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汉朝那些事儿(第八卷) > 第五章 水深火热

第五章 水深火热

第二剑:挥剑。临朝听政,阎皇后自尊为皇太后。

第一剑:拔剑。发布讣告,宣布皇帝驾崩的消息。

第三剑:舞剑。快马加鞭,迎立更年幼的清河王刘庆异母弟弟刘寿之子刘懿为帝。

第二天,阎姬将作秀进行到底,派司徒刘熹到郊庙社稷,假惺惺地为汉安帝进行祈祷,而阎氏集团则利用这个时机,对京城进行了全方位的安排和部署,因为城中禁军都是阎氏子弟把掌,因此整个朝中局势也都在掌握之中。部署完毕,到了晚上,阎姬开始亮剑了。剑剑逼人,剑剑封喉。

阎姬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易见,立刘懿这样的“傀儡”皇帝,由她独揽朝政大权。因为阎姬出剑快,剑气如虹,目标明确,朝中众臣只能眼睁睁地成为“看客”,想不顺从她的意思都难。

事实证明,阎姬的“作秀”本领果然高明,众人都被她的举动迷惑了,没有人怀疑皇帝已经“死去元知万事空”了。从叶县到洛阳有六百里之遥,但在阎氏集团的敦促下,只用了四天就到了洛阳。

果然,少帝刘懿即位后,阎太后代为摄政,临前殿,朝群臣。太后东面,少帝西面。群臣奏事上书,皆为两通,一诣太后,一诣少帝。当然,少帝只是个傀儡,是个摆设,是个挡风墙,大政全由阎姬决断。

于是,阎氏集团马上封锁汉安帝驾崩的消息,对外宣称:“皇帝病重,不能亲见众卿!”并且将汉安帝的尸体转移到卧车之中。一路上,只有阎姬一人亲侍车旁,每日上食,端送汤药,并不时地向车内的尸首问候起居,以掩盖真情,迷惑众人视听。同时找来草药放置车内,掩尸体腐臭之味。

阎太后三剑齐发,效果显著。她并没有小富即安,随及再接着亮了两剑。

会议达成如下应对办法:先秘不发丧,防患于未然,连夜回洛阳,再从长计议。

第四剑:铸剑。打造班底,任哥哥阎显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汉安帝死的太突然了,处变不惊的阎姬马上召来兄弟阎显和江京、樊丰等人进行了一次“密谋”。达如如下共识:坚决阻止济阴王刘保被朝中大臣“非转龙”登基。原因很简单,汉安帝突然驾崩,他唯一的儿子济阴王刘保虽然早已是“废太子”了,但人却在洛阳,朝中公卿大臣听闻皇上死讯后,如果拥立他登基,那么整阎氏集团的末日就要到了。

第五剑:藏剑。采取措施,“软禁”废太子、济阴王刘保的自由权。

然而,汉安帝不会料到,就是这次扫祖,却变成了他的“死亡之旅”。三月初三巡幸队伍到达宛(今河南南阳)时,汉安帝突然得了急病,数日没有好转,便急忙北返洛阳。当途经河南叶县时,32岁的汉安帝结果和当年秦始皇一样,在乘舆之中呜呼哀哉。

阎太后没有直接杀了刘保,那是因为刚刚经过了大变动,她不想做的太过,成为千夫所指。果然,不想被“藏”的刘保听闻父皇去世消息后,想上殿守灵,以尽孝心,结果被阎太后断然拒绝。大权在握的阎太后,下令刘保不得上殿亲临梓宫。可怜而又无奈的刘保,为此伤心得“悲号不食”。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见了,不禁唏嘘不已。

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春天,汉安帝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清明扫祖祭祀活动,阎姬陪同一起从洛阳出发去祭扫祖陵安陵(今湖北枣阳县东)。

