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红旗下的果儿》中绝不单单只讲两个人的恋爱。像小北、陈木、沈琼、河南人这样的人物形象都是十分鲜明的。如果作为读者,必定能够在他们的记忆里挖掘出点什么。那是一种共性,一种同类的气息。青春期的爱情总是伴着一些痛楚和迷惘,却都有着一致的相似点。不管恋爱成功与否,过程和感觉却都是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每一个瞬间都牵动人心。不过这本书中最令人感叹的,还是作者丰富的阅历和对细节无微不至的处理,小到风景的描写,大到一些结构性的铺垫和伏笔。在结局,也不像一般书中那样草草收笔,而是给每一个人都安排了顺理成章的结局,这一点是极为难得的。
对两个本是平行线般没有交叉点的人来说,小小的一次摩擦也许就能迸发出火花,而要让这样的火花发光发亮下去,却需要惊人的毅力和耐性。70年代出生在北京的干部子弟们本身就有一种魅力,这种魅力是带着七分邪三分天真的。打架、进派出所、搞走私货,这样的人生就很像港片里演的,大起大落。陈星拥有的就是这样的人生,在该懂事的时候没懂事,却总被命运无形的手拉扯着长大。想爱而不能爱,是最折磨人的东西,而作者,正是把这样微妙的感觉刻画得入木三分。
非典、地震,这些近代中国的伤痕,在主人公陈星身上都有着体现。他在广州扮蜘蛛侠当飞人,又在非典时期遭遇前女友,最后流浪天涯,却又在四川地震期间身在前线救人,因而也在最后的最后被张红旗找到。这样的安排联系着的大背景,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在那个特殊时期的自己,那个时候自己在做什么?怎样走过来的?很快就会有了共鸣。
《红旗下的果儿》是一个关于回忆的故事,从陈星的角度来叙述,他的中学、大学再到踏入社会,而这其中很自然的穿插着一段貌似淡淡的、却很深刻的爱情故事。他和张红旗的爱,从开始的浅浅到后来的慢慢汇聚浓烈。两个寂寞的人,就在命运纠葛中联系在一起,让人想起一个很常用的词:缘分。一个成绩优异自然是一帆风顺地长大,而另一个,很爷们的陈星,从小到大都是痞子似地过着不知天日的生活。但虽然是这样的他却有着一些善良而正直的东西,正是这些闪光点吸引了张红旗,也仅凭那么一点点,给张红旗的人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她在出国留学后,依然思恋着空间上相隔遥远的另一个人。
当我们还是中学生时,当我们的青春刚刚开始,当我们遇见命中注定的那个人,一定会有些什么和《红旗下的果儿》描写的是一样的。那是属于我们共同的,有关青春的,温暖的回忆。但愿,读这本书的人都能从书中找到从前的自己,把回忆煮成黑咖啡来品尝,先苦后甜,并同时在心中祈祷在生命中有过照面的人们,一切都好。就像《围城》里写的那样,把好葡萄留在最后吃的这种人,恭喜你,还心存回忆。
文/段定然
《红旗下的果儿》,石一枫 著,九州出版社,2009年11月
在回忆里找到从前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