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你知道我是谁吗?”从小到大,没有哪个人敢对他这样说话。刘荣气得想冲上去扇他几个耳光,但他刚想站起来,身子一软,便重重地摔倒在地。
“你小子福大命大,昏迷了三天三夜居然还能挺过来,奇迹啊。”那狱吏露出轻蔑的笑意。
“我当然知道你是谁,曾经的太子爷,再后来的临江王,直到现在的劳改犯。”那狱吏接着轻狂地笑起来。
此时刘荣的眼睛已渐渐地适应了黑暗的环境,他已看清自己此时所在的地方乃是地牢,但他仿佛不相信眼前的事实一样,仍然问道:“这是哪里?”
“你,你……有种……你叫什么名字,等我出去了,叫你碎尸万段!”刘荣歇斯底里地叫道。
接着传来一阵脚步声,刘荣隐隐看到一个人影朝自己走来。脚步声越来越近,那人吆喝一声道:“喏,该吃饭了。”说着只听“啪”的一声,扔进来一个碗。
“在下郅都。只怕你永远也没有这个机会了,侵犯宗庙犯的是死罪,就连皇上也救不了你的。”
刘荣醒来时,感觉全身冰冷,眼前漆黑一片。正在这时,只听见“吱呀”一声,一道耀眼的光芒直透过来,晃得刘荣几乎睁不开眼来。
对话到此结束,刘荣一听到郅都这个名字,又晕了过去了。
刘荣的绝命书
想必大家都对故事的来龙去脉猜到了几分,没错,那个相士正是王娡派去的,结果刘荣根本就“不设防”。随后汉景帝“自然”知道刘荣在宗庙上动土的事,于是汉景帝把刘荣抓到京城,交给中尉郅都来审查这件事。
那些人终于亮出了底牌,刹那间刘荣意识到了什么,大叫一声:相士误我。然后晕倒于地。
不是冤家不聚首。这郅都是有名的酷吏,最初担任宫廷禁卫官中郎将的职务,和刘荣的母亲还有很深的渊源。
来人答:我们是皇上派来的。
据说N年前,汉景帝去狩猎,把最宠爱的栗妃也带上了。打着打着,栗妃突然内急,便去了一趟厕所。但就在栗妃上厕所的时候,发生了一起突发事件,一只饿急了的野猪,也许是闻香识女人吧,总之,在毫无征兆的前提下,它冲进了厕所。
刘荣问:为什么?
汉景帝见状,便对身边的郅都道:“快去救栗娘娘啊。”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郅都却仿佛没有听到皇上说的话一般,站着一动也不动。
墙马上就移好了,相士满意地走了,临走前他对刘荣说,你且在这里等京城来的好消息就是了。事实证明,相士就是相士,预言还真准,他前脚刚走,京城马上就来人了,当然,他们不是来接刘荣回京的,而是来参观他的新建筑。参观完后,那些人说话了:请你跟我们走一趟?
汉景帝拔出宝剑便欲亲自去救栗妃。这时郅都不但动了,而且还说话了,他跪在地上劝道:“陛下不可以以千金之躯去冒这险。死了一个栗妃不打紧,天下可以找到很多个栗妃,但陛下您却只有一个啊,您可要为大汉的江山社稷着想啊!”
移它三尺又何妨?
汉景帝最终终止了这次冒险之举。而栗妃也是福大命大,那野猪吓昏栗妃后,并没有“冒犯”栗妃,只在厕所里溜达了一圈便扬长而去。
刘荣人虽小,但祖宗的规矩他还是懂的,然而,他此时已被接连的打击弄得焦头烂额,有一种病急乱投医的感觉,江陵和长安一个天南一个地北,隔千层山万道水,就算触犯法律,只要能尽快复太子之位,冒这点险值得啊!