(3)大洗牌

殊不知,男人的这一套超级权术手段,很快被阎姬剽窃过来了,她上演的是“复制版”的胡亥夺权图腾。

阎姬五剑齐发,剑走偏锋,剑气如虹,剑剑封喉,取得了良好效果,力挽狂澜,成功达到了预期值后。有一个人以雷霆之势,狂啸而出,不甘示弱,马上挥出了一剑,这一剑威力一点也不比阎太后的五剑逊色,这一剑惊天地泣鬼神;这一剑山河为之断流;这一剑日月为之色变;这一剑叫无情剑,挥剑的人叫“多情剑客”阎显,阎太后的亲弟弟。

隐而不报,假传圣旨,夺权篡位,斩草除根,血腹屠杀,以保平安。这是胡亥实现梦想的全过程。

原来,自从阎氏集团临朝后,阎显并不满足于手中的权力了,他想打造自己独步天下的至高无上地位。对此,他首先把目光瞄准在了阎氏集团德高望众、位尊权重的“外姓成员”——大将军耿宝、樊丰、谢恽、王圣等人身上。

九月,二世新政府在咸阳举行盛大的葬礼,将秦始皇安葬于骊山,就是现在的秦始皇陵。在安葬秦始皇的时候,二世皇帝下了这道处置秦始皇后宫的命令。这道命令说:“先帝的后宫当中没有子女的人,不宜外放出宫。”根据这道命令,于是将她们全部殉葬从死,死者的数量相当多……

这些人为阎氏集团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核心人物。为此,阎显觉得他们的存在是自己前程的巨大威胁,因此,千方百计想密谋搞掉他们。于是,他来了个两步走:

先来重温一段历史,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天下的旅途中生了病。车驾抵达沙丘宫平台(今河北广宗西北大平台)时,秦始皇病情急遽恶化,突然不治身亡,享年五十岁。随后的事情,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沙丘之谋。沙丘之谋的主谋是赵高,他是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的老师,秦始皇的贴身车马班长——中车府令,他引诱胡亥,说动丞相李斯,三人结成政治同盟,伪造遗书,逼迫皇长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即位,建立起二世政权。

第一步:培植新的死党。他对阎太后狂吹耳边风后,阎太后提升太尉冯石为太傅,司徒刘熹为太尉,同时参录尚书事,前司空李郃被任命为司徒,提拔这些人既可以打压耿宝等人,又找到了帮凶,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强基固本。

(2)夺权图腾

第二步:痛下杀手。阎显走的路线很老套,派人向阎姬打了这样一个小报告:大将军耿宝与中常侍樊丰、虎贲中郎将谢恽、恽弟侍中谢笃、大将军长史谢宓、侍中周广、安帝乳母野王君王圣、王圣的女儿永及永婿黄门侍郎樊严等人,内外勾结,上下串通,左右逢源,前后呼应,深浅唱和,大小奥援,狐假虎威,互作威福,刺探机要,逆天而行,大逆不道。

至此,阎姬的“毒手摧花”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一个强大的阎氏集团霸占了朝野一下。

阎太后看了奏章后,根本不顾相互相依的日子,不顾同谋密事的情义,再次挥起了手中的倚天剑,挥出第六剑:亮剑。这一剑来了个一窝端,结果被处死的有三人:樊丰、谢恽、周广(其家人远徙比景)。被处以髡钳之刑的有二人:谢宓和樊严。被流放的有一人:王圣(流放到北地雁门)。被贬的人有一人:耿宝(被贬为则亭侯勒)。如果你认为阎太后有意放这位阎氏集团骨灰级人物一马,那就大错特错了。耿宝在归国途中,阎太后的圣旨到了,令其回朝廷,耿宝情知难免一死,选择了“自已动手,英名尚存”的方式,被迫自杀。

果然,尽管主留派的言论很精彩,但汉安帝刘祜一点也听不进去。最终,他没有让这场辩论再继续下去,马上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对太子刘保挥了挥手,就是这一挥手,从此太子是路人——被废。就是这一挥手,从此太子是庶人——贬为济阴王。

经过这次政治大洗牌,阎氏子弟抢班夺权,朝廷大权全由阎氏子弟垄断。除了阎显外,阎景为卫尉,阎耀为城门校尉,阎晏任执金吾。当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有了杨震这个前车之鉴,朝中臣自然警言惕行了许多。这次他们自然知道汉安帝是铁了心要废太子刘保了,与其作无谓的反对,不如识时务地闭上嘴巴,选择“沉默”。

