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汉朝那些事儿(第七卷) > 第二十一章 谁是英雄

第二十一章 谁是英雄

相信很多人听到这个笑话都会捧腹大笑,当然,这个笑话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这样一个问题——讲话的艺术很重要。闲话不说,下面就来看班超的请客了,同样精彩纷呈。

在古代有一个请客的故事很有名气,相信很多人听说过。大致内容就是说有个人请客,看看时间过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主人心里很焦急,便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是不该来的啰?”于是悄悄地走了。主人一看又走掉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便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又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跟主人较亲近的朋友,看了这种尴尬的场面,就劝他说:“你说话前应该先考虑一下,否则说错了,就不容易收回来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释说:“我说的并不是他们哇!”朋友听了大为光火,说:“不是叫他们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果然,一到会场,焉耆王、尉犁王等三十人便后悔了,因为还来不及尝一口美味佳肴,便先领教了班超的“狮子吼”:“该来的怎么没有来?”

都说“吃一堑长一智”,按理说,班超这些匡人的把戏,焉耆王已经领教了,应该引以为戒才对,然而,事实证明,他们和班超的智商显然不是在同一个等级上的。酒宴当日,焉耆王广、尉犁王泛及北鞬支等三十多人却来了个“集体赴约”,心里可能还在这么想,白吃白喝还能白拿,不要白不要,待会儿一定要吃它个体肥膘厚,拿他个盆满钵满。然而,他们忘了这样一句话,天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馅饼掉的,即使有掉,也要防止馅饼砸破你的脑袋。

按照前面说的,主人无意识这样说很容易得罪客人,弄不好会落得人去楼空的下场。然而,此时班超这样说显然不是一时“口误”,而是有备而发。果然,班超的话一出口,焉耆王、尉犁王等都不敢吭声,更不敢“怒而起身”便走。

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焉耆王一相情愿的想法,焉耆左侯元孟很快就让他的想法打水漂了。焉耆左侯元孟曾经被焉耆王当做“人质”送到东汉的洛阳,少小离家老大还,个中艰辛和苦楚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因此,焉耆左侯元孟对焉耆王是“憎恨”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再加上焉耆左侯元孟多年受汉朝礼仪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焉耆王广“出尔反尔的小人态势”更加“憎恨”。没有最恨,只有更恨,恨铁不成钢,恨国将不国,恨到尽头是爱。出于爱国的表示,他悄悄派使者向班超报信,传达了焉耆王欲隐遁山林和他们顽抗到底的想法。班超听了使者的话,先是大为震惊,接着马上镇定下来,对使者怒不可遏:“一面之词,妖言惑众;一丘之貉,危言耸听。”说着便直接把使者送上了断头台。用实际行动表明,他完全不相信元孟的鬼话。与此同时,还声称班超约会焉耆等三国国王,说要举行诸国国王参加的“国宴”,凡是参加的不仅可以免吃免喝,还有大量重礼相送。

“国相腹久等一干人和危须王为什么不来?莫非是我这里的粗茶淡饭,你们看不上?”原来,危须王和国相腹久等十八人觉得宴无好宴,如其冒杀头的危险去吃一顿饭,不如自食其力来得安稳。因此,危须王和国相腹久等十八人选择了不赴宴。

其实,班超之所以这么热情地送北鞬支是有目的的,也是他的“投石问路”的核心所在。说得透彻点儿,他是个路痴,缺的就是像北鞬支这样轻车熟路的向导带路。因此,送完北鞬支回来,班超马上率领大军一马平川地抵达了焉耆境内的大泽中。等到焉耆王广得知消息后,联军已经驻军于距王城二十里外的大泽中了。焉耆王广最初以为班超无法入其国内,现在见班超率大军突然到来,除了痛恨北鞬支“引狼入室”、班超“阴险狡诈”外,唯一能做的一件事就是逃。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焉耆王想隐于朝和市都是不现实的了,于是,其想带领全体焉耆人隐于野——躲藏到山林中。