故事花絮到此结束。事后太后特赏郅都百金以嘉奖其做法,而栗妃却对郅都深恶痛绝起来,于是总是在汉景帝耳边吹风,汉景帝没有办法,为了心爱的女人,只能委屈郅都到雁门关去吹吹山风了。
话又说回来,把宫墙向外移三尺,按理说也没什么啊,只要辛苦一下建筑工人就行了,但那三尺之地却不是一般的地,是一块风水宝地——宗庙,而且按汉朝的法律法规:宗庙神圣不可侵犯,不管谁侵犯了宗庙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郅都风风火火地就任雁门关的太守后,把时常来捣乱的匈奴人打得屁滚尿流,不久便扬名雁门关,后来窦太后听郅都的“英勇事迹”后,便要求汉景帝把这样的人才调回宫来重用。于是郅都又回到了阔别了十年之久的长安,并上任中尉一职。
按理说这样的“鬼话”鬼才相信呢。但刘荣却真真切切地相信了,因为他是人不是鬼。是人就会有杂念,有杂念就会把一些美好的东西寄托于“神鬼”身上。更何况刘荣还只是一个十岁出头的小毛孩,而且还刚刚遭遇人生的“滑铁卢”,他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于是,相士的话对刘荣来说就像一根救命稻草,他抓住了自然就不会放手了。
当了中尉后,郅都秉公持法,从不徇私舞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是皇亲国戚也好,王侯重臣也罢,总之,该怎么着就怎么着,从不含糊。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得到了一个响当当的绰号——苍鹰。
世上的事就是这样,你越是打哑谜,就越引人好奇;相士越是欲语还休,刘荣就越是追根刨底。最后没辙了,相士说你知道你现在为什么不顺吗,是因为你现在住的宫殿存在风水问题,南面的宫墙在建筑的时候是在太岁爷头上动的土,如果能把宫墙向前面再移三尺的话,那时“龙抬头”,你恢复太子之位只在朝夕之间。
此时刘荣落到郅都手中,且不说郅都当年和刘荣的母亲栗妃有过“怨仇”,就算没有“怨仇”,刘荣犯了破坏和亵渎大汉宗庙也是“罪不可恕”的。
“相士有话但说无妨。”刘荣听说不出数月就能重回京城做太子,心中自然高兴了。
刘荣再醒来时,身边多了一个人,这个人不是郅都,而是他的太傅(老师)魏其侯窦婴。窦婴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来看望他的人。魏其侯窦婴在朝中也算是风流人物,再加上他是窦太后的亲侄子,凡人都得给他三分面子。但在这件事上他却无能为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带来了刀绡笔墨。
“王爷天庭饱满、龙凤之姿,此番遭贬乃人生中的一道小小的坎,不出数月,王爷定当时来运转,回到京城再去做太子。只是……那个……”相士说到后面来了个“欲语还休”。
刘荣自然明白,他落入了“郅青天”手里,要想出去那是白日做梦。他很感激地看着老师,泪水滑过他稚嫩的脸庞,师生俩相视无语,一切尽在不言中。
“何喜之有?”刘荣尽量压住自己的情绪,且看他有何话说再发作也不迟。
窦婴终于走了,刘荣不再迟疑,他拿起笔墨纸砚,奋笔而书,一篇血泪交织的《绝命书》一挥而就,写毕,悲愤交加的刘荣再无牵挂之情、再无眷恋之意、再无求生之志,于是他身上此时唯一还算值钱的东西——裤腰带派上用场了,什么叫“悬梁自尽”,让刘荣告诉你吧。
刘荣从太子之位跌落到一个普普通通的王爷,这相士说这样恭维的话,如不是后知后觉就是幸灾乐祸了。
栗妃的末日
正在这时,一个相士主动找上门来,对刘荣说了句道贺的话:“恭喜王爷,贺喜王爷。”
王娡的脸上还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刘荣终于死了,忧的是刘荣的母亲栗妃还活着。虽然栗妃早已被汉景帝打入了冷宫,但只要她还活着,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威胁。
话说刘荣被废了太子、降为临江王后,只有两个字可以来形容他的心情:郁闷。他以前只知道天空的颜色是蔚蓝色的,到了江陵(临江的都城)后,他才知道天空原来还有另一种颜色:灰色。
只有栗妃死了,才意味着这场后宫争夺战彻底宣告胜利。但要想除去栗妃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且看王娡是如何出招的吧。
移他三尺又何妨
第一招:下毒。
于是乎,王娡和刘嫖在这一问一答中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把刘荣往死里整。
这一招很简单实用,就是派人在栗妃吃喝的饭菜、茶水中放毒,这样一来栗妃如果中毒而死,死无对证,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除去栗妃,可谓成本低、风险小、见效快,王娡选择这一招无疑是最佳一招。
刘嫖不傻,自然明白王娡话中的意思。刘荣现在只是降为临江王,只要他还活着一天,他就有再卷土重来的机会。什么人才不会再卷土重来呢?答案很简单:死人。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栗妃被打入冷宫后,却有一个侍女死心塌地地跟随着她,据说这个侍女是为了“报恩”,至于恩从何而来,这是她们的私事,我们不必去做过多的调查。我们只要知道这个侍女在栗妃落难的时候并没有抛弃和离开主子就是了。
王娡答:“你没听说过斩草要除根这句话吗?路漫漫其修远兮,不到最后一刻谁也无法知道结局是什么啊!”
随后的事是这样,这位侍女在栗妃吃东西前“饭必尝、茶必喝”,王娡想下毒,根本就没门。当然,据说不甘心的王娡还花重金想去买通这名侍女,但侍女给她的回答干净利落、简单明了:sorry。
刘嫖问:“废太子不正是你想要的结果吗?”
