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啊等,盼啊盼,援军终于来了。岑彭在那一刻,眼睛湿了,一如望穿秋水后看到曙光的激动,一如苦尽甘来尝到的甜蜜。他甚至叫士兵们随时准备打开城门,去迎接援军的到来,把汉军送上不归路。
但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气馁,相反表现出的“精、气、神”令人赞叹不已,除了不怕死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们知道援军肯定会来解救他们。
然而,事实证明,他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王邑带领百万援军到了昆阳后就停滞不前了,连宛城“昙花一现”的表演都没有。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是要先攻昆阳,攻昆阳那也罢了,这是你战术的需要,这个俺也不怪你。但问题是,你不是有一百万雄兵吗?那就不能分一点点兵力,来救我们吗,哪怕就几万也行啊?毕竟我们的生死还悬于汉军手上呢,毕竟宛城的重要不言而喻啊!
一百多天对于漫长的岁月来说只是沧海一粟,不值一哂。然而对于战火洗礼中的新军来说却是度日如年,备受煎熬。和一直处于王邑铁桶包围中的昆阳汉军一样,他们要吃的没吃的,要穿的没穿的,要用的没用的,更重要的是城下那些虎视眈眈的汉军还想要他们的命。
令岑彭失望的是,王邑没有给他分派一兵一卒去救援。哀莫大于心死。后知后觉的岑彭终于醒悟过来了,原来自己是如此的低微,低微得连尘埃都不如,数月的坚守和顽抗,却换不来同情和支持,换来的只不过是冷嘲热讽。忽视我倒也罢了,怎么可以忽视宛城这个军事要地呢?十个昆阳也抵不上一个宛城啊。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王邑的百万大军居然连昆阳也拿不下。
但岑彭的家小却尽丧于乱军之中,他把仇恨的目光落在汉军身上。因此,刘围攻时,他和严说采取了死守的战略,并且发誓:城在人在,城破人亡!因为有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作支撑,他们在宛城这一坚持就是三个多月。
朝廷千呼万唤,居然派出如此的将领,居然派出如此的军队!岑彭终于绝望了。他找严说商量,提出自己的想法,一个字:降!理由: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如今,我们这样卖命,得来的却是孤立无援,与其这样白白等死,不如投降,还可以保全众人的性命。
狗逼急会跳墙,人逼急了,潜能就无限制地展露出来。岑彭也对得起他这个县令的官位,其实他除了当了一回“岑跑跑”,其他的表现还是可圈可点的。在小长安之战中,正是他积极组织和部署,才一举打得刘落花流水。虽然随后甄阜和梁丘赐两人因为“失误”被汉军大败,以身殉国,但负了伤的岑彭却在副将严说的保护下逃回了宛城。
严说听了,长叹一声,半晌才道:“非要如此吗?”
于是,“岑跑跑”摇身一变,变成了“岑守守”。坚守宛城的重任就交给他了。
岑彭说道:“朝廷早已不把我们当人看了。再坚守下去也毫无意义。再者,从这几个月我们和刘的汉军交手来看,也是不打不相识,刘淳朴善良,是个帅才。我等现在投降,正如弃暗而投明也,既可以救众士兵于水火,又给他们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何乐而不为呢?”
岑彭字君然,南阳棘阳人,刘在攻打棘阳时,他选择了三十六计——逃为上计,然而,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南阳太守甄阜一怒之下,把“岑跑跑”的家人进行了“双规”,并且放出话来,如果不戴罪立功,就等着给你的妻儿父母收尸吧!
