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读书网 > 文学作品 > 汉朝那些事儿(第六卷) > 第二十一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第二十一章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而到宫里的四人开始还很激动,似乎等着刘玄给他们“颁奖”。然而,很快他们的热情就在无休止的等待中消磨殆尽了。刘玄之所以让他们吃闭门羹,那是因为他们只来四个人,还差一个人。刀斧手磨刀霍霍就等刘玄的命令,此时四人已命悬一线。

与此同时,他特召“密谋五人组”来朝中议事。密谋五人组当然不知道这是刘玄的计谋,齐刷刷地往宫中跑,是啊,皇上病了,做臣子的早一点到就可以早一点显示自己的诚意啊。五人赛跑中,结果阮器因为体力不支,中途扭了脚,不得已只好选择回去涂红花油。毕竟这样一瘸一拐的去,也不太雅观。

然而,那位受伤的大哥也许是本着破罐子破摔的原则,迟迟没露面。刘玄选择了耐心地等待。他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但四位等待的人却由焦急、纳闷变成了怀疑。他们原本以为来宫中看望皇帝的人很多,但左等右等只有他们四个人,而他们却恰恰是密谋五人组中的成员。

装病很容易理解。当年孙膑装疯那是连屎都可以吃。而对于此时的刘玄来说,装病很容易啊,无非就是躺在龙床上,作痛苦呻吟状。

气氛有点压抑,他们似乎醒悟过来了,于是除了申屠建,其余三个人选择了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往宫外跑,跑出来后,带领兵马在城外进行了烧杀抢掠,然后再慢腾腾地杀进宫来。

刘玄知道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突然一改往昔的懦弱,亮出了手中的剑。当然,他亮剑之前,选择的铺垫是装病。

应该说泥腿子就是泥腿子,小农思想太严重,本来如果带兵先直接冲进宫中把刘玄干掉了,那就什么事都没有,到时候长安城里的金银珠宝抢之不尽用之不完。然而,他们想到的却是先抢掠,然后再来对付刘玄。这给了刘玄喘息的机会。

都说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因为保密工作做得不到位,结果很简单,刘玄知道这件事了。

唯一没有逃的是申屠建,也许是突然有了“回心转意”的念头,也许是回头是岸,但刘玄却让他马上“立地成佛”了。一剑刺穿了他的心窝。然后带着自己的妻儿逃出了长安城,去投奔他的岳父赵萌。

人马组成,行动的日子也选好了,一切似乎看似完美无缺,一切看似按部就班,一切似乎顺其自然,但一切又是那么变化多端。

赵萌也不是吃素的,马上带兵帮女婿杀回长安城,把三个叛乱的将军赶出去了。

张卬马上和申屠建、廖湛、胡殷、阮器成立了“密谋五人组”。

机会就是这样,当来临时要抓住。在错进错出混乱之际,刘玄最终还是把握住了机会,夺回了原本就属于他的位子。

绑架是文明词,说得再难听点就是逼宫。申屠建那是什么样的人,当初敢在宴会上直接以示玉的方式劝刘玄干掉刘就足以说明,他是个绝不心软的人。张卬一提议,他自然答应不迭。

然而,“三王之叛”不但削弱了刘玄的力量,而且把刘玄最后的老本给削没了。他怀疑王匡、陈牧、成丹等人也有“反叛”之心,于是,以利诱召他们三个而至,结果王匡没去,刘玄便把陈牧和成丹两人给斩杀了。

张卬素来以刚硬著称,岂是服软的主儿。他见刘玄这么不识抬举,虽然碍于当时刘玄是皇帝,没有直接发作,但“私下”还是发作了。他找到了另一个狠角色申屠建,说了这样一句话:“刘玄还想一直当他的皇帝,但已火烧眉毛了,现在明哲保身的唯一途径就是绑架刘玄,逼他就范。”