这样,继邓氏集团后,阎氏集团彻底霸占了朝野,权倾天下。

然而,朝中大臣这时大多还是选择了中立派。是啊,现在朝廷已不再是那个朝廷了,是阎氏的天下了。耿宝等人都是阎姬极力打造的心腹之人,他们仗着阎皇后这棵大树,在朝廷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气焰炙天,肆无忌惮,无恶不作。对此,朝中大臣敢怒而不敢言。曾有“关西孔子”美称的大学者、太尉杨震多次上书揭发这帮人的丑行,结果遭到了耿宝等人的强力反击,最终逼得杨震自杀身亡,落得个尸骨露于野的下场。

然而,正当阎氏集团春风得意时,一个人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这个人便是少帝刘懿。

来历一出马,果然非同小可,他引经摘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还毫不留情地攻击了阎氏集团的核心人物耿宝,真可谓一举两得。

刘懿原本这亲王,突然变成了卿王,按理说应该高兴才对,然而,他却满面愁眉,原因是阎氏集团的嚣张和跋扈,让他感到太憋屈,太压抑,太郁闷。都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他自从当了这个所谓的少帝后,噩运接踵而至,整天愁容满面,整天神情恍惚,整天泪流满面,整天黯然神伤,整天度日如年,整天这样折磨自己后,很快病了,接着病重,再接着病危……

总结陈词:废掉太子一事,陛下应该慎之有慎。而从目前情况看,根本不应该废掉毫无过错的太子。

在少帝刘懿病重期间,最着急的当然是阎太后。她赶紧召集阎氏集团骨干成员大长秋江京及阎显兄弟等人,进行了一次秘密的政治会议。

第二个关键词: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耿宝做为皇亲国戚,得到了很多荣誉和庞爱,却不懂得感恩报恩,为国为民服务,而是依附奸臣贼子,伤害无辜忠良,离祸患不远了。

“少帝现在病情日益加重,一旦归去来兮,天下又会生出许多变故来。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做好立继嗣人的打算才对。”会议一开始,阎太后抛出了中心论点。

解析:太子还是小孩,还没有满15岁,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未成年即便有点过错,那不是他本身错误,而是年龄小的原因。因此,应该选择更好的老师,对太子进行教育,让他更加健康地成长,这才是对太子负责的做法。

随后大家畅所欲言,最后达成如下两点共识:

第一个关键词:法不责众,法本容情。

一、对济阴王刘保要高度重视,重点防备,坚决不能给他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来历做为主留派的代表陈述理由,直接说了两个关键词。

二、早做打算,从诸王子中物色好新的皇帝接班人,避免临时抱佛脚的危乱。

第二派是主留派。代表人物:太仆来历、太常桓焉、廷尉张皓。

接着,阎氏集团便会面出动,开始物色新主。据说,此后一则征聘启示风靡大街小巷,百姓直呼,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只听说过征工征兵征收征购征婚征稿征税,没见过还有征皇帝的。

理由是:太子无德无能无才,不能胜任。

此时,少帝病重的消息早已在宫中传开。有位担任中常侍的宦官孙程感到,这是一次摆脱阎势集团控制绝好机会。于是,他马上进行紧急密谋。本着一个好汉三个帮的原则,孙程马上找了三个人相助。

第一派是主废派。代表人物是大将军耿宝(汉安帝的舅舅)、中常侍樊丰、大长秋江京和王圣(刘祜乳母)。

第一人叫长兴渠。长兴渠是“济阴王”刘保的谒者,孙程找到他后,利用三寸不烂之舌进行了劝说。直接教会了长兴渠三个关键词。

“我想废立太子。”会议一开始,汉安帝就开门见山地抛出了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朝中大臣一听,惊的云里雾里,太子好好的,怎么说废就废啊。对此,朝中很快形成了三大派。

第一个关键词: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解析:济阴王是先帝嫡嗣,于情于理于法都应该由他来承嗣国统。