严说再度长叹一声,从牙缝里吐出六个字:恭敬不如从命。
然而,就在他选择要离开时,宛城的守将岑彭却叫住了他,似乎是舍不得他走,毕竟一起对着干好几个月了,你突然静悄悄地离开,我们不习惯啊。
就这样,岑彭和严说把宛城献给了刘。
雄心、泯心、灰心……为不伤心,刘决定撤兵回援昆阳。他也知道这一撤,很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再回来了。但此时宛城拿不下,而昆阳又不能丢,他只有舍熊掌而取鱼啊。
拿下了宛城,刘再也不迟疑,打算挥师北上去救援昆阳之围,然而,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刘玄的诏书却到了。前方都在打仗时,他一个人躲在南阳享清福,宛城刚拿下,他消息倒是挺灵通,诏书马上就到了。刘打开诏书,差点没气得喷出血来,诏书的大致意思是:刘你就好好地守在宛城,把战火摧毁的城墙修缮好,等着我的到来吧。
昆阳的形势一天比一天危急,刘也一天一天开始灰心了。如果王邑的新军拿下了昆阳,接下来肯定会救援宛城,那时就是他和整个汉军的穷途末路了。
昆阳生死一线了,居然叫我做建筑工人,虽说现在楼盘吃香,价格飙涨,但现在是什么时候啊!是人重要还是钱重要啊!总不能把昆阳直接拱手送给敌人啊!
宛城作为南阳的首府,城墙坚固,守军兵器精良,刘围攻了三个多月毫无进展,此时的昆阳危在旦夕,刘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早一日拿下宛城,就可以早一日回援昆阳,因为这里牵制了十万汉军,汉军的主力都在这里。
刘一怒之下,把诏书撕了个稀巴烂。他准备来个抗旨逆行。然而,当他正要下令大军出发时,从南阳又飞来了刘玄的诏书,内容和上次一模一样,显然那时的更始皇帝刘玄别的本事没有,“复制”这一招还是学得很好。很快,刘的双手就被诏书占满了。
刘秀不会知道,就在他造谣的时候,他的大哥刘,仿佛有心灵感应似的,对宛城进行了最后一击。
如果此时他再一意孤行地去救援,那就不是抗旨的问题,而是反叛的问题了。直到这时,刘才体会到做人的可悲,身为人臣的可怜,身为像刘玄这样的手下的人臣的可叹!
心灵感应
他突然跪倒在地,朝着昆阳方向连磕了三个响头,泣道:“昆阳,就让神灵保佑你们吧!”
与之相反的是新军,他们在经过刘秀的“处女秀”后,原本对汉军的实力有了新的看法,再听说刘带领汉军主力部队回援的消息,犹如当头一棒,打得他们晕头转向,士气一落千丈。
流星花园
谣言之所以会成为谣言,那是因为和人走的多了就变成了路一样,传的人多了就成了谣言。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很快就传遍了昆阳城内外。城里的汉军原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如果不是王邑不准他们投降,他们早就献出了城墙,毕竟这么艰苦的防守任务,他们承受不来。然而,又是王邑把他们逼上了绝路,他们才会拼命死守,毕竟死守才是他们唯一出路。对于汉军而言,先前刘秀打胜了新军,已经给他们几乎低到尘埃里的士气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此时听说刘拿下宛城,来回援昆阳了,更是欢欣鼓舞,抗敌的信心更足了,仿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就在眼前。
在刘秀告捷的同时,老天似乎也开始帮汉军了。就在新军兵败的这天夜里,昆阳上空出现了百年难见的流星。
他的策略很简单,散播谣言:宛下,兵到。虽然只有四个字,但谁都明白其中的意思,宛城已经被汉军攻下了,汉军的主力部队已乘胜班师回救昆阳,马上就要到了。
据说在流星划落的那一刹,对着流星许个愿,很灵的,灵到多半会实现。但是因为流星一般来得很突然,而且太快,快如闪电,因此,你能看到流星,本来就纯属巧合。在根本就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你多半都是来不及许愿的。
初试锋芒后,刘秀并没有闲着,他马上给新军进行了“攻心”战略,以摧毁他们的斗志。