班超的计划是一网打尽,此时有漏网之鱼,但眼前网中的鱼也是不错的,于是乎马上说了第三句话:“该砍头的怎么还不砍头呢?”说着,手一摆,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冲上来就把焉耆王、尉犁王等人捆了个严严实实,接着在焉耆国乌垒城当年故都护陈睦被杀害的地方进行了“狗头斩”,以祭奠二十年前在乌垒城殉国的故都护陈睦和两千余汉军将士。

来而无往非礼也,班超马上摆开酒宴为北鞬支接风。席中,班超的部下中有人悄悄建议班超趁此机会杀掉北鞬支。班超却坚决地摇摇头,大鱼还在后面,怎么能因为吃小鱼而哽住了自己的喉咙呢?坚决不同意把这接风宴变成鸿门宴。非但如此,酒足饭饱后,班超还让北鞬支带领大量的财物,亲自送他到焉耆国才返回。

随即,班超率大军对焉耆国发起了猛攻,结果焉耆国军队在“无首领”的情况下,各自为战,败得惨不忍睹。有五千余人成为刀下鬼,有一万五千人被生俘,三十余万头马、牛、羊等牲畜被缴获。

当然,焉耆王这样做还有一层意思,也是“投石问路”,希望以这种“犒劳”的方式来试探班超大军的虚实。

杀完人放完火之后,班超接下来又发挥他的老特长,派人飞马将首恶焉耆王广、尉犁王泛的首级传至洛阳,县蛮夷邸。与此同时,班超改立原焉耆左侯元孟为新焉耆国王,并改立了尉黎、危须、山国三国的国王,至此,西域各国都向班超送纳人质,表示归服汉朝。

其实班超是在不知敌情虚实的情况下,进行的“投石问路”之举,但结果是这石头一投出去就掀起了波澜。焉耆王就是内心最激动的一个,他对班超充满诱惑力的话充满期待,他一直渴望能有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显然,班超这次是留给他的最后机会,他怎肯轻易放过?于是乎,焉耆王马上派遣他的左将军北鞬支带着牛肉和美酒来迎接班超。

东汉和帝永元七年(公元95年),和帝刘肇(其实是窦太后在行使权力)封班超为定远侯,食邑千户。此时,班超到西域已整整有二十二个年头了。这二十二年,班超在西域奋不顾身,为国效力,终于使得他青年时代“封侯于万里之外”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第三,作为诚意,我现在先赏赐你们每个国王彩色丝绸五百匹,希望咱们能友好相处,文明相处。

“你额头如燕,颈脖如虎,飞翔食肉,这是万里侯的相貌啊!”相士的话竟然一语成谶,令人感哉、叹哉、赞哉。

第二,如果你们想要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就应该马上派使者来迎接我们入城,抚慰完了,我就会回去,决不动你们民众一分一毫、一针一线;

关山度若飞

第一,我们这次到你们的地盘,没别的意思,只是想抚慰一下你们;

时间很快到了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此时的班超已经六十八岁了,在西域已经待了整整29年,29年的日日夜夜,29年一举打破了当年苏武留在匈奴19年的漂泊他乡世界吉尼斯纪录。29年的日夜对祖国对亲人对家乡朝思暮念夜成空,再过一年就是30年了。十年可以磨一剑,三十年可以磨一人。别人是三十而立,而功成名就、封相封侯的班超已别无所求,此时最大的心愿却是“三十而归”,叶落归根。人的一生其实很简单,简单得如此苍白。

大军抵达尉犁边界后,班超并没有直接开打,而是来了个“先礼后兵”,派人到焉耆、尉犁、危须那里,传达了他的三句话:

可是他此时人在西域,身不由己,要想回家,得上书朝廷,得到刘肇的批准才行。于是,他马上写下表章,千里传书给刘肇。文中的中心思想是:常回家看看。

焉耆、危须、尉犁三国伤不起,班超和徐干却等不起,三年后,也就是永元六年秋(公元94年),那同样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班超发动了他到西域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征讨行动,发动龟兹、鄯善等八国联军共合七万人,连同本部亲兵及自愿参战的商贾一千四百多人,讨伐焉耆、尉犁、危须三国,打出的出师宣言是:誓要为被焉耆国杀害的汉军将士报仇雪恨。