然而,他不会料到,这时朝中大多是拥后派了,调查组摄于皇后的淫威,哪里敢坚持“实事求是”,而是选择了“随波逐流”,上报给汉安帝的回复是:太子刘保谋反证据确凿,属事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听到调查组的报告后,汉安帝刘祜怒了,立即召集朝中大臣,召开了政治会议,商议废立太子一事。

第二个关键词:小人得志,君子道消。解析:因为坏人谗陷,蒙蔽先帝,无过无错的济阴王才遭废黜。

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更何况这个时候的汉安帝已误入花丛中不可自拔,被阎姬的温柔乡勾走了年少驿动的心,也蒙闭了双眼。接到“密谋三人组”打来的小报告后,汉安帝高度重视,立马派人去调查。

第三个关键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解析:北乡侯(少帝)一病不起,正是我们反戈一击,翻身的绝好时机。

此时阎姬拉她们两个下水,自然是干柴烈火,一点就着。于是乎,“密谋三人组”就这样形成了。

对此,“茅塞顿开”的长兴渠当即表态,一个大大的“诺”字。

当然,为了保险起见,阎姬不可能直接出面吧,于是本着一个好汉三个帮的原则,她找了两个“枪手”,分别是大长秋江京和中常侍樊丰。江京和樊丰原本就跟太子刘保的乳母王男不和,后来发展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两人一不做二休,索性找了“莫须有”的罪名,靠阎姬撑腰,杀死了王男。刘保为此体会到了人生中的最二大痛(第一痛是失生母李氏)。刘保当了太子后,江京和樊丰感到不妙,恐怕日后会追究害死王男之责任,四个字:惧有后祸。

搞掂长兴渠后,孙程再接再厉,马上寻找第二个帮手——中黄门王康。

羽翼渐丰,毒辣的阎姬开始对“最大威胁”太子刘保下手了。她采取的战术很明确,只有两个字:诬告。罪名也只有两个字:谋反。

王康曾为刘保做太子时的府史,自从太子被废,他常常长吁短叹,愤愤不平之情溢于言表。因此,这一回王康根本不用孙程多费口舌,听明来意后,二话不说,举双手加双脚赞成。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邓氏集团灰飞烟灭时,新的阎氏集团呼之欲出。

然后,孙程开始寻找第三个目标——长乐宫的太官丞王国。

阎姬原本失神的双眸顿时有了光彩,她仿佛溺水的婴儿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对汉安帝大献殷情,通过她的“温柔攻势”,汉安帝很快将她的四个兄弟加官晋爵。这样,阎显、阎景、阎耀、阎晏并列为卿校,典掌禁兵。第二年,也就是延光元年(公元122年),又将阎显加封为长社侯,食邑一万三千五百户,追封早死的母亲为荥阳君。阎显兄弟家的孩子都还是“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阶段,也全被拜为黄门侍郎。

王国本来就孙程有不错的深交,现在孙程来拉他下手,他连半推半就都直接免了,上演了“投怀送抱”的精彩一幕。

然而,阎姬苦恼的时光并没有维持多久,一年后,也就是永宁二年(公元121年),邓太后病死,汉安帝终于夺回了原本就属于自己的权力,开始主宰天下。

(4)温柔一刀

对此,阎姬想把刘保这根眼中钉肉中刺除掉,但无奈此时刘保有邓绥“照着”,她再疯狂,也不敢造次,只有独自懊恼,黯然神伤。

就在孙程组建“四人帮”,紧锣密鼓地策划密谋事宜时。机遇不期降临了。十月二十七日,被立皇帝不到一年的少帝病逝。

从刘保上任第一天起,阎姬就失眠了。刘保的母后李氏是她杀死的,刘保日后的“转正”日,就是她的穷途未日。

这个时候的“老佛爷”阎姬与阎氏集团的大哥大阎显和江京这“铁三角”按原先制定的计划,选择了“重走长征路”,对少帝的死采取的依然是三步曲: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高明”的阎姬还没得及为自己的“摧花毒手”高兴,“打击”就接踵而至了。原来,因为其它宫女迟迟没有“动静”,李氏生的刘保既是长子,也是独子,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被当时还在位的皇太后邓绥的主持下,年仅五岁的刘保毫无悬念地于元初七年(公元120年)登上了太子之位。