然而,这一天的昆阳城里的汉军和城外的新军却把这次流星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因为流星出现在天空发出璀璨光芒后,并没有迅速地向天边坠落,而是慢慢地向他们下坠。他们很快由兴奋变惊恐,由惊恐变哀怨,由哀怨变鬼哭狼号。只是这哭,汉军是假哭,而新军是真哭。汉军只是被吓哭的,原本以为燃烧着的流星会坠落在他们身上,但当他们哭喊着闭上双目时,却发现随着一声巨响,流星没有坠落在他们头上,而是落在了城外的新军头上。顿时新军阵营里哭声、喊声、叫声响成一片。
行军打仗靠的就是士气,新军原本就轻敌,突然见汉军个个如同吃了兴奋剂,喝了春药般生龙活虎、势不可当,吓得赶紧逃命。可是早已杀红了眼的汉军岂肯让他们走,一路追杀,结果:斩敌首百余级。
这次流星坠落事件对新军造成的伤亡没有具体统计,不会很多,也不会太少,毕竟新军人太多,密密麻麻的,想没有伤亡都不可能。但比伤亡更恐怖的是,流星下坠后的阴影笼罩在了所有新军的心里,他们似乎感受到了老天也跟自己过不去。结果可以用八个字形容:军心动荡、人心不稳。
两军对垒,新军正想多摆造型,刘秀却马上就扫了他们的兴。只见他手提“开山刀”,一马当先,一声怒吼,如离弦的箭一般直冲敌营而去,如入无人之境,转眼间便“斩敌首数十级”。汉军见刘秀这么生猛,顿时士气大振,也都跟着奋勇冲杀过去。
一个在直线上升,一个在直线下降。刘秀也没有闲着,再一次决定采取军事行动。
相对于王邑的轻敌,刘秀却正在进行战前的“攻心”战术,毕竟他三年太府也没有白读,明白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计策。敌人的强大,大家都看到了,敌营旗帜蔽野、埃尘连天,战鼓震耳、人头攒动,那叫一个威风,那叫一个气势,那叫一个……
鉴于上次一千人组成的敢死队取得了好效果,这次他组成了一支三千人的敢死队。众人问他为什么时,他笑答:兵不在多,而在精。再说剩下大的部队还有更重要的任务要做。可当他们知道,大部队留下来的工作是摆鼓吹号,齐声呐喊这样的“宣传”任务时,差点没气得吐血,大敌当前,本来就这么点人马,哪容得你这样挥霍啊!好在刘秀最后还有补充一句话:我们一旦突击成功,你们大队人马便可以丢开战鼓,向敌人发动全面进攻。
都说有什么样的主人,就有什么样的手下,当主帅的没把来援的汉军放在心里,这几千铁骑自然也没把汉军放在眼里,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
可是,我们怎么才知道你们突击成功了呢?
当然,他原本以为几个人打一个人肯定是胜券在握了。然而,熟读兵书深知兵法的他却忘了这样一句话:骄兵必败。
“到时候就知道了。”刘秀笑了笑,带领他的敢死队出发了。
既然你们是骑兵,那我也派骑兵出战,你们是一千人,我本着公平的原则,就只上几千人好了。这样总算公平公正了吧。
刘秀带领三千敢死队员从昆阳城西的一条河过去,潜入王莽的内部,目的是偷袭敌军的“大本营”,准备把新军的“老窝”一锅端。
问话到此戛然而止,一个无名小将带着千把人来救援昆阳,王邑笑了。他能不笑吗?因为他可以这样理解这件事:自寻死路。他最担心的就是刘,如果刘来救援,他还得考虑考虑如何对付,毕竟汉军就靠这个刘支撑嘛。可如今刘还远在宛城,被新军牢牢地拖住,不能及时赶来增援。当然,也不能太怠慢这支远道而来的客人啊。王邑马上进行了部署:派几千铁骑把这支送上门来的人马给我全部拿下。
可惜王邑却并不这么认为,当他看到刘秀从水里钻出来时,认为刘秀是来送死的。为此,他还下了命令,大部队都不许动,他要亲自带领中军来迎敌。
“不是刘,不是王凤,不是王常,好像听说叫什么刘秀来着。”
事实证明,王邑这样做是很冒险的,因为刘秀不是手无寸铁的鱼肉,他们也不是刀俎。相反,刘秀是刀俎,他们才是鱼肉。因为这支敢死队早已被刘秀训练成为了一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昆阳故,两者皆可抛”的队伍。他们早已视生死于度外,他们早已视打败新军为革命的最高境界。他们早已忘乎所以,早已立下了一往无前的决心和信心。
“带头大哥是谁啊?”