为了论证自己落叶归根的心情。他举了三个例子,归纳起为:一是太公封齐,五世葬周。解析如下:姜太公虽然受封于齐国,但死后仍归葬于他的家乡周(地)。二是狐死首丘。解析如下:狐狸死的时候,头总朝着它出生时的土丘的方向。三是代马北风。解析如下:代地的马,无论走到哪里都依恋北风。

当然,要想搞定焉耆、危须、尉犁三国也不容易,这三国此时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因为他们以前曾经联手攻杀了故都护陈睦,有血仇垫底,他们害怕、彷徨、犹豫,不敢轻言归降的事,害怕报复,伤不起啊!

随后,班超再次陈述自己的状况是:犬马齿减,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意思就是说犬马之齿日减,我时常恐惧自己因为年老体衰,而突然死亡,落得个孤魂漂泊于异域的悲惨结局。

升了官的班超和徐干马上就玩起了知恩图报,把目标对准了西域硕果仅存的焉耆、危须、尉犁三国身上,臣服这三国,西域也就彻底搞定了。

最后的结论是:所以特冒死上言,希望趁我活着的时候,回来看一看中原。

喜讯从西域传到东汉的朝廷,摄政王窦太后马上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任命徐干为西域长史,同时还重新设置了派驻在西域的骑都尉和戊、己校尉。班超和朝廷派来的司马姚光一起,废除了一直以来与汉作对的龟兹王尤利多,改立龟兹国久居汉朝、深慕汉风的龟兹世子白霸为新龟兹王。并让姚光遣送尤利多离开龟兹前往洛阳,彻底消除隐患。同时,班超把都护府的驻地选在龟兹它乾城,屯兵震慑,而命令自己的副手徐干居于疏勒国,戊、己校尉领兵五百驻守车师国前部高昌壁,另设戍部侯领兵驻守在距车师前部五百里外的车师国后部候城;各部分工负责,以成掎角,牢牢地掌控着西域的局势。东汉王朝在西域的力量得以大为增强。

为了让结尾更煽情,他结尾的话更是精练:我不敢奢望能到达酒泉郡,但愿能活着踏入玉门关,踏入大汉这片热土就心满意足了。

平定了疏勒王忠的叛乱,成功“并购”了莎车、大月氏等国,班超如红日中天,无人能掠其缨。永元三年二月(公元91年),那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班超却是喜事连连,西域的“难剃头”龟兹、姑墨、温宿等国进行了一次碰头会,会议一致认为凭现在局面,他们继续与汉朝为敌,继续和班超对抗,是自寻短见,是死路一条,要想走活路,只有投靠东汉王朝,归顺班超。

信写得很感人,但信投出去了,却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光阴荏苒,很快两年过去了,这时的班超已迈过古稀之年了。班超的妹妹见朝廷还没有召还班超的意思,就自己撰文上书朝廷,希望朝廷能够召回他年逾古稀的哥哥,书信肯定写得很好,很煽情,这里不妨把原文摘录如下: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妾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赏,爵列通侯,位二千石。天恩殊绝,诚非小臣所当被蒙。超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会陈睦之变,道路隔绝,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因其兵众,每有攻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所与相随时人士众,皆已物故。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尽其力,以报塞天恩,迫于岁暮,犬马齿索。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而卿大夫咸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录。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就这样,谢带兵返回后,大月氏国对于汉朝的威德很是感动,主动与汉朝和好如初,并遣使者岁纳贡奉。

“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遣小国之臣,况超得备侯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衰,丐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卒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惠。《诗》云: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超有书与妾生诀,恐不复相见。妾诚伤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诚可哀怜。如不蒙救护,超后有一旦之变,冀幸超家得蒙赵母、卫姬先请之贷。妾愚戆不知大义,触犯忌讳。”