第一步是秘不发丧。第二步是火速派人带着诏书去征召济北王与河间王等诸王的儿子入京,准备从中选立新君继承帝位。第三步是关闭宫门,屯兵防守,加强了宫内外的戒备,以防骤变。

各种不利因素都消灭于萌芽状态了。结果是后宫很快出现了这样一个怪现象,个个如花似玉,正值芳华之年的宫女都是“不动产”——一年半载也没有谁为汉安帝生下一儿半子来。

以阎姬为首的“铁三角”弈出精妙绝伦的三步曲,可谓步步推进,步步为赢。然而以孙程为首的“四人帮”也不甘落后,他们在监视着阎氏集团的一举一动的同时,马上“弈出”一着令人感叹的“胜负手”——先发制人。

但此时的汉安帝早已被阎姬的容颜遮住了双眼,对她的行为听之任之。后宫很快陷入了风声鹤戾之中。

十一月二日,孙程带领四人帮骨干成员王康、王国及中黄门黄龙、彭恺、孟叔、李建、王成等共十九位宦官召开了一次密谋动员大会。会议地点选择在济阴王所居住的德阳殿西钟下,会上大家心照不宣地统一了思想,并且上演了“割衣盟誓”的感人至深一幕。

杀了一个最受威胁的“情敌”,提升了一个最亲的“血脉”,阎姬的铁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后,她对其它宫女的打压更加肆无忌惮,当真可以用李白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来形容。

两天后,也就是十一月四日,孙程等人期待的“天时”出现了——京师及周围地区发生地震。此时已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孙程没有再迟疑,当天夜里把四人帮及手下成员聚集于洛阳南宫的崇德殿,此时无声胜有声,孙程等人根本无须再多说什么革命口号,然后向着一个方向前进——章台门。

随后,在阎姬的极力推荐下,汉安帝将她的父亲阎畅封为北宜春侯,食邑五千户。

此时,章台门由阎氏集团重量级成员的江京和刘安、李闰、陈达等人守卫,他们原本以为禁军都在手,谁敢在他们这些太岁爷头上动土,结果被孙程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不明不白就成了刀下鬼。李闰想反抗,也是孤掌难鸣,很快成了阶下囚。

面对阎姬这样赤裸裸地犯罪和欺骗,汉安帝并没有派人进行追查,李氏的死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坦白从宽者生,抗拒从严者死。”孙程对他进行了劝说。

李氏逐渐受庞,阎姬很是受惊,为了避免以后受难,她首先发难,找了个时间,找了个理由,找了个地点,用一杯毒酒将李氏送上了不归路。事后,她给李氏的死捏造了这样一个理由:醉酒而死。

“我坦白,我从宽。”李闰是个识时务的人,赶紧举起了双手。

二是李氏肚子很争气,生有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在后宫母以子为贵,阎姬尽管得到了汉安帝日洒夜耕的雨露,但肚子却不争气,一直空空如也。而李氏虽然是“偶尔庞幸”,但却很争气的生下了儿子刘保。对此,汉安帝对这位美人“另眼相待”,给了一个很好听很韵味的名份——喜人。虽然这个“喜人”只是虚名,但李氏在汉安帝心中受庞程度却日益加大了。

就这样,孙程收服李闰后,一边留王康、李闰把守禁军大门,断绝了宫中的阎姬与外界的联系。另一边直奔皇宫的西钟下,迎立11岁的济阴王刘保即位。刘保便是汉顺帝。

一是李氏和阎姬一样,同样才色兼备。美是入选后宫必不可少的条件,是敲门砖,是试金石。而才是后宫生存法宝和利器,是杀手锏,是防火墙。汉安帝对她同样很庞爱,虽然没有给她太大的名份,但却给了她一个很特别很时尚的绰号——长乐螭纹玉璧“瓷娃娃”。