内讧过后,刘玄实力几乎没了。他只好在长安当一天皇帝撞一天钟,至于明天会怎样,不去想,也知道会是怎样?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此时贵为皇帝的刘玄显然不能接受重回原地当匪寇的日子,但此时进谏的却是雷厉风行的张卬以及一群虎视眈眈的重臣。刘玄敢怒不敢言,于是选择了沉默是金。他原本以为可以这样无息地平息大臣们的“进言”,然而,他显然小看了张卬的能力。

一个人生于天地之间,或为凤或为龙,为千人之英万人之杰,为青史永远的光耀,为民族永恒的丰碑;或为豕为鼠,甚至为蛇为蝎,为千夫所指的丑蝼,为遗臭万年的小人、恶人、奸人、罪人,一半是与生俱来的禀赋,一半是出于后天的教育与际遇,以及本人的自律与自励。

二、回到南阳当山大王。

刘玄显然属于后者。公元25年九月,赤眉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攻进长安城。刘玄充分发挥善跑的特长。当刘玄仓皇地单骑逃出长安北门时,他所宠爱的那些姬妾们从后面追赶着他,连声呼唤道:“陛下,你应当下马谢城啊!”在大众面前说话尚且腼腆、羞涩的刘玄,面临生死关头,面对着曾与自己共享乐的姬妾们,却顿时生出令人惊讶、赞叹的莫大勇气,当真下了马,对着长安城恭敬下拜,然后才上马挥鞭而逃。不过这一跑再也没有机会回长安了。这一跑,意味着更始政权的彻底瓦解。这一跑,一切叶落归根,这一跑,一切终归平静。

一、打劫长安城的所有金银财宝。

刘玄手下的文武大臣除丞相曹竟不肯投降,在格斗中被杀外,其余的全都投降了赤眉军。仅仅维持了两年零七个月的更始政权,宣告灭亡。

方案商量好后,提交方案的人是张卬。张卬想必大家都记得,当初刘和刘玄争皇位正僵持不下,他拔剑相向,说要立皇帝只能立刘玄。他是一位牛脾气的火人。此时这“坏人”让他当,他也毫无怨言,毫无惧色,马上向刘玄提出了他们商量的方案。归纳起来有两点:

兔死狐悲

投降显然是下下策,暂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那就只有一个选择了:逃。

赤眉军攻下长安城后,刘秀很震惊也很失落,他体会到了什么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但邓禹已经尽力了,打了刘玄的主力,只是千里迢迢,万道重重的关口,通往长安之路远没有赤眉军那么便捷。

思考最深就是打了败仗的王匡、张卬等人,毕竟他们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可以说是更始政权的顶梁柱。但现在却败得一塌糊涂,毫无回转的余地。于是大家就坐在一起商量。最后得出的结论是:邓禹我们打不过,更不要说再加一个赤眉。既然打不过,那就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了。一个是逃跑,一个是投降。

但刘秀不愧是经过大风大浪之人,马上就出台了一道“赦免令”:封刘玄为淮阳王。

话说邓禹大败更始军的王牌将领王匡,赤眉军大举向长安发起进攻,刘玄两面受敌。这个本来就已是风雨飘摇的政权何去何从呢?这个问题,一向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刘玄正在思考,他手下的大臣们也在思考。

这天下还不是刘秀一个人的天下,刘秀这样封显然只是虚晃一枪,图个好名声。诏书根本没有任何实质的意义。

屋漏偏逢连夜雨

与刘秀的“虚”相比,赤眉军可就“实”多了。只要你刘玄愿意主动归降,可以网开一面,封为长沙王。

赤眉军这么千辛万苦选了一个“傀儡”来做皇帝,就是要一个名分,此时,正好可以名正言顺地出兵了。都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这话一点都不假。

占领长安的赤眉军说话当然有分量了,而且这个长沙王比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淮阳王显然实惠多了。刘玄虽然善跑,但显然也被赤眉军的大度所感动,于是,他主动从深山老林出来,脱了上衣,光着膀子,来投降。当初刘盆子被推上皇位时吓得也是脱光了衣服,汗如雨下,此时的刘玄从皇位上下来,也脱光了衣服,冷汗如雨,场面惊人的相似。不同的是物是人非。