班固《白虎通义》里说:一人必死,十人不能当;百人必死,千人不能当;千人必死,万人不能当;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此时的刘秀带领的敢死队就是这样的情况,他们有视死为生的终极目标。也正是因为这样,王邑带领他的数万中军和这支敢死队一交手就成了一边倒的局面。敢死队以一敌十,王邑的军队哪见过这等阵势,早已吓得心惊胆战,只打了几下就开始溃逃了。其他各营因为有命令在先,也不敢轻举妄动,就这样,这支敢死队开始了“屠龙”大表演。
“大概、可能、也许、或许、估计、最多也就千把人。”
等王邑发现情况不妙,连斩数人想稳住阵脚时,却已经是丈母娘跺脚——后悔已晚。
“汉军的援军来了多少人啊?”
而这时的刘秀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居然在乱军中发现了新军的主帅王寻,当下大喝一声“杀的就是你!”便与任光、王霸等人杀将过去,王寻本来是王邑手中的中流砥柱,此时原本以为要建功立业,但哪料到风水轮流转,眼看世风不对,便想赶紧闪人,但偏偏手脚不听使唤,正迟疑间,只觉得寒光一闪,他还来不及叫喊,脖子已飞离了他的身子。
王邑手下的侦探兵也不是吃素的,早已把汉军救兵来援的事告诉了王邑。王邑只问了两句话就笑了,而且是捧腹大笑,笑得差点把胃里的东西都吐出来。
一溃千里
眼看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刘秀就带着这一千骑兵,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很快就到了昆阳附近。
王寻死了,王邑逃了,新军乱了,然而就在此时,昆阳的城门突然开了。
眼看刘秀没完没了地说下去,这一千名敢死队员最怕的就是听这些大道理,于是乎,赶紧异口同声地说:行,行,行,我们一切都听将军安排,还不成么?
昆阳城这个时候当然不是打开城门投降,而是王凤、王常带领城里剩下的兵马杀出城来支援城外的汉军了。虽然被王邑围了半月有余,但昆阳城的汉军没有选择一味防守,他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刘秀带领三千敢死队员在敌军中横冲直撞,打得新军鬼哭狼号。他们被这种置死地而后生的气魄所感染,没有再犹豫,打开城门,一个个奋勇向前,犹如饿了很久的狼,前仆后继,前面哪怕是刀山火海也不再退缩。
“敌明我暗,他们不知我军的虚实,我军去袭,新军也不敢派大军来对抗,已是一支毫无战斗力之师了……”
此时汉军原本敲锣打鼓的几千革命军也早已放下锣鼓,拿起兵器,投入到了战斗中来。
“新军列营数里,首尾相连,不留余地,已是一支调动和策应相当缓慢之师了。
顿时杀声、喊声震耳欲聋,这个时候号称百万大军的新军反而像是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包围圈中一样。他们如同惊弓之鸟,吓得四处逃窜,想逃也没那么容易,毕竟这人山人海都是新军,他们一乱了阵脚,四处乱窜的后果是——踩踏。自己人踩踏自己人,死伤者不计其数,败得惨不忍睹,一塌糊涂。
“新军虽有百万之众,但多半是临时抽调而组成的,各怀其志,已是一支军心不稳之师了。
王邑又是砍杀逃亡士兵,又是大声叫喊,任凭他手中的剑上沾满了士兵的斑斑血迹,任凭他喊破了喉咙,也阻止不了士兵一溃千里的举动。没办法了,王邑只好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特种部队。
“王邑犯了屯兵于坚城之下的兵法大忌,连日没有丝毫进展,已是一支疲惫之师了。