月氏军虽然处于困境,但毕竟人多势众,班超也知道狗急跳墙这句话的含义,知道逼急了月氏,弄不好会吃不了兜着走。月氏副王谢已经给足了他面子了,班超顺水推舟,大度地说,不打不相识,你们走吧,我们绝不为难你们。

这份上疏,今天读之犹让人觉得情理兼具,文采飞扬,感人不已。班彪、班固、班昭都是写作高手,班昭也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女作者,今天我们看到的汉书中的《百官公卿表》和《天文志》部分,就是班昭撰写。

谢最后没办法,为了保全自己和士兵的命,只好遣使向班超请罪,内容很简单,大致意思是说,咱们原本是一家人,这次也是误会,咱们就此收手吧,和解,不打了。

汉廷显然被美女作家的文笔感动了,在接到这份上疏后,深感其言其情,立即下诏征还班超,另以戊己校尉任尚代替班超为都护。

谢一看之下,嘴如同活生生吞了一个鸡蛋一样。先惊后怕,再静下心来分析一下形势:徒有七万大军,却无充饥之食,要想取胜那是白日做梦了;而要想活着回去,也得看班超答不答应啊。

任尚曾做过军司马、中郎将、乌桓校尉和戊己校尉,勇冠三军,数次出击北匈奴,立下过赫赫战功。在班超临行前,任尚毕恭毕敬地请教班超治西域之道。

杀人放火是班超的拿手本领,而杀完人放完火后的“提尸示威”是班超的看家本领。结果,班超马上给副王谢献上了月氏使者的脑袋。

“道可道,非常道。”班超道。

班超那是什么人,是一个事事料敌于先的人,他早就算到敌军粮尽必定会向龟兹求救,早就派精兵数百埋伏在东边前往龟兹国的必经之路上,恭候月氏使者多时了,结果可想而知,月氏使者带着大量金银珠宝去向龟兹王求援时,被班超的伏兵进行了拦路抢劫,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

“请先生明示。”任尚听得云里雾里。

提振了士兵的信心后,班超马上付诸行动,把粮草都收好,静候敌人到来。果然不出班超所料,远来的月氏副王谢带着七万大军来和班超决一死战了,结果班超极为不给面子,坚守不出。而因为交通不便利等因素,月氏人的粮草很快就出现了供给问题。想就地寻找食物,班超事先又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政策,想找到充饥的东西简直难于上青天。眼看再待下去,就要被活活饿死了,月氏副王谢赶紧派使者向龟兹国求助。

班超沉默了半晌,直接教会了任尚一个关键词:“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意思就是说为人不要太过于苛刻,看问题不要太过于严厉,否则,就容易使大家因为“害怕”而不愿意与你打交道,就像水过于清澈见底反而养不住鱼儿一样。

三、我们应该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收藏好粮食,坚守不出,敌人不攻自破。

说罢,班超便与任尚辞别,踏上了返回中原的归途。望着班超略显老迈的步伐和越来越远去的身影,任尚不以为然地对自己亲信的左右说:“我原本以为他有什么奇谋良策,金玉之言,现在看来,不过如此而已。”

二、月氏翻山越岭来犯,交通运输极为不便,粮草供给难以为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任尚不能体会班超话里的真实意思,产生的是一种蔑视的态度,更别说领会和执行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其实这是班超几十年来在西域得到的至深感触。如果任尚能按他说的做,数年之后就不会因为西域反叛而以罪被召回国,落得个孤苦伶仃的下场,这是后话。

一、月氏兵虽然多,但却是跋山涉水,千里奔袭的疲惫之师,战斗力不强;

相见不如怀念

这时,班超的部众兵力远不如月氏国多,部下们因而都很害怕。然而班超却深刻地分析了敌我的势态,开始对士兵做了一次战前动员,说了三句极为经典的话:

经过长途跋涉,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终于又回到了他离别已久的帝国首都洛阳。望着故土的一草一木,望着那依旧雄壮的巍巍高山,望着那奔流不息的滚滚黄河,他怎能不欣喜异常呢?他已经离别这里太久太久了,一转眼,三十年光阴一闪而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班超壮年出塞立壮志誓要平定西域,而今他再次返回洛阳的时候,已经完成了自己当年立下的誓言,却已是满鬓斑白了。看着来迎接自己的也已是满头白发的妹妹班昭,再想想多年前因为窦固的衰败受牵连下狱而死的哥哥班固,班超心中又是一阵酸楚。

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人活着,就是为了尊严,为了脸面,为了追求而活的。班超伤了月氏王的尊严,月氏王对此班超的态度是横眉冷对,从此,两国开始决裂。汉和帝永元二年六月(公元90年),月氏王派遣他的副王谢率领七万人马东越葱岭,进攻班超,只为讨回一年前失去的颜面。

让我们来猜一个谜:“少小离家老大回”打一个字。相信这个谜很容易猜,一点儿都不难,答案是个“夭”字,解析便是:少-小+大=夭。

此时的班超甚至连请示汉和帝刘肇的程序都直接免了,直接拒绝了月氏的好意和美意,显然是被日益高涨的“虚名”左右了自己,原本一直为人低调的他,这次终于高调了一回。高调做事低调做人,这是黄金法则,谁违背了谁就得吃苦头。班超拒绝了月氏的要求,遣还了他的使者,班超痛快了一回,却深深地刺伤了月氏王的面子。

同样,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班超回到洛阳后,体会到了重回故里的温情,体会到了人生如梦的感慨,体会到了世间冷暖,同样也体会到了“夭”。是啊,生老病死,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生死轮回。朝廷拜他为射声校尉,这对于已经年迈体弱的班超来说,是朝廷授予他的一份荣誉和对他数十年来在西域艰辛奋斗的褒奖。然而,只有班超自己知道,他在西域苦心经营多年,落下了很多疾病,他能坚持到现在,也完全是凭着心中的意志和对祖国家乡的思念牵挂之情。现在,终于回来了,对于早就功成名就的他来说,最后一个心愿也了却了,此生也就再无遗憾了。人终究是要叶落归根的,正如一粒种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然是一粒;这样落在地里死了,就结出许多籽粒来。

这个理由有点儿似曾相识吧,不错,三国时的关羽就曾对东吴的联姻请求说过这样极伤别人自尊的话。结果才会引发东吴和关羽的彻底决裂,才会有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悲惨结局。总的来说,归纳起来,关羽过于傲慢,做事高调,做人也高调,结果引发的是别人的不服。导致这样的结果。

班超很快病了,汉和帝刘肇十分关心他的病情,多次派遣中黄门到床前慰问,并广召名医对他进行精心医治。然而,世上最好的药能救命,但却救不了生老病死。最终因年老体衰、针石无效,公元102年,71岁的班超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留下了谁是英雄的赞歌:

月氏的出发点是好的(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两国的关系),做法也是好的(先送聘礼,再娶汉朝公主嘛)。但结果却不好,因为班超想都没有想就对月氏来了个婉拒,理由是虎女岂能配犬子。

功名从古病难成,况作天西绝域行。

永和二年(公元89年),月氏王以当初曾帮助班超进攻车师国有功的缘故,派使者带珠宝、狮子等物品来到班超驻地,一是表达月氏臣服汉朝的诚心,两国礼尚往来嘛,二是请求娶汉朝公主为妻,两国永结连理喽。

纵有平陵同落落,其如卫候尚营营。

盛名之下,正是需要低调的时候,班超不知道低调,结果惹出了事端。

杀妻吴起终遭逐,上疏鸿卿不免刑。

前面已说过,班超独处西域绝境,能接二连三地摆平各种风波和危险,能够名震西域,留名青史,正是由于他低调做人的缘故。然而,俗话说百密一疏,大智者也有犯糊涂的举动,贤士也有犯错误的时候。班超是人不是神,所以偶尔也有犯糊涂之举,也有高调做人、高举高打的时候。

定远独能逢圣主,千年万岁蔼嘉声。

都是和亲惹的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