刘秀和刘玄火拼时,他们正在坐山观虎斗,都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两军打得很热闹,但热闹归热闹,战局却呈一边倒的局面,刘秀军连连告胜,刘玄军节节败退。虽然战斗还没有结束,但胜负已分,刘秀的胜利是必然,刘玄的失败是定局。不能再等下去了,再等下去,坐等刘秀收拾了刘玄,那么接下受害的就是他们了。于是,他们果断做出决断:马上西征长安的刘玄。

为了显示自己的诚意,刘玄把传国玉玺也带来了。而赤眉军要的就是这玩意儿。

就这样,樊崇等人于更始三年六月(公元25年),立西汉刘氏皇族后裔刘盆子为帝,号建世元年。如此看来,刘盆子算是最幸运的皇帝一点也不为过。

果然,赤眉军见了传国玉玺喜笑颜开。然而,刘玄还来不及舒一口气,就被请上了断头台。

跑了也没有用,这事由不得他,刘盆子只有很痛苦地被赤眉加上了黄袍,当起了皇帝。他始终不习惯,常常换了服装,偷偷跑去跟牧童玩,觉得这样倒自在些。

“孔子曰: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你们不可以做这样不道德的事。”刘玄突然发现自己上当了,有点愤怒,但还是据理力争。

“什么符命,我不要当皇帝!”刘盆子把符命咬烂,丢在地上,一溜烟似的跑了。

“我们就是言而无信,你怎么着?”赤眉军嬉笑道。

“你要好好藏着这道符命。”眼看刘盆子不成体统了,旁边的刘茂赶紧上前细声提醒,大有谦让仁厚之风。

“且慢动手。”就在刀斧手的刀砍向刘玄的脖子时,一声暴喝响起,如惊雷闪过。

“啊,呀,噢,哟……”刘盆子哪见过这种阵势,他昨天还在山坡上放牛,今天就成了皇帝。当时就吓哭了,哭着喊着要去放牛。史载,形容当时的刘盆子是“被发徒跣,敞衣赭汗”。翻译成白话文是:披头散发,光着脚丫子,衣服敞开着,满身臭汗,总之是一副狼狈相。

刀斧手手僵在半空中半晌没动。刘玄惊魂未定,定睛细看,却发现救他的活雷锋竟然是刘恭。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赤眉的将领全体下拜高喊。

刘恭是刘盆子的大哥。刘盆子兄弟三人原本一起被赤眉军抓起来充军的。刘恭后来成了逃兵,投靠了刘玄,因为“略输文采”,被封为郎中(相当于随从)。刘盆子当上皇帝后,他向刘玄负荆请罪道:“子不孝,父之过;弟之过,兄有罪。我有罪,请治罪。”

“摸彩”结果,15岁的放牛娃刘盆子以黑马之姿脱颖而出,抓了头彩。

“你的确有罪过,怎么能让你弟弟当上皇帝了呢?这让我怎么办?”刘玄也不客气,直接就把刘恭请进了大牢。刘玄逃出长安后,刘恭被放了出来。此时见赤眉军要杀刘玄,便奋不顾身挺身而出。

可是,究竟该挑选谁来当皇帝呢?这样的难题显然难不倒“泥腿子”出身的樊崇。他马上就定出了千古奇谈的方案,组织了“摸彩”仪式。规定谁摸到“帝札”,谁就当皇帝。是真龙还是马只能看谁的运气更好了。

“你们不能言而无信,不能杀他。”刘恭道。

樊崇也深知,老百姓心向汉室,此时任何一个异姓人出来称帝,无异于玩火自焚。于是,樊崇就开始搜罗刘姓皇族的后人。这些落魄贵族过了几代之后,基本上都成普通老百姓了。这一搜罗不要紧,竟然搜罗出来70多个人,其中数刘茂、刘恭、刘盆子三人的皇族血统最近,因此他们三人便成了终极对抗选手。