紧接着,孙程马上来了个“狐假虎威”,通过“已经即位”的汉顺帝下令,命公卿大臣和虎贲、羽林将士屯守南、北两宫门户。这样一来,革命军轻而易举地夺取了军事要地的禁军控制权。

李氏之所以会成为阎姬的“枪打出头雁”,原因有二:

直到这时,阎太后吓的面如土色,不知所措。这时,就看阎氏集团的“大哥大”阎显的戏了。阎显果然不是吃素的,他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选择了“鱼死网破”,请求阎太后以诏书的形式召越骑校尉冯诗和虎贲中郎将阎崇,让他们迅速赶往北宫北门朔平门,抵御和铲除孙程等四人帮的革命。

也正是因为这样,后宫的“后起之秀”李氏很快就成了她的“磨刀石”。

阎姬这个时候已到了“山穷水路疑无路”的尴尬境地,没有拒绝的理由。而冯诗接到阎太后的“诏书”后,立即赶到了宫中。这时,阎显为了让其死心踏地为其卖命,说了这样两句话:1、孙程大逆不道,以下犯上。他拥立济阴王,并非先皇之意,有天子玺绶尚为证。

十年蛰伏陋室,一朝大权独揽。成了后宫至高无上的“一姐”后,阎姬一边在享受“专庞”带来的喜悦,另一边开始挥霍“专权”带来的快乐。娇惯溺爱贯了的她在宫中撒泼使性,大耍威风,经营着她后宫的一亩三分地。具体表现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说的再直白点就是,汉安帝只能宠幸于她阎姬一个人,对于有威胁的“敌情”,她毫不手软,采取一切手段和办法进行打压,甚至不惜亮出手中的“绝情剑”和“屠龙刀”,置人于死地,以确保她独一无二的皇后地位不动摇。

2、你如果能尽心报效太后,事成之后,一定给你封侯。

第二年,也就是元初二年(公元115年),阎姬被转正了,以势不可挡的气势被立为皇后。大典完毕,熬成婆的阎姬以皇后身份入居中宫后,脸上的笑靥灿烂连花儿也要逊色几分,内心的喜悦比蜜糖还要甜几分,目光的幽长也比苍穹还要深远几许。

对此,阎姬当即“附和”道:“你如果能活捉济阴王,朕封你为万户侯”说着,还取来了亮晶晶闪光光的侯爵的印信摆在冯诗面前。

在度过如胶似漆的“蜜月”后,汉安帝立马给了她“名份”——被立为贵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阎姬原本认为冯诗这个凡夫俗子,肯定逃脱不了她的“大力金刚手”。事实上,冯诗当面表现的也很喜悦,甚至当即拍板说一定不负太后厚望,保证完成任务。然后,他请求回营搬兵前来护驾。

阎姬入宫后,被汉安帝惊为天人,在发出“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佳人不在灯火阑珊处,却在眼前”的感概后,很快对她爱的死去活来。的确,阎姬就是天生的尤物,肌肤吹弹可破,吐气如兰,玉体达到了最佳的黄金分割比例,曲线玲珑,凹凸有致,增一分则肥,减一分则瘦。在冬天如一团棉花,暖似一团烈火,怀抱就是叫人欲死欲仙的温柔乡,而夏天则润滑如玉,凉若冰块。这样的“温柔乡”谁又不爱不喜欢呢?

对此,阎太后为防生变,派阎氏集团的另一个亲信樊登与他一共前往,名为“协助”,实为“监督”。谁知,冯诗刚离开北宫,便对樊登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你看,那是谁来了。

这时候,汉安帝已经二十出头,正值精力正旺之年。但由于朝政大权由邓太后邓绥“接管”,沦为傀儡皇帝的他,只好选择隐忍和消沉以迷惑邓太后。于是乎,只能“醉入”女色来打发他“空闲”的时光。

等樊登看时,冯诗给了攀登“温柔一刀”,这一刀看似温柔,但结果并不温柔。

发迹史:因为阎姬长拥有相貌、才华、出身三大得天独厚的优势,她也选择了重走邓绥的“后宫之路”。汉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才色”兼备的她被选入掖庭。