接下来该是巨无霸出场时间了。巨无霸原本以为这场战役他来的不是时候,昆阳就这么点汉军,连援军也这么少,他根本就没有出场机会了。因此,当王邑突然叫他出场时,他甚至还在打盹儿,完全不了解战况。巨无霸接到命令,二话不说,赶紧放出他的魔兽军团。好家伙,铁笼里关着的老虎、豹子、狮子等动物憋得太久了,一旦放出铁笼,顿时大显神威,直扑汉军而去。汉军原本正打得起劲,突然见敌军中冲出这等怪动物来,也都吃了一惊,正准备逃窜时,正在这时,老天开始发威了。
刘秀这时充分发挥其超强的口才,马上以“十可战”对大家进行了“洗脑”。
这个时候,天空突然变了,先是黑云笼罩,接着狂风四起,再接着几声巨雷响后,顿时暴雨如注。
选出来的一千人虽然是精英中的精英,但面对多自己N倍的新军,他们心里一点底都没有,畏惧的情绪几乎可以从脸上看出来。
这是百年难遇的奇观。黑云把天空的光芒都遮挡住了,狂风把旗帜帐篷吹飞了,大雨把道路冲垮了。更重要的是可怜魔兽军团,它们本来正张牙舞爪准备一展威风,但被这闪电、惊雷、暴雨三部曲一弄,因为惊吓过度,像是得了“疯牛病”一般,老虎不是那个老虎,狮子不是那狮子,开始四处逃窜。因为身在新军营中的缘故,在逃的过程中,魔兽军团在踩死咬死无数新军后,同时也宣告这样一个事实:特种部队正式解散,从今而后独自单飞。
本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刘秀决定先从这不足一万人里面进行精挑细选,最后按十分之一的比例,选出了一千人,再度组成了一支“敢死队”,作为开路先锋,以作“投石问路”之用。
而魔兽军队的指挥者巨无霸据说在这一仗中失踪了。当然,我们有理由推断巨无霸死于这场战争。不是被杀就是自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混乱,因为老天也帮汉军,乱军之中,巨无霸被汉军杀死也很正常,还有就是,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魔兽军团豢养多年,只为在战场上作为奇兵来用,却哪料到,人算不如天算,一场“变天”就把这支特种部队打击得灰飞烟灭。巨无霸就算没被汉军杀死,他的脸面也挂不住,从而选择自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幸运的是,不管怎样,刘秀还是带来了一万救兵。有总比没有好,就好像有希望总比一点希望都没有要好。也正是因为这样,别人在悲观时,刘秀却很乐观,他死马当活马医,充分展示“巧妇”风采,对这一万人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当然巨无霸的死活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王邑眼看败势不可再挽回,只好选择了“自由飞翔”,充分发挥“钻山豹”的风格,抛下一切,一路狂奔,马不停蹄地逃回了洛阳。
刘秀等终于搬到了援兵,虽然援兵满打满凑也不足一万人,但这已经是郾城和定陵汉军的全部兵马了。
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昆阳之战”就以这种方式草草收工了。结果是王邑的百万大军兵败如山倒,伤亡报告上是无法统计出具体数目的。但我们只要知道王邑只带了几千精锐部队逃回洛阳就足够了,其他的非死即伤,非伤即降,非降即散。
双管齐下
汉军不但彻底击溃了新军,斩获新军在昆阳城下留下的辎重物资、车甲珍宝,也是数不胜数。据说,汉军从此都改成了搬运工。那么多东西,他们搬运了一个月也没有运完,剩下的只好全部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