋洋两万多字的长篇通讯《平凡而伟大的奉献——记解放军某部战斗英雄的妻子赵翠娥》。他兴奋地把稿子给赵翠娥看,那淳朴的女人看后,急得脸儿通红,连连摇头说:“杨老师,我哪有你写的那么好?我只是做了个妻子、母亲的本分而已,不值得你这样夸奖我的。就别递上去了,我喜欢安安静静地带着囡囡教好学生,真不想再惊动什么县里的领导。”

杨陆顺哪里肯听,他兴致勃勃地把稿子给叶祝同看,还请叶站长帮忙修改润色,叶祝同也深深被稿子里赵翠娥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打动,也很敬佩这位含辛茹苦独自抚育孩子的母亲,当即着手修改,几经易稿,终于投递去了县文教局。

杨陆顺一听楞了楞,在大学他因为一些原因从来就没参加过校园的社团,他那时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习中,总认为写写画画、唱唱跳跳是不务正业,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全部嘛。至于对文学方面他还是比较喜爱的,也看过不少大部头的名著,还是谦虚地说:“叶站长,要我去参加文学创作小组我当然愿意,我本身也喜爱文学,但要我当组长,我怕没那个水平,听你说里面还有这搞业余创作的,我可从来没提笔写过东西,我还是当个组员吧。都有些什么人参加呀?

稿子一到县文教局就立即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谁个领导不希望自己单位出优秀典型呢?何况基础教师艰苦的生活又能为文教局争取到更多的财政经费,马局长便把通讯稿子送去了县宣传部,宣传部长被赵翠娥事迹感动,立即把稿件呈到分管意思形态的县委副书记,县委副书记对南平县对越反击战的战斗英雄胡拥军是记忆尤新,却没想到英雄的妻女生活情况如此艰难,加之中越边境一直摩擦不断,全国上下充满了对中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解放军指战员深情厚意,认为他们舍小家保大家,解放军在人民群众中有无比崇高的威望!还怎么能让战斗英雄的妻女受苦流泪呢?

叶祝同说:“这几天我一鼓作气,文化站基本算是建起来了,乡政府的领导也很重视,给文化站分了专门的场地,给我还配了两个文化专干,现在该正式上正路了,我准备成立一个文学创作小组,把那些喜欢搞业余创作、爱好文学的年青人组织起来,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你是大学生,在新平乡来说你是水平最高的,这个文学爱好小组怎么能缺得了你呢?我还想请你当组长。”

于是赵翠娥再次成为南平县的焦点人物,大肆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县委领导、县妇联、县武装部、宣传部、文教局、民政局纷纷前往新平乡中学看望慰问战斗英雄的妻女,当领导们看到赵翠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用着粗糙破旧的家具,都给予深深的同情和最热情地表扬,新平乡政府的书记、乡长也表示要大力改善战斗英雄家属的生活困难,责令新平中学立即腾出最宽敞的家属房给赵翠娥母女居住,还从乡招待所拨来崭新的家具,同时民政局额外提高了生活补助,这

杨陆顺说:“叶站长,什么事该我出马呢?”

一切都让赵翠娥感激万分,她除了感动地流下热泪就是不停地说谢谢,胡拥军的家也让县乡各级领导干部踩破了门槛,家里堆满了慰问礼品。

几天后的傍晚,叶祝同来到杨陆顺的宿舍,兴奋地说:“杨老师,该到你出马了!”

倒是杨陆顺没被人注意,领导们是视线太过于集中在赵翠娥和胡家了,只有文教局的马局长拍着他的肩膀,很是高兴地表扬了几句,叫他继续发扬,马局长当然高兴了,借此机会他又成功地游说县里领导,得到了县财政大额的经费。

吮吸着无尽的知识,知识分子成了光荣的解放军之后又一倍受尊重的称呼。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基础条件较差的县城乡镇,文化干部则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了对城镇青年和三亿农民青年的文化辅导与补习。这就是当年各乡镇大力推行文化站的主要原因,文化站的主要职责就是挖掘传统文化、繁荣群众文化。

最气恼地则的新平联校的几个校领导,他们无一例外地被马局长等领导批评,原因是太不关心赵翠峨老师的生活,他们为了招待各级领导用去了大量费用却得不到局里的报销,只得用本就拮据的经费内部消化,为了让赵翠娥住上家属房,马银满无奈之下只得自己搬出来住到联校的办公室,付出了这么多还要被批评,他们把全部的怨气都撒到了始作俑者杨陆顺身上,却又找不到发泄的地方,那杨陆顺工作认真,实在挑不出整他的地方。但杨菊仙却不是善人,她终究是要报复的。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中国遂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成为基本国策逐步在各个领域推行。“文革”的伤痕与改革开放的兴奋、喜悦之情的交织,构成了基本的社会心态,特别是广大青年人,他们感慨失去了太多的学习机会和时间,人们发奋图强,把百倍千倍的精力投入到实现“四个”现代化之中,知识的匮乏又使年轻人积极进行文化知识补习,一时间各大城市夜校、电大人满为患,人们象饥渴的海绵拼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