“我们杀他管你屁事,你别来蹚这趟浑水了。”赤眉军道。

后来有人给赤眉起义军领袖樊崇出主意,要他找一个刘氏宗室来做皇帝,以便师出有名,号令天下。

“如果你们真要杀他,就把我杀了吧。”刘恭说着不等赤眉军动手,拔出腰中剑就往自己脖子上抹。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赤眉军显然下不了手了,于是,他们只好救了刘恭,放了刘玄,同时也封了刘玄一个官职——畏威侯(意喻不言而喻)。

刘盆子本来是一个放牛的牧童,当赤眉大军过式县时,把刘盆子和他的两个哥哥刘恭、刘茂捉进了军营中,刘恭以后投奔了更始,刘茂和刘盆子则当了牛吏,专门管牧牛的事。

刘玄死里逃生,还封了一个侯,虽然这个侯名字难听点,且有名无实的,但刘玄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然而,这时却有一个站出来了表示了抗议,这个人还是刘恭。他说,说封长沙王就要封长沙王,不能出尔反尔啊。

刘盆子泰山式县(今山东宁阳)人。西汉城阳景王刘章后裔,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

赤眉军害怕刘恭再上演自刎的闹剧,只好马上妥协:好,好,封刘玄为长沙王就长沙王。

那么这个“牛”气冲天的刘盆子又是何许人呢?

这只是赤眉军的忽悠,他们根本就不想让刘玄活着,他们觉得刘玄活着就是一个祸害,活着就是一种威胁,活着他们便睡不踏实,即使刘玄能力很低下,几乎构不成太大的威胁。于是,他们只是给了刘玄一个长沙王的名分,刘玄还没有上任,就被赤眉军秘密干掉了。

众所周知,在起义军中刘玄是最早称帝的。而刘秀通过忍常人不能忍之痛,在经历了风霜雨雪之后,也成功实现了转型,在河北建功立业,成就了霸业,从而黄袍加身。而与此同时,刘氏家族的另一位成员以第三者的身份插足进来,他大喝一声:“刘盆子来也,识相的话统统地给我让开。”

这下刘恭没法了。人死不能复生,他只好偷偷地把刘玄的尸体藏起来。后来刘秀听说后,为了显示自己的胸襟和气量,不顾刘玄是杀死自己的大哥的罪魁祸首,便让邓禹主动联系上了刘恭,把刘玄的尸体转运出来,厚葬在霸陵。

闲话少说,下面我们来说的不是三个和尚的故事,而是三个皇帝争天下的故事。

刘玄虽然最后众叛亲离,但至少还有一个刘恭这样的对他死心塌地的人,至少还得到了仇人刘秀的谅解,并且得到了最为隆重的安葬。也许他在天之灵也会得到安息,他的一生虽然平庸,活得窝囊,死得凄惨,但结局还算圆满。

三个和尚属同一种心态,同一种思想境界,都不想出力,想依赖别人,在取水的问题上互相推诿,结果谁也不去取水,以致大家都没水喝。这个著名的三个和尚的故事告诫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人都是有依赖性的,自己的事自己做,要学会独立,尽量不要去依赖于别人和外界。

后人叹诗曰:

有这样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山上有座小庙,庙里有个小和尚。他每天挑水、念经、敲木鱼,给观音菩萨案桌上的净水瓶添水,夜里不让老鼠来偷东西,生活过得安稳自在。不久,来了个高和尚。他一到庙里,就把半缸水喝光了。小和尚叫他去挑水,高和尚心想一个人去挑水太吃亏了,便要小和尚和他一起去抬水,两个人只能抬一只水桶,而且水桶必须放在扁担的中央,两人才心安理得。这样总算还有水喝。后来,又来了个胖和尚。他也想喝水,但缸里没水。小和尚和高和尚叫他自己去挑,胖和尚挑来一担水,立刻独自喝光了。从此谁也不挑水,三个和尚就没水喝。大家各念各的经,各敲各的木鱼,观音菩萨面前的净水瓶也没人添水,花草枯萎了。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谁也不管。结果老鼠猖獗,打翻烛台,燃起大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从此三个和尚齐心协力,水自然就更多了。

操符未识君为贵,解玺方知盗可羞。

史上最幸运的皇帝

绛服大冠真主出,不先肉袒更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