随及冯诗回到大营闭门拒守,宣布“中立”,来了个“坐山观虎斗”。

阎姬的祖父阎章,精晓国家典章制度,在汉明帝永平年间任尚书,当时他的两位妹妹被明帝选入宫中,封为贵人。因此,阎章一跃成了皇亲国戚。然而,由于汉明帝为人正直,为防止外戚专权,采取了“权无私溺之授”的策略,结果阎章非但没有借女儿的两对翅膀“高升”,反而“直降”,成了职比二千石的中上级军官——步兵校尉。阎姬的父亲阎畅生有四个儿子(阎显、阎景、阎耀、阎晏),却只有一个女儿。也正是因为独生女的关系,阎姬一出生,就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这时,阎显的弟弟卫尉阎景从禁中去卫尉府征率兵马,直赴盛德门,试图救援阎姬。孙程听闻消息,急忙以汉顺帝的诏书去召尚书郭镇,命他立即抓捕阎景。

家庭背景:名门之后。

郭镇身体有羌,正在床上休养。听闻召唤后,带病率领手下的羽林军便往宫中赶。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好在途中拦截住了火急火撩的阎景。结果,成功将阎景生擒,押往廷尉大牢。当天夜里,阎景便“暴病”死于狱中。

祖籍: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

失去唯一的“最可靠”外援”阎景后,阎姬和阎显已是孤立无援,已成瓮中之鳖。第二天,已稳操胜券的孙程采取了“围而不攻”的政策,来了个三步走。

下面,我们就来看“后继人”阎姬的个人资料。

第一步:派人到禁中,向阎姬索还了天子玺绶,剥夺了太后“听政”大权。

三是具有出身优势:她的母亲与邓绥之弟西平侯邓弘的夫人是同胞姐妹,这是阎姬发迹的敲门砖。

第二步:护送汉顺帝驾幸嘉德殿,临朝听政。

二是具有才华优势:她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甚称一流的才女,一点也不夸张。

第三步:派侍御史带着皇帝的节钺收捕阎显及其弟阎耀、阎晏等人。

一是具有相貌优势:她长的貌美如花,用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此时的阎太后虽然心里有一千个不心甘,一万个不心甘,但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情况下,选择了屈服,乖乖地献出了玺绶。接下来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就水到渠成了。汉顺帝毫无悬念地入住嘉德殿,随后阎显及其弟阎耀、阎晏等人全部被打入死狱,并且很快被送上了断头台,而他们的家人则统统被流放到比景(今越南境内)。而这正是当年阎姬策划的大将军耿宝冤案中樊丰、谢恽家人的流放地。当真印证了这样一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末到。史称此事为夺宫之变。

阎姬之所以能成为接班人,那是因为他具备三大优势:

只有交出了政权的阎姬暂时得已保全性命,但她却成了废后,居住地也由长秋宫搬到了冷宫。从此庭院深深深几许,阎家皇后独自悲。

这位“后继人”便是汉安帝刘祜的皇后阎姬。

第二年(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正月初一,格外开恩的汉顺帝曾前去朝见阎姬。汉顺帝原本以想自己的大度给阎姬一点慰藉。然而,他不会料到,他的到“造访”给曾经的“造反”者阎姬不是慰藉,而是“温柔一刀”。无颜以对,无地自容,无情无义,无源之水,无所事事,无孔不入,无可奈何,无计可施的阎姬在这次见面的后半个多月,也就是正月十九,选择了无疾而终,离下了无尽悲情。

一代奇女子邓太后走时,她挥一挥衣袖,不曾带走半分云彩,却带走了一个传奇。而另一位奇女子挥一挥手,接过了她的接力棒,开始了新的传奇之旅。

本着阎姬死后,汉顺帝把她与安帝合葬恭陵,算是给这位雄霸天下的太后最后的“补偿”和安慰。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导风骚数十年。

至此,阎氏集团彻底烟消云散,得过了昨日黄花。

(1)催花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