王娡一招不成,反而打草惊蛇(侍女自然告诉栗妃王娡想收买她的事),她知道事不宜迟,第二招马上又出手了。
按理说太子刘荣被降为临江王,王娡在后宫之争中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她应该高兴、应该满足了才对。然而,当刘嫖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王娡时,王娡的脸上并没有半点笑容,她淡淡地回了一句:成功,还在路上哦。
第二招:攻心。
从此,栗妃漫漫长夜,青灯相伴,凄风苦雨无人问。至此,王娡的“反间计”取得了圆满成功。
兵法有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王娡眼看暗的不行,便来明的了。她知道栗妃之所以在冷宫还能“心如止水”,无非是对自己的三个儿子还抱有很大的希望和幻想。大儿子刘荣虽然被废了太子一职,但好歹也还是个临江王(她尚未知刘荣自杀之事),而其他两个儿子也是王爷,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栗妃肯定对自己重回后宫当皇后充满希望。好,既然你认为你的儿子能救你出去,那我就告诉你的儿子的一些情况吧。
汉景帝前七年(公元前150年)正月,汉景帝不顾一切阻拦,下了两道诏书:一是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二是将栗妃打入冷宫。
于是那个为两小儿争梨而和栗妃打了一架的程妃出场了,该轮到你去演戏了。事实证明王娡精心挑选的人选果然没有错,那程妃提着点水果晃悠晃悠地去了一趟“冷宫”,美其名曰:探望栗妃娘娘。
如果你认为这件事到此就结束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汉景帝杀了一个大行还不解恨,他一相情愿地认为,栗妃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
随后的过程极为简单,程妃借探望之名告诉了栗妃她儿子在狱中畏罪自杀的事。栗妃一听,哇的一声,吐出一口血来。程妃还装模作样地对栗妃进行了一次急救,最后才含笑而去。
汉景帝正在绞尽脑汁地想如何才能立王娡为皇后,不想掌管礼仪的大行居然建议他立栗妃为皇后,他很怀疑大行是栗妃的主使,心中大为反感,于是大行非但没有得到“最佳提名奖”,反而白白送上了一条性命,成了后宫争夺战中的牺牲品。
栗妃最终还是挺住了压力,并没有在噩耗中一气身亡。然而,不管怎样,刘荣的死对栗妃已是致命的打击,换句话说,她以前虽然身在冷宫但心还是在皇后身上,她认为汉景帝只是一时迁怒而已,等汉景帝消了气,她的儿子还是照样回京城来当太子,而她离她的皇后之梦也只是一步之遥。
事实证明,大行四肢明显比大脑发达,他没有想到王娡给他安排的是一场“鸿门宴”,反而觉得这是件“乘人之美”的好事,而且又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于是马上向汉景帝上奏请求册封栗妃为皇后。
然而,黄粱美梦,如此短暂。程妃的话无异于晴天霹雳,直把她所有的梦想、所有的憧憬都击碎了。刘荣死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哀莫大于心死,这一刻栗妃虽然还苟活着,但心已经死了。
“嗯!”大行点了点头,不再犹豫。
栗妃以前之所以在“冷宫”中还能保持一颗平常心,无疑是把儿子刘荣视为最大的精神支柱,而这个精神支柱一旦倒塌,对她的打击是巨大的。栗妃在精神崩溃后,苟活着的是残留的身躯,而死亡离她已越来越近,一分一秒毫无吝啬。不出几天,绝望的栗妃学着儿子悬梁自尽了。
“你是负责宫中礼仪的官员,你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向皇上建议册立皇后的事。俗话说子以母为贵,母以子为荣,如今刘荣既然贵为皇太子,太子的母亲栗妃理应封为皇后才对啊。”王娡亮出了撒手锏。
至此,王娡在这场后宫争夺战中取得了全面胜利,消灭掉了栗妃和太子刘荣,她和她的儿子刘彻登上皇后和太子的宝座看似已是指日可待了。
“嗯!”大行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然而,后宫的故事远没有这么简单平淡,一个强大的对手倒下了,并不代表就没有其他对手了。前面已经说过了,汉景帝在后宫中最宠的无非是她和栗妃了,其他的如程妃、唐妃、贾妃只能算是第二集团的人物了,根本就对王娡构不成任何威胁,那么,王娡在扫清太子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后,还有谁能和其儿子刘彻PK呢?
通过前面几次交手,王娡自然知道汉景帝肯定不会再立“恶之”的栗妃为皇后了,于是她将宫中的大行(负责掌管宫中礼仪的官员)请到自己住的绮兰宫里,好酒好菜很是热情地招待了一番,最后送大行出来时,她有话要说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同样后宫也不可一日无主,如今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如果因为咱后宫无主,而闹出一些事来,只怕有损咱大汉国的国威啊。”
答案是肯定的,一个人不显山不露水,平静地走到了汉景帝面前,说了句令人目瞪口呆的话:“我想当太子。”
王娡被窦太后卡住皇后录取通知书后并没有灰心,她马上制定了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行动方针。她一边唆使刘嫖去窦太后那里做思想工作,一边挥舞着手中的屠刀再次砍向栗妃,这一次王娡使出的是三十六计中的反间计。
汉景帝一看来人,脸上煞白如同金纸,心里叹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该来的终归还是来了。
反间计